从陕西微生物研究所出来,柠檬就一路上紧紧抱着她的细菌培养皿,一回到家就不见了踪影,找了半天,原来拿着她的培养皿爬到了上层床铺上开空调去了,我很奇怪的问她干嘛呢?她却给我说,妈妈,老师说温暖的地方能让细菌快速增长!心里不禁感叹,写作业的时候要是能这么积极主动就好了😂
说到培养皿,就要说到今天游侠客举办的活动——“奇趣自然,微观生物——走进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上周看到游侠客组织的这个活动,一看是在室内,心里一喜,怕冷的老母亲不用在寒风凛冽中挨冻,再一搜地图,5号线直达!早就对孩子的卫生习惯培养思量很久,恰逢新冠疫情期间,鸡血老母亲敏感的意识到这个活动既能让小朋友明白洗手,尤其是“七步洗手法“的意义,以及公共场合戴口罩的意义,又能让她拓展微观知识,于是果断报了名。
跟着老师走进秦岭菌物标本馆,最吸引眼球的是秦岭的一个微观沙盘,小朋友们对此也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讲解开始了,大家都被研究员的生动讲解吸引住了,他把艰深晦涩的菌类知识讲解的趣味盎然,看着大厅里各种蘑菇的图片,从小不爱吃蘑菇的柠檬忍不住问老师,我不喜欢吃蘑菇怎么办?研究员老师耐心的解答了一番,柠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细菌的发酵机器,聆听了关于益生菌和病原菌的科普知识,我们了解到无论是这一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还是冬春季人群中肆虐的流感病毒,亦或是导致蛀牙的细菌,它们都属于微生物大家族。除了病毒和细菌,微生物还包括真菌和部分藻类。它们大多微小,人类往往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真面目。事实上,微生物存在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的身体,每天也都在进行着抵抗各种病毒、细菌的战争。微生物并不总是和我们人类作对。就细菌这个分支来看,只有不到1%的细菌属于有害菌,也就是致病菌。人类肠道内就有数量和种类众多的微生物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科学家曾用亚马逊雨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来形容我们人类肠道中的菌群丰富程度。
最后,我们DIY了自己的细菌培养皿,用手指在培养皿的琼脂上轻轻按个手印就完成了,然后密封观察,看看过几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回来路上,爸爸还在5号线西工大站的走廊上对柠檬进行了航空科普,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像是一下子从微观世界走入了宏观世界。
对孩子而言,认知的增长是多维度的。不但包括知识的增长,操作的提高,还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的思维发展。这就需要成人通过多维度的引导,帮助孩子立体解读一件事或一个物。而微生物的世界,让孩子意识到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宏大,也教她反观自己的渺小。
这次活动老师讲解专业,孩子们兴致勃勃,相信他们的心中都播下了一颗微生物世界的小小种子,也许科学家梦想的小芽已经悄然萌发。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