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的西安温度多在零下,有一天我穿着羽绒服在户外呆上一小时,腿脚冻得发麻,到家半小时脸蛋冻红彤彤的,感觉像是冰融化了,蜷缩在被窝里好久骨头还是冷的,说是“刺骨的寒冷”一点不为过。这天气带孩子外出游玩,要经历身体抗冻挑战还特别考验意志力。外出搁浅,室内活动倒是很好,选来选去,游乐场和公园人太多pass掉,小型科普类亲子活动非常合适。
刚巧看到游侠客“微观生物”半日活动,一个劲儿跟默姐说“我们这周六要去学习微生物知识了,对你当医生有帮助哦”。Too 外行,too simple!好久没有外出的默姐,几乎每晚都要问“妈妈,我们这周六要去看新型冠状病毒吧”,嗨,病毒哪能说看就看呢!
第一次去研究所,导航到门头。说真的,如果某天你从西影路路过,打眼能看见屋檐翘起的仿唐建筑青龙寺,而一路之隔的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不看门头一般难注意到。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专业从事微生物研究的研究所,为轻工、医药、食品、酿造、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的企业产品质量和安全提供检测服务。研究所里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标本观察室——秦岭菌物标本馆,里面满是真菌标本和图片展示。
进标本馆前,先导老师告诉小朋友我们日常吃的面包、馒头、酸奶是加了菌类才能发酵的。进入标本馆,老师介绍秦岭菌物标本馆主要研究的是大型真菌,各种各样的蘑菇。小朋友一会儿争抢问“老师这是什么蘑菇”“这是个啥呀”“这是什么”,一会儿都围着沙盘叽叽喳喳的,老师为大家介绍秦岭主峰太白山海拔高度,让大家去感受六月积雪不化。
大型真菌虽然肉眼可见,但属于微生物。一瓶瓶福尔马林泡着的真菌摆在标本室四周,墙上挂着图片。跟着老师的步伐,我们先了解了食用经济菌物。老师问小朋友“哪种蘑菇是小朋友吃过的”小朋友们去菜市场或参与家务劳动较少,很难答上来。
中国消费量最大的真菌是香菇,我们人工种植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时期。除了香菇,我们日常最喜欢的还有平菇、杏鲍菇、茶树菇。欧美国家最喜欢的口蘑。
听到老师问“见过杏鲍菇吗,市场上一般会把杏鲍菇写成鸡腿菇,杏鲍菇会融化”,默姐便问老师“这个蘑菇会融化吗”,老师告诉大家“鸡腿菇是一种毛头鬼伞”,指着图片说“这是茶树菇”,“这是羊肚菌,有凹坑,像羊肚一样,非常珍惜的一种食用菌”。小朋友疑惑“羊肚”?羊肚菌被称为“食用菌皇后”,每斤价格可达千元以上。中国在羊肚菌种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走过食用经济真菌那面墙,药用经济菌物或者与菌物相关的作物展现到我们面前,灵芝、冬虫夏草、天麻、蛹虫草、桑黄、猪苓、茯苓、地星,这些我们平日接触较少的真菌,老师一一给大家讲解,说的最多当属冬虫夏草。
说到冬虫夏草,默姐反问“冬虫夏草是种在东边吗”,哎,真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老师用浅显的语言阐述着,像是诉说一个有趣的故事。“冬虫夏草生长在青海和西藏4000m海拔以上(的高原草甸上),是一种真菌。它的种子落在蝙蝠蛾(科)幼虫身上,会让这个虫生病怕光,虫子会在土中找个缝钻进去,慢慢病死,虫变成了僵尸,被(一种球形的虫草真菌子囊)孢子控制,到次年夏季温度回升时,虫子头上长出一根(紫红色)小草,这个草不是植物而是冬虫夏草繁殖的一个器官——子座,(这样,幼虫躯壳与长出的小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好的冬虫夏草)”。由于蝙蝠蛾科幼虫难以人工养殖,冬虫夏草是不可以人工栽培的,而作为冬虫夏草近缘种的蛹虫草,在蚕体、大米和麦粒培养基上能够长出子座,可以进行人工栽培。蛹虫草里面含有的虫草多糖、虫草酸、虫草素不比冬虫夏草少,冬虫夏草也不如广告宣传那般神奇。
中医学自古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最新的《药食同源目录》中增加了天麻。老师说“天麻不是真菌,而是兰科植物”。那天麻怎么出现在秦岭菌物标本馆中?一般来说,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这就需要叶子和根,但是天麻没有叶子和根。那天麻是如何长大的呢?蜜环菌入侵天麻后,不断被天麻消化吸收,天麻就这样长大了。
猪苓也是一种药用菌物,长相像猪粑粑,表面黑色,内里白色的,生长于地下。少数猪苓地上部分会有猪苓花,一般很难发现猪苓,只有当地经验老到的山里人才知道哪里长有猪苓。茯苓呢,必须生在在松树下,在我们陕南商州就有种植,真希望有机会带默姐能去看看。
所有植物的采集到驯化再到规模化栽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驯化后的食物价格会更加亲民。
不要以为野生的植物或者真菌就是价值连城的,它也可能是带有剧毒的。一些蘑菇有溶血性毒素,融掉红血胞,造成人缺氧;有些蘑菇会引起人的“小人国幻视症”幻觉,有些则会引起幻觉;有些真菌长得很像,但是不一定没有毒,就像有一种很多一种长相貌似木耳的叶状耳盘菌是有毒的。
全国每年蘑菇引起中毒最多的是鹅膏菌,白色、黄色、黄褐色的都有。您看到这个长相美丽的蘑菇叫“毁灭天使”,就是鹅膏菌,食用后会引起肝肾损坏,昏迷尿血。
怎么分辨毒蘑菇呢?
——不要根据颜色鲜艳长相漂亮与否为判断标准;
——不要以虫子食用与否为判断标准,因为虫和人的代谢不同,有些东西虫子吃了不会中毒,人吃了就不一定安全;
——不要以跟豆子、大蒜同时煮,两者变色来判断。
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辨别所有毒蘑菇,所以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只吃认识的蘑菇,不认识的不要食用”。
建议大家在正规渠道购买常用蘑菇,国家不允许上市的真菌或许祖辈生活在山里的人们会食用,但我们有可能因为处理不当导致中毒。
小朋友们参观了40分钟标本室,基本到注意力集中极限了。老师试图保持大家注意力,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吗”,带着大家去观赏蜜环菌的图片,顺便普及“被认定是同一种生物是由相同DNA界定的”。受限于小朋友认知局限,这次活动不能算一次完整参观,没有细微观察没有记录分析,就连看看到发酵罐时小朋友也是懵懵的。
除了微生物,微生物还包括细菌、病毒和一些小型原生生物等。老师用PPT给大家展示了有害菌和有益菌,提到有益菌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讲到人类历史上严重的几次传染病,并对新冠肺炎传染病给出几点建议。
只可惜一直心心念念学习新型肺炎知识的默姐,在老师最后讲到新型冠状病毒时睡着了。默姐睡醒后我赶紧拿出细菌培养皿,到家后默姐第一反应是“我那个培养细菌的盒子呢”?这几天一放学回家就喊着“妈妈,我看看细菌长出来了没”?三天时间,霉菌已经长出来了。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