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便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吟咏赤壁之战的诗句。诗中的“铜雀”即“三台”中的“铜雀台”,指的就是邺城。中国历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一页 “邺下风流”的故事,就在这漳河岸边而展开……
探访古都邺城的愿望,来源于邯郸驴友界发表在网站上一些骑行邺城的帖子。那些隽永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至今在脑海中还清晰可鉴。农历的大年初二,我们驱车沿漳河东下,终于有了这次邺城之行。这是一个阴沉的天气,苍茫中不时有雪花飘摇而下,平时拥挤的的高速公路,此时车辆稀少,新修的双向八车道的路面,更显得宽广而寂寥,它像一条优美的曲线,在雨雾中向前伸延,把人的思绪也指向远方 … …
从京、港、澳高速磁县出口,依据路标指示向东走大约15公里,便可以到达临漳县三台村。这一带即是邺都的铜雀、金凤、冰井三台的故地。从三台村村南登上一道防洪长堤,眼前可见漳河如带,浩浩漫漫地在前方流淌,四野愈加开阔、空旷。古邺城就在这层土叠加的地层下面。汽车驰上长堤,从长提上向东北方向望去,沉埋于平野黄沙里的邺城废墟上,高高隆起一个硕大的土包。村西南有文昌阁,为清顺治年间建筑,上嵌“金凤台”匾额一方。现今凤台的最高处,有两座陈列室,陈列着三台及古邺城的部分出土文物。从中间的过道往后走,北边是一漫土坡,杂草丛生间或可见一些柱础、残石。据介绍,由此往北就是铜雀台和冰井台的故址。而铜雀和冰井二台早已被漳河水吞噬,又经千年的风雨沧桑,早已化作了一片平沙,只有这座金凤台,在荒僻孤冷中兀矗于大平原之上。
而今,那些曾经繁华热闹的场景,那些布局均衡的街巷,那些众多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在邺城的地面上,已无任何踪迹可寻。岁月吞噬了宫阙,历史湮灭了这个曾经张扬着豪气的古都,那些鲜活的场景,早已化作郊野的一行行绿树,永远厮守和定格在这些田地里… …
告别邺城时,雨越下越大,在这荒野故土里,不知谁的眼泪在飞。我们走了,还有一些人要来,在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大家都看到了什么,答案也许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千秋功罪任由历史评说 ……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