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你见证了什么,又懂得了什么?
二十四岁这一年,于我而言,是停滞的一整年。
你看着这个世界,就像浓雾逐渐笼罩一切。好像冬天一直未曾离开,而春天,即将到来。
在生活突然出现的大片空白里
我告诉自己,要去做很多事
而最后,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完
就这样,无所事事也成为人生常态
这一年里,我开始意识到自我冲突的存在
也开始,试着看透自己应对不确定时
自然而然做出的那些选择
这一年里,我听到最真心的告诫是
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会见到很多善恶
但请你相信,这个世界还是会选择正能量
这一年里,我看到很多人情世故
有过惊喜,感动,无措,气馁,崩溃
但最后,他们让我知道,究竟该成为怎样的人
这一年里,我很用力地记住一句话
在宽阔的世界中,做一个不狭隘的人
不能说二十四岁有多难熬
但我的确丧气地过完一整年
当我意识到全部的不快乐都来自工作之后
旅行似乎成了跳脱这一切的唯一方式
可是就像铁子说的
“等我出了那家店
又开始感觉到现实就像旧的大衣皱了一样
怎么也熨不平”
“可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
又一头扎进去
穿着我皱了的旧大衣”
如果时间回到这一年的开始
我想,我将铭记这一年所经历的一切
这一年,我没有独自去看过这个世界
却在每一段路程里,收获了暖心的陪伴
我抗拒着做一个“合格”的大人
但也感激听过的每一句真心话
我开始练习着,喜欢自己的生活
也开始,在琐碎的生活里寻找快乐
我曾经想过,这一年里会有不同的选择
只是很可惜,我还是没能成为自己期待的样子
幻变的时间里
在日落和日出的交替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捕捉过落日,也迎接了日出
也许,度过的每一个日子,都值得铭记
也许,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
无论如何,年末的时候,我还是认真写下
关于这一整年的记忆,好的坏的
2020年的开始,一切都没有惊喜。
新一年的到来,是在工作中度过,我抬头看着窗外的烟花,就这样平淡地告别了一整年。
还是和往年一样,我在年初就定下一整年的旅行计划,并且大声许愿“新的一年,请你全力以赴地开心!”
只是后来,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
不能出门的那些日子,每天都在盯着新闻不断刷新的数字发呆,好像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
然后投入漫长的网络保障,死循环一样的加班。有那么一瞬,我觉得这个世界好像病了,不止这个世界,还有我自己。
一月的一个周末,一札带着我跑去海晏村看日落,看着潮水淹没堤坝,等到黑暗包裹一切,打不到车的两人在马路上飞奔。
你问我开心吗?当然,跳脱出工作的一切烦恼,这世界是明朗的。
可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琐碎的生活里去,面对那“一地鸡毛"。这个年初,我彻底厌烦了等待的滋味。
那时的我隐约知道,又是期待落空的一年,只是还有期盼,心里想着,也许努力会有用。
然而这一次,生活没有惊喜,在如常的工作琐碎里,消解所有的坏情绪和遗憾。
新年到来时大声许下的愿望,不知许久才能实现。
我们总在说着“万物可期”,滇池的风吹的让人清醒,我站在岸边看着堤坝上来往的人,记下了今天的日落,嬉笑着,闪耀着。
你有过期待很久的时刻突然消散的失落吗?
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体会着这其中的滋味。我可惜自己错失的每一个机会,也懊恼自己无法抗衡的一些因素。
即将迎接23岁的时候,老铁陪我去看了《生活万岁》,那天我像是被电影里的情绪牵引,但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
我们在云大校园里漫无目的地闲逛,然后说了很多关于工作的委屈与不解。
那天铁子写下一段话,“希望人生不是或A或B的选择题,可以找到双全的C选项”。
而我,好像等不到这个“双全的C选项”了。
独自度过24岁生日时,我告诉自己“不要变圆滑要变星星,有棱有角会发光”。
然而,24岁的一整年里,我都在和自我斗争,我期待着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可又好像我的努力没什么用。
再一次陷入迷茫时,我和一札一起来到云大,不在计划之中,却又像是生活给了我一个暗示。
这一年里,我捱过了入职三周年纪念,看着带我的师父退休,彻底和一些人划清界限,听到很多让我惊讶又无语的八卦。
云大的黄叶已经落下,阳光照进安静的树林,连竹叶也变成了明媚的绿色。
每次来到云大的冬天,都带着一丝遗憾或是迷茫,这世界总要有一个角落,可以沉浸其中,看一眼自己的内心。
只希望,下次见时,可以带着“好消息”前来。
“这世间明朗,希望我们都可以被温柔以待”,三年前,我把这句话写在“碎碎念”里,而如今,想再次告诉自己。
因为疫情,我宅在家胡思乱想了好久,像是把自己推进没有尽头的深渊,一遍又一遍地。
我总在想,如果事情再来一遍,我会不会舍弃一些自我,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就要接受她带给你的一切际遇。
我承认,工作带给我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怀疑这个世界,我不认为这是个人成长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
直到十月之后的一天,一位前辈对我说的一番话,我突然释怀了。
就像陈宇写的“我们常常把自己的不幸归咎于运气,殊不知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突然走运。”
能力的缺失会让你在机会来临时接都接不住,于是就产生了我们口中的运气不好,这样的词藻我不想再用了。
每个假期,我都不知疲倦地执行着目的地计划,从不停歇。但我好像,从来没有认真地看过家乡的模样。
三月,爸妈说不如去森林里畅快地呼吸,而我信誓旦旦的爬山计划,从迎面撞上山口的安全提示牌开始。
路过被大雪压垮的枝叶,抬头看着挺拔的树干发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进森林,站在竹海里听完一阵风声,踩在松针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树干上的藤蔓可以支撑一个人的重量。
“竹海” “松林”,原来每一种植物都被细心标注,每一片原始森林,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当你停下探索的脚步,才会留意到身边的细碎美好,这世间风景千千万,我独爱这“山川湖海”。
我多想,时间就留在此刻,简单并且纯粹的此刻。
看着树枝自由伸展,被大雪压垮的竹林很快也会重新挺拔,你抬头看这一片天,原来树木也可以肆意生长,只是我,很久没看过自然的模样。
生活不是缺少喘息的机会,而是你得具备好这个能力,才能接得住这些机会,这是我快过完这一年才明白的道理。
四月到来时,这个世界还缺少些春天的气息,可我们还是倔强地穿着裙子出门,去见想念很久的朋友。
生活里最不可或缺的两个朋友,都在春节之前回到家,而我也早早开始数着日子等见面。
只是很可惜,今年的见面从一月一直推到四月,因为疫情,因为工作,因为学业。而我们,无比怀念曾经无所事事的那些寒暑假。
幸福公园的草坪,被热情踏青的人群踩出了坑,即便是刮冷风的天气,也阻挡不了人们想要出门的渴望。
小城里开了一家花店,之后的很多次,也是和朋友在这里见面。
工作以后,和朋友聊天的话题,无非是令人唏嘘的工作,和一片空白的感情。
我似乎是厌倦了,觉得此刻的生活没有太多期待。
好在还有这些久违的温暖,可以听完你的无休止的吐槽,然后笑着告诉你,我们都还在。
好久没有看海了吧?我很想念波光粼粼的蓝色海岸。
不能出发旅行的时候,日子过的飞快,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
又好像,我已经习惯了这平淡无奇的生活。
六月中旬,铁子给我发来特价机票链接,海口或是厦门,都只要185块,那就去看海吧。
出发前听着同事细细碎碎的提醒,有种呼吸困难的感觉,我们总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关系。
但是此刻,我想逃离这一切。
第一次尝试自驾旅行,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这种自由的旅行方式。
驶过跨海大桥,随意往海的方向开去,在路的尽头,就是蓝色的海岸。
文昌的海,是深深浅浅的蓝色,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通透的蓝色。
站在海南岛最东边的角落,沿着超长的海岸线行走,在这片未经开发的天然海滩,看见海最纯净的模样。
穿过东郊椰林,我们寻找着椰子鸡火锅的味道,本以为琼菜的灵魂是鲜,然而彻底败给了海南酱料的味道,那一口爆汁的海螺至今回味难耐,在线想念辣椒的每一天。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听到铁子读着景区概览的声音,我们坐上观光车沿着盘山公路向前,铜鼓岭的海风带着湿热的气息,爬上山顶看到月亮湾干净的海岸线,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
看到那个独自坐在礁石上垂钓的人,心里感叹他是如何爬上巨大的礁石。突然很羡慕他的生活,看着茫茫大海,不紧不慢地挥动钓竿,享受此刻的闲暇。
在这世界的一些角落,总有人正在过着我所羡慕的“理想生活”,总在不经意间撞见,然后心里有了期待的模样。
八月,生活像是回到了正轨,我满怀期待的年假计划,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也许成长教会我的,是和这个世界妥协。曾经那些计划满满的年假,逐渐被生活里的琐碎吞噬。
但又好像,我必须学会这一切。
待在酒店里犹豫着短途的目的地,收到老妹准备返校的消息,那就见一面吧。
七彩云南欢乐世界里,“滇池之眼”摩天轮一刻不停地旋转着,年初在海晏村远远地看到,就想着要和同伴一起去开心。
从“象戏游龙”过山车上下来,看着前排的男生腿软地蹲在地上,老妹拉着我去玩“虎跳峡”激流勇进,试图逃避却还是坐到了最前排,然后站在“雪峰逐鹰”过山车下劝说自己活着挺好。
曾经那个“刘大胆”彻彻底底的怂了,想起自己信誓旦旦的蹦极计划,只觉得这是个梦。
不知道该去哪的时候,我还是来到了大理,想着和铁子说一些,憋在心里很久的话。
出站就看到她在马路对面招手,不像是出门旅行,更像是去一个熟悉的地方,和久违的朋友见面。
八月,云南总是多雨的季节,大理的天气却格外晴朗。
我顶着太阳在公交站台等了很久的车,从不迟到的8路公交,今天却不见了踪影。
因为来大理的次数足够多,可以不依赖导航前行。坐在公交车靠窗的位置发呆,漫无目的地跟着车辆穿过城市。
下关的街道种了很多榕树,细碎的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路面上,带着凉意的风从窗外吹进车里,我总觉得这一刻的大理格外好看,也许是因为心里喜欢。
晃晃悠悠地坐了一小时公交,熟门熟路地钻进古城的巷子里。由于工作日铁子还在培训,我决定去古城探店,这也算是我独自旅行的爱好。
“寻咖啡”是收藏了很久的一家咖啡店,简单温暖的装修风格,舒适并且不被打扰的环境,可以拯救所有无所事事的下午。
点了一杯拿铁,坐在角落里放空。邻桌来了两个姑娘,欢快地讨论着下一个目的地,如果时间退回三年前,我也一定是个“暴走姑娘”,争分夺秒地去每一个新奇的景点打卡。
看着吧台里专注拉花的咖啡师,想起和莉丽在“然后”的那段时光,那应该是近几年中,生活最惬意的一段日子了吧。
直到我也体会过工作的艰难之后,我才懂得莉丽当时放弃安逸生活的决心,至少我还没有那样的勇气。
“经营一家小店,摆脱朝九晚五的生活”,一直是我的愿望,没有能力去实现,却无比期待着。
思绪一直在飘远,这些理想生活似乎离我很遥远,但又好像,我一直期盼着,可以活得更自由一点。
工作之后的每一年,我都会来大理,因为喜欢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有最开心最珍贵的旅行回忆,更多的是因为,老铁在这里工作生活。
来到大理的第四年,我和铁子终于去了一趟双廊,不管是2013年初次环海时的匆匆路过,还是2018年骑着小电驴拼命撒欢,双廊一直是我们期待的目的地。
这几年,大理的环海路一直在修整,而我总觉得最好看的风景,一直在海东。洱海总在树影后闪过,没有太多游客,可以安静地看沿途的风景。
铁子是我旅途中最合拍的伙伴,也是陪我旅行最多次的姑娘,她说我们是“榴莲姐妹”,我想她永远都是“神仙伴侣”。
傍晚,铁子骑着电驴带我去追日落,我们沿着双廊出发,一时间竟有一种回到2017年的错觉,只是这一次,换成她载着我。
我永远怀念二十一岁的自己,无畏地踏上远方的旅途,心中没有一丝杂念。
而如今,与其说我是来大理度年假,倒不如说,是为了躲避工作的琐碎,我需要一个可以喘息的间隙,短暂地放过自己。
“榴莲没有骑墙派,只有明确的喜欢,和分外的讨厌。”
离开大理的那个早晨,雨一直淅淅沥沥的下着,很久没看过古镇安静的模样。
我打着伞穿过街道,路过中学报到的同学们,路过巷子里的饵块摊,再也没有人拉着问你编彩辫,也没有店里响起手鼓的声音,不用随着拥挤的人流前行,把这一刻的古城印在脑海里。
“这里,是不是和想象中很不一样,对吗?”
“也许吧”
在绿洲博物馆里,看着店员手中花洒喷出的水雾,透着光有彩虹的影子。她笑着和我聊天,在她温柔的眼神里,我看到热爱生活的模样。
那天,我发了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并在文案里写下“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想要记录生活中的细碎美好,却也无奈必须向这个复杂的社会妥协,我不再可以肆意妄为地行事,只是遗憾着,自己此刻的小心翼翼。
那个店员抱起猫咪来和我聊天,问我是不是高中生,我有些许意外,大概很久都没有人说我像个学生。
但又想着,大概只有我,会在下雨的早晨走进一家还没开始营业的咖啡店,随意地挎着双肩包穿着连帽衫,来打卡一家网红店。
她说自己是因为那些图片,决心来到这里,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工作,但这里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芒,我想,虽说理想有差距,但她也一定热爱此刻的工作,才会陪着一个无所事事的陌生人聊天。
把绿植搬进老厂房里,在这钢筋水泥的世界里,留有一片“绿洲”。
这就是我对这家咖啡店的理解,没有过多的跟风,只是被这独特的设计吸引,“要眼里有光,也要野蛮生长”。
每一年去大理的时候,都像是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里找寻片刻的安静。大理,是个总能给我惊喜,让我治愈一切不开心的地方。
我在这里整理好心情,短暂的假期让我有机会听见自己的内心,积蓄足以对抗平淡的能量,然后再投身到水深火热的工作中去,直到下一次泄气之前,都认真对待生活。
年底时我们又去了一趟绿洲,很匆忙地吃完一顿饭。
我没有再见到上次那个店员,也许她已经去寻找着下一个“理想之地”,但绿洲给我的感觉没有变。
这世界广大,你总会实现一个梦。
十月,在“推翻”好几个目的地之后,我们去了一趟贵州。
阴雨绵绵的贵州,没有一丝秋天的气息,再一次“追秋”失败,我继续着又一年被冻到瑟瑟发抖的国庆假期。
出发去贵州以前,我一直在想,贵州,究竟是怎样的?
这个曾经被分散成多次短途的计划,我决心一次走完。
关于贵州的记忆,也许是两年前那个骑着电驴带我满城找臭酸吃的姑娘,是茂兰山顶瞭望台上吹来的那一阵风,是凯里的那锅红酸汤。
但更多想起的,是那些电影里的片段。
“为了寻找你,我搬进鸟的眼睛,经常盯着路过的风。”
乘着绿皮火车摇晃了三个小时之后,抵达这座火车穿城而过的小城。在一顿酸汤火锅的热辣里,后知后觉地感受到出发的疲惫。
戴着口罩爬上石屏山,觉得整个人都喘不过气来,就连手里的水瓶都成了累赘,看着舞阳河蜿蜒流淌,山顶吹来一阵凉风。
这是我们在贵州唯一一个晴好的天气,还没来得及感受,便走向雨雾深处。
梵净山的大雾,像是山里住了一个老神仙,没能等到吹散它的那一阵风。又或许,这也是难得一见的景致。
被浓雾包裹的梵净山,缺少了往日的威严,我抬头看着形状模糊的蘑菇石,只觉得一切都不真实。
那一天,我们一直在淋着雨前行,或许是因为国庆假期,在人潮拥挤的下山步道上排了三个小时。
上山前临时买的雨衣成了最重要的御寒工具,一整天都在雨雾中艰难前行,堵在步道上停滞不前,看着彼此的狼狈笑出声,心里想着不会有再一次。
直到整理照片,这依然不是一段值得回味的旅途,而我想要赏秋的愿望,愈发强烈。
感受过铜仁阴冷的风,我们一路飙回贵阳,小曼要回家参加婚礼,国庆的后半段旅程,我即将开启“暴走模式”。
临出发之前,在行程单里列了一份打卡清单,想去探一探贵阳的小众咖啡店。
穿过很有年代感的地下通道,我们拐进巷子里兜了一圈又一圈,直到导航结束也没看到咖啡店的标志,原先只觉得重庆的魔幻地图能让导航“失灵”,忘了贵阳也是座山城。
Postman 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天花板上挂满的白炽灯。
后院的花园里,还有一间工作室,不同风格的座椅将连贯的空间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做到互不打扰的相对独立。
小曼说,这是我们今年最成功的打卡,而我总在佩服着她的行动力。
匆匆吃过午饭,我便开始独自一人的后半段旅程,之后的每一天里,小曼都准时提醒我更新朋友圈,在她的“监督”之下,我终于完成了日更。
这一年里,因为不同伙伴的加入,我的旅行也开始丰富起来,尝试了更多可能性,也体会到不同以往的快乐。
独自旅行的时候,我总是住在青旅,因为有新鲜的伙伴,也相对安全。
黔灵山附近有幢白房子的青旅,来回折腾了几圈之后才找到,我提起行李箱看着三层楼梯叹气。
似乎总是这样,下雨的傍晚,一身泥泞地跟着导航绕路,然后提着行李箱走很长的路,有点心酸,又想嘲笑自己路痴。
贵州的天气就像是猜不到的谜,而我恰巧是运气不好的那一个,提前查好的天气预报用不上,阔腿裤下穿着睡裤出门游荡。
梵净山上淋湿的包还没干透,又迎来贵阳一刻不停的小雨,钟书阁全是拍照打卡的游客,在夜郎谷宋氏古堡踩了一脚泥,然后在青岩古镇的人流里挤到没信号,一个人去吃猪蹄没座位还不拼桌,公交司机说车太多就随意换路线。
再一次体验“本命”硬核旅程,眼巴巴地看着朋友圈里的晴天,期盼贵州的雨停一会。
青旅的姑娘傍晚找我吃火锅,我们在甲秀楼碰面,互相倾诉着一整天打卡失败的经历,适应不了木姜子油的味道,豆米火锅却意外的好吃。
在坠入冬天之前,我还想去看看秋天该有的模样,期待着,和秋日撞个满怀。
清晨我蹑手蹑脚地离开房间,收到同住的姑娘发来祝好的消息,“一路顺风”,下次见。
在贵州兜了一个圈,要说最喜欢的地方,应该还是黎平。跟随几个写生的同学下了火车,坐在乡村公交上等着村民坐满发车,黎平完全没有假期热闹的氛围。
住在一家叫“溪边客栈”的吊脚楼里,听了一整晚的水流声,推开窗就看到鼓楼和风雨桥。
客栈里的阿姨是侗族人,每次见到都会笑着叫一句“阿妹”,声音很细腻。
突然放缓的旅行节奏,让我感觉到长途的疲惫,索性窝在房间里放空,等到云层渐渐变薄,才慢悠悠地出门。
沿着侗寨往山上走,坐上去往堂安梯田的小巴,等到达堂安侗寨时,梯田已经重新被雾气环绕。随意选一条小路进村,看到民居原本的状态。
村口的私家车辆正等着送游客下山,我顾不上司机的吆喝声,想着走回小巴停车点,路上可以再看看梯田。等回到侗寨天就快黑了,看着鼓楼亮起灯光。
一个人去吃酸汤牛肉火锅,店家热心地说少点一些菜,从前不觉得独自吃火锅是件奇怪的事,直到朋友偶然说起,才发觉自己一直这样。
夜晚我趴在窗边发呆看了很久,侗寨里的光线温柔,木桥上偶尔有人走过,楼下传来闲聊的声音,吊脚楼的木板走路会发出吱呀的声响。
离开客栈那个早晨,阿姨细声地对我说“阿妹,一路平安,再来啊”,或许是因为独自旅行的孤独感,总觉得她这句话格外亲切和温柔,从此又多了一个喜欢黎平的缘由。
因为《无名之辈》,我去了一趟都匀。
站在西山大桥前看着过往车辆,风雨桥上路灯亮起的那一刻,这座城市多了一些让人温暖的烟火气息。
坐在出租车上看着这座城市,司机说起一些没在攻略里看到的景点,相比贵州的其他城市,都匀似乎更热情一些。
年初曾和铁子约定好,一起去螺丝壳打卡,最终因为疫情退票。
旅程的最后一天,我还是决定来汉唐影视城看看,提着行李箱直奔售票厅,在成群的本地游客里,我又成了奇奇怪怪那一个。
西山大桥亮起灯以前,我一直坐在风雨桥的长廊上,看着走过的路人和车辆发呆,都匀的天气也不同于其他城市,在这个阴冷的十月,终于感受到该有的温度。
晚上去吃了虾酸牛肉干锅,算是圆了两年前在荔波那个遗憾,贵州的美食根据地域的划分有许多不同之处,而我每天沉浸在嗦粉和牛肉的快乐里,嗝~
“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歌词里唱不完的,是我们对远方的渴望。
看过七月洱海的盛夏,也在一月的洱海边,吹过凛冽的风,在九月的环海西路上,看沿途金色的麦浪,终于,我看到十一月的洱海,纯净的蓝色湖泊。
欧阳绝对是个完美的司机担当,六月带着我们在海南撒欢,大着胆子沿着碎石路把车开到海边,还在石头公园唬人的路标前,决定开进去一探究竟。
十二月,是射手座的生日月,三个即将迎接新一岁的姑娘,又开着车直奔沙溪。欧阳自然是司机担当,体验过自驾这种更自由的方式之后,我也有了考驾照的动力。
追秋的愿望终于在大理实现,赶在疯狂加班前的周末,我们直奔大理,不成功的睡衣趴,特地提前订好的蛋糕,生日主题的眼镜,我们给这场生日会,准备了满满的仪式感。
大理的天气格外晴朗,沿着环海路朝剑川的方向开去,中途看到海东金色的芦苇荡,索性就在路边的居民区停车,走在步道上,把洱海此刻的蓝色留在相机里。
在高速路上看到双廊景区完整的样子,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一会在山的阴影里行驶,一会又在阳光下,朝着前方的山脉开去。
大丽高速上有很多个观景台,安全停好车之后,看到洱海水天一色的蓝,路过一个不知名的水库,湖边的树木都是金灿灿的黄色,遗憾没能停车去看看。
一路在高速上疾行,看着天边的碎云逐渐覆盖整个天空,期盼沙溪是个好天气。
返程时路过理想邦,从不开放的私密酒店,到如今对外开放的热门打卡地,一直对理想邦的建筑感到好奇,见到时才发现和图片很不一样。
“人生海海,山山而川,不过尔尔”,愿你的每一分钟都奔走在热爱里。
每年的生日,我都会在一个特别的地方度过。
二十四岁即将结束之际,我们一起来到沙溪。三个姑娘在盘山公路上绕到怀疑人生,即便是周末,也想认真和这一整年告别。
沙溪的红墙砖瓦像是有自己的故事,古戏台屋顶的精心雕刻和绘画,也在讲述着过往的人和事。
时常盯着巷子里的屋角,斑驳的砖瓦被完好地保存着,弥勒的可邑小镇是这样,剑川的沙溪古镇也是这样。
在心里钦佩那些为保存古迹努力的人们,留下古朴村落的这份安静,带着一段历史,继续讲述从前的故事。
沙溪的生活节奏有多慢,宇宙面包上午就卖空关门,欧阳想喝的手工酸奶也在溜回一圈后关店,咖啡店的老板把饮品端上桌,便跑去门外踢毽子。
像是从不受外界纷扰,他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节奏。没来沙溪以前,就在“一条”看到太多关于这里的故事,我一直想来看看他们选择的人生方式,然后在素朴见到了那个老板娘。
我想拥有一份洒脱,可以不顾一切地选择我所热爱的生活,就像是那些夏天,我坚定地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可能忘了年少的样子,但我始终记得那个夏天,周围人的喧嚣和放肆招摇的风,我不再拥有那样的夏天,也终于和曾经的自己作别。
如果时间重来一次,我想,我不会选择此刻的工作。
还是和往年一样,年底的“疯狂”加班如期而至,也许比往年更让人“爆炸”。
就在我碎碎念工作的时候,小曼发来约饭的消息,连轴转的周末,我们一起去吃了很多家小城的新店,然后毫不留情的吐槽,消化所有不开心。
生活在熟悉的小城里,身边的一切都缺少新意,却又意外地收获了一些温暖。不论走到哪里,都不会有疏离的感觉。
还是和一年前一样,我渴望尽快地安定下来,然后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不止是工作,生活需要一些新的改变,我也一样。
我急切地想要寻找到人生目标,也许是因为用力过猛,导致我不太留心此刻的生活,有搞砸的瞬间,有想要放弃的瞬间,也有想要逃离的时刻。
可生活还在继续,我总要和自己的坏情绪“和解”。
连续加班的那段日子,我也悄悄计划着新一年的旅行目的地,时间就这样快起来了。
2020年的最后一晚,我还是没能敲完这篇年终总结,我越发觉得,工作让我没有片刻喘息的机会。
平淡地回忆完这一整年的所有瞬间,有过开心,但更多的是失落,是迷茫,是不知所措。
“溪流向河,河流向海,我们不知道去哪里,所以是随波逐流。”
如果非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我的2020,那就是“一念成执,有迹可循”。
我试图用一种“不信命”的态度过完春天,在车上看了很多次日落,看着机会从指缝溜走,懊恼自己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
然后在夏天学着释怀,我想要说服自己“好事多磨”这个古老的道理,又好像被自己的思绪缠绕,不甘心和现实妥协。
直到秋天,我挣扎着决心走出困扰,却又因为突然到来的机遇欣喜,似乎工作“放不过”自己,最终还是没能达成期待。
一整个冬天,我都在整理自己的情绪,回顾这些不那么美好的经历,像是一个看透本质的“局外人”,暗自下定决心远离。
可是啊,如果2020从头来过,我想,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不留遗憾地,热爱生活里每一种际遇,不停止,去拥抱新的人生。
烟花会谢,笙歌会停,显得这故事尾声更动听。
新的一年,愿望很简单,要加油呀。
2021,我们,来年再见!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