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哲学终极问题,始终困扰着许多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不同维度不同学科体系中,这些问题的答案大相径庭。人类不遗余力的自我探究,都像是在解答这几个问题。形形色色博物馆的存在,更加直观形象地从不同领域告知后人们如何观察和思考这些问题。
频繁进入大众视野的多是综合历史博物馆和文化艺术类博物馆,而今作为重要科普教育基地的专业性博物馆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能有这样的机会是我们的幸事。此次参加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标本馆,是我终身难忘的事情,本着对捐献者的尊重和敬仰,大部分妈妈入馆后没有拍照。我想这种目之所及的震撼可以替代一切影像,会一直留在大小朋友的心里。
大概默默三四岁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少儿科普书《我们的身体》,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人体,最开始一部分内容就是宝宝从何而来,每次讲到这里,默默都要求“再讲一遍”“再讲一遍”,对装有宝宝的羊水袋特别好奇,看到食物消化过程一直要复述给我听。每隔一段时间默默就吵着要看《我们的身体》,与书的结缘让默默知道自己从何而来。
默默“我想当产科医生”的想法最大的可能是来源于此书,这驱使我不放过任何一次跟生物相关科普活动的机会,只要有活动第一时间就报名。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标本馆在网上信息甚少,增加了此次活动的神秘性。参观结束,第一次觉得一篇游记让我无从下手,除了生物学科普对专业性高要求,我恐怕力所不及,就连记流水账也变成了难事,我一直在拿捏一些词语,例如要不要用类似”参观””展厅”这样的字眼,我尽量避免一些与自我价值观相悖的言语。
第四军医大学生物标本馆是亚洲最大全世界排名前五的生物标本馆,7000余件标本,细分了六大展区,分别是:寄生虫馆、人体馆、生物馆、病理馆、胚胎学馆、脑博物馆。入馆前,老师强调了纪律,当讲到人体馆标本均属捐赠时,赞扬了捐赠人和捐赠遗体亲属这种高尚的精神。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人体馆,馆内没有我担心的福尔马林的味道,标本按人体九(八)大系统整齐摆放,经过塑化技术和管腔铸型技术处理的真实标本,展示了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及概貌,以及人体各项器官面貌,区别于传统标本,这些标本理论上可永久保存。老师带着大家观察讲解,孩子们紧随其后,生怕放过任何一个观察机会。有的孩子清楚了解人体内部脏器分布结构,这种认知远超大人;有的孩子会问“这个是抽烟的肺吧”;有的孩子会分辨标本的性别。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标本制作的过程,告诉孩子们标本弥足珍贵。
人体内脏器官是如何紧密排列在胸腔腹腔内的?
人体密密麻麻血液循环系统,它究竟是怎么精密的运作的?
血液循环标本是如何制作的?
辐射状的神经系统,它究竟是如何对机体内机体功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
像珊瑚一样的标本是什么?
台芒大小的子宫,竟能生出几斤重的宝宝?
拇指关节大小的胎儿,怎么长出了细如发丝的胳膊?
孩子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完全明白这些问题,但是只要在未来的某天孩子能想起一个画面或老师讲的一丢知识,也是值得的。
稍作停留的生物馆,孩子们观察了许多动物标本,亲眼看到穿山甲标本。脑博物馆在全国排位前列,因为标本制作程序的复杂,标本极其珍贵。
跟着老师来到寄生虫馆,馆内存放着寄生虫和宿主的标本,螃蟹虾螺蛳都在其中,寄生虫标本就更多了。寄生虫分为: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绦虫等。血吸虫在人体能存活三四十年,血吸虫病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到晚期可能出现消瘦腹水症状。印象最深的是绦虫,非常长,普通成虫可以达到20多米,而且它无口和消化道,通过表皮吸收食物,我们小时候听说过的“米猪肉”跟它相关,80后小时候的打虫药就是专治它的。相信跟看完寄生虫标本的小朋友沟通个人卫生、饮食健康,一定会事半功倍。
在胚胎学馆,我们看到一个正常人从胚胎发育成婴儿的全过程,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是如此神奇。孕育生命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可能发生子宫内结构或染色体异常。看到畸形胎儿标本,我的心还是咯噔了一下。
我们如此渺小,面对很多问题束手无策,除了尊重科学敬畏生命,还能做什么,当然是希望孩子从小也能”尊重科学、敬畏生命”。默默非常喜欢VR体验和DIY人体器官结构图,两个小时活动满满的知识,看到的听到的与以往大不相同,回家路上一直追问”我的器官图去哪里”,到家后拿着图给家里人分享人体器官名称,不知不觉中竟然都记住了。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