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跟随旅行团,清早从青海西宁市出发,前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游览天空之镜——茶卡盐湖,返程时途经青海湖,顺道又游览了青海湖二郎剑景区。
2012年8月曾游览过青海湖,此次属重游。
旅游大巴出茶卡盐湖旅游驿站后,天色渐渐变暗,途中开始下起阵雨。
随团美女导游跟大家说,青海干旱少雨,只有贵人来了才落雨。尽管下雨影响游客观赏景色及游览心情,但美女导游这么一讲,心理还是美滋滋的,只因每位游客均认为自己是个“贵人”。
约16:35到达青海湖二郎剑景区,此时雨仍戚戚沥沥地下着。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和咸水湖,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西宁市的西北部,位于东经99°36′~100°16′、北纬36°32′~37°15′之间。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大通山,东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5000米之间。青海湖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还要多。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达1050亿立方米。
青海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环境优美,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和青藏高原上的蓝宝石。
碧水共长天一色、水鸟伴湖鱼起舞、雪山同飞云相融,是对青海湖优美景色真实描述。青海湖在博大壮丽中不失俊秀温柔,磅礴奔放中不失含蓄委婉。
二郎剑又名“海带”,藏语称之为“郎千且瓦”,一对象牙之意。传说很早以前,一头巨象不知从何处散游来到野魔摩塘草原,因不适应这里的水土,死在湖滨,巨大的象牙掉在这里,这对象牙逐渐形成了由南向北的二条沙堤,形状酷似一把长剑,后来人们称之为“二郎剑”。整个二郎剑宽约百步,自南向北没入海中。
进入二郎剑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塑像。
景区观光大道及路边盛开的格桑花。
距离景区入口不远的诗歌广场。
继续前行,湖边立有西王母雕像。
下图是此次游览青海湖时拍摄的西王母雕像,因下雨及雾气,照片有些模糊,不甚清晰。
近些年青海湖水面不断上涨,2012年游览青海湖时,游客还可以与西王母零距离接触,此次再游青海湖,只能隔水与湖中西王母遥望。
下图是2012年拍摄的青海湖西王母雕像,那时游客尚可与西王母零距离接触并亲密互动。
青海湖一带在汉魏时期南北朝就有西王母石室和西王母寺,北凉国王沮渠蒙逊曾经专程前往祭拜,祈求西王母的保佑,并以此夸耀于世。故二郎剑景区立有西王母雕像,传说每年到了农历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八月初八,西王母会专门设蟠桃盛会,各路神仙便向创世祖先西王母祝寿,热闹非凡。美猴王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天宫也出于此。
这是传说中的二郎剑吗?现为游客码头。
若这是二郎剑,站在剑尖,可遥望湖中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旧址。
基地旧址在游客码头前方约100米的湖面上,是我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1965年建成,1984年退役,服役20年期间,共试验发射成功4300余枚鱼雷,为中国海军的建设和装备的改进做出了重要贡献。
青海湖产裸鲤又称“湟鱼”,是湖中特有物种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肉味鲜美细腻,富含不饱合脂肪酸,俗有“鱼中贵族”和“鱼族脑白金”之誉,曾为历代皇家贡品。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受青海湖周边河流来水量减少、河流萎缩及人为滥捕等因素影响,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青海省自1986年开始封湖育鱼,经二十多年保护,2012年游青海湖时,湖中裸鲤数量已相当可观。
青海湖也有大量鸟类在此生活,湖边随拍的一只无名小鸟。
景区中还建有藏族部落建筑,帮助游客了解藏民族生活习俗。
前往景区出口时,途经一藏文化小广场,广场塑有佛塔、卧佛像及经幡。
经幡又叫风转经,是藏族常见的一种简易的宗教建筑,中间用石块堆起高高的旗杆,供奉佛祖释迦牟尼或莲花生大师的画像,用牛毛绳将印有经文的各色布条拴在旗杆上或拉向四周,各色布条代表不同的意义,绿色代表草原、白色代表白云、黄色代表月亮、红色代表太阳,经幡是藏族人民祈福的一种方式,当经幡随风飘动时,相当于念经,藏族群众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祈求平安吉祥和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
景区或许允许搭帐篷露营,接近景区出口时,见有一木质牌坊,上书“万户黑帐篷”。
18:30步出青海湖二郎剑景区,前往大巴停车场,乘旅游大巴回西宁。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