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无炎暑,自有林中峰。
席上落山影,桐梢回水容。
放怀凉风至,缓步清阴重。
何事亲堆案,犹多高世踪。
初次知道桐庐,是因为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因为其中的一句话“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当时就有了这个心愿,希望能看看天下独绝的富春江山水。
行走在富春江畔——目光贪婪地被两岸景色所吸引,终于感受到了《与朱元思书》中的美丽。风景如诗如画,其实,真正的风景,又有什么诗画能够传神地表达出来!当然,富春江有幸,有如诗的吴均书信,有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均传神地表达出了富春美景。富春江相比盛名远播的桂林山水,并不逊色。
沿着富春江畔一路前行,会经过严子陵钓台。
严子陵是刘秀同窗好友,在刘秀称帝后屡次征召不就,甘心在富春江做一个钓徒。钓台有不少的碑文石刻,有称赞严子陵不慕荣华地高风亮节的,有批评严子陵不为国出力的,但我更看到了光武帝刘秀的宽厚仁慈。
远眺富春江,画面豁然开朗,青山绿水,连绵不绝映入眼帘,爬山的辛苦一扫而空。所谓历尽艰辛始得幸福,爬山的时候是最有体会了。
游历桐庐,感觉山水之美能一至于斯,真正感慨大自然的伟力。人,只能发现美,真正清水出芙蓉的美丽,只能出自大自然。
上小学的时候,在书本里看到过最有年味的就是打麻糍。打麻糍是什么习俗?麻糍又长什么样?于是这些疑问一直藏在我心里。今天我们将要去到芦茨村一起来体验一番。
来到目的地,远远的就听到那里人声鼎沸,原来早已进入了打麻糍的前奏。只见一位外婆事先将淘好的糯米放在大灶上蒸成饭,蒸糯米饭的锅盖敞开式的。原来将糯米蒸成饭最关键,必须保证从里到外的糯米都是熟的,所以不能加工锅盖。
大约二十分钟后,第一锅热气腾腾的糯米饭出锅了,经验丰富的外公将其倒入专门用来打麻糍的石捣臼中,用舂头不停地舂捣糯米饭。告诉我们糯米饭舂捣的越糊越好,此时我们的家长跟小朋友们纷纷加入,帮忙轮流舂捣着,大家纷纷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
正当大家有点体力不支的时候,其中一位阿公伸手捏了捏糯米饭。这时糯米饭已成了糯米糕,粘粘的好有韧性,告诉大家可以享用了。
子陵栖遁处,堪系野人心。
溪水浸山影,岚烟向竹阴。
忘机看白日,留客醉瑶琴。
爱此多诗兴,归来步步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