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庙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
明长城的海之端----老龙头
北戴河 -----鸽子窝
北戴河 ----老虎石海上公园
始建于宋代的孟姜女庙又称贞女祠,位于 河北 省 秦皇岛 市 山海关 区城东的望夫石村。孟姜女庙的修建,是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产物。为 河北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姜女庙,是长城文化衍生出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产物。后人景仰孟姜女的忠贞,感叹她的忠烈而建此庙。这里再现了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的故事”全景。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秦王征召修筑长城劳累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 卫辉 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 卫辉 池山一带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 新乡 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
为了纪念孟姜女。此庙围墙内占地1.6亩,保护范围占地31.8市亩。顺着108级石阶,可直达庙内。初临孟姜女庙的人,常常会感慨于依山砌筑的108石板梯道,象征孟姜女寻夫的艰辛和曲折。更感叹这小小庙宇历经千年的顽强“生命力”。我们拾级而上走进了挂有“贞女祠”匾额的山门。
庙外庙内则再现了孟姜女故事的全景。孟姜女庙内前殿供有孟姜女的塑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两侧壁上镶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庆、道光题词。后殿有观音殿。陇上横额“万古流芳”,两边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对孟姜女、秦始皇的喜恶之情。
庙上红色围墙内有前后两殿及钟楼、振衣亭、望夫石等景观。殿后的“望夫石”,石上有坑,传为孟姜女望夫足迹。旁有 石台 ,台后有振衣亭,为孟姜女梳妆更衣处。
这里有二十个场景壁画与浮雕,讲诉着孟姜女-----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喜结连理到官府抓走万喜良,孟姜女哭倒长城投海自尽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 江苏 松江 府有个孟家庄,此庄有一老汉善种葫芦,这一年葫芦长得繁盛竟伸到邻居姜家院里,秋后果然结了一个大葫芦,孟、姜两家非常高兴。葫芦切开一看,呀!有个惹人喜爱小女孩端坐在葫芦中。两家都喜欢,争执起来,村里长者说:“这葫芦里的孩子就算你们两家合养吧。”于是小姑娘便成了孟姜两家的掌上明珠,取名孟姜女。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 天长 大,她心灵手巧,聪明伶俐,美丽异常,织起布来比织女,唱起歌来赛黄莺,孟姜两家爱如珍宝。
有个年轻人名叫万喜良,本姑苏人氏,自幼读书,满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筑长城,到处抓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声载道。万喜良急忙乔装改扮逃了出来。因饥渴难耐,路过姜家花园惊动了孟姜女。孟姜女见万喜良知书秉礼,忠厚老实,便芳心暗许。孟老汉对他也很同情,想招他为婿,万喜良答应,孟老汉乐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议挑选吉日,给他们完婚。
孟家正喜气洋洋的准备拜堂大典。忽然大门被撞开,一群官兵冲进来,不由分说,把万喜良绳捆索绑就带走了。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然后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长城下民夫数以万计,孟姜女逢人便打听,好心的民夫告诉她,万喜良早就劳累致死,被埋在长城里筑墙了。孟姜女听说,心如刀绞,悲愤交加:想自己千里寻夫送寒衣,尽历千难万险,到头来连丈夫的尸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断柔肠。便向着长城昼夜痛哭,这一哭七天七夜,感天动地,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万喜良的尸骨。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悖然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起来。见她貌美非凡,便欲纳她为妃。孟姜女怒斥秦王,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排空击岸,好似皆为孟姜女悲叹……
现存的孟姜女庙体现了明朝的建筑风格,当我们来到“孟姜女传说陈列室” ,殿内正中塑孟姜女泥像一座,淡装素彩,面带愁容,她双目中透出的无限哀怨,可想象到当年孟姜女千里迢迢寻夫的凄凉心境。
门口闻名全国的奇特楹联映入眼帘,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楹联的读法断句有多种,您可在这里细细品酌,会感到妙趣横生。虽是文字游戏,却包含着人生哲理,让后人产生无限遐想,从中可见 中国 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内涵。
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的 山海关 ,是明长城唯一与大海相交汇的地方。因其枕山襟海,故名 山海关 ,其位于 河北 省 秦皇岛 市 东北 ,是明长城 东北 地区最重要的关隘之一。 山海关 汇聚了明长城之精华,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素有 中国 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 山海关 、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 “边郡之咽喉、京师之屏障”。有“天下第一关”之誉。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 山海关 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 靖边 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961年 山海关 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游客们在景区的公园里很开心,超大的锦鲤让喂鱼的孩子们更是玩得不亦乐乎!
山海关 关城平面呈四方形,主城周长约4公里,其不仅是一座关隘,更是一个城池,整个 山海关 以城为关。整座城池与万里长城相连,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形成“镇关金锁接长城”之势!
全城有四座关门:东边是镇东门、西边是迎恩门、南边是望洋门、北边是威远门。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如遇敌人侵扰,可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制敌于“瓮中之鳖”。
哈哈,办理通关文牒的官员不在,我们自己办理过关啦!
关城四门以镇东门最为著名,城台上筑楼,上层额枋前悬有“天下第一关”的巨幅匾额。匾额宽近6米,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正楷大字,每个字的大小足足1米有余,相传是明代成化八年进士、 山海关 人萧显所题,楷书笔力苍劲浑厚,骨气遒健、气势豪迈,与古城楼之雄风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瓮城是长城建筑中最珍贵的城,虽规模不大,却有重要作用。一是如遇敌人侵扰,可将关门作为二道防线,制敌于“瓮中之鳖”;二是从建筑上看,城外瓮城回护,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坚固雄伟。体现长城防御工程军事价值的特色。
进城后看见路边有许多家小商铺,它们的招牌都与 山海关 有关啦, 比如 “ 山海关 浑锅 ”,“戚家军饺子 ”等
山海关 位于明长城东端,向北是辽西走廊西段,地势险要,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称其为“碣石道”。关城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 山海关 ,冀辽在此分界。 我们登上城关,参观了极为珍贵的“万里长城 山海关 古建筑原图 ”,还有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 ”!
看见城墙上还有原始的大炮!稀奇啦!
走下 山海关 ,公园的景色还不错。
由 山海关 向东行八里,一段长城延伸入海,那就是著名的明长城的海之端----老龙头。
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北的角山长城、城东的威远城构成犄角之势,共同护卫着 山海关 。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海陆军事防御体系。老龙头景区依山面海,犹如龙首探入大海、弄涛舞浪,风光秀丽。因而得名“老龙头”。
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明朝京师—— 北京 的重要屏障。作为当时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明宣德年间曾在此特设兵部分司署,具有独特的军事与政治价值。这里有“精武营 ”原址以及“戚家军训练的八卦阵”呢。
自康熙始,清代的五个皇帝都来过老龙头,并留下了许多诗文墨迹。在著名的 澄海 楼上,“元气混茫”的匾额是乾隆帝御笔亲题; 另一块“雄襟万里”的匾额则是明大学士孙承宗所题。老龙头由入海石城、靖卤台、 南海 口关和 澄海 楼组成。这是 澄海 楼,是老龙头景区最高最雄伟的建筑,登临此楼,可看碧海银涛、云水苍茫。
1840年以后,英法等列强的军舰多次游弋于此,并于1900年强占 山海关 ,炮轰老龙头、焚毁 澄海 楼,继而划界盘踞于此,严重破坏了老龙头,曾留下帝王将相足印的 澄海 楼也毁于一炬,仅留下楼前一块相传是唐代大将薛仁贵东征高丽时所书“天开海岳”四个大字的碑。据说到1927 年,来海边游泳的张学良将军偶然发现它,遂被重新竖起。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老龙头地势高峻,在明万历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奉旨率兵修建。戚继光修建海上长城的起因,据说是为了防止 蒙古 骑兵趁海水退潮或冬季枯水之时从海边侵入。老龙头长城由 南海 口关、入海石城、 澄海 楼、 宁海 城等组成,每一年的假期,这里几乎都是人山人海!
建国后,从1984年开始,国家发出“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号召始,得到海内外炎黄子孙和友好人士的大力支持,对老龙头进行了修复,历时8年,重修了入海石城、 澄海 楼、 南海 口关、 宁海 城等建筑。使老龙头在向世人重现雄姿时,肩负起了新时代的历史使命——爱国主义教育。
老龙头最初的建造者完全出于防御的目的,等这件巨大的创人类历史奇迹的作品完工时,它的壮美、雄伟,使美学价值远远超过了军事价值。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把这里当作观光览胜的好去处。现如今,天南地北的游客们都来此旅游留念。
这座海上石城的基础非常牢固。历经海水几 百年的冲刷而不毁。据说初建立时,在海底反扣了许多铁锅,用以减少海水对石城的冲击,这种独特的建筑方法曾被载入建筑史册。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老龙头——这座长城精华建筑,与不停翻动的大海一起,引领着人们走进历史长河,感受沧桑巨变!
老龙头是“ 中国 旅游胜地40佳”之一。我们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可以尽览“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的壮观美景,产生无穷的遐想。
在600余年的变迁中,老龙头书写了一部历尽沧桑的历史,为爱国主义提供了良好的教材。老龙头距 山海关 4公里。明朝时的长城横跨崇山峻岭,蜿蜒似一条巨龙入渤海,长城之首“老龙头”是如此震撼人心!
老龙头不仅是伸入大海,建造十分机巧的军事设施,同时又是万里长城中唯一兼有关、山、海、色等诸多景观的绝佳之处。我们去时,虽不算旺季,这里的游客也不少呢!
据说因为老龙头一带海里盛产大蚌,众多大蚌一张嘴时露出腹中的珍珠,就形成了这种不可多见的奇景。也是出现游客们拾贝的乐趣之一。
我们在海边行走,极目远眺,海天一色,巨浪奔涌,气吞海岳,不禁使人心襟大开,豪情满怀。游客们纷纷穿上美丽的衣裙,特别是姑娘们都愿意在海边留下自己的靓影。
这里是牌楼,南北两面各有两个大字:“ 安澜 ”,“伏波 ”------让大 海安 静,海不扬波,点明了整个“海神庙 ”的主题。殿前牌楼雕梁画栋,海浪的声音似乎是从历史隧道中穿越而来,带点沧桑的味道。
秦皇岛 海神庙是古代劳动人民祭海的场所。明、清两代, 山海关 是兵家必争之地,石河口内的马头庄曾是运输军队、粮盐的重要港口;山海壮丽,帝王、诗人经常到这里观海抒怀。从明初 通海 运开始,老龙头到石河口先后建有4座海神庙。这些规模宏大、风格迥异的古代建筑,大都毁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之手,但遗址均在。
现在修复的海神庙由牌楼、山门、海神殿、钟楼、鼓楼、天后宫、观海亭等修建组成。海神庙内亭台楼阁,高低错落,三面环水,碧海洽波。每当云雾缭绕,便时隐时现,好似瀛洲仙境。
过海神殿后便到了第二进院落,里边建有天后宫,祀奉天后娘娘。殿阁一层挂有“盛德在水”的横额和“向四海锁神通千秋永存”,“历数朝受封黄万古留芳”的对联。海神天后是北方渔民的称呼,南方则称为妈祖。所以,妈祖庙也称为“天后宫”。
妈祖,本名林默, 福建 甫田湄洲人,生于宋初建隆元年。因常常救助海上遇难客商、渔民,历来受到人们感戴尊崇。二十八岁仙逝,其名号,成为古代航海者乘风破浪之精神力量。其庙宇遍及世界各地。
海神正殿位于整个庙宇的中间部位,天后宫在海神殿之南,两殿一南一北构成海神庙的主体建筑。海神殿殿门上方悬挂乾隆御书匾额“汇溟宁宴”。
海神庙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两侧有两个吉祥物雕像。右边的叫“飞黄”。长的像狐狸,头上有角。要是骑到它的身上,就能活到两千岁。后人用“飞黄腾达”比喻一个人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左边的叫“龙马”。传说龙马是河水之精,龙头,马身,还有两个翅膀,“鸣声九音”。
我们走过海神殿和天后宫后,可以从栈桥直达观海亭,栈桥和观海亭都修在了海上,这里我们可眺望“入海石城”,它吞吐海浪,激起飞涛如雪;据说有时海面上风号雷吼,浊浪排空;有时却风平浪静,静寂不觉。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海亭风静”胜景。
我们回望著名的老龙头,真有“长城连海水连天,人上飞楼百尺巅”的感觉。传说夜间登 澄海 楼,还有可能欣赏到“沧海明珠”的奇观:夜深风静之时, 澄海 楼面对的大海上,会忽然间群星璀璨,光芒四射,犹如出现了一个闪烁的海市蜃楼,五彩纷呈,令人陶醉。
岸边有“徐达将台 ”。将台之上的三人,从左至右分别为:胡大海、徐达、常遇春。
徐达(1332-1385)字天德, 安徽 凤阳 人。二十二岁,随朱元璋起兵拜大将军。明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在北 山南 海之间的迁民镇建关设卫,定名 山海关 ,且奉命修长城时,为了调运军民物资,在 山海关 石河口修建了码头。并选择了这块 临海 高地,作为长城起点。
拍2张游玩开心的孩子们。
秦皇岛 市 北戴河 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鸽子窝公园,老虎石海上公园、 秦皇岛 野生动物园,联峰山公园、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碧螺塔海上酒吧公园、怪楼奇园等,都是著名的景区。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水洁净,沙质细腻,清凉的海风渗透进皮肤,带来夏天般凉爽。不知从何时开始, 北戴河 已经成为周边城市的避暑后花园,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肺,是旅游,疗养、休闲的胜地。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位于 北戴河 海滨的 东北 角,毗邻滨海大道,是 秦皇岛 市 北戴河 的著名风景名胜区。在鸽子窝最为引人的项目是观日出,游人们最喜欢观看“浴日”的奇景。可惜我们没有赶上。拍点花啦!
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公园很大,我们边走边欣赏园内景色吧。
鸽子窝公园在设计上采用了透景、借景的方法,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公园西海滩有人工湖一座,湖中水榭曲桥、亭子等是游人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放养着600余只广场鸽,可同大家戏耍、合影。这边耸立的大风车,令人驻足。
鸽子窝公园令人对它青睐有加:远处可见海上渔帆点点,近处的大浅滩更是观鸟的绝佳之处又因这里曾是野鸽的栖息地,所以留下了鸽子窝的名字。
每年春秋时节,数以万计的珍稀候鸟来在这里觅食、停留,成为又一 大新 景观。90年代末,被设定为国家级鸟类自然保护区。鸽子窝公园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北戴河 旅游非常好玩的项目,一个既能玩又能吃,还不长胖的娱乐项目--赶海!
鸽子窝赶海就是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是一件集乐趣与实用于一身的娱乐项目!非常适合亲子游!
在海边的一些大石块下往往栖居着小螃蟹,还有海星,生蚝,海虹(贻贝),是比较常见的赶海小海鲜。父母教孩子们用小耙子翻动石头,躲在石头下的小螃蟹们便会四散而逃,此时只要手疾眼快,收获必定颇丰。看,孩子们带着小铁铲、小桶/竹篮,在这里玩的很开心。
海边的这块“ 北戴河 ”石头,吸引许多游人来此拍照。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位于 北戴河 海滨旅游景区 东北 角。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 临海 悬崖上,有嶙峋巨石像雄鹰一样屹立在海边眺望,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且海边石崖顶端修建一凉亭,取名鹰角亭。
“鹰角亭”匾额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厥文先生于1989年春题写的。我们所见到的鹰角亭属歇山式单檐顶, 石柱 琉璃瓦,在园中显得古朴、刚劲,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建筑风格。
海边建有“浴日亭”,其匾额为严济慈先生所写。廊中彩绘雕梁画柱,栩栩如生。
望海长廊,距鹰角亭50米,廊长70米。游人逗留廊中,远眺渤海碧波,白云沙鸥,帆船巨舰;近赏浅水明澈,微波清荡,看拾贝之人欢笑,听大海之波涛,令人流连忘返。望海长廊造型吸收了 北京 颐和园和 承德 避暑山庄长廊典雅 大方 之特点。绘画了 北戴河 24景和 北戴河 206个民间故事传说,以花鸟、鱼虫、人物等不同图案,这叫做“苏式彩绘”。“望海长廊”四个大字是由原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所书。
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为深切缅怀毛的丰功伟绩, 北戴河 区政府在鸽子窝公园敬立了诗词碑和毛泽东雕像。雕像高3.2米,仿花岗岩基坐高2.7米,在基座东部用 大理 石刻着毛泽东的词《浪淘沙· 北戴河 》。
1954年7月,毛曾在鸽子窝公园目极远眺,感慨万千,写下《浪淘沙· 北戴河 》这一不朽诗篇。“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 北戴河 》是毛泽东代表 中国 人民高奏的一首凯歌,也是赠送给 北戴河 人民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走累了,玩累了,我们在返程的城堡处,休息,吃饭啦。
返程路上,路边竟吊着一个个巨大鸟窝,我们开心的进驻且留念……哈哈!
老虎石海上公园位于 北戴河 风景区中心,占地面积3.3 万平方米。这里,巨石延伸入海,形如群虎盘踞,故名老虎石。这里又称老虎石浴场,因为滩宽海阔,入海坡度平缓,水质良好,因而成为暑期海浴人数最多的浴场。这里还有大型的娱乐公园,园内设有海上飞伞、帆板、冲浪板、儿童乐园等,是国内较大的海上综合性公园。
老虎石海上公园对面的大街,甚是热闹!
我们还看见附近的“ 外交人员宾馆 ”,可见 北戴河 一带也是国家公务人员休息之所。
相传两千多年前,秦始皇东巡,来到渤海岸边,不料高山挡住了去路。秦始皇十分恼怒,拿出赶山神鞭,朝高山猛抽几鞭,立见山峰飞起,碎石腾空,向东西方向飞去。秦始皇紧抓不舍,一直追到 北戴河 海边,发现碎石不见了,只见一群斑斓猛虎在海边嬉闹,见了秦始皇,群虎慌忙跪地求饶,秦始皇便让他们变成礁石,永远栖居在这片沙滩上。如今的这片老虎石,已成为游客们的嬉戏休闲的场所。
公园内形态不一的礁石,状似群虎,有的散落在晶莹的沙滩里,有的雄踞在密林中,有的在巨浪拍击的海岸上淋浴,有的在阳光下酣睡。每当潮水上涨,搏击海涛,卷起雪浪千重;风平浪静时,石前波光潋滟,鸥鸟飞翔,海天一色。
人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欢笑与波涛的交响乐中尽情欢乐。玩水嬉戏,或沐 日光 浴的旅游者及赋诗作画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老虎石,如镶嵌在渤海之滨的一颗明珠,闪烁着诱人的光辉。
游人站在石上,可倾听大海呼吸,可观赏渔船风帆,可垂竿而钓,回首北望,山海相映,倍增情趣。碧海、金沙、碣石,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到此消夏观光,流连忘返。
更让人垂涎的,是这里的生猛海鲜,从必吃的 北戴河 皮皮虾,到螃蟹、牡蛎、面条鱼,海鲜品种让人眼花缭乱,这也是人们对 北戴河 无法割舍的原因。我们不客气,晚上也在老虎石公园门口的海鲜店里大快朵颐……
吃完晚餐出门,外面竟已灯火璀璨,绚丽无比!再见,美丽的 北戴河 ! 秦皇岛 !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