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家有1118间房,你会不会在自己家迷路?
从双林寺出来,去晋中灵石县的王家大院,从佛国到人间,老师说这是下凡了
王家大院被称为华夏第一宅、中国民间故宫
跨越明清两代、历经300余年,王氏祖先在一片背阴抱阳的坡地上,建成五堡、五巷、五祠堂,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总面积超过25万平方米
拾级而上,站在大院的照壁前,南望静升村,远眺绵山起伏蜿蜒
静升王氏,源出太原
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1313),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
王氏最早从事耕作、兼营豆腐业,由农及商,由商入仕,家业渐大之后便开始兴土木、建宅邸,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建成五堡据说隐含龙、凤、龟、麟、虎五种造型,估计这得飞到空中俯瞰才能看得出来
龙是恒贞堡(红门堡),凤是视履堡(高家崖),龟是东南堡,麟为下南堡,虎即崇宁堡
现在对游人开放的是建于嘉庆年间的高家崖和乾隆年间的红门堡,这1118间房还只是红门堡和高家崖的数量
中国民居素有“北看山西,南看安徽”之说,皖南民居粉墙黛瓦素雅清淡,晋商宅院高墙大院深邃壮观
先去高家崖
高家崖是清嘉庆初年(1796年-1811年)王家鼎盛时期,由十七世孙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修建的,面积19572平方米,房342间
两个三进式四合院比邻相连,哥哥住敦厚宅,弟弟在凝瑞居,两家有各自的祭祖堂、绣楼、厨院和塾院,共用书院、花园、长工院和围院(家丁院)
敦厚宅的门楼,中间高两边低,似雄鸡昂首,叫做“鸡头门”,鸡与吉同音,取大吉大利之意
门楼上以木雕、砖雕刻画出琴棋书画的主题
找到木雕的琴了么?
砖雕,一叠扎着缎带的线装书,檐下的牡丹也是十分精巧
入门回望,是狮子滚绣球的青石照壁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采用象征、隐喻、谐音的形式,将花鸟鱼虫、山石水舟、典故戏曲雕于砖、刻于石、镂于木,题材丰富、技法娴熟,新奇大雅之中凝结着自然质朴的乡土气息,尽显俗世的热闹与繁华
走进前院
中厅乐善堂是接待贵宾的地方,门额上的雕刻极尽繁复精细
厅前有如意踏垛,门下垫石是一路连科,无不是中国传统的好口彩,事事如意步步吉祥
中间一个过渡性质的条状中院,穿过垂花门就到了后院,后院是主人的生活区
正中住长辈,窑洞式建筑冬暖夏凉
窑洞上方这个白底的木棂叫什么?微微做成拱形,立体的感觉很特别
最精美的要数正窑前面天圆地方的宫灯造型柱础石,0.5米的高度分了上下7层,依次雕刻鼓、锦缎、蝙蝠、祥云、如意、草龙回纹和钟形底座,取谐音寓意前程似锦、福祥如意
窗边有个小洞,是方便主人家的猫进出的
正窑顶上是子乔阁,王氏以周灵王太子姬晋为始祖
姬晋因直谏被废,改名王子乔,在太原繁衍生息,渐成巨族,后王子乔得道成仙、骑白鹤升天,留下族人在人间
正窑两边两座偏厦,楼下住儿子媳妇,楼上住小姐,东长西幼
古时女子13岁上闺楼,所以楼梯做了13级台阶,数数,果然
鱼跃龙门,栏杆上的石雕也很精致
出主院,路过东边厨院
厨院有内三外四7道门,不同等级的人走不同等级的门,去不同等级的餐厅用不同等级的餐,主人在后院楼上,高等佣人在中院,一般佣人在前院,封建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围院里住护院的家丁,四座院落十六孔围窑,居高临下围护主院
高高的院墙上有很多铁钉,是起加固墙体的作用
穿过围院前的甬道,就到了弟弟王汝成正窑顶上的祭祖堂
这里供奉的不是王氏始祖王子乔,而是第一代来到静升的直系先祖王受,和族中最有成就的两位先人:十四世孙外出经商富甲一方的王谦和,及筹集军马粮草获朝廷嘉奖的王谦受
王汝成的凝瑞居跟哥哥王汝聪的敦厚宅格局一模一样,一样的三进式四合院,一样的两层绣楼伴着正中主窑
不同在于雕刻细节,凝瑞居后院有十块青石浮雕墙基石,一画一典生动形象,应是石雕中的上乘之作,内容有警示儿孙谨慎做人的吴牛喘月、二十四孝之一的乳姑奉亲、教五子名俱扬的五子登科、、、等等
200多年前一个明媚的下午,王汝成的小儿子在院中嬉戏,肥嘟嘟的小手抠着五子登科问母亲这个是什么故事;200多年前一个微雨的清晨,王汝成的儿媳抱着小女儿指着乳姑奉亲告诉她什么是妇德,,,
在这样的院中长大的孩子会潜移默化地长成传统文化的传人吧,耳过飘过200年前童稚的笑声
静升王氏崇尚耕读,各处宅院都设有私塾,这门框雕琢的竹子寓意“虚”心向上、节节高升
养正书塾是敬业堂小少爷的启蒙书房
两个捂着耳朵的小猴子,是要告诉小少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不听不听,和尚念经”?
其实是猴与侯谐音,猴背猴,寓意“辈辈封侯
老师指着养正书院对面门上的石雕额匾说:这块贝叶匾很难得,是整块石头正反雕刻的,雕工精细动感十足
“安敦”两字,出自《易经》: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前面一句比较熟:乐天知命,故不忧
贝叶是贝多罗树的叶子,用来写佛经的,这种贝叶匾全国只有两块,另一块珍藏在北京故宫
敬业堂前院有一间屋子辟成了展馆,其中有一道嘉庆的圣旨
原来真的圣旨是这样的,满汉双语,如此看来雍正把“传位十四阿哥”改成“传位于四阿哥”是不可能的
还有不知道怎么枕的瓷枕、喜庆的诰命盒等等、、、
堂前一对小狮子活泼可爱,狮子头已经被游人摸得锃亮
这个固墙钉是不是比前面的好看一点?
东看看西望望,曲折回转的甬道,眼花缭乱的石雕砖雕木雕,虽有老师带领,我也已经转晕了
我们是从围院绕进弟弟家凝瑞居的后院的,一直往南走,现在出前院大门
王家大院里所有的建筑都是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的,哥哥年长,敦厚宅的门脸要比凝瑞居宽;哥哥是五品官、弟弟是二品官,弟弟官位高,凝瑞居大门的屋檐就比敦厚宅的高
连弟弟家门口的上马石也比哥哥家的高不少
再往西走是桂馨书院
各家小院里的书塾是小孩子开蒙用的,这桂馨书院则是长大后正式入学的学堂,王家人都在这里发愤读书
康熙乾隆嘉庆年间,王家人通过科考、捐保和荫袭,五品至二品官有12人,各种大夫42人,贡生、监生、生员125人,还有二人分别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千叟宴,广西、湖南、陕西、浙江、山东、贵州都有王家大院出去的王大人
书院从前院到后院正房要经过三组台阶,寓意连升三级
门口用的是少见的三狮门墩,寓意三公三孤,辅佐国君的最高官员,三公是太师、太傅、太保,三孤是三公的副职,少师、少傅、少保,希望书院学生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所有的建筑、雕刻都有寓意,在吉祥话里转悠了半天,说实话有点心累
路上看见有个光学系统设计得很巧妙,这面墙上的洞里放油灯,对面挂镜子,来回一反射,堪比现在的LED灯
走过两家共用的花园兰芳居,再往西是瞻月亭,这里竟有个地道口,看来当年世道不是很太平
红门堡在高家崖西面,和高家崖一桥相连
红门堡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比嘉庆年间的高家崖早,历时50余年完工,总面积25000平方米
相比高家崖,红门堡布局更规整,整整齐齐一座四方城
堡墙之内,从低到高,由四排院落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一条宽3.6米的“龙鳞街”与三条横巷,组成一个“王”字
横巷把红门堡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
顶甲花园是红门堡共用的花园,前面四座花园连环紧套,后院环境清幽
红门堡是当年王家长辈居住的地方,院落布局虽规整,但院落内部却各具特色,依主人的身份和喜好,结构、装饰无一雷同
88个院落,仔细逛起来一天也不够,当年王老爷在家找人估计也得骑个马才行
沿着龙鳞街上堡墙
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青砖砌筑,有箭垛,有角亭
曾经,护院家丁在这里站岗巡逻,值夜的更夫打着灯笼敲着梆子一声声高喊:门窗关好,小心火烛,,,(瞎猜猜的,南方这么喊,北方不知道是怎样?)
天色将晚,远处的绵山沉入暮色之中
王家从道光后逐渐衰弱,毁于鸦片,卢沟桥事变后,随着二十一世王饮让举家南迁,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的静升望族四散飘零,王家大院的兴盛成为历史
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说的是王家大院
中国民间故宫,王家归来不看院,说的也是王家大院
但是,比乔家大院大4倍的王家大院、文化底蕴比乔家大院更深厚的王家大院,知名度却远不及乔家大院
为啥?因为张艺谋在乔家大院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
王家大院里也拍过好几部影视剧,比如《沧海桑田一百年》、《古镇大河》、《关中往事》、《熬年》、《铁梨花》、《吕梁英雄传》,都不如大红灯笼有名,灵石王家也就藏在乔家大院的光芒里少有人识了
不过,知名度小一点,游人少一点,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