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普通游客的印象里,一说到云南,除了省会昆明,就总是离不开老生常谈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又或者近年再度爆火的老牌网红城市西双版纳。
不过,云南之大之美却远不止于此。这个省份能在旅游圈中年少成名却经久不衰,除了上面这些最热门的线路,云南还有非常多的小众目的地。例如翔哥就去了一趟滇西边陲的芒市和腾冲,发现这儿的惊艳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每一帧都足以称霸朋友圈。
然而美景只是滇西的其中一张名片,这里的美食也足以打动你的味蕾。无论是遍布芒市街头的各式东南亚小吃,还是腾冲地道的土锅子和铜瓢牛肉,都会让你食指大动。

如果你已经去过几次云南,觉得大理丽江再也玩不出啥新意,那么相对小众的芒市和腾冲,或许很合适称为你下一趟旅行的目的地。

预览

老规矩,先上图:

【芒市丨中缅边境的“黎明之城”】

芒市,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州府,“ 德宏 ”是傣语,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这里地处滇西,自古就是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芒市,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毕竟这座位于中缅边境的小城有点偏远,也并非热门旅游城市。虽然“芒市”这个名称在一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但在上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这座城市并不是叫芒市,而是叫潞西市。如果你家里有2010年以前出版的中国地图,就会看到上面印的地名还是“潞西”。
此外,芒市还有一个别称——黎明之城。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鸾的时候,来到这里正好是天蒙蒙亮、雄鸡啼鸣的晨曦,于是便把这阳光即将照耀到的坝子取名叫“勐焕”,在傣语里的意思就是“黎明之城”。所以,走在芒市街头,你会发现许多东西是以“勐焕”开头的,比如勐焕大金塔、勐焕银塔、勐焕街道、勐焕老奶等等。

芒市并不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城市,来到德宏州的人大多是做边境贸易的,旅游者确实不算多。虽然近期芒市旅游的热度有所上升,但整座城市并不会让人觉得很商业化。芒市城区不大,作为主要景点的大金塔和大银塔都位于雷牙让山上。因为疫情的原因,芒市东南的黑河老坡景区因为靠近边境,所以现阶段暂不开放。
芒市美食主要集中在芒市广场、客运北站、三棵树客运站之间那块区域。如果你打算在芒市过夜,可以考虑在住在这个区域的酒店。因为翔哥第二天下午要从客运北站坐车去腾冲,所以就预定了客运北站附近的一家酒店。

翔哥所乘坐的航班,下午六点左右抵达芒市机场。因为疫情的原因,芒市不能用网约车出行,好在航站楼前有6路公交可以到市区。芒市机场距离城区不远,车程大概半个小时。
说来也巧,几乎每次独自旅行,翔哥都会在路上认识几个新的朋友。这次从机场去市区的公交车上,还有几个跟翔哥搭乘同一航班的小伙伴,我们说东谈西,聊得甚欢,还相约晚上一起吃了烧烤。

夜色下的大金塔灯光璀璨,雄伟庄重而富丽堂皇。由于大金塔建在雷牙让山顶上,所以这座建筑看上去就像悬浮在空中一般,显得有点魔幻。

芒市广场

翔哥早上起得早,于是先去了市中心的芒市广场溜达了一圈。芒市广场在芒市大街上,这里是一个休闲广场,早上显得有点空荡而冷清,只有一些老年人在锻炼身体。
但是,每逢到了每年四月的傣历新年前后,芒市广场就会成为德宏州举办泼水节的主场地,这里也就变成了整个芒市最热闹的地方。

芒市广场上有一座中缅友谊馆,也不知道是因为翔哥来的时间太早,还是因为疫情的缘故,友谊馆似乎并没有对外开放。

【芒市广场】
地址:芒市芒市大街。
门票:免费。

勐焕大金塔

勐焕大金塔,绝对是在各旅游攻略里出镜率最高的一个景点。雷牙让山顶上的大金塔,不仅是芒市地标性的建筑,也是当地傣族、德昂族的宗教圣地。
雷牙让山位于芒市城区东南,海拔有1079.6米,但不要被这个海拔吓到,因为芒市城区本身的海拔也有九百多米,所以这座山大概也就一百来米高。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生前转世为金鸡阿鸾时,曾生活在雷牙让山上,旨在呼唤光明和吉祥。
据说在佛祖释迦牟尼涅槃数百年后,有一名叫召罕达的僧人,为传播佛祖教义亲临雷牙让山修炼,尔后在山顶建了一座舍利塔,但这座塔后来毁于战乱。除此之外,曾经在芒市城区(当时还叫潞西)还有一座大金塔,但在上世纪60年代遭到毁坏。直到本世纪初,当地政府将这两座塔合二为一,在雷牙让山上进行重建,在2007年加冕开光,也就是现在的这座勐焕大金塔。

虽然勐焕大金塔离芒市城区不远,但是没有公交线路通到雷牙让山上,而且德宏州也没有网约车服务。如果不想徒步半小时上山的话,建议像翔哥一样坐出租车上山。
通常情况下,从芒市城区去勐焕大金塔,司机会额外加收少量的费用作为下山的空驶费。以翔哥为例,从客运北站附近打车去大金塔,司机就是收一口价20元(假如打表大概是15元左右)。出租车可以直接开到大金塔下方,再往前那段路机动车就不能往里开了。

德宏州的傣族、德昂族,信仰的是南传佛教,芒市的勐焕大金塔号称是中国南传佛教第一塔。与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北传佛教有所不同,南传佛教盛行于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南亚的斯里兰卡,以及我国的云南
在走进大金塔之前,要先攀登一段长长的台阶,台阶两旁是各种佛像和神兽。下面这个叫护法龙,也叫五头神龙,是在佛祖释迦牟尼成佛之前,为他遮风挡雨、守卫护法的龙。

走完这段台阶,才到了勐焕大金塔的售票处。尽管告示上写的门票价格是50元,但实际上一直按40元来执行。在一些网络旅游平台上,有时也能找到比这个价格还要便宜几元的优惠价,只是没纸质门票可留作纪念。

在阳光的照射下,勐焕大金塔金光闪烁,分外光彩夺目。大金塔的外观结合了泰国曼谷大皇宫和缅甸仰光大金塔的建筑风格,让人感觉仿佛置身在了东南亚。
大金塔的主塔高76米,顶部戴有一个大金顶,这个金顶的重量达到了2.3吨。此外在塔身外部四周,还有十六座造型别致的小尖塔和八座花瓶塔,这也令勐焕大金塔看上去显得气势宏伟、非常壮观。

大金塔的入口旁边,有一座释迦牟尼佛涅盘像。继续往前走,还会看到一只庞大的金鸡塑像,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生前转世的金鸡阿鸾。

走进大金塔里面,最下面的三层是一个中空的大厅,中心是一个方柱,其东南西北四面,各塑有一尊佛像。

塔的四周也有很多塑像,下面这个是人面狮身,据说是狮子在听闻到佛法有所感悟后,进而化身成的守护神兽。

手托天书的圣女,赋予众生智慧。她身下的坐骑是智慧鸟,同样也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

三戒神,告诫众生“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也就是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

因为勐焕大金塔在雷牙让山上,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芒市城区。

【勐焕大金塔】
地址:芒市雷牙让山上。
门票:全票40元。

勐焕银塔

在雷牙让山上,不仅有勐焕大金塔,还有一座勐焕银塔,两个景区之间步行也就几分钟的路程。实际上,勐焕银塔是一座新建的佛塔,前几年才正式完工。
虽然银塔的建筑规模比大金塔稍小,但所在的山峰的海拔较大金塔高约二十米,所以两座塔看起来高度相当。这两座塔,一个金光闪闪,一个银光灿灿,一金一银遥相辉映。

与大金塔类似,在一些网络旅游平台上,有时也能找到梦幻银塔的优惠价门票。景区大门有观光车可以直达山顶的银塔,其实这段路也不远,脚力好的话建议沿着栈道步行,走个十分钟也就到山顶了,而且沿途还有些充满东南亚风情的地方可以拍照。

沿着木栈道走到山顶,景色豁然开朗,一座纯白色的大银塔出现在眼前。洁白的塔身给人一种很静谧的感觉,塔身也有一种对称的美。

大银塔内部是进不去的,只能在外边看,因为银塔的外型和颜色都非常漂亮,所以就算随手拍拍也很能出片。

在大银塔的侧面,还专门弄了几个拍网红照的道具,有可以爬上去的月亮、天空之境、网红天梯。虽然略让人感觉有点不伦不类,但不可否认拍出来的照片确实很出彩,喜欢拍照的小姐姐花10块钱上去拍照还是很值得的。
再说,考虑到勐焕银塔本身也就是一个新建的景区,弄些网红拍照点来拉动客流多做生意,其实也是一个很机智的做法。

从大银塔这边的观景台,可以眺望对面的勐焕大金塔。

因为金塔和银塔在晚上都会亮灯,所以傍晚才是两座塔在一天中最美的时刻。若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在日落前两个小时左右过来雷牙让山,先去大金塔玩一个小时,然后再去银塔,等到日落后拍完夜景再下山。
因为雷牙让山上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只能乘坐出租车下山。通常情况下坐出租车上山的人很多,所以遇到下山的空车并不难。假如你是准备晚上才下山而担心打不到车的话,也可以在你打车上山时跟出租车师傅谈好来接你的价钱和时间。

【勐焕银塔】
地址:芒市雷牙让山上。
门票:全票40元。

树包塔

树包塔在芒市城区里,位置靠近百思特美食城,可以在百思特吃完东西后一路走过来消消食。树包塔周围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停车场,略有点杂乱。说实话,这里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景点,因为就是一棵菩提树包着一座古塔。
根据德宏州文管部门在塔旁边立的碑上介绍,这座南传佛教风格的古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本名叫铁城佛塔,傣语叫“广母姐列”。后来,也不知是风吹来的种籽还是有人刻意而为之,塔上长出了一棵菩提树,两百多年过去了,菩提树盘根错节将佛塔完全包裹住,如今只能从缝隙之中窥探佛塔原本的踪迹。

【树包塔】
地址:芒市胞波路。
门票:免费。

【芒市 | 美食】

尽管芒市目前还是一个比较低调的旅游城市,但芒市的美食早已是一张响亮的名片,一些美食纪录片,例如《风味人间》和《人生一串》就曾专门过来芒市取景。假如你是一个老饕食客,哪怕为了吃,也值得专门飞过来一趟这座酸汤辣子蘸出来的美味之城。
芒市的小吃一口气根本数不过来,因为靠近中缅边境,芒市的美食融合了多种口味,显得非常多元化。除了云南常见的饵丝、米线,以及傣味、阿昌菜、景颇菜,这里还能看到东南亚各国的小吃,例如缅甸油面、泰国泡鲁达、越南卷粉等等。如果你想不出国门就品尝异域美食,感受一把舌尖上的酸辣与清爽的话,那么芒市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

烂路早点

芒市本地人最爱的早餐店,估计就是这家烂路早点了。翔哥是早上九点来到的这儿,门口正排着长长的队伍,好在等候的时间并不长,翻台也很快,在里面也很容易找到座位。
店里只供应一种早点,主料可以选饵丝或者米线——翔哥点的是饵丝。大碗的价格是12元,小碗是10元,加帽(就是额外加牛肉的意思)再加10元。因为这里的牛肉非常好吃,所以强烈建议加帽。

拿到煮好的饵丝后,就是往里添加各种调料。不过,面对自助加料区里十多个没标名称的调料盆,身为外地游客的翔哥有点无从下手,最后只好学着当地人一顿操作,胡乱加了几种,好在味道依然是很不错的。

在这十多种调料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木头棒子一样的玩意儿。实际上这是山胡椒根,当地人会用小刀刮一些粉下来,据说特别提劲。因为以前翔哥没见过这个,不知道啥味道,所以当时没敢加,现在回想起来还多少有点遗憾呢。

就这样,一碗香喷喷的饵丝就上桌了。饵丝,是云南最地道的美食,虽然样子还有吃法都和米线很相似,但实际上,饵丝是由饵块切丝做成的,两者的口感也存在一些差异。就翔哥的体验来说,饵丝显得更柔韧一些,不像米线那么圆滑。

【烂路早点】
地址:芒市河东路河岸小区北。
人均消费:20元。

甘英泡鸡脚

芒市有个百思特美食广场,形式类似新加坡的那种食阁。不同于很多城市那种专坑外地游客的美食城,这儿的几家小吃都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口味非常地道,在当地人的口碑中也是相当不错。到芒市旅游,哪儿都可以不去,但百思特是必须要来的。在这里,你可以一网打尽各路云南当地和东南亚风味的美食。

这其中最出名的一家,当属甘英泡鸡脚。到百思特吃一顿甘英泡鸡脚,现在几乎成了芒市一个必打卡的旅游项目了。
他们家的泡鸡脚有柠檬、番茄、冬阴功、蒜香、百香果等好几种口味,每只价格2元或2.5元。鸡脚是剪开的,所以泡得特别入味,翔哥尝了四种口味,都相当辣。

总体来说,甘英泡鸡脚的味道还是很不错的。但就是窗口太小有点不容易看清里面,而且店里的阿姨的态度也好像有点不耐烦,话说外地游客在选择买哪个之前想先了解一下口味,也是很正常的吧?

【甘英泡鸡脚】
地址:芒市斑色路4号百思特美食广场内。
人均消费:10元。

阿古吉缅甸茶餐厅

芒市靠近中缅边境,地道的缅甸美食自然也是不会少。百思特美食广场的这家阿古吉缅甸茶餐厅,主打的就是缅甸风味。菜单上的食物琳琅满目,如果你一时不知道点什么好,可以来一份缅甸油面和甩粑粑。

缅甸油面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口感非常不错,与其他地方的油拌面最大的区别在于里面加了脆脆的炸面。10元一份的价格,也是相当实惠。

甩粑粑也是一道缅甸小吃,虽然看上去有点像印度飞饼,但甩粑粑的鸡蛋味更浓,而且加了炼乳所以感觉会更甜。芝士鸡蛋甩粑粑又比普通的缅甸鸡蛋甩粑粑多了两片芝士,这也令其口味更加富有层次感,喜欢吃甜食的人不容错过。

【阿古吉缅甸茶餐厅】
地址:芒市斑色路4号百思特美食广场内。
人均消费:25元。

勐焕老奶

到了芒市,必须要喝上一杯泡鲁达。据说泡鲁达起源于泰国缅甸,后来传到了云南边境地区,演变成当地流行的一种饮料,然而翔哥以前在泰国,好像没印象见过有泡鲁达这种饮料。
话说回头,百思特里的这家勐焕老奶的泡鲁达确实还是挺好喝的,大热天的时候喝上一杯简直不要太爽。当然了,不止是勐焕老奶,在芒市到处都有卖泡鲁达的,想喝的时候随时来一杯也是很方便的。

泡鲁达的主要成分是牛奶,配料则是有面包干、紫米、西米、椰丝等等。泡鲁达有浓郁的奶味,而且因为加了炼乳,所以甜度非常高。假如你是不喜欢太甜的人,千万记得跟老板说要少糖。

【勐焕老奶】
地址:芒市斑色路4号百思特美食广场内。
人均消费:10元。

淇淇冷饮店

与泡鲁达一样,鲜榨果汁也是芒市街头最常见的饮料。淇淇冷饮店在大金塔下方的商业街,入口处的第一家。虽然这里不止一家卖冷饮的,但淇淇总是生意最好的一家。
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德宏,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水果乐园,南方常见的菠萝蜜、芒果、木瓜、火龙果、牛油果、百香果在这里都很适宜生长,而且个头特别大。

淇淇家的鲜榨果汁,口味有十几种,虽然开在景区,但价格和芒市城区里卖的基本差不多。除了牛油果汁和芒果汁的价格是13元一杯,其他都是10元。要知道这可是满满一杯的鲜榨纯果汁,这个价格确实是非常厚道了,如果不是因为喝不下了,真想每种水果都来一杯。
特别推荐牛油果汁,口感丝滑,入口如同奶油般的享受。另外捎带提一下,当地人在榨果汁的时候,都会加一些炼乳,所以会偏甜。

【淇淇冷饮店】
地址:芒市雷牙让山上大金塔下。
人均消费:13元。

乔岩保应烧烤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吃烧烤。芒市满大街都是烧烤店,每当夜幕降临,就会闻到空气中飘来阵阵烧烤香味。
在芒市的客运北站附近有一家乔岩保应烧烤,位置比较隐蔽,在一条黑灯瞎火的小巷子里,很容易让人以为自己走错了路,实际上跟着导航走就没错了。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家店的烧烤确实有两把刷子,虽然里面的环境不咋样,但深得本地老饕喜爱。后来上了《人生一串》的第二季,又多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坊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有两种烧烤,一种叫云南烧烤,一种叫其他烧烤。乍一听这句话说得口气不小,但若要论食材种类、蘸水调料、烤制手法,确实没有地方能比得上云南的烧烤来得精彩。
店里的招牌是烤猪尾巴,每桌必点。烤一根猪尾的时间要很长,所以老板会提前烤好半成品,待客人点了之后再烤一阵就可以端上桌了。翔哥还是第一次吃这种烤猪尾巴,只见猪尾巴外皮金黄酥脆无比,里面肉质紧实富有嚼劲,蘸上一点特制的蘸水和干辣椒粉,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其他的食物,例如包浆豆腐、锡纸烤鹌鹑蛋、五花肉、皮子、连贴、胸标、小奶筋等等,无论常见的不常见的都可以放心一尝,绝对不会踩雷。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还可以来一份炒饵块,又或者傣族特色的撒撇。能喝酒的话,来上一瓶缅甸啤酒也是非常不错的搭配。

【乔岩保应烧烤】
地址:芒市民主路15号。
人均消费:60元。

【芒市 | 住宿】

格盟酒店

芒市城区的酒店非常多,而且价格也很便宜,甚至只要100元左右的价格就能住到地段和条件都挺不错的酒店。至于住在城区的哪个位置,翔哥认为可根据自己后面的行程来确定,如果接下来要去腾冲,可以住在客运北站附近;如果接下来要去瑞丽,建议住在三棵树客运站附近;如果只是单纯在芒市逛吃,可考虑住在团结大街与勐焕路十字路口附近,这里算是芒市最热闹的商圈,周边也有不少美食。

翔哥预定的这家格盟酒店,是格林豪泰旗下的一个品牌,位置就在芒市客运北站的马路对面。酒店的房间还算满意,空间大小尚可,设施也比较新,从房间的窗户望出去还可以看见雷牙让山顶上的大金塔和大银塔。一百出头的价格,性价比非常高。

【格盟酒店(芒市汽车北站店)】
地址:芒市团结大街110号。
价格:商务大床房,平日价格120元/晚。

芒市实用信息

芒市地处高黎贡山西南麓的低纬高原,海拔接近一千米,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最热月(6月)24℃和最冷月(1月)12℃的平均气温,让这里显得气候格外舒适宜人。像翔哥这样在三月初来到芒市的话,白天穿一件长袖单衣就很合适,晚上可以加一件薄外套。

因为疫情的原因,滴滴出行目前暂停了整个德宏州的运营服务。毕竟芒市以南一百公里,就是中缅边境上的瑞丽姐告口岸,在全球疫情依然持续的情况下整个地理位置显得颇为特殊。据小伙伴说高德打车可以正常使用,但翔哥没用过。
在芒市,除了步行,翔哥主要的交通方式就是坐出租车,总体而言芒市的出租车还算规范,大部分情况下司机会主动打表。只有去位于雷牙让山顶上的勐焕大金塔,司机会额外加收少量的费用作为下山空驶费(以翔哥为例,从客运北站附近打车去大金塔,司机收一口价20元)。

去芒市,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飞机,目前国内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在内的十几个城市,有直飞或者经停昆明的航班抵达芒市。
德宏芒市机场距离芒市城区距离不远,因为德宏州目前没有滴滴,要么直接从机场打出租车,但停在机场候客的出租车大多数只做往瑞丽方向的长途生意,所以有可能会遭到拒载。要么像翔哥一样,在机场前广场乘坐6路公交车,2元钱坐到市区。要注意的是,芒市的公交车不一定都支持移动支付功能,所以建议带一些零钱备用。

因为芒市的经度比较靠西,所以尽管用的也是北京时间,但芒市天亮和天黑的时刻都比东部地区要晚。不少店铺早上很晚才开门,相比之下当地人更喜欢夜生活,每天晚上芒市的烧烤摊都是热闹无比。

【和顺丨茶马古道上的边陲小镇】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西南四公里,古时候称“阳温墩”,按字面上的意思,就是个不冷不热的地方。后来因小河绕村而过得名“河顺”,后文人雅士取“士和民顺”之意而更名为“和顺”。有了山的庇佑,水的滋润,古镇也愈发显得景色秀丽。难怪民国元老李根源曾对和顺古镇作出赞叹 :“远山茫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朔到明洪武年间,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明洪武十五年(1382),“蓝玉、沐英攻大理,分兵鹤庆、丽江、金齿,俱下。”明军在平定西南后,这批中原子弟便于此地屯垦戍边,所以古镇虽地处西南边陲,汉族人口却占九成以上。直到今天,古镇上六千多的原住居民,大多是这些明军的后裔。

这些明军官兵的后人,其中不少从事茶叶、马匹、盐、丝绸、翡翠等的贸易。如果说北方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靠沙漠之舟——骆驼,那么,南方丝绸之路则主要靠的是山地之舟——马帮。
边陲古道上的马铃声,也从此记录了中、缅、印的商贸历史。于是,这座六百多年的边陲小镇,随之成为了中华文明与南亚和西方交融的窗口,不仅这里走出过诸多文化名人、富商大贾,也留下了大量的古祠堂、古民居。走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过往的商贩牵引着马蹄声“嗒嗒”作响。

和顺古镇

或许不少人是因为《北京爱情故事》,才知道了和顺古镇。尽管在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名气掩盖之下,低调的和顺古镇显得不太起眼,但其实它曾经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古镇”之首。
只不过,偏远的位置以及交通条件的限制,令和顺的旅游热度一直比不上其他很多古镇。但也正因为此,古镇在不经意间保留了难得的清净与古朴。

古镇的主入口处,有两座典型徽派风格的节孝坊,也不知是否因为当年屯垦戍边的明军中,有来自皖南的子弟。更令人叫绝的是,在和顺的古建筑中,除了可领略到徽派建筑的神韵,也可以欣赏到江南古镇的身影,还能寻觅到西方建筑的元素,简直称得上是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

尽管和顺古镇里面现在也开了一些民宿、客栈和餐吧,但总体来依然不算太商业化。喜欢热闹的话,可以住在古镇入口或者野鸭湖沿岸的水碓村,这里靠近古镇为数不多的商业街之一——和顺小巷,入夜之后也可以找家酒吧喝上两杯。若是比较喜欢安静,则推荐你住在古镇深处,在淡季游客不多的情况下,你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承包整条巷子的清静。
在古镇里,最好能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和顺古镇本身虽然不算太大,但景点比较分散,假如对古建筑感兴趣的话,还很可能在一个地方就要花上挺长的时间。所以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住个三四天,放慢脚步感受时光的慢慢流淌。再不济,也至少要在古镇里住上一晚。

在温柔的春风吹拂下的和顺古镇处处是春光,其中最耀眼的,当属古镇的外头是一大片油菜花地。偶尔一阵春风吹过,掀起阵阵的油菜花涟漪,在阳光下金光灿灿,与镇上的古民居相得益彰,俨然一幅美妙的田园风景画。

每年,油菜花用上大半年时间穿越整个中国。从一月的海南,穿过北回归线,一路向北,直到七月盛开在青海湖畔。说到三月的油菜花,很多人能想到江西婺源,想到安徽石潭,其实远在西南边陲的云南同样也有着绝美的油菜花海。

在这片诗情画意的花田中,即使什么都不干,也会让人幸福感爆棚。

古镇东侧的野鸭湖,又是另一番景象,开阔的湖面清澈碧绿,使人心旷神怡。一阵清爽的微风拂来,只见湖面泛起一层涟漪,又传来几只小鸭的扑翅声。

【和顺古镇】
地址:腾冲市和顺镇。
门票:全票55元。

早市

清晨的和顺,最能显出它的真容,只有在游人未至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这个生活着的六百年古镇,原来是这般模样。天刚刚亮,大石巷和尹家巷的交叉口的“百年菜街”就已经热闹了起来。每天,无论刮风下雨,小贩和菜农都会如约而至,等待镇上的居民过来选购。一向对逛当地菜市场兴趣甚浓的翔哥,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感受和顺古镇浓浓人间烟火气息的机会。

看这位大叔,要么在悠哉游哉地叼着烟,要么就是和路过的老相识在谈天说地。还有那位肉档小哥,一直在和旁边的妹子打趣,谈笑风生,似乎今天能赚多少钱,倒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反过来看买菜的人,无论是镇上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早市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惊喜,或是油亮亮的新鲜角瓜,或是田间红艳艳的草莓,或是深山里最纯正的蜂蜜。

早市只开半天,中午就撤。这时人们又会自觉的将这儿打扫的干干净净,使这条老街重新回归平静,丝毫看不出一个时辰以前,这里还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农贸集市。

和顺图书馆

如果单单只是站在大门外,或许这个图书馆并不能吸引到你,但是只要一走进图书馆的大门,相信这座古老却不失活力的和顺图书馆,必然会让你感到惊叹。
和顺图书馆,建于1928年,至今已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用层层火山石堆砌的石阶、牌楼式的图书馆大门、石头墙、雕花屋檐,勾勒出传统建筑的原汁原味。门楼上蓝底金字的匾额是“和顺图书馆”五字,为本乡举人张励所书。

沿阶而上的二门,则是仿原苏州东吴大学门面而建造的三孔平顶铁门,透露出西式建筑的气息。门上有学者胡适题写的匾额“和顺图书馆”及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题写的“文化之津”。穿过二门后的花园,即是图书馆主楼。
据说,上世纪初交通非常不便,订一份上海南京的报刊,若经国内陆路运送,竟要数月之后才到得了腾冲,新闻也成了旧闻。所以当时和顺图书馆便通过旅居缅甸的同乡,订得报纸和新出版的书籍,由水路从上海运到仰光,再转运到和顺,到馆时间比国内邮政快了一倍。于是,这个乡村图书馆在当时竟成了消息最灵通的新闻与文化中心,连腾冲城里的知识分子也要跑到这里来借阅新书报,关心和议论天下大事。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馆内至今仍保存有一块“咸新社”牌匾。

主楼最里面的一幢建筑,是建于上世纪末的藏珍楼,也是目前主要的藏书楼。

图书馆旁的文昌宫,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曾是1940年由华侨捐资创办的益群中学旧址。遗憾的是,翔哥来到的时候,文昌宫正在维修,没有对外开放。

弯楼子

和顺古镇的每一幢古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韵致,位于大石巷的“弯楼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弯楼子,是清末民初和顺旅缅侨商“永茂和”的主人私宅,因沿着村内弯曲的巷道修建而得名。

精巧的两进大门并不张扬,颇有点不显山不露水的意思。然而实际上,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李氏家族就是和顺最大的跨国商号之一,总号设在缅甸曼德勒,国内上海拉萨昆明、下关、保山、腾冲等地设有分号。清末民初,腾冲地区有“东董、西董、南刘、北邓、弯楼子”五大商帮,和顺李氏即为其一。

弯楼子是一个三进三房一照壁的庭院组合式建筑群,彼此相通、布局巧妙、结构精湛,现在辟为民居博物馆。宅院里清水石脚细腻古朴,飞檐翘角的中式照壁和西式阳台相得益彰。老宅里的陈设亦不同凡响,既有明清时期的旧家具,也有产自西洋的老电器,无不彰显着主人昔日的荣耀。

八姓宗祠

和顺当地居民的先祖从内地迁居于此,至清代开始兴建宗祠,一隅之地,竟先后兴建了寸、刘、李、尹、贾、张、钏、杨八个宗祠。
寸氏宗祠,是在这八姓宗祠里修建时间最早的一座。寸氏是一个很罕见的姓氏,却是和顺的望族大姓,亦是最早到此开基业的五姓(寸、刘、李、尹、贾)之一。明朝洪武年间,大明军队平定云南后,五姓始祖便以军职屯守腾冲,定居和顺古镇。
寸氏宗祠位于镇上十字路村大石巷巷口,从清嘉庆十年(1806)开始修建,直到二十年后的道光六年(1827)才完工,后来又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修了极具特色的新大门。别家宗祠的大门均为传统的飞檐斗拱、瓦木结构;唯独寸氏宗祠大门与众不同,拥有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上各有一个刻有浮雕的三角形如意顶,标新立异,中外合璧。

寸氏宗祠大门外月台的左右两边,分别立有一根两丈多高的石标杆,上有两个石斗。石斗的数量是很有讲究的,一个斗表示有族人出过举人,两个斗则表示出过进士。在明清两朝,寸家不仅先后出过四个举人,还在光绪己未年出过一个进士,故允许悬两斗,和顺的其它宗祠皆无此殊荣。
然而,跟八姓祠堂中的大多数一样,寸氏宗祠在上世纪60年代也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今不少建筑构建都是后来重新修缮的。祠堂的内部现在是一个翡翠和赌石的卖场,因为对此并无太大兴趣,所以也就匆匆一览而过。

刘氏宗祠,位于镇上水碓村与尹家坡之间的山脚,靠近野鸭湖畔。刘氏是和顺古镇的第二大姓,刘氏宗祠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现建筑系清光绪六年(1880)重修,为传统的四合院建筑。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排列成两进院落,布局严谨,外加重檐牌坊大门,门前建有荷花池,上设双孔石拱桥。

祠堂内存有“永免钱粮”、“保我子孙”两块乾隆时的古碑,以及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昭烈帝刘备的三祖遗训碑。正殿中供奉祖先的神龛据说为全国最大,但未作考究,故不敢妄下结论。

李氏宗祠,同样位于镇上水碓村附近,距刘氏宗祠不远。李氏宗祠是八姓宗祠中修建时间最晚的一座,于民国九年(1920)动工,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大门落城,历时二十年。

整座宗祠依陡峭山体分上、中、下三台而建,上台主建筑为传统四合院,中台设为月台,最低处为牌坊大门。建筑群布设精巧,雕梁画栋,用材考究。

李氏宗祠的大殿正中的神龛,供奉着和顺李姓一世祖至五世祖神位。天井里那几棵粗大的梅花、桂花、紫薇树伴随着宗祠走过百年时光,在花开花落间看尽人间繁华,见证百年沧桑。

尹氏宗祠,位于镇上十字路村尹家巷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至道光十年(1830)落城,是和顺几大家族中第二个修建的宗祠。民国20年(1931),族人对宗祠进行了扩建,增加了东、西厢楼,形成现有规模,宗祠内遗存有尹氏族人尹祖澜于道光十二年(1832)书写的“尹氏祠堂”匾额一块。

贾氏宗祠,位于镇上十字路村贾家坝,民国初年由和顺贾姓家族合资修建,为传统三方一照壁布局,目前未对外开放。

张氏宗祠,位于镇上十字路村张家坝,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民国十七年(1928)完工,历时四十八年。整体格局为四合院,前有花厅,大门设于右厢外侧,为重檐牌坊式结构。与贾氏宗祠一样,张氏宗祠目前未对外开放。

到这里,翔哥已经介绍了八姓宗祠中的六座。剩下的两座——钏氏宗祠、杨氏宗祠,均位于古镇以北一公里外的大庄村,因为不顺路,就没有专程过去参观了。

元龙阁

元龙阁,位于和顺古镇水碓村龙潭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来陆续重修。元龙阁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院,前方为碧波荡漾、水体澄澈的龙潭,背后则是古树参天的黑龙山。

艾思奇

毗邻元龙阁的艾思奇纪念馆,建于民国七年(1918),是一幢中西合璧风格的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为艾思奇的父亲李曰垓(曾任云南军都督府军政部次长、护国军第一军秘书长)所建。
艾思奇(1910-1966)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艾思奇不姓艾,而是姓李。艾思奇原名李生萱,“艾思奇”这个的名字是从英文“SH”得到灵感,并成为自己的笔名。

据李氏家谱记载,艾思奇的先祖名叫里黑斯波,据说是成吉思汗大军南下时的一名将领,奉命驻守腾冲,艾思奇是第十八代后裔。
艾思奇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他所著作的哲学书籍在为中国在抗战中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众哲学》、《哲学与生活》的影响力最大,引导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也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中天寺

中天寺,位于和顺古镇西南侧的半山之上,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53),但上世纪中叶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后来又重新修缮,悬挂于山门的“中天寺”匾额是由赵朴初所书。
与元龙阁类似,中天寺也是一座三教合流的寺庙,寺里除了供奉佛祖释迦摩尼、观音菩萨,也供奉关公和玉皇大帝。

大多数来腾冲的游客,都不会来到这里,故而寺庙里面很安静。只有每逢初一、十五,寺中会举办法会的时候,和顺古镇及周边的很多信众会过来念经,到那时候中天寺就热闹非凡了。

从中天寺往西走大约十分钟,还有一个叫做“千手观音”的地方。这里实际上是一个由七棵古樟树组成的古树群。这七棵古树枝叶茂盛,宛如擎天巨伞,远望神似“千手观音”,因此得名。树下的古驿道蜿蜒向西,通往村外。

和顺小巷

回到和顺古镇的主出入口附近,在和顺图书馆旁边有一个飞檐翘脚的大门,走进去是一条商业街——和顺小巷。虽然里面的街道和建筑均是近年新修建的,却也有几分古韵。粉墙黛瓦的房子临河而建、青砖石板、小桥流水、竟有点江南水乡的意思。

和顺小巷里有一个大马帮博物馆,里面主要介绍的是西南丝绸古道的历史、大马帮的生活场景、滇商辉煌的历史,以及和顺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

再往里走,是一些民间传统手艺的展示馆,或许说是商店更合适。

和顺小巷里有一座大宅子,上面写着“总兵府”。这里是清光绪年间腾越镇总兵张松林的老宅,建筑原位于腾冲市区,2006年原样搬迁至和顺,现在里头是一间客栈。

和顺小巷旁,是一块面积很大的湿地。因为人行走其中容易陷下去,所以当地人就很不“文化”地给它取名为“陷河湿地”。三四月间的湿地景色略显萧条,春天的脚步还只是闻其声不见其形。

在清澈的小河上每隔一段便有一座小亭子,这是和顺独特的建筑——洗衣亭。这些洗衣亭飞角翎脊,四围透风,立于水上,亭下用石条砌成井的形状,旁边有供人小憩的条凳。
在以前,和顺的男人跟着马帮的驼铃声出外闯荡,赚到了钱,便备料请工,在河上铺石修亭给守候在村中的女人洗衣、洗菜。天长日久,这一路小河上就有了大大小小的洗衣亭。

【和顺 | 美食】

和顺的美食,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腾冲的美食,可以说在云南独树一帜。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多是当年从中原到此屯垦戍边的明军后裔,所以饮食风格糅合了当地特色和中原味道,与传统意义上的滇味有很大的区别。

寸大妈豆粉

云南其他地方,每天早起都是一碗米线或者饵丝,在和顺却必须是一碗稀豆粉。在古镇里,寸大妈豆粉是无人不知,店子开在李家巷,几张老旧而简陋的矮脚凳就是门面,然而食客却络绎不绝。

稀豆粉——这种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食物,看上去有点像北方的面茶,它是把豌豆晾干磨成粉,经过慢煮不停地搅拌,制成不稠不稀的糊状。一般来说,稀豆粉总是搭配着油条、粑粑或者饵丝一起吃。稀豆粉本身没什么味道,所以蘸水才是点睛之笔,能吃辣的话可以加上油辣子,味道更好。

【寸大妈豆粉】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李家巷。
人均消费:6元。

武嫂早点

武嫂早点,能开在“网红”寸大妈豆粉的对面,说明有两把刷子。事实上,武嫂家的早点味道确实也是很不错的。武嫂早点以前把摊子摆在外头巷子口,后来镇上不让摆,所以现在吃饭要走到巷子里头自家的小院子里。

因为头一天已经在寸大妈家吃过稀豆粉了,所以翔哥在武嫂家吃的是饵丝。饵丝比米线更有较劲一点,里面配了酸菜和猪肉末。当然了,加上各种蘸水,会让饵丝的口感和味道更加丰富。

【武嫂早点】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十字路39号。
人均消费:10元。

婆媳私房菜

说来也巧,我居然在和顺古镇遇到了老朋友双喜和子琛,于是果断约上一起吃晚饭。
我在和顺古镇里住的是婆媳家客栈,本着就近的原则在客栈老板自己家开的私房菜馆吃了顿饭。没想到,样样菜都很好吃!老板最后还给我们打了个折。
据客栈老板说,包括他们家在内,古镇里现在只有三家餐馆是本地人开的,其他的都是外面过来专门做餐饮生意的。

腾冲当地最有名的一道菜,是土锅子——腾冲人自己的专属火锅,号称“舌尖上的火山热海”。不同于普通的火锅用的是金属锅,土锅子用的腾冲当地特有的陶土锅。以鸡肉和筒骨熬出来的高汤作为汤底,依次铺入青菜、笋片、酥肉、泡皮,最后点缀一层蛋肉卷和火腿,微火慢煮,热气腾腾。我们点的是小锅,但份量也很足,我们最后三个人也没能吃完。
据说土锅子以前只有在过年和清明祭祀时才能吃到,对于那些长年出门在外的腾冲人来说,这锅热气腾腾的土锅子,就是家乡的味道。

此外,也推荐尝尝他们家的糖醋排骨,香而不腻,酥脆可口 。或许是融入了云南口味,比起江浙一带的做法,会显得没有那么甜,却更加入味一点。

素菜点了个炒南瓜苗,也是很好吃。

跟老朋友见面,少不了喝上几杯。虽然看上去颜色很像红酒,但这其实是玫瑰鲜花酒。

【婆媳私房菜】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大尹家巷48号。
人均消费:50元。

有芬餐馆

有芬餐馆,以前也是镇上本地人在经营的,听说最近换了老板,但出品还是保持了以前的水准,而且价格比较实惠,某点评网上还有团购套餐和代金券。这顿我是和在芒市认识的Justin一起吃的,两个人点了两菜一汤,总共还不到一百块。

松茸炒肉,几乎每桌必点。所谓“日啖菌子三百口,不辞长作云南人”,作为珍贵野生菌的松茸,其实在以前远没有现在的名声,香格里拉以外的人都不太懂怎么吃它。后来松茸不知怎么就火了起来,加上《舌尖上的中国》一播,知名度和价格就更一路高涨了。
不过话说回来,松茸确实有一种独特而浓郁的香味,这是其他菇类都不曾拥有的,与肉一起炒的同时,把整个菜的鲜味都提了起来。

小角瓜炒蛋,用的是腾冲本地特有小角瓜,这种在别的地方几乎见不到的食材,在腾冲确是一种很稀松平常的瓜菜。口感很独特,吃起来清新爽口,可以尝尝。

还点了个豌豆尖汤。

【有芬餐馆】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中天寺脚下。
人均消费:45元。

小刘家牛肉馆

除了土锅子,腾冲还有另一道锅子——铜瓢牛肉。这道据说是茶马古道的马帮驮夫发明的食物,烧的是梨炭,用的是白族的铜瓢,煮的是黄牛肉。
腾冲最有名的一家铜瓢牛肉,是市区的朝伟铜瓢牛肉馆,距离和顺古镇有点远。但不用担心,和顺古镇上也有好几家铜瓢牛肉,我们去的是小刘家。这个夫妻俩开的小店,门面不大,里头就几张桌子。

铜瓢牛肉可选辣或者不辣,我跟双喜、子琛他们三个人,点了个不辣的小锅,含了一斤牛肉和六种素菜,份量正合适。作为吃惯了精细的潮汕牛肉火锅的广东人来说,这锅铜瓢牛肉显得很“硬核”,满满一锅切好的小黄牛肉在铜锅中煮熟端上来,冒泡沸腾,有一种飘香万里的感觉。

铜瓢牛肉的灵魂,更在于蘸水。特制的胡辣子拌上香菜和葱花,香味四溢,舀上一勺香浓的牛肉汤搅拌搅拌,劲爽热辣直冲味蕾。

这杯绿色的酒,名字也很特别,叫杨林肥酒。“灯红酒绿”就听多了,绿色的酒我还真是头一回见。不过我也尝不出味道特别在哪,也就和普通白酒白不多吧。

【小刘家牛肉馆】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尹家巷。
人均消费:50元。

云里咖·雾里菜

云里咖·雾里菜的位置在翔哥住的客栈附近,跟和顺古镇里大名鼎鼎的云里咖小粒咖啡估计是同一个老板开的。里面的菜式主打四川口味菜,但也有腾冲特色菜。

大救驾,腾冲最出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其实就是腾冲炒饵块。据说,明末吴三桂降清后攻打昆明,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滇西,途径腾冲(当时叫腾越)。当时天色已晚,一行人疲惫不堪,饥饿难忍,终于找到一户农家,主人把家里最好的食物——饵块、火腿、鸡蛋,青菜,炒在一起。永历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于是,腾冲炒饵块便有了一个别名——“大救驾”。
然而,“大救驾”到底还是救不了永历帝,这位南明末代皇帝尽管逃到了缅甸,但最终还是被缅甸王交给了吴三桂,被押送到昆明后,惨遭杀害。

还有店里的麻辣烤排骨,焦香肉嫩,因为是现烤的所以要等好一阵,但还是值得一尝。

【云里咖·雾里菜】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十字路村12社42号小尹家巷月台。
人均消费:50元。

古月轩碳烤手工鲜花饼

在遍地是花香的云南,人们的“吃花史”已经有几千年了,鲜花饼也是享誉四海。古月轩鲜花饼,在和顺古镇里有两家店,一家靠近和顺小巷;一家在“百年菜街”旁边,我转完早市就过来逛了逛。

店里的厨房是半开放式的,可以看到鲜花饼从搓揉到烤制的整个过程,果然是纯手工制作。鲜花饼是玫瑰馅儿的,外皮很酥,内馅微甜而带有花的香气,一咬就像是吃下了一整束鲜花。

散装的一个4.5元,包装的一盒五个25元。来云南旅行,买些鲜花饼带回家作手信是再合适不过了。

【古月轩碳烤手工鲜花饼】
地址:和顺镇腾冲和顺景区十字路村7组。
人均消费:5元。

松花糕

在古镇里,还经常能见到另外一种用植物做成的甜点——松花糕。和顺最有名的蔺大妈松花糕,位置在野鸭湖畔元龙阁那边,但通常比较早就收摊了。镇上其他很多地方也有挑担子卖的,5元钱3块,可以尝尝。

松花糕是用从松树上采下来的松花粉和红豆做成的:上面一层是松花粉、下面一层是红豆沙,吃起来味道很清甜,同时还有松子的特殊香气。

【松花糕】
地址:和顺古镇里随处可见的小摊。
人均消费:5元。

【和顺 | 住宿】

腾冲和顺婆媳家客栈

和顺古镇里的住宿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客栈或民宿,档次价格也是有低有高。在非节假日里,很多客栈房间的价格连一百都不到,贵如一两千的精品客栈也比比皆是。除了价格,另一个还要考虑的是位置因素。
喜欢热闹的话,可以住在古镇入口或者野鸭湖沿岸的水碓村,这里靠近古镇为数不多的商业街之一——和顺小巷,入夜之后也可以找家酒吧喝上两杯。若是比较喜欢安静,则推荐你住在古镇深处,在淡季游客不多的情况下,你甚至可以轻而易举地承包整条巷子的清静。
我住的地方,叫腾冲和顺婆媳家客栈,位置在“古处同敦”牌门旁边。这里靠近和顺古镇西门,并非古镇的主出入口,所以游客不多,比较安静。

客栈的房间宽敞舒适,设施齐全,设计也很有特色。楼顶有个小露台,三楼有个茶座可以泡茶聊天。而且楼下就是老板自己家的私房菜馆,饭菜好吃,性价比也不错。连住三晚的话,老板可以提供接机或者接车服务,古镇西门旁边就是一个停车场,如果是自驾过来也非常方便。

腾冲和顺婆媳家客栈】
地址:和顺镇十字路村第12小组48号。
价格:雅致大床房,平日价格130元/晚。

和顺实用信息

和顺古镇位于腾冲市区西南四公里处,确切地来说是由三个村落构成的,即水碓村、十字路村、大庄村。前二者如今实际上已经是连成一片了,主要的景点也集中在这个区域;大庄村则是位于古镇以北一公里外的老龟山脚下。
和顺古镇目前是国家AAAAA级景区,进入景区需要实名制购买门票,价格55元/人。门票理论上是三天内有效,但工作人员说多几天也没问题,只是要注意随身携带并保管好票据。古镇的几个主要出入口,白天都会有人检票,而且开放时间内进入古镇里面的各景点,也都是需要检票的。

从外地前往和顺古镇,最方便的是乘坐飞机到腾冲机场,目前广州西安成都昆明等城市均有直飞腾冲的航班。若你所在的城市没有直飞,也可以经昆明转机。抵达腾冲驼峰机场后,可以乘坐网约车前往和顺古镇,价格在50元左右。
云南省内的昆明大理、保山、芒市,都有到腾冲的班车,一般是抵达腾冲旅游客运站。从这里乘网约车去和顺古镇,价格不到20元。
一般来说,和顺古镇里的民宿都会提供接机或接车服务(部分客栈需要连住三晚才提供),可以事先与店家联系,确认好时间。

古镇里的景点数量很多,其中和顺图书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艾思奇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处地方都需要检票才能入内。
包括弯楼子和八姓宗祠在内的和顺传统民居建筑群,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在这其中只有弯楼子、刘氏宗祠和李氏宗祠作为景点开放且需检票。寸氏宗祠是一个半景点半商场的地方,尹氏宗祠则是作为停车场对外开放,其他几个宗祠都未对外开放,仅能看外观。
相对而言,中天寺和“千手观音”,位置比较偏,景致也较为一般。至于和顺小巷,则是一个比较商业化的地方。
根据我的旅游体验,个人推荐可以在早市先去一下“百年菜街”的早市,然后把游览时间更多地放在和顺古镇入口的两座牌坊、和顺图书馆,寸氏宗祠、弯楼子,以及野鸭湖周边(包括刘氏宗祠、李氏宗祠、元龙阁、艾思奇故居)。若还有时间,不妨去一去和顺小巷,虽然是一条新修的商业街,倒也不失古朴,挺适合拍照。
当然了,和顺古镇的真正魅力不在景点,而是在生活。在古镇里最好能多住上几天,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感受和顺的悠闲时光。

腾冲丨极边第一城

云南的热门旅游城市很多,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或许都曾经是不少人心中的“白月光”,然而近些年这些地方的商业化气息愈发浓厚,甚至也多了不少吐槽的声音。然而,云南还有一个地方,躲在一众热门旅游城市背后,守住了方寸天地之间的清静,那就是被明代地理学界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的腾冲
或许你第一次听说“腾冲”这个名字,是在中学的地理课本上,一条贯穿中国版图的直线:黑河-腾冲线。这条又被称为胡焕庸线的假想直线,便是中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因为腾冲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东南碰撞带,一直是地壳活动强烈的区域,亦是中国大陆罕见的火山地热并存区,集火山、地热、温泉、地震活动为一体。腾冲火山群中的来凤山,喷发于九十万年前,腾冲城区正是建在这座火山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熔岩上。

腾冲旧称“腾越”,自古是茶马古道和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民国以后设腾冲县,因地处滇缅公路战略要冲,抗日战争中中国远征军和日军在腾冲展开了血腥争夺——在腾冲城区西南來凤山下的国殇墓园里,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九千英灵。

腾冲城区,还有一个理应与和顺古镇其名的古镇——绮罗古镇。然而,这座朴素淡雅的古镇却鲜为人知,它宛若一个娴静的女子,深在闺中无人识。来到腾冲,不妨走进这座远离喧哗的村落,择一段时光驻足其间,收获一处怦然心动。

腾冲热海

徐霞客曾在书中对腾冲的火山遗迹和温泉做了详细记载。虽然在国内很多城市都拥有温泉,但像腾冲这样面积之广,泉眼之多的地方实属罕见,这也使腾冲成为了我国三大地热区之一(另外两个是西藏台湾)。其中尤其以城西约八公里的热海景区最有代表性, 在这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其中十四个温泉群的水温在90℃以上。景区的门票是50元,若要在里面的美女池或者浴谷泡温泉,可以购买套票。在这里也可以告诉大家一个Tips,若要买温泉套票,可以问一下客栈的老板,他们通常都能拿到更优惠的价格。
虽然热海的位置比较偏,但是有公交车能到,滴滴叫车也很容易,交通很方便。下了车,还没走到景区门口,就会看见有当地人在卖用草秆捆成一串的鸡蛋,可以带进去在热海大滚锅旁边蒸熟,但是要走挺长一段路。想体验一下温泉蒸鸡蛋,又不想拎那么远路的话,也可以考虑到了热海大滚锅再买,就是价格要贵一些。

热海景区里的路线是单行线,先沿着峡谷走,然后上山,不走回头路。虽然景区范围不算太大,但要走不少台阶路,一圈走下来至少一个小时,对脚力有一定的考验。至于景区的电瓶车,可坐可不坐,因为车子只是把你送到峡谷的入口处,下了车还是要走很长的台阶路。

沿着水汽蒸腾弥漫的溪流往峡谷深处走,第一个看见的沸喷泉是位于瀑布崖上的蛤蟆嘴。从泉眼喷出的水雾缭绕,还夹杂着硫磺的气味,热气腾腾十分壮观。
这个泉眼的水温高达95.5℃,由于泉水中混合有高温气体,呈现间歇式喷发,于是形成了我国唯一一处脉动式沸喷泉。长年累月泉口沉淀了许多呈白色的硅华,远观酷似一只大蛤蟆,于是又名“蛤蟆吐水”。

蛤蟆嘴旁边的狮子头,则是因为泉华形似长毛披拂的张口狮子而得名。

这些携带有矿物质的高温水汽混合物,在从地下裂隙向地表径流释放的过程中,由于流体环境的变化,矿物质会沉积在裂隙表面。随着这些沉积物质的增多,裂隙被堵塞,使深部的水汽不能畅通地涌出地表。当水汽带来的压力积蓄到足够大时,水汽就会爆炸式喷涌出地表,形成了一种奇观——水热爆炸。

沿着台阶路上山,会依次看到珍珠泉、眼镜泉、鼓鸣泉和怀胎井。这些高温泉水长年顺坡漫流,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泉水对矿物质的溶解度也在下降,致使水中高浓度的矿物离子沿途析出,从而形成百褶裙模样的皱褶沉淀物——泉华裙。

沿台阶路上山,走大概十分钟,终于到了热海大滚锅。这个不断翻滚的盆形沸水池,腾烟蒸雾、响声震耳,浓烈的硫磺味扑面而来,因其形似一口正在烧开水的巨锅,所以被很形象地称为 “大滚锅”。
热海大滚锅直径6.12米,水深1.5 米,水面温度96.6℃,有三个喷水孔,不断地喷吐着沸水,出水口的温度甚至达到了102℃。泉水含碳酸氢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以及钾、钠、钙、镁、铁等金属离子。

大滚锅旁边有两个大笼屉,可以体验泉水蒸蛋——不是用泉水煮熟,而是用蒸汽蒸熟。操作的时候,一定要使用铁夹子,千万不要图省事直接用手拿,那样会被烫伤。此外这里也有已经蒸好的鸡蛋、鹌鹑蛋、花生、小土豆,盛在蒸笼里卖。

在这里还可以体验用大滚锅的水泡脚,好像40还是50元一次。

离开大滚锅回去景区出口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地热地质博物馆,介绍的是火山地热知识,有时间的话可以进去看看。

腾冲热海】
地址:腾冲市清水乡。
门票:景区门票全价50元;温泉套票门市价288元,也可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优惠价格。

国殇墓园

腾冲城区西南來凤山下小团坡的国殇墓园里,长眠着抗日远征军的九千英灵。这座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的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烈士陵园。

在去国殇墓园之前,我先去参观一下旁边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展馆免费对外开放,需要刷身份证进入。

走进纪念馆,抗日军民勇赴国难,视死如归的悲壮历历在目。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日寇手中,中国抗战后方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
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远征军右翼军第二十集团军以六个师的兵力强渡怒江,围攻腾冲城,于1944年9月14日收复腾冲。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六千余名,远征军及地方武装官兵阵亡九千余名,盟军官兵阵亡十九名。

纪念馆大厅的三面墙上,整齐排列的1003顶钢盔,庄严而震憾。“1003”这个数字,代表了1942年浩浩荡荡奔赴缅甸抗日的十万三千名中国远征军将士。这些专门收集而来的钢盔,都是当年中国远征军在战斗时佩戴过的,其中不少上面还能看到弹孔。

纪念馆展厅里的内容很多,若认真浏览的话,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纪念馆旁有一座中国远征军名录墙,镌刻着103141名参加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的姓名。

纪念馆的西面,就是国殇墓园。腾冲光复后,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提出“理应丰碑伟塚,以祭英灵,状形绘声,传之史志”,倡议兴建陵园。陵园工程于1944年冬动工,1945年7月7日即泸沟桥事变八周年纪念日落成。

忠烈祠后方的小团坡,是一座圆锥形的沉寂小火山。整个小团坡上辐射状地分布着七十二行共3346块墓碑,布局上呈现四大块八小块的扇形,寓意为长眠在这里的英烈来自于祖国的四面八方。

以通往坡顶的台阶为中轴,小团坡左半山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第五十三军的阵亡将士,右半山安葬的是第五十四军的阵亡将士。每一块碑石上刻有一位阵亡烈士的姓名、军衔、职务。

坡顶矗立的是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有李根源题“民族英雄”四个大字,其余三面镌刻有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撰写的《第二十集团军腾冲会战概要》。

小团坡下方,有英烈碑、盟军碑、中将碑、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等,还有一个埋了几个阵亡日军的“倭冢”。

到了腾冲,在欣赏美景之余,别忘了去国殇墓园缅怀一下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灵。

【国殇墓园】
地址:腾冲市腾越镇天成社区太极小区2号。
门票:免费,周一闭馆。

叠水河

国殇墓园附近有个叠水河瀑布,是全国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这里紧邻繁华喧嚣的街道,却显得格外与世隔绝。发源于腾冲东北部的大盈江,从北向南贯穿腾冲,在流经腾冲城区西时,遇到了巨大的断层崖,水流从四十多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形成了一个大瀑布。河水在这里仿佛被叠为二折,所以得名“叠水河”。
叠水河景区不大,往里走三分钟就能看见瀑布,门票不贵,权当一个公园逛逛也值得。据说徐霞客亦曾来过此地,在游记里写到:“其水从左峡中透空平坠而下;崖深十余丈,三面环壁。”

瀑顶巨石有一座双悬壁式结构的石桥——太极桥,桥上建一方形石亭,为民国时所建,亭顶内侧镌刻太极图。

沿着峭壁上的石阶路可以下探到潭底,从这里的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的观看瀑布。只见瀑布如同银河一般从悬崖泻下,在潭中激起千波万浪,响声震耳欲聋。

景区的另一边,是一个利用水流落差修建的小型水电站,以及人工修建的瀑布景观。和天然形成的大瀑布相比,这里又是另一种景象,水流从崖上跌落,交织出一片银白色的素锦水帘。

瀑布旁有一座小山,上方建有一座寺庙,大门正面有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楷书“龙光台”三字,背面为书法家吴昌硕篆书“龙光台”三字。因为时间关系,我就没有登上去了。

【叠水河】
地址:腾冲市宝峰路。
门票:全票10元。

绮罗古镇

说起云南腾冲,人们想起来的古镇总是和顺。却不知在腾冲城南一隅,还有另一个朴素淡雅而非常有意境的古镇——绮罗古镇。据说四百年前,徐霞客认为的云南最美好的记忆之地,正是绮罗古镇。这个极少出现在旅游攻略里的古镇,因村前河川如带,形似丝绸而得名“绮罗”。镇上文昌宫内的《文昌宫碑记》就有“秀水东来,环绕宛若襟带”的记载。
绮罗古镇分上绮罗、中绮罗、下绮罗三个自然村,曾与腾冲老城隔山相望,然而时过境迁,古镇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融进了城区,唯有古镇里那些饱经岁月的青檐黛瓦,保留下了古老的记忆。

明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来到绮罗古镇,并留宿五夜,这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后来在游记中写道:“绮罗,志作矣罗,它的村庄颇盛。”,又写到“竹树扶疏,田壑壑错,又是幽静。”

绮罗古镇并没有作为旅游景区开发,也可能是开发得不成功。虽然古镇里头巷道纵横,小桥流水,既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也不乏精美的建筑,却几乎见不到游客来这里,当地人也依然过着慢节奏的生活。

【绮罗古镇】
地址:腾冲市腾越镇下绮罗社区。
门票:免费。

绮罗文昌宫

绮罗古镇里的大多数古迹,都集中在下绮罗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的绮罗文昌宫,作为古镇里唯一一座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古镇里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组建筑群。
文昌宫坐南向北,采用的是儒教文庙与道教宫观相融合的规制,大门、泮池、棂星门、前楼、正殿、启圣楼、花园等建筑沿南北纵轴线依次排列。

文昌宫大门是一个牌坊式的建筑,门上刻着“玉真庆宫”四个大字,“礼门”、“义门”分列大门两侧,墙上有斗大的“忠”、“孝”二字。

很遗憾的是,不知出于何种目的,文昌宫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对外开放了,所以没有办法入内参观,我只能从栏杆的缝隙里一窥它的芳容。

李家大院

在镇上众多的老宅子里,最出名的莫过于是李家大院了。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的院落,为翡翠大王、富商李先和所建。院落是由数十位来自大理剑川的师傅在原李家祖宅的基础上,历时三年重建而成的,建筑工艺精湛,并融合了大理白族风格。
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曾受腾越乡绅、李家先祖李虎变之邀,到下绮罗李宅中居住了七天五晚。

从李家大院的三重雕花大门,就能看出李家在当年的财力和地位之显赫。李先和是李虎变的第七代孙,他七岁随父亲走夷方,十四岁父亲去世后,一个人独自到缅甸做生意。后来他深得缅王赏识,专为缅王管理宝玉石贸易往来,甚至还取了缅甸王妃的侄女为妻,在曼德勒设“福和美”总商号,分号遍布云南缅甸
后来,李先和还与中绮罗的刘埰,合伙创办了“三益恒”商号,二人也成为了腾冲首屈一指的富商。因此,当时在绮罗流传着一句话,“任你腾越号肆多,不及刘埰李先和。”后来,李先和还捐了个官,享有与腾越州府同等的礼遇。

跨过雕花大门,是宽敞大气的两进院落,正房中有一座金碧辉煌的神龛——暖阁家堂,供奉的“天地君亲师”。

这块“崇德象贤”牌匾,是清光绪十七年(1891)李先和捐官至腾越州同知之时,当时的腾越州知府黄炳坤赠送的贺匾。

正房后方照壁前有一株茶花,据说为李家老宅遗物,年份甚至早于李家大院的现存建筑。

李家大院最具特色的建筑,是“福、禄、寿”木雕空心照壁。照壁从上往下顺序为:圆形构建为“癸”(阳),全福禄寿木雕,承重(支承)头仿汉代雕刻——螭龙。插梁头为几何图案,气势恢宏。壁顶有一座天桥,连通东、西两面的厢楼,檐下设透雕飞罩,正中镂雕“福、禄、寿”三字。

解放后,李家后人大多迁居东南亚。李家大院现在是一个私人承包的景区,门票10元,兼卖玉器和茶叶。

水映寺位于下绮罗村水尾山麓,与文昌宫隔水相望。寺庙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清嘉庆、光绪年间有修葺,为腾冲八大古寺之一。据寺庙山门前的介绍,徐霞客在腾冲考察时,曾驻寺中。

寺庙门口有一纸告示:因疫情原因,目前该宗教场所尚不对外开放。

和顺古镇里有一座和顺图书馆,绮罗古镇里也有一座绮罗图书馆。绮罗古镇自古崇文重教,文武兼备,在这样一个以文运为脉的地方,绮罗图书馆就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之时。
据记载,绮罗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从建馆时间来看,甚至早于同为乡村图书馆且名气要更大得多的和顺图书馆。可惜1942年腾冲沦陷,绮罗图书馆被洗劫一空,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以重建。

来的时间有点晚了,图书馆已经关门。

从下绮罗往北走到中绮罗,途经一座观音寺,屋宇稍显破败老旧,却香火鼎盛。然而我未见到有这座寺庙的相关介绍,所以无法得知这座观音寺的渊源。

寺中有一块匾额“中绮罗图书馆”,为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第五子、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希泌所书。

中绮罗的马帮大院,原是清末民初的富商许坤益的宅子。许坤益早年以赶马驮运为业,后来做起了玉石和琥珀生意,赚到大钱后热心教育事业,筹办了绮罗中学。
宅子现今只有主院保存完好,可以免费参观。院子里面是卖玉器的,后边则是茶室和一个叫茶马古道风情园的餐馆。

步入现代,马帮早已成为一种历史,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中的茶马古道,也成为了岁月的一部分。好在沿线还有一些小镇,比如和顺,比如绮罗,幸存了下来。不管多少年过去,它们依然安静而真实。

【腾冲 | 美食】

腾冲的美食与和顺古镇上的美食基本是同的,由于行程和时间的关系,我这次在腾冲城区只吃了一顿正餐,其实腾冲确实是一座宝藏美食之城,只待以后有机会再去了。

边疆缘正宗腾冲风味菜馆

腾冲,烧猪算得上是一道小有名气的美食。这家边疆缘菜馆位置在腾冲旅游客运站附近,他们家的火烧香猪绝对值得一尝。

毕竟已经是开了十几年的老店,老板的烧猪手法早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微微焦黄的猪皮油亮油亮,一口咬下去脆得掉渣。蘸上一点微酸的酱料,还有干辣椒粉,吃着非常过瘾。

店里菜价亲民,很划算,非常推荐过来一尝。一份烧猪的份量其实挺大的,反正翔哥是一个人吃一份是吃撑了。

这家店从老板到店员的服务都很热情,又是倒茶,又是添饭,还送了一碗“青龙过海汤”。这是一种把腌菜用开水冲泡,再加入辣椒、姜块和大葱而做成的汤,带点微酸,也许这就是“腾冲的味道”吧。

【边疆缘正宗腾冲风味菜馆】
地址:腾冲市热海路100号(凤麓湖大门对面)。
人均消费:50元。

【腾冲 | 住宿】

腾冲六和阳光酒店

腾冲城区的住宿非常好找,毕竟大部分来腾冲的旅游团都会为了节省成本住在城区,而不会住在和顺古镇里面,所以城中到处都是酒店。我选择住在了旅游客运站附近,因为这里去热海和绮罗古镇都很方便。

腾冲的酒店在非旺季时价格非常便宜,我住的这家酒店房间价格甚至还不到一百元。尽管房间的装饰风格看起来有点别扭,但是挺宽敞的,床的软硬程度很适合我,一楼还有个健身房,唯一缺点或许就是卫生间没有做到干湿分离。

腾冲六和阳光酒店】
地址:妙光路西段(旅游客运站对面)。
价格:浪漫阳光大床房,平日价格80元/晚。

腾冲实用信息

腾冲市现属于保山市代管,市区距云南省会昆明606公里,距缅甸密支那200公里,距印度雷多602公里,是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和节点。
腾冲冬春天气晴朗,气候暖和,夏秋晴雨相兼,凉爽宜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交接的地方,境内多高山。

若是从保山或芒市出发去腾冲,坐客运大巴非常方便,保山到腾冲车程2.5小时,芒市到腾冲车程2小时。
假如从外省去腾冲的话,飞机显然是最佳选择。目前广州成都西安昆明均有航班直达腾冲驼峰机场。若从其他无直航的城市出发,可以考虑在昆明转机。
因为滇西高黎贡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对航班起降影响很大,目前腾冲和保山、芒市机场有互保机制。在遇到特殊天气的情况下,虽尚不能保证出发航班一定能起飞,但基本能保证到达航班能降落在芒、保、腾三地机场之一,然后再由大巴接至原目的地机场。

腾冲的主要景点,除了和顺古镇外,还有热海景区、火山地质公园、北海湿地,以及位于市区内的国殇墓园和绮罗古镇,建议游玩时间一至两天(不含和顺古镇)。假如你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建议住在腾冲市区,那样坐车会更方便些;若是包车或者自驾,住在和顺古镇或者腾冲市区问题都不大。

行程路线

我的这次旅行,前后总共六天,但因为第一天是晚机去,最后一天是早机回,所以实际可以玩耍的时间是四个整天。虽然不长,但玩芒市和腾冲也基本是够的了。
根据我的旅行体验,给大家一点建议。芒市的景点虽然不多,但若想好好逛吃逛吃,推荐留一天在这里,时间充裕的话,甚至可以再多住一晚;在腾冲,最值得花时间的地方是和顺古镇,建议至少住上两晚(我住了三晚),这样才能享受镇上闲适的慢时光;至于腾冲城区,我用一天半的时间去了国殇墓园、热海、绮罗古镇。当然,假如你有更多的时间,还可以去距离城区稍远的北海湿地和火山地质公园,或者找一处温泉泡上半天。

我这几天的行程大致是这样的:
Day1:广州—芒市,宿芒市。
Day2:芒市—和顺,宿和顺。
Day3:和顺,宿和顺。
Day4:和顺,宿和顺。
Day5:和顺—腾冲,宿腾冲
Day6:腾冲广州

摄影器材

机身:尼康D610。
镜头:适马35mm/F1.4A,适马12-24mm/F4.5-5.6II,尼康85mm/F1.8G。
无人机:大疆“御”Mavic 2 Pro。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