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立夏习俗简介

      民俗文化是半山的金名片,而众多民俗节庆活动中,半山立夏习俗是最引入注目的。
      立夏后,气候温暖,庄稼生长渐旺,江南一带农事、蚕事渐入忙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事知识,形成了节日风俗习惯。半山立夏习俗起源半山,辐射整个杭嘉湖地区,是颇具江南传统农业文明特色及代表性的节俗。

       半山南麓半山腰有娘娘庙,该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间,因倪姓女子有撒沙护国之功,被南宋高宗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而兴建。明清以来香火旺盛,从三月蚕季始至五月端午,庙会不断,立夏日各类习俗活动尤为兴盛。

半山娘娘庙

立夏日,群众自发聚集到半山娘娘庙附近,立夏习俗内容包括蚕花会、立夏祭祖、娘娘诞庙会、送春迎夏仪式,还有称人、烧野米饭、绘泥猫、跑山、吃乌米饭、蚕豆、健脚笋、立夏饼、尝三新、七家茶等,同时还有农桑产品交易集市的庙会。祈求身体健康,平安度夏,五谷丰登。男女老少广为参与,世代相传,延续至今。2016年,半山立夏习俗作为“二十四节气”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半山立夏习俗被列入全国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与立夏习俗相关的“半山泥猫”、“半山娘娘庙会”等民俗活动也得以列为非遗项目,从而传承发扬。

2009年“半山立夏习俗”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拱墅区以“半山立夏习俗”成为全国十个代表性社区之一。2021年6月10日,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项目——立夏跑山

拱墅区每年举办立夏节活动,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今年,为进一步营造全民迎亚运氛围,弘扬半山立夏习俗,彰显人类非遗金名片,拱墅区第11届半山立夏节活动“跑山迎夏 共享亚运”!
       从上塘古运河景区出发,途经欢喜永宁桥、梅园、衣锦桥、文天祥纪念广场,有的全家出动,有的和好朋友一起,大家以毅行的方式迎接夏天,感受风暖昼长、万物生长的时节到来,完赛后还可领取纪念奖牌。

水舞上塘广场

此次活动由拱墅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半山街道办事处、上塘街道办事处主办,由拱墅区文物和非遗保护中心、拱墅区皋亭文化研究会承办。
      活动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上活动主要通过H5形式,给市民游客搭建体验送春迎夏、立夏称人、烧乌米饭等半山立夏习俗,游戏闯关后可以进行立夏好运的抽奖,奖品包括“好水行”过滤水杯、如梦上塘VIP船免费观演票、保温杯、杭州X秀文创钥匙扣。

上塘古运河景区
半山文天祥广场

这次活动融合半山立夏习俗相关的设计元素,宣传了当地的立夏传统习俗文化,如立夏跑山、吃“乌米饭”、“半山泥猫”、“立夏称人”、“立夏斗蛋”等。
      同时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联合文旅演艺品牌《如梦上塘》、杭州《X秀》,迎夏看戏,参与活动即可享受观演优惠折扣券,为参与的市民朋友奉上了一场富有文化底蕴,又充满趣味体验的立夏活动,在运动中尽享欢乐,促进文旅消费。

非遗项目——立夏称人

半山一带自古就有立夏称人的习俗,历经几百年传承保留至今,现已成为半山立夏节重要民俗活动之一。古书中有“不举五月子”(不容易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之意)的说法。战国孟尝君、东晋将领王镇恶、宋徽宗赵佶,均因生于五月初五而有让外家抚养的经历,可见俗忌之深。进入初夏,疫疾容易流行;老弱幼儿又有不能适应炎热酷暑之症,俗称“苦夏”,中医称为“夏疰”。立夏秤人的习俗与此有关。

立夏时节,年长者悬大秤于房梁或院前树叉上,男子老幼依次上称,计其轻重,以与去年比较其肥瘦。此俗由来已久,据清同治年间古书记载:“立夏日……以大秤衡人而记其轻重。”立夏秤人的缘由,据清代顾铁卿《清嘉录》记载,立夏日,“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立夏称人一直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寓意:解除庄夏之患,保一年平安、健康。

非遗项目——半山泥猫

半山泥猫习俗是浙江省级非遗项目,始于南宋,兴盛于清代,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清代《广蚕桑说辑补》中记载:"蚕最为鼠所喜食,饲蚕者不可无猫。无猫之家,每以泥塑假猫外加粉饰,置蚕室中吓鼠……"以泥猫镇鼠、吓鼠,祈盼丰收的习俗世代传承。
       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的蚕农中广为流传着将在半山买的泥猫,放在蚕匾或蚕架上,家里的老鼠就无影无踪,蚕桑便会丰收的说法。因此,各地的桑农、蚕农成群结队到半山娘娘庙烧"蚕香",返乡回家时必买泥猫,半山泥猫成为蚕农的镇鼠之宝,视为蚕花的守护神,泥猫也成为吉祥之物,用于馈赠亲友,期望消灾祛邪,祈求家业富足。
       半山泥猫来源于民间,是近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人们的共同心愿,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信仰意识、价值取向、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非遗项目——半山桑蚕文化

“柳花深巷午鸡声,桑叶尖新绿未成。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南宋四大诗人范成大的春日田园杂兴中曾这样描述昔日农耕时代的养蚕生活,可是即便这看似普通的养蚕,也蕴含着极有智慧的方式,半山泥猫的诞生就是蚕农们养蚕生活中的智慧表达。
       众所周知,蚕宝宝在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吃桑叶,而且要逃避天敌,而蚕的天敌之一就是老鼠,为了蚕宝宝的健康成长,半山的先民们就就自制了双面泥猫,从正、反面看都是宛如猫的样子,从而起到吓跑老鼠的作用。
       半山泥猫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首先取泥、和泥、入模、出模,然后焙干、上白粉、线描、上彩、上清漆等十多道工序。制作泥猫却需要泥、模具、画笔、颜料、清漆等几样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泥和模具的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泥猫的质量和活泼的造型。古时候,泥猫都由半山娘娘庙雇用的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工艺讲究,泥猫造型如活猫再现。
        半山先民们在耕作的间隙,辅以植桑、养蚕、纺丝等增加收入,同时,部分桑农在农闲时节制作泥猫出售。半山泥猫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每逢“桑秧会”“蚕花节”,杭嘉湖地区的桑农蚕农就会购买泥猫放置在蚕室,求平安如意。半山泥猫已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非遗项目——编草鞋

草鞋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可算是中国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的名字叫“扉”,相传为黄帝的臣子不则所创造,从原始人类到现在一直有人穿着,中国山区居民自古以来的传统劳动用鞋,穿着普遍,相沿成习。
半山地区百姓一直有穿草鞋的习惯,几经演变极具自身特色。半山草鞋多用稻草编织,无论男女老幼,凡下地干活,上山砍柴、伐木、采药、狩猎等,不分晴雨都穿草鞋。
     草鞋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对手法的要求极高,光工具就有有木槌、腰带、弧形的腰杆、撬耙、撬棍、码子、草鞋耙、木凳等。如今,草鞋已不再有实际使用价值,但是,草鞋象征着的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正是源远流长的“鞋文化”之精华,它曾为广大农民创造财富和工农子弟兵打天下,立下汗马之功。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