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 皖南 有个 江南 天路,宛如 西藏 的318线,垂涎久矣!今年7月,我们开始自驾 皖南 318线。
它的行驶路线依次为 安徽 宁国 市青龙湾—储家滩—慧云禅寺—方塘乡·红杉林(路过)—板桥村—桃岭天路(桃岭六道拐)—水墨汀溪—月亮湾景区— 宣城 市 泾县 (桃花潭—— 查济 古村)。
月亮湾的漂流
赤滩古镇的印象
汪伦的桃花潭(万村)
汪伦的桃花潭(翟村)
文昌阁 中华第一祠 老街(翟村)
太 平湖
皖南 明清古村落--- 查济 古村
这一站是月亮湾景点,它在 皖南 川藏线西边。这里远离都市,民风淳朴,景色宜人,潺潺山泉夹杂着 江南 的娟秀和雅致,一派自然风光,素有“ 安徽 小 桂林 ”之称。
月亮湾曾被很多电影制片厂选为外景基地:《月亮湾的笑声》、《月亮湾的风波》、《红色的记忆》、《渡江侦察记》等多部经典的影视作品都曾在此拍摄外景。
月亮湾位于 泾县 蔡村 镇境内,山清水秀、秀峰峻岭、层次分明、连绵百里,是自驾 皖南 川藏线必打卡的点。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游玩项目也不少:沙滩车、水上乐园、竹筏、空漂、皮划艇、直升机等,重点就是适合漂流。
许多游客坐竹筏玩,水流相对平缓,适合老人小孩,感受山水自然风光。小孩子喜爱配备一把长水枪,沿途会遇到很多人向你拨水互相打水仗。
船夫带游客在山间穿梭,溪水清浅,蜻蜓在河滩上飞舞,阳光下金光闪闪,活像可爱的山间精灵,真是应了那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歌。只是疫情期间游客不算多。
这里又是一个漂流起点,一组组游客排队上竹筏。 我们仅拍照,想象下,他们坐在上竹筏上的快乐----
时而飞流直下、时而堕入深潭,湍急的水道、飞溅的浪花,简直不要太刺激!
赤滩古镇位于 黄山 、太 平湖 旅游黄金线上,在 宣城 泾县 县城 东北 7.5公里处。这里,青山秀水环绕,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影视文化于一身。
主要景点有:赤滩古镇明清一条街、民俗文化陈列馆、岩龙禅寺、佛教文化陈列馆、舍利子馆、 江南 大草原、琴高山、摩崖石刻群、 皖南 第一漂等。
赤滩古镇,仿佛一座富矿,一本厚书,乃历史上知名的十八古镇之一。古镇乡风淳厚纯朴,民俗文化底蕴深厚,虽旧貌换新颜但掩不住其昔日的光辉。在赤滩,览琴高山雄姿、摩崖石刻群、听传说故事、奇闻轶事,赏老街店铺、古民居、古代物件、千年古刹……
首先看见的是“财神殿”,好像是现代仿建的,但是还挺漂亮的!
我们走进明清一条街品味,这里古建筑群完好保存。由于濒临青弋江,水路交通得天独厚,遂成为商业贸易中心,历代商贾云集,曾经十分繁华。
这里建有民俗文化陈列馆,展出千余件尘封已久的民俗实物:有文房四宝文化园,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岩龙寺僧来俗往,钟声悠扬。佛舍利艺术馆供奉佛舍利,庄严至臻。《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多部电视连续剧曾在这里拍摄。
还有“叶挺军长在赤滩” 的遗址----百年老澡堂呢。
沉睡千年的古镇,完好保存着清民一条街古建筑群,卵石路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四水到堂,具徽派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青石板上留下的独轮车辄沟槽,记录着古镇昔日的辉煌。一家一院看过去,俨然是一幅幽深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古镇画卷。
这是清朝百姓们为爱民的一县令打造的的“千功床”。
桃花潭景区是 安徽 省省级旅游度假区 ,位于 安徽 省 宣城 市 泾县 以西40公里处桃花潭镇的翟、万二村之间。景区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清新秀丽、苍峦叠翠的 皖南 风光,可观山川之灵气;又有保存完整、风格独特的古代建筑,可发思古之幽情。
唐代诗人李白曾于此地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唱。
桃花潭西岸是万村,当游人走过彩虹桥,前面便有一座做工精细、别具特色、呈“八”字形的大宅院门楼。仰头可见左右翘角上的龙首吻、鱼尾吻,那4个砖柱上的缠枝花、万字纹,雕工是非常精致。徽派的砖雕艺术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门楼 通道 ,此门楼有两层,底层为 通道 ,上层为走马楼。大门正上方 大理 石门楣上镌刻有唐高祖旌表“义门”二字,虽时隔千年仍可见。这是明代万历年间建筑遗存,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
桃花潭镇古称 南阳 镇,桃花潭其实是青弋江的一段,东岸的翟村与西岸的万村隔潭相望,我们第一天先来到万村的地界。观赏蓝天之上的奇异白云,再看蓝天之下的绿树白墙,景色宜人啊!
这是一片大草地,它的门楼前面的 石狮 子,和草场上的石战马,都是如此怪异,与众不同啦!
这里不仅有爬山虎横行的老房子,也有现代的新别墅,都令人却步欣赏不已……
万村书院在此,壁上是徽派经典的石雕作品,上面刻着的 长寿 老者、 长寿 大树 、 长寿 仙鹤、梅花鹿、花草等组合的图案,寓意为健康 长寿 ,吉祥如意。门楼抱柱支撑、花窗粉壁、雕梁画栋,美感于细节中得以体现。然而大门紧闭,有点遗憾啦。
“四君子馆”到了,我们进去参观。“四君子馆”馆藏了 中国 水墨的精髓,冯骥才、韩美林、宋雨桂、何家英四位大家的艺术作品荟集馆内。其中以著名国画大师宋雨桂及两岸四地艺术大家共同创作、由**前总理题跋的“新富春山居图”尤为瞩目。
另有 徽州 经典的木雕、石雕和砖雕以及苏绣、瓷器等珍品。文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研究很久。
“四君子馆”内的木雕“老子”,造型很奇特呀。
沿着青砖碎石铺就的小路,我们向青弋江畔走去。
晴朗的上午时分,阳光温暖的照耀着万物,天空碧蓝、水面澄澈如镜,
望过去,东岸灰白色的徽派民居掩映在绿色的树影下、倒映在江水中。蓝色的天、蓝色的水,足以让人们的心灵也安静了下来。
一泓净水的四周,长满虬枝婀娜的树木,树叶落在水边的小径上,枯黄一地。不远处有座窄窄的桥,树影完美倒映在水面,成为这幅画面里动感的风景。
汪伦墓坐落在桃花潭西岸,占地一亩左右,墓周围是由古砖堆砌成的围墙。主墓为椭圆形,墓冢两旁有石人像、石马像,墓侧两旁植有风景树、翠竹等各种花草。
汪伦祠大门紧锁,透过栏杆,我们用手机拍下了祠内的汪伦塑像,照壁两边有副对联,上书 “十里桃花厚意留给汪伦公 ,万家酒店真情引来诗仙客” ,这是汪伦与李白情谊的完美写照。
然后,我们来到半月形的白鹭岛,是青弋江上的江心小岛,荣膺桃花潭最佳摄影点之一。白鹭岛无论从什么角度拍照,都是360度无死角。运气好的话,会在这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岸边是黛色山峦和白色民居,碧波如镜的潭面上飘着的一叶叶小舟,显得诗意盎然。
我们在此透过阁上的一扇小窗看去,江上全景一览无余,别有一番韵味,如诗如画。
第二天,我们清晨先观赏这白雾迷蒙,再去往位于桃花潭的背后的翟村。桃花潭或许是因李白而得此名并流传广泛。桃花潭到底归谁所有?数百年间是翟姓、万姓两大姓家族明争暗斗的主题。
一个地方的魅力,源自于文化根脉的延续。如今,桃花潭因着李白诗作和汪伦友情的遗泽,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氛围。人们可以在青莲祠李白把酒吟诗的艺术塑像和汪伦那葬在桃花渡口对面朝着李白乘舟而去方向的墓地,感受到人间最纯真朴实的 友谊 和发自肺腑的心声。
当时,汪伦一个即将卸任的县令,李白一位满腹才华却不得志的诗人,他们没有世俗功利之心的交往,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非常投缘。二人饮酒作诗还诗、结下了深厚 友谊 。
当李白临别登船的时候,汪伦率领乡邻在“ 东园古渡” 以踏步唱歌的乡俗为李白送别。此番深情厚谊令李白十分感动,他挥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
《赠汪伦》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穿过狭窄的老街,豁然开朗—--在翠绿色的峰谷间,有一个风光旖旎的桃花潭,极富诗意和灵气。逶迤流淌着的青弋江水脉桃花潭,水深数丈,清澈见底。潭的西岸石壁边怪石耸立,姿态万千,争奇竞秀。岸上老树古藤缀拂,山鸟喧鸣。潭的东岸, 白沙 细石淤积成滩,芦苇簇拥摇曳,芦叶潇潇。
因为汪伦,才有了李白这首诗。因为有了李白这首诗,才让桃花潭的古镇在 皖南 众多古村镇中脱颖而出。置身于桃花潭边,那山墙翘角的村舍民居,乌瓦粉墙的古街旧巷,迎面而来。老街上铺着不规则的鹅卵石,两侧墙壁斑驳,却有一种沧桑的美。
走进桃花潭畔,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别是一番人间胜景。
远处江畔白墙黛瓦,错落有致,与山水相映成趣;近处游人们,拂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在山水间尽显隐逸之乐。
传说 汪伦听说李白来到 泾县 ,十分仰慕诗圣的才华,于是写信相邀: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后来李白来到曰:怎么没有十里桃花?汪伦答有十里桃花潭啊!李白环顾四周,没有一万家酒店吧? 汪伦答,看,前面不是姓万人家开的酒店嘛!
如今景区面对桃花潭的酒店,宾馆的确非常之多啦!
明朝时在这里建了一座“怀仙阁”,1987年重修。原是为纪念诗仙李白而建, 楼阁依山临水,飞檐叠出,气势挺拔,已成为桃花潭畔景区最富象征性的建筑之一。如今它俨然已成了桃花潭出镜率最高的景点,很多人为了这座高亭慕名而来。
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尤其是位于青弋 江西 岸桃花潭,于静谧的山水间,雅居幽趣。所有房间,一窗一景,充满徽风气息……
夕 阳西 下,桃花潭边更是热闹,大家都在等待和观赏落日余晖的美丽!
清澈的江面上闪着金光,美不胜收!我们在这里遇到了我的东南大学的小校友,还应邀为这一对小情侣拍了不少照片呢。
下一个凌晨,为了清晨朦胧雾气下的美景,我们起了个大早,赶着去往桃花潭畔……
晨光中的桃花潭,是一幅梦幻般的水墨画。桃花潭上微微的涟漪浅浅的荡漾。雾气梦幻般从水面升起,给四周叠翠的山峦笼上了薄纱,不远处白墙黛瓦的民居间有一缕青烟袅袅升起。
江边有三三两两的本地洗衣人,她们在各自在专心的洗着衣服,没有留意自己就是这幅大自然水墨画中的风景; 江边又有多少外地的游人,他们为桃花潭如诗如画般的景致陶醉,这就是游人们的恋恋不舍的“诗与远方”……
真正的好诗,往往是情感的迸发。李白这首诗回荡在桃花潭的两岸,荡漾于汪伦和众乡亲的心间,穿越于历史天地之间,脍炙人口,世代吟诵。因此,这里也为后人们更加喜爱。
桃花潭镇,古称 南阳 镇分万村和翟村,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镇内有保存最完整的 皖南 古民居群,计有明清建筑700余处。不仅有著名的踏歌古岸、桃花潭,还有 文昌 阁、中华第一祠、 南阳 古镇等。
文昌 阁,“ 文昌 ”有“文运昌盛”之意,因阁楼主要供奉道教星宿“ 文昌 帝君”而取名“ 文昌 阁”。仅明清两朝,桃花潭翟氏家族共有7位翰林、15位进士,68位举人,千余名秀才。因为桃花潭所出众多人才,建阁理所当然,于是乾隆皇帝恩准桃花潭翟氏修建 文昌 阁。 文昌 阁的建造彰显了翟氏家族一门文风之昌盛。
现在我们就去观赏建于乾隆年间的 文昌 阁。它建于清乾隆32年,共三层八角。一至三层分别高悬“盛世文明”、“文光射斗”、“共登云梯”匾额,是昔日翟氏宗族文武理学的丰碑。由于造型秀丽典雅,气宇轩昂,重檐飞角,昔为文人兴会之所,游人登临极目之地。
桃花潭景区还是每年赛龙舟存放地。桃花潭属青弋江上游段,龙舟是沿岸的陈村等地历来有“划龙船”传统,每年端阳节举行.。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 泾县 桃花潭景区内,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祠前有 石柱 、抱鼓石和 石狮 ,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人才辈出。明万历年间, 江南 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 云南 边疆平叛为国捐躯,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万历皇帝特赐忠孝堂匾一块。
翟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规模宏大,雕琢精美,仿皇家祠堂兴建。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 白玉 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
大门上有“ 江南 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
翟村老街亦称水东老街或翟家村,村子较大,现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屋300多座,坐落在风景如画、妇孺皆知的桃花潭东岸,是一条幽深而繁华的老街。东汉初年即已建置。
如今,老街上古董字画店铺比比皆是,来此旅游、休闲者不少,文化气息浓郁。翟村老街成了名符其实的“人文景观带”、“古玩一条街”。
在寂静的街巷中,屋檐下吊着腊肉,门口卧着土草狗,悠闲的老人晒着太阳在打瞌睡。桃花潭边,有保存完好的“踏歌古岸”、古楼阁、汪伦墓和 文昌 阁,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古街则弥漫着历史沧桑感。据说这里举办过“ 中国 历代名画”和接地气的“赛诗会”呢。
行至古村内街,当年‘吸引‘李白前往的万家酒店的遗址还在。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引领我们寻找着历史的痕迹,这里与 查济 相比更加清幽。哈哈。我们还光顾了这家时期的小店,好眼熟啊!
村头竟然有一棵如此大的银杏树,据说它的历史有近600 年啦! 比较一下吧!
溯桃花潭水而上,就是 皖南 山区最大的陈村水电站,登上电站大坝,极目远眺,面对的就是文明于世的“ 黄山 情侣”“未经雕琢的翡翠”-----太 平湖 。太 平湖 与 黄山 一衣带水,可乘游艇直达 黄山 脚下。湖面碧波万顷,翠峦千重,湖中点缀着大小不同、高低不等的岛屿,另是一番景色。我们上船啦。
湖中的黄金岛,犹如太 平湖 的掌上明珠,亭亭玉立,岛上森木茂密,但疫情期间挺萧条啦。
我们乘坐小汽艇,在湖面上游览了一圈,观太 平湖 水天相接,青山环抱,湖水清澈如镜。
然后我们上了岛,在湖边小汽艇驾驶员的村子里转转。岛上山绿树绿水绿,湖周青山隐隐,烟波浩渺。
岛上一户户农家房前屋后种了蔬菜,老奶奶在门口伺弄鸡毛菜,湖边有长豇豆,辣椒地。邻居家的菜地也种了各种瓜菜……
“山比五岳秀,水比太湖碧,西子见此湖,也应把头低”--当代•袁振《赞太 平湖 》
皖南 川藏线的终点--- 宣城 泾县 ,我们游览了 大名 鼎鼎的桃花潭,欣赏了朦胧的晨雾和绚丽的晚霞,最后再到我国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 查济 古村落走一走,感受悠远独特的建筑文化,钟灵毓秀的水乡意境,或许这便是梦里常见的诗意 皖南 了。
查济 (zhā jǐ), 安徽 省 宣城 市 泾县 桃花潭镇辖村,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 历史文化名村、中华写生第一村、 中国 传统村落。
查济 古村的特色:
1 历史悠久。《查氏宗谱》记载,迄今已近一千三百年,族茂人旺,人才辈出。
2 面积庞大。现 查济 为查姓正村,查姓村落绵延数十里。是现存的 中国 较大的古村落。
3 布局奇特。 查济 古村落沿三溪而建,村落四周布有四门三塔。四山环峙,塔为风水塔。
4 古建丰富。 查济 古村现存古建筑从元至清,且门类众多,如同古建博物馆。
旧有诗云:“十里查村 九里 烟,三溪环绕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
宝公祠,是 查济 保存最大的祠堂。位于许溪河下游要道,是沿河逆流观景的第一处景点。建于明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太平天国时被毁,清同治年间重建,建筑面积1737平方米。其外表乍看普普通通,无甚特别。走进祠内,方知其建筑气度不凡。宝公祠是目前 查济 保存最大的祠堂。
据说古代的 查济 有108座祠堂,108座庙宇,108桥梁,孝子坊、贞节坊、官宦牌坊18座。村外有钟秀、石门、巴山、平岑四门,有如松、青山、巴山三塔,村内有 岑溪 、许溪、石溪三条小河穿村而过。真所谓: 三水 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如今的 查济 更像一个熟睡的老人,在其沧桑的眉宇间透露出昔日的繁盛。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 徽州 ”,有很多人向往 徽州 的绝美古镇,很多人去过 江南 古镇,或者 黄山 脚下的明清古村落,而 查济 古镇却少有人知,正因这样它才显得古朴静谧,也许这才是古镇最该有的样子。
我们 脚下清一色的石板路,踩磨得溜光锃亮,记录着古老的印迹。
古村有 岑溪 、许溪、石溪穿村而过。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是一派天然淳朴古村古巷之田园景色。
古村里有游人们熙熙攘攘,还有小学生来此游玩,这一群在小溪边玩水,打水仗,老师还未他们拍照,不亦乐乎!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马头墙骄傲的棱角,是徽派民居独有的韵味,走在古镇中,“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你能看到古镇三面环水,古镇的房屋都有翘角飞檐,古旧的模样。
据说 查济 村原有108座桥,如今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楼、天中、灵芝等15座小石桥。这是建于明代的红楼桥,是 查济 最富有色彩的桥梁, 它为拱形石桥,长8米,宽5米,拱高lo米,早时在此桥上曾有一个小红楼,一些文人雅士常常来饮酒、品茶。现在桥下是在溪水中浣衣的村民。
随心所欲地散步,我们向古村背后走去……
查济 村位于山区,过去,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茶叶、竹笋等换取微薄收入,或外出务工挣钱。现在, 查济 村因地制宜,依托 查济 古民居等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农家乐、民宿、餐饮等逐步兴起,每年还有两百多个学校、两万多名学生来这里写生,促进了当地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
“现在家家都买得起车、盖得起房,生活喜气洋洋” 这是忙着盖 新建 的民宿。
查济 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到现在远近闻名的“画家村”。它像是一块典藏在深山中的璞玉,在画家们笔尖的打磨下源源不断地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查济 村将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古香古色与现代化相碰撞,千年古村更加美好。
查济 古村的“走马搂”挺出名,那是明代“翔义堂” 的建筑。正中是客厅,两楼两底,虽然很老旧,但楼上存有许多字画,显现出古老家族的富有和温馨。
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这里有着很多老房子,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看到的一处斑驳房屋,或者仅仅是一根柱子一片瓦,都有上千年的历史。鉴赏着古镇斑驳的老墙头,古朴的木雕屋檐,连成一片,很有古韵之感。令人赞叹!
查济 村虽历经百年风雨治桑,不复有往日风采,却仍存有红楼,天申、灵芝等15座桥和10余座祠堂、庙宇,却仍有浓厚文化熏陶,站在这钟灵旒秀的水乡意境中,面对这明清古建筑群,我们不禁激起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我们围观的制笔老人。
傍晚,我们等到房主人回来,才10元一位上了楼,因为这座民宿是全村的制高点,值得上去。
这里各种民宿,小饭店都古色古香,与众不同,连白鹤都飞来观赏啦!
第二天清晨,我们又走到村头转悠一圈……
清晨村里到小溪边洗衣的妇人真不少, 查济 的村民们保持着轻缓自在的生活节奏,至今还保留着在溪水中浣衣的习惯。也许他们舍不得家里的自来水?
三 条溪水环绕着整个美丽的 查济 村落,一座座小桥上长满藤蔓的石桥,桥下有人临水濯衣。村子的尽头则是层叠不穷的青山 和田 野,村民"开门走桥,推窗见山”,生活在如此幽美,恬淡的仙境里。
查济 是一个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岁月的浸润使它变得灰白、雅致,令我们不舍离开……
皖南 川藏线到此为止,其实还有很多美景让人记忆犹新。 皖南 风景在 中国 一直是很有魅力的,它代表的 徽州 文化影响深远,走在 皖南 的烟雨山水,徽式民居和淳朴民风中,仿佛置身陶渊明笔下的世外 桃源 啊!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人间仙境,世外的桃源
窗外是一片好风景
夏天玩这个很爽
宛如 西藏 的318线,垂涎久矣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