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周末两天,能去哪?国内大部分地方都去的。周五晚上,一路奔向机场放飞自我;周日晚上返回,继续开始朝九晚五的生活。

秋季三月,能看啥?国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值得一看的秋色。尤其是具备浓郁中国风的江西婺源一带,更是让人有种最美秋色舍我其谁的感觉。

婺源,名气之大,主要源于春天的油菜花,而对我而言,秋色更优于春朝。婺源秋色之美,总结起来,就三句话,九个字:一棵树、两晒匾、三个村。

1、一棵树
婺源村落里总有一些非同一般的树木,石城乌桕,高大挺拔;长溪枫香,成片成林,而篁岭的柿子树,最是吸睛,黛瓦、粉墙、柿子树,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构造出篁岭不一样的秋色。

2、两晒匾
篁岭晒秋是婺源标识性景观符号。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在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虽然晒秋的景象在篁岭一年四季都有,但是唯有秋季最应景、最出彩。

第一种晒匾:
篁岭数十栋古老徽派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岭谷错落排布,家家凿窗采光,户户支架晒物。村民们用眺窗为画板,支架为画笔,晒匾为调色盘,春晒水笋、蕨菜;秋晒红辣椒、稻谷黄豆……

第二种晒匾:
篁岭柿子树下,村民因地取材,将柿子树上的红柿子削皮之后放到晒匾中,做晾晒成柿饼的准备,圆圆晒匾和金灿灿的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最美的乡村符号。

3、三个村
此行主要是为了看三个村。

第一个村,篁岭晒秋:
篁岭是婺源秋色中的民俗、人文担当。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排布。篁岭并不是活着的古村落,是完全景区化的。村民都已经被迁走,每天游客购票进入看见的村民,基本都是景区雇佣来打卡的“村民”,看见的一切“村民”忙碌的场面,都是一种工作摆拍,不过也并不妨碍大家欣赏这种人文风景,毕竟真实的农家劳作,也不过如此。

第二个村,石城晨曦:
石城是一座山的称呼,在婺源旅游地图上叫石城山,山的两边分布有两个村庄,分别叫程村和戴村,当地人称之为前程后戴,观秋色最好的是程村,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一百多棵高大的红枫耸立在白墙黑瓦之间。秋季的清晨,程村很容易出现晨雾,加上村民燃起油茶壳的炊烟,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与枫林、晨雾、炊烟交相辉映,形成了秋季婺源乡村别样的风景,构成了如梦幻般的仙境。

第三个村,长溪红枫:
长溪藏在大山深处,一天中最美的时候便是傍晚,村庄前后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几百年的枫香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枫香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景观。

关于行程

1、行程安排
北京婺源,只需要一个周末,就可以把主要秋色收入眼底:
第0天 北京黄山 住屯溪

第1天 黄山—78km 1h30m篁岭—77km 1h30m菊径—10km 15m石城 住石城程村
中间路过江湾、汪口、李坑、月亮湾、思溪延村、彩虹桥可选择性看
重点秋色:篁岭晒秋、菊径夜景。

第2天 石城—47km 1h27m长溪—135km 2h15m黄山,返北京
重点秋色: 石城日出,石城晨雾,长溪秋色

2、行程攻略
篁岭一般是要坐缆车上到山上的村落,门票+缆车一共145元,缆车人多时候要排大队,一小时以上排队是常有的。如果是自驾,建议在簧岭停车场不停车,穿过停车场直接往山上开,5公里多的山路,路窄弯多小心驾驶。车到晓鳙游客中心停车,从这里可以走路几分钟直接进篁岭景区,门票120元,免去缆车费用和排队时间。
篁岭秋色主要经典拍照的地方,一个是晒工坊,一个是摄影吧,一个是观景台,到村内可以看游览地图,按图索骥。

石城程村的佳拍摄时间是早晨的六点半点到八点这一个半小时。太阳一般在七点到七点十五分之间升起来。这个时候,满山满谷都是拍摄者,所以一定要提早来占据有利地形。拍摄戴村可以选择在两个村庄之间的山坡顶上,从程村过来的烟雾一阵阵地飘到戴村,拍起来也是如诗如画。

程村到达长溪,可以走一条山间小路,也算成熟的路线,13公里左右,步行4-5小时,不过雨天很是泥泞。步行路线一般为参团的人选择,因为车会开到长溪村等待。而自驾从程村到达长溪需要兜一个大圈,70公里,需要近2个小时。

家家打稻随晴晒 | 篁岭

黄山市区到婺源篁岭村70公里,一路高速加省道,路况很好,一小时十分钟即可抵达。因为不想坐缆车,也担心缆车排大队,到达簧岭停车场就没有停车,问清路后,穿过停车场直接往山上开,5公里多的山路,路窄弯多,但小心驾驶也没有特别问题。

车到晓鳙游客中心,有个小型停车场,从这里购票,门票120元,走路几分钟便直接进篁岭景区,免去缆车费用和排队时间。

篁岭是婺源古村落的经典作表,保存了大量的农耕文明时代的典型特征。篁岭并不是活着的古村落了,是完全景区化管理,村民都已经被迁走。游客看见的村民,基本都是景区雇佣来打卡的“村民”。

整个篁岭景区,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大地飞歌”,体验多色块梯田组成的大地艺术对视觉的冲击;二是“云中漫步”,彰显大跨度索桥、溜索、高空热气球对胆量的历练;三是“天上人间”,展现篁岭古村的村落构造,古民居上的晒秋传统,还有古老天街的商贾、美食、民居、民俗。

进入景区,左手边就是垒心桥。对后来新增的现代建筑实在提不起兴致,于是右拐进村。

篁岭是个曹氏聚居的古村落。它的开基祖是徽州曹氏第18世孙曹文侃。还有个传说:
大明宣德年间的某个秋日,婺源上晓鳙曹文侃,赶着牛来到篁岭野山坡上翻土地种油菜。傍晚收工时,那牛赖着不肯走了,怎么打都不走。百计无施之下,曹文侃就对那牛说:“牲畜啊,你是看中了这地方吗?那好,咱们来打个赌,赌两个条件:一是我把你系在这里,再在你脚边放一把稻草,直到明天早上你都不许吃一根;二是我在附近烧一堆稻草,到明天早上还要有明火。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能实现,我就把全家都搬到这里来。”曹文侃说完,就系了牛,烧了稻草,灰头土脸地回上晓鳙去了。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篁岭一看,那牛果真没有吃一根稻草;那堆烧灰的稻草呢,还隐隐地冒着青烟哪。曹文侃又哭又笑,跪下来对着苍天拜了三拜,说:“这是天意啊。天命不可违。”过了几天,他就真的把一家老小都搬迁到篁岭来了。曹文侃因此成为篁岭村的开基祖,也就是始迁祖。

篁岭村空间布局别致:近400米的天街横贯南北、三座桥岗通往村内外、六口井塘寓意六六大顺、九条巷道蜿蜒曲折。

穿过天街的牌坊,巷道变得平坦宽阔。 天街是篁岭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天上的街市”。
来,我们一起重温小学课本:
远处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亮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天街对面,是“大地飞歌”,春天,这里会开满油菜花,会有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天街走进去不远就是摄影吧,是景区专为游客打造的拍照之处。摄影吧共三层,一二层为摄影辅助器材配件销售出租和休闲展厅。三层才是我的目的地,观景台,是篁岭晒秋景观最佳拍摄点之一。
三层有个美人靠,可以方便坐上去拍照。

”篁岭晒秋“是篁岭招揽游客的一个招牌,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篁岭因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们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称呼“晒秋”。

篁岭其他的巷道都是在天街作为主轴的基础上纵横交织,曲折延伸,通到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

处于村中间的位置有处露天的观景台,很多人在此拍照留念。

从观景台有两个分岔路,沿着右手上行是树和堂。树和堂的官厅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之地,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官厅是清嘉庆年间的。它的主人是曹鸣远,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官至江西才子之乡抚州府临川县知县。

根据徽州民居的传统,这个院落里种了梨树、枣树,“梨”在婺源话的谐音为“利”,意为吉祥、吉利之意;“枣”寓意“早生贵子”。以前的男主人在外出经商前会在院子里种下梨树,或带走一捧土,寓意离乡不离土。

官厅内饰较为简单,有天井,主要是采光通风,天井下摆了一口缸,缸里的水主要起到消防的作用。而这水是天上的雨水,又称无根水,所以又有天降鸿福之意。下水道是古代铜锁状,寓意锁住水源,锁住财源,四水归明堂,肥水不流外人田。厅中有幅对联“金石其心芝兰其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意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有持之以恒之心,让仁爱和正义做自己的朋友,良好的行为准则成为自己的老师和做人的标准。

中堂堂名为“树和堂”,意为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人和睦,以前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这样的堂匾。高悬匾额下是中堂字画,“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为曾国藩题写。这副联文,并不是曾国藩自己拟出来的,他是抄录了宋代诗人陆游的诗句。陆游的原诗是:“庭中青松四无邻,凌霄百尺依松身。高花风堕赤玉盏,老蔓烟湿苍龙鳞。”

边上挂的是唐伯虎的一幅书法《吴门避暑》:“吴门避暑不愁难,绿柳荫浓画舫宽。石首鲜呈黄腊面,杨梅肥绽紫金丸。密遮竹叶凉冰檐,散插榴花角黍盘。忽报洗天风雨至,一时龙挂万人看。”这首诗,描绘的是他刚进入避暑的“密遮竹叶凉冰檐”佳境时,忽遭“风雨”的喜出望外心情与美妙场景,可谓活灵活现。

字画下长条案桌,中间摆放了自鸣钟,两边摆花瓶和屏风镜,意为终身平静,一生平安;自鸣钟也叫长鸣钟,寓意为长寿之意。案下摆放八仙桌和太师椅。

再前行是怡心楼,怡心楼并不是篁岭原物,而是从许村镇搬移到篁岭来的,这也是现在很多景区都有的传统古建异地搬迁保护模式吧,让异地古建筑在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焕发第二次生命。

怡心楼,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当时闻名江南的茶商许畅芝的客馆。怡心楼的主人,曾是在上海做茶叶生意,人称“茶叶大王”的许畅芝。许畅芝旧时在上海茶号当伙计,得到茶商赏识,便许配自己的小女儿给他做妻子。但当时的大清苟延残喘,商业凋零,茶叶生意难做。许畅芝便带着妻子回到婺源老家,躲避战火。此后,便有这间精美绝伦,与众不同的怡心楼客馆。

朱砂红渲染的怡心楼与徽州的粉墙黛瓦建筑截然不同,是特色徽派建筑的代表。整栋房屋飞金彩绘、金碧辉煌。雕花门窗非常有特点,非常精美。

怡心楼大门立面的木雕,精美繁复,造型惟妙惟肖,把中国千百年传统的木雕题材“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等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

怡心楼是两层结构。

一楼的客厅摆设非常讲究,在厅堂两侧各放置一张半圆的桌子,这种桌子取名“合欢桌”。因为是徽商民居,家里的男人经常会外出经商,当男人不在家时候圆桌会一分为二被放置在客厅两侧,只有等到男主人回来桌子才会合圆为一。当男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如有男宾客到访,看到桌子是分开的,就意味着家里只有女人不便接待,“此地不便久留”自然就心知肚明了。源于徽文化的“合欢桌”可化解不少尴尬,避免闲言杂语对女人的女人的伤害。
另一种说法是,男主人远行时把桌子分开,一半靠墙摆放供奉观音菩萨保佑出行平安,另一半充当桌子功能。两半圆桌分置两侧,如同一对恩爱夫妻,遥遥相视,期盼团圆,分分合合之间蕴含着无尽的牵挂与坚守。

怡心楼二层被设计成徽派传统婚房,建筑被大红喜气的氛围笼罩。

案几之上也是摆放了自鸣钟,两边花瓶和屏风镜,终身平静。

很多地方都有倒置的房屋作为景点,篁岭也有个怪屋,不只是外观,连里面的一切物件都是上下反转了180度,还有的地面是倾斜的,这对很多游客来说,是个拍搞怪照片的好去处。

五桂堂上方有几棵红枫,正当其时。红枫并不是篁岭本地所出,是近几年逐渐引入。一到秋天随着气温的逐渐变低,红枫便率先染红,晒秋人家赏红枫也成了新的秋天的话题。

红枫掩映在粉墙黛瓦之间,不施粉黛的古村被红叶慢慢点染。秋越浓,枫叶越浓,篁岭的颜色就越浓。

红枫之侧就是五桂堂,五桂堂在篁岭,是大户人家。五桂堂的堂名,取自院内和附近有五根桂花树,开黄花的金桂和开白花的银桂都有,而且是“月月桂”,也就是每个月都开花。这里一年四季,屋内屋外都充盈着清雅的桂花香气,可想而知,当年的主人是多么愜意!堂名来处也有另一说,先祖生有五子,个个“枝繁叶茂”,祖宅故名“五桂堂”,寄寓“五子登科,子孙满堂”。

此屋原主人曹廷启,是曹文埴的生身父亲。曹文埴,字近薇,号荠原,歙县籍篁岭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经筵讲官,派充南书房供奉,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府尹事。曹文埴的儿子曹振镛,也官至尚书。为不忘身世,倡导孝友,曹文埴在显贵之后,出巨资兴建了这座五桂堂送给父亲曹廷启,以报不忘生身之恩。
曹文埴为生身父亲兴建了这座五桂堂,他的儿子曹振镛则捐资兴建了篁岭的竹山书院,就在曹氏宗祠边。

在五桂堂的院子里,有一座半圆形的池塘,据说主人的想法是,凡事不要太圆满了,留有余地才恰到好处。

修篁遍岭,就有了篁岭的雅名。“篁”,是指修长的竹子。篁岭多竹,其中不乏有方竹、毛竹、水竹、苦竹、斑竹、观音竹等。可以说,篁竹是篁岭最显著的特色,在景区多处可见。

正屋是典型的对朝堂结构,四披水檐天井下的坍池,已经没有明代坍池那么深了,这也体现了清代建筑的风格。

屋内的木雕相当大气而精致。

篁岭是徽州古建筑一朵“奇葩”。除了保存了徽式建筑格局以外,还因地制宜,别出心裁。篁岭房屋结构开式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

景区内为观赏晒秋景色设置的观景点,晒工坊是最佳的一处,这里地势较高,是鸟瞰村庄的最佳观景台和摄影点。

地无三尺平,篁岭村民祖辈起就有在自家屋顶搭晒台,用竹晒匾晾晒农作物的习俗。春晒水笋、夏晒干菜、秋晒果蔬、冬晒乡俗……绘就出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而这个季节晒匾里的农作物主要皇菊、辣椒和一些稻谷,其中皇菊和辣椒的颜色恰到好处地搭配在一起,将黛瓦粉墙的徽派建筑村落,点缀得生机勃勃。

晒工坊一共有三层,第一层,篁岭晒秋的经典照片就出自于此。

第二层,从窗台向外望去,近处是红黄交替的农物,远处是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和青翠的梯田,真正的: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

晒匾中的皇菊可算是篁岭的三宝,关于它的来源还有个故事:
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原籍江西婺源的江人镜赴扬州任两淮盐运使,政绩显著,光绪皇帝赏赐他一品花翎顶戴。传说他退休告老还乡之时,皇帝欲赏赐他千两黄金,被他婉言谢绝,只讨取皇家花园中作为药用的黄菊花带回婺源栽种,要效仿陶渊明过起“采菊东篱下”的悠闲生活。出人意料的是,因婺源的独特自然条件,使当年种植的黄菊花异常茂盛,而且浓香扑鼻,入口甘甜,汤色金黄,韵味无穷,不但保存原有的药用功效,还可以直接泡茶饮用。
于是江人镜派专人进京朝贡,光绪皇帝看了婺源带来的菊花后视为国家瑞兆,品评其特点为“香、清、甘、活”,而且此花体积大,花型好,能够成球状。泡起来如果开水一冲,它会在杯里翻滚,像滚绣球似的,非常好看,光绪皇帝龙颜大悦,当即赐名“皇菊”。婺源篁岭种植的“婺源皇菊”由于地理位置与土壤气候条件特殊其口感特别甘爽堪称是“婺源皇菊”中的极品。

几十个南瓜“探头探脑”的看着窗外。

其实相比第一层,我更喜欢第三层,晒匾的层次感更为立体。

慎德堂是曹鸣远父亲、被朝廷有司旌表为“孝友”的曹孜学的宅第。县志记载:曹孜学,字懋舜,号宏宇,少有至性,事母极孝,友爱兄弟,见义必为,取与是非,一介不苟。室无宿储,乐施不倦,数十年一以贯之。曹鸣远中进士后,在临川为县令,于是专门为父母建造了这栋房子,用以彰显父德,宽慰母心。

慎德堂庭院门上“淮兴里”就是说不管你在外面经商,还是做官,有成就后都要落叶归根,荣归故里。正房门罩下水磨青砖雕刻了“渔樵耕读、琴棋书画”。“八卦”是道教的象征,两块地袱石分别雕刻了丹凤朝阳和鱼化龙。进门同样是四水归明堂,石雕水井照壁“游龙飞凤”构成福字。两边牛腿雕刻的是明八仙。

而堂名为“慎德堂”,意思是提醒后人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中堂对联“地灵人秀诞豪杰,绛阙清都想盛容”,题写人是左宗棠。这副对联前一句很容易理解:地杰人灵,于是诞生英雄豪杰。第二句“绛阙清都想盛容”,则是引用了宋代黄庭坚的诗句,大概意思是:身处皇宫,虽然位置、功名很高,可是对着镜子,看看自己老了,其实我心里更留恋的还是年轻时候的青春快乐啊。

中堂画《墨竹图》系郑板桥所画,并题诗曰:“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情。”落款为“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1753年]春三月,板桥郑燮画并题。

正堂之南则为客馆,用于安顿来访客人。客馆正中横匾“绣窗入静”,两边联文“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是清代书法家吴清望书写的。这副对联正确的解读是:“子孙贤,族乃大;兄弟睦,家之肥”。大概意思是:子孙个个贤能,家族才会壮大;兄弟人人和睦,家庭肯定富裕安康。吴清望,字菜滋,安徽歙县人,客居苏州,曾担任昆山知县,擅长于楷书,与善草书的余觉善、精篆书的蒋吟秋并称为“吴门三俊”。

客馆的边厢墙壁上还挂有文征明的书法作品《煮茶》。文征明就《煮茶》写过几首同题诗,这是其中的一首。诗曰:“绢封阳羡月,瓦缶惠山泉。至味心难忘,闲情手自煎。地炉残雪后,禅榻晚风前。为问贫陶谷,何如病玉川。”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江苏苏州人,曾官翰林待诏。诗、书、画都很名。文征明是明代苏州画界“吴门四家”最杰出的代表。

客馆绣榻周围刻满了绣花纹,绣塌是过去大户人家老爷、太太睡觉用的床。

客馆门面是晚清时期的“全雕扇”样式,雕工精细,修饰华丽,在讲究“财不外露”的徽州古建中较为罕见。内屋回字围嵌入八仙的“法器”,称为“暗八仙”。屋外上门檐与牛腿雕刻“和合二仙”。

十一月中下旬这个季节到篁岭,柿子已经熟透了。

一颗颗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一般,看起来格外喜庆,好柿连连,又可谓是柿柿如意。

篁岭并不是活着的古村落了,村民都已经被迁走,每天游客购票进入看见的村民,基本都是景区雇佣来打卡的“村民”,看见的一切“村民”忙碌的场面,都是一种摆拍了,不过也并不妨碍大家欣赏这种人文风景。

在篁岭的农家特产当中,柿饼很受欢迎。在挂满果实的柿子树下,“村民”会分上下午准时来打卡做柿饼,第一步就是削皮。

不管怎么说,这么红红火火的工作场面,还是很抓人眼球的。

两个大姐,工作之余,还不时聊着天,说到开心处,情不自禁的笑起来。

从天街向下有一处古戏台,拾到一枚枫叶,火红无比。

返回天街,这里有一处晾晒的房间,视野没有之前的开阔。

沿着天街继续前行,两侧的小店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大多有花草元素,路两边的小阳台和窗户的设计都是为了与植物搭配。

篁岭让人称赞的是很多小店都设计的很古朴。

天街的核心区域,有个二层楼小建筑,是古时候的绣楼。关于绣楼,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那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抛绣球选夫君的地方。第二种说法是,那是女人们特别是富家小姐绣花缀朵的地方。富家太太、小姐们闲来无事,就在高楼上绣着花,顺便看看楼下走过的人,还有楼外的风景,以此来排解心中的寂寞,打发无聊的时光吧。门楼上匾额“挹奕”二字,深藏了禅意。“挹”是“舀水”,延伸为“采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两字合在一起,就是“揽兴入怀”、“逸致潜生”。这也正是设这个小姐绣楼的主要寄望。

晒秋不仅仅是平放在晒台上的,还有挂着晒的,像这面辣椒做成的国旗。

篁岭的众屋,也叫“厅屋”,其实就是分祠,也是村里族群开会议事的地方。篁岭的曹氏宗祠在村口,离村比较远,而这座众屋居于篁岭天街的中心位置。祠前场地开阔,周围聚居者众多,所以是篁岭的“中心广场”,自然也是最热闹的地方。

众屋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分前堂、中堂和寝堂三部分。寝堂为四层,楼上设有香火宫,摆放着历代先辈的木主神牌。整栋众屋显得庄严而气派,大门为牌楼式,既阔大,又巍峨,砖雕精美,门楼之上嵌着的那块“圣旨”碑匾,更代表了皇权的崇高和朝廷对篁岭人恩隆的厚重。

仪门上是卷棚,接着就是藻井天棚。藻井的外形像个凹井的“井”字,“井”加上藻文饰样,所以称为藻井,多用在高大建筑,最高处作井,同时装饰以荷、菱、莲等藻类水生植物,希望压伏火魔的作祟,护佑建筑物安全。众屋藻井图案是“百鸟朝凤”,两侧牛腿雕刻是的“和合二仙”、“刘海戏金蟾”。刘海原是道教人物,原型是一个蓬松着头发的少年在手抛串钱之绳。“刘海戏钱”本意是放弃功名利禄,淡泊修行,可是在民间却演变为招财之神,所谓“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

众屋斜对面是竹虚厅。竹虚厅的原主人是曹元功,他崇祯八年[1635年]拔贡,授职湖广兴山县知县。明朝末期,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他自己号称为“李闯王”。李自成率兵攻打兴山县时,曹元功作为知县,率领民众拼死抵抗,力战三昼夜,最后失败了,被捉住捆绑起来。李自成的部下想劝曹元功投降,不但可以免他一死,还可以封他一官半职。谁知曹元功对明末的朝廷忠心耿耿,对来劝降的人破口大骂,最后被当场杀害!

竹虚厅最显著的特色,是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图案精美繁复,极尽奢华,但又能突出竹、梅主题,令人叹为观止。

门面上的6方木雕图案,左上是“赵子龙救阿斗”,左下是“关公送嫂”,中上是“九代同堂”,中下是“文王访贤”,右上是“周文王打猎”,右下是“状元及第”。

四根木柱上的梁撑的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禧、寿。这些木雕主题,都是徽州木雕最常见的选题,几乎家喻户晓。内堂横梁上的木雕也很精美。

中堂画《喜上眉梢图》是是“扬州八怪”之一李鱓(shàn)画的,配的诗是:“尔性何灵异,喜上最高枝。探得好消息,报与主翁知。报与主翁知,双双集凤池。梅花春信早,喜遇圣明时。”

众屋现在是天街商业文化的汇聚点,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中西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地交融。

中堂画《喜上眉梢图》是是“扬州八怪”之一李鱓(shàn)画的,配的诗是:“尔性何灵异,喜上最高枝。探得好消息,报与主翁知。报与主翁知,双双集凤池。梅花春信早,喜遇圣明时。”

众屋现在是天街商业文化的汇聚点,西式酒吧进驻中式厅堂,中西文化在这里得到很好地交融。

天色渐晚,小雨初歇。回看一眼这天青色等烟雨的篁岭,开始下山。

从篁岭到程村,80余公里,开了近两个小时,天色全黑。客栈老板到停车场,深一脚浅一脚把我们接回客栈。
没想到11月中旬的婺源山村如此之湿冷,用起了炭火盆,比北京还要冷的多。吃口热饭,才慢慢驱走身上的寒气。

浓雾知秋晨气润 | 石城

夜晚问了老板早上看日出的时间,清晨掀开窗帘,外面正在下雨,日出是看不到了。
石城程村的佳拍摄时间是早晨的六点半点到八点这一个半小时。太阳一般在七点到七点十五分之间升起来。有日出的时候,很多人提前一两个小时就要去占位置,据说当地村民用板凳占个位置,一早上可以转给摄影爱好者,可以卖200元。
今天下雨倒也不完全是坏事,最起码早上不用那么早起去占位置了。但是也要在日出左右去,因为有晨雾。从客栈到观景的山上很近,沿着客栈后身的一条路,走上一两百米就可以到达。路上有买鞋套的,犹豫了下,还是买了,后来证明很英明。

石城是一座山的称呼,在婺源旅游地图上叫石城山,山上多石灰岩危耸的石壁,形如古城,故名为“石城”。山的两边分布有两个村庄,分别叫程村和戴村,当地人称之为前程后戴。主要由程姓和戴姓家族世代居住,两村之间相距大约一公里,中间有一段岩如高耸古城的石壁相隔,而在危耸的城“墙”内外有许多古树名木,其中最让人惊叹的就是一百多棵高大的枫香耸立在白墙黑瓦之间。
刚上山头,只看见浓雾笼罩,村里炊烟还没有几处可见。此时山上已是人头攒动。

继续向上爬,雾会飘来飘去,炊烟渐起。远山近坡,村里红叶竞相争艳,似红霞缭绕,情趣盎然。晨雾悬挂在树腰,红叶在晨雾和炊烟中若隐若现。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与枫林、晨雾、炊烟交相辉映,形成了秋季婺源乡村别样的风景,构成了如梦幻般的仙境。

石城的红枫、轻烟、徽派建筑相辅相成,浑然一体。不同于其他村落的低树高墙,石城枫香高大挺拔,成片成林,而且树形舒展,各不相同,还有几株“明星级”的乌桕,顶破薄雾,最是吸睛。

其实即便没有晨雾的早上,程村家家村民也都会烧起炊烟,有些甚至在某些定的地点燃烧起油茶壳的炊烟,主动营造晨雾渺渺的仙气来。

因为不需要等待看日出,所以很多人也不在一个地方占据摄影位置很久,我也得以到处走走拍拍,这时候走在泥浆路里,才知道一双鞋套有多么的重要。

回到客栈用早餐。天大亮才发现客栈就处在刚才山上看的火红树丛中,这些变了颜色的树其实是枫香,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和红枫有区别,红枫树掌状三裂,有别于五角红枫,感觉也难以到达之前篁岭所见的红枫色彩之重。
这棵大树,客栈老板告诉我有六百年历史了。

前月浮梁买茶去 | 瑶里

从石城程村出来,突然临时决定去瑶里走一圈,瑶里距离石城只有16公里,但是山高林密雾厚,整整开了快一个小时才到达。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

瑶里镇南踞象山,北卧狮山,瑶河穿镇而过。

进瑶里镇并不需要买门票,但是如果需要去一些建筑内参观,则需要买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陈毅元帅也在瑶里办过公,这里还有他的故居。我之前已经参观了很多徽派建筑,所以只是信步游走,无意入内观看。

瑶里的徽派古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瑶河两岸,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宛若置身于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中。

顺着河边一直走到最下游,才知道电影《闪闪的红星》潘冬子用柴刀砍绳索的那座板凳桥就在此拍摄。可惜我实在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也就没有提起那么高的性质,只是对这山清水秀中的板凳桥,泛起莫名的好感。

这枚地上的枫香格外的鲜红,套句歌词,这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

瑶里,算是此次行程的外挂,给我留下的印象和网上之前看见的各种宣传有些出入,到时因为它在浮梁县,让我回忆起白居易的《琵琶行》的一句诗: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坐看红树不知远 | 长溪

从瑶里查询地图自驾到长溪村,需要绕一大圈82公里,而记得之前在电脑查询Google地图有一条更近的路线,用百度和高德都没查出来,于是查了下骑行的导航,有一条33公里的路线,于是脑袋一抽,就顺着骑行路线开了过去。

这真的是一次最丧的自驾旅行,没有之一:前面二十几公里都是柏油路面,最后这9公里真是要了命,这是一废弃的窄窄的连当地人都不走的山路,荒无人烟没有手机信号,路太窄无法后退,只够一个车走的,还好因为废弃对面也没车来。很多路下雨很泥泞,而且雨水冲刷的沟沟壑壑,幸亏开的是SUV,如果是普通轿车直接就托底了,即使这样,有的路段也上不去,猛加油都能闻见皮带和轮胎的焦糊味道,需要退下去几米,再加速冲上去。因为没信号,最怕爆胎或者沿途塌方,所幸一路千辛万苦,提心吊胆的熬过去了,9公里的路整整开了一个多小时。

过了这个阴森的山洞,才算是过了山岗,下山的路总比上山让人踏实一些。

看见路边一棵枫香树和远处的几栋建筑,一棵悬着的心才得以落地。

长溪村整个村子在大山的拥抱之中,那一条潺潺的河水沿村前缓缓流过。这条长溪河,是婺源的四大水系之一,看了河,再读村名,就知道长溪村村子名称的由来是何意了。

村口有石桥,颇有历史,为乾隆年间所建,两百余年,全为青石砌成,桥墩前向呈船头V型。

长溪村中有两处观景台,一处为村中间的,主要是看日出为主;一处为村头,从程村过来的小路上,以看日落为主。我们选择风景更为壮观的村头。

沿着村头的石板路,逶迤而行。
长溪村真可以称之为世外桃源,以村为中心,无论你向东南西北那一个方向走,15华里不会看到人烟。古时没有通公路,为了便于生产出行,村里便筑起了几条联通外村的道路,全都是用青石板铺设成的,看着一块块石板连级而上,不知要多少块石块才成一条路。

每到深秋,长溪村前后有二百多株连片生长千八百年的枫香树就会一片火红,高大的枫香树与白墙黑瓦马头墙掩映为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红枫景观。

长溪村红叶的一直不广为人所知,原因就是这里交通不便,游客少有前来。在婺源旅游火红的今天,还算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深秋时节,漫步在数棵千八百年的枫香和苦储树之间,静观大山怀抱的长溪村,安静从容,不由得说一声:这里岁月静好。

因为只有一个周末的时间,万般留恋之际也不得不自驾回黄山机场,返程北京
路上一直在想一句话:有一种秋叫婺源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