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汇聚着不同时期、不同种族缔造出的文化,而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更是五彩斑斓,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肥沃的橄榄园、激情的弗拉明戈舞蹈、传世的吉普赛歌曲,背靠内华达山脉、面朝北非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主教与伊斯兰文明的碰撞。
西班牙的东南西北部分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文化和风俗习惯,而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是楼主最为喜爱的西班牙地区之一,其次是巴塞罗那,本篇游记记录了楼主在西班牙留学期间,游览安达卢西亚的10个城镇,分别是: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格拉纳达、哈恩、乌韦达、马拉加、龙达、蓝精灵小镇、马尔韦利亚和赫雷斯,后面有每个城市的简介和详细的景点介绍,如果有任何关于西班牙旅行的问题可以尽情的给楼主留言。
格拉纳达(Granada)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cía)中格拉纳达省的省会,“Granada”在西班牙语中为“石榴”的意思,格拉纳达市的市徽同样也是一颗石榴。西班牙的南部曾经一度被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所占领,在格拉纳达融汇着伊斯兰教与天主教两种风格的建筑与古迹,著名的摩尔人王宫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就在这里,领略美轮美奂的阿尔罕布拉宫也是楼主此次来南部的目的之一。
早晨七点多楼主从马德里Avenida de América大巴站坐汽车四个多小时车程抵达格拉纳达,这次本着独自穷游的态度,下了大巴打开手机地图定位背着包徒步走向宾馆,路上途经一座巨大石榴的雕塑。
格拉纳达街景
▲ 伊莎贝拉·卡托利亚广场(Plaza Isabel la Catolica)
撂下行囊在宾馆后,背起相机迈向格拉纳达的街道,首先来到的是Gran Vía de Colón大街和Calle Reyes Católicos大街交汇处的伊莎贝拉·卡托利亚广场,广场上的一座雕塑描绘了克里斯托弗·哥伦布(Cristóbal Colón)正在向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递交向西航行寻找印度的计划书。
广场上弹吉他的艺人
楼主把格拉纳达的行程分为两天,第一天先逛市内的景点,第二天再去宏伟的阿尔罕布拉宫。在前往老城区—阿尔拜辛区的路中,发现道边有替人写阿拉伯语名字的小摊,之前看其他旅行游记中有所提到,楼主也准备拥有一张自己阿拉伯语的名字。告诉楼主的姓名和拼音后,小伙子在一张绘有阿拉伯风格的硬纸片中书写阿拉伯文,书写的过程中和他聊了起来,他来自直布罗陀海峡对岸的摩洛哥,好心的小伙子还提醒楼主背包要背在胸前,最近这条大街有一对姐妹小偷专门拉游客背包拉锁。
摩洛哥小伙子正在用阿拉伯文书写着楼主的名字
▲ 格拉纳达皇家最高法院(Real Chancillería de Granada)
▲ 圣吉尔圣安娜教堂(Iglesia de San Gil y Santa Ana)
▲ 玛里奥·玛雅(Mario Maya 1937-2008)
在教堂旁的广场上有一座舞者的雕塑,雕塑上的人物是西班牙最创新,最有影响力的弗拉明戈舞者—玛里奥·玛雅。玛里奥·玛雅生于科尔多瓦(Córdoba),在格拉纳达成长,代表作有《弗拉明戈安息曲》、《魔幻之爱》和《深沉》等。
▲ 阿尔拜辛区(El Albayzín)
达罗河谷把阿尔罕布拉宫和阿尔拜辛区天然的分隔了出来,“阿尔拜辛”这个名字源于阿拉伯语“Al bayyazin”,译为“放养猎鹰的人”。此区域当初是摩尔居民繁衍生息的地方,当伊莎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带领天主教军队光复格拉纳达后,阿尔拜辛区成为昄依天主教的摩尔人居住的地方,这部分摩尔人被称作“摩利斯科(Morisco)”。
阿尔罕布拉宫一隅
一家阿尔拜辛区宾馆墙上的石榴石雕
从阿尔拜辛区的巷子中俯瞰阿尔罕布拉宫
一座庭院门前的瓷门牌,门牌上印有格拉纳达典型的石榴标志。
大门上的门把手
石榴造型的铁桩
地面上的井盖也具有石榴的标志
沿着地图上的道路穿梭在阿尔拜辛区狭窄蜿蜒的街道中,突然发现圣尼古拉斯眺望台的指示牌,迈步向前行进!
▲ 圣尼古拉斯眺望台(Mirador San Nicolás)
如果想俯瞰美丽的格拉纳达城市全景,登上圣尼古拉斯眺望台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想遥望宏伟的阿尔罕布拉宫,登上圣尼古拉斯眺望台同样是最好的选择。
站在圣尼古拉斯眺望台遥望对面的阿尔罕布拉宫
俯瞰整个鳞次栉比灰顶白墙房屋的阿尔拜辛区
▲ 圣尼古拉斯教堂(Iglesia de San Nicolás)
在圣尼古阿拉斯斯眺望台旁有一座圣尼古拉斯教堂,估计眺望台的名字得于这座教堂。
楼主旅游属于不喜欢错过任何一个景点的类型,因为一个地方有可能很难再去第二次,所以一脚迈步进入了圣尼古拉斯教堂,教堂很小,门口有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叔,他问我想不想更好的俯瞰格拉纳达全景,交两欧元就能登上教堂的塔顶一睹风采,既然进都进来了,索性给了大叔两欧元登塔去一看究竟。
塔中原来的石砖楼梯已不复存在,踩在脚下是翻修的包漆铁片楼梯。
圣尼古拉斯塔顶历经岁月沧桑的铁钟
内部击打铁钟的铁块已经被牢牢的用锁锁住,是改为了电子的钟声还是已被废弃了呢?🤔️
离开眺望台时候也不早了,顺着阿尔拜辛区内蜿蜒的巷子中返回达罗河谷,前往格拉纳达大教堂周围游览一番。
街边一家卖茶的店铺
手持鲜花扮成雕塑的卖艺人
▲ 格拉纳达主教座堂(La Catedral de Granada)
格拉纳达主教座堂原本地基是一座清真寺,1492年天主教军队光复格拉纳达后兴建该教堂,修建教堂共用181年,为格拉纳达教区的主座教堂。开始设计建造大教堂的时候为哥特式,后来因为修建教堂持久,中途又加入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元素。
格拉纳达主教座堂塔楼
坐在主教座堂门口台阶上的小朋友们
主祭坛
管风琴
唱诗班使用的巨幅乐谱🎼
格拉纳达主教座堂建筑模型
▲ 兰布拉广场上的喷泉(Plaza de Bib-Rambla)
喷泉前的陶瓷牌提示着路人喷泉内配置源水回收系统,池中的水不可饮用。
广场上路灯的底座充满着石榴的元素
兰布拉广场上已经矗立起灯光圣诞树🎄
此时的天色已经接近黄昏,在返程宾馆的路上发现一家卖Kepap的店,Kepap就是用面包或者饼夹上图中旋转烧烤的肉再配上蔬菜和酱,和国内的肉夹馍感觉类似,因为没有同行的小伙伴,一个人去饭馆显得单调,楼主买上一份Kepap外卖套餐准备回宾馆独享去咯~
宾馆的对面就是西班牙各大城市均有的“英国公司”大型百货商场(El Corte Inglés),夜幕下的百货商场点燃了外墙白色的雪花,是为了迎接和映衬即将到来的圣诞节!
▲ 阿尔罕布拉宫(Palacio Alhambra)
第二日清晨楼主早早地从被窝中爬起来,因为这一天要参观期待已久的阿尔罕布拉宫!阿尔罕布拉宫每日要迎接世界各地数以千计的游客,所以当日买票的几率微乎其微,由于冬天是旅游淡季,很幸运的在网上提前一个星期买到了票,提醒将要参观阿尔罕布拉宫的驴友们,如果是春夏的旅游旺季一定要提前半个月左右在网上买票。网上预订阿尔罕布拉宫的网址很多,楼主是在Ticketmaster网站购买的,购票网址: http://www.ticketmaster.es/es/entradas-familia/alhambra-general/2/
阿尔罕布拉宫修建在一座不规则的三角形丘陵地上,北临达罗河,西面是广袤的森林。此地最初的原址是阿尔安达路思要塞(al andalus)。1238年摩尔人奈斯尔王朝(Nasrid dynasty)的开国苏丹穆罕默德一世(Mohammed I ibn Nasr)定都格拉纳达后下令修建阿尔罕布拉宫,摩尔人即北非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的分支。摩尔人曾统治了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大致就是今天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国土。阿尔罕布拉宫也被称之为“红宫”,其一说法是穆罕默德一世被称为“红人之子”,所以阿尔罕布拉宫称之为“红宫”。其二说法是诗人伊本·哈地(Ibn Al-jatib)在他的诗中描写到:“当时围墙的建造,仓促进行,连夜施工,使用烛火照明,墙上映照红光,素而得名。”
1469年,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与阿拉贡王子斐迪南成婚,伊莎贝拉在1474年继位,而斐迪南也在1479年登基,两人并称“天主教双王”,两国亦趋于统一,并诞生了日后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王国。1482年,摩尔人奈斯尔王朝发生内乱,新生的西班牙王国立刻趁此作出入侵。1490年,西班牙军对奈斯尔王朝的首都格拉纳达进行包围,格拉纳达的守军与西班牙天主教军队陷入近两年的苦战。1492年1月6日,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沦陷,奈斯尔王朝宣告灭亡,时近800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于完结,欧洲大地上的最后一位摩尔人苏丹、格拉纳达王国的统治者波伯莱尔走出阿尔罕布拉宫,向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上图右骑白马者)和斐迪南(上图右骑马穿红衣者)投降。从711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在伊比利亚半岛登陆消灭西哥特王朝,至1492年格拉纳达被西班牙军攻陷导致奈斯尔王朝灭亡,自此阿拉伯文化在伊比利亚半岛画上了句号,但阿拉伯文化在伊比利亚的影响确是挥之不去的。
为了不出现人挤人的局面,楼主预定的早晨第一班八点半进入阿尔罕布拉宫,宫外只有零星的三四个游客等待进入。
一座宫殿的废墟
▲ 葡萄酒门(Puerta del Vino)
阿尔罕布拉宫是一座宫殿群,其中有纳斯里得宫、赫内拉里宫、卡洛斯五世宫和城堡组成,现在给大家介绍的是主体纳斯里得宫,首先让我们从葡萄酒门进去游览吧!葡萄酒门因为之前在门内贩卖葡萄酒而得名,是昔日平民区与军事区的交界处。
梅苏亚尔厅门墙
▲ 梅苏亚尔厅(Mexuar)
梅苏亚尔厅是宫内最古老的厅堂,苏丹在此听政、判决以及处理其他公务。优素福一世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五世时期重修了梅苏亚尔厅,之后用作皇家司法审理办公,当时的官员集结在此审理重大司法事务。
厅内墙壁上的阿拉伯文雕刻
支撑梅苏亚尔厅四根柱子其中之一的柱头,1995年柱头被重新上色修缮。
梅苏亚尔厅木质的天花板
拼花瓷砖
▲ 梅苏亚尔厅祈祷室
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要一天五次礼拜,所以宫内为了礼拜方便祈祷室四处林立。
▲ 科玛莱斯宫墙面(Palacio de Comares)
科玛莱斯宫前的小喷泉水池
▲ 香桃木庭院(Patio de los Arrayanes)
香桃木庭院昔日为进行政治与外交活动的地点,苏丹在此接见外国使臣和宴请外宾,苏丹尤素夫一世下令修建香桃木庭院,此院得名于种植在水池两旁的桃金娘,桃金娘也称爱神木。
使节厅入口拱门一侧的阿拉伯铭文
王朝之盾
▲ 使节厅天花板(Salón de Embajadores)
香桃木庭院正对着的是使节厅,使节厅象征着奈斯里的王朝的权利中枢,同时它也代表欧洲欧洲末代伊斯兰王朝的巅峰之作,使节厅为苏丹接待外宾与重要人士的场所,厅内的设计仿佛置身于沙漠。
使节厅绘有花纹的地砖
▲ 科玛莱斯宫厕所(Baño de Comares)
厕所的天花板
▲ 狮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
苏丹穆罕默德五世于公元1362年下令修建狮子庭院,狮子庭院被视为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心脏,庭院中央有一座由十二只白色大理石狮子组成的喷泉,据说每只石狮子当年都绘有颜色,狮子喷泉下方引出四条小水渠,代表四条河名为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昔日狮子庭院墙上的雕刻被天主教军队光复后融入了西班牙王国双头鹰的标志
众所周知《古兰经》禁止任何的偶像崇拜,但是阿尔罕布拉宫内狮子庭院却是个例外,根据史学家的推测,这十二只石狮子应该是苏丹为了彰显权利的象征。
代表水河、乳河、酒河、蜜河的其中一道水渠
▲ 国王厅(Sala de Los Reyes)
国王厅坐落于狮子庭院的东面,中央的厅堂供苏丹的眷属和接待来使使用,整个国王厅的设计唯美独特,使人仿佛置身于沙漠绿洲中的棕榈树林一般。
▲ 国王厅钟乳石状拱顶
钟乳石状的装饰物与伊斯兰教密不可分,传说先知穆罕默德受到天使圣盖伯尔的启示,在西拉山逃避敌人的追杀,当时一张蜘蛛网奇迹的将入口封住,使穆罕默德躲过了敌人的追杀。
▲ 阿本塞拉赫斯厅(Sala de Abencerrajes)
当格拉纳达酷暑来临之季,阿本塞拉赫斯厅是全宫中最理想的避暑之地,夏季全厅大门紧闭,唯一的光线从顶部星状的窗户下投射进来,地下管道输出一股股泉水,凉爽宜人。
曾经在阿本塞拉赫斯厅也发生过一起“鸿门宴”,流传某位苏丹和皇后感情生变,皇后移情别恋并另结新欢,这件事端导致三十六位阿本塞赫拉斯成员在正举办宴会的阿本塞拉赫斯厅内一一被杀害,谣传大厅中央水池内的红色锈迹是当时被杀害的成员所流下的血迹。
▲ 两姐妹厅(Sala de Dos Hermanas)
两姐妹厅是狮子庭院附属建筑群中最古老的厅堂,它的顶部同样为钟乳石状的圆顶。由于参观两姐妹厅时正在进行维护施工,很遗憾没能亲眼目睹。
▲ 林达拉哈瞭望台
“艺术,以她独特之美,丰富滋养我的心灵,也赐给我光华与完美。看到我的人会以为,我就是那位美丽妻子,唇靠着杯身,祈求愿望。看我的人,见我闭月羞花,姿态曼妙的美丽外表,其实只是一座海市蜃楼。厅内之美,连月神也离开他的住所,住进我的豪宅。我并不孤单,从此处我看到一座令人惊叹,独树一帜的美丽花园。这是一座水晶皇宫,然而却也有人看到波涛汹涌,令人惊骇的海洋。此处散发着清新的微风。弥漫着一股愉悦,有益健康的氛围。拱门集结所有美景的景象,连苍穹星辰也黯然失色。这座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园,一切的美景杰作荣耀归于真主” — 林达拉哈瞭望台墙上铭文翻译
▲ 科玛莱斯宫浴室(Baño de Comares)
上图为浴室的乐师厅,此处为盲人乐师为沐浴的苏丹演奏之处,他们曾经为浴池增添了许多行乐的氛围,而且看不到任何苏丹以及宾客和侍女欢娱的场面,其实昔日的浴池是净化、洗涤心灵的宗教含义,严令禁止男女共浴。
科玛莱斯宫的浴室除了提供沐浴的功能,也是处理政务与外交的场所,王朝很多的与其他国家建立邦交关系,外交协助等都是在这里进行,楼主从土耳其游历一番后到此,感觉阿拉伯的桑拿洗浴很有历史文化。科玛莱斯宫浴室内除了乐师厅外,还有上图的床铺室,浴池守卫室、厕所、冷水浴室、温水浴室、热水浴室和锅炉房,浴室只能从乐师厅向下观看,不能进入内部参观。
遥望阿尔拜辛区
▲ 牢房
▲ 林达拉哈庭院(Patio de Lindalaja)
▲ 贵妇塔
▲ 帕尔塔花园祈祷室
帕尔塔花园祈祷室修建于尤素夫一世时期(十九世纪初),是一座小型的清真寺。
▲ 尤素夫三世宫殿(Palacio de Yusuf III)
尤素夫三世宫殿曾经是阿尔罕布拉宫总督的办公生活处,1718年撤离时拆毁了此宫殿,现在已经成为一座废墟。
从葡萄酒门开始一直把科玛莱斯宫逛过来后,看了眼时间不知不觉三个多小时过去了,给宾馆前台打了个电话延迟到一点退房,因为到此楼主才刚刚参观了整个阿尔罕布拉宫的四分之一!赶紧加快脚步前往摩尔皇室的夏宫——赫内拉里菲宫。
▲ 公主塔(Torre de las Infantas)
沿着环城路疾步前行,途经无数的防御性塔楼,沿着这条小径可通往目的地赫内拉里菲宫,上图为环城路上的公主塔。
通往赫内拉里菲宫和下花园的大门
回首向阿尔罕布拉宫的主体望去
▲ 下花园(Jardines Bajos)
▲ 赫内拉里菲宫(Palacio del Generalife)
穿过下花园便到了昔日的夏宫—赫内拉里菲宫,赫内拉里菲宫曾经是昔日苏丹和王族家眷们远离宫廷繁文缛节,避暑纳凉的地方,整个夏宫修建于苏丹默罕默德三世时期,“赫内拉里菲”有“看尽一切乐园”的含义。宫殿四周的花园内布满了植物与花卉,水池和喷泉点缀其间,夏季在此居住真的是逍遥自在!
▲ 歇马庭院
歇马庭院从字面上就可知当时这里是下马并且安置马匹的地方,从此门进入后沿着一条狭窄,台阶高陡的楼梯通往水渠庭院。
▲ 水渠庭院(Patio de la Acequia)
水渠庭院历经多次重建,却是保存最完善的安达卢西亚花园,长形庭院中的长水池为原始格局,水池两侧的喷泉为后期设计,潺潺流水的声音仿佛让人置身美妙的音乐中,让人感到舒适清凉,神清气爽。
庭院上的阁楼
▲ 柏树庭院(Patio de la Sultana)
柏树庭院又名“苏丹王妃花园”,传说这里是王妃背着苏丹会见情人的地方,阿本塞拉赫斯家族也因此惹上灭族之祸。
柏树庭院的出口大门上方有着明显天主教王朝光复格拉纳达后的雕塑:中央戴着王冠的盾和两侧穆斯林禁止偶像崇拜的狮子。
▲ 流水阶梯(Escala del Agua)
从纳斯里得宫到赫内拉里菲宫,无数的庭院宫殿内都少不了水的存在,可见摩尔人对水的钟情。流水阶梯的两侧扶手内掏成小水渠的样子,水源源不断的从上方顺着扶手内流下,在炎炎的夏日能起到降温的作用。昔日在台阶的上方有一座小清真寺,从这里上去可以用水净身。
▲ 高处花园(Jardines Altos)
此处花园是离开赫内拉里菲宫的通道,在西班牙和法国的独立战争中,此花园曾被法国军队入侵破坏。
▲ 七层门(Puerta de los Siete Suelos)
参观了昔日的夏宫赫内拉里菲宫后,直奔剩下的两个阿尔罕布拉宫内的主体建筑,一个是卡洛斯五世宫殿(Palaccio de Carlos V)和城堡(Castillo de Alhambla)。上图为途经的一座宫城城门。
▲ 柏树步道
柏树步行道由两侧的柏树树篱构成,此步道连接纳斯里得宫和赫内拉里菲宫。
▲ 阿本塞拉赫斯宫废墟(Palacio de los Abencerrajes)
▲ 清真寺厕所(Baño de la Mezquita)
厕所顶部的通风口
洗手池
▲ 玛利亚教堂
▲ 卡洛斯五世宫殿(Palacio de Carlos V)
离开夏宫赫内拉里菲宫后,给宾馆前台打了个电话延迟一个小时退房时间,因为整个阿尔罕布拉宫群实在是比想象中的大!从早晨八点半入场马不停蹄的参观至中午十二点,仅仅是逛了两个摩尔人宫殿,剩下的卡洛斯五世宫殿和城堡楼主需要加快脚步在一个小时内转完。
卡洛斯五世宫殿在整个阿尔罕布拉宫殿群中显得格格不入,成为征服异族所留下的见证,卡洛斯五世和王后伊莎贝拉一次蜜月旅行中留宿过阿尔罕布拉宫,卡洛斯对昔日的宫殿喜爱有加并十分赏识,想在原宫殿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宫殿,但是卡洛斯五世宫殿的文艺复兴建筑形式和原先阿尔罕布拉宫整体的伊斯兰风格格格不入,加上摩尔人后裔的叛乱和宫殿财源等问题,促成了王国濒临破产的局面,最终该宫殿有始无终没能竣工。
卡洛斯五世宫殿大门
卡洛斯五世宫内部为圆形庭院,直径四十二米,上下两层分别为多立克式柱式和爱奥尼克柱式。
卡洛斯五世宫殿内的临时展览—“日本庭园变奏曲”
▲ 穆斯林博物馆
二十世纪末西班牙的穆斯林博物馆搬迁至卡洛斯五世宫殿,藏品有各种陶器、瓷器、柱头、墓碑、手工艺品和昔日阿尔罕布拉宫内的生活用品。博物馆内禁止拍照,上图是楼主在卡洛斯五世宫殿与博物馆之隔的玻璃窗外拍摄的,看样子像是狮子庭院中的喷泉石狮子,但是个头却大出现在摆放在庭院内的几倍。
▲ 葡萄酒门(Puerta del Vino)
▲ 蓄水池广场(Plaza de los Aljibes)
穿过葡萄酒门便到了城堡区(Alcazaba)前方的大广场—蓄水池广场,蓄水池广场原为城堡区与宫殿区分界的山沟,天主教徒光复格拉纳达后的1494年,甸迪亚侯爵下令将山沟填平并修建一座蓄水池,蓄水池上方再修建一座广场,就是现在的蓄水池广场。
▲ 练兵场(Barrio Castrense)
进入城堡内部,经过一段石子坡道后,有一片宽阔的废墟,这就是曾经的兵营,当年保卫阿尔罕布拉宫和格拉纳达的摩尔人士兵们就是常年生活驻守在这里的。
水井
▲ 崇敬塔(Torre del Homenaje)
崇敬塔建于哈里发时期,是城堡中年代最古老的塔楼之一,根据专家的推测,崇敬塔可能是苏丹阿曼下令在九世纪旧塔遗址上重建的塔楼。
▲ 兵器塔(Torre de las Armas)
兵器塔下方为兵器门,是昔日进入城堡的主要入口,从兵器门进入到兵器塔内有一条通道通向守卫们聚集的大厅,之后有两条通道向左通往王宫,向右通往城堡。
兵器塔顶部宽敞的露台
从兵器塔遥望阿尔拜辛区(El Albayzín)
格拉纳达城区
▲ 阿拉伯城墙
格拉纳达的城墙几乎都位于市郊的外围,仿佛是防卫城内的居民,而不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入侵(这一点和巴塞罗那Monjuic山顶的城堡用途类似)。
▲ 守望塔(Torre de la Vela)
守望塔在天主教徒光复格拉纳达之后改建为住所,1522年的地震、1590年达罗河火药库爆炸、1882年一道闪电击中塔顶的大钟使得守望塔遭受了磨难,塔楼严重受损。
守望塔内部
守望塔的顶部飘荡着欧盟旗、西班牙国旗和格拉纳达市旗(最后一个挡住了看不见🙈)
塔顶的大钟在古时是召唤人民轮班灌溉平原,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大钟有通知全城的居民功能,现在此钟改为自动化电力敲钟。
俯视城堡内部
▲ 朱砂塔(Torre del Cinabrio)
从崇敬塔上向城堡外望去有一座朱砂塔,朱砂塔毗邻犹太区,为阿尔罕布拉宫南侧的防御要塞,当时是用来保卫犹太区及监禁居民的地方。
▲ 阿达尔费要塞公园(Jardín de los Adarves)
从崇敬塔对面的出口走出城堡区,能看到在城堡城墙根下一侧的一座花园,曾经这里是区分内外部的深坑战壕,十七世纪时蒙德哈尔侯爵下令将战壕填平改建为花园。
从城堡区出来后,就算是大致把整个阿尔罕布拉宫群参观了一遍,因为阿尔罕布拉宫建在山地之上,想要简单快捷的回到宾馆还是要拦辆出租车,走了半天也没有打到车,一刹那有一辆载客的出租称从楼主身旁掠过开进了宫门!拔开双腿向回跑去,刚好那辆车的游客下了车楼主就上去了!耶!✌️从宾馆Check out房间,准备前往格拉纳达的大巴站坐车,下一目的地—科尔多瓦(Córdoba).
▲ Hotel Eurostars Palace
告别了格拉纳达后,楼主独自一人乘大巴前往第二个也是此次旅行最后的目的地—科尔多瓦,格拉纳达乘大巴到科尔多瓦大概两个半小时左右,整个路程都在昏睡中,到了科尔多瓦楼主沿着手机的导航徒步前往欧洲之星宾馆,因为是旅游淡季所以这家五星宾馆不算很贵,索性奢侈一把!
▲ 阿尔莫多瓦门(Puerta de Almodovar)
由于大部分天津人不分东南西北,楼主只能描述从酒店大门向右走去不远就能看到一排城墙,看城门内巷子的墙上写着“Puerta de Almodovar”,得知此门名叫阿尔莫多瓦门,由于楼主现在在国内,很多关于此类古建筑的资料在Baidu上查询不到,待我回西班牙后用Google查询后奉上!
阿尔莫多瓦门是一座阿拉伯摩尔人中世纪兴建的城门,是科尔多瓦目前仅存的三座城门之一,此门原名为“胡桃门”(Puerta del Nogal),后来也称“巴达霍斯门”(Puerta de Badajoz).
虽然现还不知这段城墙具体的年代与来历,但科尔多瓦这座古城却见证了无数的改朝换代,科尔多瓦最初为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的古城,公元前二世纪成为了罗马人的殖民地,公元六世纪西哥特人入侵了这里,八世纪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跨过直布罗陀海峡在此建立了哈里发王朝,十二世纪的时候天主教军队光复了科尔多瓦并在此建立起军事要塞。
▲ 百花巷(Calleja de las Flores)
穿过阿尔莫多瓦门后就来到了犹太区的百花巷,科尔多瓦是一个满城花香的城市,每年五月在这里都会举办充满鲜花的“庭院节”,由于是冬天来的这里,但百花巷也没有令我失望,街旁两边雪白的墙壁上也装饰着花朵,虽然这些都是假花...
百花巷内不放过任何细节,墙壁上也绘有花。
无论是街边摆着的花,墙上挂着的花,窗台上放着的花还是墙壁上绘有的花,都能看出百花巷中的居民爱花和懂花!
"Casa Pepe De La Juderia"—“犹太人贝贝家”
Hotel Lola (罗拉宾馆)
墙上的瓷砖标示着十八世纪的“Facultad De Filosofīa y Letras”(哲学与文字学院)
百花巷内小路蜿蜒曲折,下一目标是寻找西班牙仅存的两座犹太教堂之一,如果没有跟随手机中的Google地图真的很容易迷路!这也体现出城市对历史区域的保护,走在无人的小路中仿佛回到了西班牙的中世纪。
▲ 犹太教堂(La Sinagoga)
跟随手机导航在巷内绕来绕去,如果不稍加留意真的会错过这座犹太教堂,犹太教堂位于一座不起眼的园内,之前看攻略说门票要收三欧分,结果进去连工作人员都没有。
犹太教堂建于阿方索九世时期的1315年,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省内唯一的一座犹太教教堂,1492年基督教国王赶走摩尔人最终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后,基督徒们对生活在境内的犹太人发起了强势的驱逐运动,从此这座犹太教堂被荒废,后来曾被用做过学校和治疗恐水病患者的医院。
教堂外墙标示着“La Sinagoga”(犹太教堂)
📍犹太教堂地址:Calle de los Judíos, 20, 14004 Córdoba
☎️联系电话:957 202 928
犹太教堂内部墙壁上方的精美雕饰还犹在,下部分经过了岁月的变迁已经裸露出墙内的石砖。
犹太教堂的天花板
▲ 七灯烛台
犹太教灯台是犹太教的标志,期初在犹太教旷野会幕中使用,后来在圣殿中使用。根据《出埃及记》中的章节,摩西以杏花形状制作了七个分支的灯台。有的犹太教堂内使用的是九烛台,在耶稣撒冷圣殿被破坏后,剩下的灯油只能够无休止的烧一天,神奇的是灯油足足烧了八天并够时间得到新油和重建寺庙。因此九烛台中四个烛台在灯台左右,代表油用了八天的奇迹。灯台中间的烛台称为“Shamansh”,先点燃中间的灯台再用中间灯台内的火点燃其它的。
墙壁上雕饰着希伯来文
墙壁上精雕细琢的纹路体出自犹太人的能工巧匠
▲ 迈蒙尼德(Maimonides)
在犹太教堂附近还有一座半身雕塑,查阅了网上的资料后得知是著名的犹太哲学家、法学家和医生,在之前的百花巷中也有一座他的全身雕塑,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
墙上还有一块纪念迈蒙尼德的时刻,翻译如下:
VIII Centenario De Maimonides
1135 - 30 Marzo - 1935
España. Por El Gobierno De La Nacion. Expresa Su Homenaje Al Inmortal Genio Del Judaismo
Córdoba. Su Patria. Le Ofrenda La Veneracion De Su Recuerdo
纪念迈蒙尼德的八百年
1135年 - 1935年
西班牙.国家政府.表达对犹太教不朽天才的敬意
科尔多瓦. 他的家乡.提供了他的记忆崇拜
迈蒙尼德全名摩西·本·迈蒙,是著名的犹太哲学家、法学家和医生,1135年生于西班牙科尔多瓦, 后来北非摩尔人入侵伊比利亚半岛,迈蒙尼德全家于1165年定居埃及,后来他成为埃及阿尤布王朝首任苏丹萨拉丁的私人医生。
在十三世纪时迈蒙尼德将犹太信仰总结为十三信条,虽然褒贬不一但是作为犹太教信仰的一个共识基础而保留了下来:
1.我完全相信上主。上主创造世界,掌管一切。
2上主是唯一的真神。
3.上主无形、无体、无相。有形、有体、有相、有限之人、之物,都不是上主。把有形、有 体、有相、有限之人、之物视为上主者,都是拜偶像。
4.上主永恒,无始,无终。
5.上主是唯一值得敬拜的神。
6.上主借先知传递话语。先知的预言真实可信。
7.摩西是最大的先知。
8.律法是上主在西奈山亲自颁布,借摩西所传,不可改变。
9.律法是永恒的,不可替代。人们要永远遵守。
10.上主洞察人的行为。
11.上主奖赏遵守律法的人,惩罚违背律法的人。
12.默西亚必将来临,要每日盼望。默西亚来临的时候,世界恢复和平,恢复正义,万民都归向上主。这是默西亚的使命。没有实现默西亚使命的人,都不是默西亚,无论他怎样宣称、人们怎样相信、他有怎样神迹。
13.人的灵魂不灭,死后复活。
迈蒙尼德还列出了他对慈善的八种等级划分,由高到低依次是:
给需要的人提供无利息贷款,给一个人需要的补助金,帮失业者找到工作,最终结果都要是受帮助的人不再需要别人生活
匿名提供金钱给一个不知道的,充满智慧,完美利用好金钱的接收人
匿名提供金钱给已知的一个接收人
公开提供金钱给一个未知的接收人
被询问是否提供援助以前施舍
被询问以后充分提供援助
心甘情愿但不充分的提供施舍
不情愿的给人施舍
▲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La Mezquita de Córdoba)
从百花巷中的犹太教堂离去,本想奔着科尔多瓦著名的古罗马桥(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结果在途中发现一座规模巨大的阿拉伯建筑,看看手机定位显示这座建筑是Catedral de Córdoba(科尔多瓦主座教堂),心里想着这肯定又是一座曾经的清真寺被天主教军队光复后改成的教堂,等进去了之后我才明白这是楼主此行的第二大目的地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脑子怎么一时没转过来弯呢??!!
曾经清真寺的宣礼塔被改建成巴洛克式的塔楼,饶了大清真寺一大圈后,才从塔楼侧下方找到了它的入口,入口的大门称之为“免罪之门”,通过此门的教徒都会被赦免。
从大门进入是一座种满橘子树的庭院,所以称之为“桔园”(Patio de los Naranjos),庭院中间的喷水池是当年穆斯林在做礼拜之前净身之用。
曾经的清真寺宣礼塔被改建成巴洛克式的教堂塔楼
在种满橘子的庭院一侧购买好门票后,进入这座建筑看到一排排的柱子楼主才清醒的意识到这就是楼主来科尔多瓦此行的目的地—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说起这座大清真寺不得不讲讲它的来历,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怎会出现一座如何宏伟的伊斯兰教建筑呢?
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定都科尔多瓦的后倭马亚王朝创建者—阿普杜勒·拉赫曼一世(Abderramán I),阿普杜勒·拉赫曼一世是阿拉伯帝国王族倭马亚家族的直系后代,他的祖父是倭马亚王朝的第十位哈里发希沙姆·伊本·阿卜杜勒·马利克,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本土的倭马亚王朝覆灭后,他逃至北非躲避阿拔斯王朝的追杀。公元755年阿普杜勒·拉赫曼一世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安达卢西亚登陆,并率领穆斯林军队逐渐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三分之二的土地。定都科尔多瓦后,阿普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科尔多瓦与东方阿拉伯帝国的中心大马士革匹敌,把这座曾经西哥特人的教堂改建成清真寺。伊斯兰世界就此一分为二,东部地区以大马士革哈里发为中心,西部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以科尔多瓦哈里发为中心。
这座宏伟的西方伊斯兰宗教中心内部矗立着现存的850根石柱,将大殿分为南北19行。石柱上有两层重叠的马蹄卷,这些石柱的石材大部分掠夺自法国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还有一部分从迦太基的古建废墟上精选而得,作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献给拉赫曼一世的礼物。
现存的850跟石柱上每根都刻有当初建造者的名字,如果出现了工程质量问题可追溯其责任,估计就是杀头了。不由得让楼主想起南京明孝陵的砖石上也刻有工匠的姓名,看来这是古代防止豆腐渣工程的最有效方法。
清真寺内一面墙上用石膏复制了所有柱子上的工匠姓名
珍宝馆
《最后的晚餐》
墙上的这幅油画大致描写的是当时西班牙境内的卡斯蒂利亚及莱昂王国国王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1236年攻克科尔多瓦王国,在城外接受科尔多瓦王国最后一位哈里发的投降。
大清真寺内有一部分已经改建成了天主教堂,16世纪初阿隆索·曼里克主教要主持该清真寺的改建工程,后来遭到卡洛斯国王的制止,正因为这次及时制止,这座伊斯兰教的大清真寺才得以保持至今,并因此而成为一座使伊斯兰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并存的特殊建筑物。
由于快要临近圣诞节,教堂圣坛前的烛台已经装饰上了松果等圣诞元素。
改建成天主教堂部分的大穹顶
唱诗班席位
管风琴
从最开始在西班牙南部的哈恩城看到一座由清真寺改建成的教堂,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由教堂改建成清真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再到今日观赏这座曾经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改建成天主教堂,不由感到历史千百年的交错纵横。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伊斯兰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并存的特殊建筑物,其中又有经历多少兴衰往事,迈开腿,踏遍世界的旅途还在继续。
▲ 科尔多瓦古罗马桥(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
从宏伟的大清真寺离开后,徒步前往位于其侧的古罗马时期建造的大桥,古罗马桥也是来到科尔多瓦必去的景点之一。
古罗马桥长331米,宽9米和16个桥洞,整个大桥横跨流经科尔多瓦市区的西班牙第五长河—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连接科尔多瓦两岸的真乡村区(Campo de la Verdad)和主教座堂区(Barrio de la Catedral)。古罗马桥建于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奥古斯汀大帝时期,初开始这座桥结构为全木制,后来因为洪水泛滥,使得这座木制桥经常被冲毁,直到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王国恩里克二世时期,这座桥才全部改换为石质,古罗马桥下方的石墩用于调节水流速度,水流快的地方桥墩便尖,水流慢的地方桥墩便宽。
▲ 桥门(Puerta del Puente)
在古罗马桥的一侧有一座桥门,此门坐落在罗马和穆斯林时期城门的原址上。在罗马时代,该门与罗马桥连接着城内和奥古斯塔大道(Via Augusta),此后该门一直是科尔多瓦的一个主要城门,交通繁忙。1572年2月18日,科尔多瓦市长下令修建桥门,以取代已经存在了许多世纪的旧城门。
在桥门内有一位拉小提琴的卖艺者,警察过去不知道和她说了些什么,应该是检查她卖艺的证件。看三个人聊家常似的对话心里暗想:没有城管的国家对她来说真好!哈哈!
古罗马桥宽阔的石板桥面
▲ 守护神圣拉斐尔·阿尔坎赫尔(San Rafael Arcangel)
古罗马桥上有一座雕塑,他是天使长拉斐尔,同时也是科尔多瓦的守护神,据说他行使一切治愈的神迹,由于拉斐尔是操治愈术的天使,和蛇的形象便有了牵连,拉斐尔为第二天的支配天使、力天使的君主、伊甸园生命之树的守护者、经常站之在神的御座前的七名天使之一。
拉斐尔的传说极其纷乱,他既是大天使,又是力天使,却有炽天使的六翼,又同时属于智天使、主天使、能天使三位阶。拉斐尔的形象一直都是愉快的,除了治愈人的疾苦,还传授诺亚建造方舟的知识与技巧。旧约记载与雅各摔角、解除亚伯拉罕老年行割礼的痛苦的天使亦相传是拉斐尔。他治疗的不仅是人的身体,还包括人的信仰。
▲ 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
瓜达尔基维尔河是西班牙境内第五长的河流,同时也是安达卢西亚省(Andalucía)内第一长河,瓜达尔基维尔河全长657公里,流域面积约58,000平方公里。它发源于哈恩省(Jaén)境内的卡索拉山脉,流经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Sevilla)两大城市,在桑卢卡尔-德巴拉梅达(Sanlúcar de Barrameda)附近的小渔村注入加的斯湾。瓜达尔基维尔河的名字源于阿拉伯语阿尔-瓦德-阿尔-卡比尔,意为“大河”。在阿拉伯人征服科尔多瓦之前,这条河的名字是巴埃提斯河,罗马帝国在西班牙的行省巴埃提卡行省即以此河命名。
▲ 圣拉斐尔大桥(Puente de San Rafael)
从古罗马桥一侧望去,远处便是圣拉斐尔大桥,在二十世纪中叶前,古罗马桥是科尔多瓦河上唯一的桥梁,圣拉斐尔大桥建好后的2004年,古罗马桥改成步行桥,禁止机动车驶入。
▲ 卡拉奥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
古罗马桥另一侧是最早穆斯林修建的卡拉奥拉塔,14世纪时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二世(Enrique de Trastámara)与他的兄弟佩德罗一世对抗期间扩(Pedro I de Castilla)建此塔。18世纪时该塔被用作监狱,19世纪时又被用作女子学校。现今卡拉奥拉塔为安达卢西亚生活博物馆,展示9世纪至13世纪时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各种文化的共存。
从古罗马桥上可以望见科尔多瓦大清真寺(La Mezquita de Córdoba)
▲ 基督教君主城堡(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
基督教君主城堡位于瓜达尔基维尔河河畔,中世纪前期是一座西哥特人建造的堡垒,后倭马亚王朝的建立者阿卜杜拉赫曼一世跨过直布罗陀海峡攻占科尔多瓦后,在此建立哈里发政权并以该堡垒作为自己的王宫。随着继任哈里发的扩建,该城堡拥有规模庞大的建筑群,有浴池、花园和西方最大的图书馆。1236年卡斯蒂利亚国王圣徒费尔南多三世率领天主教军队收复科尔多瓦,这座哈里发的王宫被战争摧毁的满目疮痍。到了阿方索十世时期开始修复这座城堡,直至阿方索十一世时完全修复,并改名“基督教君主城堡”。
阿方索十一世在原有穆斯林摩尔人城堡的基础上修复后,该城堡经历了恩里克四世与他的同父异母十几岁的弟弟阿方索的内战,恩里克的继任者伊莎贝拉一世和她的丈夫费迪南二世将该城堡作为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最早的常设法庭之一,同时伊莎贝拉一世和费迪南二世将这里作为主要住处之一,以及进攻伊比利亚半岛最后剩下的摩尔王国的战争总部—格拉纳达。
科尔多瓦的马术非常有名,并且拥有数家马术学校,上图为城堡门前身穿马术装招揽游客参观马术学校的骑士。
▲ 菲利普二世盾徽(Escudo Felipe II)
▲ 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阿方索十世,(1221年11月23日-1284年4月4日),阿方索十世为斐迪南三世与霍亨斯陶芬家族伊丽莎白的长子,在托莱多出生。他在位期间,同时担任卡斯蒂利亚王国国王、莱昂王国国王、加利西亚王国国王。他曾经试图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1257年和1272年两次竞选都均告失败。1240年至1250年间,阿方索十世和他的父亲斐迪南三世爷俩一起征服了安达卢西亚地区穆尔西亚、阿利坎特和加迪斯的穆斯林据点。同时阿方索十世对文化贡献相当大,他也是当时欧洲最有学问的国王之一,所以被称为“智者”(El Sabio).
▲ 马赛克厅(Salón de los Mosaicos)
马赛克厅得名于墙壁上装饰的公元二至三世纪的古罗马马赛克图案,十八世纪宗教改革时期马赛克厅被用作宗教裁判所,在这里审理宗教信仰。1820年后宗教裁判所被监狱所取代,如今这里成为了科尔多瓦市议会举办隆重仪式和民间婚礼的地方。
刚踏进马赛克大厅驻足准备观赏墙上的马赛克石砖时,忽然之间涌进一拨不知是科尔多瓦本地还是西班牙其它省来此冬游的孩子们,每个孩子路过楼主都会好奇的看着我这名亚洲面孔的怪叔叔,出于礼貌和我本身具有的热情一一冲着孩子们“Hola”(西班牙语“你好”)。
▲ 几何图形大马赛克(Gran Mosaico Geométrico)
几何图形大马赛克是马赛克厅中面积最大的马赛克团,它出自罗马时期,1959年在跑马场广场(Plaza de la Corredera)的地下被发掘出来。
▲ 爱神丘比特与普赛克(Eros y Psique)
普赛克是人间一位国王最小的女儿,拥有美丽的容颜,甚至比维纳斯更美丽。由于她实在太漂亮了,以致人们不再去崇拜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而去崇拜普赛克,但却没人把她当作可以追求的女孩。因此普赛克一直独身一人,同时维纳斯对此也很是不满,所以她命令儿子——爱神丘比特把他的箭射向普赛克,让她爱上一个丑陋的怪物。但当丘比特看到普赛克的时候,也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不小心让金箭划伤了自己因而他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普赛克。
▲ 波吕斐摩斯与加拉蒂亚(Polifemo y Galatea)
这幅马赛克作品是罗马帝国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图中的爱情情节来源于希腊神话,波吕斐摩斯是来自西西里岛的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海王星)的儿子之一,他看上了常在西西里的海滨出现的加拉蒂亚并为她着迷,巨人热烈的追求加拉蒂亚没有得到回应,嫉恨之下用巨石砸死了她的情人阿喀斯。加拉蒂亚悲痛万分,把阿喀斯变成西西里岛的一条同名溪流。
▲ 女人厅(Patio de las Mujeres)
城堡的东部院落被称之为“女人厅”,如今通过马赛克大厅的窗口向外看去是一片废墟。
▲ 宴会厅(Sala de Recepciones)
宴会厅这个小房间位于马赛克大厅旁,十七世纪时归属于旧教士会的合唱团,科尔多瓦教区的居民在此演出,我们今天可以看到椅子靠背上刻有的盾牌符号。现整个厅室内的摆放还原了十五世纪时科尔多瓦议会厅的情景,在桌子上摆放的白色半身雕塑是“伟大的队长”—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科尔多瓦。
▲ 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科尔多瓦(González Fernández de Córdoba)
1453年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出生于科尔多瓦附近的一个村庄里,他的父亲是一名伯爵,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在与格拉纳达哈里发王国(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据点)的山地战争中脱颖而出。十五世纪爆发了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与法国为争夺意大利的意大利战争,冈萨雷斯在切里诺拉以六千对法国九千人的弱势击败了法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后在加利利亚诺战役中击败优势法军,奠定了西班牙在意大利战争中胜利的基础,由于他在军队中威信极高,被称之为为“Gran Capitan”(伟大的队长)。1504年伊萨贝拉女王驾崩,她的丈夫斐迪南代理朝政,随后因妒嫉冈萨雷斯的威望而排挤他,最后1515年郁郁寡欢中去世。
另一尊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科尔多瓦的塑像
古罗马石棺
▲ 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
阿方索十三世是西班牙现任国王菲利佩六世的曾祖父,阿方索十三世统治时期发生的最重要事件是美西战争,在这场灾难性战争中西班牙被新兴强权国家美国彻底击溃,丧失菲律宾和所有美洲领地。1909年至1911年间西班牙爆发革命并打出推翻君主制的旗号,阿方索十三世在舆论压力下,在立法、教育和宗教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方索十三世保持中立政策,从而使衰弱的西班牙免于战火。在阿方索十三世支持下,米格尔·普里莫·德·里韦拉(Don Miguel Primo de Rivera)将军于1923年9月13日建立了独裁政权。1931年西班牙爆发革命,里韦拉政权被推翻,随之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建立,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并逃亡,在流亡生活中于罗马逝世。
▲ 摩尔人庭院(Patio Morisco)
出了室内的宫殿建筑便是摩尔人庭院,该庭院又被称之为“穆德哈尔庭院”,院落中央是一座小蓄水池,水池两侧种植者香桃木树和橘子树,典型纯净的安达卢西亚风格。
▲ 狮子塔(Torre de los Leones)
哥特式的狮子塔位于城堡的西北,同时也是基督教君主城堡的入口,此防御塔得名于塔上狮子造型的滴水口。
▲ 莱昂诺尔皇家浴池(Los Baños reales de Doña Leonor)
1328年国王阿方索十一世下令为心爱的情妇莱昂诺尔·古斯曼建造一间土耳其浴室,这间浴室拥有传统的阿拉伯浴室布局,进入大门是一间更衣室,再往里有冷水池室,冷水池室屋顶上星星形状孔用于阳光照射和通风。还有温水池和热水池,用于烧热水的锅炉和蓄水池在旁边的崇敬塔身下。
通过狮子塔内的旋转楼梯准备登塔
射击孔
从狮子塔顶俯瞰摩尔人庭院
远望城堡花园
▲ 崇敬塔(Torre del Homenaje)
从狮子塔一侧望去是崇敬塔,崇敬塔位于城堡东北,塔楼不仅作为防御工事,塔内还曾经被皇家听证会使用。
远望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远望罗马桥
▲ 下花园(Jardín Bajo)
下花园曾经在二十世纪中期是城堡的一部分,因为历史原因这座城堡花园已经不是当年的模样,但面对着大蓄水池内两侧涌出的潺潺细水真的令人心旷神怡,大水池的右面为皇家马厩。
城堡花园内一处石雕遗迹
▲ 马驹广场(Plaza del Potro)
今日是在科尔多瓦的最后一日,也是此次旅程的终结日,不管再累也要早早爬起来把城内没逛的景点逛一下,因为楼主这个人好像有点旅行景点强迫症,能逛多少就逛多少,心里每次都在想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来这里了,怕留下遗憾。
第一站—马驹广场!马驹广场是科尔多瓦最具代表性的广场,坐落在圣弗朗西斯科-里贝拉区(San Francisco-Ribera),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八角形喷泉可追溯到1577年,在黄金时代这里是流氓和恶棍集会的场所,马驹广场十号是著名的马驹客栈,塞万提斯曾经在《堂吉诃德》中提及过这座客栈。
喷泉上的马驹怀抱着科尔多瓦城市的盾徽,马驹脚下有四个狮头状的喷头。
水池旁可爱的小孩儿好奇的看着楼主
大清晨的就有自行车骑警在这里巡逻加闲聊,难道这里现在还是流氓和恶棍集会的场所?
▲ 圣拉斐尔凯旋柱(Triunfo de San Rafael )
马驹广场的另一侧是圣拉斐尔凯旋柱,圣拉斐尔就是之前在古罗马桥上提及的天使,也是科尔多瓦的主保圣人。1768年5月2日,法国雕塑家米歇尔向市议会要求一块土地安放他的作品圣拉斐尔凯旋柱,5月15日获准安放在天使广场(Plaza del Ángel)的一角,后来遭到破坏,1924年凯旋住被安放在马驹广场上。
▲ 科尔多瓦罗马神庙(Torre de la Calahorra)
沿着地图本来是要去科雷德拉广场(Plaza de la Corredera),结果途中发现了这座古罗马神庙,古罗马神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扩建市政厅时而意外发现,该神庙始建于一世纪古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时期,四十年后于皇帝图密善时期完工,是当时科尔多瓦市内最重要的神庙。
古罗马神庙地基
夜晚的科尔多瓦罗马神庙
从一旁的市政厅门内可以看见古罗马神庙的一侧石墙和现代办公楼巧妙地连接到了一起,这种交错的感觉让楼主联想起来了巴塞罗那有一处罗马神庙石柱被四周建起的居民楼包围着,如果有机会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写一篇!
▲ 科雷德拉广场(Plaza de la Corredera)
克雷德拉广场是安达卢西亚地区最大的广场,也是科尔多瓦的心脏,广场建于十七世纪,最开始被用作血腥的古竞技场,这里也曾举办斗牛和赛马,还有就是用作焚烧罪犯,广场上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被称为“Arco Alto(高门)”和“Arco Bajo(矮门)”。
不知道是不是旅游淡季的原因,科雷德拉广场里的人寥寥无几。向远处望去,一位似乎是本地的老奶奶桌前放着咖啡,眼睛凝视前方可能是有心事。
夜晚的科雷德拉广场
▲ 坦蒂里亚斯广场(Plaza de las Tendillas)
建于十四世纪的坦蒂里亚斯广场是科尔多瓦名副其实的市中心及商业中心,广场四周矗立着各大银行、餐厅和商店,两侧延伸出去的José Cruz Conde和Conde de Gondomar大街上终日是熙熙攘攘来购物的人群。
▲ 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科尔多瓦(González Fernández de Córdoba)
坦蒂里亚斯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骑马雕塑,骑在马上的是基督教君主城堡一文中提及的伟大的队长—冈萨雷斯·费尔南德斯·科尔多瓦,可能科尔多瓦这座城市就是以这位大队长而命名的。
坦蒂里亚斯广场上有一座游客中心,可以在这里拿去科尔多瓦景点地图和咨询工作人员。
临近圣诞节,广场四周已经搭起了木屋集市,上图的大面包形似俄罗斯的大列巴,看着它们就能想到吃起来多咯牙。
圣诞小摆件
木制玩具(Jugetes de Madera)
夜晚在坦蒂里亚斯广场上面抗议的人群和警察
抗议条幅上的西班牙语写着“私有化=腐败”
大半天的时间终于把科尔多瓦剩下零零散散的景点逛了一遍,伊比利亚南部行的旅途也要宣告落幕,回宾馆去取寄存的行李后赶往大巴站。2014年最后的旅程结束,回马德里休整休整准备回国,现在结束这篇游记已经过了快一年,逐渐慢慢的把之前的旅途补上!
今日乘坐Renfe火车从萨拉曼卡到哈恩的行程
由于火车在清晨的五点五十,如果楼主睡觉了肯定会起不来,别耽误事干脆不睡了。五点抵达萨拉曼卡(Salamanca)火车站,来得早了还没有开门,等到五点二十的时候进了站,道别了萨拉曼卡(Salamanca),前往哈恩(Jaén)!
上了火车空无一人,有点包厢的感觉!嘎嘎!😂
在马德里(Madrid)转车一次后,下午一点四十终于抵达了哈恩(Jaén),前来迎接楼主的是阔别了一年多的老朋友夹心大饼干!看她玩的多么开心!哈哈!
▲ Cervecería La Sureña
稍作休息,饼干带楼主出去吃午饭并且逛逛哈恩城,来到街旁一家座无虚席的饭馆,我俩觉得这家肯定比较不错,等了十分钟左右,终于有一个桌子空了出来,坐下准备点餐,开始一个女服务员正儿八经的给我们介绍不错的菜肴,由于菜谱是西语的,有些单词不认识,后来过来个男服务员一直犯2B给我们解释...说道虾时他自己就扭动身体扮演一直虾,说猪时他就在那哼哼,最后自己在那扮演一直牛...🐂
▲ 哈恩圣母大教堂(Catedral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Asunción de Jaén)
吃够午饭后,沿着城中的小路,来到了大型石质建筑—哈恩圣母大教堂,大教堂是西班牙建筑家安德鲁斯的得意之作,其四壁高达40多米,呈四个阶梯构造。
俯视哈恩城
和饼干的小伙伴们汇合了之后,我们在El Corte Ingles百货等了半个小时的公交车,之后搭乘的士来到了哈恩的最高点圣卡塔莲娜城堡。
▲ 圣卡塔莲娜城堡十字架(La Cruz del Castillo de Santa Catalina)
沿着城堡正面的小路,走到尽头竖立着一座巨大的白色十字架。
俯视刚刚去过的哈恩圣母大教堂
▲ 圣卡塔莲娜城堡(Castillo de Santa Catalina)
如今的圣卡塔莲娜城堡城堡已经改建成了宾馆,我们想在宾馆的Bar中喝点什么伴随日落,结果座无虚席...
哈恩不仅是西班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橄榄油产地,城堡内有一处售卖橄榄油制品的店铺,楼主也买了一瓶带回去尝一尝。
西边的太阳落呀落山了~哈恩的夜景,随后大家一起下山,准备去Have Dinner!
饼干和她的小伙伴们推荐的这家西班牙美食,这家店面也是人挤人,不过还好有空桌,我们要了一份伊比利亚香肠,一份薯条,一份鸡翅和一份烤面包加虾仁。
▲ Smöoy 冰激凌店
晚饭过后当然少不了来一份冰激凌甜点~这家冰激凌全部用酸奶制作,配上新鲜的水果,味道滑而不腻,吃的同时并和饼干同学聊一聊人生,谈一谈理想!
时间不早了,回宾馆歇息!准备明天Ubeda的旅程!
早晨本想早起去火车站买好回巴塞罗那的票,结果还是靠饼干打进宾馆床头的电话才把楼主叫醒,一看手机已经九点四十了,也耽误了集合时间,赶快穿戴好下楼和大家汇合,然后到汽车站买了车票,前往乌韦达(Úbeda)!
▲ 圣地亚哥医院(Hospital de Santiago)
坐了一个小时左右的车抵达了乌韦达,在车站的问讯处要了一张乌韦达的景点地图,热情的问讯处阿姨给我在地图上勾勾画画帮我们介绍著名的景点。出了大门向右走不远到达了一个充满阿拉伯伊斯兰风味的建筑,问了一下门口的管理员得知之前这是一座医院。
乌韦达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Andalucía)的一个小城镇,其北面与拉曼洽相望。镇子虽小却大有来头,虽说其镇子的名字来自阿拉伯语,但其主要特色与贡献,却是来自其16世纪早期的大量文艺复兴建筑及其良好的保护,以致在2003年被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 安达卢西亚广场(Plaza de Andalucía)
穿过一条步行街后我们抵达了安达卢西亚广场,此时大家都饥肠辘辘的想吃午饭了,这时楼主想不如问问当地人吧,向前问了一个坐在广场边上的中年叔叔,他给楼主拿笔把一家不错的餐厅标在了地图上,还热情的问我们用不用他带我们过去,我们怕麻烦人家不好意思就说自己找找吧,连声道谢后我们就穿到了小巷中。
跟着地图左拐右拐,本来乌韦达这个小镇的氛围就很安逸,再加上眼前的一幕瞬时更感觉好温馨,儿子牵着妻子的手搭着母亲的肩膀,慢悠悠的走在安逸的大街上。匆匆抓拍这一刻之后,正当我们的步伐超过这家的时候,突然中间的男子叫住了我们,回头一看正是刚才在广场上我们问路找的那个叔叔!
正好和这一家子同路就闲聊了起来,老奶奶跟我们讲他的儿子,就是中间那个叔叔是农业工程师并从事农业工作,伴随她说话的眼神里,我能感到一个母亲对培养出一个杰出儿子的自豪。叔叔和阿姨一路上也不停的给我们讲街旁两边的建筑,上图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意大利人在乌韦达建立的一栋豪宅,现在正在装修,即将会成为一座宾馆。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餐馆,道别了热情的一家后我们进来准备用膳了!本来楼主在西班牙从来不吃橄榄的,感觉吃进嘴里又酸又涩,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吃着南部的橄榄越吃越香!
厚厚的炸鱿鱼圈
小潞同学好像是感觉菜太咸了,一直抱着一块面包不撒手哈哈!
▲ 巴斯奎斯•莫利纳广场(Plaza Vazquez de Molina)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了巴斯奎斯•莫利纳广场广场,正前方是古老的萨尔瓦多教堂,左面是一家古建筑改的酒店。从上图大家能体会出三位女同学的心情吗?
当然,好照片一定会拥有一位出色的专业摄影师!
有着典型安达卢西亚地区风格的乌韦达街道
站在城中的边缘向外看去,漫无边的橄榄林呈现在你的眼前!Por eso我说乌韦达是被橄榄林包围的古城。
楼主吃饱了就犯困,躺在阿拉伯时期的老城墙边上休息会.......
阿拉伯人统治时期留下的城墙,西班牙的许多城市,在历史上都是由于西哥特人的到来而终结了原先罗马人的统治,而后又成为了伊斯兰的世界。乌韦达也是如此,但所不同的是,乌韦达是在阿拉伯人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有个阿拉伯名字。如今还可以看到相当地道的阿拉伯建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约1100多年前、拉赫曼二世时期留下来的,就像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当基督教徒再次从穆斯林手中光复这座城市时,已是450多年以后。此后,这座城市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文化元素,并又一次迎来了她的黄金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查理五世统治时期。
被关在阳台上的小狗狗
被改做教堂的清真寺
曾经的清真寺被改成了教堂,但阿拉伯风格还在。
走在街上恩爱的老夫妻 ❤️
绕城一周后,我们在一个小广场坐了下来,吃个冰激凌喝点饮料,用手机查了查回哈恩的大巴时刻表,发现除了六点半之后就只有八点的末班车了。看了看表此时已经六点一刻了,要是等到八点有点太晚了!迅速结完账后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了汽车站,买了票上了车再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所在塔的位置,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呢!要是我们天天这么练能不能超越刘翔打破记录呢!嘎嘎嘎!
乌韦达之旅完美落幕!返程哈恩!
▲ 阿莫卡门(Puerta de Almocábar)
龙达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Comunidad Autónoma de Andalucía)的马拉加省(Provincia de Málaga)内,是一座建在瓜达莱温河谷(Guadalevín)两旁750米悬崖上的小镇,早在三千多年的罗马时期这里就有人居住了,龙达是现代斗牛的发源地,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也曾是著名的盗匪之乡。美国作家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曾经来西班牙旅行并十分喜欢小镇龙达,在他1932年出版的《午后之死》中曾写道:“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整个小镇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没有成功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分道扬镳、另觅新欢好了。”因此龙达才有了私奔小镇的称号。
▲ 救济广场(Plaza del Socorro)
从马德里出发开了六个多小时的车终于到了龙达,中途在高速路上还遇上了西班牙宪警设路障查车,当我们经过时宪警一看我们亚洲的面孔就放行了,龙达的老城区路很窄车子难停,最方便就是停靠进景点的地下停车场,跟着路边的停车场指示牌我们把车子停在了救济广场的下面。
▲ 赫拉克勒斯(Hércules)
救济广场上的青铜雕塑为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他和两旁的狮子讲述的是赫拉克勒斯十二项伟绩的头一项—杀死涅墨亚狮子,安达卢西亚省的省徽也是上图雕塑的图案。根据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Hesiod)所写的长诗《神谱》中描述,宙斯的妻子天后赫拉(Hera)豢养狮子以对付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欧律斯透斯(Eurystheus)请赫拉克勒斯除掉这戕害人民的恶兽并带回狮皮为证,赫拉克勒斯背起弓箭,又用橄榄木制成一棍后出发,经过半日终于在山中发现狮子的巢穴,他隐身树丛后待狮子归来时趁其不备朝它左胁射了一箭,哪知箭头弹了开去无法射入狮皮分毫,他又发一矢正中胸口却同样无功,此时狮子已发现他并扑上前来,赫拉克勒斯以木棍猛击狮头,但是棍应声而裂,狮子头皮虽未破,但震荡之下也立足不稳而晕眩倒地,于是他抛下弓箭以双臂扼住狮颈,渐渐将整个狮身举了起来,恶兽终于窒息而亡。杀死狮子后赫拉克勒斯想剥下狮皮,可没有利刃难以下手,苦思良久后忽然灵光一现,也有说法是雅典娜(Athena)化作一位老奶奶指点的他,遂以狮爪自切其皮,从此赫拉克勒斯以狮皮为甲,狮头为盔,在其后诸场恶战中得到不少助力。
▲ 救济教堂(Iglesia del Socorro)
广场一侧的中央是救济教堂,老的建筑被火烧毁过,现今的建筑是二十世纪建的,我们下午到的时候救济教堂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进去。
▲ 龙达斗牛场(Plaza de Toro de Ronda)
来到龙达不得不看横跨在悬崖上的新桥(Puente Nuevo),还有一个必看的就是龙达斗牛场,龙达是十八世纪时现代斗牛的起源地,龙达斗牛场也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
龙达斗牛场一号门(Puerta 1)
在龙达斗牛场的后门两侧各有一尊青铜斗牛士雕像,左边的是卡耶塔诺·奥多涅斯(Cayetano Ordóñez),右边的是安东尼奥·奥多涅斯(Antonio Ordóñez),他俩都是奥多涅斯斗牛家族成员,同是也是父子。
▲ 卡耶塔诺·奥多涅斯(Cayetano Ordóñez)
卡耶塔诺·奥多涅斯(1904—1961)是西班牙奥多涅斯斗牛家族的族长,他的父亲在龙达有一家叫做“La Palma(帕尔马)”的鞋店,所以他也被称为“Niño de la Palma(帕尔马的孩子)”,1922年卡耶塔诺首次亮相在西班牙位于摩洛哥的飞地城市休达(Ceuta),他穿着一身业余的斗牛装,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斗小牛的斗牛士了,1925年6月11日卡耶塔诺被在皇家骑兵俱乐部被授予新手成为主要斗牛士的仪式,从费利克斯·苏亚雷斯(Félix Suárez)的牧场割下了一只牛耳(割牛耳是斗牛士的荣耀)。1925年他以78场斗牛和1927年的65场斗牛成为斗牛届的领导者,1942年卡耶塔诺退休,但是不定时的会斗牛,他也是五个斗牛士的父亲。
▲ 安东尼奥·奥多涅斯(Antonio Ordóñez)
安东尼奥·奥多涅斯(1932—1998)出生在龙达,是卡耶塔诺五个斗牛士孩子中的老三,是目睹父亲斗牛的荣耀长大的,他也是海明威的好朋友,海明威《午后之死》中的许多灵感来源自他。安东尼奥是二十世纪造型完美、超凡纯粹的重要斗牛士之一,1948年他在里奥哈(La Rioja)首次向公众亮相,1951年6月28日在马德里文塔斯斗牛场(Las Ventas)经过胡利奥·阿帕里西奥(Julio Aparicio)的教导从新手成为主要斗牛士,1954年斗牛士佩德罗·罗梅罗(Pedro Romero)诞生二百周年,这一年龙达斗牛场第一次组织戈雅式的斗牛比赛,三年后第二次举行戈雅式的斗牛比赛时,安东尼奥的名字出现在了此次的名单上,经过对年多年安东尼奥最终成为了一位斗牛领导人物,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有许多精彩的亮点,比如1962年在阿丘斗牛场(Plaza de Toro de Acho)赢得“奇迹之主的黄金肩胛”,1968年斗牛赛季结束后安东尼奥选择退休。
从龙达斗牛场的后门绕到前门,今天可能是龙达当地的老爷车集会日,许多古董级别的老爷车整齐的停放在龙达斗牛场大门前广场上,对于楼主个人来讲我对老爷车十分感兴趣!因为它们轮胎所开过的路都记录了当年的一段有喜有悲的故事。
说起龙达斗牛场的历史就不得不提起龙达皇家骑兵团,1752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也就是曾建建立起赫赫有名西班牙无敌舰队的他,因为领土防卫的需求创立了龙达皇家骑兵团(Real Maestranza de Caballería de Ronda),这个由贵族团体组成的骑兵团在龙达兴建了著名的龙达斗牛场,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之一。
龙达斗牛场在1785年建成并进行第一场斗牛表演,第一个在此出场的是西班牙斗牛史上重要的人物佩德罗·洛梅罗(Pedro Romero),从1954年开始龙达斗牛场每年九月初举办戈雅式斗牛活动。
龙达斗牛场建造在沙质的石基上,直径为66米,四周的看台分为上下两层,每层有五层供观众观看斗牛的台阶座位,在二层的中央是供王室观看斗牛的王室包厢。
看台内台阶上有许多数字,每一个数字代表着一个观众席位,龙达斗牛场只有在节日时才举办斗牛,楼主在马德里时夏季每周末都会有斗牛表演,所以我猜测这里有斗牛表演时,门口也会有工作人员出租坐垫,因为直接坐在台阶上有的人会觉得屁股底下太凉,但是对于我来说这都不叫事儿!哈哈!
连接一层和二层的楼梯,每级台阶上都镶着带图案的瓷砖。
▲ 皇家骑兵博物馆
在龙达斗牛场内有两个博物馆,一个是斗牛博物馆,另一个是皇家骑兵博物馆,由于两个博物馆都不让拍照,只有在皇家骑兵门口的陈列玻璃外拍了一张。
▲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
西班牙广场可谓是龙达最中心的位置了,广场旁边就是建在悬崖上的新桥(Puente Nuevo),广场中央的雕塑为安东尼奥·德·里奥斯罗萨斯(Antonio de los Ríos Rosas)。
▲ 安东尼奥·德·里奥斯罗萨斯(Antonio de los Ríos Rosas 1812-1873)
安东尼奥是西班牙的法学家、政治家、众议院主席,1812年出生于龙达,毕业于格拉纳达大学(Universidad de Granada)法学系,1836年就任马拉加省(Provincia deMálaga)的议员,他反对两西西里的玛利亚·克里斯提娜(María Cristina de Borbón-Dos Sicilias)摄政,并与其对峙到1840年终于克里斯提娜摄政倒台,她的女儿伊莎贝拉二世亲政,安东尼奥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成员,多年后他思想转变为少专制主义的保守民主主义,1845年他起草附加法案使宪法恢复自由,1856年他被第一届政府任命为内政部长,1852年进入皇家法学院。
▲ 龙达客栈(Parador de Ronda)
龙达的西班牙广场一侧是一家叫做“龙达客栈”的宾馆,看它的楼顶钟表下面有一行“MCMXCIV”,这啥意思到底?后来查了资料才了解是罗马1994的拼法,原来这座宾馆建于1994年,二十以外的罗马数字拼写法楼主就看不懂了...
新桥桥面
▲ 龙达新桥(Puente Nuevo)
龙达有两座建在悬崖上的桥,一个叫做“新桥”,另一个叫做“老桥”,新桥的“新”是相对于老桥而言的,新桥建于1751年,历时42年完工,在当时修建新桥时不幸坍塌,致使五十多名工人丧生,新桥不新,距今已经有266年的历史了,新桥的设计师为西班牙马拉加人何塞·马丁·德·阿尔德韦拉(José Martín de Aldehuela),因为他想在新桥的侧面刻上新桥的建成日期而坠入悬崖身亡,在新桥中间圆拱上的小屋子当年用做过监狱,这样关在里面的犯人上不来下不去,越狱束手无策。
从新桥观望建在悬崖上的民居
龙达悬崖下流淌着一条河名为“瓜达莱温河(Río Guadalevín)”,上图右边为摩尔王之家,是一座修建在穆斯林摩尔人宫殿上的十八世纪豪宅,摩尔王之家里有一条摩尔人时期修建的楼梯可以直达悬崖谷底的瓜达莱温河,据说是当年摩尔人害怕敌人围住整个龙达城,为了能够在围城期间获得水源而修建的。
▲ Restaurante Don Miguel
中午我们选择了一家建在悬崖上的餐馆就餐,餐馆叫做“Restaurante Don Miguel(米盖尔先生)”,同时它也是龙达的一家旅馆。
炖牛尾
“Ronda a los Viajeros Romanticos”—“浪漫旅行者之城龙达”
吃过饭我们到斗牛场对面的龙达游客咨询中心询问哪里可以俯瞰龙达悬崖和新桥,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一张地图后用圆珠笔画出徒步的路线,我们跟着地图准备前往此地,路中偶遇一面墙,墙上写着标题“浪漫旅行者之城龙达”,中间是一副彩色瓷砖拼起的龙达城市图,四周环绕着许多著名作家把龙达誉为浪漫之城摘选的句子。回想一下楼主第一次来龙达是做实习导游的时候,后来又跟团来过无数回,这次是跟着室友烟烟一起来的,就没有一个浪漫之旅!!!发誓以后一定要和自己爱的人来一次这里!!!这才对得起龙达“浪漫之城”和“私奔小镇”的名号!
继续沿着地图的路线走,我们从一个不知道什么名字的下花园一侧的土路一直向下走,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穿防滑底的鞋子,什么高跟鞋恨天高的就别想愉快的下去了,因为这里真的是原汁原味夹带石子的土路。由于是六月份,也就是西班牙南部最热的开始月,楼主和烟烟下去的时候还没觉得什么,等要上去时我俩都快不行了,走了一半都坐在地上喘着热乎乎的气,后来终于到了上面看见一家卖饮料的,一人一瓶可口可乐咣咣干了!忘记说了上图这个位置拍摄的新桥是西班牙出镜率最高的建筑。
此次旅程同伴,中国好室友烟烟✌️
从悬崖下遥望龙达眺望台(Mirador de Ronda)
▲ 断崖眺望台(Mirador La Hoya del Tajo)
从悬崖半山腰观看过壮观的美景后楼主还是不甘心,因为之前在其它的游记中看到过有一个瞭望台能够开车抵达那里,皇天不负有心人楼主终于用Google地图找到了这个叫做断崖眺望台的地方,从救济广场的地下停车场中提车后我们就跟着导航准备前往,但这只是一个开始...路过一个马场后我们发现车下已经没有柏油路了,而是碎石子铺成的路,关键是这条路很陡很窄,如果对面过车只能一个车退后才能使对方过去,建议如果不是SUV尽量不要开下来,有点儿尴尬这条路。
如果不拉紧手刹我们租的这辆帕萨特就就已经溜下山去了哈哈!还好一直没拖底,总之这一路也是捏了把冷汗!这么费劲的来到此地必须留下一张纪念的照片!不在龙达多留恋了,还要接着赶路前往一个名为Benadalid的小镇投宿,明日前往西班牙蓝精灵小镇胡思卡尔(Júzcar).
龙达(Ronda) → 贝纳达利德(Benadalid)
西班牙的夏天要等到晚上十点多太阳才落山,我们七点从龙达出发前往今日投宿的宾馆,跟着手机的Google导航一直行使在深山中,突然导航提示前方左拐后我们进到了一个村子中。
原本以为贝纳达利德也像是龙达一样虽然小但也还能算得上是城市,结果来到这里发现真的是西班牙土生土长的村子,上图是我们在山路行驶中拍摄的一个不知道叫啥的村子,贝纳达利德和这个村子差不多,都是安达卢西亚地区典型的白白色房子。在村口我们看到有一家年轻夫妇带着女儿回爷爷奶奶家(也有可能是姥爷姥姥家),再往里面开就没见到有人,偶然发现有一个老爷爷坐在一个石凳上和我们招手,心里想着这里的村民还很友善的。
▲ 贝纳达利德城堡(Castillo de Benadalid)
开着开着突然眼前发现一座小城堡,掉头回来Google导航给我们导了一个位置后就提示到目的地了,没办法下车去寻找Finca Almejí宾馆,终于在一个小巷子里找到了,进去后也是没人,大声问了声“Hola(你好)”后出来一位睡眼惺忪的西班牙大哥,楼主和大哥说预订了今天的房间并询问车子可以停在哪里,他和楼主一起出来指在一处民居前的小空地上可以停车,好嘞!回到车子里准备停在小空地,结果小空地前面有一层很高的台阶,由于颜色顺色了楼主根本没看到车子的前轮直接掉了下去,赶紧踩住刹车然后试着挂倒挡退上去,结果由于台阶太高车前轮一直打滑上不去,拉紧了手刹后准备下车寻找帮助,可能是车子掉下去声音太大,前面一户的老奶奶出来看发生了什么,刚出于礼貌的和她Hola打招呼后,这位老奶奶倒好,直接用幸灾乐祸的语气和楼主说“这里没有任何人,这里没有任何人”。MB的一听这个楼主这火一下子上头了,楼主用西班牙语回复她“我现在遇到这种情况很糟糕,我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而不是听到别人的嘲讽!如果是你你现在会怎么想?!”说完了她也不说话了,这时宾馆老板也听到动静后赶了过来,和楼主说别着急,你已经是第五个车子掉下去的客人了。
▲ Hotel Finca Almejí
车子掉下去的地方旁有一户男村民正好开车回来,他和宾馆老板准备去找垫轮胎的木板,我们先把车里的行李拿了出来放进宾馆大厅中,让烟烟在里面看着行李,楼主出去和俩人一起看怎么把车弄上来,老板和村民用了几块大厚木条垫在车轮和石阶中间,之后老板上车挂倒挡猛踩终于把车开了上来,瞬间感到如释重负一般,连声道谢俩人后准备Check in.
Hotel Finca Almejí很有一种安达卢西亚当地的气氛,整个宾馆好像就我们俩房客,老板热情的带我们参观了大厅内的巨大石撵子,这是之前碾橄榄油用的,现在都是机械化生产所以就没用了,摆在这里当装饰品,好奇的问了一下老板刚才路过的小城堡,老板告诉我这座城堡最早是罗马时期建造的,后来是穆斯林摩尔人的要塞,现在已经当做他们村里的墓地使用了。
▲ 沙拉(Ensalada)
入住宾馆时老板夫妻俩问我们要不要吃晚餐,每个人十五欧元,根据我们开进村的这一路我们也目睹了这里哪里有饭馆啥的,就决定晚饭就在这里解决得了。八点半的时候我们下楼去餐厅吃饭,第一道是西班牙的沙拉菜,淋上香喷喷的橄榄油很美味!
▲ 土豆饼(Tortilla)
第二道是西班牙特有的Tortilla土豆饼,Tortilla可算得上是楼主喜欢的西班牙食物之一,这家老板娘自己做出来的土豆饼里面没少放鸡蛋,所以吃起来比超市里买的香!
▲ 香肠 奶酪 火腿 (Jamón Queso Chorizo)
第三道是香肠奶酪和火腿的拼盘,来过西班牙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西班牙特有的大火腿Jamón,用刀或者机器一片一片切下来后生吃,没错是生吃喔!
转天醒来我们下楼去吃早饭,热乎乎刚出炉的面包很有嚼劲,上来后推开窗子放眼望去全是被树林覆盖的山麓,向左一瞟能看到被村民用作墓地的贝纳达利德城堡,不由得后背发麻......安达卢西亚的小阳光透过窗户打在身子上特别的舒服,此时才早上九点多,楼主跟室友烟烟说我再眯一会儿,咱们十一点出发哈哈!
贝纳达利德(Benadalid)→ 胡思卡尔(Júzcar)
起来后收拾好行李,下楼去找老板结账,结果楼下只有老板娘一人,付钱时她和我说她老公去村政府给西班牙首相大选投票去了,楼主出于感激之情给老板娘塞了二十欧作为昨天帮我把车子弄上来,要知道叫救援拖车可很难进入狭窄的村子里,而且耽误了时间就耽误了我们的行程。
开车准备前往蓝精灵小镇胡思卡尔,在村子里饶了一圈后没找到出口,这时意外的看见了我们投宿宾馆的老板,刚投完票就开着他的小卡车带路引导我们出村子,到了村口我们还互相热情的道了别。其实贝纳达利德和胡思卡尔两个村子直线距离不远,但是在山里只能十八弯的过去了。
满怀期待的开着山路,之前一直有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内旅游团没有这个地点或者是把蓝精灵小镇作为自费项目之一呢?现在终于能明白了,来这里的山路狭窄弯急,大巴车根本就进不来,轿车会车都要避让,到了转弯处要更加小心,弯边没有反光镜,一侧车过弯根本看不到另一边的路况,所以我每次都提前按按喇叭,这种路况街边的限速牌好像还写着“80”,真够生猛的!
不到一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蓝精灵小镇胡斯卡尔,村口还竖立着一个带有蓝精灵欢迎游客的牌子哈哈!
远远的就能看到胡斯卡尔整个村子都是蓝色的房子,现说说胡斯卡尔的地理位置吧!胡斯卡尔位于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Andalucía)内的马拉加省(Provincia de Málaga),总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仅有二百多人,所以比起镇子楼主更想把它称之为村子。
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传统都把自家的房子刷成白色,为了避免强烈的日晒,但唯独胡斯卡尔的房子全部都是蓝色的,这是为啥捏?原来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在开拍真人3D动画电影《蓝精灵》后,选择了当时还是一片白色的胡斯卡尔作为电影的宣传地,因为胡斯卡尔当地盛产蘑菇,而蓝精灵们就是住在蘑菇屋中的,电影上映前夕油漆工用四千升蓝色油漆把胡斯卡尔的一百多间房屋全部漆成了蓝色。
索尼影视娱乐公司在事前和村民们达成了协议,只要宣传过后就免费将胡斯卡尔被漆成蓝色的房子刷回白色,由于在电影宣传期间胡思卡尔名声大噪,原来一年只有区区三百名游客到访的村子,经过此次变身蓝精灵小镇,之后每年吸引十万多名游客到访,所以村民们举行投票,只有33名村民要把房子全部刷回白色,可想而知这33名村民当然是寡不敌众,蓝色的房屋得以保留了下来,胡斯卡尔正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官方授权的蓝精灵之家。
楼主和蓝爸爸(Papa Smurf)
房子上这是谁啊啊啊啊啊?太TM吓人了也!
置身于一片蓝色的巷子中,此时脑子里想到某些文艺作家可能会写“哦~我不知此时此地会不会不经意蹦出来可爱的蓝宝宝(也可能是蓝妹妹).......BLA......BLA......的” 现实的告诉你们吧这里不会蹦出个蓝精灵的!人都很少见呢还蓝精灵呢!哈哈哈哈哈哈哈!
走在胡斯卡尔的小巷内你会发现墙上有许多动画片《蓝精灵》中的人物,上面这位不知道是动画片中的健健(Hefty Smurf)、乐乐(Jokey Smurf)、怨怨(Grouchy Smurf)还是婪婪(Greedy Smurf)的,感觉他们都长一个样。
在蓝精灵小镇胡斯卡尔街巷中继续寻找墙画
反派格格巫(Gargamel)和阿兹猫(Azrael)
蓝妹妹(Smurfette)
《蓝精灵》(Les Schtroumpfs),是1958年由比利时漫画家贝约(Peyo)及其夫人共同创作的一部漫画,蓝精灵是一群由100多个深蓝色肤色、三个苹果高的人形小生物所组成的精灵群体,他们住在蓝精灵村的蘑菇屋里面,他们有的爱做蛋糕,有的爱吹小号,有的爱照镜子,有的爱做木匠,542岁高龄的蓝爸爸-是整个集体的领导者。蓝精灵们的生活原本该是完美的,然而有一个坏巫师名叫格格巫,他整天想方法抓这些小精灵,他养的宠物阿兹猫总是想把蓝精灵当点心吃。于是性格各异的蓝精灵与邪恶的魔法师格格巫及他的坏猫阿兹猫之间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故事情节由此展开。期间格格巫曾制造出女蓝精灵蓝妹妹诱捕其他蓝精灵,但蓝妹妹在蓝爸爸及其他蓝精灵帮助下最终彻底摆脱格格巫魔法的控制,真正成为蓝精灵中的一员。
在胡斯卡尔除了墙上的画作外,有三座大型的蓝精灵雕塑,前面的蓝爸爸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个不知道叫啥的蓝精灵我们也找到了,就差最后一座蓝妹妹的雕塑还没发现。
胡斯卡尔周边植物动物介绍
▲ 胡斯卡尔镇政厅(Ayuntamiento de Júzcar)
▲ 蓝妹妹(Smurfette)
后来问了一个当地的大叔并给了我们一张胡思卡尔的小地图,我们才找到了蓝妹妹的雕像,在圣凯瑟琳教堂(Iglesia de Santa Catalina)的门口,不知道是当地有啥活动还是咋的教堂门前撑起了一个大棚,不进去是看不到蓝妹妹的,圣凯瑟琳教堂就在镇政厅旁边,教堂的后面是胡思卡尔当地人的墓地。
每到一个地方我就有收集冰箱贴的习惯,结果在胡斯卡尔的一家小纪念品内没有啥代表蓝精灵小镇的冰箱贴,没事儿楼主就选择了一个印有“Júzcar”的小蓝房子作为纪念吧!
带上刚买的小纪念品我们也该告别蓝精灵小镇了,小镇真的不大,游玩儿时间撑死半天,我们上车准备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Jerez de la Frontera),又是一个名字长又拗口的城市。半路我们也该加点儿油了,行驶在山路时终于看到一个距离加油站还有五公里的牌子,顺便说一句西班牙这里买车百分之九十同一款车可以选柴油和汽油两种,经过这么多次的旅行总结出一个规律:柴油车是真省油!
去赫雷斯的途中坐在后排的烟烟和楼主说胃口难受,在此要检讨一下楼主开车有一脚油门一脚刹车的坏习惯,好多好友坐楼主的车都说胃口不好受哈哈哈哈哈,甚至有一位同学当时在天津坐楼主的车,没坐几公里在车子等红灯时就下车了并说:“我实在不行了,快到地儿了我走过去就行了。”接上文楼主给了一片达喜咀嚼片给烟烟,没过五分钟烟烟痛苦的说赶紧停车,这大山路的咋停车啊,烟烟都快吐出来了说赶快停车,停下来后下车扶着旁边的大峭壁就吐了起来,就在上图车门的左侧,没好意思照下来烟烟吐的样子哈哈!
胡斯卡尔 Júzcar → 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 Jerez de la Frontera
下午三点多我们从蓝精灵小镇胡斯卡尔出发,两个多小时后抵达我们此次旅程最后的目的地—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Jerez de la Frontera),接下就简称赫雷斯(Jerez)了,要不然太拗口。赫雷斯位于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自治区下的加迪斯省(Provincia deCádiz)内,以雪莉酒、马术和弗拉明戈而闻名,当地盛产用白葡萄酿造的加强葡萄酒雪莉酒,在西班牙语中“Jerez”就是雪莉酒的意思,可以说这是一座以酒命名的城市。
▲ 佩德罗·多美·努涅斯(Pedro Domecq Nuñez)
我们把车子停在了多美伯爵宫(Palacio Domecq)附近,由于今天是周日所以在市内停车免费,不用去街边的咪表买停车时间。在伯爵宫前有一尊佩德罗·多美·努涅斯伯爵的塑像,多美伯爵是教皇庇护十世(Pío X)授予的贵族爵位,受封的第一位是佩德罗·多美·努涅斯,他是赫雷斯的酒商和慈善家。
▲ 圣多明戈教堂(Iglesia de Santo Domingo)
由于抵达赫雷斯已是黄昏,室友烟烟就先简单的逛一下这座城市,打发时间等着吃晚饭,在此说明一下来过西班牙的朋友肯定知道西班牙吃饭时间晚,午饭两三点时吃,晚饭则在七点半到十点左右。离开多美伯爵宫不远就碰见个圣多明戈教堂。
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Alfonso X)在十三世纪时,征服了被穆斯林摩尔人占领的赫雷斯,圣多明戈教堂就建在赫雷斯被天主教军队收复后,它也是第一座当时建在赫雷斯城外的教堂。由于此刻教堂大门紧闭,我们就没能参观内部了。
穿过赫雷斯的商业步行街“长街(Calle Larga)”继续闲逛,周日商店都大门紧闭,开门的全部是小酒馆和饭馆,上图中央是一个名为“蓝鸡(El Gallo Azuel)”的饭馆,大楼的顶部有“Pedro Domeco”牌子,不用说这里肯定是上文提到多美伯爵家族的资产。
▲ 贝贝大叔雪莉酒桶
之前提到赫雷斯以雪莉酒而闻名世界,雪莉酒中又以贝贝大叔(Tío Pepe)这个牌子著名,在马德里的市中心太阳门广场(Puerta del Sol)一侧的楼房上,一直竖立着贝贝大叔雪莉酒的大广告牌,别着急明天我们会去参观这家酒厂细致的参观。
▲ 谷物中心市场(Mercado Central de Abastos)
谷物中心市场应该是赫雷斯当地居民买菜的大菜市场,市场于1885年建成,是加迪斯省内最大的市场,由于周日的缘故我们也没能进去参观。
▲ 阿雷娜广场(Plaza Arenal)
阿雷娜广场位于赫雷斯的市中心,“Arenal”直译过来是“沙地”的意思,别看现在这里是市中心,在中世纪阿雷娜广场可是建在赫雷斯城墙的外面,直到1593年这里也是举办斗牛和马术表演的地方。广场中央的雕塑为米戈尔·普里莫·德里维拉。
▲ 米戈尔·普里莫·德里维拉(Don Miguel Primo de Rivera)
米戈尔出生在赫雷斯当地的军人家庭中,是第二代埃斯特利亚侯爵,第二十二代索布雷蒙特伯爵和卡拉特拉瓦骑士,同时他也是西班牙独裁者,1923年至1930年西班牙复辟时期担任西班牙首相,他任内实行独裁统治,口号是“国家、宗教、君主政体”。历史学家将他描绘成一个无能的独裁者,缺乏明确的思想和政治敏锐性,疏远了军队等潜在的支持者,加剧社会紧张导致1936年西班牙内战,1923年9月在国王阿方索十三世和军队的支持下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其子何塞·安东尼奥·普里莫·德里维拉(José Antonio Primo de Rivera)是西班牙内战时期长枪党创始人。但是米戈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在任内时也做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比如说改建西班牙当时落后的全国汽车道路网络、修建巴塞罗那地铁、在杜罗和埃布罗河上修建水力发电大坝和升级西班牙铁路以助于钢铁业的繁荣。
墙上一处贝贝大叔雪莉酒的瓷砖广告
▲ 圣米盖尔教堂(Iglesia de San Miguel)
离开阿雷娜广场我们偶遇一座教堂,刚要准备进去时门口一个中年大叔估计看我们拿着相机是游客的样子,主动过来跟我们讲这座教堂叫做圣米盖尔教堂,随后就找我们要钱!我靠你们不知道这位大叔穿的有多整洁利落,外表根本看不出来是要饭的!这种人真的是天天想不劳而获!
圣米盖尔教堂建于十五世纪末,1484年天主教双王伊萨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二世到访赫雷斯并决定在此区域兴建一座天主教堂,建设工程一直持续到十七世纪圣米盖尔教堂才完工,教堂兼具哥特式和巴洛克式两种风格。
主祭坛
接着随机漫步,上图中央的楼房有些破败,但是外观有一种摩尔风格,右边是赫雷斯当地的一家邮局(Correos).
又是贝贝大叔雪莉酒的广告桶摆在街上,看上面的样子应该是赫雷斯当地一个节日邀请的演唱嘉宾广告。
街边墙上的宗教画瓷砖,应该是耶稣和大天使加百利。
▲ 安达卢西亚皇家马术学校(Fundacion Real Escuela Andaluza Del Arte Escuestre)
开始的时候提到过赫雷斯三大闻名:雪莉酒、弗拉明戈和马术,我们就想晚饭前去赫雷斯的安达卢西亚皇家马术学校转转,没有马术表演就参观参观内部的宫殿和博物馆。安达卢西亚皇家马术学校的历史其实并没有多久,现在的规模创建于1973年。1973年5月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斯一世(Juan Carlos I,胡安卡洛斯一世在1975年11月27日登基成为国王)在赫雷斯授予阿尔瓦罗(Álvaro Domecq Romero)"金马奖"(Caballo de Oro),这是西班牙最负盛名的马术冠军奖杯,为了纪念这个奖项,阿尔瓦罗首次表演了“安达卢西亚”(Cómo bailan los caballos andaluces),此后创立了马术学校。介绍这么多大家都想进去看看吧,但是遗憾的是今天是周日,马术学校不开门!不开门!不开门!
▲ Oishii 日本料理
回到车里楼主和烟烟拿起手机准备找吃晚饭的餐馆,用手机App“The Fork”搜索,排名第一的居然是一家日本料理叫做“Oishii”,当即决定就吃这家日料了!毕竟还是符合我们亚洲人的胃口哈哈!七点的时候我们就抵达日料店的门口了,但是店家七点半才开门,我们就在车子里等啊等,七点三十五的时候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开了店门,终于可以进去吃晚饭喽!
寿司(太少了!不够吃!接着点!)🍣
哇塞!这里居然有章鱼小丸子!🐙
什锦烧
拉面如果能换成手拉的会更好,这里使用的是方便面,整体来说这家日料还算不错喔!因为店员、收银和后厨都是一家子,结账的时候楼主在前台问老板爷爷是去过日本吗还是怎么的,为啥要开日料呢?老板和楼主说没去过,是在此之前他教过一个日本人做西班牙菜,那个日本人也反过来传授给了老板日料的做法!搜嘎!酒足饭饱我们准备入住赫雷斯的酒店,好好休息准备明日赫雷斯的三大主要景点:赫雷斯城堡(Alcázar de Jerez de la Frontera)、赫雷斯主座教堂(Catedral de Jerez de la Frontera)和贝贝叔叔酒庄(Bodegas González Byass).
▲ 赫雷斯城堡(Alcázar de Jerez de la Frontera)
转天起来后我们先在酒店吃早餐,由于酒店在城外,所以我们就把车子开到赫雷斯城堡外的一个地下车库里,上来后我们就准备去参观今日三个景点的第一个—赫雷斯城堡。
最开始时期塔尔特苏斯人、腓尼基人和罗马人在此建设过防御工事,十一世纪中期时赫雷斯宣誓效忠穆斯林摩尔人的阿科斯王朝(Reino de taifa de Arcos),十二世纪时赫雷斯反对阿科斯王朝的统治而投靠龙达王国(Reino de Ronda),1146年赫雷斯宣誓效忠摩尔人阿里莫拉维德王朝(Almorávides),现在我们能在城堡内看到的摩尔人遗迹都属于这些时期。1248年赫雷斯宣布臣属于费尔南多三世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但是1248至1255年间赫雷斯城堡始终处在穆斯林摩尔人的统治者手中,直到被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队围困,并征服了赫雷斯城堡。
▲ 兵器庭院(Patio de Armas)
▲ 兵器庭院内的清真寺
在城堡的售票处买好票后准备进入,一进入城堡大门便是兵器庭院,兵器庭院内有一座阿蒙哈德王朝时期修建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赫雷斯伊斯兰时期十八座清真寺中唯一保存下来的一座。
清真寺内部
▲ 油磨坊(Molino de Aceite)
在清真寺一旁是一座制油磨坊,进入后有一个用驴子转动碾橄榄榨油的石碾子,后面一个屋子里是一个巨大的榨油机器。
榨油机器
榨出来的菜籽油或是橄榄油顺着地上的凹槽流出
▲ 赫雷斯城堡和中世纪城市模型
在赫雷斯城堡内有一座比亚维森西奥宫(Palacio de Villavicencio),刚一进入就有一座赫雷斯城堡和赫雷斯中世纪城市的模型摆在桌子上。比亚维森西奥宫在1664年修建在城堡内的阿拉伯时期遗迹侧,由当时的赫雷斯要塞司令洛伦佐·费尔南德斯·比亚维森西奥(LorenzoFernández de Villavicencio)主持修建,之后历任的赫雷斯要塞司令以及城市公众代表都居住在此。
▲ 萨尔瓦多厅(Salón Salvador Díez)
萨尔瓦多厅内啥也没有,看墙上有一副大型的人物油画,看了看旁边的注解小牌子,上面就写了此画叫“女王”,具体哪一位没说,画家是胡安·帕迪拉·拉拉(Juan Padilla Lara).
▲ 圣徒胡斯塔和露菲娜的牺牲(El Martirio de las Santas Justa y Rufina)
在前往三楼的楼梯墙上有一副画,画面中有两个小女孩倒在地上,似乎是已经死了,看了看旁边的解释牌得知这幅画讲的是“圣徒胡斯塔和鲁菲娜的牺牲”。
胡斯卡和露菲娜是一对姐妹,姐姐胡斯卡在公元268年出生,妹妹在公元270年出生,当时是罗马统治下的西班牙南部塞维利亚(Sevilla),他俩成长在一个贫穷的以制陶为生、虔诚的天主教家庭,在公元287年的一天,塞维利亚当地过一个异教徒的节日,姐妹俩因为拒绝向异教徒出售家中的陶罐供他们庆典使用,致使作坊被砸烂,所有的陶罐也被砸碎。之后俩人被投进了监狱中,严刑拷打和饥渴的折磨没有使她们放弃信仰。之后异教徒让他俩赤脚走莫雷纳山脉,姐姐胡斯卡先是被折磨而死,然后投进了井里,妹妹露菲娜拒绝放弃她的信仰被残忍的扔进了狮笼中,但是奇迹的是狮子看见露菲娜变得服服帖帖的,最后异教徒把露菲娜绞死并焚烧她的尸体。后来萨比诺主教收敛了妹妹露菲娜的尸体,并把她和姐姐埋在了一起,二人都被天主教封为了圣人。
第三层是十九世纪的市政药房,楼主是真想不通市政药房为啥要放在城堡里面,而且还是最顶层,这方便吗?仔细想想可能这里当初是政府大量存放药材的地方,所以才选择城堡这里吧!
市政药房
城堡内的废墟
▲ 阿拉伯浴室(Baños Árabe)
城堡内的阿拉伯浴室当初是城堡的私人浴室,是西班牙典型的阿里摩哈德王朝(Almohade)时期的浴室,浴室是安达卢西亚日常生活中固有的一部分。说实话中世纪的时候阿拉伯人可比欧洲人爱干净一百倍,自从罗马帝国的人民们热衷于泡热燥,以至于精子活力降低导致帝国被蛮族征服,之后欧罗巴大陆上的人几个世纪都没有洗澡的习惯,反而当时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是世界上最爱干净的,楼主在西班牙旅游时只要之前是摩尔人攻占过的城市都有浴室的遗迹。
锅炉房
出了阿拉伯浴室差不多就到了赫雷斯城堡城墙的边上,有一个楼梯可以登上城墙俯瞰城堡内部和赫雷斯城市的景象。
粉色的建筑是刚才参观过的比亚维森西奥宫(Palacio de Villavicencio)
▲ 八角塔
▲ 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城墙下方有一座雕塑,走进一看是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十世,同时担任莱昂王国国王和加利西亚王国国王。阿方索十世对文化贡献很大,他的作品由拉丁文、希伯来文以及阿拉伯文的作品翻译或改写而成的。他也是当时欧洲最有学问的国王之一,所以被称为“智者(El Sabio)”。1240年至1250年间,他和他的父亲斐迪南三世(Fernando III)一起征服了几个穆斯林在安达卢斯的据点,比如穆尔西亚(Murcia)、阿里坎特(Alicante)和加迪斯(Cadiz).
▲ 皇家楼阁
在八角塔一侧的城墙边有一座皇家楼阁,是城堡内仅有的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纪阿尔莫哈德王朝世纪建筑,此楼阁是瓦利(瓦力 Wali 是穆斯林国家政区的统治者称号)用于休息的地方和礼节厅,同时也是指定到访的客人的住所。
▲ 赫雷斯主座教堂(Catedral de Jerez de la Frontera)
参观过赫雷斯城堡后我们来到今日第二处景点—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主座教堂(以下简称“赫雷斯主座教堂”),两者离得不远走路即可到达。赫雷斯主座教堂是罗马天主教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教区的主教座堂,十二世纪时这里是穆斯林摩尔人的大清真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主座教堂是十七世纪时在清真寺基础上改建的,赫雷斯主座教堂融合了哥特、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多种风格。
赫雷斯主座教堂墙壁上的一个雕塑是《圣母颂》中天使正向玛丽亚说话的情节,上面的拉丁语“Ave María”是《圣母颂》,《圣母颂》是罗马天主教请耶稣的母亲圣母玛丽亚代为我们罪人祈求天主的传统祈祷文。是在中古世纪发展出来的。大意为:万福玛丽亚,你充满神的宠爱,主与你同在,你在妇女中受赞颂,你的儿子耶稣同受赞颂。圣母玛丽亚,求你现在和我们临终时,为我们罪人代求天主。阿门。(拉丁语:Ave Maria, gratia plena,Dominus tecum,benedicta tu in mulieribus,et benedictus fructus ventris tui, Iesus.Sancta Maria, Mater Dei,ora pro nobis peccatoribus,nunc, et in hora mortis nostrae.Amen.)
看着像怪物似的排水口
▲ 若望·保禄二世(San Juan Pablo II)
在赫雷斯主座教堂门口一侧是教皇若望·保禄二世的铜像,若望·保禄二世曾经两次访问过西班牙,看了维基百科的资料赫雷斯主座教堂之前只是由牧师会主持的教堂,是保禄二世教皇在1980年3月3日提升教堂至庄严的主座教堂。
赫雷斯主座教堂内部
每次不管到了欧洲的哪座城市或是哪座教堂,都会毫不犹豫的进来参观,因为天主教的教堂都非常金碧辉煌,唯一一点遗憾的是好多圣人的塑像不知道是谁,如果下面有个小讲解牌还好,像现在就只能干看了,不知道谁是谁。
主祭坛
养父圣约瑟怀抱着耶稣
▲ 若望·保禄二世的圣血
主座教堂内有一副教皇若望·保禄二世的照片挂在墙上,照片下面的框子里装有他的圣血。若望·保禄二世是第264任教皇,1920年出生于波兰,1978年10月16日被选为教宗,是第一位波兰裔及斯拉夫裔教皇,也是自1522年亚德六世(Adrianus VI)后第一位非意大利人出身的教皇,在位时间则是史上第二长,仅次于庇护九世(Pius IX)。若望·保禄二世从事圣职前曾担任过运动员、戏剧演员、矿工、化学工厂员工,担任教宗后总共进行过102次国际访问,是历史上出行最多的教皇。逝世后被尊称为大教皇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 the Great),是史上第四个被冠上“大教皇”(The Great Pope)头衔的教皇,其他三位分别是利奥一世(Leo I)、额我略一世(Gregorius I)和尼古拉一世(Nicholaus I)。教宗方济各(Francisco)于2014年4月27日,将其和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同时册封为圣人。
牌子上写着“若望·保禄二世的圣血”
大教堂的穹顶
圣母玛丽亚怀抱着耶稣
主座教堂内有一个大型的耶稣诞生模型,这组模型不仅仅有通常的圣约瑟、圣母玛丽亚、耶稣、东方三圣和天使等,还有世界各地各肤色的人在里面。
耶稣诞生和朝拜耶稣的东方三圣
这位姐姐的面孔一看就是亚洲人,身上穿的衣服有种黄土高坡的感觉。
从赫雷斯主座教堂出来后,发现教堂的钟楼上挂有一个“赫雷斯基督教750年”的展览海报,海报上的小女孩不知道是哪位虔诚的基督徒,准备启程下一站也是我们此次旅程的最后一个景点—贝贝大叔雪莉酒酒庄(Bodegas González Byass).
从赫雷斯主座教堂离开后我们前往贝贝大叔雪莉酒酒庄,来到酒庄门口的售票处发现参观酒庄有时间限制,要按每场次的时间规定参观,我们买了一点半的门票后钻进了地下车库,回车上开空调凉快凉快,到了时间再过去,六月份的西班牙南部那热度可不是吹得。
▲ 马努埃尔·玛丽亚·冈萨雷斯(Manuel Maria Gonzales Angel 1812-1887)
贝贝大叔酒庄和赫雷斯主座教堂相距不是很远,在酒庄和大教堂之间有一座贝贝大叔酒庄创始人马努埃尔·玛丽亚·冈萨雷斯的雕像,1844年他从他叔叔的手中接收了酒庄和出色的酿酒技术,后来为了纪念他的叔叔便把酒厂的品牌改名为“贝贝大叔(Tío Pepe)”.
▲ 贝贝大叔酒庄(Bodegas González Byass)
比指定的时间提前十分钟我们进入酒庄,这个场次的是有工作人员用西班牙语讲解,进去后大家都在一个大厅内坐着。
创始人马努埃尔·玛丽亚·冈萨雷斯的画像?
老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和王太后索菲亚(Sofía de Grecia y Dinamarca)参观酒庄。(那个时候胡安卡洛斯一世还没传位给儿子,就是现在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六世(Felipe XI),所以他俩参观酒庄时还是国王和王后。
贝贝大叔酒庄的场地比较大,所以游客们到了时间集合后都要进入小火车,工作人员开车小火车带领参观外部,到了酒窖会下车进入参观。
在小火车上首先看到的是贝贝大叔第一座酒窖,现在已经不用做酿酒使用了。
▲ 世界各国旗帜的酒桶
第一座酒窖内罗列着印有各国国旗的酒桶,代表贝贝大叔雪莉酒销往的各个国家,不知道是参观变革了还是咋的,之前文哲参观的时候可以下小火车进入内部参观,我们的小火车根本不停,光看到了没拍到,所以上图等就借用文哲大兄弟的图片用一下了!
这么有名的雪莉酒,我们中国当然也要下订单啦!👍
▲ 葡萄树林
酒庄内开辟出一小部分为种植葡萄的葡萄林,这种植的一小部分是为了工作人员给游客讲解之用,在乡下贝贝大叔酒庄可有数不胜数的大面积葡萄种植地。这里种植的葡萄为帕洛米诺(Palomino)品种,它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特有的葡萄,质量最好的土地位于赫雷斯地区,被称为“白土地(Albariza)”,富含白垩的土壤在雨季吸收水分,在雨季结束后逐渐变干,形成一个干燥的硬壳,能向葡萄反射阳光,同时向葡萄树的根茎提供水分,再加上安达卢西亚充足的阳光和巨大的温差,给予了帕洛米诺葡萄独特的味道。
酒桶维修车间,坏损的酒桶都在这里修复。
▲ 贝贝大叔雪莉酒经典造型
小火车在一个巨大的酒瓶前停了下来,上图这个大酒瓶是贝贝大叔雪莉酒的经典标志,许多酒瓶上面都会印有,记得2014年夏天文哲来这里参观时还送给楼主一个戴着帽子插着腰,挂着把吉他的小雪莉酒。
酒窖
进入这座外墙都发霉的酒窖后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桌子上各种类型的雪莉酒,桌子上酒杯里的酒类型不同颜色也不一样。
▲ 雪莉酒
雪莉酒西班牙语名为“Jerez”,我们现在脚下城市赫雷斯就是此词,是用白葡萄酿制的加强葡萄酒,在西班牙法律中所有标识为“Sherry(英语)”的葡萄酒都必须产自雪利三角洲地区,范围是加迪斯(Cádiz)省赫雷斯-德拉弗龙特拉(Jerez de la Frontera), 桑卢卡尔德瓦拉梅达(Sanlúcar de Barrameda)和圣玛利亚港(El Puerto de Santa María)之间的一块区域。
雪莉酒有两种不同的种类,分类方法以酿造过程中"开花"或"不开花"为分别。所谓的开花,就是指在酿酒过程中,有些酒的表面会浮上一层白膜。有白膜的称为开花,这就是菲诺(Fino)雪莉,味道不是很甜,但轻快鲜美,是一种很好的饭前开胃酒。不开花的就是没有白膜的,称作奥罗索(Oloroso),味道浓郁甜美。轻快、甜美、浓郁,而且酒精浓度不是很高(一般葡萄酒为12%~15%),通常作为饭后酒。
另一个小酒瓶,我们也准备进入下一个比较新的酒窖。
雪利酒的酿造方法很特殊,因为安达卢西亚这种炎热的气候,很容易使酒因为气温过高而腐坏,为了改变这个不利条件,西班牙人想到一个绝妙方法,普通酒在橡木桶中发酵时,为了防止木桶发霉,一般都是装满整个橡木桶,但雪利酒却反其道行,酒农会故意留下1/3的空间,让酒接触到空气,而产生一层由天然酵母菌孢子构成的白色薄膜,当地人称为开花(Flor)。这层“花”不仅保护底下的酒不被氧化,使酒保持明亮的酒色,并且还能创造出极佳的口感以及新鲜、强烈、令人垂涎的面包香气。
印有Tío Pepe(贝贝大叔)的的雪莉酒桶
酒窖里的橡木桶摆放整齐,而木桶的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摆放层数每个酒厂都不太一样,少则3层,最多可以到14层,贝贝大叔酒厂里面一般是三层摆放,最底下的木桶,放着最陈的酒,木桶上会标注“Solera”,最上层摆放的是新酒,标注着“Criadera”,意思是待发酵的酒。每隔一段时间,酒厂会从最底部取出一部分酒装瓶出售,再从上层的酒桶中取新酒,依顺序补足下层所减少的陈酒,一来便能以老酒为基酒,以新酒来调和,使得雪利酒保持永恒的风味。
贝贝大叔的雪莉酒闻名世界,几乎每个名人来到安达卢西亚都不会错过参观酒厂的机会,有一个酒窖用来摆放最特殊的酒桶,那就是每个名人来到这里,都会把名字和寄语写在酒桶上,然后注入属于自己的雪莉酒来陈放。
写有名人寄语和签名的雪莉酒桶
不知道是哪个名人的酒桶,但是上面画的还挺有趣的。
美国好莱坞女星拉娜·特纳(Lana Turner)的签名酒桶
日本德仁亲王的雪莉酒桶
在名人酒桶一侧的房间内有许多如从海底打捞出来的雪莉酒瓶,不知道这些饱经历史沧桑的瓶子里还有没有雪莉酒?
▲ 王室专用雪莉酒桶
下面介绍的这些酒桶就是重量级的了,上图最上面是西班牙王太后索菲亚的专属雪莉酒桶,左下不知道是谁的,右下是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的专属酒桶。
老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的专属雪莉酒桶
王室和名人的雪莉酒桶
看了这么多关于如何酿造雪莉酒,下一步当然要尝尝雪莉酒的味道啦!大家都坐好后工作人员给我们倒酒,我们买的门票包含品尝四种雪莉酒和小吃。
我们品尝的有两种浅色的雪莉酒和两种深色的雪莉酒,具体四种有什么区别我也忘记了......总之颜色浅的比较涩,深颜色的比较发甜,后来小吃给我们就上了两袋那种小面包饼干.......
品尝过赫雷斯独有的雪莉酒后我们的参观也要结束了,穿过乳白色外墙中间的小路后会看到一个贝贝大叔的雪莉酒商店,每个景点都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哈哈!楼主和烟烟也买了几瓶雪莉酒当做纪念!时间差不多我们要开车返程马德里了,不到六个小时后回到了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的T1航站楼还车,我俩中午没吃饭直接就去机场的T4航站楼麦当劳把晚饭解决,此次的南部之旅就此就要结束喽!
贝贝大叔酒庄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 12:00-17:00,周日不开放
🎫门票:参观+2杯雪莉酒 13欧元,参观+4杯雪莉酒 16欧元,参观+2杯雪莉酒+Tapas(小吃)16欧,参观+4杯雪莉酒+Tapas(小吃)19欧(4-17岁儿童享受50%折扣,4岁以下儿童免费参观)
📍地址:Calle de Manuel María González 12 11403 Jerez de la Frontera
🔗官网: http://www.bodegastiopepe.com/
▲ Hotel Cervantes
驱车在日落前抵达了此次旅程最让楼主期待的城市—塞维利亚,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古城喔,好多人都和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塞尔维亚整混了...😅
傍晚楼主一行人抵达塞维利亚的塞万提斯宾馆(Hotel Cervantes),由于宾馆地处老城区,停车场在宾馆的地下,只能通过电梯前往,楼主的车子车身比较宽,在服务员的帮助下勉强开进了电梯里,过程中还划了一道子...😢 宾馆链接:https://www.booking.com/hotel/es/hotelcervantes.zh-cn.html?aid=813495&label=25860230&group_adults=2&no_rooms=1&ss=
虽然停车场的电梯具备了现代与古老相结合的感觉,但内部的空间可否设计的大一些捏,体谅一下大车的车主😢
清晨塞维利亚的街道
▲ 塞维利亚主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
塞维利亚主座教堂全称“圣母玛丽亚本部主座教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占地面积共2万3千500平方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哥特式大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它在16世纪建造完成时曾经一度取代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世上规模第一大的教堂,而在此之前圣索菲亚大教堂保有这个称号将近一千年,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塞维利亚主座教堂列为世界遗产。
穆瓦希德清真寺时期(1172-1248):当时塞维利亚被穆斯林建立的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es)所统治,其统治者哈利法阿布·雅各布·优素福(Abu Yaacub Yúsuf)于1172年下令在城市的南端建立一座全新的大清真寺,1198年完工后成为当时塞维利亚主要的祈祷场所。清真寺由著名的建筑师艾哈迈德·本·巴索 (Ahmad ben Basso) 设计,是一座113x135米的矩形建筑,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包括宣礼塔和沐浴庭院,其内部的祈祷大厅由17个朝南的过道组成,垂直于朝拜墙基卜拉。
基督教化清真寺时期(1248-1434):1248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从穆斯林摩尔人手中收复了塞维利亚,随后这座大清真寺被改建为教堂,之前清真寺内部的空间被分隔且加以基督教的宗教装饰,沿着内部的北墙和南墙增建了墙壁分成不同的小教堂,几乎整个大教堂的东半部都被各个皇家小教堂占据,那里还埋葬着费迪南德三世夫妇和智者阿方索(Alfonso X).
哥特式大教堂时期(1434-1506):1248年天主教军队收复失地运动赶走穆斯林摩尔人后,塞尔维亚逐渐成为了一座经济贸易中心,为了展示这座城市的财富,1401年塞维利亚的城市领导人决定建造一座全新的大教堂以取代之前清真寺改建的教堂。当地主座教堂分会的成员有一句口头语“Hagamos una Iglesia tan hermosa y tan grandiosa que los que la vieren labrada nos tengan por locos”(让我们建造一座如此美丽、如此宏伟的教堂,让那些看到它就会让我们发疯),随后建造一直持续到1506年。卡斯蒂利亚王室对王家礼拜堂的临时搬迁推迟到1434年才开工,胡安二世(Juan II de Castilla)允许将王室的遗体临时运送到大教堂的回廊进行储存,5年后王室礼拜堂竣工。
▲ 宽恕之门(Puerta del Perdón)
宽恕之门位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的北立面,从此门进入便是橘子庭院(Patio de los Naranjos),因此它不是主座教堂的正门,但宽恕之门在清真寺时期便存在,保留了当时的马蹄形拱门形状,16世纪初,雕塑家米格尔·佩兰 (Miguel Perrin) 用赤土做的天主教雕塑装饰了此门。
▲ 洗礼门(Puerta del Bautismo)
洗礼门位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的西立面,建于15世纪,青铜大门的顶部龛楣装饰着基督洗礼的浮雕,此外还有雕塑家洛伦佐·梅尔卡丹特(Lorenzo Mercadante de Bretaña)制作的塞维利亚、圣莱安德罗和圣伊西多罗、圣胡斯塔和鲁菲娜主教雕塑,雕塑家佩德罗·米兰(Pedro Millán)雕刻的一系列先知和天使。
▲ 升天立面(Portada de la Asunción)
升天立面大门的龛楣上雕刻着圣母升天场景的雕刻
▲ 圣米格尔门(Puerta de San Miguel)
圣米格尔门也称作“诞生门”,因为龛楣雕刻着耶稣诞生的场景,此门建于15世纪,青铜大门两侧分别是四福音书的作者马太(Mateo el Evangelista)、约翰(Juan el Apóstol)、马可(Marcos el Evangelista)、路加(Lucas el Evangelista),还有西班牙天主教圣人瓦坦的劳里安(Lauriano de Vatan)和西哥特王国殉道的王子赫梅内吉尔多(Hermenegildo).
▲ 帕洛斯门(Puerta de Palos)
帕罗斯门位于吉拉达塔旁边,门上的雕塑由法国的雕塑家Miguel Perrin创作,描绘了圣母怀抱着孩子,深情地接受了贤士赠送给他们的礼物。
▲ 圣克里斯托瓦尔门(Puerta de San Cristóbal)
圣克里斯托瓦尔门位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的南立面,因为它是大教堂的主入口所以也被称作“主门(Puerta del Príncipe)”,它的第一个设计是由西班牙建筑师德米特里奥·德·洛斯·里奥斯(Demetrio de los Ríos)于 1866 年完成,随后阿道夫·费尔南德斯·卡萨诺瓦 (Adolfo Fernández Casanova) 继续设计并于1917年完工。
▲ 塞维利亚胜利女神(Giraldillo)
在圣克里斯托瓦尔门的正前方是一座塞维利亚胜利女神的雕塑,在1566—1568年期间由青铜制成,它可能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大的一件青铜雕像,胜利女神的雕塑在大教堂的吉拉达塔上还有一个,用作风向的指引,也象征着天主教军队成功驱赶原来该地的占领者穆斯林摩尔人,在古巴哈瓦那的皇家军队城堡上也有一座类似的雕塑叫做“Giraldilla”,它的原型就是上图的塞维利亚胜利女神,有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楼主的古巴游记,立面有详细的介绍喔!
▲ 银祭坛(Altar de Plata)
▲ 主祭坛(Retablo Mayor de La Catedral de Sevilla)
主祭坛位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的中央位置,祭坛上的雕塑是艺术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同时该祭坛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祭坛。
主祭坛最初由佛兰芒裔西班牙雕塑家佩德罗·丹卡特(Pedro Dancart)于1482年开始设计直至去世,随后佩德罗·米兰(Pedro Millán)、豪尔赫·费尔南德斯(Jorge Fernández Alemán)、罗克·巴尔杜克(Roque Balduque)、老胡安·包蒂斯塔·巴斯克斯(Juan Bautista Vázquez el Viejo)和佩德罗·德·埃雷迪亚(Pedro de Heredia)这些雕塑大家继续完成了塞维利亚主祭坛的创作。
主祭坛的立面上雕刻着36个天主教的宗教场景,例如:圣保罗的皈依、耶稣的变容、耶稣的俘虏、鞭打、荆棘加冕和耶稣基督的复活等。
在16世纪上半叶,由塞维利亚大主教迭戈·德·德萨(Diego de Deza)支付费用,道明会修士、铁艺师弗朗西斯科·德·萨拉曼卡( Francisco de Salamanca ) 设计并制作出主祭坛前的大型锻金铁栅栏,封闭的目的可能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这一杰出的宗教兼艺术作品。
▲ 唱诗班(Coro)
▲ 哥伦布墓
塞维利亚主座教堂除了辉宏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参观点就是哥伦布的棺椁,哥伦布墓由西班牙建筑和雕塑家阿图罗·梅利达(Arturo Mélida)所设计,抬着棺木的四尊雕像分别代表西班牙统一前的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四个国家的国王,四位国王胸前的城堡、狮子、竖条和链网用以区别是哪个地区,能被四个国王抬起棺木,可见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地位极其重要,且意义深远。
▲ 哥伦布的逝世
1506年5月20日,54岁的哥伦布在西班牙北部的巴利亚多利德(Valladorid)一家旅馆内逝世,随后被安葬在巴利亚多利德一座圣方济各会的修道院墓地内,后来他的儿子迭戈·哥伦布把父亲的遗骸移往塞维利亚卡尔图哈(La Cartuja)的拉斯·奎瓦斯修道院,因为迭戈·哥伦布是西班牙岛殖民地的总督,1542年哥伦布的遗骨又被转移到现今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1795年法国占领西班牙岛殖民地后,哥伦布的遗骨转移到古巴的哈瓦那,古巴于1898年独立后,最终哥伦布的遗骨被安置在塞维利亚主座教堂内。
对于哥伦布的遗骨目前还有争议性,多米尼加和西班牙两国都争论说自己存放的哥伦布遗骨是真的。1877年圣多明各为了迎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400周年纪念日,全面整修圣玛丽亚·拉梅诺尔大教堂(Basilica Cathedral of Santa María la Menor)时发现了一座墓穴和一只皮箱,箱子上和里面的物件多处印有与哥伦布相关的标记,箱中放有四十一块遗骨和一颗子弹,据说哥伦布年轻时左腿受过枪伤,子弹终生未能取出。
为了证实当年转移到哈瓦那的是否是哥伦布真正的遗骨,2003年首先对埋葬在塞维利亚的遗骨提取了DNA,同时也从哥伦布儿子费迪南的遗体上提取了样品,2002年从哥伦布的兄弟迭戈的遗骨中提取样品,经过观察比对塞维利亚的遗骨过于“瘦小和年轻”,与哥伦布逝世时的年纪和体格不相符,此次认为多米尼加的遗骨特征更符合哥伦布逝世时的情况。
因为哥伦布的遗骨多次被转移,因此受到污染而难提取出完整的DNA,但西班牙的研究者通过提取哥伦布遗骨的部分线粒体DNA分析,葬在塞维利亚主座教堂内的哥伦布遗骨线粒体DNA碎片,与他兄弟迭戈的线粒体DNA比较相似,很可能来自同一母系,通过此检验结果和历史的分析,外加多米尼加当局一直不允许取出当地的哥伦布遗骨,因此断定存放在塞维利亚主座教堂内的是真哥伦布遗骨。
耶稣降生
▲ 吉拉达塔(La Giralda)
吉拉达塔是塞维利亚主座教堂的钟楼,高105米。最初在12世纪时,占领伊比利亚半岛的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es)摩尔人政权在此修建了清真寺以及这座宣礼塔,1248年卡斯蒂利亚王国的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 de Castilla)收复塞维利亚,清真寺被改建成大教堂,随之吉拉达塔被添置了大钟,塔顶也增加了一座十字架,目前塔顶的胜利女神(Giraldilla)风向标雕塑放置于1568年。
吉拉达塔顶的胜利女神风向标,代表着驱赶穆斯林摩尔人政权,天主教信仰的胜利。
吉拉达塔的内部和一般教堂钟楼内部不同,没有楼梯而是环形的坡道,虽然一共有34层,但是爬起来却不像楼梯那样费力,至于为什么是坡道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塔身太高,方便僧侣骑驴登顶敲钟,国王可以骑马登顶俯瞰整个塞维利亚。
每一层的墙壁上都会有数字显示层数
远眺黄金塔(Torre del Oro)
俯瞰塞维利亚王宫(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
建成于18世纪的圣十字教堂(Iglesia de Santa Cruz)
远处是塞维利亚第一高的摩天大楼塞维利亚塔(Torre Sevilla),同时也是安达卢西亚地区第一高、西班牙第七高的建筑。
远处是安达卢西亚境内第一长、西班牙第五长的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
远处是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后面的篇幅会详细介绍。
塞维利亚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
▲ 橘子庭院(Patio de los Naranjos)
橘子庭院最初在12世纪时是摩尔人建造的清真寺庭院,长81米,宽43米,1248年天主教徒征服塞维利亚后,庭院被先后用作过墓地、集市、庆祝活动的广场和布道场所,目前整个橘子庭院融入到塞维利亚大教堂其中,成为其一部分。
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的合影照
▲ Dunkin' Donuts
因为怕参观塞维利亚主座教堂排队和限额,所以清晨连早饭都没有吃,随便在教堂旁边找了一家美国的连锁Dunkin' Donuts,买了两个甜甜圈🍩填饱肚子。
▲ Amorino
大家可能甜甜圈都没吃过瘾,又在旁边一家法国的冰淇淋连锁Amorino买了马卡龙和华夫饼,这一大早晨吃的没一个是西班牙本土的早餐。
▲ 西印度群岛档案馆(Archivo de Indias)
之前有关西印度的资料放置在西曼卡斯(Simancas)和加的斯(Cádiz)等城市导致十分分散,本着启蒙运动的精神,人们也期望西班牙历史学家能够研究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历史,1785年国王卡洛斯三世(Carlos III de España)下令,将西班牙帝国对美洲和亚洲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印度皇家最高议会(Real y Supremo Consejo de Indias)安置在塞维利亚,之所以叫印度皇家最高议会,是因为哥伦布坚持将发现的美洲认为是印度,所以名称一直沿用了下来。
西印度群岛档案馆内目前保留着从第一位到19世纪末新大陆征服者的亲笔签名材料、大作家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对职位的请求、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将葡萄牙与西班牙划定了殖民扩张分界线—“教宗子午线”合约、哥伦布的日记以及美洲新大陆殖民地城市的地图和计划等。
▲ 白银塔(Torre de la Plata)
想要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一侧前往黄金塔,必定会路过上图这座白银塔,白银塔的外形呈八角形,最初建于13世纪,在阿方索十世(Alfonso X de Castilla)统治时期,白银塔被称作水夫塔(Torre de los Azacanes),18世纪时意大利建筑家佛蒙多·雷斯塔(Vermondo Resta)在其附近建造了一些建筑把白银塔隐蔽了起来。
▲ 黄金塔(Torre del Oro)
在白银塔的对面、瓜达尔基维尔河(Guadalquivir)的左岸,便是塞维利亚地标性的建筑—黄金塔,黄金塔建于13世纪初,当时塞维利亚处于北非穆斯林统治的穆瓦希德王朝时期,由当地总督Abù l-Ulà下令建造,塔身的外观呈十二边形。
到了欧洲大航海时期,黄金塔保卫着定期从美洲带回的贵金属的西班牙珍宝船队,有传说曾经塔内储藏着大量从美洲运回的黄金,这也是黄金塔名字的由来之一。另一则传说黄金塔的塔身最初贴有金色的瓷砖、或是贴满了黄金,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在2005年的修复工程中,人们发现这种光亮是由石灰砂浆和压榨的稻草混合而成,这种光亮在此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由瓷砖覆盖物所造成的。
最初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的右岸设有一个据点,可以和黄金塔连通一条大型铁链从河水中拉开,用以封锁住河道,在1248年的天主教军队收复失地运动中,穆斯林军队曾经封锁河道以抵御进攻的卡斯蒂利亚天主教军队。
▲ 塞维利亚王宫(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
公元711年,北非的穆斯林摩尔人入侵并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塞维利亚也不例外的变成穆斯林统治的Ishbiliya,公元914年,科尔多瓦酋长国的埃米尔、安达卢斯第一任哈里发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erramán III)下令建造一座四边形城墙的城堡,城墙原始的古罗马城墙相连,第二任哈里发穆耳台米德(Muhammad Ibn Abbad Al Mutamid)将城堡的结构向西扩展,建造了一座新的宫殿“阿尔穆巴拉克(Al Mubarak)”,由于后期塞维利亚被确立为安达卢斯的首都,阿尔莫哈德王朝(Almohades)的哈里发将城堡作为他们的主要住所。
1248年卡斯蒂利亚国王费尔南多三世(Fernando III)收复了塞维利亚,结束了穆斯林对这座城市长达五个多世纪的统治,费尔南多折服于塞维利亚王宫的美奂绝伦,尊重并享受这座被征服城市的文化和历史,乃至于决定在这座穆斯林建造的王宫内度过余生,和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相同,原有穆斯林的王宫内被费尔南多三世、阿方索十世等国王将内部改建了哥特式风格的新王宫,如今最原始的建筑仅保留了石膏庭院和十字庭院。
▲ 狮子门(Puerta del León)
狮子门所在的这段城墙是塞维利亚最早修建的几段外墙之一,城墙刷上了石灰并涂抹成喜庆的红色,1894年狮子门贴上了瓷砖以代替原有的绘画,穿过狮子门后便是王宫重要的庭院之一—狩猎庭院(Patio de la Montería).
位于狮子门门楣上的狮子形象瓷砖由门萨克制瓷公司(José Mensaque y Vera)制作,瓷砖上是一头哥特样式的狮子,左爪踏着一面旗帜,右爪持十字架,胸部的经文护符上写着拉丁文“ad utrumque”,“ad utrumque”的意思为“为两者做好准备”,从17世纪时起这句话被作为西班牙君主的座右铭。
1987年塞维利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塞维利亚王宫平面图
▲ 狮子庭院(Patio del León)
连接狮子庭院和狩猎庭院之间的是阿尔摩哈德墙,阿尔摩哈德墙位于西侧,顾名思义是在阿尔摩哈德王朝统治时期建造的。
▲ 狩猎庭院(Patio de la Montería)
在1364年至1366年佩德罗一世(Pedro I de Castilla)改造王宫期间,在围墙里开辟出一个巨大的空间,在3个世纪前这里是塞维利亚穆斯林哈里发旧寝宫的一部分,随后这片区域很快成为了王公贵族的聚会地点,一起参加国王组织的狩猎活动,狩猎庭院也因此得名。
▲ 海外贸易和航海管理院(Casa de Contratación de Indias)
位于狩猎庭院南面的是海外贸易和航海管理院,从16世纪到18世纪这里一直是西班牙海外贸易和航海管理院的总部,负责管理海外领土、执行汇款和接收商品的任务,以及科学性质的技术行动和司法活动,1717年海外贸易和航海管理院迁至加迪斯(Cádiz),因为加迪斯的港口位置比塞维利亚港口的位置要更加优越。
▲ 海星圣母祭坛(Retablo de la Virgen de los Navegantes)
由阿莱霍·费尔南德斯 (Alejo Fernández) 于 1531 年至 1536 年间制作。
▲ 统帅厅(Cuarto del Almirante)
海外贸易和航海管理院内经历了数次改建,目前保存最为宽敞的为统帅厅,在这里天主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Isabel I la Católica)接见了第二次从美洲归来的哥伦布,在此也策划了1522年麦哲伦(Fernão de Magalhães)的第一次环球旅行,墙上的油画描绘的是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开幕情节。
▲ 佩德罗一世宫(Palacio de Pedro I)
卡斯蒂利亚国王佩德罗一世不仅欣赏阿拉伯文化,而且身边围绕着许多穆斯林和犹太顾问,正是因为这种文化和宗教上的开明态度,佩德罗在征服塞维利亚后并没有将穆斯林建造的王宫付之一炬,反而召集了许多阿拉伯裔和柏柏尔裔的艺术家和手工匠人,根据穆德哈尔风格的美学标准,在王宫中修建了自己的寝宫。
王宫内的走廊等墙面上铺了许多几何形状拼接的瓷砖,这是伊斯兰建筑中十分常见的材料,瓷砖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被打磨的石头”,最初是阿拉伯人模仿罗马马赛克装饰而研制的,北非摩尔人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期间,塞维利亚一度成为生产加工瓷砖的中心。
墙上装饰着石膏制成的阿拉伯铭文
▲ 宫女庭院(Patio de las Doncellas)
宫女庭院是整个塞维利亚王宫的中心,最早这里可能是用作娱乐休闲的空间,佩德罗一世的早逝导致庭院的建设戛然而止,随后的继任者在庭院的一端建造了召见群臣的大使厅,另一侧建造了卡洛斯五世屋顶厅,自此宫女庭院成为了举办公共官方活动的场所。
▲ 礼拜堂(Capilla)
塞维利亚王宫礼拜堂内的祭坛建造于18世纪,祭坛画展现了最常见的圣母形象,慈祥的圣母玛利亚怀抱着圣子耶稣基督。
▲ 挂毯厅(Salón de los Tapices)
挂毯厅是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的后巴洛克时期建造的,因此全部运用了圆筒拱顶和大拱券,由于整个厅室挂满了挂毯,因此被称为挂毯厅,主题多为称颂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卡洛斯五世的丰功伟绩。
挂毯厅挂有6幅神圣罗马帝国国王卡洛斯五世(西班牙称作“卡洛斯一世”)征服突尼斯,打败大海盗巴巴罗萨·海雷丁帕夏(Jeireddín Barbar Roja).
▲ 拱顶厅(Gran Salón)
在16世纪时这里被称作“聚会厅”,因为卡洛斯五世国王的婚宴在此举行,而之所以被称为拱顶厅是因为至今保留了阿方索十世统治期间建造的哥特式交叉拱顶,国王菲利普二世(felipe ii)在位期间对该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把连接拱顶墙壁上的柱子去掉,用托座撑起拱顶,从而留出了空间用瓷砖装饰了墙壁。
哥伦布远航主题的挂毯,于1929年塞维利亚举办美洲博览会召开之际制作,反映了塞维利亚这座港口城市在人类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围墙上的装饰瓷砖全部是由西西里陶瓷艺术工匠奥古斯塔·德·克里斯托弗(Cristóbal de Augusta)于1577年至1578年制作而成。
拱顶厅一侧的走廊于1577年改造扩建成,通体的大落地窗朝向花园的方向,虽然这次改建更改了最初的设计,但是彻底改良了整体的采光性,站在此地能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
▲ 花园(Jardín)
▲ 水星池(Estanque de Mercurio)
水星池最初可能是在摩尔人时期建造的,作为整个城堡供水和储水的系统,在水池的中央是一尊希腊商业之神墨丘利神的铜像。
▲ 卡洛斯五世亭(Pabellón de Carlos V)
在所有花园中最古老的建筑当属卡洛斯五世亭,它最初建于穆斯林统治时期,当初可能是穆斯林的祈祷室,在16世纪经过大规模的修缮,目的是为了给卡洛斯五世提供一个休息的凉亭。
▲ 马切纳门(Puerta de Marchena)
马切纳门建于15世纪,门楣和立面上装饰了许多族徽纹章和哥特风格浮雕。
得土安街(Calle Tetuán)上的骑警,街道两侧是各种店铺,这里是塞维利亚城中心的步行商业街。
▲ 帕斯特拉·罗哈斯·茵普瑞欧(Pastora Rojas Monje)
在得土安步行街上有一座弗拉门戈女郎的半身雕塑,她是塞维利亚吉普赛舞者帕斯特拉,也是弗拉门戈民间传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十岁开始帕斯特拉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她移动手臂和双手的风格,柔和的转身和圆润的风格作为优秀弗拉门戈舞的典范而载入史册。
这座雕塑好像是撰写《唐吉诃德》的大文豪塞万提斯
中午在得土安步行街随便找了一家吃Tapas的小店解决午餐,不得不说Tapas这种食物必须给在西班牙境内吃才最正宗,出了西班牙再也找不到这种味道了!
▲ 火腿碎薯条煎蛋(Huevos Rotos con Jamón)
除了美味的Tapas小吃,我们还要了一道西班牙明星小吃—Huevos Rotos con Jamón,翻译过来就是火腿碎薯条煎蛋,薯条和鸡蛋就不用说了,最上面一层的是西班牙特有的火腿“Jamón”,来西班牙的小伙伴一定要尝尝!
▲ 弗拉门戈舞蹈博物馆(Museo del Baile Flamenco)
来塞维利亚一定不能错过一场精彩的弗拉门戈舞蹈,之前每次来塞维利亚都会带着游客或朋友去安达卢斯宫(El Palacio Andaluz)看弗拉门戈,这次心血来潮预定了弗拉门戈舞蹈博物馆的舞蹈。
博物馆位于塞维利亚老城的一处小巷中,建于18世纪的主体建筑在2004年开始翻新,在翻新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的罗马时期的砖石,目前这里是体验现场弗拉门戈舞,配备小酒馆和声光设备的高质量剧场。
最令楼主惊讶的是在弗拉门戈博物馆官网中,介绍博物馆建筑历史的最下面,讲述了“博物馆的幽灵”,讲的是在博物馆地下室徘徊着穿白衣和蓝衣的幽灵,墨西哥伊比利亚当代克雷塔罗舞蹈组织(Ibérica Contemporánea de Querétaro)的学生和老师第一次看到过幽灵,而后来自加拿大的母女也曾看到,但是在监控中却什么也发现不了,博物馆的人员曾经询问过房主的子孙,他们的祖父母从来没有让他们单独进入过地下室。
弗拉门戈博物馆官方线上购票网址链接🔗 https://tickets.museodelbaileflamenco.com/eng/ 页面有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三种语言可以选择。
1.参观弗拉门戈舞蹈博物馆门票:成人10欧,学生或残障人士8欧,6-12岁儿童6欧,6岁以下儿童免票。
2.观看弗拉门戈舞蹈表演(19:00开始):成人25欧,学生或残障人士18欧,6-12岁儿童16欧,6岁以下儿童免票。
以上是博物馆最大众的两种门票,其它的还有弗拉门戈诗歌表演、弗拉门戈舞蹈教学课、打击乐课等等,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开上面的链接选择自己喜欢的表演或课程。
晚上7点准时检票入场,舞台上坐着一位伴奏的吉他手,还有一对弗拉门戈舞者,由于之前只看过弗拉门戈舞剧《卡门》,这次真正看了一场两人的舞蹈也算是开阔眼界啦,因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楼主还是偏爱看弗拉门戈的群舞,索性结束后拉着朋友开车去了安达卢斯宫。
▲ 安达卢斯宫剧场(El Palacio Andaluz)
安达卢斯宫剧场位于塞维利亚的卡图哈岛上,具体地址Calle Matemáticos Rey Pastor y Castro 4,每天晚上7点和9点半有两场弗拉门戈舞蹈,楼主每次去表演的都是歌剧《卡门》。
安达卢斯宫剧场内也有一座微型的小博物馆,展示着弗拉门戈的各种服装和历史讲解,只要是购票进入安达卢斯宫的游客都可以免费参观博物馆。
安达卢斯宫弗拉门戈表演在线购票链接🔗https://elflamencoensevilla.com/reserva-online/ 页面有英语、西班牙语、法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可以选择,没有中文页面,具体票价如下👇
1.弗拉门戈表演含饮料:成人44欧,7-12岁儿童22欧,0-6岁儿童免费,购票链接https://elflamencoensevilla.com/reservas/reserva-online-show-flamenco-y-consumicion/
2.弗拉门戈表演含小吃:成人69欧,7-12岁儿童34.5欧,0-6岁儿童免费,购票链接https://elflamencoensevilla.com/reservas/reserva-online-show-flamenco-y-cena-de-tapas/,小吃菜单https://elflamencoensevilla.com/wp-content/uploads/2019/02/menu-de-tapas.pdf
3.弗拉门戈表演含晚餐:成人87欧,7-12岁儿童43.5欧,0-6岁儿童免费,购票链接https://elflamencoensevilla.com/reservas/reserva-online-show-flamenco-y-cena-a-la-carta/,晚餐菜单https://elflamencoensevilla.com/wp-content/uploads/2019/02/menu-a-la-carta-.pdf
楼主本人体验过第一种含饮料和第三种含晚餐的门票,现在分享一下体验,首先如果大家在来之前有想去的心仪餐厅可以吃过晚餐然后选择第一种含饮料的门票,在开场之前工作人员会询问想喝什么饮料,饮料可以选可乐、橙汁和红酒等,红酒很一般不推荐。
因为西班牙吃饭时间都比较推迟,如果晚餐想在剧场内解决,可以选择第二或第三种含小吃或晚餐的套票,楼主吃过剧场内的晚餐,中规中矩不惊艳也不难吃,优点是可以边吃饭边欣赏弗拉门戈,但缺点是餐桌位于剧场的后方,距离舞台有一定的距离。
Tips:因为7点场会有很多的旅行团来,熙熙攘攘的体验感很差劲,导游会考虑到9点是旅行大巴司机的下班点,延迟要付加班费,并且弗拉门戈一场是一个半小时,11点结束也会影响明日的行程,所以楼主强烈建议大家观看晚上9点半的那场弗拉门戈,人少位置好,可以近距离去欣赏和感受弗拉门戈的魅力。
“Flamenco(弗拉门戈)”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中包括歌曲、音乐和舞蹈,弗拉门戈的形成深受安达卢西亚地区摩尔人和犹太人影响,还吸收了大量吉普赛人的艺术元素。
西班牙境内有多种知名的舞蹈,例如北部的霍塔舞(La Jota)、加利西亚地区的穆涅伊拉舞(La Muñeira),但要说知名度最高的还要属弗拉门戈,目前弗拉门戈舞已经成了西班牙舞蹈,甚至是西班牙文化的代表。
“Flamenco”一词最初源于西班牙的阿拉伯语,意思是“逃亡的农民”,15世纪时天主教双王重新光复穆斯林摩尔人占领的安达卢西亚地区后,为了躲避皈依天主教和被逐出伊比利亚半岛,许多摩尔人农民混迹在罗姆人中生活,暗自保留着包括歌唱在内的传统,罗姆人就是吉普赛人的雅称,目前弗拉门戈舞蹈大多是吉普赛人表演。
1492年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和斐迪南攻克了摩尔人在伊比利亚最后的城市格拉纳达,开始双王采取宗教宽容政策,使得当地的穆斯林、犹太人和吉普赛人平稳的归顺,后来宗教裁判所说服双王背信弃义,强迫异教徒要么皈依天主教,要么滚回非洲。
大量摩尔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逃入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乡下和山中,以躲避宗教带来的迫害,这些地方也随之成为了弗拉门戈舞蹈艺术形成的土壤,因此艺术中中有大量的悲愤、抗争、希望、和自豪的情绪宣泄,弗拉门戈歌唱者沙哑的发音方式也体现了这种艺术起源的环境。
弗拉门戈有着数十种节奏模式,而且是一种即兴舞蹈,没有固定的动作,全靠舞者和演唱、伴奏以及观众之间的情绪互动。最初弗拉门戈只是清唱,歌唱是弗拉门戈传统的核心,后来增加了吉他伴奏、节奏拍手、踢踏和舞蹈,伴奏乐器还包括卡宏箱鼓(Cajón)和响板(Castanets),楼主在表演结束后买了个响板,热情的女舞者还亲自教楼主练习,想打响确实是个熟练功。
介绍了弗拉门戈舞蹈的相关后,再给大家说一下表演的歌剧《卡门》,《卡门》是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完成于1874年秋天的一部歌剧,故事改编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同名小说,比才作曲,亨利·梅拉克(Henri Meilhac)和吕多维克·阿莱维(Ludovic Halévy)作词,该剧在比才去世后才获得成功。
《卡门》歌剧背景是19世纪中叶的西班牙塞维利亚,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三角恋加情杀的故事,吉卜赛女郎卡门(Carmen)是个烟厂的女工,有一天她看上了士兵唐·何塞(Don José),然后她使出尽浑身解数勾引他,让他去和人打斗和违反军法,不得不逃走,当唐·何塞爱上卡门后,卡门又移情别恋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Escamillo),而且居然还订婚了,在斗牛场何塞碰到了卡门想让她回心转意,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何塞一刀结束了卡门的性命,自此体现出整场的悲剧。
▲ 西班牙广场(Plaza de España)
在西班牙境内的任何城市中,除了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必定会有一座命名为“西班牙广场”的广场,但楼主可以负责任的讲塞维利亚的这座是最美丽的西班牙广场。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建于1914年,由当时的国王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主持奠基开工,用于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的场地,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从1929年5月9日开幕,至1930年6月21日结束,目的是加强西班牙、拉丁美洲、美国、葡萄牙和巴西之间的关系,美洲博览会和巴塞罗那世博会在同年举办,两者都被认为是西班牙的综合性展览会。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其实是占用的玛丽亚·路易莎公园(Parque de María Luisa)一部分,1893年蒙庞西耶公爵夫人(西班牙公主,国王费尔南多七世的女儿)将玛丽亚·路易莎公园捐赠给塞维利亚市用作对公众开放的公园。
整个西班牙广场最长直径17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外观呈半椭圆形,象征着西班牙对原美洲领土的拥抱,广场正面朝向瓜达尔基维尔河(El Río Guadalquivir),因为哥伦布在此河驶入大西洋进而发现的美洲大陆。
▲ 阿尼巴尔·冈萨雷斯·阿尔瓦雷斯-奥索里奥(Aníbal González Álvarez-Ossorio)
在西班牙广场的一侧矗立着一座绅士男子的雕塑,他就是西班牙大名鼎鼎的建筑师阿尼巴尔·冈萨雷斯·阿尔瓦雷斯-奥索里奥,1910年阿尼巴尔通过竞选成功拿下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的首席建筑师,由于他设计的风格极近华丽且建造迟缓,在当时塞维利亚财政吃紧的状况下难免招来反对的声音,外加西班牙广场两侧的高塔过高,影响塞维利亚大教堂吉拉达塔的地位等,1926年在建造的尾声时退出了设计。
▲ 维森特·特拉弗喷泉(Fuente Vicente Traver)
在阿尼巴尔辞去西班牙广场的首席建筑师职位后,维森特·特拉弗(Vicente Traver)取代了他进行收尾工作,并设计建造了上图广场中央的喷泉。
最初在博览会结束后西班牙广场将成为塞维利亚大学的一部分,然而最终它成为了军政府所在地,总司令办公室的驻地,目前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政府在此办公,这里同时也是塞维利亚军事博物馆。
窗台上从左至右依次悬挂着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区旗、西班牙国旗和欧盟旗,当天3月25日因为布鲁塞尔扎芬特姆机场发生了恐怖袭击爆炸,所以这三面旗帜均降半旗表达对遇害者的默哀。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因为其华丽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导演前来取景,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这里是开罗英军总部,《独裁者》中这里是瓦迪亚共和国的皇宫,此外还有《数字城堡》、《星球大战II:克隆人的进攻》等电影均在此取景。
▲ 阿拉瓦省(Álava)
西班牙广场的外墙上有48条长凳,按字母顺序代表除了塞维利亚西班牙的46个省,和加那利和巴利阿里两个群岛,墙上的瓷砖绘有该省的徽章、地图以及该地杰出的历史事件,长凳的侧面还有两座带有架子的小塔,当时是准备在博览会结束后用于塞维利亚大学,给学生放置书籍使用。
▲ 阿维拉省(Ávila)
▲ 巴达霍斯省(Badajoz)
▲ 布尔戈斯省(Burgos)
▲ 莱昂省(León)
▲ 莱利达省(Lérida)
▲ 哈恩省(Jaén)
▲ 阿尔梅里亚省(Almería)
▲ 纳瓦拉省(Navarra)
广场外墙这些墙凳每一个都画着自己省份的历史故事,楼主实在是太感兴趣了,在写这段的同时楼主在Google中用中文和西班牙语都搜索遍了,最终还是没找到相关的历史故事资料介绍,后期如果碰到楼主会在添加上,有知道的小伙伴也可以留言补充喔!感谢!🙏
▲ 塞维利亚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
离开了最美丽的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后,本来计划着去都市阳伞(Setas de Sevilla)游览一番,结果因为时间紧凑加上要赶往463公里外的葡萄牙里斯本,索性放弃留个遗憾吧!上图是途径的塞维利亚斗牛场。
▲ 玛丽亚·梅塞德斯(María de las Mercedes)
斗牛场外一侧矗立着玛丽亚·梅塞德斯的雕像,雕像于2008年5月由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Rey Juan Carlos I)揭幕,她是胡安卡洛斯一世的母亲、现任国王费利佩六世(Felipe VI)的祖母,同时也是斗牛爱好者。
▲ 塞维利亚塔(Torre Sevilla)
途中还遇到了摩天办公楼塞维利亚塔,它是整个安达卢西亚地区和塞维利亚最高的建筑物,高180.5米,排名西班牙境内第七高,说到这里大家不要吃惊,一般欧洲的城市没有建造那么多的摩天大楼。
继续启程葡萄牙里斯本
12月的西班牙南部是个避寒的好地方,和好朋友烟烟提前在网上订好了从马德里往返马拉加的Renfe高铁票,另外学弟梓年从塔拉戈纳乘车前往马拉加,大家汇集于这座毕加索出生的城市,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因为出行日期马拉加的宾馆价格都很高昂,因为景点大部分都在市中心又不想住的太偏僻,搜索再三选定了Booking上的Pinar Vip Class Malaga公寓式酒店,2晚共计146欧元,公寓链接:https://www.booking.com/hotel/es/pinar-vip-class-malaga-c-47-alcazabilla.zh-cn.html?aid=813495&label=25860687&group_adults=2&no_rooms=1&ss=
▲ 阿尔卡萨瓦城堡(Alcazaba de Málaga)
最初在此地是腓尼基-布匿人建立的防御工事,在穆斯林占领伊比利亚半岛期间,这里建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堡垒用于军事防御,堡垒位于吉布拉法罗山(Gibralfaro)的山坡上,下面与马拉加的老城相连,上面与另一个城堡—吉布拉法罗城堡相连。
阿尔卡萨瓦城堡的旁边是马拉加的古罗马剧场,沿坡而上进入景区有两个分叉口,分别通往城堡和古罗马剧场。
▲ 胡安·滕伯里·阿尔瓦雷斯(Juan Temboury Álvarez)
城堡入口的墙下有一尊半身雕塑,他是胡安·滕伯里·阿尔瓦雷斯(1899-1965),一位出生于马拉加的西班牙学者和政治家,对马拉加的艺术和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情,他一生都致力于保护和修复马拉加的阿尔卡萨瓦城堡,他还创建了马拉加的毕加索博物馆(Museo Picasso Málaga).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了上面这张老照片就能明白胡安·滕伯里·阿尔瓦雷斯有多伟大了,这张黑白照拍摄于1900年左右的阿尔卡萨瓦城堡,当时的城堡成为了马拉加底层人民的居所,各种搭盖包裹住了城堡本来的样貌,这里逐渐形成了马拉加城市延伸的区域,虽然有房屋和街道,但是不通水和电。
(黑白照片内区域修复后对比图)
上图是楼主拍摄与黑白照片同一区域的对比图,我们今天看到的阿尔卡萨瓦城堡,很大程度是来自1930年代进行的大规模文体修复,根据考古遗迹对城墙和宫殿进行了重建,这其中最突出的人物便是胡安·滕伯里·阿尔瓦雷斯,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致力于修复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其它古迹,还有许多修复过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的工作人员,也加入其中参与城堡的修复。
城堡景区的门口有一台自助购票机,首先按机器上的按钮选择需要购买的门票种类,随后插入欧元纸币或者投入硬币,机器就自动出票啦!
马拉加阿尔卡萨瓦城堡票价👇
1.正常票:阿尔卡萨瓦城堡3.5欧元,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吉布拉法罗城堡联票5.5欧元
2.团队票(大于10人):阿尔卡萨瓦城堡2.5欧元,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吉布拉法罗城堡联票4欧元
3.儿童票:阿尔卡萨瓦城堡2欧元,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吉布拉法罗城堡联票3.5欧元
4.免费票:周日下午2点开始至闭馆,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吉布拉法罗城堡对全部游客免费!
马拉加阿尔卡萨瓦官网票价链接:https://www.alcazabamalaga.com/alcazaba-ticket-price/ 链接只显示价格,不支持线上购票,需要前往景区门口。
除了自己个人买票游览,阿尔卡萨瓦城堡还推出了城堡团队游览(Alcazaba Tour)、城堡私人游览(Private Tour Alcazaba)、学校团队游览(School Tour)和马拉加徒步游览(Free Walking Tour),有喜欢跟着景区工作人员听讲解的小伙伴可以预定喔,语言可以选择西班牙语和英语。
1.城堡团队游览(Alcazaba Tour):成人10欧元、6-16岁儿童6欧元,以上均包含门票,集合时间下午4点,集合地点在古罗马剧场一侧的玻璃金字塔,具体见下图。游览的时长大概1小时15分钟,语言可以线上选择偏向西班牙语还是英语,选择日期和付款链接:https://www.alcazabamalaga.com/alcazaba-tour/
2.城堡私人游览(Private Tour Alcazaba):1-4人团/85欧元、5-12人/130欧元、13-25人/185欧元,以上均包含门票,游览时间一个半小时,集合时间以及语言选择(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德语和法语)相关预定需要通过邮件(info@alcazabamalaga.com)和Whatsapp(+34699756864)联系,详细信息:https://www.alcazabamalaga.com/private-tour/
3.学校团队游览(School Tour):学生参观对于驴友来说不太实用就不过多介绍了,有需要可以点击官网链接:https://www.alcazabamalaga.com/school-tour/
4.马拉加徒步游览(Free Walking Tour):成人10欧元、6-16岁儿童6欧元,游览时长1小时45分钟,集合时间上午10点和中午12点,集合地点在主教广场(Plaza del Obispo),Tips:徒步游览虽然需要买票,但在最后需要根据满意度给导游支付小费,具体详细预定信息:https://www.alcazabamalaga.com/tours/free-walking-tour-malaga/
第一种城堡团队游览(Alcazaba Tour)的集合地点如上图,在古罗马剧场旁的玻璃金字塔,Google Maps上搜索玻璃金字塔的西班牙语“Pirámide de Cristal”即可。
第四种马拉加徒步游览(Free Walking Tour)集合地点在主教广场,Google Maps上搜索主教广场的西班牙语“Plaza del Obispo”即可。
马拉加阿尔卡萨瓦城堡开放时间👇
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吉布拉法罗城堡几乎全年营业,每年的1月1日元旦和12月25日圣诞节闭馆休息。
冬季时刻表(11月1日—3月31日):9:00—18:00(最后进场时间为17:30)
夏季时刻表(4月1日—10月31日):9:00—20:00(最后进场时间为19:30)
Tips:建议朋友们如果赶最后进场时间游览的话,不如转天再来参观,因为城堡景区内还是比较大的,半小时的时间肯定参观不完。
阿尔卡萨瓦城堡建在吉布拉法罗山坡上的战略位置,双层的城墙并连接着塔楼,使其成为中世纪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塔楼上拥有绝佳的视野,可以控制任何来自陆地和海上的敌人。
▲ 圆拱顶门(Puerta de la Bóveda Vaída)
圆拱顶门呈“L”型,从战略角度上讲这样可以让敌人缺乏能见度,进入门内的塔楼后从另一侧被斩杀,此门得名于内部覆盖着的砖拱顶,还矗立着一根古罗马时期的石柱。
圆拱顶门内的古罗马石柱
圆拱顶门内部覆盖着的砖拱顶
▲ 二柱门(Puerta de las Columnas)
此门得名于两侧的两根科林斯柱式石柱,这两根石柱很有可能取自城堡下古罗马剧场,搬到这里二次用于装饰使用,二柱门的上方有几个狭长的夹缝,当时用作发射弓箭。
▲ 基督门(Arco del Cristo)
来到基督门这里,我们就来到了城堡的第二道围墙处,门的外墙镶刻着费利佩四世(Felipe IV)的徽章,在1900年左右时,基督门这个区域完全被居民搭盖遮掩着,形成了一个叫做阿尔卡萨瓦的社区(El Barrio de la Alcazaba).
▲ 蒂内尔塔(Torre del Tinel)
通过蒂内尔塔下的拱门(Puerta de los Arcos)后便是城堡的内部,进入左转即可到达城堡的上层平台,在这部分的发掘中只发现了一个地牢,白天工作的基督徒俘虏在晚上被穆斯林摩尔人关进去。
▲ 武器庭院(Patio de Armas)
▲ 泰法王宫(Palacio Taifa)
两道围墙之内便是城堡的核心王宫区域,泰法王宫建于11世纪,外观和装饰上接近科尔多瓦哈里发的宫殿,统治者试图将自己与他们之前的哈里发联系起来,用以证明他们权力的正统性。
所谓“泰法”是指11世纪初后倭马亚王朝(Califato de Córdoba)解体后,出现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穆斯林小王国,这些小邦国大多昙花一现,各自为政,且互相攻伐,这座泰法王宫就是当年马拉加泰法的住所。
有关马拉加和阿尔卡萨瓦城堡的历史👇
1.腓尼基和罗马时期:腓尼基人最初作为商人来到马拉加,主要为了寻找金属和盐,不久他们在此定居并建立了一座叫做“Mlk”的小城镇,在马拉加的附近也发现了古希腊殖民的痕迹,可能由于洪水的爆发或阿拉利亚海战的原因,古希腊居民迁入了迦太基人建立的马拉卡(Malaka)城市。
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腓尼基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影响力开始下降,随后迦太基人占领了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殖民地,马拉卡在公元前573年左右成为布匿殖民地,所谓“布匿”是古罗马人对迦太基人的蔑称。
迦太基和罗马共和国的布匿战争结束后,以罗马胜利和迦太基汉尼拔的失败而告终,公元前3世纪罗马共和国正式统治伊比利亚半岛南部,马拉加地区属于罗马的远西斯班尼亚(Hispania Ulterior)地区。
随着奥古斯都皇帝的上台和罗马帝国的开始,伊比利亚半岛的许多城市开始“罗马化”,城市中建造了寺庙、剧院、温泉等,下文中介绍的马拉加古罗马剧院正式建于此时。罗马帝国时期马拉加(当时叫“Malaca”)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城市,原因是这里盛产加鲁姆鱼酱(Garum),公元81年,图密善皇帝给予Malaca居民罗马公民身份。
公元三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衰弱和野蛮人入侵,城市的环境出现了危机,Malaca的城市人口外流到乡下,城市进入颓废状态,另外基督教成为帝国的国教,认为舞台表演不道德,斗兽场和剧院等公共场所逐渐荒废。
后来日耳曼和西哥特许多野蛮部落在伊比利亚半岛掠夺和定居,东罗马帝国的拜占庭人试图控制马拉加到卡塔赫纳(Cartagena)沿岸,想夺回昔日西罗马帝国的荣耀,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us I)领导的军事行动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拜占庭的影响力仅在该地区保留了大约 70 年,最终西哥特蛮族控制了整个地区。
2.穆斯林统治时期:
西哥特人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喜悦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一切都将随着公元711年穆斯林入侵北非而迅速结束。8世纪初西哥特人衰落,不同派系的贵族争夺哥特君主的权力,甚至寻求北非穆斯林的军事援助。
公元711年4月29日,摩尔人将军塔里克·伊本·齐亚德(Táriq ibn Ziyad)带领军队从北非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伊比利亚半岛后凿毁船只,并发表了一段慷慨的演讲,最后一位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Rodrigo)战死,穆斯林摩尔人占领了除了伊比利亚半岛北部所有的土地。
11世纪时马拉加的阿尔卡萨瓦城堡作为防御工事修建起来,一部分石柱、柱头和其它材料取自附近的罗马剧场,13世纪末格拉纳达的纳斯里德王国(Reino Nazarí de Granada)第二任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马拉加,随后城堡也进行了翻新加固,还在里面修建了纳斯里德风格的王宫和花园。
3.天主教时期:
1487年天主教双王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兵临马拉加,围困加战斗了数周后,阿尔卡萨瓦城堡的指挥官阿里·多杜斯(Ali Dordux)投降,坚守在山上吉布拉法罗城堡内的穆斯林市长哈米特·埃尔·泽格里(Hammet el Zegrí)两天后投降,自此马拉加被天主教军队所征服。
马拉加光复后阿尔卡萨瓦城堡继续当作宫殿使用,但长期的荒废导致城堡状况恶化,1693年大同盟战争中,法国的9艘军舰曾经炮击马拉加导致城堡的进一步损坏,1693年又受到地震影响,1794年比利牛斯山战争时城堡关押法国的战俘,西班牙首相曼努埃尔·戈多伊(Manuel de Godoy y Álvarez de Faria)下令将城堡用作圣路易斯皇家医院,再后来城堡被马拉加底层人民占用居住,直到20世纪才被修复。
▲ 穆德哈尔盔甲室(Sala Armadura Mudéjar)
▲ 纳斯里德宫(Palacio Nazarí)
除了泰法王宫,城堡内还有一座纳斯里德宫,宫殿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拥有细长水池的水池庭院,另一个是有两个小水池,两边种着橘子树的橘子树庭院。
▲ 水池庭院(Patio de la Alberca)
由于在20世纪时有居民在建造居住的房屋,宫殿几乎被完全摧毁,在考古工作者挖掘过程中,确定了一定高度的墙壁、建筑物的平面图、人行道、装饰物和水池等,目前我们看到的建筑大部分都是重建的。
▲ 橘子树庭院(Patio de los Naranjos)
穆斯林摩尔人公元11至15世纪之间使用的器皿
这间屋子可能是烧制陶器的吧,没有具体的介绍,有清楚的小伙伴欢迎留言指正。
从阿尔卡萨瓦城堡遥望马拉加老城
从阿尔卡萨瓦城堡遥望马拉加主座教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Basílica de la Encarnación)
从阿尔卡萨瓦城堡遥望马拉格塔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La Malagueta)
▲ 古罗马剧场(Teatro Romano de Málaga)
离开阿尔卡萨瓦城堡后,顺道一起把古罗马剧场给看了,罗马剧场是马拉加西班牙裔罗马人生活的象征之一,建于公元1世纪初,建筑的看台部分依托在吉布拉法罗山坡上,而舞台则建在平地上,这里曾经上演不同类型戏剧作品,也为罗马帝国皇帝宣传丰功伟绩。
古罗马剧场在公元3世纪中叶逐渐被废弃,其场地分为好多个池子用来腌制加鲁姆鱼酱(Garum),从剧场前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向里面看,能看到这些腌鱼的水池遗迹。公元5世纪这里被当作墓地,许多石柱、柱头等材料被挪用修缮阿尔卡萨瓦城堡,经过岁月的流逝剧场逐渐被黄土掩埋。
1940年这片区域建起了一座集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于一体的文化之家(Casa de la Cultura),1951年文化之家工程美化作业中无意发现一座巨大的建筑,最初认为是罗马城墙的大门,随着拱门后一系列台阶的出现,证实这是一座古罗马剧院,在经过多方的激烈争辩后,1992年正式拆除文化之家,整个剧场展现在公众面前。
马拉加古罗马剧场相关信息👇
📍地址:C/ Alcazabilla, s/n, 29015 Málaga, Spain,Google Maps导航“Teatro Romano de Málaga”即可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10:00—18:00 周日和节假日10:00—16:00
⌚️休息时间: 1月1日、1月6日、5月1日、12月24日、12月25日、12月31日
🎫门票:个人参观免费,如团队参观需要打电话(+34 951501115)或发送电子邮件(TRomanoMalaga.aaiicc@juntadeandalucia.es)咨询
▲ 马拉加主座教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Basílica de la Encarnación)
由于西班牙的就餐时间习惯偏晚,一般餐馆下午2点左右开餐,因为在1940年,西班牙的独裁者弗朗哥将军(Francisco Franco)为了和纳粹德国保持一致,将西班牙的时区向前调了1个小时,但西班牙人还按照之前的时间吃饭,1点的午饭就变成了2点,二战结束后时间没有更改沿用至今,基于所上原因我们一行人先去参观马拉加主座教堂。
▲ 锁链门(Puerta de las Cadenas)
马拉加主座教堂全称“肉身成道圣玛利亚圣殿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马拉加教区的主座教堂,整体建筑为文艺复兴风格,上图是马拉加主座教堂的北立面,下面的锁链门是大教堂参观的入口。
马拉加主座教堂这片区域位于中世纪摩尔人建立的围墙内,之前这里是一座阿尔贾玛清真寺(Aljama),1487年马拉加被天主教双王率领的军队征服,随即下令将清真寺改建为天主教教堂。
主座教堂的建造始于1525年,1768年开放给教徒礼拜使用,但整体的工程尚未完工,建筑风格呈文艺复兴综合体,既有原始哥特式的风格,也融入了巴洛克元素。19世纪时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导致大教堂停工。1862年英国女王。1862年伊丽莎白二世访问马拉加,提出继续修建这座教堂的想法,但最终没有实现。
▲ 北塔(Torre Norte)
马拉加主座教堂的北塔高84米,位于正立面的左侧,在2012年之前,北塔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第二高的建筑,仅次于塞维利亚主座教堂吉拉达塔(La Giralda).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在北塔的对称另一侧还应该有一座“南塔”,因为资金的短缺,南塔直到今日也尚未完工。如上图能看到北塔的另一侧是未完工的南塔,欧洲大部分庄严华丽的大教堂一建就是好几百年,也有许多像马拉加主座教堂这样因为资金短缺而中断建造的教堂,例如巴黎圣母院两座塔的平顶上也没有建起预期的尖顶。
18世纪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王室对停靠在马拉加港口的船舶征收消费税,用以建造马拉加主座教堂未完工的部分,但最终这笔费用被另作他用,一说是这些钱被用于支持美国的独立战争,另一说是根据教会的资料,这笔钱挪用修缮了Antequera大街(目前马拉加Martinez Maldonado街的一段)。
2017年某个马拉加的当地组织认为马拉加主座教堂是个烂尾性建筑,向政府和教会申请继续建造主座教堂包括南塔等未完工的部分,甚至进行了向居民募集修建资金的活动,一年后马拉加市长以没必要这个理由拒绝了该提案,马拉加主座教堂目前来看会始终保持这个外观,而且因为单独的北塔,主座教堂也被当地人昵称为“La Manquita(独臂夫人)”。
马拉加主座教堂的内部呈拉丁十字平面,由三个等高41.79米的中殿组成,是安达卢西亚地区拱顶最高的建筑。
▲ 主祭坛(Capilla Mayor)
主祭坛是马拉加主座教堂的心脏,在6根柱子之间是意大利画家切萨雷·阿尔巴西亚(Césare Arbassia)的4幅杰作,分别是《耶稣在安娜斯家中》、《在花园里祈祷》、《最后的晚餐》和《耶稣在彼拉多面前鞭笞》。
▲ 唱诗班(Coro)
马拉加主座教堂的唱诗班是17世纪西班牙巴洛克最杰出的雕塑作品之一,前两层有44个座位,最后一层为阁楼形式。
这件宏伟的艺术品建造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由塞维利亚的雕塑家路易斯·奥尔蒂斯·德·瓦尔加斯(Luis Ortiz de Vargas)负责制作唱诗班的总体结构和主教座的圣母像、圣佩德罗和圣巴勃罗的浮雕和众多的装饰元素。
第二阶段由西班牙巴洛克雕塑家何塞·米卡尔·阿尔法罗(José Micael Alfaro)进行了干预,除了解决使徒雕刻的问题外,他还继续之前在唱诗班顶部的装饰和半身像浮雕上的工作。
对唱诗班最大的贡献出自巴洛克雕塑家佩德罗·德·梅纳(Pedro de Mena)之手,这位来自格拉纳达的雕塑家负责完成剩下的40件雕塑作品,他推崇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制作了大教堂建筑群中最壮观的雕塑部分。
上一张唱诗班天主教圣人雕塑的特写,一般某些重要的历史建筑或教堂都会有其特色的所在,楼主认为唱诗班绝对是马拉加主座教堂的点睛之笔,精致、沉稳且大气!👍
在唱诗班上方的两侧有两个巨大的管风琴,它们是管风琴大师朱利安(Julián de la Orden)的作品,高22米,由4500根管子组成,被认为是西班牙巴洛克风格中最好的管风琴之一。
▲ 玫瑰圣母堂(Capilla Virgen del Rosario)
▲ 圣塞巴斯蒂安堂(Capilla de San Sebastián)
▲ 圣拉斐尔堂(Capilla de San Rafael)
马拉加主座教堂相关信息👇
📍地址:C. Molina Lario, 9, 29015 Málaga, Spain(Google Maps搜索“Catedral de Málaga”即可)
⌚️开放时间:
1.主座教堂 星期一至星期六 10:00-18:00,星期日 14:00-18:00 (17:15为最后入场时间)
2.主座教堂登顶 星期一至星期五 11:00,12:00,13:00,14:00,16:00,17:00. 星期六 11:00,12:00,13:00,14:00,16:00,17:00,18:00. 星期日 16:00,17:00,18:00.
3.礼仪庆典期间的周六和周日不允许游客参观
🎫门票:
1.主座教堂 成人6欧元,团队4欧元(超过15人),老年5.5欧元(65岁以上),青年3欧元(13-17岁),学生4欧元(18-25岁学生)
2.主座教堂+登顶 成人10欧元,团队7欧元(超过15人),老年9欧元(65岁以上),青年6欧元(13-17岁),学生卡7欧元(18-25岁学生)
3.登顶 成人6欧元,团队4欧元(超过15人),老年5.5欧元(65岁以上),青年4欧元(13-17岁),学生3欧元(18-25岁学生),马拉加市民3.5欧元
4.登顶夜游 不分票种10欧元
5.免费:马拉加居民、残疾人士和3岁以下儿童
因为网上购买门票和在马拉加主座教堂门口买门票价格一致,网上提前买好可以节约时间直接进入,也可以选择参观的时间,购票链接:https://malagacatedral.com/cultural-visit/ 只支持Visa或Master的银行卡喔,银联卡不支持。
离开马拉加主座教堂后大家准备共进午餐,行走在圣玛丽亚步行街(Calle Santa María)上,除了餐厅和咖啡馆,其它的店铺都打烊歇业,因为西班牙人有午睡(Echar la Siesta)的习惯,所以大部分店铺下午2点到5点是关门样子。
▲ 宪法广场(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
走着走着到了马拉加的宪法广场,在穆斯林摩尔人建立的格拉纳达纳斯里德王国(Reino nazarí de Granada)时,这里就是一座公共广场,随着1812年西班牙宪法的颁布,该广场正式命名为“宪法广场”。
从宪法广场的一侧走出去,便是拉里奥斯侯爵街(Calle Marqués de Larios),同样这也是一条步行街,但因为临近圣诞节已经搭起了圣诞彩灯,白天看不出来啥,目前最重要是填饱肚子,晚上我们又出来对音乐彩灯欣赏了一番。
▲ 拉里奥斯侯爵纪念碑(Monumento al Marqués de Larios)
上图的人物雕塑是拉里奥斯侯爵二世—曼努埃尔·多明戈·拉里奥斯(Manuel Domingo Larios y Larios),他出生于马拉加庄园领主贵族家庭,年轻时在马拉加发展纺织和制糖业,1868年西班牙发生光荣革命(La Gloriosa),工人们包围了家族的工厂,侯爵携家眷前往巴黎避难。
侯爵对马拉加最大的社会贡献,是规划建造了拉里奥斯侯爵街(Calle Marqués de Larios),自1887年以来,他在资金上一直支持这条街道的改造,在过去拉里奥斯侯爵街由许多小巷组成,侯爵下令修建一条通向港口的宽阔街道,这条街由建筑师爱德华多·斯特拉坎(Eduardo Strachan Viana-Cárdenas)设计,最终于1891年完工。
为了纪念拉里奥斯侯爵对马拉加的贡献,1931年4月14日,随着西班牙第二共和国的建立,激进人士摧毁了拉里奥斯侯爵的雕像,随后雕像被抛入海中,取而代之矗立了一座无名工人的雕塑,因为工人被认为是拉里奥斯侯爵街真正的建造者。西班牙内战结束后,第二共和国随之覆灭,侯爵的雕塑从海中捞起,修复后又矗立了起来。
▲ Freiduría Chupytira
来到陌生的城市肯定想尝尝当地的美食,但是在各种点评上选来选去总是怕踩雷,不如去咨询一下来过的小伙伴,紧急联系了马德里的博然bro,推荐给我们位于Huelin海滩旁的Freiduría Chupytira海鲜餐厅。
▲ 白灼虾(Gambas Cocidas)
到店里大家点了白灼虾、炸章鱼、橄榄油侵虾、油侵扇贝、煎鱿鱼和饮料,首先说味道没问题,食材很新鲜,最重要的是性价比超高,我们3个人一共吃了不到60欧元!真的是实惠爆了!
▲ 炸章鱼(Pulpo Frito)
▲ 油浸大虾(Gambas al pil-pil)
▲ 油浸扇贝(Vienas pil-pil)
▲ 煎鱿鱼(Calaman Plancha)
Freiduría Chupytira有两家店,Huelin店位于马拉加市区内,Rincón de la Victoria店位于马拉加东部的Rincón de la Victoria区,我们去的是第一家Huelin店。
1.Freiduría Chupytira Huelin店相关信息👇
📍地址:Calle Tomás de Echevarría 13
🚌抵达方式:Huelin店距离马拉加主座教堂大概2.4公里,走路大概半个小时比较远,距离Freiduría Chupytira餐厅最近的公交站是40路公交车的Pso. Antonio Machado,鉴于公交车还要等还怕下错站,最建议的方式就是打个出租车吧!
⌚️营业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13:00-17:00/20:00-24:00
☎️预订方式:餐厅只接受电话预定 +34 673108809/+34 667895220
2.Freiduría Chupytira Rincón de la Victoria店相关信息👇
📍地址:Avenida del Mediterráneo 146
🚌抵达方式:Rincón de la Victoria店距离马拉加市中心要15公里左右了,不在马拉加市区内,建议大家还是去Huelin店比较方便,自驾或者想去Rincón de la Victoria海滩游玩儿的朋友们可以选择。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13:00-17:00/20:00-23:30
☎️预订方式:餐厅只接受电话预定 +34 660555944
🔗餐厅官网:https://www.chupytira.es/
Freiduría Chupytira餐厅有中文的菜单!不仅有中文而且还有图片哈哈,这在欧洲旅行简直就是福利!而且避免踩雷,如果还是不放心就按照楼主点的菜品点餐,绝对不会失望哈哈!菜单链接:https://www.chupytira.es/carta-idiomas/
▲ 马拉加于林海滩(Playa de Huelin)
吃完了美味的珍羞海鲜,离开餐馆去旁边的于林海滩散散步,也算是打卡了马拉加的海滩,因为是12月份初,所以海滩上显得格外荒凉,仅看到一位当地女性躺在沙滩上休憩,这里到了夏天可是人声鼎沸的另一番景象。
于林海滩(Playa de Huelin)也叫做“圣安德烈斯海滩(Playa de San Andrés)”,位于马拉加港口和慈悲海滩(Playa de la Misericordia)之间,于林海滩长大概有700米左右,宽15米左右,沙子质地为粗黑沙。
名字取自旁边的于林区(Barrio Huelin),这里在19世纪时是马拉加不起眼的工人阶级地区,其名字来源于实业家商人爱德华多·韦林·赖西格(Eduardo Huelin Reissig),他在工业革命的高峰期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投资,例如出口红酒和干果、马拉加银行的创办人之一,以及在于林区建造了专为工人的住宅。
▲ 爱德华多·韦林·赖西格(Eduardo Huelin Reissig)1822-1891
曾经在于林海滩上发生过一场重大的悲剧,西班牙自由派士兵托里霍斯(José María de Torrijos y Uriarte)因反对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七世的专制统治,1831年12月2日,他与60名同伴从直布罗陀航行到马拉加海岸准备渗透起义,结果全部落被捕,九天后托里霍斯和48名幸存的同伴在于林海滩未经审判被枪杀。
▲ 托里霍斯(José María de Torrijos y Uriarte)1791-1831
▲ 《在马拉加海滩处决托里霍斯和他的同伴》
1888年西班牙画家安东尼奥·吉斯伯特(Antonio Gisbert Pérez)创作了19世纪西班牙历史绘画的伟大杰作之一—《在马拉加海滩处决托里霍斯和他的同伴》(Fusilamiento de Torrijos y sus compañeros en las playas de Málaga),画作提醒着后人为自由而斗争的代价是多么的昂贵!目前这幅画作保存在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Museo del Prado),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寻找一下喔!
溜达打卡马拉加的海滩后,我们沿着安东尼奥·马查多路(Paseo de Antonio Machado)的人行道准备回宾馆歇息歇息,晚上再出来看拉里奥斯侯爵街(Calle Marqués de Larios)的圣诞音乐彩灯。
从海滩走回宾馆不到3公里,对于时间充足的我们步行半小时左右不叫事儿,上图右边这里便是客货两用的马拉加港口。
▲ 鱼贩(El Cenachero)
路边偶遇一座“鱼贩”雕塑,由马拉加艺术家海梅·费尔南德斯(Jaime Fernández Pimentel于1968年创作,鱼贩代表马拉加的典型传统人物,他们在城市的街道上卖鱼,同时也保持着手臂上两个篮子的平衡。
雕塑展现了一名传统鱼贩的穿着,腰带、悬挂的篮子和一顶免受高温的帽子。因为马拉加和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Mobile)是友好城市,为了用以纪念这一友好,马拉加市议会赠送给莫比尔市一尊鱼贩的复制品,楼主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在莫比尔哪个区域矗立着。
▲ 瓜达尔麦迪娜河(Río Guadalmedina)
路过流经马拉加的瓜达尔麦迪娜河,它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语,意为“城市的河流”,该河全长51.1公里,最终流入地中海。
大家回宾馆小咪了一会儿后精神焕发!写到这还真忘了晚餐吃的啥,根据照片和回忆我们晚上来到了拉里奥斯侯爵街(Calle Marqués de Larios),此时已经有一部分当地的居民和游客在驻足等待音乐彩灯的开始。
因为圣诞是为了庆祝救世主耶稣的降生,所以彩灯上装饰有一系列天主教主题的彩色玻璃画。
好像是7,8点吧,音乐彩灯终于开始啦!音乐彩灯可不是只亮着就完事儿了,而是灯条根据不同的音乐节奏变换着,最后伴随着一首欢快的《Feliz Navidad》(圣诞快乐)结束,现场虽然人山人海,但气氛这一块儿绝对给力!👍
看过音乐彩灯后回宾馆的途中,经过了宪法广场(Plaza de la Constitución),矗立在广场上的圣诞树也点亮了起来。✨
马拉加需要参观的景点不是很多,转天大家睡到自然醒,整理收拾好出去随便找了家印巴小哥儿开的饼卷肉餐厅,随便吃一口后,下午去参观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和吉布拉法罗城堡。
▲ 恩惠广场(Plaza de la Merced)
跟着手机导航前往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临近时会穿过恩惠广场,广场自罗马时代以来便是城市中的一部分,在15世纪广场用作交易市场,所以叫做“市场广场(Plaza del Mercado )”,1820年称作“列戈广场(Plaza Riego)”,因为西班牙将军拉斐尔·列戈(Rafael del Riego)曾住在广场的旁边15号,广场目前的名称来源于一侧的恩惠教堂(Iglesia de la Merced),不过该教堂在1931年被烧毁,1964年拆除了残骸后建起了一座公寓楼。
▲ 托里霍斯纪念碑(Monumento a Torrijos)
广场的中昂矗立着托里霍斯纪念碑,该纪念碑就是纪念前文所讲就义于马拉加于林海滩的托里霍斯(José María de Torrijos y Uriarte),纪念碑的下方埋葬着托里霍斯和48名一起举事就义的同伴。
广场一侧不知是烂尾还是未施工的工地建筑上挂着一幅毕加索名画《阿尔及尔女人》大海报,一侧标记着“Picasso 125 Aniversario”,是马拉加政府纪念毕加索诞辰125周年,也就是2006年张贴于此的,可见海报掩盖着后面这座楼房已经废弃了许久。
▲ 毕加索雕像(Estatua de Pablo Ruiz Picasso)
广场上还有一座毕加索的雕像一定不要错过,雕像身后一侧便是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毕加索青铜雕像于2008年12月5日安置于此,作者是西班牙雕塑家弗朗西斯·洛佩兹·埃尔南德斯(Francisco López Hernández),2013年4月居然有一群闲的没事儿的破坏分子,将毕加索的雕像从长凳上撬了下来,由于太过沉重最后发现丢弃在了不远处。
▲ 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Museo Casa Natal de Picasso)
说实话马拉加的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是我们旅途中纯打卡的景点,因为是大师毕加索出生的地方,所以特别想来膜拜一番,但大师抽象派的画作楼主确实是看不太懂,但是敬畏的心绝对是有的喔!😝 上图这座黄色的公寓便是毕加索的出生地。
公寓的外墙上镶嵌着“Fundación Picasso”—毕加索基金会,“En esta casa nació Pablo Ruiz Picasso el 25 de Octubre de 1881”—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在这座房子。
这座公寓除了是毕加索出生的故居,还是毕加索基金会的办公地点,由马拉加市议会创建于1988年,馆内展示了许多毕加索创作的版画、油画和素描,还有毕加索父亲,同时也是美术教师何塞·鲁伊斯·布拉斯科(José Ruiz y Blasco)的画作。
我们耳熟能详毕加索那些著名的画作都在各大级别博物馆内,但该博物馆内的真迹也尤为宝贵,提醒大家都不可以拍照。除此之外还有展厅展览着其它艺术家的画作,可能是临展的感觉,这些有的可以拍照。
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相关信息👇
📍地址:Plaza de la Merced 15, 29012 Málaga, Spain(Google Maps搜索“Museo Casa Natal de Picasso”即可)
🔗官方网站:https://www.museopicassomalaga.org/en/
⌚️营业时间:
1.3月至6月 10:00-19:00,7月至8月 10:00-20:00,9月至10月 10:00-19:00,11月至2月 10:00-18:00
2.12月24日、12月31日、1月5日 10:00-15:00
3.圣诞12月25日、元旦1月1日、主显节1月6日 全天关闭
4.请于闭馆前半小时入场,闭馆前10分钟开始清场,馆内商店与书店于闭馆前15分钟可入内。
🎫门票:
1.成人9欧
2.优惠票7欧(65岁以上老人、持有欧洲青年卡、26岁以下学生证明)
3.免费入场(持残疾人证明、登记在SEPE的失业人员、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马拉加大学学生或教师持证)
🔗购票链接:https://tickets.museopicassomalaga.org/muslinkIII/venda/index.jsp?nom_cache=MPM&property=MPM&grupActiv=1&lang=2
毕加索出生地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有中文页面:https://www.museopicassomalaga.org/zh-hans/ 但内容仅限于营业时间、门票价格、地址和一些相关信息,购票还是要点击上面的链接,只有西班牙语和英语,如果行程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建议去现场买票就好。
▲ 吉布拉法罗城堡(Castillo de Gibralfaro)
吉布拉法罗城堡是我们此次马拉加旅程的最后一站,大家懒得等公交麻烦,直接打个车到了城堡的大门,由于昨天买了阿尔卡萨瓦城堡(Alcazaba de Málaga)的联票,拿出来直接验票进入。
城堡的名称来源于脚下的吉布拉法罗山(Gibralfaro),最初在公元8世纪左右,山顶这里是一座腓尼基人建立的小型防御工事,在公元10世纪时,科尔多瓦酋长国哈里发阿卜杜拉赫曼三世(Abderramán III)统治期间,加固了之前的防御建筑,目前我们看到吉布拉法罗城堡的样子,是14世纪格拉纳达纳斯里德王国苏丹尤素服一世(Yusuf I de Granada)的杰作,用以改善马拉加的防御。
纳斯里德王国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苟延残喘的伊斯兰王国,它四周的边界被天主教卡斯蒂利亚王国包围着,它不得不向卡斯蒂利亚王国进贡,以确保其土地和领土的安全,同时也继续加固城堡的围墙和塔楼,以免受到天主教军队的攻击。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图是西班牙画家何塞·莫雷诺·卡博内罗(José Moreno Carbonero)创作的油画,描绘的是天主教双王征服马拉加,解放被奴役的基督徒,目前这幅油画保存在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1487年,天主教双王(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两个人结婚后,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带领7万名士兵兵临马拉加,围攻持续了3个多月,期间发生了大大小小多次战争,首先阿尔卡萨瓦城堡的指挥官阿里·多杜斯(Ali Dordux)投降,坚守在吉布拉法罗城堡内的穆斯林市长哈米特·埃尔·泽格里(Hammet el Zegrí)坚守两天后,因弹尽粮绝投降,自此马拉加被天主教军队所征服。
▲ 面包窑炉(Horno del Pan)
上图这座小门里是当初烤面包的窑炉,烤出来的面包等主食供给给驻扎在吉布拉法罗城堡内的驻军。
吉布拉法罗城堡相关信息👇
📍地址:Camino Gibralfaro, 11, 29016 Málaga, Spain(Google Maps搜索“Castillo de Gibralfaro”即可)
⌚️开放时间:阿尔卡萨瓦城堡和吉布拉法罗城堡几乎全年营业,每年的1月1日元旦和12月25日圣诞节闭馆休息。
冬季时刻表(11月1日—3月31日):9:00—18:00(最后进场时间为17:30)
夏季时刻表(4月1日—10月31日):9:00—20:00(最后进场时间为19:30)
🎫门票价格:吉布拉法罗城堡和阿尔卡萨瓦城堡票价一致,且不支持网上购票,大家去门口售票处买票进入即可。
1.正常票:吉布拉法罗城堡3.5欧元,吉布拉法罗城堡和阿尔卡萨瓦城堡联票5.5欧元
2.团队票(大于10人):吉布拉法罗城堡2.5欧元,吉布拉法罗城堡和阿尔卡萨瓦城堡联票4欧元
3.儿童票:吉布拉法罗城堡2欧元,吉布拉法罗城堡和阿尔卡萨瓦城堡联票3.5欧元
4.免费票:周日下午2点开始至闭馆,吉布拉法罗城堡和阿尔卡萨瓦城堡对全部游客免费!
城堡上飘荡着马拉加市旗、西班牙国旗和安达卢西亚自治区区旗
吉布拉法罗城堡的城墙和塔楼保存的都很完整,内部没有什么看点,但这里是马拉加观景的绝佳地点,比起山坡上的阿尔卡萨瓦城堡更加辽阔和壮观,远观一番后感觉把这两天马拉加的行程系统的总结了一番。😁
遥望马拉加港口(Puerto de Málaga)
俯瞰马拉加老城
仔细看远处是恩惠广场(Plaza de la Merced)上的托里霍斯纪念碑(Monumento a Torrijos)
马拉加主座教堂(Santa Iglesia Catedral Basílica de la Encarnación)
吉布拉法罗山腰上的阿尔卡萨瓦城堡(Alcazaba de Málaga)
马拉加马拉格塔斗牛场(Plaza de Toros de La Malagueta)
远处还能看到马拉加足球俱乐部的主场—玫瑰园球场(Estadio La Rosaleda)
从吉布拉法罗城堡下山后差不多是晚饭的时间,大家的中国胃促使到家来到一家中餐厅,坐下后等了半天也没人招呼我们,催促点餐后服务员说让我们点Menú套餐,就是给老外吃的固定套餐,对于我们单点的想法比较冷漠,算了吧!最后离开好像吃了个麦当劳还是肯德基结束了我们马拉加的行程。
▲ 启蒙佛塔(Estupa de la Iluminación de Benalmádena)
第三天我们计划从马拉加乘坐大巴车,前往60公里外的马尔贝拉(Marbella)游玩一日,途中路过贝纳尔马德纳镇(Benalmádena)时又看到了上图这座藏式佛塔,为什么说“又”呢?因为楼主之前在西葡带团时经常会路过这里,出于好奇在网上查找了多方资料,得知叫做“Estupa de la Iluminación”,中文译为“启蒙佛塔”。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大巴车速过快上图没照清楚,楼主从网上找了一张启蒙佛塔的照片,佛塔是洛邦哲楚仁波切喇嘛(Lopon Tsechu Rinpoche)主持修建的,建成于2003年10月5日,高33米,启蒙佛塔是欧洲最高的佛塔。
▲ 马尔韦利亚大巴站(Estación de Autobuses Marbella)
下面介绍一下如何从马拉加(Málaga)到马尔贝拉(Marbella),首先来说如果是自驾前往是时间最自由最舒适的方式,走AP-7高速公路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不是自驾最便捷是方式是在马拉加的大巴站,乘坐Avanza公司的大巴往返。
Avanza大巴公司从马拉加到马尔贝拉的行程,每天从早上6:45到晚上11点之间都有班次,马尔韦利亚到马拉加每天早上6:45到晚上10点半之间都有班次,单程的票价在5.57—8.85欧元之间,价格取决于发车的时间和车次的快慢。
Avanza大巴车官方订票链接:https://www.avanzabus.com/
▲ 圣地亚哥修道院(Ermita de Santiago)
其实楼主在之前来过两次马尔贝拉,但都是因为工作在此一晃而过,这次借着来马拉加游玩儿的机会,好好逛逛这座休闲、恬静且带一丝奢靡的小镇。
上图是15世纪天主教军队攻占马尔贝拉后,建立的圣地亚哥修道院,同时该修道院也是马尔韦利亚最古老的宗教建筑。
上图墙上的瓷砖拼接画展示了一位穆斯林药师在制作汤药,墙上还堆满了各种装着药水的瓶瓶罐罐,因为曾经马尔贝拉也是穆斯林摩尔人统治和生活的小镇,瓷砖上印有“Farmacia Espejo”,中文译为“镜子药店”。
为什么楼主说马尔贝拉恬静、休闲且奢靡呢?游走在马尔贝拉的老城内,感受着这座小镇带来的历史感,逛逛街边的小店,感觉十分的恬静;漫步在海边吹吹海风,和好朋友们一起在海滩上玩耍晒太阳,感觉十分休闲;同时巴努斯港内停泊着众多的游艇和豪车,奢侈品店鳞次栉比,奢靡感十足。
马尔贝拉除了是各界精英人士、明星和富豪的度假地,同时也是沙特王室钟爱的度假目的地之一,2002年沙特前国王法赫德(فهد بن عبد العزيز آل سعود)最后一次访问马尔贝拉时,带了3000名家人、朋友和工作人员,所有人乘坐12架大型喷气式客机组成的“舰队”,他还预订了大约300个五星级酒店房间,并从德国运来了超过100辆奔驰轿车,供王室成员度假时使用。
▲ 橘树广场(Plaza de los Naranjos)
橘树广场位于马尔贝拉老城,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85年,当时天主教军队从穆斯林摩尔人手中征服这座城镇后,将该广场设立为中心,广场上的橘子树于1941年栽种,四周是典型安达卢西亚地区白色的房屋,还有三座历史建筑:马尔贝拉市政厅(Casa Consistorial de Marbella)、和科雷吉多尔之家(Casa del Corregidor)圣地亚哥修道院(Ermita de Santiago).
▲ Restaurante Casa del Corregidor
橘树广场的四周全是餐厅,但是评分都很一般,我们随便选定了一家Casa del Corregidor,Tripadvisor评分4.0,Yelp评分4星半,我们点的都是海鲜,味道只能说中规中矩,没有前天在马拉加吃的Freiduría Chupytira餐厅美味,但是Casa del Corregidor这家餐厅的历史很悠久,其建筑可追溯到1555年。
▲ 炸鱿鱼(Calamares)
Restaurante Casa del Corregidor餐厅相关信息👇
📍地址:Plaza de los Naranjos, 6, 29601 Marbella, Málaga
⌚️营业时间:10:00–24:00
☎️电话:+34 951216992
🔗餐厅网址:http://www.casadelcorregidor.es/
▲ 伊比利亚猪里脊(Solomillo de Cerdo Ibérico)
▲ 油浸大虾(Gambas al pil pil)
▲ 海鲜饭(Paella de Marisco)
▲ 教堂广场(Plaza de la Iglesia)
在橘树广场吃过午饭,没走两步步入另一个教堂广场,广场得名于旁边的圣母显圣教堂。
▲ 圣巴尔撒巴(San Bernabé)
广场的一侧有一座天主教圣人圣巴尔撒巴的雕塑,他是《新约》中记载的一个早期犹太人基督徒,他和使徒保罗(Paulus)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的传教行程,导致基督教的广传,圣巴尔撒巴也是马尔贝拉的守护神。
▲ 圣母显圣教堂(Iglesia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Encarnación)
教堂广场的一侧便是圣母显圣教堂,1485年6月11日,天主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Fernando II de Aragón)经过一场不流血的书信战斗,重新征服了马尔贝拉,和其它重新征服的地区一样,城市内的清真寺被天主教圣化,为了让天主教君主们对圣母玛利亚降世之谜感到崇敬,新的教堂被赋予“圣母显圣”的称号。
圣母显圣教堂内部
圣母显圣教堂相关信息👇
📍位置:Plaza de la Iglesia, 29601 Marbella, Málaga, Spain
🎫门票:免费参观
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
途径一段马尔贝拉古城城墙的街道,该城墙建于公元10世纪穆斯林摩尔人统治时期,城墙内部是摩尔人的老城麦地那,也就是刚才我们游览一圈的旧城区。
穿梭在马尔贝拉老城内的小路,我们跟随手机地图朝着新城和巴努斯港(Puerto Banús)前进。
偶遇小花和小菊两只小猫咪🐱
▲ 新安达卢西亚海滩(Playa Nueva Andalucía)
同样是沿海的城市,马尔贝拉也少不了供居民和游客的沙滩,因为12月份气候的缘故,沙滩上空无一人,但没走多远我们就看到了海滩上闪耀的小沙雕。
上图可是新安达卢西亚海滩上真真确确的沙雕,哈哈哈哈!为了文明我们还是叫做“海沙雕塑”吧!不得不说外国人确实做海沙雕塑做的逼真,之前在加纳利群岛也遇到过很多,但是想拍照需要慷慨的投下小费喔,也算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海底总动员》里的尼莫(Nemo)和多莉(Dory)
▲ 巴努斯港(Puerto Banús)
巴努斯港位于马尔贝拉西南的阳光海岸,由房地产开发商何塞·巴努斯(José Banús)于1970年5月建成,作为停靠豪华游艇的码头和购物中心,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派现任最高精神领袖阿迦汗四世(Aga Khan IV)、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花花公子》创办人休·赫夫纳(Hugh Marston Hefner)、世界上首例人类心脏移植手术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Christiaan Neethling Barnard)、摩纳哥亲王兰尼埃三世(Rainier III)和王妃格蕾丝·凯利(Grace Patricia Kelly)等一众名人当天均出席了巴努斯港的开幕式。
目前巴努斯港已经成为了地中海太阳海岸最大的娱乐中心之一,每年接待500万左右的游客,深受国际名人、富豪和巨星的欢迎,Ribera街(Calle Ribera)前后都是各种奢侈品商店,许多爆款如果在巴黎或马德里售罄,可以来这里逛逛,但是尺码也能不会太全,至于想买爱马仕那种需要配货太高端的,楼主没进去也不太懂嘿嘿!😄
巴努斯港购物街的两侧停放着许多豪车和老爷车,当然也有平价车,上图偶遇一辆俄罗斯瓦滋猎人越野车,它也是“吃鸡”游戏里越野车的原型,看这辆车的车牌是俄罗斯当地的,不知道是游艇拉过来,还是车主跨越5千多公里手动挡开过来的。
BMW Z8
Ferrari 458
现今宝马Mini的前身,英国汽车公司生产的Morris Mini 850
除了豪车,巴努斯港内还停泊着众多的豪华游艇,能玩儿得起游艇的楼主认为才是真正懂生活的富豪哈哈!不过话说回来,每当身临这种豪华奢侈的地区,就无形中给楼主满满的上进心和正能量,激励着楼主更加努力工作!💪🏻
临走前和宾利的合影😄
不知不觉已是日落黄昏,伴随着远处的游艇和夕阳西下,我们马尔贝拉的旅途也即将结束,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感受到了马尔贝拉古城的历史和新城的奢华,希望有机会能再次回来好好度个假放松一下。
▲ Cohen & Cunild
前往马尔贝拉大巴站的途中,偶遇一家售卖豪车和老爷车的车行,真的太好看了!在欧洲除了有情怀的人,也就有钱人玩儿老爷车,老爷车一旦哪个部位坏了配件少,且价格昂贵,确实不适合工薪家庭使用...😄
展厅内一辆可爱的意大利Fiat 500L,售价9999欧元,折合人民币78000元左右,下面附上Cohen & Cunild车行的相关信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展厅看看哟!
Cohen & Cunild车行相关信息👇
📍地址:Calle los Lirios, 29660 Marbella, Málaga, Spain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4:00 周六和周日不营业
🔗网址:https://www.cunildco.com/en/
▲ 马拉加玛丽亚·赞布拉诺火车站(Estación de Málaga-María Zambrano)
从马尔贝拉乘坐Avanza的大巴回到马拉加市,随后直接去了马拉加的火车站准备返程马德里,马拉加火车站全名“马拉加玛丽亚·赞布拉诺火车站”,以生于马拉加的散文家、哲学家玛丽亚·赞布拉诺(María Zambrano)命名。
在马拉加火车站外的路边,居然发现了一辆国内ofo小黄车!哇塞!上网一查得知西班牙是ofo小黄车全球化战略入驻的第七个国家,但因为人为破坏和战略计划调整等因素,一年后ofo便退出了西班牙市场。
结语:
至此西班牙安达卢西亚10城(格拉纳达、科尔多瓦、哈恩、乌韦达、龙达、胡斯卡尔、赫雷斯、塞维利亚、马拉加、马尔贝拉)和58个主要景点撰写完毕,时间跨度2013年至2017年之间,游记中对各个景点的介绍,都是楼主上网查阅资料和翻译景区的注释,希望可以帮到每一个即将前往或对安达卢西亚地区感兴趣的朋友们,也欢迎有任何问题的小伙伴积极在下方留言,楼主会第一时间回复滴~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