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仅以此文送给我的爷爷 )
这又是一场遗留在2022年的旅行,那时我在朋友圈里写过这么一段话:
“不知道为何,突然间想起一个人,看完那部电视剧后,好久好久都缓不过劲来,于是他去了一趟腾冲,并把这件事情叫做朝圣,让腾冲的山石树木里触动你,再次触摸他们留在禅达的痕迹。”
后来这段话还出现在了和顺古镇迎荷客栈的团迷签到本里。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冲动,非要去一个地方不可,这是一场朝圣之旅,朝圣的对象是中国远征军,朝圣的背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在这之间我做过很多努力,想在腾冲银杏最美的时候去,想邀请一些团迷一同前往拍摄记录,可是这些努力都失败了,也许是曾经的疫情,也许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在2023年春节的第四天,2月25日,我背上背包,独自前往腾冲,在这春寒料峭之际,去远方,走一趟我人文之旅,与历史对话,也与那些千千万万鲜活的生命对话。
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直播这样旅行的帖子,邀请大家到腾冲招募团的群里,也算是对过去的一个交代。
就这样,我出发了,从春寒料峭的萧山机场飞到温暖的昆明,再坐火车到保山,转客车到腾冲,几经周折,颠沛流离,来到了心心念念的禅达,炮灰们,我终于来了。
下午三点左右走出客车,步行前往贝雷帽青年旅舍,腾冲的天特别的蓝,阳光明媚,走在路上,感觉万物复苏,滇西的记忆开始融入我的生命里。
在青旅办理好入住后,我迫不及待的赶往腾跃三桥,这是团剧结尾的地方,也是我这场旅行开始的地方,当时老年烦了走过这座永顺桥,脱下帽子,回头看在他心里活了一辈子的南天门,我看着视频里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内心有无数情感在暗涌:
“二十四岁的时候,我在这里打了一场搏命的战斗,命令说只坚守两天,我们却守了三十八天,三十八天后,我太累了睡着了,这一觉我睡了60年,现在我八十四岁了,我把自己留在了这里,留给了南天门,年轻的时候我拼命的跑啊,逃啊,是为了回到我的故乡,那个当年叫北平的地方,现在我老了,我把自己余生交在了这里,只为了一抬头就看见我的南天门,我应该感谢你啊,南天门,在我垂老的记忆里,还有曾经写下的那一笔英勇,让我能和后代们有所交代,你给了我一次新的生命,让我不再苟活,让我这个拖着伤腿的战士还有回忆,让我叫你一声父亲吧,我的南天门,每当闭上眼睛,我就会看见我的那些赤膊黑皮的弟兄们,我常常在梦中轻声呼唤着你们的名字,看着你们像亲人一样在我身边走过,人老了思绪就会飘忽,和灵魂一样,经过那样的一场恶战,我的灵魂早已没有了重量,只有思绪在沉淀,他让我继续生活,我该回家了,猪肉白菜炖粉条子,如今是我最拿手的一道菜,我都闻到它的香味了,我的家就在这里,我该回家了。”
我在这座桥边,从白天呆到了日落黄昏,再到夜色降临,看着高黎贡山母亲像从夕阳的余晖中渐暗,腾跃三桥上夜晚的灯光也开始亮起,时间如薄雾般飘忽,把一切记忆留在了过去,但是我们会记得,会记得那些发生过的故事,并把它记录下来,并把它叫做历史。
(在来的路上,我找邮局盖了邮戳,在书店买了地方志的书和地图,如果再加上逛博物馆和与当地人聊天,就组成了我每次人文旅行的四要素了,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这样旅行是不是很累,我说是的,前期要做准备,要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翻阅书籍,旅行过程中要记录,后期还要书写文稿和剪辑视频,但是永远有这个但是,这种旅行也是收获满满,从此你与这座城市有了深层次的联系,并不是一瞬间的回忆,而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的文化记忆,我把这种感受称之为城市之光)
晚上沿着腾跃河步行到国殇墓园,在河面的灯光下,滇西的夜晚宁静,我在门口看了一会,收拾思绪,骑行共享电动车回到了青旅。
青旅里正在烤火,这是云南特有的习俗,我们坐在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聊天,老板递来烤好的云南粑粑,蘸着蜂蜜吃,风味非常独特,就这样,我度过了来到腾冲的第一天。
早上8点左右起床,洗漱完毕后,我带着昨天买的地图和纸笔来到青旅的院子,开始做攻略,今天打算去腾冲博物馆,国殇墓园,爬来凤山,晚上再去和顺古镇,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导致之后的行程都做了调整,这个我们后面再讲。
在青旅外面的马路上扫了一个共享电动车,腾冲的共享电动车很方便,30分钟2.5元,也是因为有共享电动车,我后面的行程才得以继续。骑行到距离博物馆不到300米的地方,我把电动车停靠到了停车位,去附近的早餐店吃了碗鸭血粉丝,吃饱后本打算步行前往腾冲博物馆,这时,意外发生了。
在我走到一个报刊亭旁边时,左脚不小心踩到了凹陷的地面上,一没踩稳,脚腕处传来了钻心的疼痛,这时我知道我的脚扭了,于是快速移动到附近的石凳上休息,脑海里浮现的是完了,这趟朝圣之旅难道就这么结束了?我在手机里搜索附近的药店,想买一些冰袋敷一下,看到马路对面正好有一家药店,我一瘸一拐的走向药店,因为没有冰袋,只好在水龙头下冲了好久,在店长的帮助下,给左脚脚腕喷了药剂贴上了膏药,这时疼痛才缓和过来一些。
我想,旅行还是想继续的,但因为扭伤的原因行程只好调整,只能走到哪算哪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拄着店长送的一根竹竿,一瘸接着一拐,变成了二十四岁的孟烦了,这时我已经不是在旅行了,我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看见烦了当初走过的禅达。
竹杖芒鞋轻胜马,走进腾冲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以滇缅印古道作为展览主线,展现了腾冲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自然风物,人文积淀,它是中缅边境贸易城市,也是著名侨乡,曾于二战时期中缅印主战场闻名于世,而这一切的发生,都因为腾冲地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古道)的要冲,我一步一步走着,把各个展区的文物和介绍的文字记在脑海里。
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盘踞在高黎贡山,旧时承载商贸,有南明皇帝的足迹也有众多名人的探寻。曾给这座偏居边地的城池带来过巨大的财富和荣耀。
二战时,远征军在这里展开了全面抗日大反攻之始,在古道上重新修筑的史迪威公路,又让边城腾冲,在两千多年后,中华民族危亡存续的时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腾冲,一个连名字都滚烫的地方,在西南边陲把它的热情,用古道传遍四面八方。
离开腾冲博物馆后,我借助共享单车,挪行至国殇墓园,脚踝处传来的刺痛,仿佛在提醒我当初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走进滇西抗战纪念馆,三面墙上挂满了无数头盔,一想起这些头盔下面曾经也是一个个像康丫、豆饼、兽医这些鲜活的人,压抑的情绪再次从记忆中袭来,在脑海中翻江倒海。
我把滇西抗战纪念馆的展区内容整理了一份大纲,想着搭配着书籍《腾冲腾冲》重新了解那段中国远征军的那段历史。
当我撕开历史的一角,立刻被高黎贡山延绵几百公里的枪林弹雨狠狠洞穿,被烟雾灼痛的双眼,开始不停泪流。我曾经呆滞在原地,想缩回那个电视剧,只想被情节打动,但最后还是勇敢的翻开了史书,开始了解这个故事背后鲜有人提起的历史,这趟朝圣之路,是为了了却一个故事的魔怔,也是为了拾起那段历史,奉上一份哀思,更是为了找回我灵魂深处缺失的分量。
滇西抗战纪念馆展区大纲
一: 抗战后方 滇军出省,会战中原 / 滇缅血线,抗战动脉 / 华侨机工,舍生救国 / 后方重镇,民主堡垒
二:御敌前线 日寇南进,进占缅甸 / 远征雄狮,挥戈入缅 / 浴血东瓜守,勇夺虎罴威 / 仁安羌解危,中国万岁 / 远征军败退,戴安澜殉国(野人山)
三:怒江对峙 炸桥阻敌,拒敌怒西 / 不畏强暴,决死抗战(张问德)铸犁为剑,游击滇西(自卫游击队)/ 日寇暴虐,罪恶滔天
四:飞虎驼峰 飞虎临空,应战日机(飞虎队)/ 驼峰航线,超越死亡
五:绝地反攻缅北作战,决战千里 / 中印公路,再造血脉 / 两翼大军,飞渡怒江/ 焦土抗战,收复腾冲
六:驱寇出境 三番争夺,龙陵光复 七:祈愿和平
《腾冲腾冲》书目
1、战火烧边境 2、铁血远征军 3、滇缅抗战 4、荣辱怒江边 5、俯仰高黎贡
6、生死进军路 7、胜败古城垣 8、爱恨天地间 9远征英雄录 10、腾冲记忆
我着重讲一些看完后印在脑海里的历史吧:
为了修建滇缅公路,腾冲十里八乡累死了多少人,当时青壮年几乎都上前线了,所以留下来修路的几乎都是老弱妇孺,她们的家离修建的公路很远,要步行三五日才能到达。那时根本就机械很少,可以说这条公路几乎是老百姓们用肩挑,用手刨修建出来的。
反攻腾冲的时候,也是这些腾冲老百姓为远征军送饭,并在米饭上淋上辣豆豉,远征军议论说,在别处打仗饿饭,在这打仗老百姓送饭吃,打死也甘愿,腾冲抗战取得胜利的主体是远征军,根基是老百姓,有修路的,还有送粮的,宁可自己挨饿,也要支援前线。
隔断日军的那座惠通桥,也是团剧里的行天渡,惠通桥狙击战,也就是团长组织打的那场战斗,粉碎了日军抢渡怒江,突进昆明的阴谋,稳定了滇西乃至整个大西南的战局。
滇西沦陷后曾有人主张放弃保山,退守澜沧江,有一个人力主坚守保山,他就是李根源,“国殇墓园”四个字也是他写的,他那份《告滇西父老书》写的义愤填膺,满腔血泪,在其他官员都撤退时,他和民众们一起留了下来,誓与保山共存亡“人生既读圣贤书,自有灵台比广居,志觉神清受其正,天翻地覆欲何如”在他的帮助下,怒江保卫战终过江之敌歼灭。
年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抗日政府县长,这也是我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里记忆最深的,他拄着拐杖,翻越高黎贡山八次,带领腾冲人民在敌后作战,视如水火的两个政权,在这极边之地以命相搏,他代表的是一种民族精神,《答田岛书》也成为腾冲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见证。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大批知识分子参军,使远征军的素质得以较大的提升,战斗力也加强了,这其中就包含西南联大的穆旦。
驼峰航线上,飞虎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当时参展的美国兵的衣服上有一道特殊的血幅,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意思是这些美国人不远万里来这里助战,受伤了咱们可要救护他们啊,一想起纪念馆那一面墙的死亡名单,再想想团剧里的柯斯林,眼泪又忍不住了。
记得云旅行直播的群里,有位群友希望我拍一下中国远征军的名录墙,但我觉得视频拍摄不够清楚,想着用相机来拍摄照片合成长图会清楚许多,于是在那个下午,在明媚的阳光下,我不停的移动三脚架和单反,把那一长串的人名都用照片一一拍下,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完成了这件大事,我在群里说:好长的名录墙啊,可见当时死亡人数之多,群友说,穿越野人山就死了几万人,突然间我感到一阵锥心的疼痛,疼痛不是脚踝处传来的,而是内心。
是啊,我们这么多人上前线,现在只剩下这么点人,剩下的人去哪了呢?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远征军诗人穆旦之祭歌)
离开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我去国殇墓园祭拜了一下,满山遍野的小山坡,苍松翠柏,布满了英灵的过往,我艰难的走上坡顶,向一个纪念塔深深的鞠了一个躬,”陆军第五四军一九八师攻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上敬战死的英灵,下敬涂炭的生灵,中间敬人世间的良心。向远征军致敬!
在附近的亭子里休息了一下,感觉恢复的差不多了,骑电瓶车去了来凤山,因为扭伤最后也没有上去,只好在门口抬头想象,为了打下这座来凤山,远征军是仰攻啊,恰逢雨季,伤亡更是惨重,远处的老百姓通过自家房顶远眺这场战争,声音传来:中国兵万岁,勇敢万岁,杀!就这样在百姓的亲眼见证下,远征军艰难地打下了这一场决定性的战争,为收复腾冲打好了基础。
离开来凤山已经是傍晚了,骑行电瓶车回到青旅,洗了个澡,给腿喷上药剂,又贴上膏药,把帮助我直立行走的竹竿收好,明天还用的上,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腿伤误远征!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这天起来,感觉扭伤稍微好一些了,在青旅老板的推荐下骑车去了附近的绮罗古镇,只为品尝那碗黏黏糊糊的稀豆粉,坐在绮罗图书馆对面的早餐档吃的时候,仿佛感觉到团长就坐在我的对面,还在嫌弃着这碗怪味,吃完后在附近的早市逛了一会,打车去了和顺古镇,终于,我将亲眼看到炮灰们眼中的禅达,我又将和哪些回忆狭路相逢呢?
这天,我从艾思奇纪念馆开始,在和顺古镇里按照我既定的路线行走,一个点位一个点位途经,一个回忆一个回忆重逢,拄着一根竹竿,像极了托钵行走的行僧,是的,我是来找我的前世今生的。
野鸭湖--迎荷客栈(团迷家)--和顺小巷(古建和非遗博物馆)--和顺图书馆--尹氏宗祠(庭审处)--小醉家--彩山静墅客栈(迷龙家)--千手观音古树群(兽医丢钥匙处)
以上是我那天的行进路线,从上午开始,走到千手观音古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手上那根竹竿依然坚挺,我用两只手握住竹竿,支撑着身体,然后背靠在大树上休息,回忆那个找不到钥匙的老人,“哎呀,坏了,黄土坡坡下大雨了,空气咋甜丝丝的。”他点燃了炮灰们的希望。而我追忆过去,重走中国远征军之路,也是为拥有迎接未来的勇气。
中午,我先去了迎荷客栈,这是一位团迷开的客栈,从2009年到2023年,历时14年,挺过了三年疫情,却不改往日的赤诚,当我和它相遇时,摆在我面前的是三本团迷的留言本,记录下了这十四年,团迷们来到禅达的心路历程。
那天,我在最后一本本子留下了我的故事:“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是一个人,看完那部剧后,他久久缓不过来,于是他去了一趟腾冲,并把这称为朝圣,他在腾冲呆了五天,期间路上认识的人问他,去不去热海,去不起火山,他回答,你知道《我的团长我的团》么,我是因为这个来的。
现在他来到了迎荷客栈,如果说迷龙家是炮灰的家,那么这个就是团迷的家,他说腾冲虽然是第一次来,却有很熟悉的感觉,希望以后每年都能来看看。
让腾冲的山石树木触动你,触摸他们留在禅达的痕迹,梦里禅达,印象腾冲”——2022年1月28日 游魂小六
走之前老板送了我三张关于团剧地点的明信片,也给这次重逢留下了回忆。
还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好,微风和煦,我慢步在和顺古镇,时而拍照,时而驻足,像一个近乡情怯的孩子,我在微信群里不停的直播着我看到的风景,有看到的洗衣亭,和顺小巷里的博物馆,又一枚盖上的邮戳,还有和顺图书馆,这座图书馆,在战火中存活了下来,保留下了文化的种子,似乎在告慰那群背着沉沉的书籍,游过怒江回到禅达的人们,和顺真美啊,我不由的发出感叹:
滇西的风景如果没有战争的阴霾,是不是一直这么美,这里有千年的宗祠古建,先辈栽植的古树,有老天赏赐的火山、湿地、热海温泉、翡翠、会变成玉的巨树,古老的恩赐没有易主,我依然可以在这片鬼斧神工的土地上自由自在的随处乱逛,真好啊。
尹氏宗祠是团剧中庭审的拍摄地,在这里,团长第一次说出了他心中的梦想,他说:我只想让事情是他本来的样子。后来他补充道:“他希望草是绿的,水是清的,做儿女的要尽个孝道,你想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不该是个土娼,为国战死的人要放在祠堂里被人敬仰,我这做长官的跟你说正经话时也不该这么理不直气不壮。人都像人,你这样的读书人能把读的书派上用场,不是在这里狠巴巴地学做一个兵痞。我效忠的总是给我一个想头。人都很善,有力量的人被弱小的人改变,不是被比他更有力量还欺凌弱小的人改变。
我坐在椅子上休息,看着远处的祠堂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排位。团长啊,这世道是你想要的样子么?是不是我们现在丢得太多,少年中国才是当时的希望。
对,很重要!我做不到你们要我做的,把陋习说成美德,把假话变成了规矩,把抹杀良心说成明智,把无耻变成了表演,把欺凌弱小说成正义,把人变成炮灰,把炮灰变成荣誉…
直到现在我还在怀疑这个捡了别人名字,背了半个小时的地名的龙文章是否真实存在,他在我们最孱弱时出现,带领我们坚持到底,也许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具象的人物,而是一股不灭的信念,深埋在我们这个民族灵魂深处,每当苦难来临,我们相扶相携,一起走向光明。
小醉家附近有棵歪脖子树,从巷子口拐到这里,我把脚步放慢,左脚的疼痛再次袭来,仿佛时空交会,我探出头张望,有多少次从这里路过,就有多少次带着一生的眷恋离开。
在这里遇到了一位团迷,我们坐在门口聊天,他谈起在这里的四天,哪里都不想去,就在镇子里每天走一遍炮灰们的路,天天晚上失眠,昨天更是第一次梦到死啦死啦和烦啦。
我们有同样的经历,也有一样的烦恼,我们在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也在他们身上寻找生活的意义,在他们身上寻找自己那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三魂七魄,好吧,努力做内心相信着点什么的人吧,坚守好自己的一块疆域,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儿,即便像禅达城内一棵歪脖子树,也一直向着天空生长。
告别团迷后,我去了彩山静墅客栈,也是团剧中的迷龙家,也是炮灰们的家,曾经喧闹的房子,静悄悄的呈现在我眼前,任我畅想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喧闹。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女人,她叫上官戒慈,她说:我们再要三个儿子,老大叫雷宝儿,老二叫龙宝儿。老三叫虎宝儿,老四叫慈宝儿,可是迷龙你知道么,生三个儿子时间会很长的,咱们这辈子就过去了。
她和迷龙躺在那张一米八的雕花大床上:对,我们就是奸夫淫妇。
看着那些被迷龙炸过的家具,她又崩溃了,它坐在那里,没有啜泣,而是比哭泣更要命的发呆,别想了别想了,她告诉自己:迷龙,求求你别来了。
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如今的彩山静墅只有回忆可以填补了,我走出客栈,在当初炮灰门在的路口看向远方,今日的风景可真好啊,尽管春天还没来到,油菜花地里已经开始金黄,和绿色的田野相映成趣,我心里许着,嘴上说着:我还会再来,还会再来这里的。
晚上我在千手观音古树群旁的小店里吃了晚餐,满满的一碗蛋炒饭和一杯热茶,突然间有些怀念这几天发生的一切,当我意识到这些感触不是来自电视剧,而是我实实在在呆过的腾冲时,眼泪差点就要流下来,终于我来到了我心心念念的禅达,实现了我的梦想。
从和顺古镇正门打车回了青旅,继续坐在室外烤火,我向大家分享这一天的经历,其中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喜欢《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剧呢。我说原因有很多,其正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改变,他们从一群炮灰成长为一群真正的军人,直面自己的灵魂,和日本人开战。
让我明白了一句话:命运,由你对待命运的方式决定,是你笃定该做的事、正确的事。
一大早就整理好背包,拿着竹竿出门,和小醉家认识的团迷约好在8:30在和顺早市相聚,今天想拍点关于团迷来到和顺的感受的视频画面。
我先来到了李氏宗祠,也是团剧中的虞啸卿师部,时至7点左右,天还没亮,四周一片鱼肚白,我架起三脚架,拍和顺古镇的日出,看着远处的山头和近处的野鸭湖,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做远山如黛,近水含烟。
天色渐亮,和顺古镇也渐渐复苏,步行走向早市与团迷碰头,在附近吃了碗米线,又回到了熟悉的小醉家,拍摄了一段视频。
和团迷再次告别,我也在和顺古城里游荡,一遍遍走炮灰门走过的路,去了小醉洗衣亭,还去了张氏宗祠(川军团团部)和那段百姓迎接路。
去时铺云遮月,回时干戈寥落,马革裹尸乃大悲情,不是大豪情。老乡绅在这里说道,也成了我在和顺古镇最后的回忆。
从和顺古镇步行前往国殇墓园,今天还要和在青旅认识的一名退伍老兵拍摄视频
再一次来到国殇墓园,门口的保安看到我拄着的竹竿笑说道:又来了啊。我说是的,走之前再来看看。我和退伍老兵各自买了一束花向墓园走去,每到一个地方,老兵就停下,向远征军敬礼,手臂和右手平行,久久才放下,我们再一次登上小团坡,在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下,把菊花放下,深深鞠躬,奉上我迟到的哀思。
相信这里有猪肉炖粉条们的团聚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因为团迷的一张照片,我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找到了龙文章,剧里他的名字是捡来的,可现实中他的名字留在了这面墙上,这能证明什么?命运齿轮拨云诡谲,却已证明他曾经来过。
还记得在2014年的某天,那时我还是大学生,和我爷爷一起去了渡江战役纪念馆,那时我什么都不懂,只听了爷爷给我讲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那些故事,看着那面和远征军名录墙相似的墙,心里傻傻的在想,为什么历史只给他们留下一连串的名字呢?
今年年初,爷爷病危,疫情当下,所有的一切都变得不可知,那时我看着爷爷,心里又在乱想:他和他的那些兄弟会在江对岸相遇么,会么?半个月后,疫情逐渐消散,我带着这份沉重来到了这里,在滇西抗战纪念馆二楼,我看到了八个字: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一下子哭了出来。恩,会相遇的,会记得的。
也许我们搬不动整个世界,但至少让自己有所改变,也许我们做不到不亏不欠,但至少让那些感动长留心间,从此,莫失莫忘!
那天还去邮局给群里的大家寄了明信片,有腾冲各个景点的画面,我在每张明信片都留下了一句话:梦里禅达,印象腾冲,在群里告诉大家后,记录了这篇游记的开始,这场朝圣之路即将结束,下一次我的人文旅行又会是哪里呢?
这辈子就是一个个未竟之志铺起来的!别在人前述说你的理想,因为你为它支付的是自己的生命。
可惜我的竹竿不能带回作为纪念,只能成为了那晚烤火的燃料,马上就要离开了,还有点舍不得呢,这个旅行计划是去年腾冲银杏前一阵敲定的,时隔三个月终于来到了这里,四日时间,眨眼而过,突然想起纳兰性德的一首诗: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当一切结束,过程就显得非常简单。
次日早晨,我坐上开往保山的客车,像阿译那样对着车窗外,心中大喊:再见腾冲,我珍惜这一段心路历程,等将来再回到这,一定会用更加复杂的感情去感受,我继续看着窗外,看山河秀丽,看江河奔流,看我们失而复得的家园和重新拼回的完整版图。
那天又是非常周折的交通方式,从昆明长水机场到萧山机场,已经凌晨1点多了,我打车回到家,可一躺在床上,就开始回忆,回忆着绍兴,萧山,昆明,保山,再到曾经在脚下的禅达,回忆着一路的起起落落。
当命运对我们无情戏弄,我们可以有另外一种姿态回应,不是逆来顺受,不是任由摆布,更不是一蹶不振,而是昂首挺胸,做自己该做的,用坚持,用信念,用行动对抗一切无可抵挡的现实,最后在尘埃里开出一朵鲜艳的花儿,而这一路,也是对我自己的救赎。
后面又发生了很多故事,在我回到杭州后不久,群里的一位游侠也去了腾冲,替我弥补上了没去松山和惠通桥的遗憾。而另外一位团迷在迎荷客栈找到了我的记录,她说这种感觉很神奇,像在和另一个人通过留言本时空对话,而后的某一天,我在B站的视频里也看到了我在小醉家写的那段话。
是的,我们这些相似的人终会在某个时空相遇。
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记住吧,记一辈子。
本文作者:游魂小六
写作完成:2023/3/25
电话:15527851316(含微信)
文稿音乐包含
送别、禅达响、知识青年从军歌、love and pride
< 招募团包装图及朋友圈文字(滑动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