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婷仔是个风光狗
可以冒着高反在寒冷的夜里拍星空
可以通宵爬火山只为了看一眼蓝火焰
可以为了多拍几个点一天都连饭都不吃
......
年度旅行绝对都选风光极致的地方
但是这几年,除了极致的风光
历史类的景点也慢慢地进入我的列表了
首当其冲是文化大省的博物馆
2022年一年,打卡了 河南 、 山西 还有三星堆博物馆/院
基本完成了年初定的博物馆类目标
(其实还差个 南京 故宫博物院,本来想着秋天顺便去 南京 的,
结果又因为yq推迟到2023年吧)
打卡了云冈石窟 和龙 门石窟
超额完成了石窟计划本来只预计了云冈石窟的
......
把陈列的文物和学过的历史,去过的地方联系起来的时候
才是一堂最生动的历史课
地下文物看 陕西 ,地上文物看 山西
很多去过的朋友都说,现在不去,
不知道再过几年还有没有了
趁着它还在,我正好有时间,出发吧
门票:免费
详细地址: 吕梁 市 临县 碛口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
停车场:自驾的朋友,一定把车开到最里面,别看到路边招手停车的就停了,会走断腿
我们从 太原 自驾出发,第一站就是这 碛口 古镇,本来天气很差的开着开着就大晴天了,像是下过雨后的通透。 碛口 ,是 吕梁 山中,黄河边一座古镇, 山西 临县 的一个古渡口。无人机飞起来可以看到,这里的河道是一个丁字路口,黄河由北而来,湫水从东而至,卧虎山横亘镇北,黑龙庙雄峙河东,形成了“虎啸黄河,龙吟 碛口 ”的壮丽图景。
为什么这里那么凶险?
古时候,黄河下游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 碛口 停泊转旱路。 碛口 古镇的具体地理位置,造就了 碛口 这个“弹丸之地”的赫赫声名。 碛口 地处当年 山西 与 内蒙古 、晋陕商道水陆交通的中心点,是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其次, 碛口 镇位于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湫水河携来了大量泥沙,挤占黄河水道,黄河河床在 碛口 由400米猛缩为80米,混浊的黄河水像一头被惹怒的雄狮——“黄河行船,谈碛色变”,除了极有胆识的老梢公,几乎没有人敢在碛中行船。于是,雄心勃勃的商人们只有“望碛兴叹”,极不情愿地将满船的货物卸在 碛口 岸边,再雇佣驮队经陆路转运。
从这张航拍就能看出 碛口 古镇的地势了,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
碛口 古镇东南方向的西湾村,有货栈、票号、当铺......有很多晋商的故事都是从这里流传出来的
直通黄河边的巷子,见证了晋商一代代的发展
村里的老人在没有游客的季节,还是过的很悠闲的,打打牌,吹吹牛,一个和风日丽的下午就过去了
十义镖局是随着 碛口 的商业繁荣而应运而生的,当时晋商由于有经常的商品贩运及银票往来等,所以早在乾隆年间 山西 人张黑五就在 北京 首开 兴隆 镖局。十义镖局是由 碛口 西头村人十位结拜兄弟开设的,这十位兄弟个个武艺高强。据说在一次押镖途中,马明贵1人独战十名悍匪,毫无惧色,直至匪徒全逃。此后,只要插上十义镖局的旗,方圆几百里是无人敢打货物主意的
碛口 卧虎山腰上的建筑就是黑龙庙,是整个 碛口 最高的一处地方,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 碛口 的标志性建筑,他就像航海的 灯塔 一样,对于晋商它就是吉祥路标,看到着飞檐挑梁的庙宇,商人们便知可以脚踏实地,暂时告别那艰险的黄河水道了。
说到黑龙庙的历史,它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也是 碛口 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
黑龙庙上俯瞰黄河可非常壮观,看着奔涌而过的黄河,能想象出当时大小船只停靠的热闹景象
门票:35元
地址: 隰县 城西凤凰山
建议游览时间:上午,阳光能射进悬塑的殿内
因为行程是朋友安排的,来到这里,我一看就这?这样的景色不值得我千里迢迢跑这里来吧。后来我进到大雄宝殿后,差点跪下,才知道,不要只看外表啊。大雄宝殿内的悬塑值得一个5A景区。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 山西 省 隰县 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凤凰山巅的小西天寻地势而布,孤桐峰 上高 耸的观音阁建在风头上,下院是风背,沟两旁的山翼像凤凰展开的翅膀。 上院大雄宝殿背山而筑,与东端的摩云阁遥相呼应,为凤尾。
小西天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 东明 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初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这座寺院,分上下两院,下院,是寺院的主体,院内的无量殿面东而筑,内设数十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是僧人诵经的禅堂。上院,是全寺的精华,面东正中为面阔5间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悬塑就保存在大雄宝殿之中。
沿着阶梯一路上去,山不算高,大约爬了15分钟的样子,我那么一个怕爬山的人轻松上去都没问题
山坡上一共会路过 两个山门
这里是下院,有住宿的地方,前面是一个大平台,这里正是空中俯瞰的凤头的位置。
大雄宝殿对面是一间观音殿
终于来到大雄宝殿宝殿了,大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 弥勒 ”等诸佛端坐莲台,悬塑造型优美,生动传神。
大梁上,八大金刚威武雄壮,粱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 菩萨 ,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
真的是迈进店内的一刻,就被满屋子的金碧辉煌震慑住了,殿内的悬塑都是有一个前倾的角度的,这样的设计是防止落灰,现在这里的悬塑基本不能清理,每一次触碰都有可能会破坏到悬塑,还有就是真的密密麻麻满眼这十几平米的地方,一层又一层的堆叠着,真的非常壮观,而且颜色也保持得十分鲜艳,这样的文物,真的是值得不远千里来看上一眼。
店内不让拍照,除了摄像头还有专人看着,找了一个网络图,大家感受一下吧,真的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的震撼。大雄宝殿是坐西朝东,殿内没有灯,只能完全靠自然光线,所以最好是上午去
门票:20元
地址: 山西 省 运城 市城区城西大街8号
东岳庙,现存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东岳殿、阎王殿等I建筑,其中飞云楼为清代重建,余多为元建明修;东岳殿面阔进深各五间,殿内正中原供奉东岳大帝塑像。飞云楼是岳庙内最精彩的建筑了,为纯木质结构,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始建在唐代,现在我们看到的为元代重建的,高23.19米,全楼斗拱密布,玲珑精巧,与 应县 木塔并称为“南楼北塔”。
飞云楼体量不大,但有四层屋檐,楼木面不髹漆,不用一根钢钉,通体显现木材本色。
关于飞云楼的传说很多,一个说法是春秋时期的鲁班所造,后来是历朝历代不断重建,才得以留存到现在。飞云楼在 中国 木构建筑中占有独特地位,它和 应县 木塔一起被称为“南楼北塔”,虽然 应县 木塔的名气更大一些,但是不影响来看飞云楼的游客。
还有一种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带兵平乱,路过 万荣 县,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乱结束之后,就在这三个地方各建一幢楼阁,而张瓮、古城两处楼阁之后又毁于战火,只剩下解店的也就是现在的飞云楼得以留下来。
景区内不大,如果只是单纯的看看20分钟就能逛完了。但是飞云楼的斗拱是真的精彩。虽然后面我们也去了 应县 木塔,但是矮一截的飞云楼和 应县 木塔相比也并不逊色的。
民谚有“ 万荣 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在古代,飞云楼的高度是当地最高的,天气好时在几里路以外都能看到它,所以才会有半截插在天里头的说法。
在抱厦的各层檐下,共345组斗拱,形态变化多端,各掾翼角起翘,全楼翘掾翼角共有32个每个翘角尖。
全楼斗拱密布找不到一根钢钉
穿过飞云楼往里走,穿过午门后,是献殿、香亭
门票:20元
地址: 山西 省 运城 市 稷山 县城西2.5千米下迪乡马村
开放时间:9:00-17:00(如果到点没开门,请打门口的电话,有看守的大爷住在景区内的)
我是因为一张图片,一定在行程中加了这个景点的,人们印象中的墓都是阴森死气沉沉的,但是看到马村墓内的照片时,却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俏皮,所以我们来看看这座俏皮的墓。
我们来到这里时,还未开门,看 门上的电话打过去才开的门,yq对旅游业的打击真的太大了。
走进门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加上天气晴朗,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
虽说是墓地博物馆,但是地面上的建筑也不少,有一个两进的院子
进入墓地入口,下了台阶就看到墙上的墓砖铭写着:“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字讳先,箸(著)有贯通食补方一册。上行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康人益寿,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也。孰料贯通如饵,官索夷掠,实难保之。故刻砖四块,择方于其上,分付二子 , 预留后人继之矣。 ”从古砖上专家得知,墓主人是一位行医救世的名医,撰写了一本《贯通通食补方》的药膳书,上面记载着很多治病救人、延年益寿的药方。
这是一座结构完整、坐北朝南的地下四合院,每一处建筑都用砖石垒砌,精心雕刻着飞檐、斗拱、牌坊等。从结构上看,前面是厅堂,后面则是生活起居的房间,如此宽大、恢弘的建筑彰显着主人的富贵气派。从细节上看,砖石上都刻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反映出墓主人当时的起居生活情况。
古人把“妇人启门”比喻为幸福生活的象征,有妇人在门口等待迎接男主人,家庭必然充满幸福和谐。在富贵人家中,有时候是“童子启门”,彰显家族的繁荣兴旺。“妇人启门”蕴含了古人对美好生活和对来世投胎做人的美好期望。后来被延伸应用到丧葬习俗中,人们在墓穴的壁画中体现“妇人启门”,把那道门比喻为连接生界、死界的中间枢纽。
墓室内不允许拍照(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几十米外的青龙寺也值得一去,里面的壁画也是无价之宝,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寺院维修,停止参观了。
门票:原价60,维修期间35
地址: 山西 省 运城 市 永济 市蒲州镇
开放时间:冬季:09:00~17:00;夏季:08:30~18:00
这是我很期待的一个景点,加上门票几乎半价了,虽然已经是新起的鹳雀楼了,但是还是想一睹王之涣诗里的景色。依然我们都是乘电梯上去的,哈哈哈哈。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时期,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遭大火焚毁,1997年鹳雀楼重修,高度达73.9米,是四 大名 楼中最高的一座,也是 中国 仿造楼中较为精致的。
鹳雀楼名字的由来,登上楼顶则有凌空而小天下之感,故名云栖楼。又因黄河流域有一种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似“鹳雀”的鸟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上,后称鹳雀楼。
刚进景区看到鹳雀楼第一眼的时候真的觉得好高啊,应该是现在四 大名 楼里最高的存在了,底座的地基都有2-3层楼那么高,建筑内上楼还可以搭电梯。
侧面看远处就是黄河,黄鹤楼的壮观也体现了出来,只是河道几百年间有了些偏移,但是登顶依旧能体会到诗句里看到黄河的壮观之景。果然古人诚不欺我。
这张图朋友圈发出后,有朋友说是位鹳雀楼里的扫地僧,一身的武力值,哈哈哈,咱也不认识大叔,但是确实拍出了那点意思。
在这个角度和鹳雀楼合影
楼顶有一群鸽子,一圈一圈的绕着鹳雀楼飞
最早的鹳雀楼是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戍楼,作军事瞭望之用。如今进入景区远远就能过看到它,登上外圈的几十级台阶,才来到鹳雀楼的楼下。登顶后真的能理解王之涣诗句里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含义。
鹳雀楼的恢复,以再现唐代风貌为指导思想。通过复原的建筑,几乎能想象出那个大唐盛世。
门票:45
地址: 山西 省 运城 市 芮城 县以北约2公里古魏镇上
永乐宫于元代定宗贵由二年(公元1247年)动工兴建,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竣工,施工期达110多年。金、元时期,道教得到统治者的利用和支持,道观的兴建也具有一定的规模。
永乐宫是现存的元代精美的建筑,是全国最大的道教宫观,是 中国 古代绘画艺术的范例,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壁画艺术宝库之一,其中三清殿《朝元图》是世界绘画史上群像构图发展的顶峰。
永乐宫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宫门、 无极 门、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在建筑总体布局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物。
搬迁后的永乐宫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
永乐宫的原址的 芮城 西南的黄 河北 岸 芮城 县永乐镇彩霞村。由于永乐宫位于计划修建的 三门峡 水库的蓄水区,工匠们仔细研究如何将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画完好地搬走重建。工匠将宫殿拆成墙壁、壁画薄片和其它构件,逐步运到中条山麓,先重嵌宫殿,在墙的内壁上新铺上一层木板,再逐片地将壁画贴上,最后由画师将壁画加以仔细修饰。这项工程历经5年时间终告完成。
三清殿又称 无极 殿,是供“太清、玉属、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为永乐宫的主殿。面阔七间,深四间,八架椽,单檐五脊顶。
如今来到这还是能看出当年搬迁壁画被拆分的痕迹
《朝元图》描绘的是群仙朝谒元始天尊的情景,用色上,采用了传统的重彩勾填方法。如今看来颜色依旧鲜艳。
地址: 山西 省 运城 市盐湖区解州镇解州村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代,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解州关帝庙的主体建筑在宋、明、清各代多次修葺、扩建和重建。现存建筑大部分为 清康 熙四十一年(1702年)关帝庙被大火焚毁后,历时十一年,于 清康 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
中国 的关帝庙很多,但以解州关帝庙为最大。因为关公是解州常平村人,所以这座庙宇又被称为“武庙之祖”。它与 山东 曲阜 孔子家乡的“孔庙”一文一武,遥相呼应,构成 中国 传统文化中文武崇拜的两脉之源。
解州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为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构成传统的“前朝后寝”格局。 北端则是以主庙为中心的一个建筑群落,由琉璃龙影壁、端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刀楼、印楼、春秋楼和众多牌坊组成,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关帝庙有一座琉璃影壁,壁心嵌有“四龙图”。关帝庙影壁上不仅蟠龙数量与其他地方的不同,龙爪数量也不同。 北京 两座龙壁的龙都是五爪龙,而关帝庙和 大同 龙壁的龙爪却都是四爪龙。
因关老爷生前为将、为侯,殁后封王、封帝、成神、成圣,四海共仰,民间奉为“千古一人”,此处的四龙壁以显示关帝的特殊身份。
御书楼原名“八卦楼”,现存建筑为康乾时期遗物。楼上雕木制八角形藻井,顶端为八卦图案,因而得名“八卦楼”。 清康 熙四十二(公元1703年),康熙帝西巡,祭拜关帝,并御笔“义炳乾坤”。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帝为纪念康熙帝御书匾额,遂改名“御书楼”。
崇宁殿是关帝庙的主殿,因关羽被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而得此殿名。大殿檐下悬清乾隆帝钦定“神勇”巨匾,门楣上悬 咸丰 帝御书“万世人极”匾,殿内关帝神龛上悬康熙帝御笔“义炳乾坤”帖金匾。
春秋楼位于关帝祖庙中轴线最后端,是关帝的寝宫。该楼又名麟经阁,因关公夜读春秋而得名。面阔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
一楼神龛供奉关公戎装像,二楼神龛供奉关公夜读《春秋》真身像,暖阁内壁板刻《春秋》全文,顶部悬垂三眼“藻井”,环楼四周挑承“悬梁吊柱”,皆为古建艺术珍品。
铁人为胡人形象,高鼻深目,是饲养 狮子 的域外人。乃明代铸造精品。
刀楼、印楼位于春秋楼前东西两侧,东为印楼,西为刀楼,形制相同。其中面阔进深皆三间,二层三檐十字歇山顶。刀楼内置青龙偃月刀一口,印楼陈设方形 汉寿 亭侯印盒一枚。
过了春秋楼就是结义园,四周桃林繁茂,使人们俨然置身于当年刘、关、张 桃园 结义的情景之中。
门票:44元/人(广胜寺成人票1张包含上寺下寺、水神庙)景区大门距离景点还挺远有游览车(10元/来回)接驳,走起下寺估计20分钟,上寺估计40-60分钟。建议还是乘游览车吧。
地址: 山西 省 临汾 市 洪洞 县544县道
说到广胜寺可能没太多人知道,但是说到86版《西游记》中《扫塔辩奇冤》唐僧扫塔应该很多人会“哦~~”吧,它的取景地就是广胜寺的琉璃塔。
广胜寺寺院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147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景区分为上、下两寺和水神庙三处建筑。飞虹塔、《赵城金藏》、水神庙元代壁画,并称为“广胜三绝”。
我们因为时间有限,仅参观了上寺的飞虹塔。
飞虹塔是五座佛祖舍利塔和 中国 现存四座古塔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留有工匠题款、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 ,2018年8月,经世界纪录认证官方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审核,该建筑被确定为“世界最高得多彩琉璃塔” 。
景区大门,距离景点还有好长一段距离。
一口气来到上寺,还没进去,就看到矗立着的琉璃塔了,那个年代,琉璃都是宝贝,有这样大的一尊琉璃塔,真的是很厉害的事情了。
正好遇到一位师傅出来量体温
飞虹塔为楼阁式塔,八角形,共13层,高47.31米,始建于1515年。
塔中是空的可以进入塔中,有楼梯步道,现在只开放一层参观,不允许拍照,摆放的东西也不多,挺昏暗的。据说底层塔心室内有琉璃藻井,可惜也不能进入 。
五百多年的琉璃塔如今仰望他也依旧震撼。13层的压迫感也是很强的。
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 山西 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为 中国 琉璃塔中的代表作。
飞虹 塔塔 身二层以上外表全部镶嵌着蓝、绿、黄、白、黑五彩琉璃雕饰。各层皆有琉璃出檐,琉璃仿木构斗拱与莲瓣隔层相间,第三至第十层各面均砌筑有佛龛、门洞和枋心,内置佛、 菩萨 、童子像,门洞两侧镶嵌琉璃盘龙、宝珠等饰物。全塔上下存有百余个铁铃叮。
整座琉璃塔在阳光的照耀下,赤、橙、黄、绿、青、蓝、紫,胜似道道雨后彩虹,从而也印证了塔名“飞虹” 。
我在 塔下 仰头看琉璃就看了十几分钟,真的太精细了,每一层都不太一样,尤其是用琉璃烧的仿制斗拱的造型,简直别出心裁。
飞虹塔后还有好几进寺院,但是殿内均不允许拍照,逛了一下,殿前的古树不知道陪着飞虹塔几百年了,也是郁郁葱葱的
门票:成人票55元,半价30元
地址: 晋中 市 灵石 县静升镇静升村王家大院
开放时间:全年 08:30-17:20(最晚入园17:20)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 中国 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
王家大院是一个祖上由卖豆腐开始发家,后官拜朝廷二品大官的家族发家史。 灵石 静升王氏家族,源出 太原 ,元仁宗皇庆年间,先祖王实迁至静升村后,静升王氏从耕作与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其后 大兴 土木,营造宅第。
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
月亮门在王家大院中特别常见,多出现在后院,其实它融入了南方建筑的小巧玲珑美,大气的院落中因为这个小小的月亮门变得灵动起来。
后院的正房是三开间,为长辈们居住,且中间主窑的上限高于两侧角窑的上限,正房顶层为供奉祖先的祭祖堂;东西厢房为二层构造,一层为一门两间窑洞,上限与开间均低于正房,由儿孙们居住,二层是绣楼,为小姐闺房。
厢房虽为二层高度,但整体低于正房之上的祭祖堂。
高家崖、红门堡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连,皆为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其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我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据王家史料和现存的实物考证,明万历年间至清嘉庆,王氏家族的住宅随族业的不断发展,在村中渐修渐众,最后有了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之巨的建筑群体,甚至比15万平的故宫还要庞大。
这个角度就能看到是一依山而建的,整体一直在爬升
角楼的风景也是极好的
沿着城墙上的步道,往山顶去,一路都可以俯瞰王家大院内的风景,鳞次栉比的黄墙灰瓦
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 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
王家大院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由中轴线将这些院落串联起,在天空看,整个王家大院形似一个“王”字,深刻展现了 中国 古人的智慧。
门票:古城免费,城墙和各民宅通票125元
地址: 山西 省 晋中 市 平遥 县
到达 平遥 古城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特意选了一家在古城门口的民宿,本来希望能在落日前赶到的,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两个爱拍照的人,哈哈。夜幕降临后我们进入了古城,找了家古城内的饭店干饭,穿过古城的大街小巷和想象中的 平遥 古城相比还是商业了些,这是我们这一路中看到最繁华的一个景点了,没有之一。一直以来都不太喜欢夜间到达一个新的城市,总会有一些些失落和彷徨,不如白日里的那种开心。
平遥 古城位于 山西 省 晋中 ,始建于周宣王时期,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 中国 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平遥 古城呈平面方形的城墙,形如龟状,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 龟尾 ,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
古城中心的市楼为三重檐木构架楼阁,楼高18米,结构精巧,富丽堂皇。它横跨南大街,下为 通道 ,东西连接民宅,在楼东南侧有砖阶术梯可登上第二层楼面,中有 菩萨 像,两墙有彩画,是关公故事。
这就是古代城池的翁城,翁城捉鳖就是这里了。主要是做防御用,去过很多古城,有翁城的不多,所以说这是 中国 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进入城内,回 望城 楼,高大威武,透过门洞也能看到蓝天
古城内这样的老店铺很多,大多数老的宅子都纳入了收门票的景点,因为实在没时间好好逛一逛就没买门票,走走逛逛就算了。买门票不逛完的话,总觉得有些亏,哈哈哈哈
碰到很多生活在古城内的老人家在门口晒太阳
古城内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要数明清街,又叫“南大街”,整条大街都完整地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历史风貌,街道两侧均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古老民居。明清时期的晋商们将它打造成了 中国 的“华尔街”,当时全国近一半的金融机构都设立在这条街上, 比如 崇丰厚、协顺隆、 永隆 号等票号。
古市楼高耸在古城中央,与城东清虚观、大成殿等高大建筑,遥相呼应,是 平遥 古城的象征。市楼东南脚下有水井一眼,世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是本县古十二景之一。
如今的清明街两边都架设了钢架,再有几个月,就要整体改造了,还好在这不早不晚的时候来到 。不至于看到的都是搭着钢架的棚子
如果买门票一定不能错过的景点: 平遥 县衙、日升昌票号、文庙、清虚观、 平遥 城墙...大多都是和晋商历史有关的景点,能从房屋的格局到精妙的家具摆设提现当时晋商的财富。
人称 平遥 有三宝,砌成的古城墙便是其一。出古城北门向 东北 有镇国寺,它是古城的第二宝。古城的第三宝是位于城西南方向的双林寺。。。
门票:33元
地址: 山西 省 平遥 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
双林寺位于 平遥 西南6公里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 故城 所在,因之得名。坐北朝南,占地1.5万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禅院和经房等建筑,西部为庙院,由前院的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组成,中院的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 菩萨 殿,后院的娘娘殿,共 10座大殿组成。
双林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 武平 二年”尚可辨认。“ 武平 二年”(571年)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
双林寺的镇寺之宝就是千佛殿里的韦驮像: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题材作品中,这尊塑像可谓之精品,备受海内外识者 交口 称誉,说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等等。
这就是那尊镇寺之宝韦驮像,大概1.6-1.7m的高度,整尊塑像色彩艳丽,气势逼人,非常有压迫感。
主塑像也十分精美,身材匀称,服饰搭配的细节满满,色彩也保存得很好。
动作现在看来十分奔放,和大多数看到佛像的动作都不同,个人感觉看韦驮的时候主塑像也别忽略了
背后有很多20cm大小的小塑像,都是前倾的姿态,各种姿势都有,这就是这间殿被起名千佛殿的原因吧。
天王殿中的天王塑像,外表看并不惊艳,但其中却蕴藏着 中国 民间彩塑艺术的瑰宝。寺庙中有大量宋、元、明、清的彩塑和壁画,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虽然有陈旧的历史痕迹,但保存完好,堪称一个奇迹。
大雄宝戴门外,有一块寺庙内最古老的石碑,“姑姑之碑”。据碑文记载“重修寺于 武平 二年”,可以判断双林寺修建于公元571年的北齐之前,至少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代县 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地势险要,南部山区属五 台山 脉,北部属恒山山系,雁门关居于其间,北踞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雄固、军事要冲而闻名于世。
作为边陲重镇,这里留下了无数英雄名将的故事。有史书记载的大小战争就达1700余次。在现代史上的直、奉、晋军阀混战,抗战时期伏击日寇、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都在 代县 这块土地上金戈铁马,浴血沙场,留下了千古传颂的英名。
东周战国时,隋炀帝被围代州,召李渊救驾。郭子仪、薛仁贵转战代州。
北宋名将杨业父子在此唱了一曲千秋忠义之歌。
李自成在代州大战十余天后才直抵京城。
正因为有着悠久的历史, 代县 的文物古迹众多,来到 山西 ,这里还是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古迹。县城中心的 代县 边靖楼就是其中一个,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傍晚,远处有些火烧云的迹象,马上停车先飞一个。
阿育王塔坐落在 代县 城内,在机关大院内,我们开到门口了因为口罩的原因就是不让进去,最后也只能飞飞飞机高处看一看。阿育王塔的高度在 代县 也算高的了,与边靖楼遥相对峙。
阿育王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原为木结构,称“龙兴”,唐宋几经废兴。塔为圆锥体、佛教藏式造型。塔基平面为长方形。作覆仰莲瓣及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式,雕刻着各种花饰、荷瓣和 印度 的“陀罗尼经”。
塔身上施曲尺形弥座,座上承刹杆。原有砖作相轮十三层,两层已毁,上覆盖盘,中装金顶宝珠。造型秀美,雄健挺拔,雕艺高超,为 中国 藏式塔中之佳作。
门票:门票28元和文庙联票40元
地址:西大街与鼓楼后街交叉口 西北 角
边靖楼,位于 山西 代县 县城内,人们俗称之为谯楼、鼓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边靖楼是 代县 县城内最高的建筑,外观雄伟、古朴,梁架精巧,结构严密,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和多次地震冲击,完好无损。
六百多年来,鼓楼雄踞县城中心地带,巍然挺立,忠实地守护着 代县 这座边关重镇。它晨望五 台山 日出,暮眺雁门山日落。
我们走近边靖楼,抬头仰望,屋檐下的巨匾无疑会成为最吸引您视线的景物。匾额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国内比较多见,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一些 亚洲 国家以及海外华人聚集区也可看到。
边靖楼是从 山海关 到嘉峪关,万里长城沿线最高大的一座楼式建筑,甚至比当时京城的鼓楼还高。鼓楼高悬巨匾两块,一为“声闻四达”,长8米宽3米,一为“雁门第一楼”,长5.3米宽2.7米。
抬头仰 望城 楼的榫卯结构极为精巧,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北悬巨匾一块,长达8米宽3米,上书“威镇三关”四字,所指的三关是雁门关、 宁武 关、偏头关,等于威镇 山西 。“声闻四达”与“威镇三关”两匾,专家认定同为 亚洲 第一巨匾。
三关之中又以雁门关的地理位置最为重要,因为它是抵御敌人犯边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身处国家边防前哨的代州城,是三关的军事指挥中心,名副其实的中枢机关。这方“威震三关”匾正好体现了代州的重要地位:坐镇后方,号令三关,威名远扬,震慑敌寇。
鼓楼下很多当地的大爷聚在一起聊天,很有生活气息,一下就让我想到了之前去 建水 的 朝阳 门下也是很多当地的老年人解暑纳凉,聊聊家长里短的地方。
代州鼓楼总高40米,比 山海关 、嘉峪关、天安门城楼都要高,最重要的是它和雁门关遥相呼应,和雁门关周边的一系列关隘、城堡、烽火台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边境防御体系,并且成为其中的重要一环。雁门关2500多年的风云变幻,赋予了鼓楼非同寻常的历史地位。
门票:门票28元和边靖楼一起联票40元
地址: 忻州 市 代县 文庙街 山西 省 代县 汽车站西南侧约140米
代县 文庙创建于唐代,庙南向,分前、中、后三院。后院为崇圣祠。中院正北为主要建筑大成殿,单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五间,殿及各坊以绿色琉璃瓦覆顶。
前院正北为戟门,戟门两侧有东西二便门以通中院。泮池位于戟门前,池前有唐槐两株。唐槐前是六柱五楼棂星门。门前有“万仞”坊,两侧有“仰圣”、“育贤”二坊,东西对峙,中凿“星聚池”,广约数亩。文庙内东有忠义祠、 文昌 阁;西有明伦堂、节孝祠。
重修后的 代县 文庙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丽巍峨的古典建筑。
万仞宫墙:是 代县 文庙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棂星门六柱冲天的牌楼,上面的斗拱使用了榫卯技术。 代县 文庙最具特色的当属屋顶“孔雀蓝琉璃瓦”,听当地老人介绍,这种琉璃瓦是直接烧制,而这种烧制琉璃瓦的方法目前已经失传了。
说实话文庙的这琉璃配色是真的很吸引我的
最后一进就是孔子像了,格局上和大多数文庙差不多的,要是碰上开笔礼什么的会十分热闹。
门票:90元/人(我们当时碰上穿汉服免门票的活动,就都没买票)
地址: 山西 省 忻州 市 代县 雁门关景区
雁门关位于 山西 省 代县 。雁门关在城 西北 大约40华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历为 中国 北境重镇要隘和重要的戍边军政治所。“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于此关联。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 马关 ,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 宁武 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每隔120米左右,便建烽火台和敌楼各一座,在险要的地段,还设置了堡寨、壕沟和暗门等。它的东西两端向北延伸后,最终与外长城相连。
雁门关的围城随山势而建,周长5公里多。城墙的南端分别与关城的东西两翼相连,向北则沿着山脊延伸到谷底合围,合围处建有城门。
围城以外还筑有3道大石墙和25道小石墙,起到屏障的作用。关城正北的山岗上有明清驻军的营房旧址,东南有练兵的校场。西门外有关帝庙。
如今通过航拍能看出雁门关及周边长城的大气及雄伟,当年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建筑拦住了多少侵略
如今的雁门关长城,都是新修的建筑,已经看不到多少当年的影子了,但是山还是那座山,当年的故事也还在流传着。
东门外有 靖边 祠,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现仅存 石台 、石 狮子 、石旗杆和数通明清碑刻。
通过烽火台的瞭望窗看另一面的长城,在山脊间蜿蜒。突然想到那个段子,看完满江红内蒙的网友表示自己就是当年的匈奴。当年的国境线就在眼前,但如今也只是我们内地的一个景点,国境线早就跨过这里往外延伸了很多很多,我们祖国真的很强大!
门票:60元/人
地址: 山西 省 朔州 市 应县 城内 西北 角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 山西 省 朔州 市 应县 城 西北 佛宫寺内,俗称 应县 木塔。 应县 木塔可谓是 山西 古建的一个标志,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 庆元 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木塔,全斗拱结构,没有一根钉子,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国家文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 中国 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顶作八角攒尖式。正是这个金属塔尖,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让木塔逃过了雷击火灾的毁灭。
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 中国 古建筑斗拱博物馆”。也正是这些精巧的斗拱,让 应县 木塔能够屹立至今,在遇到地震的时候能够卸力。
每当看到 中国 匠人工艺抵抗了几百年的风霜和多次地震,就真的很感慨,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结的智慧,一定要好好的发扬传承,这些老建筑也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让下一代,下下代,下下下代...都能看到老祖宗们的智慧。
从停车场离开后,不敢压实线,就往县城的方向又开了1km多掉头,然后在后视镜里看到夕阳里的 应县 木塔,于是路边停车,换了长焦来到路边拍一组。
木塔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迎接近千个春夏,夕阳里木塔像是在和我说着它的故事,它的历史。佛塔是有灵性的,这也许就是我们之间的缘吧。
看完落日,又继续夜间赶路
门票:15元,登临费100元,同时登临悬空寺人数限定150人,需要登临的最好提前预定
地址: 山西 省 大同 市 浑源 县东南郊恒山脚下
开放时间:08:30~17:30(冬季:11月~5月) 08:00~18:00(夏季:6月~10月)
其实去过不少类似的悬空寺,对 大同 悬空寺的期待没有特别高,但是朋友真的很想去,于是就还是一起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现存建筑是明清两代修缮的遗物。
南北两座雄伟的三檐歇山顶高楼好似凌空相望,悬挂在刀劈般的悬崖峭壁上,三面的环廊合抱,六座殿阁相互交叉,栈道飞架,各个相连,高低错落。全寺初看去只有十几根大约碗口粗的木柱支撑,最高处距地面50来米。其中的力学原理是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
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书写了“壮观”二字。
几乎在各个角落都能看到李白的壮观二字。我们是九月的早上八点半到的景区,这个季节十点以前阳光能照进山谷中。
我是个很怕爬山的人,这里登临其实还算简单,没几层楼梯一下就上来了。
入口处的花窗,用这边的做前景拍对面的很漂亮
屋顶的琉璃、斗拱也都好精致
登临后俯瞰山脚的景象也是极美的,步行通过的廊道比较窄,最多只能两人并排,栅栏也不算很高,恐高的朋友可能还是会有点怕,因为走到都窄,所以游客们都是不走回头路的。
虽然已经了解了原理,但从下往上看,支撑的每一根柱子依旧还是挺危险的样子。真没想到就这样在悬崖上几百年。
有些过道成年人都要弯腰过去这样看还是有些惊险吧
门票:60元
地址: 山西 省 大同 市武州(周) 山南 麓、武州川的北岸
云冈石窟是我此行最最期待的一个景点了,对于石窟我是很感兴趣的,从 武威 天梯山石窟, 敦煌 莫高窟到 榆林 窟,再到云冈石窟一路都看过来了。整个石窟的发展就是佛教的发展史。其中的文化和历史读起来也特别有意思,这可能是这几年我开始转战喜欢看博物馆的原因。
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 山西 省 大同 市西郊武州 山南 麓。武州山最高处称云冈,故名云冈石窟。北魏统治者崇尚佛教,广建寺宇,大开石窟。此石窟群的主要部分皆完成于北魏迁都 洛阳 之前,约自 和平 元年至 太和 十八年(460-494)。
文成 帝拓跋濬即位后,为巩固统治,下诏复法,佛教便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 文成 帝复法的直接结果,就是云冈石窟的大规模营造。云冈石窟主要洞窟的石雕造像即在六十多年(460-524年)的时间内建成。 文成 帝在 和平 初年(460年)接受高僧昙曜的建议,“于京城西武周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携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魏书·释老志》)。这就是云冈开凿最早的著名昙曜五窟(16-20窟)。
📌小Tips: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北方佛教史。云冈石窟所显示的北方佛教史,是直接的,既可靠又深厚,是对稀缺的北方佛教史重要的“补缺材料”。
北魏时期的历史。云冈石窟在国内大型石窟中是少有的完成于一个朝代的石窟群。作为一部可视的北魏断代史,对帝王象征、佛经典故与社会现实的比照、民族关系的反映、民俗风尚的记录等问题的研究均有极大的价值。
艺术价值。石窟中的建筑雕刻与佛教造像反映了北魏时期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融合的趋势。
在历史上, 大同 曾经一度是全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中心。四世纪时 中国 北方地区还处在五胡十六国的混乱之中,此时在北方草原兴起的鲜卑族拓跋氏的首领拓跋珪,将都城从 内蒙古 盛乐迁到平城,即现在的 大同 ,由此翻开了 大同 城市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页。
景区入口处立着昙曜的雕塑,昙曜云冈石窟开创者,可以说云冈石窟是拓跋家的家庙,而它的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昙曜。
除此之外修建云冈石窟的工匠大部分是与北凉打仗掠夺来的奴隶和工匠,有130w人,正是这帮人修的 武威 (古称凉州)天梯山石窟,然后又马不停蹄的来 山西 修云冈石窟了。
经过一大批仿古建筑,过了桥总算来到了云冈石窟
前面的窟因为yq游客骤减,所以不如修缮一下,所以没得看了,但是精华的部分还在后面
第五第六窟因为有修阁楼遮风挡雨的,保存得十分完好,颜色鲜艳,窟内依旧是禁止拍摄的,所以朋友们,只有进去看了才能体会到为什么它们被称为国宝,这里面有音乐窟,看到很多乐器,有和 敦煌 莫高窟一样的飞天造型,还有西方小天使造型的飞天,在里面眼睛是不够用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都不嫌多。
第五窟与六窟为一组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这两个窟是必看窟,个人感觉5窟宏伟,6窟精致,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第五窟是云冈最大的一个洞窟,这里又称大佛窟,内部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12窟是云冈石窟中艺术氛围最浓的一个窟。人称“音乐窟”。的确,你在这个洞窟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种“庄生天筋”般的美妙境界。这里是音乐的殿堂:这里是舞蹈的天地。
第13窟是文殊 菩萨 窟,第一个看点是 菩萨 的右手下有一个托举力士,这个在各洞窟中比较少见。另一个看点是我们印象中的文殊 菩萨 是女性的角色,但是这里的文殊 菩萨 是男性,这就体现了佛教刚传入中原时和后期演变的这么一个变化。
昙曜五窟,即现在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开凿于公元460-465年,是云冈石窟的第一期工程。
它们是皇权与佛教文化具体结合,主要体现在第16-20窟每一位佛像都象征了北魏时期的一位皇帝,礼佛与参拜皇权很好结合在了一起,同时希望二者都可以永世不朽。
18号洞窟,拓跋焘,杀僧人烧僧书, 中国 佛教的第一次灭佛,统一16国,但是塔的造像的手势是忏悔印,是不是他也在忏悔他做的一些事情呢。
19窟
云冈石窟一窟一佛一故事,就像是拓跋家的家庙
20号洞窟三世佛,左边的过去佛因地震倒塌了,20窟是云冈的名片
20窟,又被称为“露天大佛”,象征着北魏王朝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威严而又肃穆。正因是露天雕像,故虽是坐姿,却分外高大。大佛全身比例适称,造型手法简练概括,宽阔的身躯给人以稳健之感,所具有的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精神风貌,为这一时期佛像雕刻的杰出代表。他不仅是云冈石刻中的杰作,即在全国来说,也是佛像艺术中的精品。
离开时回望20窟,发现山顶上还有遗迹,回来查了才知道是长城的部分,叫云冈堡。
门票:免费
地址: 内蒙古 中部 察哈尔右翼后旗
原本就是提了一嘴, 大同 离火山近不近,结果一查好近啊,于是就一口气干到了内蒙看火山了。目前火山还没开始收费,但是我觉得不久的将来,这里会收费的,主要到达的方式只能是自驾,还有公共交通可以到,而且每座火山之间都有好几公里的距离,以后景区做区间车也是很好收费的。
乌兰 哈达火山群,位于 内蒙古 中部 察哈尔右翼后旗 乌兰 哈达一带,还在高速上就能远远看到小山包一样的火山群。火山群坐落在太古宙乌拉山岩群和新近纪汉诺坝玄武岩之上,集聚着由20余座火山组成的草原火山群、熔岩地貌及堰塞湖景观,被誉为低调天然的“火山博物馆”。
3号火山建了观赏栈道,可以直达山顶。
这里的天气和天气预报没有一毛钱关系,我们呆了4-5个小时,天气从晴天到乌云到刮风下雨到晴天又到阴天,半小时后天气就一变,所以尽量带上一件厚衣服来吧
3号火山可以登顶的,其实火山也不算高,大约爬个十五分钟就到了。
原来有个红色电话亭放在黑色岩石的那片,我们去的时候以后被挪走了,黑色岩石的部分很有点火星的感觉,所以这里有很多租宇航服的小店,但是穿着宇航服爬到半山,也挺费劲的,我们就都没考虑。
景观台是到山顶,中间是凹下去的部分,这就很火山了,没有无人机来这里就不太好看全貌。
5号和6号是离得比较近的两座火山,拍摄时可以连起来拍的,看远处的天空已经在集结一场暴风雨了。
5号火山在山脚看是黑色的,无人机升起来就是红加黑的搭配。5号火山是不能爬的。只能绕着走一走。
火山顶上还有一些植被,因为已经入秋,基本都枯黄了。
在5号看6号
两座火山有笔直的公路相连,也特别适合拍摄公路大片。
6号火山高度比3号要高,而且不是修的栈道,时间有限我们就没上去了
D1: 太原 — 碛口 古镇— 石楼 ,住 石楼
D2:黄河第一湾(修景区只能航拍)—小西天—黄河壶口瀑布(修路没去成)— 稷山 ,住 稷山
D3:马村砖雕墓—青龙寺(修缮没进去)—飞云楼—鹳雀楼,住 永济
D4:永乐宫—关帝庙—盐湖,住 运城
D5: 运城 —广胜寺—王家大院—双林寺— 平遥 ,住 平遥
D6: 平遥 ,住 忻州
D7:雁门关, 代县 , 应县 木塔,住 大同
D8:云冈石窟,悬空寺,住 大同
D9: 乌兰察布 ,住 乌兰察布
D10: 乌兰 哈达火山群,离开
我们是从 太原 出发,返回是在 大同 还车的线路,一共租车十天,什么车型忘记了,后面黑色的车被我们开到爆浆了,全是泥巴。这个线路比较推荐的还是自驾,公共交通没那么方便,而且来回换车还费时间。
平遥 古城天元奎饭店
人均:65
特色菜: 平遥 黄米凉糕,看着可好看了,淋了桂花蜜的糯唧唧的甜品
皮冻沾 山西 陈醋一绝
栲栳栳是 平遥 有名的面食。第一次,也是第一次见这样的面食,挺好吃
代县 位福堂饭店,主要是好停车,到饭店的时候天都全黑了
人均:50
驴肉碗托,也可以当主食
金牌猪手
云锦会 大同 小馆
人均:50
浑源 凉粉,挺开胃的,酸酸辣辣
牛肉什锦铜锅,狠狠的吃了一锅肉,大家吃的都很爽
沙葱沙葱我的爱
乌兰察布 满都呼牧马人餐厅
人均:80
一路我都在点沙葱吃,简直不要太爽,从第一次在 甘肃 吃到后就一直念念不忘。
我是来吃牛肉的。
因为好久没正经吃蔬菜了 ,所以又加点了一个青菜。
羊蹄
羊排,我不吃羊的人,都尝了一块,真心不错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