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我归期知几许,三生花草梦苏州。
一样江南好山水,如何到此变缠绵。
风吹到江南,
把“秀”留给了杭州,
把“骨”安在了绍兴,
那么苏州就得了江南的“灵”与“柔”。
烟花三月,该下江南了
我建议你去苏州,沿着运河小楫轻遥或是五湖泛舟,
在一曲云水谣中请先闭上眼睛,先听听姑苏的声音:
那里藏着远在春秋的吴越金戈争鸣之声;
那里藏着穿过大唐气象的寒山寺月夜钟声;
那里藏着两宋风雅繁荣的平江笙歌和市肆喧闹;
那里藏着浮生若梦的缱绻私语和一个失意风流才子的哀叹;
对了还有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婉转昆曲和评弹,以及酥到你骨子里的吴侬软语。
当然姑苏的故事,还不止于此。
他,厚重
三千年的吴文化根基,两千五百年的春秋故都,一千年的唐代城市格局和八百年前宋代街坊风貌以及明清五百多年的盛世文明,史学家顾颉刚在他的《苏州史志笔记》中说:“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尚是春秋物。”
作为中国最早的礼制古城,如今你能仍可看到世界上唯一的水路古城门。
他,轻灵
太湖水、大运河,水乡泽国环绕下,让苏州成为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古城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依旧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他,富庶繁华
从春秋秦汉的煮海为盐,铸山为铜,有三江五湖之利,到唐代成为赋税大户的江南雄郡,
“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海内繁华,江南佳丽者也”
“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到两宋更是成为“苏湖熟,天下足”的重要粮仓,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
上有天堂下游苏杭的名言,就是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吴郡志》“天上天宫,地下苏杭”。
到明清更是“山川巨丽,风土清嘉”,唐伯虎称呼“世间乐土是吴中”,红楼梦开卷提到苏州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他,文化鼎盛
从陆机《吴趋行》“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到两晋时期张翰的莼鲈之思,陆探微秀骨清像的画风,更是成为六朝美学风格的标杆,吴郡风华与冠盖已然崭露头角。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等文人墨客不仅诗酒风流,更造福一方。
而唐宋以文化的富足,精神的高度,让苏州一地锻造了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内核;
苏州文盛出状元,光两宋时期苏州就出过700多进士。
“吴门画派”,成为明代绘画的主流形态,再造文艺复兴。
而那“咫尺之内乾坤再造”的苏州园林,更是成为中国建筑技艺和古典美学的代表。
他,名流辈出
从先秦的泰伯、阖闾,再到魏晋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两宋时期范仲淹、范成大的范氏双义,以及明代以来,吴中四杰、吴门画派所领衔的一个个在军事、政治、书画、诗文、商业各领域响亮的名字:高启、杨基、祝枝山、文征明、唐伯虎、沈复、沈万三。。。
近现代星光依旧璀璨: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建筑大师贝聿铭、社会学家费孝通等等;
甚至苏州的烟花女子,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多情又风流的一笔:陈圆圆、柳如是、董小宛、赛金花。
他,柔中带刚
春秋时期到秦汉,吴地是不缺少勇武的彪悍之气,吴越争霸之烽火,到项羽在苏州率领江东子弟起义,然后江南温山软水让吴郡从尚武走向崇文。
这里氤氲了王侯梦,牵绊了雄心壮志,不论是张士诚、还是李秀成,还是金庸笔下虚构的那个一直想着复国的姑苏慕容。
但这些刀光剑影不曾消失,而是内敛为至深的底气,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时刻冲决千里,让孙吴的远航、鉴真第六次东渡、郑和所代表的大明船队,都带着乘风破浪的勇气,把吴音和中华文化远播四海。
如果说整个中国历史是一条奔涌的长河,苏州就是长河上重要的驳船码头,每一次停驻和启航,都能让中国历史掀起一层又一层波浪;
他被风流富贵所缠绕,也被不断的战火所侵扰,一次次涅槃重生,淬炼出的是这座美丽典雅、落落大方、气韵十足的东方古都和人间天堂,
我们在一条条水道中纵览苏州,一个个园林中寻觅苏州,在一座座塔刹中净悟苏州,在一折折唱腔中聆听苏州,在一针针刺绣中编织苏州,在一首首诗词曲赋中向往苏州,在一段段风流往事中倾慕苏州,所有的文字,所有的史册,所有的荣耀与苦难,都百川归海式地荟聚成了立体的《盛世滋生图》、《姑苏繁华图》、《太湖云水谣》。
时间跨度超9年,先后4次到苏州,图片超350张,文字超2万3000字,苏州真的是“吴郡如花看不足”。
苏州系列只要是在苏州老城区和南太湖两块区域,和之前的《江南三部曲》所写的城市相比,足迹没有那么广,但行程中依旧包含了:园林、古镇、古塔、古寺、古碑、古塑、古桥、古街、古运河以及湖山盛境。
有典型大众的姑苏江南风情,也有小众却美丽的惊喜;
除了自己的行摄感悟,还多方查阅古代、现代典籍文献,力求深度挖掘苏州底蕴,并且放上数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前的苏州老照片来作为参照,更加立体全面的纵览苏州的前世今生。
文中依然会夹带私货,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节外生枝的评述。
“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几片太湖堆崒嵂,一篙新涨接沙汀。山水自清灵。”
清人沈朝初所写的《忆江南》,反映出苏州“城里半园亭”的城市山林特点。
陈从周是这么赞美苏州园林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苏州古典园林——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精华萃于江南,重点则在苏州,苏州是古老东方文化及美学的典型,苏州园林更是集大成者。
苏州园林发展历史悠久,滥觞于春秋时期,不过那时吴国的姑苏台、馆娃宫等都是皇家官式园囿,还不算私家园林。东汉时期的苏州笮融园是有记载最早的私家园林。
晋室衣冠南渡,促成了江南地区的第一次大发展,给苏州及江南园林带来了思想、物质、人才上的巨变。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寄情山水、雅好自然的思想审美,使得园林营造在追求物质享受之外多了一层山水审美的精神主题,这也是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主旨轨迹的确立。当时苏州有顾辟园,建康(南京)有王导的西园,会稽(绍兴)司马道子的东第、谢灵运的始宁墅、扬州谢安的芙蓉别墅等等。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彻底南移,江南造园活动盛极一时。但由于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北宋李格非著有《洛阳名园记》,可见南方私家园林还比不过北方园林。
到了南宋连政治中心也南移(以杭州为都城),江南园林的文化与地位终于决定性超越北方。
汉宝德先生将南北朝至北宋时期成为“中国园林的洛阳时代”,南宋及以后为“中国园林的江南时代”。
苏州现存历史最早的沧浪亭就改建于北宋时期。
明清时期,苏州园林营造达到最鼎盛,太平天国至民国初年,是苏州园林最后的余晖。
明代以来,苏州园林更注重诗情画意的意境构造,同时还出了许多园林专业理论著作,如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等。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就是计成所言,他在《园冶》还道出苏州园宅结合、闹中取静的特点
“能为闹处寻幽,胡舍近方图远。。。涧户若为静止,家山何必求深。”
“洗出千家烟雨、移将四壁图书,素入镜中飞练,青来郭外环屏”
“虚阁树荫桐,清池涵月。寸石生情,蕉影玲珑,松根盘礡”
“数竿烟雨,薄有洞天”
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以苏州园林为代表江南园林既是中国古建记忆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
江南园林的发展,也是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大潮下的一朵浪花和重要载体。
私家园林使用大量建筑物与山水相结合,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中叶文人画的诞生,使得园林建造中融贯“诗情画意”,特别是南宋以后画家、文人、士大夫参与园林设计者渐多,以古典艺术理论和传统绘画图像指导具体的造园实践,丰富了建造构思及技巧,令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意境越显深邃。
如果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只是隐逸玄风的空谈吹拂,那么两宋已降,文人、士大夫们把自己的理念亲手实践于园林中,不管是思想层面还是造园手法上,都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提升了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
而苏州园林除了包含有江南私家园林一以贯之的隐逸思想外,特别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文化气息更为浓郁,在诸多传统文化的相互作用与和谐融贯下,造就了苏州园林建筑、审美、文化、意境方面的独特性。
为何苏州能超越同样为江南水乡的杭州、扬州、绍兴、嘉湖等地,成为园林之冠?除了上述的文化因素,不要忘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抛开地理因素谈历史,都是耍流氓)。
园林建造大都以筑山、开池为主, 现存江南园林几乎无园不赏假山峰石,“五岳壶中收”、“山随水转,山因水活”。
而苏州太湖洞庭周边盛产太湖奇石,苏州的尧峰、穹隆、灵岩诸山也产坚硬多变的石材,这些是造园叠山的重要天然原料。
“吴中豪富,竞以湖石筑峙奇峰隐洞,凿峭嵌空为绝妙”,苏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用现在话来说就是“老天赏饭吃。”
而苏州的“香山帮匠人”,是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集大成者,史书曾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从园林到北京皇家宫殿处处留存着他们的匠心营造。
苏州园林成为清代北方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的典范和蓝本。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影响着日本等亚洲各国的造园艺术,也在18世纪后期对欧洲造园产生一定影响。
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于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怎么把自然山水和谐融入城市山林中?
这就不得不提到匠心独具、妙到毫巅、智慧无比的古典造园技巧。
沈复《浮生六记》如此形容苏州园林“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大中见小,虚中有实,或藏或露,或浅或深。。。周回曲折”;
中国传统园林有多种造景手法:对比、衬托、尺度、层次、对景、借景、框景、漏景、障景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文学作品“境界”的“隔”与“不隔”之分,“隔”如“雾里看花”,形象不清晰鲜明;“不隔”如“豁入耳目”,认为只有“不隔”的作品才有“境界”;
园林造景为显得庭院深深,廊腰缦回,曲径通幽,山重水复,还是以“隔”为佳。
【借景】
借景是造园的重要理念和技法之一, 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野范围中来,扩展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
明代计成《园冶》“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刘敦桢在《苏州古典园林》,提到“借景是我国古典园林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借景又分远借、近借、“邻借”、“互借”、“仰借”和“俯借”;
最经典的要数,拙政园从秀绮亭一带远借北寺塔;
沧浪亭看山楼远借西南群山和北面廊亭榭,近借园外水面;
留园西部山上二亭远借虎丘、西园寺;
拙政园西部宜两亭,是登高而望拙政园的邻借法;
拙政园梧竹幽居亭,借四个园洞门,观一年四季变化。亭子设了四个圆形门洞,又形成漏景;
【框景】
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采收外部空间画面的一种构景方法。可采用空窗(月洞)、洞门(地穴)、乔木枝干抱合框等,起到画龙点睛、增加风景深度的作用;
【漏景】
漏景是通过花墙、廊壁各种造型的花窗、漏窗等取景;是风景似隔非隔,若隐若现,富于层次;
比如沧浪亭有多达108种样式的漏窗: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
【对景】
对景是指两个彼此相对的景致,能够相互观赏的构景方法;
苏州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面,形成各种对景;
图片来自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照片多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对景大多需要和其他手法结合,或通过曲径、走廊的转折变换空间,或以各色窗、屏障、洞门框架等实现;
比如拙政园的的“晚翠”圆形门洞,既是经典框景,也让门洞两边的枇杷园和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
这些手法使得园景小中见大、以少胜多,步移景异,芥子纳须弥,是中华建筑技艺和文化的瑰宝。
而这仅仅是古典园林手法和艺术内涵的一小部分,刘敦桢先生在《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还提到“理水”、“叠山”、“建筑”“花木”等篇章,图文并茂,详尽专业无比。
本篇主讲三个园林:【拙政园】、【沧浪亭】、【北半园】,分别对应宋、明、清时代,规模也是大、中、小,其中尤以拙政园为重点。不论是现实版大观园、城市水阁山林还是袖里乾坤,都展示出苏州园林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另外早年惊鸿一瞥的【狮子林】,以及寺庙附属园林【西园】等不单独细讲。
闲话少叙,开始我们的游园惊梦之旅。
14年拍摄于狮子林
23年拍摄于西园
皇冠上的明珠
只能这么形容拙政园在园林中的价值和地位了,作为苏州园林的顶流存在,拙政园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是全国重点文保,也是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规模之大,造园手法之精巧典型,可谓天下无双。
清代著名学者俞樾赞其为“名园拙政冠三吴”,古建专家刘敦桢在其著作《苏州古典园林》赞其为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
甚至曹雪芹《红楼梦》大观园都有着拙政园的影子。
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修建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作名。传文徵明也参与了拙政园的设计与建造,作有《王氏拙政园记》、《拙政园图》。
园子几经兴废,多次易主,现在的园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以中部为精华看点,西部次之。
明代造园更注重诗情画意的意境构造,有追求疏朗明快之风格。袁宏道感叹拙政园“乔木茂林,澄川翠干。”
整个园子布局疏密自然,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疏朗典雅,天然野趣,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现在主入口在东部园区,东部为“归田园居”,以自然取胜。
而东部到中部之间围墙相隔,视线受阻,穿门而入则豁然开朗,这是园林常用的大小空间转换的对比手法。先收敛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空间,是欲扬先抑之手法。
中部精华区,以水为主,池水面积占1/3,,池广树茂,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在中部入口处的【梧竹幽栖】附近,能远眺到苏州古城的天际线——北寺塔,这是笔者在园林总论一节中提到造园手法——【借景】——的经典案例;
梧竹幽栖
沿着刘敦桢先生批评的拙政园中部北区长廊,穿花渡柳,来到【见山楼】。此楼周植枫杨,增加景深层次。是太平天国时期忠王李秀成的办公地,整个拙政园也是忠王府的一部分;
右边边为见山楼,中间为香洲
临水曲廊连接处,就是中部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名字取自周敦颐《爱莲说》“香远益清”,像南浔小莲庄一样,是夏日赏荷绝佳地。
远香堂回抱于山石之间,建筑采取四面厅做法,四周长窗镂空,环形可观四面雪香云蔚亭、风荷四面亭、旱船香洲、小沧浪、小飞虹廊桥等如画长卷风景,也是【对景】造园手法的重要一笔。
而在附近枇杷园的【晚翠】洞门,让内外的嘉实亭、雪香云蔚亭两两相望,既是典型【框景】,也是【对景】手法的又一个佳例。
图片来自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整个中部其余流水萦绕,假山重叠,小榭临流,桥接香洲,依阜重阁,朱栏曲折。
但空间划分合理协调,不显拥堵和逼仄,处处勾连,相互穿插,层次丰富无比。
正是《园治》中所云“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代表。
这和中部主要建筑降低平面和层高、桥多且曲折空透等科学得当的造园技巧息息相关,限于专业度不能进一步梳理和讲解。
宋人李格非(李清照的老爸,苏轼的弟子),在《洛阳名园记》中说道“园圃之胜不能相兼六者,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骨、多水泉者艰眺望”,拙政园中部兼有六项之长,为他园所难及。
穿过一个半亭【别有洞天】,就到了西部园区,清代称为“补园”。
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华丽精美。
最先看到的是那个著名的亭子【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依水而建的折扇形小亭子,精巧独特。
一条长廊跨水而建、曲折起伏,该长廊是水面上的空间半通半隔,能增加水源深度和水面辽阔之感,所谓“浮廊可渡”。
长廊把南北的廊桥、宜两亭和倒影楼串联起来,又形成【对景】,相互倒影与水波中,刘敦桢直言“是拙政园西部景色最佳处”。
穿过海棠映衬下的浮翠高阁,去到西部主要建筑【卅六鸳鸯馆】,建筑采用独特的鸳鸯厅形式,中间用隔扇与挂落分为南北两部,北厅为“卅六鸳鸯馆”,南厅为“十八曼陀罗花馆”。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园冶》所谓“收四时之烂漫”。
梅竹松柏外,荷花、山茶、杜鹃为院内三大特色花卉。春季去时,紫藤罗、樱花、桃花、玉兰、山茶(曼陀罗花)盛开,或飞雪点缀、或云蒸霞蔚,或紫瀑倒悬,真是姹紫嫣红开遍,良辰美景恍如仙。
隔着鸳鸯馆精致华贵的蓝色玻璃窗,山茶花(也叫曼陀罗花))巨丽鲜妍,纷匹照瞩,都说看山茶要去留园,拙政园的也不赖;
写出《圆圆曲》的清代诗人吴梅村,写过《咏拙政园山茶诗》
“艳如天孙织云锦,赪如姹女烧丹砂。
吐如珊瑚缀火齐,眏如螮蝀凌朝霞。
百年前是空王宅,宝珠色相生光华。”
花到朱门分外红,说的极具道理,一方面园林造园技巧中多将墙体设成灰白色,以衬托花木之色彩、光影之斑驳。另一方面因园子名望之高,园内的花草树木自然也更有看头了。
若然野花野草开在朱门之外,纵使是空谷幽兰,香草仙芝,也只能孤芳自赏,何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忧虑呢?丝萝托乔木,和人傍靠山是一个道理。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就是在苏州的曼陀山庄,和王语嫣母亲评点山茶,红妆素裹、抓破美人脸、落第秀才、十八学士、八仙过海、七仙女、风尘三侠等山茶花名,可谓别出新意;
还将王语嫣和山茶花相比,名花倾国两相欢。
可惜啊,神仙姐姐一颗心只惦念着复国之梦的姑苏慕容,难解大理王孙的一往情深。还好段誉深谙佛理,及时破除魔障,不管金庸最后改没改两人结局,对段誉来说都无关紧要了。
所以说境由心造,做自己情绪和欲念的主人很重要。
有人在花开时分就想到了落花时节,有人认花期短暂的昙花、刹那的烟火也有着“隽永独特的美丽”,至于像黛玉那样,进行葬花这般有仪式感的伤春行为,恐怕只能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了。
虽然意识流跑题有点眼中,看着拙政园外面的紫藤,我就知道天下名园之冠的旅途结束了。
拙政园,洗出千家烟雨,又可揽山林入怀,浮日月,藏洞天,真格攒!
PS:看苏州园林,最好避开人流,七点半开门,16点半停止售票,早晚压哨入场。过了八九点全是人!!没有淡旺季!只有更热闹!
门票:70元
周边:苏州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狮子林、平江路、忠王府、耦园、北寺塔等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作为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世界遗产名录及全国重点文保。
沧浪亭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五代时期,直到那个风雅北宋,方成今日之基础大观。
苏舜钦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重新建造此园。
沧浪亭园外,绕园一圈水,“千古沧浪水一涯”,苏舜钦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好友欧阳修曾应邀作《沧浪亭》长诗,更使园子名声大噪。
南宋初年(公元12世纪初)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南渡的宋朝皇室也在短暂驻跸于此。
可惜的包括沧浪亭在内的主要建筑,都毁于太平天国,只是格局、山水石木等为旧貌。
【典故】
园子里的主要景点命名,都有诗文典故。
沧浪之名出自先秦《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屈原《渔父》和《孟子·离娄》都曾引用过;
沧浪亭上刻著名有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分别取自欧阳修及苏舜钦的诗句。
面水轩:杜甫“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翠玲珑:苏舜钦“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仰止亭: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明道堂: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清香馆: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面水轩
【结构特点】
沧浪亭作为中型园林的典型代表,山水石林互为借景,一步一景,万竿摇空,修竹如林,水碧风清。
和大多数园林高墙深院的“藏”不同,历史上沧浪亭由佛寺变为祠宇,具有公开性质。
其布局借用一部分外景,特别那条临水复廊,分隔园林内外,将墙外的水、墙内的山连成一气,园内园外,似隔非隔,山崖水济,欲断还联,形成了苏州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为苏州三大名廊。
陈从周先生称游廊为园林的脉络,而沧浪之廊成为了园林的灵魂所在。
这条复廊用漏窗疏通内外,是【借景】和【漏景】佳例,也成为怡园、狮子林采用复廊的先例。
外部看复廊:漏窗形态各异
内部看复廊:曲折回环
沧浪亭的曲廊壁上嵌有各式漏窗,共有108种式样:扇形、海棠形、花瓶形、石榴形、如意形、秋叶形、宫殿形、桃形等等。形成了多重的视觉审美效果。
春天梨花、玉兰、樱花、山茶花竞相开放,可谓群芳争艳,春色满园。
那飘出来的阵阵幽香,是园主放浪形骸、寄情山水、高风亮节之香。
正是欧阳修所云“搜索幽隐探神仙”的醉眠之处。
【浮生六记】
古老的沧浪亭几经易主,藏着文人的风流,藏着帝王将相的复国之梦,也有着一段温馨浪漫的古典爱情故事。
问世间情为何事?最美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模样?
要寻找答案,应该看看写下《浮生六记》的沈复和他妻子芸娘。
青梅竹马的二人琴瑟和鸣二十三年,在沧浪亭畔生活多年。
缠绵哀感,一往情深的《浮生六记》记载了二人的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时光,沧浪亭也着墨许多。
两人在园子里的月夜“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作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
“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茏,亭在土山之巅。。。炊烟四起,晚霞烂然。。。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和如今沧浪亭之景象无异。
离开沧浪亭后,“非复沧浪亭之幽雅矣”、“自别沧浪,魂牵梦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可惜彩云易散琉璃翠,花落人亡两不知。
何处话凄凉呢?只能用最温情、柔情、亲切、简介的字句,记录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点滴往昔。
也留给后世一个无比向往的关于爱情真谛的梦。
游园,惊梦。
清风明月无价,却有情。
地址:苏州沧浪亭街3号
导航“沧浪亭”
门票:15元
开放时间:7点半-17点半。四点半停止售票入园
风乍起,吹皱一波春池;
在苏州这个相对小众的半园,写下关于春天的浮生六记。
园子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从初建的进士沈世奕开始,共经历三位主人,俗称“北半园”,有着350多年历史,玲珑袖珍但布局紧凑,园林各要素样样俱全。
“小有庭院山水,种树养鱼,得少佳趣;
虽无管弦丝竹,论文把酒,足叙幽情。”
这幅对联,道尽了半园的特色。
“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
半亭、半廊、半桥、半舫、半阁,“半”哲学的园林艺术,在苏州园林中可谓独树一帜,处处流露出中国古代士大夫追求“事不求全,心常知足”的精神境界。
刘敦桢的巨著《苏州古典园林》,“理水”造园手法一章中特别提到半园,因为水池狭小,和壶园、畅园、鹤园等小型园林都在水池一端架桥,将水面分为主次两个部分,以增加层次和变化。
园林里还有其他很多看点,怀云亭、藏书楼、砖雕、五曲半廊、武康石古井、540年的紫藤,园子中心地面由鹅卵石“五福捧寿”图案,寓意着多福多寿,五只蝙蝠分别为五个意思:一阅寿,二阅福,三阅康宁,四阅好德,五阅考纹命。
园子现属于苏州书香府邸•平江府酒店的茶室,虽然不时有人来打卡,但比起其他园林,还算安静,而且还有一只多嘴的鹦鹉,会自言自语。
清代诗人沈朝初的《忆江南》写道“苏州好,茶社最清幽。阳羡时壶烹绿雪,松江眉饼灸鸡油。花草满街头。”说到了苏州饮茶风气之盛。
在春天点一杯“香煞人”的碧螺春,聆听评弹、昆曲,闹市中亦自带风雅和古典韵味。
苏州有这么多独具特色的园林,这家半园却让我驻足消磨了半日时光。
看天光云影,茶盏和碧水都揉碎在一池春色中,两只野鸭(还以为是鸳鸯)更为这古典光景增添了些许趣味。
地址:江苏苏州市白塔东路60号
导航:“苏州书香府邸•平江府酒店”,园林就在酒店入口处
入园看看拍拍照免费,落座需消费
苏州古城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
古城内街巷水道小桥数量众多,唐代白居易诗云“红栏三百九十桥”,他的好友刘禹锡诗云“春城三百九十桥”,宋代杨备诗云“画桥四百”,虽然400不是准确,北宋时期也有395座桥,南宋平江图上有桥314座,河道82公里;明末《水利图》载桥300座,清末《苏州全城图》标绘有桥311座,河道58公里;
现存河道35.28公里,桥168座,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的水乡城市。
《苏州府志》称:“桥之载于图籍者三百五十九。”苏州民间则以“一出门来两顶桥”,来形容水乡桥梁之多。
最著名的要数杜荀鹤的诗了——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长桥短桥,拱桥平桥,各种造型及种类:上津桥、普济桥、灭渡桥、宝带桥、吴门桥、以及占得唐诗风流的枫桥等等;
如果苏州古城是一本书,那么桥、巷、水道就是装订书页的线,如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的眉目。
而苏州最具代表性的眉目和肌骨就是——平江路历史街区,作为古城缩影,他印刻着城市记忆、集中体现地区风貌、灵魂;
作为苏州古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平江路的地位等于福州的三坊七巷、绍兴的仓桥直街、北京的国子监街、黄山屯溪老街。
对照南宋《平江图》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及“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风貌。
这条飘在水上的历史街区中,横架着16座古桥,也住着最传统地道的苏州人,还有许多条充满故事的巷子:狮林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萧家巷、钮家巷等;
清代状元洪钧和名妓赛金花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悬桥巷;
戴望舒著名的《雨巷》,描述的就是这里的丁香巷;
国学大师钱穆、教育家叶圣陶、历史学家顾颉刚等人,亦是从这里走出;
苏州本地人文摄影师于祥,1995年起拍摄了平江路20多年。他如此概括平江路历史街区,“人性,现代,包容,精致,从容”。
虽然现在街区也开满了各种现代商铺,游客络绎不绝,有人会觉得又是千篇一律的商业腐蚀后的地方,但你若静下心来,走街串巷,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文艺、风雅的老苏州历史气息却不曾消散。
个人多年走过平江路七八十来回,夹岸朱楼隔柳条,画船笙箫自飘摇,每次人都很多,但也不觉得厌烦,热热闹闹才会唤起这座江南雄郡,“人稠过扬府,坊闹半长安” 之鼎盛,正如韦应物所云“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 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
书店、花店、咖啡馆、古着店、旗袍馆、理发店等等,
充满文艺、浪漫、复古气息的店铺,商业与生机之外,或闲情偶寄,或推杯换盏,或寥寄浮生,他们不一定能充分代表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地道与意蕴,
但却是现代化风潮进程中的百家争鸣般的美好存在。
看点:礼耕堂、全晋会馆、耦园、昆曲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猫的天空之城等
游船攻略
保吉利桥码头:平江路与白塔东路交叉口南50米
180元/船(6人),游程约40分钟左右;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苏州评弹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项目名录;也多次登上春晚;
比起昆曲,评弹更接地气,旧时不单全年演出,而且全城书场都有演出,成为苏州人唯一普及的娱乐活动,也是茶馆的一项重要收入;
有人为评弹作过一首打油诗
“叮咚丝弦声悠悠,吴语说唱数风流。日至书场消得闲,又是月上柳梢头。”
如今苏州依旧有许多评弹馆,22年时去了位于平江路上、名气颇大的【琵琶语评弹馆】。
该馆大名鼎鼎的吴亮莹老师,是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秦淮景的原唱。
评弹馆所在的老园子也有上百年的历史。
“我有一段情 唱给诸公听
诸公各位静呀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
吴侬软语,词雅而不俗,再加上艺术化唱腔,真可谓酥到肌骨里;
男调清丽中不失深沉大气,忽如金石鼓钟,裂帛鸣空;而女声娇柔悠扬,如珠落玉盘;
喝着盖碗茶里的碧螺春,听着仙乐一般的评弹,真格暇意的否得料
【琵琶语评弹馆贴士】
门票:外场38左右,内场70左右(含茶水),点曲40-100不等;
时长:1.5小时左右,分上下场;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202号民国花园一楼
导航:琵琶语评弹馆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这是清代太平天国起义军灵魂人物——洪秀全的一首诗,历时14年的天国起义,烽火燃遍神州中南部。
位于苏州拙政园隔壁的忠王府,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作为太平天国留存下来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为全国重点文保。
依稀记得14年的时候有去里面转过,只觉得气派,没留存多少照片;
传当年李鸿章看到忠王府也是叹为观止,“忠王府琼楼玉宇,曲栏洞房,真如神仙窟宅”,“花园三四所,戏台两三座,平生所未见之境也”。
忠王府、拙政园、苏州园林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本馆都紧邻着,可以一起参观
23年故地重游,王府在修葺而不接待游客,遗憾至极,所以这篇简单说说太平天国及忠王李秀成的二三事。
苏州是当年太平天国和清军多次拉锯激战之地,曾在1860年4月到1863年10月,被太平天国所控制,划为“苏福省。”
而这段时间也是苏州历史上多次劫难中的一次大浩劫,不单是民居街巷多被焚毁,太平天国主张毁坏一切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因此其占据之地凡寺观祠庙,拆毁殆尽。苏州虽然是开明的忠王李秀成主治,三四年时间内依然是“苏城有圣庙三,悉为瓦砾之区。一切神佛庙宇,或毁或焚,无有所存。”
1835年前后的苏州人口为340万,1865年平定太平天国后仅存128万,江南如绍兴、杭州、嘉兴、湖州等地更惨。
当时苏州境内有诸多太平天国王府,如梁王府、慕王府等等,忠王府留存最好。
当时连拙政园都算是忠王府的一部分,李秀成还在拙政园的见山楼设立司令部,进行办公。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最早一批起义者,称为“老兄弟”,是太平天国后期重要将领。
他充满着矛盾和复杂性,他骁勇善战,破杭州、三河镇大捷、破江南江北大营、解天京之围(南京)、破苏州等,令清军闻风丧胆。
特别是李秀成领导的围魏救赵、二破江南大营之战,在《战安庆》中被评为太平天国绝处逢生的大逆转,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既解了天京之围,给天国续命,还扭转江南战区整个形势,为太平军攻取富庶的江浙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很赞赏李秀成的军事指挥能力,评价李秀成是天国继石达开之后,排名第二的军事指挥人才(石达开在天京事变后负气出走,算是天国的“游军”)
李鸿章则给出如此评价:“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在主治苏州期间,李秀成和其他诸王不同,算是个仁政爱民的将领,不仅不乱杀满人,还给投降的满人路费遣其回家。
对汉人则取消天国以往没有人性的管理,进行男女分馆、兵民分治,保护民权民产,保护苏州的商业与外贸,令民间有一定的自主权。
《天国之痒》中分析道这和明朝以来苏南地区民间的社会觉醒度有关,当地的自治意识高于全国。但最重要的是依赖李秀成的温和政策。
上文提到的苏州人口锐减,一方面是太平军前期屠杀,另外攻城的清军湘军,以及自杀的比例也很高。
后苏州绅民于阊门外为李秀成建有汉白玉牌坊一座,额题曰“民不能忘”。
李鸿章攻克苏州后,曾经查问此事,“民以减粮对”。
另一方面李秀成有其愚忠的一面,面对洪秀全的质疑以及多次自杀式的救援指挥,李秀成依然言听计从。从李秀成被俘后写下的“天国十误”中,可以看到李秀成对病入膏肓的天国有着清晰的认识,依然知其不可而为之,最终慷慨赴死。
一个生不逢时的良将,万古忠义这四个字也显得充满嘲讽意味,忠王府里的芦笛和鼓钟,穿过战火,把铁血而忧伤的年代举在杯中。
一将功成万骨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Ps:清人潘钟瑞《苏台麋鹿记》详细记载他在苏州亲历太平天国种种,笔者在《绍兴长篇游记》中也提到过绍兴鲁书容《虎口日记》,都是亲历者第一视角写下的史料,对太平天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https://bbs.youxiake.com/y/1047373.html
有的时候历史很美好,留下了那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诸子百家的故事与智慧;
更多时候历史很残酷,就像2500多年的苏州城,当年“路八门、水八门”的古城墙,至今只剩下这座盘门——大部分还是当代重建的。
始建于春秋(前514 年)的盘门,因“刻木作蟠龙向北镇越”得名,
《吴越春秋》记载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古城,“陆八门,以象天八风;水八门,以法地八聪。”象天法地的苏州古城,是中国最早的礼制性大城,沿至西晋,左思的《吴都赋》“通门二八,水道陆衢。”
现存盘门重建成于元末。
作为苏州乃至国内外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盘门带给苏州的价值与重要性不低于园林。
图片来自《老苏州》
景区很大,三月春天桃红柳绿,争奇斗艳,当穿花过巷,登临城门前,被一个隐秘的角落所吸引——伍相祠,是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庙宇。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不仅帮助吴国成为一方霸主,也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
夫差因离间计,赐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传闻钱塘江潮神就是伍子胥。
与其说是祠堂,更像是一个小而精致的园林,由厅堂、廊亭和花园组成,庭院内点缀花木湖石,四周曲廊,翠竹石笋掩映于漏窗之外。
海棠、玉兰、梨花、红枫、绿竹,果真姹紫嫣红,宛如方外桃源。
虽然紧靠着盘门城楼,但游客一般会忽略这个地方。
出门后登上盘门城楼,观盘门三景的吴门桥、瑞光塔,各立左右,两分风流。
吴门桥是清同治年间遗物,长66.3米,高11米的单孔石桥,是江苏现存最高、最大的的一座单孔石拱桥。横跨在苏州城南的护城河上,是出入盘门的主要航道;
南宋《平江图》所载为三桥相接,下设三洞。清乾隆《盛世滋生图》所载为三孔石拱桥;1872年(同治十一年)江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建为单孔,保存至今。
在吴门桥上,是看水路城门的极好机位。
曾经是“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而今“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历史风烟不再淡薄,而是变得深刻而隽永。
苏州靠近嘉湖沪一带,古镇非常之多,震泽、盛泽、周庄、同里、锦溪、黎里等,20年3月在南浔古镇游历时,简单路过震泽古镇。
22年烟花三月重游苏州,去到了【甪直古镇】(读lu,第四声,同“禄”)
这是一座和苏州古城同龄的镇子,具有2500年的文明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人称“水云之乡,稼鱼之区”。
费孝通赞其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唐代诗人陆龟蒙晚年隐居于此,并帮助吴地农民提高耕种技术。
元代著名画家倪瓒作诗“甫里林居静,江湖远浸山,渔舟冲雨出,雀鹤带云还。”
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更是多次把甪直写入作品中;
这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烟雨古刹,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的保圣寺,历经1500多年风雨沧桑,他早已变了模样,
就像海子诗中所说
“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千年之前的建筑或许湮灭无存,但这座古刹依然藏着千年的国宝级文物——【唐代罗汉塑像】。
所以当初选择去甪直古镇,主要就是看保圣寺的。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曾为寺题抱柱联
“梵宫敕建梁朝推甫里禅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
这九尊唐代泥塑罗汉像为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超1200年历史,他在雕塑界的地位相当于吴道子在绘画界的地位;
西园寺作为苏州具有网红属性的地方,有点不那么像寺庙。
不论晨钟暮鼓一墙之隔的静谧江南私家园林,
还是往来不为朝佛只为撸猫的游人;
【历史】
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最开始名为归元寺,别名西园寺,明代改名戒幢律寺;清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天国运动;
【舍宅为寺】
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把已经衰落的归元寺改建成宅园,名为西园。其子徐溶又舍西园为寺。
跨桥入山门,西园寺的清代御赐牌楼非常有看点,牌楼四柱三间五楼非冲天样式,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光绪皇帝敕赐“紫衣沙门,震国戒幢”。
黄墙黑瓦中,香客游人之嘈杂声色盖过了梵唱和钟磬。
据说秋天寺庙里满是银杏,遍地鎏金,是个赏秋盛景。
春来尚早,也生机勃勃。
而且有很多种类的猫咪,一只只猫咪或不动如山,或饿虎扑食,或睡梦罗汉,煞是可爱。
作为苏州具有私家园林特色的寺庙,一墙之隔的西花园,让人又闯入了深深庭院的绮梦中。
园子水域面积广阔,环池布置假山、曲桥、亭台、花架、厅堂、长轩,以六角重檐、位于放生池中心的湖心亭为亮点
地址:江苏苏州市留园路西园弄18号
导航:西园戒幢律寺
素食馆:15:20关门,人均20左右。
门票:5元
对于这座闹市中的苏州古道观耳闻已久,在22年盛夏时节的蝉鸣中寻访。
玄妙观,创建于公元276年;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江南第一古观”。
主要建筑【三清殿】,建成于南宋年间,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是苏州仅存的一座南宋木构殿宇式建筑,也是江南以及国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是研究宋代南北建筑差异的重要例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殿大气巍峨,特别站在殿内,仰视27米的屋顶,是之前木构古建之旅不曾有过的气派。
【结构特点】
重檐歇山造,面阔9间,广45.64米,进深6间,深25.25米,通高约27米;
殿内供奉高达17米的三清塑像,堪称宋代雕塑的上佳之作(如今的塑像应该是新造的吧?)
柱础均为连磉有唇覆盆式;
补间铺作皆用真昂,后尾挑起,以承托下平西方槫下的令拱,即《营造法式》上的“飞昂”制度。
“六铺作重抄上昂斗拱”结构,为国内孤例;以丁头拱插于柱内,无栌斗,为国内现存最古实例;
工作人员介绍说,殿内屋顶的木构都拆卸下来编号大修过,包括柱子也都新砌过,所以看起来很新,其实都是宋代古物;
当然玄妙观内的文物及看点不止于此,
【老君像石刻】为唐代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是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
【清理道教碑】明方孝孺撰并书,后方氏被诛,碑文被划去,俗称无字碑;
【钉钉石栏杆】五代遗物,栏杆上有双龙戏珠、彩凤鲤鱼等古图案;
【正山门】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重檐歇山造
【前尘往事】
玄妙观的老苏州记忆与往事还不止于此,这里充满着市井气息和见证者历史变迁;
旧时玄妙观是苏州的市民广场,《清嘉录》记载“城中玄妙观,尤为游人所争集”
杂技杂耍、看相测字、苏州摊簧、茶坊酒肆小吃摊、卖花、卖画、卖膏药等,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烟云火燎,嘈杂热闹;
据说现在老苏州能提起耍蛇卖蛇药的齐门朱松官;
庄重的三清殿,在清末和民国时期还能出租,主要租给画家,殿内作为桃花坞木板年画等作画。
玄妙观也是苏州人夏日、吃“风凉茶”避暑地方;
袁学澜《吴郡岁华纪丽》记载“惟有圆妙观(玄妙观旧称)广场,基址宏阔,清旷延风。。。而小家男妇老稚,必于此追凉,都集茶棚歇坐,谓之吃风凉茶。”
曾经被称为“繁华胜地冠苏州”的玄妙观,许多建筑或毁或拆,如今安静坐落在闹市中的一方角落。
当六月凉风伴着笙箫吹起,前尘往事的记忆才渐渐且短暂的清晰起来。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观前街94号
门票:20元
作为苏州目前唯一可以登临的古塔,对北宋【瑞光塔】神往已久。
古塔是苏州水路古城门【盘门】三景之一,瑞光塔千年中镇守着苏州古城的西南一方,也静静俯瞰着那条流淌着财富、兵争、血水的运河。
层层风铃回荡,历史无声,历史又有声。
【历史】
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超1000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战火】
清太平天国之乱,咸丰十年(1860年)遭兵燹,佛寺被毁,唯塔独存,但外檐已毁于战火,砖砌塔身相对完好;
【结构】
七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总高53米;
立面每层的八个转角有半圆砖砌倚柱,两角柱间施阑额,
【价值】
1、将永定柱造平座用于塔心柱基座处,是对《营造法式》的补充和发展,这也是唯一的孤例;
2、木阑额上留有七朱八白彩画,印证《营造法式》,同样与宁波的北宋保国寺的七朱八白相呼应。
3、塔心柱下施平座、塔心柱上部改为木柱的做法和塔心柱与塔壁的关系等,对研究宋塔形制结构具有极大价值。
可以登塔
盘门景区视角看古塔
“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
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
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写给泉州开元寺双塔的诗句。
而在苏州也有一对佛塔对望了上千年——【罗汉院双塔】
这历史比泉州双塔更久远的佛塔,一名“功德”,一名“舍利”,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又叫“兄弟他”或“姑嫂塔”。
双塔玲珑秀丽,远望如笔锋,直插云霄。
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的双塔全国是惟一的,连同罗汉院正殿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保;
双塔旧照
【历史】
双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结构】
七层八角楼阁砖塔,高约33.3米,腰檐微翘,翼角轻举,逐层收缩;
高达10米的塔刹极为罕见
【价值】
塔的外壁虽为八角形,但内部方室仍沿袭北魏以来旧制,为唐宋之间砖塔平面演变的实物例证;
梁思成先生并把“五代、两宋、以及辽金时期”的佛塔,归纳为中国佛塔建造的繁丽时期。
网上又看到断章取义的,直接把梁思成这句话用于专为罗汉院双塔所说,并不精准,大都人云亦云了,不过比之“绝绝子”之辈,还算有点内涵;
回归正题,始于北宋的楼阁式佛塔,遍布中国南北各省各地,完全超越了唐代方形空筒式砖塔的古拙和形式单一,稳定性也更好,本篇提到的几座古塔也都是宋代遗物。
双塔也是唐宋砖塔的标准器,指示了底层周长和塔高的关系。
刘敦桢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说道“罗汉院双塔塔高等于第一层外围的长度,可见这种以周长作为全塔高度的设计比例,可能是当时设计原则的一种。”
【文风】
吴人向以双塔为苏州科第鼎盛的象征,为一地之文气。苏州城之文昌阁为墨、子城为砚,共同组成苏州的笔墨纸砚。
袁雪澜《竹枝词》“钟楼双塔秀文华,科第年年艳傍花。”
之前寻访的金华浦江龙德寺塔,也是当地的“文塔”。
这不单是从建筑形态上说,风水堪舆学上来看,钟楼及双塔在苏州城的“巽”方,主阖郡文秀之气,所以苏州屡出大魁。
而像两支毛笔的双塔、像墨的文昌阁、像砚台的子城,共同组成了苏州的笔墨纸砚。
【罗汉院正殿遗址】
双塔边上,就是江苏唯一作为文物保护的宋代建筑遗迹——罗汉院正殿,可惜仍然是毁于清太平天国运动;
遗址现存四周石制檐柱16根,造型有雕花圆柱、瓜棱柱、八角柱三种。石柱础30个皆为覆盆式;
特别是南面靠近双塔的柱子,通体浮雕牡丹、夏莲、秋葵等缠枝花卉婴戏纹饰,构图典雅,线条流丽,堪称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精品;
景区里虽然不大,但小小院落另外藏乾坤,还有其他看点,比如宋碑、宋代柱础、苏轼石刻像碑、宋代武康石罗汉像等。
陈从周题字门楼下面两颗树对望,红的如晚霞,绿的如翡翠,
一对老年夫妻,正在树下取景拍照。
双塔,双树,双人,双柱,大抵成双才圆满。
双塔之外也有很多看点,定慧寺巷中的定慧寺、各种文艺店铺,以及吴作人艺术馆等,不远处的双塔集市是网红美食广场,还有一座三百多年古桥——【官太尉桥】等。
清代诗人袁学澜的双塔影园,笔者却错过了。袁学澜所著《吴郡岁华纪丽》,是一部记述苏州岁时风土之作,和顾禄《清嘉录》同是研究苏州历史最有价值的"老脚本"。本文也多次引用。
吴作人艺术馆视角看双塔
定慧寺巷
定慧寺
旅游资讯中心
官太尉桥,为武康石、单孔花岗石有阶平桥,建于南宋,清康熙年间重建,但仍保留了原桥石构件
【太平天国旧事】
双塔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一段杀降故事。
同治二年(1863)七月,淮军总兵程学启进逼苏州。太平军内部策动叛变,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等8人接受敌人诱降,杀慕王谭绍光献城,清军将太平军战俘押至双塔,大肆屠杀,死者逾万;降将郜永宽等8人,均被李鸿章处死。
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记载:双塔杀俘,“血透地下三尺”
苏州杀降成为李鸿章政治生涯污点,但正如曾国藩所说 “书生好杀,时势使然耳”,曾国藩对李鸿章此举却颇为赞同,称“此间近事,惟李少荃(李鸿章)在苏州杀降王八人最快人意”,“殊为眼明手辣”。
其胞弟曾国荃在安庆杀降2万多人,曾国藩也写信安慰道“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
所以亚圣曾国藩,被称为曾剃头,也是有原因的。
地址: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22号
导航:“罗汉院双塔”
门票:8元
周边:定慧寺、双塔影园、官太尉桥、双塔市集、双塔影园等。
时隔9年,再次造访这座“江南第一古塔”,颇有点故人重逢之感。
不是在落花时节,而是花开正盛的阳春三月。
三国时期孙吴具有江东,建造报恩寺及北寺塔,是苏州城内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为一郡浮屠之冠。祝允明《报恩寺功绩总记》说“浙西之佛刹,其最大且久者,无过于苏城之报恩寺。”
报恩寺历史上还有通玄寺、开元寺等名字。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宋元丰年间该寺重建之际还曾舍铜龟以藏舍利蚴。
北寺塔百年前旧照
如今寺已荡然无存,俗称北寺塔的报恩寺塔,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宋塔,重檐覆宇,金盘耸云,虽然历经多次毁建,但外壁与塔心室砖造部分以及石筑基台、基座,均为宋代原物。
【历史】
始建南朝梁时(502-557年),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重建。
【结构】
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
【价值】
报恩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为全国重点文保;
【绕塔】
《华严经》说“右绕三匝”,绕塔一定要顺时针方向,是为功德;
佛塔是三宝的所依,是佛陀的化身,是威力强大的圣境;
气宇轩昂,雄伟壮观的古塔,算是江南地区的“应县木塔”,撑起苏州老城区的天际线,塔附近的建筑物是不能超过该塔三层,以防破坏古塔的风水。
而拙政园借景北寺塔,更是苏州园林借景手法的神来之笔,在拙政园篇也有提到;
书香府邸平江府酒店,看北寺塔
九年前的寒冬,曾登临古塔,在漫天飞雪中俯瞰苏州古城,而今古塔保护起见已不让攀登了;
14年旧照
拥有苏州古城天际线的北寺塔景区,除了那座屹立千年的北寺古塔,还集齐了宋元明清的诸多文物古建。
这次要说的是一方元代的石碑——张士诚纪功碑,也叫“隆平造像碑”,所刻是元至正十九年张士诚迎接元使伯颜的场景。
【结构及细节】
碑高3.06米,宽1.46米,厚0.4米,青石质;
全图共有王者、大臣、胡客、甲士、侍卫、胡服侍从等118人之众;
【价值】
此碑采用深浮雕手法,琢工精细,层次分明,人物面目清晰,姿态各异,衣褶流畅,风格与山东东汉武梁祠画像石相近,浑朴、雄健,是一件罕见的、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石雕艺术精品;
张士诚(1321年~1367年),是元末和朱元璋、陈友谅等人逐鹿天下的元末起义军。全盛时期势力范围南至绍兴北到徐州,可以说江浙最富饶之地尽归其所有,张士诚割据江南期间,把平江(苏州)作为都城,主治苏州十多年,废除苛捐杂税,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发展教育、优待文人。
苏州当地人感激其功德,在张士诚被朱元璋杀害后仍称呼其“张王”;
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纷纷前来投靠,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张士诚帐下任职;
除此之外,张士诚还修建“新开运河”,使京杭大运河江南运河段改道,形成了由桐乡崇福经余杭塘栖至杭州的走向,并基本保留至今;
(关于大运河浙江段,详见笔者主页长篇游记《浙江诗文三部曲之大运河诗路文化带》)
朱元璋消灭张士诚后,苏州百姓仍思念并谈论着张士诚的恩泽;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每逢张士诚的生日七月三十日晚上,苏州人就烧九四香(张原名九四)、点地灯来纪念这位“张王”;
朱元璋将苏州城围困了十个月后才破城,张士诚必然得到当地百姓的支持。
愤怒的朱元璋,对苏州进行屠城;
明人杨循吉《吴中故语》所述,明军从葑门攻入城中,见人就杀“遇城中士女必处以军法”,杀成年男女尚且不说,连幼儿也不放过“二岁小儿亦当斫为三段”。以至人口稠密的苏州葑门一带,百年不能恢复元气“至今百载,人犹萧然。”
朱元璋在天下已定后,疯狂打击屠戮地主阶级及文人,以实行其乌托邦的“愚民化、专制化”帝国。
洪武四大案、文字狱以及各种冤假错案,令吴郡苏州一带影响尤为巨大,吴宽说三吴地区“皇明受命、政令一新,豪民巨富,划削殆尽”,说自己的家乡苏州“乡人多被谪徙、或死于刑,邻里殆空。”
为张士诚立此石碑的苏州富豪沈万三,还出资帮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却依然被籍没家产发配云南,然后沈万三在诸多江南地主富商中,结局还不算最惨。
另外苏州文人姚润、王谟等人,因“被征不仕”,均被诛杀且籍其家。
高启是明初四大家。苏州知府魏观修请高启给自己的府衙写个记,这个府衙是张士诚的宫殿遗址,所以高启写的《上梁文》就有“龙蟠虎踞”四字。1374年,朱元璋以高启写《上梁文》是为张士诚招魂为借口,将其腰斩。
朱元璋故意对张士诚治下的苏松地区实行世代重税,《明史》记载“惟苏、松、嘉、湖,怒其为张士诚守。。。增其赋,亩加二倍。。。大抵苏州最终,松、嘉、湖次之,杭州又次之。”
为了进一步消除张士诚在江南的影响,朱元璋洪武年间,先后数次迁苏、松和杭嘉湖地区之民以实淮、扬、凤、滁地区,民间称之为“洪武赶散”。
本来风流富贵的苏州,在重税、强制移民、屠杀等高压政策下受到重创,“邑里萧然,生计鲜薄”、“民世受其患”,直到明英宗时代,苏州等地才有所恢复,“所谓海内繁华、江南佳丽者也。”
为何苏州受影响最大,一来苏州工商业发达、地主富商多,社会阶层自主自由意识强烈,二来张士诚统治东南期间深得民心,朱元璋对其旧有都城苏州多了一层忌惮和报复之心。
“十庙钟山黯夕阳,一龛犹自祀张王。”
记得苏州的繁华,也要记得曾经的血和泪。
说到苏州寺庙,大家想到的就是“寒山寺”或“西园寺”,
位于阳澄湖半岛的重元寺位置相对偏远,对于外地游客来说知名度不大,但香火旺盛,据说祈福求签灵验。
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与同时代兴建的寒山寺仅隔一年,已经有1500多年历史。现为03年重建。
航拍图-来自网络
新的建筑体现着恢宏壮观的特色,拥有国内寺庙群诸多之“最”
国内最大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是国内寺庙中最大的单体建筑;
国内最高的水上观音阁——46米
国内最高的室内观音像——33米
国内最生动最圆满的海岛观音雕塑群
21年六月初去时,正值莲花盛开,水观音院在荷风梵音中,凌波矗立于莲花岛上,可谓“花开见佛,早证菩提”
当然少不了装备精良的打鸟排花摄影爱好者。
寺庙边上还有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也很有看点,按照徐克电影《通天帝国》一比一建造的武则天像,高大震撼,在高铁上都看得到。
电影世界也是热门电影《八佰》拍摄地,如果单纯想打卡下武则天像,景区外面也拍得到。
【地址】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阳澄环路33号
【门票】20元
【素面馆】素面15左右,用餐时间9:30-13:30
【主要建筑】
主寺庙: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
莲花岛:普济桥、水上观音阁、六观音配殿
苏州在金庸笔下多次出现。特别是《天龙八部》中,北乔峰、南慕容,燕国鲜卑后裔、姑苏慕容家族隐居的参合庄、燕子坞,女主王语嫣一家的曼陀山庄都在苏州境内;
笔者觉得《天龙八部》中借段誉视角展现风景,最能体现姑苏水乡泽国的魅力和江南风韵;
《天龙八部》第十一章《向来痴》如此描写
“此时,只听得款乃声响,湖面绿波上飘来一叶小舟,一个绿衫少女手执双桨,缓缓划水而来,口中唱着小曲,听那曲子是:“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滩,笑脱红裙裹鸭儿。”歌声娇柔无邪,欢悦动心。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
“可是一眼望去,满湖荷叶、菱叶、芦苇、茭白,都是一模一样,兼之荷叶、菱叶在水面飘浮,随时一阵风来,便即变幻百端,”
“二女持桨缓缓荡舟。段誉平卧船底,仰望天上繁星闪烁,除了桨声以及菱叶和船身相擦的沙沙轻声,四下里一片寂静,湖上清风,夹着淡淡的花香,”
据笔者不科学考证,《天龙》中描写的慕容家以及王语嫣家应该是在苏州南太湖的西山岛一带;
缱绻柔情不尽是苏州风韵,更有浩渺大气的湖山风光。
西山岛系太湖第一大岛,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以群岛风光、花果丛林、吴越古迹见长。
21年6月初夏时分,在西山岛沿着环岛公路自驾,天朗气清,来自太湖的微风轻抚面庞,极为舒爽。
都说西山岛精华风光在西线的明月湾和石公山一带,但东线也有诸多宝藏地方:
除了下文会介绍的古村落,一路上还有浪漫的网红打卡地和婚纱写真地——琴山灯塔,
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长映水滩
有海天佛国的大如意圣境
还有336米高的太湖第一高峰——缥缈峰,“缥缈”二字亦充满了武侠气息,金庸笔下灵鹫宫缥缈峰,估计灵感就源于此;
缥缈峰顶是俯瞰太湖的好地方,浪卷银花,水拍浮天,烟波浩渺,舟船若芥子。
在西山岛上有个小众但有非常有看点古村落。
相传秦末汉初“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因而得名,
村子有2千多年的历史,但建筑多数为清乾隆以及嘉庆年间的。
徐氏宗祠、敬修堂等都是上百年的历史建筑,是《橘子红了》等剧的取景地。
此图来自网络
古村的巷门也是一大特点;
作为一种古代公共安全防卫设施,在曾经的太湖古村落内比比皆是。巷门建筑多配以栅栏、木门等。东村古村现存有两座巷门,一在栖贤巷,一在梧巷。
此图来自网络
漫步在青石板铺成的悠悠古道上,时光也逐渐凝固,原来除了古镇、园林等,苏州的湖岸古村也如此有韵味;
村里有很多果园,东村及西山岛以枇杷最为著名,江南初夏时节,这个金翠多汁的水果,是应季的风物;
村里果园后山有登山步道,上到半山腰,远眺太湖,水光接天。
虽然没有走过很多地方,也在数年间见识过一些大美景致;
但是在西山岛明月湾古村所见的太湖落日,是到现在都感觉震撼人心的场景;
【古村简介】古村南濒太湖,背倚青山,地形宛如一钩明月;又传吴王夫差携西施在此共赏明月,故而得名明月湾。近两千年历史。现存古建多多位清乾隆年间。
古村有许多景点:千年香樟树、千米石板借、祠堂群、河埠、古码头等。
到村口已经是傍晚五点多,古村的重要古建都已关闭。
那颗蜚声江南的大香樟,枝干如虬如龙,茂盛异常;
沿着千米长的石板路,简单环绕了古村一圈,意外碰到了《都挺好》取景书店。
算到落日时分,便在古码头处等候;
全长50多米、由巨大石块垒砌的古码头从湖边,如长枪利剑般直伸入太湖,此处是欣赏太湖风光和落日的最佳视角;
可惜待到落日的时候,天还是灰蒙蒙的;本以为又是无功而返的一天,准备走回桥上,却听闻身后游人惊呼。
一转头,那一轮大火红的大金乌,就孤悬在太湖上空,短短十来分钟,将天水都渲染得多姿瑰丽:从橙黄、到火红再到淡紫。
大自然纵使这般俏皮地和人开玩笑,又总在不经意间给人无比欣喜的馈赠和回报;
这般河山,怎能不爱;
时至今日,都难以忘记这次落日景象。
更能消几番风雨,那首《夕阳之歌》又涌上心头耳畔。
那会儿刚买相机,沉醉在摄影的乐趣中,而现在出门采风拍摄大多带着强烈目的性和利益性,如西山岛这样的闲情逸致少而又少了。有得有失。
机场:苏南硕放机场、上海浦东机场
铁路:苏州站、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苏州新区站、昆山站等
市区有地铁,在市区的话公共交通和打车、骑行更方便。
路线规划
D1:甪直古镇-重元寺-玄妙观-半园
D2:拙政园-苏州园林博物馆-忠王府-苏州博物馆本馆-北寺塔-狮子林-平江路
D3: 沧浪亭-罗汉院双塔-定慧寺巷-西园寺-盘门景区(瑞光塔)
D4:西山岛:沉思湾-东村古村-缥缈峰-琴山灯塔-横山岛-长映水滩-大如意圣境-禹王庙-明月湾-石公山
住宿:苏州老城区【姑苏区】的观前街、平江路周边
苏州其他看点:网师园、留园、艺圃、苏州文庙、虎丘、寒山寺、灵岩山、紫金庵、周庄等等
预约:苏州博物馆本馆非常火爆,需提前好几天在【苏州博物馆】预约
【网络平台】:知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苏州市林业局
【纪录片】:《苏州史纪》
【文献】
沈复《浮生六记》
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
顾凯《江南私家园林》
王稼句《纵横姑苏》
《老苏州》
张宏杰《洪武:朱元璋的成与败》
周禄丰《战安庆:曾国藩的中年突围》
李洁非《天国之痒》
金庸《天龙八部》
王国维《人间词话》
其他古籍、诗文、史册就不单独列了
桃花影落,笑书神侠,跟着金庸武侠游华夏
https://bbs.youxiake.com/y/1048049.html
非典型【宁波】游记:追寻海上蓬莱的奇景
https://bbs.youxiake.com/y/1047583.html
《有骨的江南,去绍兴,感受越地长歌的薪火文脉》
https://bbs.youxiake.com/y/1047373.html
《钱塘自古繁华:人间天堂杭州的文化苦旅》
https://bbs.youxiake.com/y/104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