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全名佛宫寺释迦塔,是一座汉传佛教寺庙建筑,位于山西朔州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院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也是北宋至和三年和嘉佑元年),金明昌六年(1195年南宋庆元一年)增修完毕,与比萨斜塔和埃菲尔铁塔齐名(世界三大名塔),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之所以叫木塔是因为它的塔身全部由木头搭建而成(没有一颗铁钉),均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斗拱形式(所运用的卯榫形式高达62种,被后人称为“卯榫之冠”;斗栱形式共有59种,又被人们誉为“中国斗栱博物馆”)。木塔建在佛宫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外观为五层六檐(每层之间都设有暗层),但塔身实际上有九层(五个明层,四个暗层),不得不赞叹古人的鬼斧神工的设计和精湛的手艺!
木塔的每层檐下都悬挂着风铃,每到春天,微风轻轻吹拂着,一群群麻燕(麻雀和燕子的结合)在塔的四周盘旋、嬉戏,风铃则叮叮作响地为它们伴奏,看到此情此景,真的能让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塔内也是别有洞天,矗立着一尊高约11米的释迦牟尼全身塑像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看起来形体丰盈饱满,神态端庄慈祥,保持辽塑风格;塔内空心,内部有一条旋绕而上的木制楼梯,是可以登上塔顶俯瞰全城美景的,遗憾的是由于塔身出现倾斜(塔身整体向东北倾斜65厘米,而且平均每年以2毫米的速度继续倾斜着),出于对木塔的保护,已经禁止游客登塔参观。
据了解,塔内现存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和“天下奇观”两块匾额最为珍贵(它们分别是明成祖朱棣和明武宗朱厚照征战沙场,打了胜仗后在此留下的墨宝),还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王侯将相、佛门弟子也来沾一沾佛塔的灵气。1966年、1974年木塔先后现世的两枚佛牙舍利,据考证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
在上千年的荏苒时光中,应县木塔经历了各种风霜雨雪和历史的洗礼,曾多次遭受自然灾害和战争的摧残(在1995年的大地震中,应县木塔虽然经历了7.2级的猛烈震动,但并未受到任何损伤,成为当时地震中的“奇迹”;也曾在1926年军阀混战中中弹200余发),它用尽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巍然屹立。
应县木塔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建造者的匠心独运设计、盘旋在周围的麻燕只吃塔上的虫子不筑巢、建在北方气候常年干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多次修缮和加固(每一次修缮时都保持了塔原有的结构和材料)等。
这世间有许多日渐“消逝”的风景,看一眼少一眼。那天虽然没有去成雁门关(五一期间堵车太严重,还剩几公里要堵一个半小时),但是来到了名不虚传的应县,看到了独具匠心、气势恢宏的木塔,了解了它历经岁月沧桑的不易,也教会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于木塔,《应州志》这样说:“木塔玲珑,即寺观志释迦塔也。建自辽时,巨木为之,约高千仞,七层八面,上下玲珑,远瞻百里。元宵周围爇灯,恍若金天之景,星斗错落,分外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