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位于亚洲西部,属中东国家。伊朗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伊朗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东北部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实力较强。伊朗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地处世界石油天然气最丰富的中东地区,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伊朗的石油化工、钢铁、汽车制造业发达,还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计算机软硬件业。
伊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宗教领袖就是国家元首,总统是宗教领袖下面的二号人物。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 伊朗只有过两任宗教领袖,第一任就是霍梅尼,第二任就是现任的哈梅内伊。在 伊朗旅行,你随处可见他们两个人的照片,可见 伊朗人对他们的尊崇。
再把时间往回看,波斯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国家,他们当时建立了强大的波斯帝国,至今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居鲁士、大流士、 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这些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都在这里留下过印记。
在许多人眼里,伊斯法罕是伊朗的招牌菜,正如16世纪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言:“伊斯法罕半天下”。但我觉得伊斯法罕是伊朗最过度依赖旅游业的城市,这里的商业化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德黑兰,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旅游城市。
三十三孔桥又名Allahverdi Khan桥,看到美丽的拱门桥矗立在奔流的扎因达鲁德河中,河畔到处是人,河中游船游弋,桥堍上欢声笑语,而桥面上则是人来人往。这座建于1602年,全长298米,带有33座拱门的拱桥是典型的萨法维时期代表性建筑。同时它也起到可拦截河水的大坝作用。桥的一面是平坦的河面,另一面则是形成瀑布的水坝,高度不高但一字排开也挺有气势,很多孩子在桥堍旁浅浅的河水中戏水,显得格外兴奋。看到很多网友的游记介绍照片中33孔桥都是干枯的河床,而我们则非常有幸看到具有水中倒影的桥梁。这座已经是伊斯法罕地标性建筑的桥梁现在是完全的步行桥,但它的实际功能已经从便利交通改变为美景观赏,在这里悠闲游览的游客远远多于匆匆忙忙的行人。在夕阳的照耀下,整座具有伊斯兰风格几何造型孔桥在喧嚣中显得宁静沉稳,默默无声地矗立在河流中。 河边树荫下草地上也是举家欢聚席地而坐的人们,河畔台阶上也是席地而坐的人们,桥堍上桥洞里还是席地而坐的人们,桥上的拱门里也还是席地而坐的人们。我们在游览了整座桥的外景后,也入乡随俗席地而坐等待日落后观赏华灯装饰下的三十三孔桥美景。随着夕阳落下夜幕降临,三十三孔桥开始亮灯,夜幕中的孔桥更显示出妩媚的气质,忽略了身边的人来人往,灯光装饰下的三十三孔桥静静地倒影在明月清风的水中。美的让人流连忘返,丽的让人刮目相看,妩的让人一见倾心,魅的让人无语形容。
这里号称是伊朗最古老的三个村落之一。因此来这里的外国游客也是人数众多,应该是寂静的山村,因为游客的到访,喧嚣中失去了观赏的价值。这其实也是旅游的无奈,游客都想拜访原滋原味的山区古村落,但游客的到来本身就破坏了所谓的原滋原味。资料介绍说,这个古村落至少已有2000年历史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现在村民仍在使用古老的巴列维语,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因而奥比扬奈村也被称作伊朗文化的活化石。 走在村子里并不宽敞的街巷中,看到的是一排排的红色砖土建筑,这是因为房子建造时都取用了红色的粘土。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有的完好无损,有的破损荒芜。在狭窄的街巷中,还看到一头小毛驴驮着东西走过,这样的场景还真有点山村乡野的味道。而当地村民的着装与伊朗其他地区也大不相同:女人大多戴着花头巾并穿着宽松的裙子,色彩鲜艳而大方不俗;男人则穿着大灯笼裤,宽松无比而别具一格。不时能看到几位老奶奶坐在自家门口,或在售卖小商品,她们往往是游客拍照的目标。据说以前他们也是而已我们看到的现在大多数伊朗民众一样,面带微笑欢迎游客拍照,而如今她们也开始睁开警惕的双眼,如果看到镜头对准她们,那绝对是毫不留情地伸手要钱。奥比扬奈所在的山谷盛产苹果,由于没有相应的储存设施,村民传统上喜欢把苹果制成苹果干,因此村口和村内的商店里都有苹果干出售,问了一下价格,很小的一包要价折合人民币也是几十元。如此高昂价格的当地特产看起来似乎也无人问津。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最著名的景点,就好比到了中国必去长城,到了柬埔寨必去吴哥窟一样的著名。它位于设拉子东北52公里处的塔赫特贾姆希德附近,是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即位以后,为了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而下令建造的。波斯波利斯的建造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522年左右,在当时,它不仅成为波斯帝国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还储存了大量的财富。据说“波利斯”在当地语言中就是都城的意思,当然眼前这个依山而建的都城已经是以断垣残壁为主角了。经过安检进入景区,景区是不准携带比较大的背包等物件,门口有免费寄存点。迎面便是巨大的石块雕琢而成的111级阶梯,这些阶梯宽7米,高只有10厘米,够宽不够高。如今为了保护文物,台阶上已经铺上了木栈道,以免2500年前的台阶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无情踩踏。登上台阶首先看到的是万国门,这也是波斯波利斯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有18米之高,大门石柱的两侧是2个波斯著名的人面翼身兽人的雕像。穿过气势雄伟的大门,看到的就是更加荒芜的景致,到处是断垣残壁,散落后规整的遗址在阳光下显得有点凄凉。但这种凄凉中却掩饰不住一种莫名的霸气,因为我们知道这毕竟是2500年前伟大的波斯帝国的都城。
多莱特阿巴德花园作为亚兹德省长的官邸,始建于18世纪中期,2011年作为波斯花园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长方形的花园是真正意义上传统的伊朗风格的花园,其内最著名的是高33米的风塔,属于伊朗最高的风塔,也有“伊朗最美的风塔”之称。风塔前面是一条长方形的水池,与风塔隔着水池遥相呼应的是没有开放的破旧宫殿式建筑。水池的两侧是高大的树林和狭窄笔直的小径,再外围就是种着麦苗的田地了。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花园,看到里面种植的是已经发黄的麦穗,这也够奇葩的。我们先绕水池一圈,看看外景,然后走进风塔内部。还有很多当地人在这里换上古代波斯人的服饰照相,看到他们身穿波斯人的服饰,恍然之间感觉好像是在上演着“穿越剧”一般。 观赏完彩绘窗户,再到风塔之下,切身感受这个自然空调的威力。已经是最热的时候,坐在风塔之下还真的非常凉爽。最后登上二楼居高临下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个简洁却不简单的波斯花园。
世界著名的被称作粉红清真寺的有两个,一个在马来西亚太子城,叫Masjid Putra;另一个就是伊朗南部最大的城市设拉子的Nasir al-Mulk Mosque,真名应该就如音译叫莫克清真寺,但一般就被中国游客俗称粉红清真寺。可也不能望文生义反译成Pink Mosque, 那样当地人可听不懂。 粉红清真寺的外表其实很普通,门面一点也不高大上,进去后庭院也不大,呈长方形,中间有个长方形的大水池。粉红清真寺的外墙精美、繁复、艳丽的程度完全不亚于德黑兰几个皇宫的外墙。关于这个图案是有个故事的,据说游牧民族的突厥人和阿拉伯人本身都没有建造清真寺的技术,他们攻打波斯后强迫波斯人为他们建造清像蜂窝一样的立体穹顶,每一块彩釉砖与穹顶的弧度都贴合得天衣无缝。表面施有美观艳丽釉色和图案的彩釉砖布满了清真寺的表面。外墙和外墙的彩釉砖是不能颜色的波斯图案,圣火图案布满了清真寺的各个角落。粉红清真寺的外墙使用砖木结构以减少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坏。 大殿在进去后的右手。整个大厅宽十多米,深度超过五十米,十多根斜蛇纹柱子撑起整个大厅,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有雕刻以及复杂的瓷砖图案,气势非凡。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投射到波斯地毯上形成了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组合,梦幻无比,置身其中犹如在万花筒之中!夏季由于太阳的角度不佳,阳光不会大面积洒进来,最佳的时间是冬季。清晨,当阳光穿过玻璃照在整个祈祷大厅时,眼前会随之充满各种梦幻般的颜色。
聚礼清真寺,建于11世纪,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前身是拜火教的寺庙,阿拉伯人占领以后,改建为清真寺。每栋建筑几乎都是当时巅峰之作的典范,涵盖了从塞尔柱时期优雅的几何风格,到蒙古时期甚至是偏向巴洛克风格的萨法维时期建筑。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是伊朗最大的清真寺。 入口处很低调,一进门就是古老的建筑,跟前几天看过的BINGBING风格或是繁复的马赛克风格完全不同,朴素的砖混结构更能体现几何光影之美。 主庭院中央是模仿麦加Kaaba设计的净身泉,想要去麦加朝圣的信徒要先在这里熟悉仪式程序。正在维修,寺庙倒影在碧蓝的池水中的美景无缘得见了。 寺中有个小房间(Room of Sultan Uljetu),内里有个用陶土造成的壁龛(Mihrab),永远是朝向麦加的,上面雕满了细密的花卉图案与《可兰经》铭文,说它是最美壁龛也不为过。再进到隔壁另一间冬天祈祷室(Beit Al-Sheta),地上铺满波斯花纹红地毡,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但当关上灯,你会发现从天花透进的一点点天然光,竟慢慢把白色的墙身照亮,使一室不至完全昏暗,建筑之奥妙不言而喻。
“我是摄影师皮卡车周,wechat:zcshanghai8,喜欢旅行和人文摄影,去过国内21个省份和23个国家,在我看来的摄影是用快门堆出来的,也是用脚步走出来的。所以在我看来每一张照片都应该有自己的故事,而这,就是我的故事。”期待和你一起发现不一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