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网红美食城市,长沙的美食多得数不过来,单是小吃就能让你吃到上头。
从走出高铁站的那一刻起,色香味俱全的长沙小吃就向翔哥发起了轮番的攻击。米粉、臭豆腐、带迅干、刮凉粉、糖油坨坨、炸炸炸、茶颜悦色...想念了几年的长沙美食,这次终于可以放开肚皮吃个遍了!
当然,暗藏在美食强大光芒下的,还有这座城市的历史秘密——有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有岳麓书院所孕育的湖湘文化,还有轰动学界的十万枚三国吴简。
别着急,这些翔哥都会为大家一一道来。大家不妨收藏好这篇游记,要去长沙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当攻略用。
长沙遍地都是美食,火辣而有江湖气,从路边摊小吃到宵夜家常菜,足以满足你对美食的所有向往。
在长沙,每天唤醒这个城市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当中的灵魂来自于码子,也就是长沙人对浇头的称呼。
都说长沙的美食辣,但有些粉在上桌时却没带丝毫辣味,汤头的鲜味和香气,闻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长沙人除了喜欢吃米粉,同样也喜欢吃面,最地道的吃法当属“带迅干”,肉眼可见的麻辣香,将带迅干重油重辣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还有盖码饭,讲究码子现点现炒,镬气渗入米饭,油香四溢。
“炸炸炸”是不少长沙人从小吃到大的宵夜,没有谁能抵御油炸食物的诱惑,长沙人也不例外。
糖油坨坨,跟糖油粑粑很像,却是经过油炸,外层的糖衣十分酥脆,里头则显得很软糯。
甜酒做成的梅子酿,味道甘甜还有淡淡的酒香,好喝得能让味蕾开出花。
软弹而有韧劲的香油饼,这种快要失传的小吃,且吃且珍惜!
捆鸡,是湖南独有的地方美食,跟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捆鸡里并没有鸡肉。
长沙臭豆腐天下闻名,来到长沙也必须要吃臭豆腐。
还有上过《江湖菜馆》的小钵子蒸菜,辣得暴力,却又活色生香。
如果想换个口味,可以试一下喷香扑鼻的墨鱼芝士面包。
但无论如何,从喝第一杯开始,你都会爱上茶颜悦色——毕竟为了一杯茶颜悦色专程跑去长沙的吃货大有人在。
除了美食,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也不要错过。
在建成之初,岳麓书院就居北宋“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显有些狷介轻狂,却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历史事实。
岳麓书院后方的岳麓山,二十多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安葬于此——可以说一座岳麓山,简直就是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湘江江心的橘子洲,早年以盛产橘子而得名,将橘子洲闻名于世的,却是一个伟人。
天心阁,被视为是古城长沙的标志,如今这里的遗存实物只剩下了古城墙,但阁顶开阔的视野还是值得一瞧。
文夕大火将长沙古城付之一炬,西文庙坪牌坊上依稀可见的烧灼烟熏痕迹,仿佛也在叹息遗憾的遭遇。
凡去过太平老街的人,都记得那里有个贾谊故居,却没多少人知道这条老街的过去——这里曾经是战国时屈原“濯锦坊”的所在地。
无论你在长沙的行程如何安排,也无论你对历史感不感兴趣,湖南博物院都值得出现在你的旅行计划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古尸,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还可以来到长沙简牍博物馆,这些简牍读起来就像是一沓沓若干年前的报纸,埋藏了千年的生活气息一下子跳到了眼前。
长沙真的是干饭人的天堂,翔哥这次在长沙嗨吃了五天——从路边摊小吃,到宵夜家常菜,几乎每天都在n种美食里徘徊沉沦。
网上关于长沙的美食攻略并不少,翔哥写的这些餐馆也许只是九牛一毛,但都是亲测好吃又有特色的,而且价格也实惠,感兴趣的可以直接加入你的觅食清单。
在长沙,每天唤醒这个城市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粉。
曙光中路上的公交新村粉店,堪称长沙米粉江湖的龙头老大,凭借美味开了三十多年,长沙人几乎都知道它,也被不少外地游客列入了必吃清单。
虽然他们家在坡子街开了新分店,但大家似乎还是更爱来老店用餐,经常是天还没亮就已经排上了长队。
翔哥去的时候,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前的马路上。所幸店里师傅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下粉浇码的手速飞快,倒也不用等太久。
排队取了粉之后,自己找座儿端过去,因为人多,所以都是拼桌。
长沙米粉的灵魂来自于码子,也就是长沙人对浇头的称呼。
他们家可选的码子有煨码也有炒码,当中最受欢迎的是牛肉雪里蕻粉,份量很足。记得一定要加份煎蛋,是溏心的,泡在汤里好吃程度绝绝子。
他们家米粉用是传统的扁粉,出锅后不会烂,口感显得绵软而顺滑,又能恰到好处地吸收猪骨汤汁的精华。
牛肉肥瘦均匀,炖得软烂而入味,又带有一点嚼劲,配上细碎的雪里蕻,吃起来有滋有味,十分过瘾。
店里的小料是自取的,翔哥最喜欢他们家的酸豆角和酱黄豆。小料可以随便加,但建议别加太多,才不会打乱汤汁原本的味道。
【公交新村粉店】
地址:曙光中路477号。
推荐:牛肉雪里蕻粉。
人均消费:20元。
———————————————
八一桥原味粉馆,也是一家在长沙口碑好到爆炸的老店。
翔哥去的这家是老店,位置在八一桥底下,大红色的招牌一眼就能看到。他们还有几家分店,其中一家就在总店旁不远的米粉街(据说湖南米粉博物馆就是他们家老板开的)。
翔哥尝了原汤肉酸粉,码子是肉丝和酸笋丝,相当于原味肉丝粉加酸笋的组合。米粉端上桌后,翔哥特意先尝了一下汤头,味道特别鲜美,果然称得上一绝!
扁扁的米粉薄而不透,很有弹性,吃起来很顺滑,关键是能吃出米香味。码子里的酸笋丝并不太酸,带一点微微辣,还可以加一些小料里的油渣,吃起来超级香。
在这里还能喝到泳庭,虽然价格小贵,四元一瓶,但这种长沙的本土汽水出了湖南就喝不到啦。
【八一桥原味粉馆(八一桥总店)】
地址:八一桥617号。
推荐:原汤肉酸粉。
人均消费:20元。
———————————————
馨砣粉店,在老长沙人的眼中也是公认的好吃。这家店的老板是个光头大叔,每天五点开始下粉,通常上午就卖完打烊了,想嗦粉可要早点去。
若是去得晚了人多,屋里坐不下,就要在外头的塑料板凳上排排坐,大家弓背弯腰却也吃得不亦乐乎。
走进店里,目光很难不被墙上一幅泛黄的大字所吸引——“人在江湖哪有不呷粉的”,这句话简直道出了长沙人对米粉深入骨髓的爱啊!
店里招牌是墨鱼炖肉粉,都说长沙的美食辣,但这碗粉在上桌时却没带丝毫辣味。切成粒的墨鱼跟猪肉炖得软烂,汤头充分吸收了二者的鲜味和香气,闻着就让人口水直流。
米粉的品质也很优秀,用是细的扁粉,口感爽滑细腻,而且超级吸味。汤头的鲜香包裹着米粉的香气,嗦一口粉就嗦了一口鲜,好吃极了。
【馨砣粉店】
地址:书院路339号。
推荐:墨鱼炖肉粉。
人均消费:15元。
———————————————
辣塔粉店,江湖人称邋遢粉店。这是一家烟火气十足的社区店,小店的门面很朴实,却有着一家三代人对美食纯粹的坚守。
他们家以前在湘春路开了三十年,只做晚市,是不少老长沙人的宵夜白月光。现在搬到烈士公园东门,营业时间也变成了几乎全天。
ps:这篇游记完工的时候,这家粉店好像又搬了一次家,去的话留意一下新地址。
翔哥尝了他们家的雪里蕻酱汁粉,里面是猪肉,肉很嫩又不失嚼劲。虽然店里挂着“老板很抠”四个字,但其实份量还可以。
因为粉的酱汁里加了八角茴香,所以味道相当浓郁,与清淡的米粉正好互补。一口汤一口粉,最能熨帖深夜饥肠辘辘的胃!
【辣塔粉店】
地址:火炬西路大汉海派1楼101铺。
推荐:雪里蕻酱汁粉。
人均消费:20元。
———————————————
湖南的米粉种类多,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口味。
在长沙,除了满大街的长沙米粉外,还能吃到湖南省内其他市州的特色米粉,例如这家白露塘杀猪粉就是地道的郴州口味。
尽管他们家是连锁,但各店的水准都保持得不错,翔哥去的是长沙总店,位置在定王台附近。店里只做两样东西:杀猪粉和油条。
杀猪粉是郴州最有代表性的米粉之一,以白露塘镇的最有名。
米粉可选细粉或宽粉,配上新鲜的猪肉和猪下水——包括猪肠、猪腰、猪肝、猪血,稍作烹调就是一道美味。
小料摆在用餐区的入口处,也是自助式的,其中的姜丝、浸辣椒和酸萝卜是杀猪粉的灵魂,可以多加些在汤里,味道绝绝子。
值得一提的是,杀猪粉里的料足得吓人,猪肉和猪杂铺得满满当当。汤中加入了胡椒,在去腥味的同时,还散发出浓郁的胡椒香气,简直不要太爽!
ps:每碗杀猪粉里都会有一个溏心荷包蛋,只是被猪肉和猪杂盖住了。
当地人吃杀猪粉喜欢配油条,基本人手一根。他们家的油条都是现炸的,直接吃就很好吃,更地道的吃法,是把油条掰成小段放进粉里泡着吃,吸饱了汤汁后,好吃程度满分!
【白露塘杀猪粉(解放中路店)】
地址:解放中路268号。
推荐:特色杀猪粉、油条。
人均消费:15元。
———————————————
长沙人除了喜欢吃米粉,同样也喜欢吃面。
这家李易面馆,开业至今也就七八年,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老店,但味道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长期在长沙美食榜单上霸榜。
李易面馆的位置在雨花区的树木岭,说有点偏僻也不为过,但不管下雨还是大太阳天,他们家门口永远都是排长队的阵势。这儿不仅是外地游客造访长沙的必吃店铺,同时也是周边邻居的街坊食堂。
店里可选扁粉、圆粉、米线、鸡蛋碱面,还有码子的种类也不少,若不知如何抉择,可以建议直接上他们家的封神之作:麻辣鸭子牛肉双拼带迅干。
长沙话里的“带迅干”,指的是面条的一种做法,大致可以理解为没完全煮透的干拌面,通常用的是碱面。这种做法的面,口感比较有嚼劲。
与其他很多馆子不同,这儿的带迅干是店员拌好了再给顾客的,这样就不必担心自己来不及搅拌而让面坨成一块了。
他们家虽然名气大,出品却丝毫没有懈怠。切成小块的鸭肉香辣又入味,牛肉软烂中带着嚼劲——肉眼可见的麻辣香,将带迅干重油重辣的特点发挥到极致,简直好吃到灵魂出窍!
ps:李易面馆只做早市和中午,下午两点关门,注意不要扑空。
【李易面馆(树木岭店)】
地址:圭塘路英郡年华一期13栋107室。
推荐:麻辣鸭子牛肉双拼带迅干。
人均消费:15元。
———————————————
这家刘氏三和面馆的口碑也同样是居高不下,相比李易面馆,他们家的位置要更便利一些。
店里的环境不错,到这儿吃面的大多是长沙本地人,可想而知出品肯定不差,基本上闭眼点都不会踩雷。
店里的必点爆款是黄瓜皮牛肉带迅干,单锅现炒,加了辣椒却不会呛口,味道相当出彩。ps:面和码子分开上,需要自己拌在一起。
把码子和带迅干趁热搅拌在一起,面条劲道,牛肉嫩滑入味,黄瓜皮则是把黄瓜留皮去芯,切成小段晾干,口感特别爽脆,嚼着嘎嘣嘎嘣响。吃上一口,好吃得让人难以抵挡!
他们家有荔枝味的泳庭,可以来一瓶尝尝味道。
【刘氏三和面馆】
地址:建湘北路543号。
推荐:黄瓜皮牛肉带迅干。
人均消费:20元。
———————————————
王嗲刮凉粉是太平老街上的一个小摊,据说已经开了二十多年,藏在一个巷子口很不起眼,环境基本为零。
长沙话的“嗲”,是“爷爷”的意思(娭毑是“奶奶”)。不过翔哥来的时候没看到王嗲本人,在做刮凉粉的是个胖胖的年轻人。
刮凉粉是用豌豆做的,晶莹剔透的一大块,有客人来的时候,老板就用一个刮子把凉粉刮成细条,现刮现拌。
凉粉的口感很软,却爽口Q弹,配上又酸又甜又辣的酱料、炒花生米、香菜、剁椒和萝卜丁,味蕾被拿捏得死死的,一口入魂。
【王嗲刮凉粉】
地址:太平街121号。
推荐:刮凉粉。
人均消费:7元。
———————————————
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德天顺盖码饭,号称是长沙盖码饭的鼻祖。
盖码饭其实就是米饭配浇头,所谓“盖码饭”是长沙的叫法,与广东的碟头饭,或者其他地方的盖浇饭颇为类似。
作为一个连锁品牌,德天顺有十多家分店遍布长沙城,翔哥去的这家是旗舰店,早年开在坡子街,现在搬到了人民西路上,装修走的是国潮风格,用餐环境满分。
店里盖码饭可选的码子很多,翔哥挑的青椒瘦肉盖码饭,算是比较经典的一款。码子都是现点现炒,端上来的时候还带着镬气,混着辣味的肉香扑鼻而来。
米饭的颗粒感很强很强,码子的镬气渗入米饭,油香四溢,却没有多余的汤汁。里面的青椒并不太辣,哪怕是不能吃辣的人也不必担心;猪肉是纯瘦肉,吃起来越嚼越香,光盘后依然意犹未尽。
顺便提一句,这里盖码饭的价格在长沙来说可能是最高的,但绝对物有所值!
【德天顺盖码饭】
地址:人民西路173号。
推荐:青椒炒肉。
人均消费:30元。
———————————————
没有谁能抵御油炸食物的诱惑,长沙人也不例外。当地有一种叫“炸炸炸”的串儿,就是不少长沙人从小吃到大的宵夜。
在南门口长郡中学旁的学院路上,就有好多家卖炸炸炸的摊,翔哥去的这家叫文庙坪炸炸炸,是家开了很多年的老店子,每天晚上人气爆棚。
ps:南门口附近有很多小吃,接下来要说的几家都距离不远。
对长沙人来说,万物皆可炸炸炸。店里食材的价格都不贵,素菜每串2元,荤菜3或4元,琳琅满目随你挑,真是要为难翔哥的选择困难症了。
我们懒得选,索性点了某点评上的套餐,二十多块钱就有十几样,性价比超高。
炸炸炸的特别之处,是先把各种食材放进油锅里炸熟,出锅后在铁板上淋上调料翻炒均匀,油香油香的,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历经油炸和翻炒,食物变得外焦里嫩。翔哥最喜欢他们家的豆皮,焦脆的口感简直绝了,还有方便面、里脊肉、包菜也都不错。
很多人对炸物是又恨又爱,因为它不健康但真的很好吃!
【文庙坪炸炸炸(长郡店)】
地址:学院路31号。
推荐:豆皮、方便面、里脊肉、包菜。
人均消费:20元。
———————————————
学院路上的天马牛肉饼,也是值得一尝的美味小吃。天马牛肉饼最早开在岳麓山下的大学城,据说十个大学生里就有九个吃过他们家的牛肉饼。
如今他们家在长沙开了好多分店,翔哥来的这家是长郡店——不想排队的话,最好赶在长郡中学的学生下晚自习之前过来。
天马牛肉饼是现炸现卖的,透过半开放式的厨房玻璃窗,可以现场看到牛肉饼的制作过程。
油炸出锅的牛肉饼色泽金黄,外边的那层破酥皮,一咬就掉渣,很香却不油腻。里头的牛肉也很实在,不仅分量足,咬下去还会渗出汁水,而且价格才6元一个,难怪大受学生欢迎!
【天马牛肉饼(长郡店)】
地址:学院路19号。
推荐:牛肉饼。
人均消费:10元。
———————————————
来长沙一定不能错过的还有糖油坨坨,这家金记糖油坨坨在长沙可谓是无人不晓。开业三十多年,不仅当地人爱吃,也很受外地游客欢迎。
他们家的招牌很醒目,位置就在长郡中学门口对面。ps:翔哥实在太羡慕长郡的学生了,一出校门全是吃不完的美食。
糖油坨坨有点类似糖油粑粑,二者都是用糯米制作的,但糖油坨坨是经过油炸的。
他们家不设堂食,只能买了拿走。新鲜出炉的糖油坨坨呈现出金黄的色泽,外层的糖衣十分酥脆,还有糖丝拉扯在上面,里头则显得很软糯,并不会感到粘牙,口感真是超级棒!
ps:金记的糖油坨坨5元一串,有七个,还是挺划算的。
【金记糖油坨坨店(学院街店)】
地址:登仁桥巷11号1662主题购物中心1A03。
推荐:糖油坨坨。
人均消费:5元。
———————————————
同样是在长郡中学附近,有一家杨嗲甜酒。这家甜酒铺子藏在弯弯绕绕的巷子里,慕名而来的人却是络绎不绝,用“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
铺子主打小钵子甜酒,此外还有一些甜酒衍生品。
翔哥尝了一碗小钵子甜酒(生米酒),轻轻抿一口甜酒水,味道甘甜还有淡淡的酒香,好喝得能让味蕾开出花!
再舀一勺酒糟放进口中,米的颗粒感很强,这也是长沙甜酒与其他地区甜酒的最大区别。
他们家的酒酿梅子冻,口感有点像凉粉,清爽顺滑又带有一点Q弹,梅子特有的酸甜与甜酒的甘香交织在一起,好吃到心坎。
【杨嗲甜酒】
地址:师敬湾巷21号。
推荐:小钵子甜酒、酒酿梅子冻。
人均消费:15元。
———————————————
陈记油货的位置比较隐蔽,藏在西文庙坪的一条小巷子里,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店里只卖三样东西:油饼、撒子和甜酒冲蛋。他们家在某点评写的是开业八年,实际上老板说他从1986年就自己开店做油货,算下来已经有三十六个年头了。
店里的招牌是香油饼,因为好吃而大受街坊欢迎,刚出炉不出几分钟就卖得精光。
翔哥很幸运地见到了老板炸香油饼的全过程——老板把面团揉成饼胚,放入油锅,饼子就会像充气似的膨胀起来。
香油饼和其他常见的油饼不一样,是那种软弹而有韧劲的口感,既不酥脆也不油腻,却带着油香。油饼是中空的,用手撕开吃,越嚼越香。
对了,据说这种传统小吃就快要失传了,且吃且珍惜!
他们家的甜酒冲蛋也是一绝,最特别的地方是加入了少许白胡椒粉,这据说是老长沙的吃法。胡椒并不会打乱甜酒本身的味道,反而有点睛的效果,真心好吃!
【陈记油货】
地址:学宫门正街76号。
推荐:香油饼、甜酒冲蛋。
人均消费:15元。
———————————————
从南门口往南走到上碧湘街,会看到有一家开在菜市场旁的浪哥卤味捆鸡,也算是个老门面,专做卤菜。
他们家的招牌无疑是捆鸡,这种湖南独有的地方美食,在外地几乎找不到它的踪影。
跟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一样,捆鸡里并没有鸡肉。长沙的捆鸡有荤捆鸡和素捆鸡两种,浪哥这里卖的是荤捆鸡,原材料用的是猪肠。
捆鸡可以整条买,也可以买切成薄片拌好的,分微辣和重辣两种。ps:请谨慎选择辣度。
他们家也卖别的卤菜,比如蟹钳、猪脚、鱿鱼、龙虾尾等等,翔哥除了捆鸡还买了两只基围虾。
捆鸡吃起来有点像豆制品,但口感更紧实,爽脆而有嚼劲。辣油的味道也非常棒,大蒜和辣椒的香味浸润到捆鸡里,吃着让人上头。
基围虾个头很大,可以连壳一起吃,肉很扎实,但味道对翔哥来说太辣了一点。
【浪哥卤味捆鸡】
地址:上碧湘街9号。
推荐:捆鸡。
人均消费:20元。
———————————————
从浪哥卤味捆鸡继续往南走不远,就是邹记凉面。
这家藏在居民楼里的三十年老店,毫无环境可言,却特别有市井味,在这儿吃面的大多数是老顾客和街坊邻里。
当年做凉面的邹欸毑已经不在了,如今的店主是邹欸毑的女儿,但据说凉面的口感还是和以前一模一样,都是那种偏干硬的,比较劲道。
凉面的酱料没有太多花巧,就是芝麻酱、醋、花生米、萝卜丁和辣椒面,但味道很浓郁。用筷子搅拌均匀,芝麻的香气瞬间扩散开来,超级诱人。
ps:上桌后要尽快搅拌,否则面会变得更干。
湘十二·炒码包子铺算是一家新晋网红店,做的是连锁,南门口这家是总店,位置就在南门口公交站的正后面。
这家店的特色是以现炒的码子作为馅料放进包子里,单品大概有十多种,价格从2元到最贵的8元不等,当中不乏辣椒炒肉、小炒黄牛肉、萝卜干腊肉这样的经典款,一个包子就是一道湘菜。
翔哥尝的是小炒黄牛肉包,炒码的油汁渗出面皮,看着就很诱人。掰开包子尝上一口,面皮松软有嚼劲,里面的牛肉份量很实在,味道则是满满的湘味。
【湘十二·炒码包子铺】
地址:黄兴南路149号。
推荐:小炒黄牛肉包。
人均消费:5元。
———————————————
丹丹热卤开在东瓜山,这里是长沙最有市井烟火气的小吃街之一。位置在冬瓜山肉肠的隔壁,楼下是一个小小的门面,没想到二楼是别有洞天,坐起来还算宽敞。
热卤是长沙特有的一种小吃,与常见的冷卤不同,热卤的做法是将食材在卤锅里烫上几分钟后捞出,再淋上调料搅拌均匀。
店里的招牌是热卤四合一,即两荤两素自由搭配。翔哥选的是猪耳朵、鸭脚筋、香干和豆芽菜四合一,份量还可以,满满的一大盆。
热卤端上桌时还冒着热气,闻着香味就被勾走了魂!尝上一口果然够味,虽然对翔哥来说有点太辣了,却依然好吃得可以封神!
不要错过的,还有他们家的猪油拌粉,尽管看上去很普通,味道却是真的绝了。趁热搅拌均匀香气扑鼻,吃上一口是满嘴猪油香。
紫苏桃子姜,看名字像是黑暗料理,但其实它是长沙人最喜欢的解腻小吃。桃子又脆又甜,融合了紫苏的特殊香气后,好吃得绝绝子。
在店里还能吃到正宗的冬瓜山肉肠(由店家从隔壁代购的,3元一根),免去了重复排队的麻烦。
冬瓜山肉肠的口感有点接近广式腊肠,但味道更咸香一些。因为肉肠是炸过的,所以外皮略带焦脆,嚼起来能感受到肉香和油脂的沁香。
【丹丹热卤(冬瓜山店)】
地址:裕南街72栋。
推荐:热卤四合一、紫苏桃子姜、老长沙猪油粉、冬瓜山香肠。
人均消费:40元。
———————————————
长沙臭豆腐天下闻名,来到长沙也必须要吃臭豆腐。如果不想在南门口五欸毑那儿排队到腿软,黑色经典臭豆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长沙最火的臭豆腐连锁店,黑色经典在好多地方都开了分店,长沙热门商圈里的门店密度,也就茶颜悦色比他们家高了。
翔哥去的这间是坡子街总店,不设堂食座位,旁边特产店里可以买到黑色经典旗下的所有产品。
臭豆腐10元五片,每一锅都是现炸现卖的,外表乌黑焦脆,内里口感丝滑,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外焦里嫩。
臭豆腐可以选择辣度,翔哥要的是微辣,没有南门口五欸毑的辣,口味更适合外地人。臭豆腐吸饱了蒜蓉辣椒汁水,配上香菜、萝卜丁,好吃极了。
ps:吃臭豆腐有“黄金六十秒”之说,放久口感就下降了。
【黑色经典臭豆腐(坡子街店)】
地址:坡子街1号地块商业楼107号;长沙很多地方都有分店。
推荐:臭豆腐。
人均消费:10元。
———————————————
想在长沙吃地道的湘味家常菜,来这家光脑壳家常菜馆面粉是首选。
他们家是老店,也是新晋网红,深受外地游客追捧,又因为价格实惠,本地人也经常来光顾——不想排队的的话,最好提早些到。
店里的环境就是苍蝇馆子,没有服务也没有菜单,都是看着冰柜里的食材来点。建议提前在某点评上看好吃啥,或者盲点也行,每一道菜都不会踩雷。
除了选择坐室内,还可以坐在街边的露天桌凳,市井氛围感拉满。
光脑壳的招牌菜,首推这道凉拌鸡爪。表面呈虎皮状,里面很软糯,一嘬就脱骨。在辣椒和大蒜香气的加持下,鸡爪的味道令人叫绝。
家常基围虾也是店里的必点菜,虾是去了头和壳的,吃起来方便。
虽然虾肉以翔哥广东人的标准来看,谈不上优秀(毕竟不是活虾),但胜在油多镬气足,味道也出彩。吸收了蒜苔和小米辣味道的虾肉,吃起来特别过瘾。
还有酸萝卜牛百叶,也是下饭一绝。牛百叶很嫩,也是用蒜苔和小米辣来炒,但因为加了酸萝卜,所以味道比单纯的香辣多了一层酸爽。
【光脑壳家常菜馆面粉】
地址:春风街与轩辕殿巷交叉口东北50米。
推荐:凉拌鸡爪、家常基围虾、酸萝卜牛百叶。
人均消费:50元。
———————————————
作为一家比较火的连锁湘菜馆,笨萝卜浏阳蒸菜馆目前在长沙开了多家分店,总店在麻园湾,翔哥去的这间是黄兴广场店。
因为性价比高味道也好,所以客人超级多,店门前的长队很吓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店里场地很大,特别像一个大食堂。
他们家主打浏阳蒸菜,浏阳蒸菜的特点,是在蒸的过程中锁住食材本身的味道。店里也有别的炒菜,总之每一道都极其下饭。
招牌之一是紫苏剁椒碎鱼头,鱼头是斩碎了蒸的,汤汁能浸润到每一寸鱼肉,所以更入味。剁椒超级多,红得发亮,味道也是真心辣。
紫苏叶是最后撒上去的,在祛腥的同时还带来了特殊的香气,味道很不错。
酸菜炒粉皮的卖相并不惊艳,味道却简直香拽了,糯糯的粉皮吸收了辣椒和蒜的味道,相当入味,里边还加了咸香的萝卜丁,坨坨的米饭杀手。
在店里还能尝到金钱蛋,这道经典湘菜是将煮好的鸡蛋切成片,再先油炸后爆炒,所以表皮焦脆里层细嫩,口感和味道都很棒。
【笨萝卜浏阳蒸菜馆】
地址:育英路14号。
推荐:紫苏剁椒碎鱼头、酸菜炒粉皮、金钱蛋。
人均消费:50元。
———————————————
在长沙,如果想吃到更传统的小钵子浏阳蒸菜,可以来这家水风井小钵子蒸菜。
菜馆的位置在局关祠巷的田家炳中学对面,店面不大,开了有二十多年,虽说是苍蝇馆子但干净整洁。来吃饭的大多数是附近街坊,也有因美食纪录片《江湖菜馆》而种草的外地游客。
相比笨萝卜,这家店的浏阳蒸菜显得更传统一些,所有菜品都用小钵子装着,整整齐齐地放在大蒸柜里保温。
菜式以家常湘菜为主,大菜20元小菜10元,其余小炒素菜只要6元,价格不贵,不用看菜单,想吃什么就从蒸菜柜里拿。
店里好评第一的辣味萝卜干腊肉卖光了,老板向我们推荐了腊味合蒸,没想到一口就被惊艳了。
肥瘦相间的腊肉片略带嚼劲,蒸出的油脂与剁椒相互浸润,辣得暴力,却又活色生香!
浸辣椒蒸鱼,鱼肉很嫩也很大一块,色泽油艳欲滴,鱼肉像是事先腌过的,味道鲜辣却不呛口。
毛豆肉末,重油但不会太辣,里面的毛豆很入味,同时保留了青豆本身的香气,裹着汤汁超级下饭。
口味清淡的人,还可以尝尝肉饼蛋。里面是实打实的肉,肥瘦比例很恰当,口感细腻嫩滑,很适合佐着米饭吃。
【水风井小钵子蒸菜】
地址:水风井蔡锷北路局关祠巷内。
推荐:腊八豆腊肉、浸辣椒蒸鱼、肉末毛豆、肉饼蛋。
人均消费:25元。
———————————————
迎宾路上的仙峰天然面包,是长沙一家口碑颇高的面包店,开了挺久了。
店铺的位置颇为隐蔽,在一处公寓楼的五楼。尽管翔哥这时刚吃过午饭,但面对喷香扑鼻的面包,还是决定进去去打个卡。
店里的环境特别温馨治愈,看得出是用心布置过的,有堂食的区域,但位置不多。橱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新鲜出炉的欧包,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
翔哥尝了店里No.1的墨鱼芝士,外表黑黝黝的,堂食的话可以让店员帮忙切开。
面包烤得很好不会发干,整体比较有嚼劲,而且越嚼越能感受到小麦香。里面夹着大块的芝士馅儿,还有少许坚果和蔓越莓,味道特别香!
【仙峰天然面包(迎宾路店)】
地址:迎宾路153号诺尚公寓5楼。
推荐:墨鱼芝士。
人均消费:20元。
———————————————
作为长沙城市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茶颜悦色这个网红奶茶品牌,相信也不用翔哥作太多介绍。它甚至带动了整个旅游业,为了一杯茶颜悦色专程跑去长沙的吃货大有人在。
在长沙的这几天,翔哥每天都会喝上至少一杯茶颜悦色的奶茶,尝了几种单品都没有踩雷的。顺便说个冷知识:茶颜悦色logo的原型是《西厢记》里的崔莺莺。
如果你是第一次喝,可以选店里的招牌必点:幽兰拿铁,茶底用的是锡兰红茶,奶香浓郁,奶盖上面撒了碧根果,味道特别香。
喝的时候可以先用吸管刮一半的奶盖吃掉,剩下的与奶茶搅拌着喝,口感很不错。
三季虫跟幽兰拿铁看上去有点像,奶盖上撒的也是碧根果,但茶底用的是高山红茶,茶味要更重一点,很合翔哥的口味。
人间烟火,茶底用的是岩韵乌龙茶,喝起来比较清爽,奶盖上撒的是开心果,浅绿色看起来很讨喜,口感也是非常棒的。
ps:翔哥尤其喜欢“人间烟火”这名字,就很像长沙这座城市带给我的感觉——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
【茶颜悦色(中心广场西厢镖局店)】
地址:人民西路与黄兴中路交叉口西南角;长沙很多地方都有分店。
推荐:幽兰拿铁、人间烟火、三季虫。
人均消费:15元。
———————————————
长沙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尤其是在长沙成为网红城市之前,大多数人都把它当作旅行中转站。
实际上,当你对长沙有一定的了解后,会发现这座城市无论是美食还是历史文化,都有值得让你停留的理由。更为便利的是,长沙的景点几乎都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哪怕只有两三天,也足以体验这座城市最精华的部分。
如果把长沙这座城市比作一本书,那么湘江和江心的橘子洲就是书脊,湘江的两岸则像摊开的书页。东、西两部分写着迥异的氛围与风光:东岸自古是商贾云集之地;西岸则是城市文化灵魂驻扎的地方——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等高等学府都在这里。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岳麓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今长沙)太守朱洞在此前僧人办学的基础上,于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正式创立了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现在的湖南大学校园内,确切地说,岳麓书院至今依然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去书院要先穿过湖南大学的校区。
湖南大学的早期建筑群本身也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中绝大部分属于西洋风格,只有大礼堂和图书馆属于中式风格。
岳麓书院的入口,在湖南大学大礼堂的后方,入内需要门票,可以提前在官方公众号上购票。
在建成之初,岳麓书院就居北宋“天下四大书院”之一。时至如今,当年与之齐名的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石鼓书院早已仅存遗址,只有岳麓书院仍薪火相承。
书院建筑群坐西向东,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古色古香,拍照非常出片。
中轴线上的第一座建筑是赫曦台,也叫头门,重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90),“赫曦”二字有观日出之意。
头门之后的大门,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是清同治七年(1868)重建。
大门上悬挂有“岳麓书院”匾额,这四字是宋真宗的字迹。据记载,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赵恒亲自召见了岳麓书院山长周式,并赐“岳麓书院”御匾及经书。
大门两旁悬挂有一副对联,就是大名鼎鼎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对联的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字句中虽显有些狷介轻狂,却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历史事实。
岳麓书院的中心位置是讲堂,始建于宋代,现存建筑是清代重建,早年这里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檐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湖南大学前身之一)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校训。
大厅中央悬挂有两块鎏金木匾,一块是“学达性天”,由康熙皇帝御赐,原物已被毁,现在看到的1983年依康熙字迹重刻;另一块是“道南正脉”,由乾隆皇帝御赐,此额为原物。
堂内还有十余方碑刻,当中有朱熹手书、清代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篆刻的“忠、孝、廉、节”碑,由欧阳正焕书、欧阳厚均刊立的“整、齐、严、肃”碑,由王文清撰文的《岳麓书院学规碑》、《读书法》等等,有兴趣的可以一一找出来。
讲堂的左右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建于清光绪年间,均是当年书院师生的居舍。
讲堂的后方是御书楼,始建于宋代,早年叫做书楼或尊经阁。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湖南巡抚丁思孔从朝廷请得包括十三经、二十一史在内的一些书籍,并增建御书楼于今址,这座建筑如今仍作图书馆之用。
书院中轴线的南侧是园林建筑,当中最不容错过的是位于碑亭中的《麓山寺碑》,这是长沙现存时间最早、价值最高的碑刻。
《麓山寺碑》是一块唐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篆刻家李邕于唐开元十八年(730)撰文、书丹并镌刻。这座碑原本刻于古麓山寺,后来移到了岳麓书院。
《麓山寺碑》的碑文内容,除了叙述麓山寺的沿革,还记录了历代主持名僧说法传教的情况。又因为这块碑的词章、书法、镌刻工艺都是精品,所以也有“三绝碑”之称。
宋代书法家米芾,曾于元丰三年(1080)专程前来临习书法,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十六字于碑的背面。
书院中轴线的北侧,是用以祭祀孔子的文庙,里面大部分建筑物大多是后世重建。
唯独例外的,是文庙大成门前院左右两侧的一对石牌坊——这对牌坊是明代遗物,外侧分别刻“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内侧则刻有“贤关”、“圣域”。
【岳麓书院】
地址:麓山南路(湖南大学内)。
门票:全票40元。
———————————————
从岳麓书院的后门走出来,远远就能望见岳麓山上的爱晚亭。
岳麓山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后一峰,早年又称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徐灵期《南岳记》所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
岳麓山虽然不高,只有三百米,却自古是长沙名山之一。寺庙庐庵、碑碣石刻、名人墓葬密集散布在山间各处。
爱晚亭,或许是中国名气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滁州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四大名亭”。
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因亭子周围枫树成林,最初得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
后来由清代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山行》中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把这座亭子改称“爱晚亭”。
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常与蔡和森、萧子升等人在爱晚亭畅谈古今,因此这里也就成为了新民学会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毛泽东亲自题写了“爱晚亭”匾额,悬挂于亭檐之下。
从爱晚亭开始,沿着曲折的山路继续拾阶而上,大约二十分钟后会来到古麓山寺,寺院掩映在古木浓荫间,这也是岳麓山中最有禅意的去处。
既然以“古”字揽头,想必古麓山寺的历史相当悠久。这座始建于西晋泰始四年(268)的古寺,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遗迹。
但是,古麓山寺曾六次毁于战乱,最近一次是在抗战时期,当时寺庙的大部分殿宇都被日本飞机炸毁了,仅有山门和观音阁等少数几座建筑是清代遗物。
古麓山寺的内部正在维修,因此不妨把注意力放在寺庙的山门。
这座牌楼式山门,额书“古麓山寺”四字,山门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则是晚清长沙名士、经学家、文学家王闿运所题。门坊上,分栏作人物鸟兽等的彩绘堆塑,可谓是美轮美奂。
过了古麓山寺,继续往山上走,接下来会经过两位民主革命先驱,蔡锷与黄兴的长眠之地。蔡、黄二公的名声如雷贯耳,两人的生平翔哥也就不多赘述了。
蔡锷墓的位置在古麓山寺的正后方,坐西朝东,墓碑为古埃及方尖碑式,上面镌刻有“蔡公松坡之墓”。墓座却是钟形,据说蕴含有“警世钟”的意思。
蔡锷病逝于1916年11月8日,时年三十四岁,次年4月国葬于岳麓山,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国葬第一人。
位于更高处的黄兴墓,墓碑同样是方尖碑式,为一整块石材琢成,上镌刻“黄公克强之墓”,犹如刺入云霄的利剑,气势非凡。
黄兴于1916年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次年四月国葬于岳麓山。墓碑正面的墓志铭为章太炎所题,内容正是黄兴天下为公,戎马一生的写照。
墓旁的南、北、西三侧,立有十三块汉白玉及青石,上面刻的是时任各省军政首脑亲笔撰写的铭文和挽诗。
实际上,不止蔡锷和黄兴,还有禹之谟、陈天华、姚宏业、蒋翊武、焦达峰等二十多位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安葬在了岳麓山。
可以说,一座岳麓山,简直就是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从黄兴墓沿台阶路上穿至盘山公路,走不多久就到达了位于岳麓山主峰云麓峰山脊的观光走廊,橘子洲头和整个城市出现在视野之下。
禹王碑在观光走廊的下方,是一处摩崖石刻。相传原刻在衡山岣嵝峰,岳麓山的这处碑刻是南宋嘉定五年(1212)拓摹刻本。
禹王碑的碑文共有七十七字,相传为颂扬夏禹的遗迹,字体形如蝌蚪,无法识别。虽然自明代以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都对这块禹王碑进行了注释,但学界尚无定论。
碑文上方的碑额“禹碑”二字,则是1935年长沙公安局长周翰重建碑亭时加刻的。
在禹碑北侧的石壁上,刻有“大观”二字,是清乾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欧阳正焕的题刻。
下山可以继续徒步,也可以选择乘缆车下山,缆车上站的位置在长沙广播电视塔前,终点在岳麓山东门,单程下行的票价是25元。
【岳麓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地址:登高路58号。
门票:免费。
———————————————
来到长沙的游客,很少会错过橘子洲。站在湘江东岸眺望橘子洲,它就像一艘巨轮停泊在北去的湘江上。
这座位于湘江江心的沙洲,早年以盛产橘子而得名。宋时理学家朱熹与张栻就常取道橘子洲,往返于岳麓、城南两座书院。到了上世纪初,橘子洲成为外国领事和侨民的聚集地,至今在洲上仍可以找到英国领事馆和美孚洋行的旧址。
但真正将橘子洲闻名于世的,是一个伟人。1913年至1918年,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常与同学到洲头博浪击水。
1925年秋,因在老家韶山组织农会被通缉,三十二岁的毛泽东取道长沙前往广州,在省城小驻时,重游橘子洲。他回想起当年与学友畅游湘江和聚会沙洲的情景,忍不住写下了那首大名鼎鼎的《沁园春·长沙》。
橘子洲与长沙主城区隔江相望,这座狭长的沙洲宽仅百余米,长度却有五公里。
地铁2号线的橘子洲站,是大多数人游览橘子洲的起点,从这里步行至橘子洲头大约需要一个钟头。如果对自己的脚力缺乏信心,也可以选择坐观光游览车,全程票价40元,沿途会停靠几个景点。
ps:橘子洲是免费景点,但需要提前预约游览时间。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矗立在橘子洲头,这座由八千多块来自福建的花岗岩巨石拼接而成的雕像,是长沙最引人瞩目的地标。
雕塑的造形颠覆了以往毛泽东像的规矩严肃,是前所未有地酷、前卫——飘逸的头发带点写意的味道,眉脊和脸颊却刻画得极为精细。
雕塑总高32米,长83米,宽41米,这三个数字暗藏玄机。
第一个数字“32”,与毛泽东书写《沁园春.长沙》时的年龄三十二岁吻合;若你对历史略有了解,或许也会清楚后面两个数字的特殊意义——“8341”正是毛泽东当年的警卫部队番号。
在橘子洲,也很适合观赏长沙灯火璀璨的夜色,湘江东岸的高楼大厦到了晚上就会变得流光溢彩。而你的目光也会被另一座中式楼阁所吸引,这就是为纪念杜甫而建的杜甫江阁。
【橘子洲景区】
地址:橘子洲头2号。
门票:免费。
———————————————
杜甫江阁背倚湘江,远眺岳麓山,这其实是一座新建的仿唐式建筑——当年杜甫从天府之国泛舟至长沙后的居所,远远没有现在的阁楼气派。
作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然而他一生颠沛流离,饱尝风霜和苦难,客居长沙的这两年,更是他最晚景凄凉的那段时间。
安史之乱后的唐大历四年(769),杜甫赴湖南潭州(今长沙)投奔老友、潭州刺史韦之晋,但刚下船就得知韦之晋去世了。贫病交加的杜甫只好流寓长沙,先是以小船为家,后来在城南湘江岸边一带佃房居住,并雅称其为“江阁”。
在这期间,杜甫遇到了同样流落至潭州的音乐家李龟年,写下了耳熟能详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到了次年,也就是唐大历五年(770),湖南兵马使臧玠叛乱。杜甫乘船逃离潭州,打算沿湘江逆流而上往郴州投靠舅父,但在行至耒阳的时候遇到了洪水,船走不了,只好又折回了潭州。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剧了杜甫的病情,当年冬天,诗圣杜甫在湘江上的一条小船溘然长逝,时年五十九岁。
【杜甫江阁】
地址:湘江中路108号。
门票:全票11元。
———————————————
天心阁是长沙城垣的一部分,也被视为是古城长沙的标志。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天心阁的大部分建筑在1938年的文夕大火中,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如今这里的遗存实物只剩下了古城墙,其余阁楼皆为后世重建,但阁顶开阔的视野还是值得一瞧。
天心阁最初叫“天星阁”,这座阁楼的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目前发现有关它的最早记录是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当时的天心阁,是长沙城里地势最高的地方,因此这儿是古人观测天象和祭祀天神的场所。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二十八星宿”之说,认为天上有“星宿”,地下有相应的“星野”。二十八星宿中轸宿有一颗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与“长沙星”对应的这片地方就是长沙,因地名源于星名,长沙也就有了“星城”的别称。
明末清初,长沙战事频繁,天心阁作为城市制高点,成为了一个军事据点。
直到清乾隆年间,天下太平,城南书院迁址到天心阁下,阁中也转而供奉文昌帝君和奎星,以保长沙文运昌盛。
到了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席卷半壁江山,天心阁再次成为军事重地。
清咸丰二年(1852),清军与太平军在城外展开激战,最终西王萧朝贵战死,太平军久攻数月不克,遂绕道北去,长沙也就成为了太平军入湘以来唯一没有攻破的城池。
太平天国覆灭后,历任湖南巡抚对天心阁及城墙、瓮城进行了数次维修,天心阁再度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在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时,长沙城成为焦土,天心阁亦化为一堆瓦烁。除古城墙幸存外,阁楼已是荡然无存——如今见到的阁楼建筑是上世纪80年代重建的。
天心阁的下方至今保留有明清时代的古城墙,上世纪20年代长沙城拆除古城墙,仅有天心阁下方这一段保留了下来,于是这段城墙也就成了今天长沙古城里为数不多的遗存实物。
【天心阁】
地址:天心路17号。
门票:全票30元。
———————————————
1938年文夕大火,千年长沙城付之一炬,但也有一些古建筑幸存了下来——除了天心阁下方的古城墙,还有一个是老城里的西文庙坪牌坊。
这座牌坊原本是长沙府学宫门前的牌坊,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长沙府学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时任潭州(今长沙)知州吴仲复设立了潭州学宫,即后来的长沙府学宫,亦称文庙,位置就在今天的西文庙坪。
长沙府学宫毁于文夕大火,只有两座牌坊得以幸存。但可惜的是,东侧的“德配天地”坊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遭到了拆除。
唯独西侧的“道冠古今”坊,因两端均被民房卡住无法拆除而幸存至今。因此这座西文庙坪牌坊也就成为了长沙老城除天心阁古城墙外,保留在地面上的最古老的建筑。
西文庙坪牌坊高约九米,坐东朝西偏北,坊额正面刻“道冠古今”四字,背面刻“贤关”二字。
牌坊由来自长沙丁字湾的麻石制成,大体可分为三层:最底层的石梁上是两只石狮子抱绣球;第二层雕刻的图案是鸟兽花草;第三层是镂空的鲤鱼石窗装饰。
在“道冠古今”和“贤关”坊额的上、下侧,分别有造形为“二龙戏珠”与“双狮滚球”的镂空浮雕,雕工细腻,美轮美奂。
除此之外,你不难发现牌坊上依稀可见的烧灼烟熏痕迹,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文庙曾经的辉煌,也在叹息遗憾的遭遇。
【西文庙坪牌坊】
地址:西文庙坪巷7号。
门票:免费。
———————————————
凡去过太平老街的人,都记得那里有个贾谊故居,却没多少人知道这条老街的过去——这里曾经是战国时屈原“濯锦坊”的所在地。
屈原和贾谊都不是在长沙出生的,却先后被贬谪到了此地。虽然二者并非同一个时代的人,但境遇相似,都是因忠被贬,又同样擅长写词作赋,所以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二人同列一传:《屈原贾生列传》,长沙也因此得名“屈贾之乡”。
太平老街上的贾谊故居,是旧时贾谊的府邸所在地。贾谊是西汉人,本来是在京城做官,后来受到排挤,贬谪到了长沙,做长沙王的太傅。这期间,贾谊完成了他的两篇代表作《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过了三年,贾谊被召回长安,做了梁怀王的太傅,但因为后来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年仅三十三岁。
又过了一千年,杜甫也来到了长沙,三个历经苦难却伟大的灵魂终于齐聚在了这里。
贾谊故居始建于西汉,在此后的两千年里,历经过六十多次的重修。
这里的大部分建筑,都没能躲过1938年的文夕大火,如今能看到的只有古井、古碑等少数当年遗物,其余都是近年才重建的。
ps:贾谊故居周一没开馆,翔哥扑了个空。
在明清时期,太平老街曾是长沙米市的交易集散地。如今在这里还能看到乾益升粮栈旧址,开设于咸丰年间。
建筑的东立面是西式风格,原来的主人是晚清长沙富商朱昌琳,据说是前长沙籍朱姓总理的曾祖父。
不远处的另一座西式建筑,是始建于1924年的美孚洋行旧址,建筑风格反映了二十世纪初西方古典复兴的思潮。
这里最早是美国人在长沙经营“洋油”的地方,当时市内的洋油市场几乎都被他们家所垄断,如今这里则是作为太平老街游客中心和非遗展示中心。
时至如今,太平老街已经变成了长沙最著名的小吃街之一,尽管是有一点商业化,却也让人流连忘返。
【太平老街】
地址:天心区太平老街。
门票:免费。
———————————————
从太平老街往南走不远,就是坡子街。早年长沙最富盛名的湘菜馆——火宫殿,就藏身于这条老牌美食街里。
关于火宫殿里的食物,网上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翔哥在十几年前来这里大快朵颐过一次,但因为时间隔得太久远,味道其实也忘得差不多了。
这次翔哥来,是把火宫殿当作一个景点来看。
火宫殿原来的名字叫乾元宫,是一座祭拜火神的大庙,里面有戏台,所以这里也是人们看戏的地方。火宫殿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在清代经历过两次重修。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火神庙被烧毁(火神爷竟烧了自己的庙),唯有庙前的牌楼幸存。
这座砖砌牌楼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清道光(1826年)重修,楼顶为“山”字型阁塔式,墙面装饰有龙凤和人物浮雕。
牌坊拱门上方原有清末书法家黄自元写的“乾元宫”三字,后来改用“火宫殿”三字代替。
除了牌楼,火宫殿里的建筑都为文夕大火之后重建,并无太大亮点可看。
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火宫殿常常成为政要们宴会的场所。
1958年4月,毛泽东视察湖南,来到长沙火宫殿用餐,同时也留下了一句著名的话:“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火宫殿】
地址:坡子街127号。
门票:免费。
———————————————
坡子街走到尽头,就是黄兴南路步行街。跟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的步行街类似,这里有商店,有餐厅,是个逛逛吃吃的地方。
步行街位于长沙最繁华的五一商圈,坡子街、南门口、太平老街、西文庙坪都在附近,在长沙逛逛吃吃,这里几乎是必经之路。
步行街上有一座黄兴铜像,曾经是黄兴南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地标。
如今,这个昔日地标或许已经被国金IFS取代,但总有一个事实不会改变:黄兴是中国近代史上绕不开的大人物。
入夜后的步行街灯火通明,显得更加热闹非凡。
【黄兴南路步行街】
地址:天心区黄兴南路。
门票:免费。
———————————————
无论你在长沙的行程如何安排,也无论你对历史感不感兴趣,湖南博物院都值得出现在你的旅行计划里。
这座拥有十八万件馆藏文物的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名头非常响亮。博物馆本身是免费的,但最好提前在官方公众号上预约,否则很有可能抢不到票。
在湖南博物院所有的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特展中,《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毫无疑问是参观的重中之重。
1972至1974年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家族的三座墓葬(1号墓是利苍,2号墓是利苍夫人辛追,3号墓是利苍之子利豨),出土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尸,是二十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ps:马王堆汉墓原址位于湖南省人民医院内,目前暂停对外开放。
整个陈列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分置于三个楼层。就参观完的感受来说,《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的展厅布置新颖而合理,让人有一种沉浸式观展的体验。
这个陈列官方的讲解时长是一个半小时,但实际上翔哥花了足足看了四个小时,下面挑部分重点文物简单介绍一下。
帛画《车马仪仗图》,利豨墓出土。
这幅画是棺室西壁悬挂的帛画,画面里所有人物和车骑都面向墓主,仿佛在举行一次盛大仪式,这幅帛画也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写实性绘画之一。
“长沙丞相”铜印,利苍墓出土。
这枚鎏金龟纽铜印是墓主的官印,印面雕刻有阴文篆书“长沙丞相”。在当时,诸侯国丞相的地位仅次于诸侯王,统率诸侯国的文武官员和军队,实际相当于就是诸侯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木俑,辛追墓出土。
这组木俑包括了奏乐俑、舞俑、歌俑,汉代贵族府内常会蓄养一批能歌善舞及擅长乐器的艺人,这些木俑正是轪侯家歌舞升平的生活写照。
“冠人”俑,辛追墓出土。
这尊木俑体形高大,头戴长冠,身穿丝绸长袍,鞋底刻有“冠人”二字。所谓“冠人”,就是指“倌人”,是轪侯家里众奴婢之长。
博具,利豨墓出土。
博戏是一种先秦时就已流行的游戏,此套博具包括一个博局,六黑六白共十二颗大棋子、二十颗小棋子、四十二根算筹,削、刮刀以及骰子各一件,装在特制的漆盒里。骰子共十八面,分别为一至十六。
漆鼎,辛追墓出土。
鼎为盛食器,这组漆鼎是目前现存完好的西汉漆鼎,堪称“标准器”。辛追墓出土的七件漆鼎,恰恰反映了轪侯家享有“诸侯七鼎”的规制。
“君幸酒”漆耳杯,辛追墓出土。
辛追墓和利豨墓共出土了一百多个内壁写有“君幸酒”的漆耳杯,都是用来盛酒的酒器。
双层长方形油彩漆奁,利豨墓出土。
“奁”指的是梳妆用的镜匣,这座漆奁的盖和上层外壁口沿的花纹,都用了白色凸起线条勾边,内部则是用了矿物颜料绘制的卷云纹。
帛书《周易•六十四卦》,利豨墓出土。
这是一组帛书,共有约五千字,是《周易》最古老的抄本之一,每卦的开头都绘有卦图,与传世本在部分内容是有差异。
素纱单衣,辛追墓出土。
这件衣物是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也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也是迄今所见最早、最薄、最轻的服饰珍品,重量仅为49克,正如古人描述的“薄如蝉翼,轻若云雾”!
菱纹罗“千金”绦手套,辛追墓出土。
这副丝质手套的掌面部分的上下两侧,都饰篆文“千金”绦一周,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千金”意指其价值抵千金,与辛追身份显贵有关。
利豨墓T型帛画,利豨墓出土。
这幅帛画是用三块单层细绢拼成,画面呈“T”型,因画有死者肖像,而被当做“魂幡”——出殡时引作前导,入葬时放置在内棺盖上。帛画用笔墨和重彩绘画,画面从上至下分天上、人间和地下三部分,表现的是古人对天国的想象和永生的追求。
ps:类似的帛画在辛追墓与利豨墓各出土了一件,辛追墓的那幅曾经上过《国家宝藏》,但现阶段只展出复制品,利豨墓的这幅则是原物。
黑漆素棺(复制品),原物辛追墓出土。
辛追下葬的时候共有一椁四棺,这是墓主的第一层棺,外表黑色,意味着死者与生者永远分开。ps:原件未展出,看到的只有复制品。
黑地彩绘漆棺,辛追墓出土。
墓主的第二层棺,内部朱漆,外部以黑漆作地,彩绘神怪图案的云气纹。这些栩栩如生的神怪形象,表现的是死者灵魂正在进入地府,受到神灵的保护。
朱地彩绘漆棺,辛追墓出土。
第三层棺,通体内外都涂了朱漆,外表用彩色漆绘龙、虎、朱雀、鹿和仙人等“祥瑞”图案。以红色与不死仙境,来表现死者已摆脱邪魔侵扰,来到成仙不死之境。
锦饰漆棺,辛追墓出土。
这具棺木,是直接装殓轪侯夫人遗体的第四层棺,习惯称“锦饰内棺”。棺内外分别涂朱漆和黑漆,盖板和四壁装饰有铺绒绣和羽毛贴花绢,象征墓主已经羽化成仙。
井椁,辛追墓出土。
这具巨大的木椁,是辛追墓的外椁。由棺室与四个边厢组成,形状像“井”字,内部有四层套棺,也就是前面看到的那四具棺木。整具井椁由杉木制成,采用扣接、套榫与栓钉结合而成,是迄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汉代井椁实物。
ps:木椁的旁边,就是观瞻辛追夫人展区,可以看到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真身,出于尊重死者的缘由,该区域不允许拍摄照片。
看了马王堆汉墓陈列后,建议也别错过博物院二楼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这个基本陈列相当于是湖南通史展,对了解湖南的历史和文化肌理很有帮助,分为五部分:家园、我从哪里来、洞庭鱼米乡、生活的足迹、湘魂。
这部分的参观,翔哥有点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但也用了一个多小时,下面还是挑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物介绍一下。
ps:湖南博物院的其中一件镇馆之宝,人面铜方鼎,翔哥来的时候没有展出,遗憾没有看到。
“皿而全”铜方罍,商。
湖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青铜器以云雷纹为地,上饰兽面纹、夔龙纹、凤鸟纹,器盖铸有“皿而全作父己尊彝”八字铭文,器身则铸有“皿作父己尊彝”六字铭文。如果你看过央视的《国家宝藏》,那么对它背后的故事一定不会陌生——此器于1919年出土于桃源,器身曾流失海外近百年,2014年洽购回国入藏湖南博物院,得以盖身合一,完罍归湘。
豕尊,商。
这件青铜器1981年出土于湘潭九华,是商代唯一以豕(猪)为造形的酒尊,重三十多公斤,可容酒十三升。
人物御龙帛画(复制品),战国。
这幅帛画也是一件镇馆之宝,原物1949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它的作用是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的时候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帛画线条流畅舒展,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人物龙凤帛画(复制品),战国。
原物与人物御龙帛画同时出土,与“人物御龙帛画”一起并称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这两幅画是目前中国所发现的最早的人物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极高!
ps:这两幅帛画的原件都没有展出,只能看到复制品。
玉樽,东汉。
这件玉器1991年出土于安乡黄山刘弘墓,造形为仿铜器。腹壁的装饰分为上下两层,均雕刻有神仙和瑞兽图案,算得上是东汉玉雕的代表作。
出行仪仗俑,西晋。
这组陶俑是1958年在长沙金盘岭晋墓出土的,前方开道是骑马的鼓吹乐队,后面则有士兵殿后,中间是墓主乘坐的牛车,旁边则有男仆女婢。
青瓷对书俑,西晋。
这件瓷俑同样是1958年出土于长沙金盘岭晋墓,为捏制后雕刻而成的。古人在文书抄写后,必须要进行校对,一人核对为“校”,二人对校为“雠”。通过这件瓷俑,我们很容易能看出“雠”是一个象形字,即二人对校时的情形。
“春水春池满”诗文注壶,唐。
这件中晚唐时期的长沙窑代表瓷器,是一件注壶,也是上过《国家宝藏》的一件文物。瓷上书五言诗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这首诗在现有的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实际上长沙窑瓷器上出现的诗歌,大多出处无考,或许应是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
会同古民居唐家老屋,清。
这座正中挂有“绩冠群英”匾额的二层木结构民居,来自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2010年当地修建拦河坝,上游民居需要拆除搬迁,湖南博物院将其中一组老宅征购,将其拆卸迁移至馆内,再重新复原。
【湖南博物院】
地址:东风路50号。
门票:免费。
———————————————
相对湖南省博物院来说,长沙的另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长沙简牍博物馆,则是一个更小众的专题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是国内首座简牍专题博物馆,当中最主要的藏品是1996年长沙走马楼J22古井窖出土的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简牍、1997年五一广场J3古井出土的东汉简牍、2003年走马楼J8古井出土的西汉简牍,2024年走马楼J7古井出土的东汉简牍,以及1993年发掘的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简牍及器物。
简牍是我国古代纸张发明之前最重要的书写材料,这些简牍读起来就像是一沓沓若干年前的报纸,从户籍、货运、农耕、到案件的审理,埋藏了千年的生活气息一下子跳到了眼前。
ps:博物馆免费,需要提前在官方公众号上预约。
博物馆的一楼是《文明之路——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三国吴简、中国简牍、世界文字载体、中国简牍书法四个部分。
其中长沙走马楼出土的吴简,总数有十万余枚,内容大致可分为符券类、簿籍类、书檄类和信札类及其他杂类,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及二十世纪中国一百项重大考古发现。
纪年简,三国。
1996年7至12月,在长沙走马楼街西侧工地发现了战国至明清时期的古井(窖)五十七座,其中最为惊人的是10月17日在编号J22的古井窖中发现的十万余枚三国吴纪年简牍。
嘉禾吏民田家莂,三国。
在走马楼出土的吴简中,有两千多枚形状较大的木简,被称为嘉禾吏民田家莂。所谓“莂”,就是将一式两份或三份券书剖开的意思,“田家莂”是指地方乡丘佃户缴纳米、钱、布的券书。
录事掾潘琬,三国。
这块司法木牍出土于走马楼J22古井窖,现存文八行,记述了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一件贪腐案件——许迪割米案。文书中记载,当时临湘侯国一个叫许迪的仓吏,盗用了官府的112斛6斗8升盐米,此案的审理一波三折,最终许迪伏法认罪,被判斩首于市。
博物馆一楼,还有座1:1复原的长沙走马楼J22古井窖。截至目前,湖南出土的简牍,绝大部分都出土自古井(窖)。
这些简牍之所以会被投到废弃古井里,很可能是在改朝换代之际地方官员销毁的文件资料,也或许是到期作废的档案文书。
湖南出土简牍不仅数量是全国之最,而且种类齐全、序列完整,从战国,历秦汉三国至西晋,在时代上没有缺环,因此湖南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学界公认的简牍大省。
二楼的《湘水流过——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陈列包括两个部分:潇湘弦歌和简里湖湘,按简牍出土的历史年代顺序,依次梳理和介绍各时代简牍文物的出土情况,揭示背后蕴含的湖湘文化。
走马楼西汉简,西汉。
2003年11月,走马楼J8井出土了两千余枚汉代简牍,内容为公元前126年至前120年之间的长沙国官府文书,这也是继1996年走马楼J22吴简发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龙山里耶秦简,战国至秦。
这批秦简共有三万多枚,出土于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J1号井,年代在公元前222年至前207年之间。
长沙后府封检,西汉。
馆中还展出了长沙国王后渔阳墓的部分出土文物,这块西汉封泥匣,上方钤印阳文篆书“长沙后府”四字。渔阳墓即长沙望城坡古坟垸1号墓,发掘于1993年。墓主渔阳的生活年代,大致在公元前162年至前150年之间,推测她的身份是长沙国王后,同时也是汉家公主。
“陛下所以赠物”木楬,西汉。
渔阳墓出土的这块木楬,是一块长方形薄板,其上有墨书四行:“陛下所以赠物:青璧三、绀缯十一匹、薰缯九匹。”共十八个字。当中的“陛下”指的是当朝的西汉皇帝,因此推测赠送丧礼的人,很可能是墓主的皇父或是她继承了皇位的兄弟。
五弦漆木筑,西汉。
这件木胎乐器也出自于渔阳墓,由一整块木剜制而成,大头部分是中空的共鸣箱,细颈部为持握的筑柄。
【长沙简牍博物馆】
地址:白沙路92号。
门票:免费。
———————————————
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和省内交通枢纽,无论是乘坐飞机还是高铁都相当方便。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位于长沙县黄花镇,可以搭乘地铁6号线去市区,需时大约一小时。若选择乘坐网约车,价格大约是八十元,车程大约需时四十分钟。
长沙的高铁站是长沙南站,位于雨花区,可搭乘地铁2号线、4号线去市区。机场与高铁站之间有磁浮快线,车程不到半小时,票价20元。
长沙的美食和景点相对比较集中,市内的公共交通和网约车也很便捷,所以无论是逛吃还是玩景点都特别方便。ps:长沙地铁支持云闪付,公交车支持支付宝。
住宿的话,推荐住在五一广场或者南门口,这个地段无论是出行还是觅食都很便利,各种档次的住宿选择也比较多。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