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千里,与山川相遇

有人说,大西北收藏了中国最美的夏天。

一个暑假,眼见着西北环线从常规网红成了超级爆款,鸣沙山上的骆驼大军犹如攻打匈奴的战场。惊愕之余,回忆起2年前那趟长达23天的西北之旅,山川依旧,人间几度春秋。

穿越大西北,有点像看电影;这条路囊括了除海洋以外的所有美景,一路湖泊、草原、雪山、戈壁、丹霞、沙漠,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轮番播放。

辗转千里,我们旅途的下半段,在重重山河、万千沧桑中才刚刚开始。

这是一趟任性又洒脱的旅行——23天在西北长途奔袭,插播了内蒙的沙漠,后来又一时兴起增加了武威——中卫——银川的行程,使得闭口环线成为非典型开口环线。

全程40天、8000公里的路上不止有云和月,还有黄沙漫漫、朔风阵阵、繁星点点、驼铃声声...

更有沁人心脾的丹山碧水、凿入历史年轮的山崖石岩、见证刀光剑影的城池边关、和描入梦魂的一笔一画、飞天曼舞的满窟瑰丽。

西北苍凉雄浑却又生机勃勃,荒芜孤独而又热闹繁盛,这样身负多种矛盾的集合体,吸引着来这里的每个人......

本次行程

年更游记终于来到了最终篇!
书接上回:
上篇:【自驾环游北中国—全景山西】重走梁林之路,一眼千年的古建朝圣
https://bbs.youxiake.com/y/1044866.html
中篇:【自驾环游北中国—盛世长安】生生灯火,不及十三朝风华入梦
https://bbs.youxiake.com/y/1045998.html

▲下篇行程总览

虽然40天的战线拉得很长,但是最终行程依旧完成了原计划的95%,特别是每个省市的停留时间完全按照计划,没有更改过酒店预定。在口罩时期的2021年可以说相当不易,完全可以用幸运、圆满来总结。

我是个十分讨厌一天换一个酒店的人,除了青海实在没有理由在一个地方连住两天,其他城市我基本都安排了连住两晚,这样不仅不用每天重复收拾行李,还可以稍稍放慢节奏。

通常我们会在傍晚到达,入住酒店后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吃个晚饭。第二天有一整天时间在一个地方,城市的清晨、白天、夜晚都能领略到。第三天通常一早出发,或者补充拾遗,前往当天住宿县市的路上还可以在顺路安排自己感兴趣的点。

整个行程安排的思路基本是这样~

💠DAY 1 西安——天水——兰州

考虑到当天车程实在有些长,正好安排在行程中点的天水休息一下,再去一趟我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如果不是从西安自驾过来,走青甘环线的话真的很难找到机会去麦积山。

西安到麦积山,虽然一马平川,但是会经过中国最长的隧道之一的麦积山隧道。全长12公里,运气不好全程跟在一辆龟速行驶的大卡车后面,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而从西安方向过来,上麦积山还需要走一段曲折十八弯的盘山路,对于平原司机不太友好。未见神佛,修炼已经在路上。

麦积山石窟:小陇山上的云端佛国

延续了西北景区的特性,麦积山石窟的景区大门到石窟本窟非常远,需要乘坐一段景交车,下车后再步行一公里才是攀登入口。真正看到曲折回环的栈道的时候,身心已经接近当机。
戴先森经历山西悬空寺后心有余悸,没买登临票;我一个人带着一部手机,单反装了个17-40的镜头,正好可以轻装上阵。

比起其他三大石窟,麦积山石窟绝对有着属于自身的独一无二。如果说其他三大石窟都是平面铺展的大画廊,那么唯独麦积山石窟是一座多维立体的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作为我国皇家石窟的初祖,麦积山石窟始建于1600年前的十六国姚秦时期,历经十余个王朝、后世均有增修。从开凿初期的犍陀罗风格,慢慢汉化成宽袍大袖、褒衣博带的中式佛像;记录了佛教造像进入我国后,一个逐渐自我积累、化为我用的发展过程。

3窟千佛廊,下四排为北周原作,上二排经宋代重修,共258尊佛像。千佛千面,细腻入微,放大看能发现每尊佛像都有不同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千佛廊的石阶也是北周所凿,粗粝陡峭,刻满时光印痕

中七佛阁始凿于北周,每龛内有一佛二菩萨。每个塑像的表情都栩栩如生,衣饰繁复华美。立于弧形走廊之上,节奏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4窟散花楼(上七佛阁)是整个石窟最核心、位置最高的区域;也是最豪华、最辉煌壮观的殿堂式大窟。七龛主佛均为北周原作,每座佛阁各有一幅飞天壁画,精致程度不亚于敦煌飞天。难得的是廊顶及龛外上方的北周壁画经过千年的风吹日晒依旧保留至今。

两侧的力士雕刻得写实传神,怒目圆睁霸气十足,肌肉刚劲有力,连臂膀上暴起的青筋都刻画了出来。

这里也是全窟视野最好的地方。放眼四周皆是崇山峻岭,松涛阵阵,一片勃勃生机。而背后的艺术殿堂见证了十几个世纪的历史变迁,亦是活着的生命。

13窟东崖大佛,麦积山现存最大的石胎泥塑造像。

98窟的西崖大佛是麦积山石窟的标志,山下就可以看到。一佛二菩萨造像被刻在崖面上,日复一日俯视着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

所有参观路线为单向通行,偶有岔道,方向感不好的游客(比如我)需要仔细辨别。
各层之间的悬空栈道盘旋交错,重叠十余层,不少楼梯中间还是镂空的,能清晰地看到下方。虽然质地牢固,但不建议有恐高的游客登临。

千年前,那些无名的石窟艺术家将自己的审美趣味永恒地刻在了丝路沿线城市的崖壁上,从此看山不是山,自然风光升华为了人文遗迹。千年时光可能冲淡原本鲜艳的色彩,却改变不了他们早已定格的灵魂。历经风雨沧桑,“东方微笑”依旧能直抵心灵深处。

tips:
前往方式:自驾,山下有停车场,停车10元
门票:80元/人,游览车往返15元,走路需要30分钟沿途无景点
开放时间:08:00-16:30

参观结束,从天水到兰州不用再走盘山路,全程都是康庄大道。十几天没看到爸妈,一路疾驰,终于在晚上8点左右到达兰州,正是晚霞满天、耶稣光翻涌的时刻。

还没到达酒店,路上就叫了外卖和奶茶,到大堂check in时正好送到,论吃货的时间管理能力。
放哈是之前就被安利的甘肃特色甜胚子奶茶,后来在西北喝了一路。回家后没多久竟然发现连锁店开到上海了,成了家门口就能喝到的奶茶后,好像没之前那么香了呢

和爸妈碰头后,他们正好从中山桥看完夜景回来。大致商量了明天的行程计划,西北之行正式鸣锣开场!

💠DAY 2 兰州市区

兰州,一座地道的西北之城,黄河唯一穿城(区)而过的城市。在汉武帝开拓河西走廊最关键的一年,兰州应运而生,它被命名为“金城”,取“固若金汤,城池永固”之意,有着独一份的金戈铁马,苍茫大气。历史上的兰州是贯穿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地,加之黄河文化的烙印不可磨灭,这座城市注定充满故事。

之前来步履匆匆,这次能有一整天都在兰州,终于能好好端详一番。兰州通常作为西北大环线的中转地,大家会在这里停留2天1夜或1天1夜。鉴于主要景点比较集中,只要安排得当,不用太特种兵一天也能搞定。

不止马踏飞燕,被低估的甘肃省博

虽然名声不及国博、陕历博、故宫博物院,但是来这里参观过的游客,都会表示这绝对是一座先前被低估的综合性博物馆。“丝绸古道三千里,黄河文明八千年”,高度概括了馆内以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为主的两大主题。

甘肃省博内从远古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到全馆精华的丝绸之路文明展,再到近代的红色甘肃展馆,从古至今各类文物济济一堂,很适合作为游览兰州的第一站。

2楼的丝绸之路文明展是全馆最重磅最精华的展厅,包括马踏飞燕大部分镇馆之宝都在这,赶时间可直奔这个展厅

我刚进这个展厅,第一眼看到的是元代玻璃莲花托盏,它静静放在那,却无时无刻不在散发光芒。我从来不知道蓝色可以惊艳绝伦到这般境地。
随着旅游升温,今年夏天甘肃省博一票难求,这个托盏也凭着自身的颜值从默默无闻到跻身镇馆之宝之列,省博甚至推出了它的文创。

最为闻名遐迩的莫过于镇馆之宝铜奔马,也就是我们说的“马踏飞燕”。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被被认为是东西方交往的使者象征,还被国家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在甘肃许多城市的广场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通常我们看到的都是它的侧面,鲜见正面无非是因为它的正脸有种难干缺失的美。再仔细看看,它还顺拐!

另外再推荐一旁的车马仪仗俑队,与铜奔马同室出土,有39匹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铜马,让整个雷台汉墓“高端大气上档次”。

嘉峪关新城壁画墓中出土的驿使图画砖,也是镇馆之宝。砖上绘一骑马疾驰的信使,信使一手紧控僵绳,一手举示传符,唯独没有嘴巴以示昔日驿传的保密性。

1982年,在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原邮电部选中“驿使图”为图案,专门单独发行J85《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小型章一枚,用以纪念这一集邮文化界的盛事。“驿使图”也成为中国邮政的象征。

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唐代的大云寺舍利铜函金棺银椁,一共五重,从外向里分别是石函、铜匣、银椁、金棺和玻璃舍利瓶,一整套作品精巧非常,细节华丽,简直是精致版的俄罗斯套娃。

这棵青铜树真的很像三星堆出土的

同在2楼都古生物化石展,展出了大量古生物化石标本,有点像自然博物馆,很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来

3楼的甘肃彩陶展厅,镇馆之宝之一的新石器时代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是不是很面熟?这也是我们过去课本上的明星人物。这一文物出土于天水大地湾遗址,是其中唯一以人为形象的陶器。少女短发齐额,挺鼻小嘴,五官端正,双耳还有系挂饰物的小孔,表现了当时的女性崇拜。

全馆最出片的展厅是3楼的甘肃佛教展厅,实景再现了敦煌壁画制作场景、白塔、转经筒等场景,沉浸感很强

两位悄悄在说什么八卦呢?

馆内的文创也很有意思,冰箱贴、胶带,书签,帆布包各种文创品性价比高,当然还有火到不行的“绿马”。
博物馆对面就是兰州中心,逛完还能去吃个饭。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津西路3号
交通:门口有公交车站,200米处有地铁站
门票:免费,需要事先预约
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

参观完博物馆回中山桥旁边的酒店,回房间休息前去了附近的大众巷,搜到那里正好有一家马子禄。来兰州的第一顿正餐,必须是兰州牛肉面。

兰州拉面和沙县小吃一样开遍全国,而当你真正到了兰州,询问“兰州最好吃的兰州拉面在哪?”得到的回复往往是:“兰州,没有兰州拉面。”是的,兰州的拉面,就叫兰州牛肉面。比起全国各地的“兰州拉面”店里的出品,其实更为讲究。虽然兰州还没有一家牛肉面馆能称得上是公认的第一,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碗真正的兰州牛肉面只能在兰州吃到。

兰州拉面讲究“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又用“大宽、二宽、韭叶子、二细、三细、细的、毛细”这些找不到规律的词汇、来区分面条由宽到细的七个等级。在兰州牛肉面店里点餐,面和牛肉是分开上的,牛肉需要另点,不然就上来一份带汤的光面。通常一份面+一份牛肉,再来2-3样凉菜,绝对是畅快淋漓的一餐。

白塔山,兰州的城市阳台

白塔山就像是兰州的城市阳台,是观赏黄河穿城而过的最佳地点。万千年来九曲蜿蜒的黄河水穿越绵绵叠嶂,奔涌至此突然放缓了脚步,奇迹般地在东西狭长的百里盆地中孕育出了一座古老之城。
在白塔山上的平台举目远眺,古诗中“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图景赫然在目;“西北香港”的抽象名号,在这里也多少看出几分真切来。

黄河索道+白塔山+中山桥三者靠得很近,是最具兰州城市风情的区域。
白塔山不高,索道推荐单买上行即可,再一路步行下山;下山后直接对着中山桥,是兰州的经典保留玩法。
索道票价:上行单次45元,下行单次30元,往返55元。上站在牡丹亭旁边,下站在中山桥南端。

站在白塔山顶,同样能看到随处可见的荒山,让你怀疑眼前这座兰州城市的真实性,也让人感叹兰州城市建设的不易和人类的伟大。不急着赶路的话,大可以在观景台小坐一会,看着眼前这座城市缓缓打开的图卷,山水与城市相伴而生,造就了黄河边独一无二的兰州。

白塔山之所以叫白塔山,是因为山顶有一座白塔寺。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寺庙,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上山的时候适逢白塔寺闭门维修,只能通过无人机的视角来大致了解一番寺庙的布局。
此外山上还有兰州碑林和法雨寺,有兴趣也可以顺路一观。

下山路上仔细挖掘的话,有很多不错的拍摄角度。有水的城市自带灵气,黄河将城市分割为古今相融的两岸;而有山势起伏的地盘上,立体铺展的城市景观更具质感。
这样视角之下的兰州,无疑是有魅力的。

中山桥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也是兰州当仁不让的城市地标。
铁桥跨河而立,势如坚弓。黄河水在桥下奔流而过,如万马千军。它从晚清活到现在,经历了包括1949年解放兰州战役在内的数次近代大事件,却依旧镶嵌着德国的螺丝钉。如今已是文物的中山桥,已完全融入了兰州人民的生活。

中山桥每天迎接着熙熙攘攘的游客,走过那座著名的中山桥,也就走过了兰州的百年沧桑。而黄河上的水上游览项目,游轮、游艇、包括当地特色的羊皮筏子,都会从中山桥下穿过。桥上桥下,都是一道道流动的风景。

每天下午,中山桥两侧岸边的茶摊,坐满了来喝茶聊天的当地人。大家吹着河畔的微风,就着一杯三泡台或者黄河啤酒谈天说笑,也是中山桥畔的一道风景线。上一次看到如此悠闲的生活方式,还是在成都

海滨城市的挖沙玩水打水漂的乐趣,在兰州这座河滨城市可是一样不少。可能对于兰州人来说,没有在黄河边玩过沙的童年是不完整的。

正宁路夜市,兰州的烟火美食江湖

暮色四合之后,属于兰州的美食江湖,头把交椅必须给正宁路夜市,这是一个西北风味极浓的夜市。《风味人间》里说:“如果说早餐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宵夜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和《人生一串2》的正宁路夜市,是兰州妥妥的网红美食街,夜生活的代表。

白天的正宁路和一般市中心马路一样普普通通,下午大约五点以后店家陆续出摊布置,这条长约三百米的小马路就渐渐开始热闹起来。每到城市华灯初上,这里都是人声鼎沸,烟火气无敌的景象。在这里,可以让人一秒爱上兰州。

晚饭选择夜市主干道边的有奴思烤肉,除了网上推荐得比较多,《人生一串2》都来拍过,更看中这里有户外桌椅可以一边坐定吃饭,一边感受夜市的热闹氛围。

不愿意去夜市比较火的土豆片、牛奶鸡蛋醪糟等摊位排队,所幸在餐厅里都安排一份、一网打尽了,想着味道应该都差不多。
来大西北一定要吃一次烧烤,这家的羊肉必须要吃。无论两瘦夹一肥的烤羊肉串还是突出食材本味的手抓羊肉都很美味,和在上海吃的羊肉完全不同。连我这个平时不爱吃羊肉的都觉得好吃!这时来一杯冰镇的啤酒或杏皮水,爽翻!

饭后从正宁路夜市步行回中山桥看夜景的路上,遇到一个不知名路边夜市,以吃的用的为主,美食倒是不多。后来我们去到的许多西北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网红夜市和小众夜市,与上海那种精致规划过的小夜市截然不同,西北的夜市热闹、粗旷、接地气,藏着当地特有的烟火人间。

来兰州,一定要晚上去一次中山桥。因为到了夜里,兰州城才开始释放大西北的温柔。质朴粗旷的黄河两岸被城市霓虹妆点得风情万种,脑海中无数的西北民谣轮番播放,天南海北的人们共同沉醉于眼前的璀璨灯火之中。恍惚间,心中满是西北的江湖壮阔之气,少年意气的赤子之心,朴素生活的英雄梦想,不觉夜凉如水,只感人生如沸。

💠DAY 3 兰州——西宁市区

一早从兰州出发,大约3小时顺利抵达西宁,全程215公里。

酒店入住之后第一件事是找地方午饭,顺便在路上打量这座全新的城市。过去的西宁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现在的西宁,依旧是很多游客来去匆匆的中转地。

比起兰州,西宁没有兰州市区的拥挤密集,市容更新也更宽敞。作为典型的西北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你能在这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宣礼塔、回民美食街,街头巷尾都充满民族风情。

据说这里打败了一众东北城市,拿下“全国冬季最漫长城市”的头衔;于是这里到了夏天,成了当仁不让的避暑“夏都”。城市里大部分酒店都没有安装空调,因为晚上压根冷得不需要。抬头就是高原感十足的阳光倾城,是西宁给人的初印象。

在西宁的安排很简单,只想去市区的东关清真寺看看,顺便品尝一下西宁的羊肉。不巧原计划要去的牛肉面馆没有开门,午餐很佛系地选择了面馆附近的一家西北特色餐厅。虽不至于说踩雷,但是我既忘记了菜品的味道,也忘记了餐厅的名字。只记得装修很有民族特色,服务员热情地给安排了包厢,餐厅在共和路上某家酒店的两楼,价格也不贵。

西关清真寺,波澜壮阔的绿宝石

餐厅距离东关清真寺很近,应该说西宁市区的几个景点都很近,完全可以安排一次citywalk。在我们去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之后没多久,它就迎来了漫长的整修改造,这组照片里的东关大寺也成了绝版。不知全新的东关大寺还留有几分过去的面貌。

很少参观清真寺,因为陌生所以觉得新鲜。绿色为基本色的西关清真寺,像一颗绿宝石一样。尤其是在阳光明媚的午后,穹顶闪闪发光。

这是每个在西宁停留的游客都会来的地方,查了下来头很大,中国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同时也是青海最大的清真寺。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600多年里几经毁建,方有今天的规模、以及融合了汉式、欧式、藏式、拜占庭式四种建筑元素的多元风格。

礼拜大殿不对游客开放,所以只能站在外面看看。遥望内部参拜的当地人,能深深体会当地人信仰的虔诚。据说礼拜日聚集数万信众,场面相当震撼。其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心目中的地位并不亚于塔尔寺在藏民心目中的地位。

像不像云里有一支棒棒糖?

内部还有一个小型的回族民俗文化馆,所有人可入内参观。参观后可以对回族的诞辰、婚俗、丧葬和节庆风俗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

地址:西宁市城东区东关大街34号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四、周六至周日 07:00-20:00 周五12:00~14:00为礼拜时间,非穆斯林不得入内
门票:免费

从东关步行到南关的路上,扑面而来的 “伊斯兰”气息令人记忆犹新。作为中原通向青藏高原的门户,西宁共有回族、藏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数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却丝毫不觉得拥挤。城区是葱郁垂阴,花团锦簇的高原“小江南”;出市区不远就是能吃到新鲜牛羊肉的牧场草原;城市车水马龙又兼具乡村的淳朴与清新,不禁想起了这座常常被人忽略的城市,多次上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南关清真寺,被居民区包围的纯白殿堂

步行几百米,就是南关清真寺,我本人十分喜欢,强烈推荐这里~游客更少,建筑更新,也更出片!

过去南关人烟稀少,附近的回族群众要到东关清真大寺做礼拜,很不方便,于是当地民众集资修建了土木结构的西房三间,作为礼拜大殿。随着南关地区人口增加,清真寺也逐渐扩修,形成较大的规模。如今的南关清真寺,被居民区包围得密密实实。

相比东关清真大寺有多种建筑风格融合,南关清真寺则是经典纯正的阿拉伯风格,整体呈白色,庄重典雅中又不乏细腻浪漫。总之是很有异域风情的一座建筑。

南关清真寺纯白色的墙面很适合拍照,我们去的时候还遇到了当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精致的白色镂空雕花走廊,配上拼花地砖,在有阳光照进来的时候非常梦幻。可惜到这里后没拍几张单反就没电了,偏偏出门没带备用电池,只能用手机补了几张,多少有点影响参观兴致。

地址:西宁市城东区南小街23号
交通:市内乘坐5路、41路公交到南小街站下可到。从东关清真寺过来完全可以步行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16:00-23:00

晚餐严格执行原本计划里的餐厅,酒店旁边的清真·益鑫手抓羊肉。这家是连锁,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我们算是慕名而来。

西宁人对自己的羊肉有绝对信心,几乎每家餐馆都有白条。白条就是手抓羊肉,带骨的羊肉切成条,在清水中加盐煮熟,一大盘层层叠叠端上来,尽显西北人的豪迈与粗犷。益鑫的招牌就是黄焖手抓羊肉,羊肉一点膻味都没有,蘸酱香而不辣,入口后幸福感满满。难怪门口就贴着空运快递的联系方式。

酸奶也几乎是每桌必点,上面还有一层黄油,只是对我来说有点过酸了。

旗花面片这东西我以前没吃过,口味比较清淡,没太多记忆点。可能是手抓羊肉实在惊艳,其余一切美食在其面前都显得逊色了。
饱餐一顿出餐厅,发现夜晚的西宁狂风四起,体感可能只有十几度,“夏都”之誉名不虚传。我们瑟瑟发抖之际打消了夜游的计划,回酒店躲风了。

💠DAY 4 西宁——茶卡镇

西宁是进入大环线之前最后一个大城市,大家可以在这里最后补给一些物资。
当天我们从西宁市区出发,目的地茶卡镇,沿途经过塔尔寺与青海湖,全程407公里。
我爸和戴先森两位老司机换着开,我就不需要上场了。

塔尔寺,庄严殊胜的黄教祖庭

寺前广场的八宝如意塔群,在许多西北游记里都出现过,这是塔尔寺的标志。这八个塔建于1776年,各有名字,以赞颂释迦牟尼一生八大功德。
广场上人声如沸,有举着五彩小旗的导游,有举着相机合影的游客,有拿着各种珠串的藏族商贩,也有许多身着红袍的喇嘛......彰显着塔尔寺具有宗教胜地与旅游景点的双重身份。

塔尔寺的背景自然不简单,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诞生在这儿。宗喀巴大师被誉为是继释迦牟尼之后人世间第二位佛陀,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这里又被称为黄教祖庭,宗教地位在当地甚高,名震西北。如今,众多黄教信徒仍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以示虔诚。

正在转塔的当地人

藏传佛教寺院总是规模宏大,令初来乍到的游人游玩起来摸不着头脑,塔尔寺也是如此。它的格局并非是布达拉宫式的藏式城堡,更像是扎什伦布寺那种依山而建的形制。这里的一间间殿堂、一座座院落,似乎是没有什么章法地散落在山间一条缓慢上升的坡道两侧,华丽镀金的金瓦殿顶直通天际,其间点缀着圣洁的白塔与苍翠的菩提树。

一般游客很难通过一次游览cover所有的看点,如果对藏传佛教十分感兴趣的话,建议请一名向导。像我们这样下午还要赶路的,只能凭感觉大致走一圈了。

塔尔寺有数不清的殿堂庭院,装饰细节融合了汉藏建筑的风格特色。比如既有汉式的三檐歇山式,又有藏式的檐下鞭麻(贝马草)墙;既有汉式的琉璃砖墙壁和木雕格窗,又有红墙黑边藏窗,香布飘扬。远远望来,金顶琉璃瓦和灰砖,竟又如此协调。

走过如来八塔,经过一条巷道,依次参观了护法神殿(也就是小金瓦殿)、班禅行宫和印经院,就到了塔尔寺最大的建筑,大经堂了。
这是塔尔寺最大的建筑,内部不能拍照。殿堂168根大柱被织着盘龙彩云纹的藏毯包裹着,环绕着数千盏酥油灯,时明时灭的烛火光影错落,昏暗而明艳。对于完全不懂藏传佛教的我们来说,只能从最原始的感官去回忆这座寺院了。

远处带有金顶的建筑就是塔尔寺的大金瓦殿,位于全寺的正中央,也是全寺最宏伟的建筑,相传是宗喀巴诞生之地。步入殿内,12.5米高,以纯银为底座的大银塔赫然显现。精巧的镌刻花纹的边缘已经有些氧化变黑,其上不知裹了几千层洁白的哈达。

大金瓦殿周围一圈外廊上,满是身着暗红色僧衣磕着长头的僧侣,地上铺着的石板因为无数人的抚摸而变得异常光滑。即使旅游业让塔尔寺的佛殿沾染了世俗的味道,磕长头的信徒仍然让此地庄严殊胜。

遥望塔尔寺那连绵不休的建筑,考虑到时间因素,我们一致决定不再继续了,转而下坡返回。中午饭点时的塔尔寺人潮不降反增,红瓦金顶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如雾里看花般不真切。

其实这座盛名之下的浩荡佛国,已在尽力闹中取静。而塔尔寺的荣耀,不在壁画堆绣酥油花,而在于历经数百年却依旧华美的庙宇,以及晨钟暮鼓里红衣僧人的虔诚梵唱,经年不改的信仰力量...它们超越尘世的脉络,只为在某一个时刻与你相见。

地址:西宁市湟中区塔尔寺宁克果洛3号
交通:自驾导航至“塔尔寺”即可,也可从西宁市区坐公交专线过来。
开放时间: 7:00~ 18:00
门票:旺季70元,淡季40元

出塔尔寺,正准备取车前往下一站之时,竟然发现右前轮扎了钉子,完全瘪了下来。正式进入环线第一天,车辆就遇到幺蛾子的心情谁懂?戴先森和我爸两人在马路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换上备胎之后,开到了离我们停车处最近的修车行。好在车行老板十分给力,迅速帮我们解决了问题。
幸运的是,这是我们全程唯一一次车辆出现问题。此后这辆车无论在戈壁滩、搓板路上里怎么颠簸折腾,都皮实得令人感动。

在塔尔寺附近的镇上吃了牛肉面,它有个很吸引人的名字——“舌尖上的牛肉面”。虽然兰州才是牛肉面的老家,但是开满全国的“兰州拉面”可是青海人开的,青海的牛肉面也差不到哪去。在地广人稀的青甘环线上,中午能有一顿热食已经是十分幸福的事情。

塔尔寺出发,对于青海湖来说,我们没有选择传统的南线(即大部队会去的二郎剑景区,青海湖边油菜花的主要观赏区域),而是选择了相对小众的北线。
北线的热度是这几年才上来,暂时还不那么商业化,沿途的自然风光也可圈可点。

途经刚察县城,道路两侧还是海北青翠连绵的草甸、水草丰美的牧场。后来到了寸草不生的海西,就很难想象两种极端的地貌竟然共存在一个省内。

青海湖断崖,有些秘境要去请趁早

我们去的时候青海湖断崖还是当地牧民的私人草场,并不算景点,更像是路过偶然发现的一个机位。由于部分区域有点危险,后来断崖曾也多次关闭。听说当地将其规划为了正规景点,今年暑假刚试营业,不知现在具体是个什么情况。

2021年的时候,是可以直接将车开到青海湖边的。此时如果谁能从后备箱搬出一套露营桌椅,配上两三样饮料小食,想必就是全场的人生赢家了。

青海的天气十分多变,刚到断崖的时候晴空万里,湖水纯净湛蓝,站在湖边真的有站在海边既视感。

这里欣赏青海湖的角度更为独特,既可以站在岸边,近距离看湖水有节奏地拍打湖岸;也可以攀上曲折高耸的断崖,以五彩的经幡和玛尼堆作为背景,轻松收获青海湖边的一片秘境。

我拍人文景点比拍自然风光景点要多得多,因为人文景点的拍摄无论晴雨各有风格;而自然风光类景点就十分仰仗天气光线,而我通常没那个运气。这不,一到断崖之上刚准备拍摄,天空就阴了下来。远处更是乌云密布,风雨欲来。

黑云压城,青海湖瞬时失去了刚才鲜亮的色彩。天地间只有飘扬的经幡依旧耀眼,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

位置:自驾西莎线,导航“达秀木拉布宰”
游玩时间:1-2小时

游览完断崖刚上车没多久,暴雨如注,雨刮开到最大也无济于事。而再往前开一段,又是雨后天晴,黄昏时的丁达尔光线更是迷人。

从断崖一路自驾到茶卡简直是一条景观大道,烟波浩渺的青海湖北岸,巍峨挺拔的祁连山南麓,近看白云悠悠,远观苍山峥嵘。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如绿毯般的牧场之中,傍晚时牧民的帐篷已升起阵阵炊烟。
一路上田园牧歌,山川如画。

到达茶卡镇的酒店已是晚上9点,天还未全黑。看到包里的零食,才后知后觉发现这里的海拔已经到了3100米左右。此时妈妈因为高反有些不舒服,下楼帮她买了口服的葡萄糖,顺便在楼下餐厅打包了烤肉烤饼作为晚餐。
一瓶葡萄糖下去再加一晚休息,第二天妈妈就好多了,我们也放心了不少。整个青甘环线海拔不算太高,最高处也就3000出头一些,少部分人会有高原反应。如果不舒服,立刻去买葡萄糖或便携式的氧气罐,实在不舒服就去附近的医院吸氧,通常症状在1-2天后就有好转。

💠DAY 5 茶卡镇——大柴旦

当天的Plan A是如果早晨天气晴朗无风,就去茶卡盐湖拍天空之镜。Plan B是如果天气一般,就去相对小众又不那么依赖天气的察尔汗盐湖,晚上到大柴旦镇入住酒店。吃完早餐发现户外风不小,就很洒脱地选择Plan B,全程596公里。

中途经过德令哈,就是海子的诗中那句“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那个德令哈。由于德令哈是海西州的州府,设施比周围城镇完善,连德克士都有。我们直奔那里吃了午餐(我太想喝冰咖啡和炸鸡了)

察尔汗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它并不在青甘大环线的主路上。需要从德小高速拐到柳格高速,游览完不去格尔木的话,还得走一段回头路,才能重新回到大环线上。

途中经过意料之外惊艳的小柴旦湖,没走到湖边,用无人机飞过去拍了几张。结果导照片时不小心被我给覆盖了,捶胸顿足之际,只能反复欣赏这些单反远拍的独苗。当时的小柴旦几乎无人问津,到了现在竟然成了青海湖平替了。青甘大环线的魅力一大部分就在于,每一年的玩法都在变化。

察尔汗盐湖,我国第一大盐湖

到达察尔汗盐湖,这个湖泊长期以来致力于工业生产,2019年才开放旅游,因此它比大环线上的其他景点游客要少很多。
从面积上来说,察尔汗盐湖是当仁不让的我国第一盐湖,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什么概念?是茶卡盐湖的56倍,面积接近于上海,放眼全球它的面积也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的大盐湖。
地盘大,自然蕴藏资源丰富,察尔汗盐湖的盐储量够全世界人民吃1000年!更别说大西北盐湖还不止察尔汗一个。所以说只要生活在中国,不管何时抢盐都没必要。

不过,察尔汗盐湖虽然庞大,但是游客能参观的区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从景区大门处搭乘大巴进入核心游玩区域,单程就需要半小时。为了让这里看上去像是一个景区,察尔汗盐湖增设了游客中心、凉亭、躺椅、秋千、钢琴等游玩设施,让游客们拍照时有的放矢。

有限的参观区域对于游客来说,仅靠步行也要走上几公里的。目及之处都是形状各异的白色盐花与翡翠绿色的盐湖水,如海洋般一望无际,碧绿澄澈。

西北之前万万没想到,除了晴雨,西北的风才是拍摄人像时最大的“敌人”。西北的狂风对于有刘海的妹子特别不友好,什么定型喷雾到这里都是摆设;戴个帽子吧,又得时刻提防帽子被吹飞,永远要伸出一只手压住帽子。于是大风天出片率奇低,拍照太难了!

位置:格尔木市柳格高速察尔汗出口
门票:5月1日-10月31日40元/人;11月1日-次年4月30日20元/人;游览车:60 元/人
开放时间: 8:00 —18:30
其他:如果去可可西里的话,可以将两者串联起来,在格尔木住一晚

💠DAY 6 大柴旦——水上雅丹

没有一口气开到茫崖的魄力,当天从大柴旦出发,中途选择在水上雅丹住一晚,全程226公里。

开始进入青甘环线青海段的精华区域,沿着G315进入柴达木盆地。从U型公路开始,路旁的雅丹地貌开始成了主角,无声地诉说着西北大地的辽阔与磅礴。在大自然万亿年的浩瀚时间长河中,国道经过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曾经是汪洋大海;沧海桑田变幻,造物主在这片土地上挥毫泼墨,于是有了仙气飘渺的盐湖,神秘浩瀚的戈壁沙漠,以及波澜壮阔的柴达木盆地...

虽没有像318国道被自驾爱好者奉为“此生必驾”;也没有像限时开放的独库公路那样、每年都被万众期待;但是作为青甘大环线上的必经路段,G315绝对够格被称为国家级景观大道。

大柴旦翡翠湖,上帝打翻了调色盘

如果来大西北只去一个盐湖,我推荐去大柴旦翡翠湖。推荐这里,不仅它位于大西北主线上,方便到达;另外这里盐湖的色彩更为丰富,晴天时倒影天光云影与远处的雪山,怎么拍都很出片。大西北除了辽阔苍凉之外的万种柔情,都在这个梦幻的盐湖里了。

这里还是《送你一朵小红花》取景地。韦一航想带马小远去的平行世界,那片令观众震撼的洁净之地便是取景于大柴旦的翡翠湖。

比起其他盐湖,大柴旦翡翠湖更符合“大自然的调色盘”这样的比喻。薄荷蓝、琥珀黄、翡翠绿不断变换...犹如一块块色彩斑斓的美玉散落在人间,美得不可方物。

西北的景区很大,翡翠湖自从成为收费景点后,游客可以选择小火车一站一站地游玩,时间体力充沛的也可以步行,每个景点之间间距大概是1km,往返约12km。乘坐小火车的话,是先坐到最里面的一站(中途不停),回来可以在任意站点上下车。

大柴旦翡翠湖一定要带无人机,没有无人机就缺了最适合打开翡翠湖的视角。同时无人机也是找机位、找路必备。比如靠着无人机,我们发现了这处琥珀黄的心形湖。

倒数第二站是几个站点里的景色最佳,路旁边不远就是最大的那个蓝色湖,中间有一条很窄的白色小径,近处的湖面搭配后面的群山很出片。

晴天无风的气候是最适合游玩翡翠湖的天气,但是湖边常常刮风,陪伴我多年的油纸伞就折戟在了翡翠湖畔的狂风里。不知这片湖水收割了多少游客的随身物品。

最靠近入口的一站,就是写着“翡翠湖”三字大石头的地方,这里的景色虽然不那么出彩,但是通过长焦可以拍摄天空之镜的效果。

到达方式:直接导航“大柴旦翡翠湖”,从大柴旦镇自驾到景区门口大约20分钟,景区门口有一条搓板路(上图),不知现在修好了没有
门票:50/人,观光小火车50元/人
开放时间:09:00-18:00

离开大柴旦之前,正好在镇上吃了午餐,伊布拉特色炕锅。炕锅羊肉是我在青海吃到的羊肉美食里的最佳吃法,没有之一。

点了炕锅和烤饼,分量很足,四人完全够吃。炕锅和干锅相似又不太一样,但主打重调味。和手抓羊肉一枝独秀不同,炕锅是羊肉一并带飞锅内所有食材。除了羊肉鲜香入味之外,锅里的土豆、玉米、粉条也一个赛一个的好吃!尤其是粉条,软糯Q弹又吸尽炕锅之“灵气”!在实现羊肉自由的同时,还能被滋味满满的碳水炸弹彻底征服。

另外,店里有一位店员长得很少数民族,普通话却标准得堪比CCTV的播音腔,是连我这个i人听了都要放下手机,当面赞他几句的水准。

可惜这道菜实在太过local,我找遍上海都没发现有做炕锅羊肉的餐厅!实在太想再吃一次了!(吃货崩溃)

离开大柴旦,G315公路两侧的地貌极速变幻,和前天在青海湖北线看到的景色相比荒芜不少。但是别急,这还不算最荒,至少地上还没有寸草不生。自驾G315,就是体验“没有最荒,只有更荒”。

G315公路上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墨蓝的公路与血色河床在谷中并驾齐驱,人们叫它“大地之血”。这里曾经是一条河道,河水干枯后,因河床含有三氧化二铁,在盐碱、雨雪、风霜的交替侵蚀下,以及河水从岩层带来的部分硫元素影响,使得河谷呈现出淡淡的锈红色。沧海桑田变幻,曾经的河流不再,属于它的痕迹却奇迹般地留了下来!

位置:大柴旦315国道757里程碑处

拍完大地之血正准备收无人机离开时,好巧不巧遇到了一场小型沙尘暴,这偶得的画面简直封神了

U型公路应该是整条G315公路最出圈的景观了。用长焦压缩,公路看上去直插云霄,十分魔幻。
U型公路有两段,一段在766公里处,一段在780公里处。其实不用费心去找,看到路边有很多人停车拍照那就一定是了,两段的景色都差不多

这条路也因众多游客坐在马路中央拍照影响交通,多次上过新闻。建议大家停车后,爬到路两边的小坡上拍照,视野好又安全。

从U型公路到茫崖,一路上都是壮观的雅丹地貌,地质风光控在这里可以一饱眼福了。

水上雅丹,戈壁中的汪洋奇迹

终于抵达当天最后一站乌素特水上雅丹,这里方圆200公里内都没有其他(像样的)住宿,住在景区里是唯一的选择。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很难想象干涸荒凉的戈壁滩中,竟然藏着一片一望无际的“汪洋”。其实这里本来没有水,某年山洪暴发,发源于昆仑山的那棱格勒河河水改道,淹没了这片区域,形成了水上雅丹地貌。雅丹地貌在世界上都有很多,甚至在外星球上也能找到它的踪影;但要说到雅丹地貌与湖水的完美同框,这里确实是全世界唯一一处。

在景区里吃完晚餐,20:00以后的光线正是拍摄雅丹的好时机。
群怪竦峙的雅丹群漂浮在青绿色的水域之上,戈壁中徐徐波动的水面使得沉寂、单调的雅丹染上了一丝灵动的气质。湖边的芦苇,以及傍水而生的鸟类们,给这里增添了许多生机,柴达木因为这里不再是荒无人烟的一片死寂。

当天太晚了,没有观光车和沙滩摩托可以坐,只能步行到岸边随便看看。本来计划第二天深入玩一下的,没想到第二天直接阴天大风,就放弃了。水上雅丹只能说玩了个蜻蜓点水。

说说景区里的住宿,除了宾馆,也有房车、帐篷等形式。如上图,这三种住宿都在一起,只是房车距离湖边相对近一些。
由于订房时只剩一间宾馆标间,于是只能定了一标间,一房车。夏天的房车很热,条件也一般,洗澡水压水温都不稳定,没啥体验可言,性价比很低,还是比较推荐预定普通的宾馆房间。
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其他地方住宿,不用选这里。住在景区里唯一的好处是晚上可以看星星,还能看日落日出,不用急匆匆地赶路。

吃饭的话,景区里有个类似美食城的大厅,里面可以点米饭炒菜。无人区价格比较贵,口味也只能说凑合。另外景区门口有家德克士,还有个小超市,总之吃饭无需担心。

到达方式:直接导航“乌素特(水上)雅丹地质公园”
门票:60元,观光车票60元
营业时间:8:30-18:00

💠DAY 7 水上雅丹——茫崖花土沟

在德克士买好当天的午餐,从水上雅丹出发,目的地茫崖花土沟,全程370公里,为此行最西点。

水上雅丹景区,其实位于东台吉乃尔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之间。东台美景已经消失不见,好在西台还在。这是一片被315公路穿越而过的盐湖,路两边的湖泊颜色不一样,从高处看一半蓝、一半绿,泾渭分明,是一处双色湖。

这段路是水毁路,不太好走,无法开很快。好在大部分人因为要沿途看景,也不会开太快。

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阴天还飘着小雨,无法航拍;只能把车停在路边,观赏湖边成群的湖鸥,风光景点秒变生态景点。

最有镜头感的一只,总觉得它在瞪我?

水上雅丹-茫崖段的标志性景观,自始至终穿越在戈壁滩上,一路上极尽壮阔,又极尽荒凉。容易忽略的是,这段路也几乎与古丝绸之路的青海道重合。

在很多人印象中,丝绸之路似乎没有从青海经过。而在青海最强盛的吐谷浑时期和唃厮啰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一度超过了河西走廊。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乱,河西走廊的商道被切断,往来商旅只能重新利用位于今天青海境内的古老商道,使得这段商路又再次繁荣了起来。曾有无数使者和商旅从青海湖边经过,穿越广袤的柴达木盆地,翻越阿尔金山最终进入西域。都兰附近发现的古墓遗址,也在印证往日的辉煌。

艾肯泉,神秘鬼魅的“恶魔之眼”

看到大大小小磕头机采油设备的时候,说明茫崖(ái)到了。由于境内石油、天然气、石棉矿等资源丰富,茫崖成了西北大地上的一座新兴资源型城市,随处可见的磕头机带来一片欣欣向荣。

这是一座成立不满5年的年轻城市,它的南侧是可可西里无人区,西侧是阿尔金无人区,北侧是罗布泊无人区,东侧是我国第五大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的所在地。茫崖方圆200公里内,没有一座县城,400公里内更是没有一座城市。距离它最近的城市是甘肃敦煌,驾车距离560公里。
孤独,是这座城市最大的ip。

因为一张“恶魔之眼”航拍照片,渐渐有人开始关注这座孤独之城。这里除了极致的孤独,极致的风光也俯仰皆是。

茫崖艾肯泉,艾肯在蒙语是“可怕”的意思。它就是众人口中的“恶魔之眼”,这个名字似乎大家叫得更顺口。
这是一处地热喷泉,泉眼周围硫磺矿物质长期沉淀,红褐色、金黄色、铁锈色……形成了如血管一般的奇特纹路,色彩斑斓。因为含硫磺过高,泉眼周围飞鸟野兽不敢靠近,泉水流经之处寸草不生。

从空中俯瞰,喷涌而出的泉水以及周围土地上深红色血管状的沉淀物,组成了一个奇特的瞳孔造型,仿佛一只镶嵌在大地上的眼睛,正在盯着你看。诡异的色调、寸草不生的窒息感,都能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震撼。

旁边还有几个小泉,上图这个像不像一个青苹果?还带着梗的那种

艾肯泉周围稍微远一些的地方,又是草场连绵,牛羊成群,远处阿尔金山脉雪山巍峨,一片生机勃勃的高原景象。相比之下,艾肯泉仿佛一处结界,显得特别不真实

和其他景点不一样,恶魔之眼的拍摄应该是整个西北大环线所有景点里最依赖无人机的一处,上帝视觉绝对震撼。如果没有无人机,就基本等于白来。景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增设了收费升降台;但是目测高度有限,视野应该远不及无人机。另外景区门口提供无人机租借服务,支付一定的费用有工作人员帮忙操作拍照。

到达方式:直接导航“芒崖艾肯泉”
门票:10元/人,观光车10元/人,景点门口到泉眼单程2公里左右,体力好可步行
营业时间:8:30-18:30

艾肯泉游玩结束,前往不远处的花土沟镇,这是茫崖的政府驻地,也是很多游客的必经之地和落脚之地。茫崖很大,但花土沟很小,小到就那么几条马路,连手机导航都没什么用武之地,一眼就能望到城外的黄土沙丘。

由于这里的石油工人来自五湖四海,因此不大的镇上也汇集着来自各地的美食小吃。西北菜、川菜、火锅、烧烤、拉面、饺子馆、海鲜城、包子店、奶茶铺...偏安一隅的茫崖绝不会亏待每一位旅人的胃。晚饭选择了当地好评榜第2的大胡子餐饮,餐厅名字很粗旷,内部装修倒有西北难得的雅致。

为什么会选这家?因为有炕锅羊肉啊!再次沉醉于炕锅羊肉营造的味觉冲击中。

第一次吃到青海名菜狗浇尿,名字匪夷所思,但是味道很普适,甜甜脆脆的很适合南方人。仔细看饼上撒着一层粗糖粒,端上桌时仍亮晶晶的。

饭后散步,发现镇上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市场,进去猎奇了一番。从生活日用品到蔬菜米面禽肉,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不在话下。由于明天一是一路奔波,我们在这买了些面包用来作明天的午餐。
放眼望去,过来采买的也都是穿着工作服的石油工人。因为没什么游玩娱乐亮点,因此鲜有游客。对于背井离乡,在遥远的大西北日复一日工作的工人们,或许闲暇之余逛逛市场也是日常生活的慰藉之一吧。

💠DAY 8 花土沟——俄博梁——冷湖镇

又是时间紧任务重的一天!从花土沟镇出发,先去附近的茫崖翡翠湖,再走火星一号公路进俄博梁,最后到冷湖镇落脚,全程350公里+,但是有相当多的路段不是高速,全程两位司机都在拼了命地开。

茫崖翡翠湖,这里的美无需滤镜

茫崖翡翠湖的色彩有些类似察尔汗盐湖,大部分游客行至此地应该对青海的盐湖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不过茫崖翡翠湖距离花土沟镇只有半个多小时,客流却比其他几个盐湖少很多,还是难得可以自驾进入、实现参观自由的盐湖,因此它仍在大部分游客的list上。

翡翠湖的近处是雅丹地貌的油砂山,远处是白雪皑皑的昆仑山;山水相印之间,茫崖翡翠湖那宛若镜面般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由于人迹罕至,它拥有其他盐湖鲜见的仙气飘渺。

遇到一只来玩的修狗,因为口渴差点去喝湖里的“卤水”,幸亏主人及时发现,被“教育”一顿也是免不了的啦

青海终于给了我一个好天拍摄盐湖,感动

到达方式:直接导航“茫崖翡翠湖”,位于315国道1178+700米处,距离花土沟镇有22公里,行车时,关注里程碑
门票:需交纳20元卫生费,登记后即可进入
营业时间:8:30-19:00

因为要赶路,没有在翡翠湖里多作停留,深挖拍摄角度。
从翡翠湖出发,经315国道一路向东走回头路,大约240公里可以到达火星一号公路的南入口。路口有打卡路牌,昨天从水上雅丹过来时已经留意到,不太会错过。
其实,如果不去花土沟-艾肯泉-茫崖翡翠湖这一区域的话,整体路线可以顺很多。

地球上的“火星一号公路”

这里虽然不是火星,却是地球上人人皆可探寻的“外太空秘境”。

火星一号公路南入口的标志

火星一号公路,长达96公里。因为太过原始,尚未纳入全国路网。它南接G315,靠近西台;北通G215,连接冷湖镇,是进出俄博梁火星营地的唯一道路。
全线都是原生态的土路,沿途沙丘砾石遍地,两侧寸草不生。天地苍茫,壮美中又裹挟着粗犷,车开过背后都是扬起的滚滚烟尘,浓缩着极致的自驾乐趣。

当你看到路两边的雅丹形状越来越颠覆认知,画风越来越离奇,就说明俄博梁到了。

俄博梁,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虽然这条线上的雅丹地貌并不罕见,但是同样以雅丹地貌见长的俄博梁却有着独一无二的辨识度。这里被游客们誉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连景区里的胶囊酒店,都叫“火星营地”。

这里是中国面积最大、景观和造型最奇特、地貌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的雅丹地貌群。柴达木盆地的“风斧”经过数千万年的雕刻,造就了这波澜壮阔、形态万千的雅丹奇特景观。龟背型、槽垄型、圆丘型、烽燧型、立柱型等多种雅丹类型,凌厉又魔幻。荒凉而嶙峋的景色确实让人仿佛置身于火星,一座座雅丹如从地表挣脱出来嶙立在大地之上。

我们去的时候俄博梁景区正在试运营阶段,还未收那500元一车的门票,但已经需要支付80元的景区环境保护费。准备入内游玩的车辆需要在类似游客中心的地方,领取印有“火星探索号”的贴纸,和一套用来导航的平板和GPS。

领取平板后就可以按照平板提示的路线,真正进入俄博梁雅丹群的腹地。作为一个模拟火星的景点,车辆每经过一个景观点,平板都会自动播放语音介绍,并科普关于火星的知识。
官方路线沿途的小景点也只是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雅丹,被赋予了“火星雄狮”、“群鲸出海”、“世纪之吻”等需要游客发挥想象力的名字,其实整体差异并不大,看到后面也会审美疲劳。

景区很大,雅丹又比较类似,就像走进一个巨大的迷魂阵一样,普通游客没有导航确实很容易迷路。平板指示的路线会在景区核心区域环绕一圈,不会太过深入。沿途主路已是相对坚实、确保不会陷车的路基,不需要越野车也能开。需要注意的是,非主路很容易陷车,不要贸然尝试,一旦陷车就需要支付昂贵的救援费用。

迎路遇到了同样挂着沪牌的自驾车辆,双方用互按喇叭的方式打了招呼,amazing~

本来想在俄博梁拍完日落再离开,后来想想不太现实。青海夏季日落时分在20:00-21:00,如果不准备在景点入住的游客,不可能等到太晚。由于进出的火星一号公路没有任何照明,安全起见还是建议在20:00前完成拍摄,天黑前离开火星一号公路。

到达:从315国道进入火星公路,按照指示牌开即可
门票:500元/车,限时5个小时,超时另外加钱

出俄博梁重新回到火星一号公路,前往冷湖镇。临近傍晚天地之间如同只有我们这一辆车,眼前的土路延伸至未知的远方,颠簸晃荡中仿佛怎么都开不完,令人心焦。
感觉过去了一万年,终于看到0公里路牌和另一款打卡装置,这表示我们终于来到了火星一号公路的北口,如蒙大赦。

从火星一号公路北口到冷湖镇中心很近,酒店办理入住后,大家不愿再外出觅食,就选择在酒店自带的餐厅用晚餐。至今记得这份如脸盆大的大盘鸡,热气腾腾上桌时那治愈的香气,抚慰了我们颠簸了一天的身心。

取行李时在停车场遇到一辆来自上海的大巴,上面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以为是夕阳红旅游团,结果是我too young too simple!爷叔和我们说,他们出发前自定预算自定路线自定大巴(包括司机),已经在青海新疆玩耍了一个月,酒店什么的都是当天walk in。那天他们刚从新疆过来,准备从冷湖去甘肃;后来听说张掖有疫情,又决定回新疆继续玩。这种非典型包车又非典型跟团的玩法,我真的第一次听说,格局都被打开了!

💠DAY 9 冷湖镇——敦煌

怀着喜悦的心情,今天终于离开青海进入甘肃了!从冷湖出发,沿着215国道,翻越海拔3700米的当金山口,抵达期待已久的敦煌,全程276公里。
在青海这几天,到酒店休息基本都在晚上10点以后,而每天又都在换酒店;常常因为身在无人区只能在路上啃干粮,又因为无法实现厕所自由而不怎么敢喝水,说不辛苦是假的。路上的风景美则美矣,却无法提供长时间的情绪价值,于是越到后面越累,甚至在掰着手指倒数还有几天可以进甘肃。
在去敦煌的路上,我这个咖啡控甚至已经在盘算,等到了敦煌我要点哪家的咖啡外卖了。对,就是那么急迫!

在离开青海之前,沿着G215国道一直向北,驶过祁连山与阿尔金山之间的地理走廊,我们要先去探访一座曾经繁华,又归于沉寂的城镇。

冷湖石油小镇,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

青甘大环线上石油小镇、石油城市很多。比如玉门,比如阿克塞,而我们眼前的冷湖石油小镇还处于十分原生态的状态,或者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被废弃的模样。从无人机的图传中,其实仍旧能辨别出当时小镇大致的格局规划,哪里是厂区,哪里是住宅区,哪里是主干道。

很难想象,也就60多年前,冷湖的繁荣绝不亚于现在的花土沟。1958年,冷湖油田诞生,五湖四海的科技工作者和石油工人来到冷湖,投身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到1960年冷湖设市时,人口就已经多达10万人。当时冷湖油田生产原油近3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12%,成为继克拉玛依、玉门、四川油田后的全国第四大油田。1960-1991年,冷湖还是青海石油管理局的所在地,持续了30年的高光时刻。

所有的石油资源都是有限的,上世纪90年初,随着冷湖石油资源的枯竭,城市人去楼空,冷湖市也成了现在的冷湖镇。据说当时当时石油局搬迁时,带走了诸如房顶、铁管、玻璃窗、办公家具等所有能重新利用的东西。从眼前废墟的残砖碎砾中,依稀能想象当年人们面对“全剧终”时的落寞。

小镇不小,单靠双脚很难将其走遍。纵使车开一段,人下车在周围走一圈,仍然没发现一栋完整的房子,一面完好的墙壁,不少房屋已半埋在黄沙之中……角落深处偶尔看到一只鞋,一个玻璃瓶,跨越30多年残存的生活痕迹更是让人浮想联翩。
繁华落幕后的大片残垣,与远处被积雪覆盖的阿尔金山,天地斗转星移,人间草木依旧。

为了给石油工作者的生活配套,这里曾经诞生过一座功能完备的小镇,银行、医院、学校、食堂、商场和电影院等公共设施相继出现。彼时小镇车辆川流,灯火辉煌。现在,只有部分建筑的墙上还留着当时的名字或招牌,不少字迹已经模糊斑驳。

新世纪的阳光之下,这片废墟依旧人迹罕至,比游客更多的生物是这里穷凶极恶的蚊子。

茫茫戈壁深处风沙肆虐,踩在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已然变成历史。从废墟到景点,昔日繁荣的小镇废弃后仍然以另一种方式顽强地存在着。

冷湖石油小镇的对面就是黑独山。如果俄博梁是“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那么黑独山就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大小山包被黑色砂石覆盖,在黄褐色的荒漠戈壁中尤为突出。极致的荒凉是这里永恒的主题。

黑独山禁止驾车入内,会破坏地貌;想要深入只能徒步几公里,适合有时间有体力的人。

敦煌方向,215国道右手边能看到一个超大型湖泊,本以为是无名野湖,看地图原来是阿克塞苏干湖候鸟自然保护区。不知多小众的游玩路线会去到这里。

短视频平台上很火的敦煌光电产业园,看到这座“瀚海灯塔”的时候,就说明已经进入敦煌地界了。

二刷敦煌,从《又见敦煌》开始

第二次来敦煌了,第一个行程就是去看《又见敦煌》的演出,是不是还挺应景?

现在敦煌的大型互动演出越来越多了,但是2年前,《又见敦煌》还是敦煌演出里的独苗,是敦煌除了鸣沙山莫高窟之外第三大“必去景点”。总结过往经验,带父母旅行,看演出真的很能带动他们的旅途积极性和参与感。

“又见”系列演出不少城市都有,主打一个沉浸式游走观看,大部分时间需要站着,没有固定座位。艺术表现形式还挺新颖,尤其是对于第一次接触这种演出形式的观众来说。

历史的大T台上,看着张骞、悟真和尚、相夫公主、常书鸿院长等等与敦煌有莫大关联的历史人物相继走来,敦煌一眼千年的历史图卷缓缓打开。

作为顶级文化ip,敦煌的故事很多,但想要讲好很难。尤其是90分钟有限的时间里要把故事讲得精炼出彩又要兼顾表演形式,更不容易。个人觉得《又见敦煌》整体质量见仁见智,有几个篇章的立意不错,但是有些地方形式大于内容,不少对白还有点话痨。但是我爸妈很喜欢,至今对这个演出赞不绝口。

王圆箓与莫高窟是《又见敦煌》的重头戏,适合去莫高窟之前来看
菩萨已经原谅他,世人却不曾。

剧场地址: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西侧
演出票价:298元/人
演出时间:10:00—23:00每天12场

午餐有点应付,看完演出去了市区的国辉胡羊焖饼,打算好好地吃了个早晚饭。虽然叫“饼”,其实更像是宽面条。与羊肉一起焖煮,面条爽滑劲道,羊肉软烂入味,蛋白质与碳水互相成就,堪称绝配。
其实这道菜第一次来我就吃过,当时觉得很一般。这次在我这口碑逆转,不知道是换了家店的关系,还是和自己家人一起吃饭就是香的关系。第二天,我们又来光顾了一次,老板都认识我们了。

甘肃特色饮料杏皮水,我最爱喝的就是这种简易包装的。酸酸甜甜很解腻,夏天冰镇一下口感更佳。回家后,我好几次从甘肃网购杏皮水,在家想念这个味道了也可以随时喝。

炒榆钱,第一次吃,口感沙沙的很独特。
店里其他菜品也各有特点,但远没有胡羊焖饼那么绝。

敦煌入住的酒店是敦煌宾馆,酒店楼下就有一家敦煌1900咖啡,到了酒店放好行李直接冲向那里。在青海那么多天,唯一喝到的咖啡竟是德克士里的。对于一天不喝咖啡就难受的我来说,看到正儿八经带拉花的拿铁端到我面前,激动得恨不得一口干了。

1900咖啡所在的区域其实是一家文创店,等咖啡的时候小逛了下,就忍不住剁了手。敦煌的文创不管大店小店都太好买了。

💠DAY 10 敦煌东线

青甘之行,最期待的就是敦煌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汉帝国的统治者根据当地的读音,在这里设置了敦煌郡,敦煌从此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于是大漠孤烟里,有了班超霍去病的威仪,有了王昌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有了玄奘漫漫长路的虔诚,更有丝绸之路上无限神秘的西域传奇。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历史上的敦煌既是中原王朝的边陲重镇,又是毗邻西域各国的国际名城,是连接着东西交往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河西走廊的尽头,更是盛开两千年的文化之都。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的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使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

历史长河流淌至今,敦煌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像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源远流长的敦煌大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经久不衰又历久弥新…

莫高窟,来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借用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一句话——“看敦煌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乐尊和尚途径敦煌,忽然发现三危山金光闪闪,犹如万佛临世。从他在岩壁上开凿了敦煌的第一个石窟,从此莫高窟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近两千年的兴衰浮沉,可以说与中华大地的命运息息相关。
这里的开凿与绘制延续了若干个世纪;一代又一代的僧侣、画匠、供养人倾尽一生将虔诚付诸笔尖,将信仰刻绘在石壁之上。于是佛陀绘满了四方画壁,梵音响彻了西北边陲。

敦煌,成为了繁盛之地。

旺季的莫高窟一票难求,曾经是,今年更是夸张。莫高窟无论是A类票还是B类票,参观流程都是统一的。A类票随机8个窟+2场数字电影;B类票随机4个窟,没有电影。
所有人看电影都被安排在进窟之前,能让每位游客能从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等多个方面对莫高窟有个大致的了解。两场电影都是央视纪录片的水平,画面精美震撼,很值得一看!

看完电影大家统一乘坐大巴,进入石窟区,所有人都开始跟团模式。大约20人一组,配一个讲解员,讲解员会根据当天现场情况来安排大家去哪几个石窟参观。

通常不同时代的窟都会搭配一个,共5个随机窟。然后96窟大弥勒佛像(九层塔内)和16-17窟藏经洞(算2个窟)所有团队都会去。
除了固定的3个窟,我们当时去了311 (隋代千佛洞)、323(初唐张骞出使西域图)、329(看藻井和唐代飞天,塑像不是原作,壁画初唐原作)、71 (唐代原作)、029(晚唐)。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的讲解员知识储备很丰富,对莫高窟讲解工作也很有激情,不是那种流于形式、背书式的讲解。
我们一拨人跟着讲解员进进出出,在讲解中梦回当年的鼎盛。人在狭小、拥挤、幽暗逼仄的环境里,往往会比平时更专注。所有感官触觉都会被放大,震撼的,会变得更震撼。

16-17窟,两者连在一起,上图来自数字敦煌

这里便是撬动莫高窟浩劫的藏经洞。1900年,道士王圆箓无意间打开了后来被列为17号窟的藏经洞,封存了近千年的历史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不幸的是,在清朝末年,朝廷自顾不暇,王道士多次上报均石沉大海。1908-1914年,西方探险家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五万件藏品最后仅剩八千多。难怪陈寅恪先生在后来的研究中,不断叹息此事: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福兮祸兮,由于藏经洞的发现,才引起人们对莫高窟的重视,因此在40年代就成立起专门的保护机构。否则,对莫高窟的保护不知要推迟多少年,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随着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一位又一位的“保护神”到来,莫高窟千帆过尽,才得以实现涅槃重生。

九层楼是参观的尾声,它攒尖高耸,檐牙错落,铁马叮咚,历来是莫高窟的标志建筑。
内部编号为96窟,里面所塑的是唐代的泥胎弥勒大佛,佛高35.5米,盘腿而坐,是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大佛。每年四月初八佛诞日,仅此一天,敦煌当地的佛教徒可以免费前来礼佛,像古人一样绕佛一周,祈求平安。

上图来自敦煌研究院

石窟讲解完毕工作人员就走了,这时很多人会坐大巴回数字中心。但是我个人很推荐去一下主景区对面的敦煌艺术陈列馆。馆内介绍了莫高窟的前世今生,还很生动地演示了塑像制作的关键步骤。

最吸引人的是在敦煌艺术陈列馆中展示了诸多壁画和洞窟复制品,相比较与窟内的人来人往,这边更加方便驻足观摩,同时可以弥补石窟区内不能拍照的遗憾。

对于现在的莫高窟来说,高低错落的一个个门洞都恍若时间之眼;每个编号代码的背后,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与传说。
不管沙漠戈壁围困下的莫高窟还能存在多久,或许有一天,震撼世人的莫高窟终有一日也会被风沙掩埋。我们不知道。所以去亲眼看看吧,能成为它历史长河中的一位过客也会觉得何其荣幸。


莫高窟的旺季与淡季】
莫高窟分旺季和淡季,旺季时间是4月1日至11月30日,淡季时间是12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
旺季A类票238元/人,B类票100元/人,旺季无论是哪种票,都需要提前抢票
我更推荐淡季去敦煌,尤其是3月下旬敦煌已经不那么寒冷。首先门票没那么紧张,而且可以一次看12个窟,正常票也只要140元/人。没有拥挤无需排队,参观体验会好很多

鸣沙月牙,丝路回眸造化奇迹

莫高窟回来后,在酒店修整到18:00才出发鸣沙山月牙泉
暮色中远方的沙漠,胜却人间无数风景。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是绕不开的奇景。库姆塔河的流沙在大漠长风的助力之下,跨越千里,最终驻足于此,形成鸣沙山,似一条黄色巨龙横卧在敦煌南郊。
它的中段,即是人们魂牵梦绕的月牙泉

自汉朝起,这里就是“热门旅游景点”,诸如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大佬都曾来过。
水火不容,沙泉却能共生。千百年来沙不掩泉,泉不涸竭,堪称造化奇迹。

时不时有游客骑着骆驼排队从眼前经过,“丝路驼铃”在这一刻走进现实了。驼铃声把记忆推回大唐,从长安而来的商队,是否也曾远眺月牙泉,穿过浩瀚的丝路,去往未知的国度。
过去与现在如蒙太奇一般时空交错,一时分不清哪般是现实,哪般是幻境。

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进行分割,金黄和黛赭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筛过数遍。日夜的风,将沙山打磨得光滑而有韵致,大自然的线条最是纯粹。

想要在鸣沙山上以最佳角度远眺月牙泉,必须耗费一番体力。沿着沙丘上铺设的窄梯一路攀爬,方能登顶“朝圣之路”。
当所有人呼哧带喘地终于爬到山顶之时,回眸一看,一弯清泉,以完美的姿态镶嵌在金子般的沙丘上。泉边茂密的芦苇掩映着碧波,碧绿的水面中倒出沙山的影子,很难不为眼前这一幕动容。

感受最深的是赤足踩在沙地上,温热的表层,清凉的内层,细幼滑溜的触感,会随着蓝天,沙丘,清泉,驼铃一并存储为对此地的记忆。

爬上山顶的人们一齐静看夜幕降临,晚风作酒,未饮先醉。只见得鸣沙山的轮廓被勾勒在朦胧光影中,融化在月牙泉里,似真似幻。那是沧海桑田、敦煌亘古不变的眼眸。

地址:酒泉市敦煌市鸣山路
门票:旺季110元/人,淡季55元/人,门票自购买后三天有效,持本人身份证件三天内可多次入园
旅游观光车:10元/人,可送至月牙泉景点,路程短,时间充裕可步行前往
开放时间:旺季(4月1日—10月31日)5:30-21:30/淡季(11月1日—3月31日):7:30-19:30

敦煌夜市,千年古城不散场

敦煌天黑得很晚,结束白天的行程后,感觉一天里还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敦煌夜市是敦煌当地特色美食和和丝路工艺品的聚集地。我们目标明确,直接奔向核心区域沙洲食驿(沙洲夜市)。

看得出沙洲夜市经过细致的规划,每家铺子的都形成了统一的风格。没有普通夜市的混乱,一切都规整有序,能够同时享受味觉大餐和视觉大餐。
特别是每当夜幕降临,徐徐凉风将白天的燥热吹得一干二净。于是小巷里的店家将桌椅板凳排开,巷子里的红灯笼被点亮,八方游客不约而同将双腿迈向夜市的方向,整座小城似乎又回到了千百年前车水马龙的繁忙景象。

沙洲夜市有两大“高山”,李广记杏皮茶和沙葱牛肉饼。李广记杏皮茶喝了,感觉一般,杏皮茶这种饮料本身就应该是质朴简单的口感,料加太多反而过犹不及。沙葱牛肉饼队伍太长,放弃!
简评一下其他吃食~
红柳烤肉:外焦里嫩的羊肉附着了红柳枝的香气,爬完山大口吃肉超级过瘾
神仙粥:来自敦煌遗书的医疗养生文献里的一个被称为“神仙粥”的养生食疗方。主要组成为山药和鸡头米配以桂花蜜、桃胶、干果、梨。味道清甜,口感丰富到感觉很养生,很适合搭配重口味的肉食
手抓饭:整个摊位香喷喷!甜甜的胡萝卜配上鲜嫩的羊肉一点儿都不腻!
铁板生蚝: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很久没吃海鲜了,夜市平均水准
泡儿油糕:饭后甜品,据说是当地十大名吃,外酥里糯,还有沁人的甜

夜市位置:西域中路敦煌夜市主街中段
逛夜市最佳时间:晚上10点后到凌晨2点(夏天)

吃完回酒店已接近凌晨,夜市里举杯畅饮激战正酣的仍大有人在。这座被誉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的小城,历史洪流里的某一刻是否也曾如此喧嚣鼎沸?
那些本地的乡绅、来往的胡商、行游的诗人、被贬的官员、兢兢业业的匠人是否也如今人一般,在灯火阑珊里围桌谈笑,推杯换盏?
盛世繁华,聚散离合,千年古城未曾散场。

💠DAY 11 敦煌——嘉峪关

今天从敦煌出发,目的地嘉峪关,顺路途经瓜州榆林窟,全程490公里。
昨天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行程属于敦煌东线,敦煌还有一条西线,包含阳关、玉门关、西千佛洞、雅丹魔鬼城、敦煌古城。这条线我之前走过,比较“挑游客”讲情怀。家里人对阳关这种土堆遗址兴趣不大,敦煌古城没多大意义,从青海过来对雅丹早就审美疲劳了,所以我们这次很爽快地pass了这条线路。
此前倒是在榆林窟和西千佛洞里纠结过,既然不去西线,就爽快地选择了榆林窟。

敦煌市区去榆林窟的路上,有一条戈壁雕塑艺术长廊,全露天全免费,不少游客包括旅行团都会过来打卡。这里共有3组雕塑,分别是大地之子、汉武雄风、无界。

只为看雕塑,我认为不用特别过来,去榆林窟的话还是可以来顺路一看的。从这里到榆林窟都处在峡谷地带,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大气环流容易形成“狭管效应”,常常伴有大风。雕塑走廊我们草草走过,就是因为当天的风实在太大,无人机悬停时都在打飘,我这个体重的甚至无法在户外长时间站立不动,会被吹出位移。

后来榆林窟的向导和我们说,每年这里刮大风时,都会有几个小孩子被吹到空中去...我觉得实在有些不可思议,去网上一查,才知道瓜州外号“世界风库”。

榆林窟,被荒漠尘封的艺术殿堂

我们说的敦煌石窟,其实是莫高窟、东西千佛洞、肃北五个庙、榆林窟等几处石窟的合称,除了莫高窟之外,榆林窟是敦煌石窟中窟洞较多者。虽然榆林窟在知名度上无法与莫高窟相比,尤其在壁画的保存完整程度、色彩鲜艳程度要好于莫高窟,艺术价值也完全可与莫高窟相媲美。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开创于隋唐以前的北魏时期。从照片就能看出其十分典型的峡谷地形,一泓清流流过崖间,现存43个洞窟开凿在峡谷两岸直立的崖壁上,万佛端坐其中。

榆林窟轻松从容的参观过程与先前在莫高窟饱受掣肘形成了鲜明对比。从游客接待室区出发,一路行至谷底,等待指派讲解员。榆林窟的讲解员都是专职的研究员,因此讲解起来更专业细致,与游客之间也有互动交流,全程的参观体验好很多。

随队参观5个普窟,参观完可以在景区外围随意走动拍摄。如果对壁画特别感兴趣的话,榆林窟的特窟十分值得一看。
尤其是盛名在外的25窟,有着敦煌石窟壁画里最为精美的经变画。墙上勾勒的笔笔线条,点染的片片着色,乃至历代吃瓜群众到此一游的涂鸦题字,都让我很难不去想象千百年来这同一空间内曾经来去停留的人们和他们渐次在此演绎的人生片段,越靠近壁画,他们的声息就仿佛越近而可闻。

▲25窟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来自数字敦煌,其局部被临摹悬挂在了人民大会堂

就实地观感而言,这次在榆林窟所看到的壁画,除部分石窟主室藻井、前室顶部及靠近外窟门处有程度不一的损毁外,其余壁面线条之清、色泽之新的确令人叹服。看到历经那么多年,在明代甚至一度被弃置关外任由风沙肆虐侵蚀的榆林窟壁画,在今天还能以如此近乎完美的状态呈现在眼前,心中数度感动不已。

即使是对绘画流派和技法毫无概念的人,在这些恢弘的构图、清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前,也会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由衷的赞叹,我想这就是人对美之为美一种最朴素的通感吧。榆林河千年流淌,佛窟的灵气与山水的灵动心意交融千百年。匆匆一瞥间,榆林窟是最具灵性的一窟。

门票:成人票40元,参观五个普通窟;特窟开放2、3、4、25,价格分别是100、150、100、200
开放时间:5月1日至10月31日 9:00—17:30(16:30停止售票);11月1日至4月30日 9:30—17:00(16:00停止售票);

走之前发现了景区为流浪猫准备的豪华猫屋,对联上的“猫肥家润,毛顺屎圆”和横批的“喵生幸福”让人不得不对这个艺术殿堂级景区的反差萌会心一笑。

来瓜州,自然要吃瓜。瓜州的高速服务区应该是全世界瓜棚最多的服务区,放眼望去满眼都是。
一进瓜棚,摊主奉上免费瓜果点心时热情得有些夸张,甜是真的甜。想着气氛都烘托到这了,我们很自觉地掏腰包买了瓜快递回上海

走大环线的大部分游客都是从敦煌直接去张掖,中途去个嘉峪关城楼,不会在嘉峪关市住宿。我们特意选择在嘉峪关住一晚是因为我怀念当年在这吃的一家馕坑肉,原因就是那么朴素自然。

大漠馕坑肉,就在嘉峪关市区,从酒店步行过去就是。我们晚上8点以后才到餐厅,户外暑气全消,正好坐在户外的位子看夕阳。
馕坑肉虽然起源于新疆,但是嘉峪关的馕坑肉在甘肃也很出名。它的外观也是串的形式,但是和普通羊肉串的制作方式截然不同。把羊肉放进密不透风的馕坑中挂着,然后在均匀的热力之下连焖带烤,口感自然比一般的烤肉更上一层楼,原理有点类似焖炉烤鸭。
8元一串的馕坑肉更是店里的性价比之王,超大块的肉震惊我们这一群南方人,一口咬下去鲜嫩多汁,表面的腌料已完全入味。上图这一盘我们吃完后,又再加了一盘才真正吃到过瘾!

另外点了份烤羊排,口感更有韧性。可能是馕坑肉太出彩了,我对店里的烤羊排印象并不深

西北的烤饼也很值得一试,丰富的调料让朴实的饼子吃起来一点都不寡淡

吃太多的肉自然要散步消化一下,由于餐厅就在体育大道上,步行去市中心的雄关广场很近。夜晚的雄关广场都是载歌载舞的当地人,鲜活浓厚的生活气息感染了每一个路过的人。

💠DAY 12 嘉峪关——张掖

今天上午的重头戏是嘉峪关城楼,午后前往张掖市区,全程230公里。
其实嘉峪关除了人人必去的嘉峪关城楼之外,还有悬臂长城、长城第一墩、新城魏晋壁画墓;秋天还能去金塔胡杨林。和阳关玉门关一样,这些景点比较小众,大热天也不太适合带家长去。
就我本人而言,还是很喜欢浓缩就是精华的魏晋壁画墓的。

嘉峪关城楼,长城尽头的第一雄关

明朝时,西北守军内退至嘉峪关,在黑山与祁连山的山隘利用地势天险修建长城以拒西域蛮族,于是这座因关而建的西北小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600年前,嘉峪关也成了河西走廊上最重要的关卡。与汉唐时“西出阳关无故人”一样,在明代出了嘉峪关,就等于出国,甚至连大名鼎鼎的敦煌都属于“国外”了。于是,络绎不绝的人们地欢笑着、喧闹着踏入这座关城。

从高处俯瞰,嘉峪关的内城、瓮城、罗城三重关城清晰可辨。城内现代城市规划下的绿意盎然,城外依旧是望不尽的黄土戈壁。几百年过去,城内城外依旧泾渭分明。

走进关城,沿马道登关楼,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关楼一字排开,气势如虹。角楼分布于内城四角,烽火旗在风中簌簌摇摆;举目远眺,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迤逦巍峨,一片苍茫。耳边似乎都能听到遥远的胡笳声、思念故土的哭泣、咿咿呀呀打发时间的唱腔,还有风声中时刻警惕的鼓号声。

嘉峪关修建时还有一段不得不说的传奇。

据说当时有一位修关工匠,精通算法;只要经过他的计算,工程所需用砖必然一块不多,一块不少。偏偏他遇到了一位想趁机捞上一笔的监修官,监修官想让其同流合污不成,便心生恨意。在关城建好后,监修官偷偷多放了一块砖,想要借此刁难威胁。千钧一发之际,工匠只能解释这块多出来的砖是他预先设计好的定城砖,取掉它,全城都会顷刻倒塌。

600多年后,这块传奇的定城砖依旧稳稳妥妥地被放置在城门上。虽然游客很少会留意到它,但它却一同见证了嘉峪关固若金汤的600年。

嘉峪关虽是城楼,但看点又不仅仅于城楼。关城内建有很多功能性建筑,比如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以及东门外的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游击将军府是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这座府邸是四合院样式,前院是议事办公场所,后面是家眷生活的地方。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这里不仅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还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对于古时驻守此地的将士来说,关城内就是一个小世界。一同配备的关帝庙、戏台、文昌阁等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但五脏齐全。将士们日常生活与偶尔的娱乐,都在高高的城墙里,日子单调乏味,对于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只能自我默默消化。

几百年风起云涌,嘉峪关城楼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迎着猎猎朔风,与祁连雪山、茫茫戈壁日夜相伴。古时往来丝路的行商驼队,络绎不绝经过此地;曾经的英雄豪气尚在风沙中回荡,今天又换作了无数游人,亦是纷纷扰扰,好不热闹。历史照进现实,相似又不同。

地址: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
交通:嘉峪关火车站公交2路转4路终点,建议自驾前往
门票:100元(5月1日—10月31日)/50元(11月1日—4月30日)
开放时间:08:30—18:00

嘉峪关市居然有KFC,西北的大城小镇最多的就是德克士和华莱士,KFC实在是个稀有物。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在里面美美地吃一顿午饭,再离开嘉峪关

嘉峪关到张掖,车窗外一直有祁连雪山相伴,各条山脉之间是开阔的高海拔谷地,森林、草原、河谷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又清新脱俗的立体画卷。这一段路程在河西走廊之中穿越的感觉格外强烈,体验极佳,耳畔回荡的都是那首苍凉悠远的《河西走廊之梦》。

张掖大佛寺,大隐隐于市的西夏国寺

到达张掖,这座城市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七彩丹霞”的代名词。然而,作为汉武帝设立的河西四郡之一,怎么可能只有一个风光地质类景点?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饱含着汉帝国对此地的希冀。从诞生之日起,张掖就肩负着国之重责,自古就是丝路重镇。祁连山脉与贯穿全境的黑河让张掖得到滋养,特有的荒漠绿洲让张掖成为大西北的“小江南”;既有中原底蕴,又不乏塞上风情。

酒店房间里就能望到的大佛寺,自然是我们到达张掖的第一站。高耸的佛塔如今是张掖市的城市地标,过去的它,更是丝绸之路上的人文地标。

这座始建于西夏永安年间的敕建寺院,为西夏政权占领河西走廊时所建。历史上与西夏、元朝王室有着极为密切关系。笃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在大佛寺居住,元世祖忽必烈和元顺帝均出生于大佛寺,就连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张掖时,也曾在大佛寺留居一年之久。

大多数寺院都是坐北朝南的布局,西夏国寺山门却是向西而开。这是因为佛教典籍记载的释迦牟尼佛涅槃时面向西方而卧。最早塑于西夏的卧佛真实地模仿了这一场景,所以整个寺院也就相应地面向西方。

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西夏佛教殿堂大佛殿。和山门、牌坊的明清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古朴厚重的大佛殿虽历经明清数次修缮,仍留有西夏遗风。
大佛殿面阔九间,进深七间,重檐歇山顶,四周木廊回绕。整座殿宇气势恢宏,门窗隔扇一律精雕细琢。在营造法式中,面阔九间是典型皇室规制,在现存古建筑中已很少见。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大佛殿门口的对联耐人寻味。

夏天的西北没有秋冬的肃杀萧瑟,寺院里古木参天,芳草葳蕤。在张掖看到三角梅完全在我意料之外,“小江南”名不虚传。

室内不能拍照,上图来自官网

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长34.5米;大到无法一眼看全,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可以容8个人并排坐下。卧佛木胎泥塑,金装彩绘,双目微启,单手枕与右颊,形象地描绘了释迦摩尼在涅槃前最后一刻的神态。

站在佛前自觉被大殿内肃穆庄严的气场感染,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轴线上,大佛殿之后原为大佛寺万圣殿旧址,现为迁移至此的张掖文庙大成殿,内部是佛教艺术陈列厅,也是张掖市博物馆和甘州区博物馆所在地,主要收藏展出在卧佛中空的腹内保存的珍贵文物及其他文物。由于卧佛内部中空,木架结构,所以可以作为密室使用。

陈列馆内还有复制的金塔寺东西二窟,不对比不知道,虽然现代技艺已娴熟精湛,然而复制窟与真品始终有壁。

最后一进建筑是藏经阁,现在作为佛教经籍陈列展厅。五个多世纪以来,张掖大佛寺藏经的浩瀚,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佛寺现存佛经7000余卷,保存着镇馆之宝《金经》和一级文物《永乐北藏》以及贮存他们的藏经柜。

上世纪40年代的住持,为保护经书将经书和藏经柜用土砖砌在墙边,后来的历任住持都保守着这个秘密。直至最后一位住持姚姓法师圆寂20年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翻修她的住所才发现密道。藏经柜经过600年的风雨战争浩劫,依然奇迹般地静静矗立在最初的位置。

寺后是33米高的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张掖原有金木水火土五座五行塔,现只遗存了木塔和土塔。土塔为覆钵喇嘛塔状,塔基端方,层层向上收小,上有华盖覆顶,垂挂流苏风铃,微风吹过,铃声叮当,如一缕梵音自天而降。

大佛寺东北角就是张掖山西会馆,感兴趣可一同参观,无需买票

地址:张掖市甘州区民主西街大佛寺巷
交通:公交5路大佛寺站,市中心可步行前往
门票:38元
开放时间:08:00-18:30(停止售票18:00)

当天晚餐,甘州名吃(餐厅就叫这个名儿),地位类似张掖的南京大排档,宣传语就是“张掖人的会客厅,能吃饭的博物馆”。
餐厅藏身于小商场里,内部店面古色古香却大如迷宫。餐厅内档口无数,每个档口专门负责1-2样菜品,通常用这种形式运营的餐厅都是每日客流到了一定规模。

说来奇怪,甘肃从兰州开始一路走来,经过敦煌嘉峪关,到达张掖。我唯独对张掖的美食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对于这家餐厅也是只记得这里的环境美则美矣,至于菜品如何已不复记忆...

回酒店后不忘叫咖啡外卖的我,坚决执行早C晚C。从连续几天喝不到咖啡,到天天可以喝咖啡的幸福谁懂!网上搜到文艺的春生咖啡店,遂一见如故,虽然没时间亲自光顾(想着店里应该也和店名一样美好吧),也要点上一杯敬张掖之夜。

💠DAY 13 张掖周边

今天从市区出发,白天留给马蹄寺石窟,傍晚留给七彩丹霞,最后再次回到市区,全程225公里。

马蹄寺,“长”在绝壁上的石窟群

很多人来张掖直奔七彩丹霞,却忽略了在张掖以南、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有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并称为河西三大佛教艺术宝库的马蹄寺。

马蹄寺并不是一座单独的寺院,而是一个拥有七个窟群的超大景区,比如从景区门口到最远的金塔寺要开29km的山路。景区允许游客可以自驾入内,不过时间有限的话就得有选择性地逛。大家去得比较多的有千佛洞、三十三天石窟、菩提塔、格尔萨王殿、胜果寺等。

整个景区坐落于山谷之内,有个十分动听的名字——临松薤谷。
**时,东晋儒学大家郭荷为避战乱,带领众弟子来到临松薤谷。一路风尘仆仆的他们辗转望见这里的重峦叠嶂,松涛起伏,山顶常年白雪皑皑,山下四季流水潺潺。郭荷内心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觉得这里是个可以潜心修行的地方,一停便是20年。
河西年轻的学子纷纷慕名而来,郭瑀就是其中之一。郭荷去世后,郭瑀传承了老师郭荷的衣钵,在清幽的山谷中向弟子们传道、授业、解惑;并带领弟子们在山崖上开凿石窟,马蹄寺最早的佛像石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此后儒家贤达们代代相传,前前后后的七十年,即使西晋王朝从动荡走向崩溃,临松薤谷始终回荡着美好的读书声。
从某种意义上说,山间圣地临松薤谷比“马蹄寺”三字更令人向往。

宗教信仰又为临松薤谷注入了新的故事。北凉时期,马蹄寺成为汉传佛教的寺院,元代时期,藏传佛教进入中原,它又成为藏传佛教的寺院,成为格鲁派青海东科尔寺的属寺。幸运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派寺庙在这个时空内,仍然和谐地并行存在着。

我们当天选择从里往外参观,先把车停在菩提塔附近,从停车场一路徒步上山,途中能由远及近欣赏两座相对而立的菩提塔。

小的那座是纪念西夏王李元昊的尊胜塔;大的是一座舍利塔,纪念的是一位在“唐蕃会盟”时来马蹄寺讲经传法的菩提代表萨迦班智达。两座白塔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无比的洁净。
西夏王陵虽然在银川,但是西夏国寺和西夏王的纪念塔却在张掖境内。

三十三天石窟毫无疑问是马蹄寺景区的最核心景观。洞窟开凿在百米多高的红砂岩壁上,不用一钉一铆,底下也没有柱子,看上去比悬空寺更惊险。
层层叠叠的洞窟自下而上成宝塔形排列,内有佛殿,外有回廊,每层之间都有隧道相通。这些殿阁虽经历千百年风雨侵袭,仍巍峨屹立于悬崖之上。

内部不能拍照,上下两图均来自官网

三十三天洞窟的参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接近地面的站佛殿石窟。这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中央回廊两侧的造像塑于元代,品相还保存得比较好,在马蹄寺实属难得。立于中央的站佛高8米,站佛腹内藏有一尊白玉救护度母像,所以也被称藏佛

“三十三天”是梵文的意译,众生都在三界之中轮回,而只有达到涅槃成佛之后,才能跳脱三界之外,进入净土极乐世界。而“三十三天”就是护法神帝释天居住的地方。

真正的三十三天石窟入口非常狭小,共7层21窟全部开凿在山体里。古代的工匠徒手从山脚凿洞进入山体,然后斜向上凿洞,形成长长的“之”字形廊道。

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甬道修建于山体内的石窟,石窟内的台阶十分陡峭狭窄,很多地方仅容一人通过。攀登起来比悬空寺也难上许多,有几段暗不见光,部分地方没有扶手,还需要手脚并用。

对比狼狈不堪攀爬入内的来访者,石窟中那些佛的身影仍然轻盈地、沉静地留在那里。这一尊尊法相庄严的容颜,像是前人为后人留下的影像。

内部每一层都差不多,我们没有爬到最上面一层,但是已经能获得一个不错的视野,可俯瞰马蹄寺全貌。

比较遗憾的是,由于石窟早期保护工作不足,窟内雕像在历史的烟云中被毁坏殆尽,墙壁到此一游的字样看着触目惊心;现在遗存下来的完整壁画、佛像十不足一,后人新塑的雕像看着又实在滑稽。

总觉得马蹄寺这个地方像是沉积岩一样沉积了不同时代的人类情感与行为,有隐士的忍耐,信徒的虔诚,后来修行者的经营,游客难以自控的破坏…内部可以说是一个人类学和现代民间信仰观察的绝佳场所。

三十三天石窟前的山路有着欣赏临松薤谷最佳的视角,行走其间我不禁猜测眼前的雪山、松谷、苍穹应该和当年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吧?比起地理地貌的变化,人类终是渺小的。

从三十三天石窟下来原路返回去停车场,会经过一座藏传佛教寺庙胜果寺,顶部有藏传佛教标志的双鹿听法。通常入内的游客都是被金顶的光芒万丈吸引到。

胜果寺始建于明代,建成后因朝廷正得南方军事获胜捷报,皇帝便赐名“胜果寺”。胜果寺原来由木结构大经堂和三佛宝殿等组成,1958年殿宇经堂尽被拆毁,现在的建筑是1988年重建的,规模不大但神圣庄严,阳光下金碧辉煌。

开车前往千佛洞的路上,可以顺带弯一下格萨尔王殿。这个小景点攻略上推荐的不多,但是殿前的草原风光足以让人眼前一亮,五彩经幡在风中翻飞,不由得心生静谧开阔。

格萨尔王相传是莲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戎马,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是藏族人民心中的传奇英雄。马蹄寺名字由来的那匹天马,也是格萨尔王的。现在殿内主要以大量新塑的雕像讲述格萨尔王南征北战,浴血拼杀的故事,但是雕塑风格比较粗糙。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可以入内仔细参观一番。

沿着上图我背后这条公路再开约20公里就是金塔寺,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没有开放。金塔寺被称为“特窟中的特窟”,现在有兴趣的游客强烈推荐前往金塔寺深度游

最后来到千佛洞,这里是距离景区大门最近的一个点,是比较典型的汉传佛教寺庙。
石窟依山崖的走势分为南、中、北三段,南、中两段是以佛窟为主的,北段则是浮雕石塔林。在百丈悬崖上一座接一座的佛龛殿楼错落相依,与饱经风雨的山体融为一体,深藏着河西士人与僧侣们修行的信仰。

千佛洞与三十三天石窟类似,这里的攀爬难度更在三十三天石窟之上,通往药师殿那条通道呈90度垂直,甚至带了些安全风险。鉴于窟龛内有佛像的所剩不多,我们直接放弃了,只参观了外部。

穿梭于马蹄寺那些眼花缭乱的石窟中,一千六百年仿佛一瞬。河西走廊的石窟总有一种接近永恒的气质,让千年后到访的人们,依旧能感受到超然物外的沉静与智慧。

位置: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距离张掖市区约60公里
门票:65元/人
开园时间:8:30-18:00

七彩丹霞,越过斑斓山丘

离开马蹄寺,下午到达七彩丹霞景区,白天的张掖炎热暴晒,我们特意在景区门口的KFC坐到17:00以后才进景区。在口罩时期的21年,七彩丹霞景区的人气丝毫不受影响;在整个西北环线上,游客拥挤程度仅次于莫高窟鸣沙山

和很多西北景区的模式一样,游客入内后需要乘坐景区大巴,一站站地游览几个观景台。涌动的人潮统一被大巴车吸入,到了景区又吐出,大巴车的呼吸吐纳间,我们如小小蝼蚁般在七彩的大地间挪动。

同样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如果说青海的几个翡翠湖是液态版,到了甘肃张掖就成了固态版。

其实一路自驾西北,丹霞地貌并不罕见;而张掖周边的丹霞分布特别集中。如果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地貌,大多会深受震撼。这里的山上几乎没有一棵树,赤壁丹崖上受流水作用或有机质沉淀,被染成片片黛青色、暗褐色、丹红色,七彩斑斓。于是景区把不同观景台的丹霞根据自身特色比喻成五花肉、扇贝、佛头、屏风等等,引领大家在欣赏的同时发挥脑洞(行吧,你说像啥就像啥)。

1号观景台,是4个观景台里最大最开阔、最适合俯瞰全景的。这里可以俯瞰周围好几座山体,大扇贝、众僧拜佛等景点也在这里。附近也有餐饮和购物点。

4号平台是最适合看落日的平台,也是很多人参观的最后一站。欣赏丹霞最好是雨过初晴的时候,经过雨水冲刷,色彩更加鲜艳分明。但对于只停留1-2天的游客来说,雨过天晴可遇不可求;于是退而求其次,晴天的黄昏再略加滤镜已经能达成宣传片中的效果。
傍晚低角度的阳光让彩色山丘连绵千里,一种西域特有的厚重于土壤中天然长出,你便能理解为何大西北会有如此五彩斑斓的浓烈。

地址: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
交通:建议自驾或包车
门票:93元(含景交车)
开放时间:06:30-18:00(3月1日-4月10日);06:00-18:00(4月11日-4月27日);05:30-19:00(4月28日-8月31日)
tips:每个观景台其实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云海台、锦绣台、敖河台等等,通常游客记不住,还是会记数字。如果从北门和东门进来的话(大部分游客都会从北门进),观光顺序都是2—1—5—4。如果从西门进来,顺序是1—5—4—2。

回到市区后去了一个叫做甘州市场的夜市(现在貌似搬了),华灯初上后很适合拍照,对于吃的我真的没什么印象了,我们也没了在沙洲夜市时不停买买买吃吃吃的劲头。

💠DAY 14 张掖——阿拉善右旗

今天要稍稍离开一下大环线,插播一下内蒙的行程。张掖是西北大环线上距离阿拉善右旗最近的城市,从这里出发最为顺路。从市区出发前往阿拉善右旗的巴丹吉林镇,全程135公里,耗时约3小时。

巴丹吉林,两日穿越中国最美沙漠

去过再多的沙漠,却没到过巴丹吉林,可能无法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沙漠天花板。鸣沙山月牙泉这样奇特的“沙海隐泉”风光,在巴丹吉林沙漠里却比比皆是。

巴丹吉林沙漠头顶光环无数。这是我国第三大沙漠,也是第一处申遗的沙漠;沙漠内海拔1617米的必鲁图峰堪称沙漠珠峰;2005年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沙漠。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的极致景观。

中午前到达与司机约定汇合的地点,停车,带上简单过夜的行李,便换乘司机的越野车进入沙漠了。
巴丹吉林沙漠只能包车穿越,自己的车是不允许私自进沙漠的。通常有一日游、二日游(需在沙漠内过夜),以及深入沙漠腹地的多日游。我们选择了比较经典的二日游,这样的话能够在沙漠里看落日、星空和日出;沙漠内条件有限,两天一夜浅尝辄止的行程也不至于太过折腾。

先是经过一段平坦的公路,看到骆驼,就说明快进沙漠了。司机会先把轮胎放气,再驶进沙漠中。
带我们进沙漠的司机小哥是当地沙漠救援队的,在沙漠里就是一台人肉GPS,驾驶技术神乎其神,曾经在将一辆趴菜的大G倒着开出沙漠,我等拜服!

当天的线路是:沙冬海子——布日图——双色湖——粉色湖——阿拉洛图——呼娜格吉林——仙女峰——沙漠珠峰——庙海子(住宿地)

沙漠因缺水而生成,偏偏巴丹吉林沙漠里有140多个“海子”星罗棋布,个个都美得让人心醉,这景观就算放在世界范围内来说,也足够震撼。高大的沙山与种类多样的沙漠湖泊,也曾是申遗时的两大亮点。
这里储藏着丰富的地下水,来自500公里外的祁连山脉。每年,融化的雪水通过地层深处的地下河流向沙漠,为巴丹吉林增加了5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所以,哪怕年蒸发量3000多毫米、年降水量仅80毫米,沙漠中的那些海子还是安然无恙。

对了,进巴丹吉林沙漠后,便意味着不限时的沙漠冲浪开始。因为有长辈在的关系,司机开得比较温柔,刺激程度远远比不上之前在迪拜体验的冲沙。一开始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有趣,后来由于路程实在漫长,大家居然被颠得睡着了...

巴丹吉林沙漠确实颠覆人们对于沙漠的认知,这里不仅有湖泊,还有绿洲,更有栖息于此的小动物们,湖边还有牧民居住...沙丘逶迤起伏如流淌的金色丝绸,却没有想象中的一片死寂,反而洋溢着充满反差感的生机勃勃。

每到一个湖/海子,司机会停车给大家拍照。不过7,8月的巴丹吉林沙漠白天的温度实在有些高,穿着凉拖觉得沙子格外烫jio,无法在室外待上太久,无人机一上天立刻躲进车厢吹空调。听当地人说,这里更适合4,5月份过来。

这便是巴丹吉林沙漠里标志性的粉色湖了,虽然比之前网上照片小很多,但是规模变小的粉色湖依旧炫目惊艳,少女心爆棚!兴致好的还可以下到湖边拍摄,我们当时去的时候太热了就没过去。

当天最后一个景点就是“沙漠珠峰”必鲁图沙山,海拔1611米,相对高度约450米。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水和沙丘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从而形成了高大的沙山。大风无法撼动它,天高日远,这座沙峰就是最这片天地间最庞大的存在。

司机会开着越野车直冲沙漠珠峰之巅,最后将车辆恰好停在刀锋般的沙脊之上,绝对是不愿爬山的懒人福音!在这里极目远望,千里沙海一览无余,乾坤天地胸中阔,日月江湖眼底明。

当天十分顺利,一次陷车都没发生。到达位于庙海子的民宿已是傍晚,放完行李后出门就是绝美的沙漠夕阳,没有早一秒,没有晚一秒。这里没有游客,没有任何商业,只有连绵沙丘在斜阳打出的明暗面里兀自静默。

庙海子的名字很直白,海子指的是眼前的湖泊,庙指的是巴丹吉林庙,这里便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夕阳西下之后,牧羊人赶着羊群回家,对于他们来说又结束了一日寻常的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沙漠、黄昏、西风、牧野,这完全是古代边塞诗中经典意象的组合。
多难得的人文场景,拍不够,根本拍不够。

庙海子区域的住宿条件比前几年要好不少,现在已经有具备冷气、热水和独卫的标准房,也挺干净,大约500元/晚。虽然条件和外面的酒店不能比,但是在沙漠里这样的条件已经很不容易了,况且就住一晚。
晚饭在民宿老板那里点餐,有家常炒菜(价格偏贵),吃住不成问题。

夜晚的沙漠空旷无人,温度降下来,没有了白天的燥热,如同两个世界。
抬头便是漫天繁星笼罩四野,银河清晰可辨,仿佛触手可及。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在星空下身临其境带来的震撼不亚于白天遇到的任何自然景观,这冲击足以让人感动到热泪盈眶。
回城市以后,记忆不断发酵,总是想起巴丹吉林的星空如水波流淌,银河横贯天际,微风在耳畔低语...这样的大漠回忆,没人可以忘得掉。

💠DAY 15 阿拉善右旗——祁连县

基本都在路上的一天。清晨跟着司机从庙海子营地出发,继续参观沙漠内的各个海子,中午回到巴丹吉林镇,结束内蒙阿右旗的行程。拿车后从巴丹吉林镇出发,穿越甘肃,前往青海祁连县,全程280公里。是的,我们又回青海了!

昨晚拍了星空,于是第二天起床看日出这种事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趁着上午的阳光还算柔和,离开前补拍了一些庙海子的照片。巴丹吉林庙在波平如镜的庙子湖里形成了绝美的倒影,巴丹吉林沙漠的明信片角度get~

当天我们走的另一条路线出沙漠,双海子是最后一个点。其实到这里的时候对于在沙漠看海子已经有点意兴阑珊了,倒是一旁起伏的沙丘线条让我们萌生了不少拍摄灵感。

可能是巴丹吉林沙漠里的沙漠湖泊实在太多,远远没有在敦煌初遇月牙泉时的啧啧称奇。但是巴丹吉林沙漠的美,毋庸置疑。若经年之后再往,依旧期许能有一场沙漠夜空之上的漫天星光。

作别司机,特意在巴丹吉林镇上吃过午饭后再动身离开。当车窗外的风景从茫茫黄土戈壁变为苍翠山林之时,当沙漠里的酷热暴晒被山间的阵阵凉意所取代时,说明“天境祁连“快到了。这条路的风光意外让人惊喜,能以”天境“为名的地方,自然不会差。

群山万壑犹若铺上了绿色的绒毯,不均匀分布的白色星点,那是绵羊在点缀;再往高处看,呈75°的山头还有一些黑色小点,是一头头平衡感超强的牦牛。

城市里一堵车就心烦,在这里被牛羊限速却完全不会

到达祁连后,温度骤降。同一时间,青海和甘肃内蒙完全不在一个季节,忙不迭地放行李加衣服,然后是最放松的上街觅食环节。
祁连县县城有一条颇具规模的商业街人民路,餐饮都集中在这一区域,网上很火的天境牦牛壮骨汤也在这。由于县城餐厅选择不多,我们在这停留的两个晚上,晚餐都是来这家吃的。

既然店名叫这个,牦牛壮骨汤自然是每桌必点的招牌菜。第一次喝,竟然品出了一丝奶香味!汤头鲜美醇厚,没有下重手的调味料,牛肉已炖得酥烂入味、连粉丝都好吃到令人叫绝。
青海的晚上比较凉,喝一碗热腾腾的壮骨汤,人也跟着暖起来啦!

既然又来了青海,怎么少得了炕锅羊肉,全体一致好评。不过这一路炕锅吃下来,我还是最喜欢大柴旦镇上那家。

凉拌牦牛肉,感觉牦牛肉这个食材撑起了大半家店。典型的西北凉拌菜,微辣中又有点爽口,家常的味道。

吃完晚餐,遇到街上在办类似美食节的活动,愉快地凑了个热闹,顺路感受了一把祁连县的风土民情。给全家买了奶茶,美滋滋地回酒店休息。

💠DAY 16 祁连县

今天的一整天都留给了祁连县,但对于祁连县来说,一天远远不够。
这里和茶卡、大柴旦、敦煌、张掖不同,它并非西北大环线的必选项。旅途节奏稍微快一些,就会错过这里。而如果西北大环线不到祁连,可能对于青海的认知会有缺憾。在辽阔无垠的青海大地上,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以一方天地遥望天庭,将高耸绵延的祁连山支脉纳入眼帘,只有“天境祁连”。

祁连县还有另一个雅号,“东方小瑞士”。从辽阔草原到壮丽峡谷,从澎湃河流到高山雪峰,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乡镇村落,能叫人忘却俗尘纷扰,沉浸于这极致淳朴的乡村风情中。就连自驾在公路上,路两边的风景随便一截都美得像电脑壁纸。

阿柔大寺,深藏祁连山深处的净土

在绿意绵延的山脉脚下驰骋,远远便望见了金灿灿的屋顶,底下围绕着的转经长廊一眼望不到边,那便是阿柔大寺。承载千百年的沧桑流转,阿柔大寺始终远离喧嚣与尘世,是深藏在祁连深处的一方神秘净土。没有塔尔寺那样的知名度与商业气息,阿柔大寺孤零零地立于公路边,没有建立在人群稠密地区中,能否与之邂逅,全凭缘分与信念。

阿柔大寺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寺以部落命名,是阿柔部落最大的格鲁派寺院。阿柔大寺最早是一个帐篷寺院,作为部落的精神图腾,常随部落游牧而移动搬迁。后来发展到一定规模,才在贡白加隆山脚下真正固定下来。

目前阿柔大寺仍保留着藏区寺院传统的建筑风格,这里殿宇林立,经幡红墙,每当佛音响起,恍如隔世。

第一次知道阿柔大寺就是入口处那排转经长廊,还没有见过一座寺庙有这么多不同规格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转经筒。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转一转转经筒,伴着佛音,让身心俱静。

大殿前到僧人每日按部就班的辩经,激烈的击掌声反倒衬托得寺庙更为清幽圣洁。只有我们这些游客像是多余的,站在哪里都显得不合时宜;举着相机却不敢随意摁下快门,生怕打扰了这所有的一切。

由于曾经是帐篷寺院,阿柔大寺曾有用作经堂和佛堂的巨型牛毛帐篷和蒙古包7顶。如今的寺院当然早已不用帐篷,但是大殿旁还留下了几顶,其中一处被规划成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讲解阿柔大寺的历史,陈列了不少文物。

地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草大坂村3号
交通:无公共交通,需自驾或打车前往
门票:15元
开放时间:8:00-16:00

冰沟林海,我发现了中国版的“魔法森林”

祁连县多雨,我们在祁连县的两天就没看到太阳。从阿柔大寺出来天空便飘起了雨,不得不回酒店休息了好一阵,等雨势渐小才出门继续行程。一路开到冰沟林海的时候,天气终于很给面子地转阴了。

肆无忌惮的翠绿是祁连县给人的第一印象,若要说祁连县风景最接近童话仙境的存在,莫过于冰沟林海。这里是祁连山脉独特的地理奇迹,亿万年冰川融化形成的河流;在千百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四季轮转中,大自然的神奇功力造就了冰沟林海天然的美景。一方山水孕育了一方灵气之地,铺成了最为纯净的地貌。

这里平时没有什么游客,整个冰沟林海沿着小河分布,两旁是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一年四季林荫蔽日,如隐世秘境。松塔苔藓、清泉飞流、成群牛羊满目皆是治愈人心的风景,让我想起了德奥边境的魔法森林。

我们当时去的时候这里貌似正在筹建景区,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修建完成。这里也是理想的露营地,Dream一个有朝一日能来这里露营。

卓尔山,电脑壁纸都不敢这么美

每个来青海的人不到卓尔山,我都会替你感到遗憾!因为就连电脑的桌面壁纸,都不敢这么美。

有人说,祁连县最美的风景当属卓尔山,而卓尔山最美的时节就是7月。我们出发的时候还在下雨,到了山上突然变成了多云,偶尔还有阳光洒下来;你看这天时地利,都被我们遇上了。

从景区大门到游客中心需要乘坐景区中巴,下车后真正开始爬山模式,一路移步换景。

卓尔山的卓尔,藏语叫作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地貌属于丹霞。露出在外的土壤异常瑰丽,仿佛将张掖的丹霞彩丘夯实了塞入卓尔山的山体中。而卓尔山的山色又远远不止丹霞的赭红、还有草甸的翠绿、雪山的洁白、油菜花的金黄,点缀以蜿蜒的公路与零星的村庄,共同组成童话般的山川画卷。这种混合地貌,极像阿尔卑斯地区的山景,“东方小瑞士”并不夸张。

卓尔山的范围并不大,游玩2-3小时足矣。全程是修好的木栈道,铺展在草甸上仿佛通向云端。
不过到底是在青海,卓尔山海拔3000米,少数人会在这里有高原反应,建议放慢步速,边走边拍。沿途也有休息的驿站和商铺,全程不会觉得太累。

7月是青海欣赏油菜花的季节,错过了青海湖和门源的,卓尔山的油菜花也毫不逊色。山顶烽火台的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阻挡,完全被山脚下怒放的花海包围,这种美是用语言和镜头无法表达的。一到这里,身心舒展,融化在卓尔山的似水柔情里了。

山顶的烽火台是景区的至高点,最初是西夏末代就存在的,后来毁于战火;到了现代便重建了一座,硝烟不再,仅当作游客们的观景台。
只是墙上仍然镶嵌着当时西夏的地图,细看沧桑凝重,耳畔恍惚间响起了那个战乱年代的金戈铁马来了。烽火台前的山坡上埋着一尊石碑,是西夏最后一位君主李睍的纪念之冢,只是大多数游客都不会留意到。

偶尔从苍穹一掠的鸟影,阳光破云而出,所有的草木仿若镀上了一层金光。

位置: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
交通:自驾,直接导航导航卓尔山风景区,山下有停车场
门票:旺季60元、淡季30元,景区观光车20元。
开放时间:11月1日-次年4月19日 09:00-17:00;4月20日-10月31日 08:00-18:00

💠DAY 17 祁连县——武威

行程过了大半,今年要离开青海(这次是真的离开了),也结束传统意义上青甘大环线的行程,进入甘肃武威,全程319公里。

离开前发现距离祁连县城不远处的地方,有一个名叫“祁连大草原”的地方,出于好奇过去弯了一下,没想到就是一个位于路边的商业化景区。后面更大的草场被围了起来,需要付费骑马才能进去。
至于草原的景色,完全没有“大草原”该有的开阔,可能还不及一些路边的风景,我们被雷得不轻,匆匆拍了几张就撤了。

意外之喜,在草原上遇到了肥圆的土拨鼠,而当时的我相机上正好装着长焦。彼时的它并没有“啊!!!”,也没有成为网红,透着一股子淳朴与小心翼翼。

从青海祁连前往甘肃武威,会经过扁都口、山丹军马场,绕过焉支山,才能重新回到河西走廊,一个个都是熟悉的地名。

扁都口是祁连山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峡谷入口,是古时青海进入河西走廊的唯一通道。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便是通过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的。隋炀帝也是从经扁都口北上,抵河西走廊张掖郡,在焉支山受谒诸国,举办万国博览会,盛况永载史册。

焉支山则是河西东段真正的“甘凉咽喉”,唐玄宗李隆基封祀天下名山时,更是把焉支山视为雄镇甘凉的神山。因水草丰美,2000多年前这里曾是是匈奴人畜牧生存的家园。不料大汉出了少年将军霍去病,穿过乌鞘岭,直捣焉支山,扫荡匈奴各部,“饮马瀚海,封狼居胥”,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于是有了那首无限哀婉的《匈奴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古人已逝,朝代更替,一段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随风而去。如今从扁都口至焉支山,227国道穿谷而过,让翻越山谷变得轻而易举。一路走过花开成海的田埂山丘,也一路踏过了秦汉隋唐的烽烟传奇。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或许只有真正走进焉支山,让思绪穿越时间和空间,才能感受它远超于那些文献资料传达的地理意义和文化内涵。

武威南城门,访古凉州的起点

离开大环线,一身轻松。作为深度攻略型游客,对于大环线收集了太多的攻略信息,行程中如枷锁一般套在自己的身上,哪里一定要去,哪里一定要看,什么一定要吃,什么一定要体验...而到了不太有游客光顾的武威,网上的玩法攻略并不多,来之前仅仅根据兴趣制定了一条citywalk路线,再来就是随心享受旅程了。毕竟,全程我对武威的期待,可是仅次于河西四郡的敦煌与张掖。
到了武威,酒店check in,放行李,出门觅食,在酒店门口正好看到了这座古老城市的灿烂晚霞。

行程接近尾声,没去品尝武威特色的三套车,而是特别想吃点“城市烟火”。晚餐特地选了鸠摩罗什寺附近的胡桃里,对就是那个大家很熟悉的连锁胡桃里,味道也不用我多赘述,中央厨房出品都那样。点了几个招牌菜,吃得特别舒服,这种舒服和菜本身的味道没什么关系。

一路步行回酒店的路上,正好可以欣赏一番夜色下的武威。每天的行程进行到这一part,都是最具旅途松弛感的时刻。路过一家独立咖啡馆,外带了一杯咖啡,边喝边走。走到南门,已经喝完了。

南城门广场,是武威的市中心区域。昭武门南门的旧名,对于旧时城郭来说,南门都是最华丽最热闹的地方,之前走过的大同、平遥、西安皆是如此,武威也一样。初来武威的游客,总是绕不开南城门的。

武威的南城门最早建于隋,旧名昭武门。明初加固,当时的武威城就有4城门24城楼。后来,其中23座都毁在了1927年的大地震中,唯一幸存的北城门又在后来的兵乱中被烧了。上世纪90年代末重建的南城门,就是为了留住这座古城曾经的辉煌,也是为了延续这座古都亘古不灭的精神图腾。

城墙上挂着两块最瞩目的牌匾,一块写着“凉州”,一块写着“银武威”,默默诉说着已经被人遗忘的辉煌。

霍去病击败匈奴后,为了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汉武帝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成为河西走廊中第一座设郡的城市,并作为凉州的治所。这个时期的凉州就好比今天的一个“省”,管辖范围不仅囊括了整个甘肃,还包含了宁夏、内蒙、青海以及新疆的部分土地。
此后的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160多年里共出现了26位凉王,其中有18位都把都城定在了武威。而作为河西走廊进出中原的端口,在海洋时代来临之前,武威也一直是中西方商贸往来的重镇。所以才有了“一部凉州史,半部在武威”的说法。

因此,读懂了匾额上的“凉州”,也就读懂了武威。

谁还记得,汉唐之际,凉州(武威)曾是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城市。而放眼全国也是排在长安、洛阳之后的第三大城市,鼎盛时期比兰州还要繁华。当时有人用“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来形容武威,可见当时在很多的心目中,武威是众人的向往的大城市。

而盛唐时风靡全国的凉州词更是唱出了人们对这座边塞都市的种种寄托和想像。无论是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或是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的悲凉苍劲、威武豪迈,早已通过诗篇脍炙人口。

匾额上的“银武威”,对应的是“金张掖”。张掖武威,河西走廊上有着cp名的两座城市,从v+n的起名逻辑就能感受到2000多年前的大汉雄风。至于坊间流传甚久的“金张掖银武威”,表达的便是在甘肃大地上,这两座城市都是物产富庶、文化繁胜之地。

可惜的是,现在武威的知名度远不及张掖,这也是河西四郡中唯一不通高铁和没有机场的城市;它也不在西北大环线上,因此游客少了许多。与过往的辉煌相比,现在的武威落寞了许多;但是这不影响每逢华灯初上,南门广场上摩肩接踵的人们,其乐融融日复一日。回溯历史,轻舟已过万重山。

南门广场连接着城区里最有名的明清街夜市。虽然逛到这里肚子已经饱了,但是眼睛没饱,饶有兴致地看了一路热闹。这一路走来西北城市千城千面,烟火气息却异曲同工。

酒店就在市中心的闹市区,回到房间后突发奇想,想看看酒店天台的视野如何。没想到天台门没关,还真让我们上去了。作为佛系爬楼党,爬楼只带手机不带相机,更别提三脚架了,随手拍的渣图就姑且看看吧!

💠DAY 18 武威市区

一整天都在武威,鉴于武威市区不大且景点集中,愉快地设计了一条citywalk路线:雷台汉墓——鸠摩罗什寺——武威西夏博物馆——武威文庙。市区出发,以上景区都在步行可达范围。

本打算上午雷台汉墓+鸠摩罗什寺,傍晚西夏博物馆+文庙,下午最热的时候可以在酒店休息。结果下午休息得有点久,到文庙前虽然没到结束营业时间,但也已经停止游客入场了,只能挪到后一天。所以当天的行程真的很轻松,当作是漫长旅途的调剂放松了。

除了上述景点,武威市区还有海藏寺、武威市博物馆,市郊还有白塔寺也就是凉州会盟纪念馆。这个纪念馆我本来挺有兴趣的,毕竟凉州会盟见证了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在我国波澜起伏的大历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可惜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没开。
总之武威城市不大,但是值得一去的景点不少,算是一座宝藏且小众的旅游城市。

雷台汉墓,马踏飞燕的出土地

探秘凉州历史,铜奔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雷台汉墓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便是在这里出土的。1969年,武威县新鲜公社在雷台地区挖防空洞时意外挖掘到了这座古墓,墓道上陈列有大量成组的铜车马,众人口中的“马踏飞燕”横空出世。

如今的雷台汉墓景点已经被整修成一个面积不小的景区,大部分构件均为后期复原的仿古建筑,不过东汉晚年的“守张掖长张君”之墓一号墓却可以让游客近距离的深入其中参观。

汉墓广场中央就是根据墓葬还原并放大6倍的铜奔马仪仗队。几十匹铜马造型各异,展示着墓主人生前的威望与地位。为首的铜奔马三足腾空,右后蹄踏一飞鸟,鬃毛飞扬,从两千多年历史的硝烟中奔跑而来。汉帝国纵横千里、万马奔腾的激情岁月印刻在它的身上。

雷台汉墓因处于雷台而得名。汉墓约建于东汉晚期,汉墓修筑完成之后,到了东晋的前凉时期,前凉张茂在汉墓之上修筑了高台,名为雷台。在千年间,雷台经历了无数次的修建,却没有人发现底下的墓葬。雷台上的建筑则是明代所建(我们去的时候未开放),因此明代的建筑、晋代的台基、东汉的古墓,在这里有趣地三代同堂。

进入正题,一号汉墓的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左右耳室;分别为墓室主人的会客厅、厨房、卧室等。顶端呈拱形,都是由排列整齐的汉砖堆砌而成,砖与砖之间没有任何粘合材料,全凭借力学的平衡支撑;屹立千年而不倒,并抗过了武威1927年那场8级大地震。

墓室不大,空间也比较狭窄,从中室到后室需要过一个低矮的券门,必须弯腰才能走过,身在古墓的氛围感这就来了!那些早期的盗洞就位于墓室中室的左侧壁和后室的顶部。所幸盗墓者没有把所有东西都盗完,才使得我们今天有幸能了解到“马踏飞燕”。当时考古发掘时,大名鼎鼎的铜奔马便安放于前室的右耳室。

墓门顶部有砖砌的汉阙图案

墓道一侧有一口枯井,里面被扔满了钱,这就是传说中的“见钱眼开”井。把钱扔进井里,钱币会神奇地放大。不过用科学的解释是因为井的中部宽于井口和底部,整体呈腰鼓状,所以会产生哈哈镜般的视觉效果。主人在墓道中凿井,寓意着富有和尊贵。

一旁的雷台汉文化陈列馆里,展示着众多武威出土的汉代文物,不过马踏飞燕和铜车马仪仗队的真品都在兰州的甘肃省博。这里更适合路过了解一下,丰富一下参观行程。

地址: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192号
交通:汉墓就位于武威市中心,住在市区的话可步行前往,或坐公交21/30/31路在雷台公园站下车
门票:40元/人
开放时间:09:00-17:30

鸠摩罗什寺,千古一僧的不朽传奇

几千年来,河西走廊上走过了太多的人。凿空西域的张骞,少年英雄霍去病,一代旅行家马可波罗,还有传播璀璨文化的千古一僧——鸠摩罗什。
可以说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河西走廊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曾经的凉州更是当中最为耀眼的一座城市。东晋时期,来自西域龟兹国的高僧鸠摩罗什将凉州视为河西走廊上的福地,此停留讲经,一住便是17年。于是有了这座以鸠摩罗什命名的寺庙,1600多年从未改名。
此后,经由丝绸之路而来的使节和僧侣都选择在这座古寺祈福和交流;鸠摩罗什寺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传承佛法之地。

相比唐代的玄奘大师,可能听说过鸠摩罗什的人没那么多。其实鸠摩罗什与玄奘齐名,是我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首,他也是中国佛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深入地用汉语传播佛经的人。鸠摩罗什所译的《法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至今在中国、韩国、日本、东南亚仍然受到广泛的诵读和研究。

开个玩笑,可能更多人知道鸠摩罗什的名字,是在穿越小说《不负如来不负卿》里。

现在的鸠摩罗什寺,已经完全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经历了从古至今数次改朝换代,鸠摩罗什寺也重建了多次。尤其是1927年大地震后,城中名胜古迹遭遇毁灭性破坏,几处寺院也夷为一片瓦砾。有千年历史的罗什塔残存了半截,直到1934年才得到修复。而我们现在看到的鸠摩罗什寺,是本世纪初才重建完成的。所以除了近90年历史的罗什塔,其他建筑都是新的。

毕竟是新寺院,怎么看都精致华美。主体建筑是大雄宝殿和鸠摩罗什纪念堂,还有位于广场中央的罗什塔。与寺外车水马龙的现代街道相比,寺内显得静谧祥和,仿佛两个世界。

寺庙中央的罗什塔就是供奉鸠摩罗什舌舍利的地方。其实修葺一新的鸠摩罗什寺本来没什么玄机,但它的背后却是一个久远而深沉的故事。
鸠摩罗什生前发誓:“如所译经典无误,死后焚身舌不烂。”鸠摩罗什圆寂以后,火化后果真舌头不烂。于是弟子们按照鸠摩罗什留下的遗嘱,携带舌舍利从长安带回了鸠摩罗什寺,并为安放舌舍利专门建造了一座罗什塔。也正是因为舌舍利的存在,让这座砖塔颇具传奇色彩。
八角十二层的罗什塔高32米,全部用条砖砌成。塔身四周以青石围栏,塔顶贴以金箔,塔身悬挂金铃,正午阳光照射,金光灿灿。

鸠摩罗什纪念堂是寺里等级规模仅次于大雄宝殿的建筑。中央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座像,四周用多幅壁画诉说法师在凉州17年的重要时刻。进去参观一下,会对大师风采,包括南北朝时期佛教东传的历史有个大致的了解。

大雄宝殿在唐代的地基上重建的,仿明代重檐歇山顶式构造,面阔9间进深5间。殿宇红墙黄瓦,四周龙雕石柱,金碧辉煌气派非凡,可以说是武威最大最宏伟的佛殿了。抬头只见群燕环飞,日月同辉。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大街139号
交通:1/3/6等多路公交 罗什寺站
门票:无
开放时间:08:00-18:00

💠DAY 19 武威——中卫

今天将解锁一个新的省份,从武威出发,沿途参观武威的天梯山石窟和白银的永泰古城,进入宁夏抵达中卫市,全程367公里。在出发之前,得先把昨天未完的参观计划给执行了。

武威文庙,西北学宫之冠

在进入文庙之前,先一步参观了对门的武威西夏博物馆,不为别的,只为博物馆里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博物馆又小又旧,但是这碑可是和莫高窟、榆林窟、嘉峪关等齐名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保,主打一个反差。

西夏碑被发现的经历十分传奇,清嘉庆九年(1804年),武威史学家张澍在清应寺发现一奇怪的凉亭,凉亭被砖泥砌封,寺里的僧人告知这座神秘的凉亭已矗立了几百年。史学家的敏锐告诉张澍,这里面一定隐藏着秘密。于是张澍力排众议,打开了砖墙,也打开了西夏学研究的大门。

西夏碑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大约600年后,才因张澍的坚持而重见天日。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后挪入新建的博物馆中展陈。

这是全世界西夏文字最多、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具历史价值的夏汉合体碑。详述了凉州护国寺塔重修盛事,这一发现比研究西夏文的英法诸国学者早了将近一个世纪。自此,一扇认识西夏文的大门打开了,神秘的西夏国历史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以,它不仅是西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被后世称为“天下绝碑”。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武威文庙,就隐藏在武威人声鼎沸的闹市区。

作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武威文庙从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初建之日算起,已历经500多年历史。
武威城历经沧桑,在过往的岁月中经历过的大地震,可不止1927年那一次。这导致如今我们在武威城内很少可以看到比较古老的建筑。如果非要论资排辈的话,武威文庙可以算是武威城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群之一了。

走进文庙,殿顶飞檐凌空,脊兽端坐檐角;雕梁画栋,灰瓦红墙,古木参天。光阴在武威文庙留下的痕迹,承载了几多寒窗夙愿,积攒了多少文化内涵。

武威文庙保持着庙学合一,参观大致分孔庙和文昌宫两大部分。孔庙以大成殿为主,殿前依次有状元桥、棂星门、戟门,后有尊经阁。凉州府儒学,现仅存忠烈祠和节孝祠两组建筑。
文昌宫则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过厅,后有崇圣祠,中为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

大成殿建在两米多高的石筑台基上,歇山顶式,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周围绕廊,檐下施二翘五踩斗拱,拱出翘较长,而且粗大。尚保持宋元遗风。

桂籍殿前的屋檐下悬架着44块匾额,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时间跨度自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民国时期二十八年(1939年),总数之多在中国极其少见,古凉州笃实好学的文风吹拂至今。
从这些文辞典雅的匾额中,从那些优美的楷、行、隶、篆的字体里,依稀能望见当年饱学鸿儒、地方名流、名师学子的翩翩身影。它们宛如璀璨星光,点缀在这座壮伟宏耀的“陇右学宫之冠”。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172号
交通:公交32路 文庙广场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7/26-8/31 08:00-18:30;9/1——7/25 08:00-18:00

天梯山石窟,中国石窟鼻祖

离开市区,自驾1小时,就是天梯山石窟景区,这也是我们此行参观的最后一个石窟。

河西走廊多石窟,其中便有位于武威张义镇灯山村的天梯山石窟。这座开凿于北凉,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石窟,被誉为“中国石窟鼻祖”、“石窟源头”。
1986年,中国知名考古学家宿白提出“凉州模式”,即河西走廊上现存早期佛教石窟的造像艺术手法。经过其实地考察后,确认“凉州模式”始见于天梯山石窟,与后来佛像丰满圆润的风格大相径庭。
虽然现在的天梯山石窟在旅游看点方面不如莫高窟和云冈石窟,但是在它之后开凿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知名石窟,都能轻易地发现天梯山石窟的影子,从而奠定了中国佛教造像的一片江山。凉州石窟的熠熠光彩,早已突破了空间的阻隔。

从景区入口处一路步行到石窟区,步行距离一公里不到,一侧的黄羊水库湖光山色,水天相连。天气晴朗时湖水的颜色泛着高原湖泊特有的高饱和蓝绿色彩。很少有人提及天梯山周围那被低估的自然风光,也正因为此,专为欣赏石窟而来的游客才会觉得格外惊喜。

天梯山石窟由凉州著名高僧昙曜开凿,此后,天梯山石窟在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经历了相继营建。
公元439年,北魏灭北凉,凉州僧侣一部分被迁往平城(今山西大同),一部分则西行到了敦煌,凉州的石窟艺术也随之向东西两个方向扩散。
比如敦煌石窟在其鼎盛发展的时期,就受到了凉州僧人的助力。由此也促进了敦煌佛教的兴盛,使敦煌成为继凉州之后的河西佛教中心。高僧昙曜到了平城后,更是开凿了闻名中外的云冈石窟。

目前窟内保存壁画数百平方米,现存洞窟三层,大小佛龛17个,像100多尊。不过天梯山对游客参观开放的区域很有限,主要看的就是13号窟,即大佛所在位置。

天梯山石窟和运城永乐宫命运可谓“同病相怜”,都因为水库的修建,经历了一次乌龙的搬迁。
1958年,黄羊河水库修建在即,据估算天梯山窟址恰处水库淹没区。一场搬迁与抢救石窟文物的工作也同步展开,考古人员对壁画佛造像进行清理后,运回甘肃省博保存。大佛实在不方便搬迁,于是前面建起了一截厚厚的围堰。当时的测算是如果没有建围堰,湖水大概会淹到大佛的胸膛。
事实上,人们最初对黄羊河水库的水位评估高了一些,蓄水后水位最高时对山腰上的小洞窟也并没有威胁。但众多洞窟早已在抢救时“佛去窟空”,使得这座“鼻祖”逐渐没落。

当时为了保护大佛建造的围堰,成了游客们的观光步道。我们走在围堰之上,一边是广阔的水面,一边是30米高的石窟。只见大佛稳稳端坐,伸出手掌面向我们,仿佛在说:我不走。

因为千百年来的风吹日晒,这尊露天的大佛早已回归本色,只有少数衣褶细节还留有过去的色彩,墙上的彩绘壁画也所剩无几。站在大佛面前,能清晰地感受到岁月流过,历史的浩瀚总是会让时光沉淀。

因大佛右手作大无畏印,因此还可以拍摄和大佛highfive的互动照片。

天梯山石窟陈列馆正在闭关建设中,据说等到陈列馆建成,过去这些搬走的文物将回到石窟景区,得到全面展陈。

地址:武威市城南约50公里的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7组
交通:自驾或打车包车,导航搜索“天梯山石窟”即可
门票:30元
开放时间:09:00-17:30;17:00停止入场

永泰龟城,傲立大漠戈壁400年

为了尽量拍到夕阳下的永泰古城,我们特意在白银市区的德克士点了饮料和冰淇淋,坐到实在坐不住为止。可惜的是,西北大地8,9点才会夕阳西下,当天的住地又在中卫,我们终究是没有等到永泰古城羊群暮归的经典场面。夏天来西北,也并不全然是好处。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探索这座奇迹般的大漠古城。

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大明朝廷建起了这座显赫一时的军事要塞。建成后兰州参将就驻扎在这个城堡内,当时城内驻有士兵2000多人,马队500人,附属设有火药场、草料场、磨坊、马场等机构。 明清两朝,永泰古城的瓮城、护城河以及烽火台一应齐备,堪称古代军事寨堡的教科书。

永泰古城又称“永泰龟城”,叫“龟城”它绝不是徒有虚名,从高处俯视,整座城确实状若一只巨龟伏在戈壁滩上,维妙维肖。龟城首尾足爪俱全,将其每个部位在军事上的应用都发挥到了极致。

由于生态恶化严重,古城周围早已属于半荒漠区,水资源缺乏,漫天风沙似乎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城内大部分居民早已搬迁出去。偏偏永泰古城就像一个人类奇迹般,始终不空,在戈壁滩上傲立了400多年。当年军眷的后人们继续耕地、放牧,沿袭着过往的生活,也维持了这座旧时要塞仅有的生气。

古城最标志性的建筑就是南城门,这是一座典型的半圆形瓮城,外城门叫“永宁门”,内城门叫“永泰门”。瓮城基本保存完好,城门上方破烂的城楼让人想起了《大话西游》里的最后一幕。
每天清晨和傍晚,永泰城的居民赶着羊群穿过南面瓮城的“永宁门”,希望下次来我能如愿遇到。

过去的古城城周还有护城河,现已干涸。只有南门外的一处高地上,还有一座小型的水库,长期以来是古城人畜的生命之源。清康熙12年,岳升龙任永泰营千总时,以暗渠引山上的水磨沟泉水至此,想起了那句成语“源远流长”。

走进古城,穿行在古民居中,如同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经过百年时光的洗礼,永泰古城纵使仍有人烟,但是乍一眼看上去和我们在甘肃参观的那些文化遗址并没有什么区别。

路边的小卖部散发着时代的信息,与古城的古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圣阁、菩萨阁、新戏楼、四井……都只剩下了遗址。曾经的楼堂庙宇、酒肆商行,早已不复存在。
就算是那些沿街而建的古老民居,也到处是墙倒屋塌,十室九空。现在全村只有20户村民,大多是些不愿搬走的老人。断壁残垣,荒草萋萋,给人以沧桑荒凉之感。

鉴于古城乃国家保护文物,不允许改建和修葺;过去的居民搬走后,院落空荡,满目疮痍。这些典型的西北老屋,木质门廊,菱格镂窗,仍散发着早先生活的味道,蕴藏着时光无声的密码。

新建的城隍戏楼,不知上一次台上出现唱念做打,是何年何月。

在断瓦残垣为底色的永泰古城,一路走马观花没太多参观重点。唯独古城中央的永泰小学,保存之完整让人意料之外。
永泰小学是目前全国保留完好的民国时期三所小学城校之一,是中国近代初级教育的重要见证。李崇仁曾在这里当校长,随着人口的搬迁,学生逐渐减少,2014年这座新式小学不再办学。
永泰小学的校门有六米多高,是民族传统的小庑殿顶式的拱形校门,校门上浮雕内容丰富,技艺精湛。
我们或走在小学的走廊之下,或好奇地往封闭的教室里打量,想象着过去在这天高云淡的地方,也曾有琅琅书声回荡在校园。

站在城内遥望远处,祁连山余脉的寿鹿山也清晰可见,这里是河西走廊的门户,有古老的驿道通向远方,扼守着大明王朝的边疆,诚实地记录下历史留给的沧桑。

地址: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古城城隍庙边
交通:建议自驾,最近的火车站是景泰站
门票:0元
开放时间:全天

信息量爆棚同时又略带遗憾的一天,到达中卫后,急需大吃一顿、犒劳一下奔波一天的身心。
中卫的酒店就在市中心的红太阳广场附近,直奔广场去吃早已列入list的北颂冰煮羊。这家店很火,纵使晚上8点以后门口仍然聚集着等位大军,我们也排了半小时才得以落座。

冰煮羊这个形式的羊肉火锅我们都是第一次尝试,冰块跟羊羔肉放在一起煮,倒入的也是“有点甜”的农夫山泉水,完美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味道。与冰块同煮的羊肉能嫩滑紧实,几乎是入口即化。再蘸一点店内特制的麻酱,相信能收服99%原本不吃羊肉的人。
另点了一份羊肉卷,吃下来最完美的搭配还是羊羔肉!

回到上海后,我也吃了一次本地某知名火锅店推出的冰煮羊,味道真的差太远了,羊肉上桌时颜色就不对。我不禁仰天长叹,为什么北颂冰煮羊只开在宁夏呢?真的不考虑来魔都开分店吗?

晚餐后散步回酒店,途经中卫的鼓楼,清代重建的,但看上去簇新。这一路拍了好多鼓楼,它们的造型各不相同,却相同地承载了城市古老的回忆。川流不息的车流绕经城楼穿梭而行,行人三三两两言笑晏晏地往家赶,只觉昏暗的天际下,小城闲适又不见喧嚣。

💠DAY 20 中卫周边

今天是中卫比较经典的黄河宿集+北长滩+中卫66号公路的自驾行程,全程165公里。没有去沙坡头腾格里五湖穿越,是因为先前在巴丹吉林看够了。如果将来有机会单独来宁夏的话,我倒愿意去体验一下。

黄河宿集,从西北荒野到向往之地

中卫近几年飞升为网红目的地,靠的不是老牌景区沙坡头,而是黄河宿集的崛起。名叫宿集,其实就是民宿的集合。这里曾经是一片村庄,因黄河泛滥的缘故,村人们搬迁后,留下的民居年久失修,后来被改为民宿迎来了新生。

尽管这里距离中卫市区有近一小时的车程,但是大家依然趋之若鹜地奔向这里,不顾这里一晚的房价可能快抵上了中卫市区一平米的房价,偏偏旺季还一房难求。

从地图上看,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形成了一个小河套,中间最平缓的这一小块地界,被人为打造出了一片绿洲。
这里民宿的风格都一脉相承,土黄色抹泥的建筑外墙演绎着枕在黄河之上的生活美学。各种网络宣传、综艺真人秀的助推之下,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为这份“生活美学”买单。

黄河宿集的一边是静静流淌着的黄河,另一边则是见证了中卫百年变化的明长城。这段长城过去是北方抵御外族侵袭的防线,目前已经全部修复过了,看不太出以前的样子。站在长城上遥望黄河与沙坡头黄河桥,遥想傍晚时分是否能看到王维诗里的“黄河落日圆”。(王维赴凉州途中,行至中卫沙坡头,写下了千古名篇《使至塞上》)

除了民宿,这里还有书屋、陶土社、小酒馆、咖啡店、深夜食堂、农牧场…位于乡野,却营造出了高于乡野的旅途生活氛围。总之“适合拍照”,是我对这里最大的褒奖。
喝了咖啡,避了会暑,出发下一站。

北长滩,现实不止《山海情》

从黄河宿集出发,会先路过66号公路,再往前开一段才是北长滩。但下午是66号公路的打卡高峰,鉴于游客太多,我们先往前开到了北长滩,准备等傍晚人少些再回到66号公路。

一进北长滩,我仿佛来到了第二个永泰古城。据说整个北长滩原本有五十多户村民,与外面渐渐连通后,就只剩几户留守老人了。除了守着几块薄田,就是向路过的游客卖些土特产。
同样是黄土屋墙,刚从黄河宿集过来的我们,异常明显地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我没看过《山海情》,但知道北长滩是剧中“涌泉村”的取景地。走进这座“全国历史文化名村”,时间仿佛回到在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房屋因为年久失修,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生动演绎了曾经的岁月和生活,是黄河边活化石般的存在。

边拍照边断断续续听爸爸和村里的老人闲聊,说他从来没有走出过中卫,说这里已经好几个月没下雨,说自己不敢生病...老人其实年纪并不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得多,现实远比电视剧更沉重。

我相信这样的村子在西北还有很多。虽然国家扶贫通电通网,但依旧要面对恶劣的环境和频发的地质灾害。北长滩尚在黄河边,山沟里更偏远村落的生活更是要难以想象。
只能希望电视剧的拍摄,旅游的宣传规划,能让当地居民的生活过得尽量好一些吧。

村里只有一户人家养着羊,很多游记里都出现过。松垮垮的石头垒成院子和旱厕,掺了麦秆的黄泥墙面片片脱落,露出土烧的砖块。站在羊圈前和羊羊们玩了会,是下午真正轻松愉悦的时刻。

66号公路,黄河边的风光大道

接近傍晚的时候回到66号公路,游客少了一大半。终于能好好欣赏这条传说中的网红公路了。

66号公路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境内,起点是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终点是北长滩古村落,全长39公里。其实不用特意去找,一路有很多指示牌,公路的精华路段更是安置了“中卫66号公路”、“此生必驾”这样的网红路牌,也会有很多人集中在这里拍照。

这里被游客们发现之前,本是一条逶迤于山间的荒野天路。一边是古老的黄河,一边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两旁暗红色的山体与深灰色的公路相得益彰。 声名鹊起之后,荒凉的感觉自是无存;而不知有多少游客来中卫,就是为了来感受这条风光大道。

相比我们先前自驾的G315与河西走廊,丰富的地表色彩是这条公路最具辨识度的部分。或许这里并不符合所谓的“此生必驾的中国最美公路”,但是来宁夏必驾还是完全配得上的。

爸妈很喜欢66号公路,愉快地合影一张

从66号公路自驾回中卫市区的路上,其实风光也不差,找个观景台想近距离看看黄河。一回头看到后边的石碑,原来误打误撞地来到了黑山峡。

介绍上说黑山峡是黄河上游最壮观的大峡谷之一,放眼望去,无尽的戈壁和丘壑极尽壮丽。

常听说黄河泛滥治水难,但流经此处的河水水域宽阔,水流舒缓,不见一丝狂躁,黄灌区中,在宁夏的就占一半,而蜿蜒流转的黄河流道,更是慷慨的在中卫拐了个大弯才穿境而过,因此,中卫成为黄河中上游第一个自流灌溉市。有言称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在中卫,黄河真当得上一条母亲河。

小tips:
路上没有卖水卖食物的地方,建议提前在车里备好。同时也没有卫生间,如果去黄河宿集的话可以借用那里餐厅、咖啡馆的卫生间再过来

回到中卫市区的时候,天还未黑,红太阳广场上又是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这里对于中卫就像是宇宙中心,就算是站在广场边缘,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几近爆表的烟火气息。这一路走来,西北城市的烟火气一座比一座令我们感叹,而到了中卫,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昨天为了吃冰煮羊到达红太阳广场时,以为广场如此热闹是有特别活动,没想到竟是天天如此。若是人数稍微多一些的广场舞队伍,都找不到下脚的地方。

当天晚上不吃冰煮羊了,也不想再吃当地主营牛羊肉的餐厅,而是选择了万达广场的海底捞,毕竟好久没吃火锅了(海底捞就不拍了)。
从红太阳广场步行到万达广场会经过中山街,在当地似乎是很有名的夜市。一路卖小吃的,卖水果的、卖衣服的、卖礼品的.....商铺高分贝的喇叭声充斥耳膜,外卖小哥骑着小电瓶往来穿梭,我们随手买了几杯奶茶边走边喝,特别享受闹市街巷带来的视觉满足感。

💠DAY 21 中卫——银川

今天要从银川出发,前往40天旅途的最后一站——银川,全程190公里。出发之前依旧需要拾个遗,去一次就在酒店对面的高庙保安寺。爸妈起得早,此时已经逛完一圈回来了,向我们极力推荐那里。

高庙,与“大漠奇观”齐名的闹市古刹

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出了中卫这座沙漠水城的自然风光;而位于中卫市中心的高庙保安寺与“大漠奇观”齐名,是中卫两大景观之一。

见过类似的表情包,在门前居然让我看到实体了

高庙就位于旧城中央地带,与当地人的生活没有什么边界。庙宇被小桥流水掩映的公园包围,公园里都是过来锻炼休息的当地人,后门还有个大型的儿童休闲娱乐场所。地处公园核心的高庙围墙里安静清幽香火缭绕,围墙外则满是属于市井的喜乐哀愁。

高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竣工时间与北京故宫同步,初名新庙。由于中卫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塞,历史上东西方的佛、道、儒、基督、伊斯兰五大教均在此往来传教,故奠定了新庙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基础。清康熙年间因地震坍塌,改建后成为规模较大的古建筑群,民国初年增建后改称高庙。
现存的中卫高庙为20世纪40年代重修、增建后的样子,其建筑风格以清代古建筑为主体,中卫七处国保之一。

整个建筑群建在接连城墙的高台上,因为土地狭小布局十分紧凑;从前到后层层拔高,最高的一座民国时期楼阁,高出中卫街道近30米。殿宇之间通过回廊、木梯等连通,构成迂回曲折的空间。因此远看重楼叠阁,密密匝匝,充满立体感。

进门是天王殿,后面是单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24级台阶很陡,拾级而上经牌坊、南天门、中楼,最后是高达三层的五岳、玉皇、圣母殿。这些主要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逐层增高;附属建筑位于两侧,均衡对称。高庙建筑布局奇特,如果要评选全国排列最拥挤的古建筑群,高庙应该可以入选。

由于寺庙内主要呈现清代建筑风格,九脊歇山、四角攒尖、十字歇山、将军盔顶等各种类型的殿宇汇聚一堂。雕梁画栋的红柱金瓦配上题材丰富的苏式彩画,如同一座微缩版的“小故宫”。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长城西路高庙景区
交通:公交1/2路 红太阳广场;或公交4路 团结小区;鼓楼附近可步行前往
门票:公园免费,高庙30元/人
开放时间:08:30-17:30

银川市区半日citywalk

到达银川之后,当务之急是把陪了我们40天的爱车给托运回上海,这件大事完成后,才能安心地逛银川。老实说,旅途到了尾声,身心的劳累值也到达了顶峰,完全没有了行程第一天那种看什么都新鲜的劲儿。于是银川虽然待了2天2晚,但也只能算是浅尝辄止,很多知名景点不想去也没兴趣去。所以想要读懂这座城市,至少还得再来一次。

银川位于西北,却又看上去不太西北。城外戈壁黄沙天高云阔,城内却是湿地绿洲河网密布的“塞上江南”。人多楼密的老城区兴庆区,藏着说不完的故事,也是银川这座城市最适合citywalk的区域。
我们的路线:鼓楼——宁园——玉皇阁——南门楼——鼓楼南步行街

鼓楼是银川市区的地标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三层重檐楼阁,四角分别有一座券棚顶角坊。它位于闹市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从建成起就矗立在城市的中心地带,直到现在它的身边依旧环绕着川流不息的车流。
在周围现代化的商业建筑中,鼓楼像是一位睿智的长者,静看银川繁华,讲述岁月变迁,风貌却不减当年。

从鼓楼步行到玉皇阁的路上,不会错过一座名叫宁园得仿古园林。这是宁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里面有假山、池塘、藤架、花池,悠闲下棋打牌的老人…路过的游客可以选择进去纳凉休息。
仅仅是一排参天巨树之隔,就把这里的人们和外面喧闹的大马路分割开了。

银川老话说“一条街两个楼,一个警察看两头”,说的就是鼓楼旁是玉皇阁。

如今玉皇阁和鼓楼被宁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历史街区。现玉皇阁的位置就是明代府城鼓楼所在地,清代重建后因里面供奉玉皇大帝而被命名为玉皇阁,是银川市仅存的古代木结构高层楼阁,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玉皇阁通高22米,最瞩目的便是台座中央为高达14.1米的两层重檐歇山顶大殿。整个建筑群重楼叠阁,飞檐相啄,“河山一览”的牌匾似乎在以君临天下的气势雄视着脚下的这片大地。

疫情时玉皇阁登楼关闭,现在应该可以上去了。

南门楼是银川老城六大城门之一,过去叫“南薰门”,是至今保存下来的唯一城门。南薰门始建年代不详,目前大家看到的1917年重建的,1953年又开辟了南门广场。
因为其外形酷似天安门,也被称为“小天安门”,很多银川人都有在小时候南门广场前留影的回忆,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虽然和首都天安门相比,它依旧是个小模型;但是廊檐彩绘,红墙碧瓦,看起来也十分雄伟庄严。南门正对着商业和休闲的热闹场所,白天清新脱俗,夜晚身披霓虹。

最后回到人潮涌动的鼓楼步行街,正好休息吃饭。鼓楼南边的步行街有三四百米长,商铺林立,是银川曾经最主要的商业中心,也是银川人最爱逛的街区,没有之一。在这附近吃了个晚饭,完美结束citywalk。
时间有限,银川城区还有牛街、南关清真寺、承天寺塔、自强巷等值得一逛的好去处,感兴趣的话可以一并探索。

我们就是来宁夏要吃广式茶餐厅的怪人,老爸提议去吃,估计他当天想吃点清淡的。餐厅名字很霸气,叫做白宫,在当地已经做成了“老字号”,想来应该不差。实测下来味道距离广东的自然有不少距离,可能距离上海的茶餐厅也差了那么一点点,但是在西北地区算是不错了。店里菜品丰富,价格也很良心,汤汤水水吃得落胃满足。

💠DAY 22 银川市区

最后一天自然泡在了银川市区,人也沉浸在既想快点结束这累死人的旅途、又有些舍不得结束的矛盾中,毕竟这一路有太多令人难忘的回忆,以至于很多细节在2年后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根据个人的出行习惯,下次也不会安排时间跨度那么长的旅行了。

西夏王陵,一个神秘王朝的背影

其实吸引我结束青甘环线后来宁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想看一下西夏王陵。这个不被正史记录,却又实实在在出现过的神秘王朝。从武威到银川的路程实在有些远,中间才安排了在中卫停留。

名为西夏王陵,其实参观分为博物馆+陵区两个部分。一定要先博物馆再陵区,才不至于在大土堆前不明所以。

每个整点馆方会提供义务讲解,我们正好遇上,小哥讲解十分专业,听完受益良多。在这个历史专题性博物馆,展品主要是西夏陵出土的文物,从历史、文化、军事、宗教、艺术等维度,将神秘的西夏娓娓道来。

1038年,党项人李元昊建立了西夏,取名为大白高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今银川)。此后他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又使用武力稳定了整个河西走廊,不再向中原称臣。西夏一度与大宋、辽呈三足鼎立之势;之后又与金、南宋对峙。国祚近200年里,西夏经历了几乎所有中原王朝都会经历的事情:从后宫摄政到废黜太子,既有荒淫无道的荒唐皇帝,也有励精图治的中兴明君。

历史给西夏开了个玩笑。就在西夏最后一位皇帝李岘决定投降蒙古,偏偏成吉思汗突然死亡(据说是病死的)。死前成吉思汗留下遗言,要杀光党项人。公元1227年,李岘打开银川城门投降,没有等到蒙古人高抬贵手,等到的却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屠城。西夏国民几乎全部被杀,仅有少数党项贵族逃出银川。西夏王朝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掩埋于河西走廊的风沙之中。

屠城结束后,蒙古人又来到了西夏的王陵,开始了对陵墓的破坏性发掘。大概想要把西夏人的所有痕迹都从地球上抹去。

通过史料分析和体质人类学的印证,党项遗民分散在如今的土、藏、汉、蒙古等民族中。当然,他们也已经遗忘了这段历史,这个历经九位皇帝的西北王朝似乎只是富裕河套一个来了又去的过客。

因为史料的严重缺乏,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谜团重重。和金字塔一样,如今我们能看到的西夏王陵陵塔也不是它最初的样子。
在博物馆里看到了西夏王陵的复原图,具象地解答了来之前的疑问。
西夏陵塔的原貌原本并不是简单的塔形土堆,而是内部由夯土充实,外部有砖瓦木檐建筑的攒尖顶佛塔。陵墓前后也有碑亭、阙台、献殿等建筑。

称帝后,李元昊为了摆脱汉族的烙印,决意要创造一种专属于西夏的文字。(由于党项先人是大唐狂热粉,因此长期处于汉文化的影响之下)
四年时间里,他在汲取了汉字结构的前提下,创造出了6000多个全新的西夏文字。这些文字看起来与汉字十分相似,我们却一个字都认不出来,笔画复杂了许多。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这种新文字很难彻底代替党项人使用了几百年的汉字,很大一部分文字从创造之初就没有彻底被人们接纳。这也是西夏文至今大量未被破解的原因之一。

博物馆里有一款复制的西夏碑,正品在武威的西夏博物馆里已经见过。在新馆明亮的布光下,一整面密密麻麻西夏文字看得更清楚明了,srds真的一个都不认识。

但由于盗墓猖獗,西夏王陵发掘时已经没剩什么细软,大部分是雕件、砖石等。
特别喜欢其中形态各异的迦陵频伽。

由于西夏崇信佛教,曾广建佛寺;到了后期,藏传佛教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其他方面,如饮食,舞乐、服饰等,西夏都兼具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回首之前的旅程,我们经过了敦煌的西夏石窟,张掖的西夏国寺,马蹄寺的西夏塔、祁连的西夏烽火台、武威的西夏碑...在博物馆内系统地了解西夏史之后,这一路采撷的历史碎片细节,在大脑一阵电光火石后完完全全地被贯通连接了起来。一个消失的王朝仿佛再一次鲜活立体地站在了我们面前。

2019年才建成开放的西夏博物馆新馆,建筑本身也值得欣赏。外观像是一台展开的手风琴,整齐而密集的线条给人一种舒服的层次感,远看与巍巍贺兰山东麓环境风貌浑然一体。

对了,李元昊称帝后,自认为是鲜卑人后嗣,因鲜卑人有秃发的习惯,颁布了秃发令,要求党项族人全都恢复传统造型,也就是只保留前额或两边头发,其余全部剃掉。三天内,不服从者处死。于是一声令下,全“国”男子都秃了。
对于这个发型起初我有点难以接受,看到文创店门口的Q版小人好像好一点了。难怪没有服化道复原西夏的影视剧了,纪录片《神秘的西夏》除外…

坐景交车进入陵区,只见远处的贺兰山余脉巍然迤逦,如一条巨龙横亘于天际,将王陵揽在怀中,风水宝地名副其实。

1971年,西夏王陵逐步揭开面纱。高耸的九座陵区地面建筑,在图纸上构成了一个北斗星的图案。他们的陪葬墓,也是按各种不同的星象排布的,这更给西夏王陵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由于没有载入正史,西夏王陵在历史上遭遇过很多次盗墓,但其堪比明十三陵的规模,玄妙的排列格局,依旧透露着当年王室的气魄。虽历经劫难,那巍然高耸的陵台、形制独特的阙台等建筑遗址依然在顽强地证明着西夏陵昔日的辉煌,它们是西夏国存在过最有力的证据。

陵区的核心景点无疑是3号陵,推测是李元昊的泰陵,俗称“昊王坟”。
虽遭破坏,但仍是整个陵区中规模最大的西夏帝王陵墓。除主墓之外,还留有角楼,门阙、内外城墙、献祭台等附属建筑的遗存。如果没有被烧毁的话,其规模应该不亚于明清皇陵。

巨大的锥型夯土结构依然挺立,在近一千个寒来暑往中守护着地下的先王。
历史沧桑近在眼前,远处则是沟壑纵横的贺兰山麓,时而明晰,时而模糊;就如同西夏那段神秘的历史一样,总有一条脉络牵牵连连,无法隔断。

想看1、2号陵的游客可以租一辆电动自行车前往,单程5公里。想着王陵外形都差不多,在天气暴热暴晒之下我们果断放弃了。

▲景区很用心,很多指示牌都有包括西夏文在内的三种文字
坐在返程的景交车上,看着一座座王陵从眼前闪过,一股莫名的感慨涌上心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安塞王朱秩炅看到这些巨大的古冢,写下了一首诗“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也是此刻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地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东麓
交通:在银川火车站西广场,乘坐到闽宁镇商贸中心方向的708路公交车,到西夏陵下车
门票:85元/人(含观光车)
开放时间:09:00-17:00(11月1日-3月31日);08:00-17:30(4月1日-10月31日)

参观完已是下午1,2点,酒店附近有家国强手抓,这个点不用排队,很开心地吃上了。

西北的羊肉,各有各的绝,至少在我这个平时几乎不碰羊肉的人眼里,分不出个高下。国强手抓上过舌尖得过非遗,传说中的盐池滩羊肉是真的好,软烂不膻。相比在西宁吃到的手抓,这里蘸料的味道更得我心,里面的醋正好可以解羊肉的腻;加了些许辣椒提供了一丢丢刺激的口感,更升华了手抓羊肉原本朴实的味道。时隔两年,记忆犹新。

饭后回酒店休整了一番,明天要飞了得把行李收拾一下,到了傍晚才出门看落日。

览山公园,落日下告别漫长的旅程

来银川看日落,首推览山公园,这里是整个银川,乃至宁夏最适合看夕阳的地方。第一眼览山公园其实和其他城市综合性公园并没有什么不同。黄昏时大批家长带着孩子过来玩耍,五颜六色大游艺设备充斥着视线。沿着208级台阶拾级而上,览山公园的全貌才慢慢展开。

仿古罗马斗兽场风格的露天剧场,是览山公园的标志,也是吸引人们前来最关键的因素。平时的这里,仿佛专为游客而设的落日剧场,黄昏下拍照的人群、台阶上牵手看日落的情侣、对岸旋转的摩天轮、游吟歌手轻柔的歌声,这都是属于银川的别样浪漫。

站在最高处环视整片公园,云海下的贺兰山尽收眼底。山的对面就是银川西湖,挂在山头处将要坠落的太阳金光洒满整个湖面,整个银川城都融进了橘子般的水色和天色里。
庆幸在西北的最后一晚,能遇到这样一场盛大的落日欢送会。

鉴于场地比较空旷,飞了个无人机,周围就是依山傍水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从空中俯瞰才能明白银川为什么又叫做“塞上江南”,七十二连湖蒹葭苍苍的旧梦一直萦绕在爱他之人的心头。
远处就是正在发展中的金凤新区,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让人们看到了银川摩登与现代的另一面。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亲水大街与沈阳路交叉口向西300米
交通:公交13/19/34/游4路 览山公园东
门票:无
开放时间:8:00-23:00,推荐日落前一小时到达

怀远夜市,人间至味烟火气

这是西北之行去到的最后一个夜市,热闹程度完全符合它压轴登场的位置。总说夜市里看的是人间烟火气,而这一路在西北的夜市里浸泡着,我都快被腌入味了,咳咳。

第一次见到那么大的夜市(大约有上几百家),人流密集的水泄不通,吃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不知道从哪家开始吃,看中某个摊位了却发现压根没有可以坐下的地方,有点儿被这场面惊到。带着父母出门吃饭还是得讲究一下环境,站在路边吃总是不行的。于是我们草草逛了一圈后,搜到了夜市对面有家连锁的么肆烤肉,一路寻过去,发现店面虽小,但正好有空位。

这家是有点偏韩式的烤肉,每个圆烤盘上面都对着一条烟管,不是那种西北本土化的烧烤店。店里菜品很多,肉类都事先腌制过,味道嘛~就是那种中规中矩的烤肉店,吃的就是个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烤边吃的热闹。在吃多了西北的牛羊肉之后,过来换换口味也不错。

💠DAY 23 回家

奇怪的是,时间过去那么久了,这次旅行的种种我依旧历历在目(可能有照片辅助的因素)。但是离开那天到了机场是怎么上飞机的,银川机场长什么样,我已经完全断篇了。或许容易记得的从来不是生活里那些琐碎的细枝末节,而是那些闪闪发光、留在记忆的星河。

2年后,这片广袤大地来带的惊喜,依旧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减轻分毫,这一路奔赴的滚滚风尘积累在心魄里,开出繁盛之花。西北与我而言,曾是语文课本中的落日长河大漠孤烟,是历史书卷里的河西走廊李广张骞,是地理图册上的盆地高原荒漠雅丹。而今,它成为了我眼中看到的青海湖的湛蓝无边,翡翠湖的色彩斑斓,鸣沙山的黄沙漫漫,祁连山的绿水青山……写游记的时候,也仿佛跟着回忆再次旅行了一遍。云和月,风沙和荒芜,历史与传奇,都浓缩在了这8000公里中。

旅行无法拉伸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维度。祖国的大好河山是无价的礼物,慷慨地赠予每一位想要走向山川湖海的人。

💠一些简明攻略

【一句话点评全程酒店】
兰州亚欧大酒店:位置绝佳,楼下就是地铁站,距离黄河中山桥只有几百米。房间宽敞,风格设施也OK,就是早餐有些潦草
西宁如家商旅酒店(莫家街店):位于闹市区,吃饭购物方便,益鑫手抓就在旁边,去东关、南关清真寺也可以步行。房间比普通如家好一些,但是没有空调,白天待房里有些热,晚上就很舒服。
茶卡盐湖盐立方宾馆:镇上的酒店,设施在当地算是不错了。早餐一般但符合房价,附近有几家餐厅和小卖部
大柴旦海西云海天衢酒店:总体和上面这家的感受差不多
水上雅丹房车营地:房车不建议,正文里已经详细说过了,营地里的宾馆房间应该还行
芒崖花土沟西港航空酒店:房间一般,但在当地算好的,旺季性价比低
芒崖冷湖雅丹之星酒店:同上
敦煌宾馆:第二次入住了,全程最佳!就在市中心的老牌国营,品质有保证,大堂仿的是敦煌石窟。房间建议选8号楼的,新装修过,住得很舒服。早餐不错,留下就是敦煌1900咖啡和文创。
嘉峪关豪海大酒店:位置好,吃饭方便,可步行到城市广场。房间宽敞整洁,相对比较新,早餐一般
张掖天域国际酒店:窗外就是大佛寺的白塔,视野很好,市区游玩逛夜市都方便。房间很大,设施不算新,早餐一般
巴丹吉林沙漠庙海子营地:正文已详细说过,不赘述了
祁连宾馆:就在镇中心,房间里能看到卓尔山。房间的设施OK,就是风格有些过时,卫生间没有干湿分离
武威凉州宾馆:在南门市场附近,去哪都可以步行。房间超出预期,不敢相信只要两百多,感觉在大城市怎么说也要5,600。不足之处是洗澡水温不稳定,不知现在解决了没有,早餐倒是很符合房价
中卫大酒店:就在高庙保安寺对面,步行到红太阳广场和鼓楼很近。房间比较旧,卫生间也没有干湿分离,除了位置似乎没什么亮点
银川德吉林卡酒店:不在老城区,而是在万达广场和宁夏博物馆新馆旁边,吃饭购物很方便,打车去老城区约5公里。酒店的运营模式和房间风格有点类似美豪全季,品质不错且略带一点民族风情,早餐不错。

【自驾还是包车?】
对于各方面都很成熟的青甘大环线,租车自驾或是包车各有利弊,选择哪个全凭个人。
自驾的好处是自在自由,不用去和陌生人磨合。再者这一路的路况也不错,对车的要求不高,只要跟随导航就不存在认路方面的困扰。尤其对于想拍照的人来说,自驾时遇到风景好的地方想停就停,停多久都可以,自己把控行程。弊端就是司机容易累,车上至少要有2个可以开车的人,车出状况了也需要自己解决。另外由于对于当地路况不及包车司机熟悉,一些可以抄近道的小路或者冷门的拍摄点自然是不知道的。

包车的好处是很多事不用管,把想去的地方事先告诉司机就可以,相对轻松,运气好还可以跟着司机去一些“私家”景点。但是由于路程比较长,每天有很长的时间和司机待在一起,司机是否给力直接决定了这趟旅行的质量。如果是和陌生人一起拼车的,那队友又是另一个不稳定因素。由于包车市场水比较深,所以对于司机的挑选,一定要多问问之前客人的体验,或者找熟人推荐。

总结:对习惯自驾或者驾驶技术有信心、想要体验西北驾驶乐趣的、更习惯自由自在的,可以选择自驾。不会驾车或者水平磕磕绊绊的,还是老老实实选择包车比较好。

【行程设计思路】
只走大环线的话,一般是7-10天,走法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我们的路线参考意义不大,经典路线通常是——
Day1:西宁-塔尔寺-青海湖-茶卡
Day2:茶卡盐湖-穿越柴达木盆地-翡翠湖-大柴旦
Day3:大柴旦-315国道(U型公路)-水上雅丹-南八仙魔鬼城-大柴旦
Day4:大柴旦-石油小镇-敦煌
Day5: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敦煌
Dav6:敦煌市-嘉峪关城楼-张掖七彩丹霞-张掖(宿)
Day7:张掖-祁连祁连大草原-岗什卡雪峰-门源油菜花(7-8月)-西宁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建议在敦煌、张掖多停留一天(尤其是敦煌住2晚根本不够),这两个地方是我觉得最不该被蜻蜓点水掠过的地方。甘肃省博所在的兰州、卓尔山冰沟林海所在的祁连县也不该被忽略,而不是仅仅路过祁连大草原。如果想要体验青海火星地貌的话,还要算上两天茫崖的时间。总的来说想要玩得更深入些,10天是起码的,半个月都不算多。

如果是年假有限的上班族,难得出来旅行又想追求更有质量的玩法的,其实可以精玩甘肃一地或青海一地,不需要太多天数。因为这次我最大的困惑是,甘肃和青海除了挨在一起可以设计环线,其实并不适合放在一起玩。7,8月的青海草原泛绿油菜花盛开,气候凉爽很适合避暑;而此时的甘肃常常是35+的暴热天气,顶着烈日爬沙漠石窟很受罪。而4-5月甘肃气温适宜的时候,青海可能还在刮风下雪。

喜欢人文历史的,兰州—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这条经典的河西走廊路线绝对会让你震撼满足,就是需要订开口机票或者解决最后从敦煌回兰州的交通。喜欢自然风光的,可以选择青海环线,西宁—青海湖—茶卡—察尔汗盐湖—水上雅丹—大柴旦—德令哈—西宁依旧是一场接一场的视觉盛宴,环线自驾也更好安排。

【物品清单】
高原干燥,紫外线强,需要带足保湿、防晒的物品。包括但不限于遮阳帽(最好是带风绳的)、墨镜、防晒衣、防晒霜、润唇膏、面膜、护手霜、保湿喷雾等。青海住宿条件有限,客房备品一般,讲究的可以自己带牙刷、水杯、毛巾、浴巾、梳子等等。
暑期走青甘两省的话,需要带好三季的衣服,因为青海一些地方早上只有10度上下,中午过后才慢慢升温到20多度。除了足够的夏天衣物外,还需要薄羽绒、冲锋衣等放风防寒的衣物。穿裙子的女生需要带一条有一定厚度的连裤袜。
去盐湖准备下水的话可以事先买好透明的鞋套,拍照比较好看。爬鸣沙山最好穿凉鞋或拖鞋,如果是运动鞋单鞋则需要租景区那个有点丑的防沙鞋套。另外有爬山行程的需要带一双舒适好走的鞋子。
必备的药品,肠胃药、感冒药、降火药、止痛药、消炎药等视自己的情况带。
食品不用带太多,可以在当地买,要喝热水的可以带个保温杯

【纪录片推荐】
《河西走廊》
《玄奘之路》
敦煌
敦煌莫高窟 美の全貌》
《新丝绸之路》
《神秘的西夏》
《国家宝藏》第二季甘肃博物馆篇、第三季莫高窟
《航拍中国》第二季甘肃篇、第三季宁夏篇、第四季青海篇
《风味原产地·甘肃》
鉴于西北地区的一些景点、路线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不适合完全不做功课说走就走。强烈建议来之前看一些相关纪录片,能玩得有明白也更有意义。

💠尾声

感谢你看到这里。
动笔之前就知道肯定又是个长篇,开始也想要写得精简些,但是写到后面这句话不舍得删,那张图觉得还是应该放。最后与自己和解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
在这个长文式微的时代,自己也知道花时间去写那么多意义并不大。有时候与其说是要分享,倒不如说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在浩浩荡荡的记忆未被时光冲散之前,用游记来储存固定住我最想留住的模样。
最后,感谢家人,也致敬那些和我一样的同路人。
全文完。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