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

泉州,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它位于福建省南部,东临台湾海峡,西接武夷山脉,南邻漳州,北靠莆田。它有着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于是,我们在泉州相见~

第一站:蟳埔村
泉州有一个神秘的古村落,不仅村中的妇女都人人戴着花,而且房子还都是用蚵壳建的,戴花的美女被称为“蟳埔女”,与我国著名惠安女、湄洲女并称为我国三大渔女;房子也是我国唯一的蚵壳厝。最为神秘的是,传说他们是古阿拉伯人的后裔!
蟳埔村历史非常悠久,清嘉庆年间《西山杂志》就有对蟳埔村的记载,古老的村落,距今至少也有600年以上的历史了。
蟳埔村因地处海滨,是一个古老的渔村,传承悠久的渔村有着许多奇特和神秘的传承。其中就有戴着“簪花围”,穿着大踞衫的蟳埔女,还有用海蛎壳建造的蚵壳厝,这在我国可是独一无二的建筑。
行走在曲曲弯弯悠长的蟳埔村的老街巷里,你会发现,夹缝中的小巷两侧大多都是类似灰白的鹅卵石墙的房子,走近一看,原来都是蚵壳(蚵为闽南话中的海蛎壳),参差的凹凸彷如密密麻麻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就是在我国独一无二的蚵壳厝了。
蚵壳厝的建筑结构大体同传统的闽南红砖厝,花岗石的地基,上下均为红砖的门窗框,中间四周的墙以蚵壳拌海泥作墙,以及彩色的燕尾脊(燕子归巢,期待家人顺利回家),红白相间,古朴而灵动。
蟳埔村的蚵壳厝并不只是好看或者装饰的,我看到了一处残破的墙,墙里墙外都是蚵壳,而中间为泥土。据说这样的房屋由于蚵壳对空气的隔绝,不仅不积水,不怕虫蛀,还有冬暖夏凉的特色;尤其是经历多年的风雨之后,蚵壳不仅不会损坏,其外表更加光泽亮丽了。
簪花围,顾名思义就是会在头上簪花的。女性头戴簪花围的习俗已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蟳埔女的读音是:“蟳(xún)埔(pǔ)女。
蟳埔女习俗,是主要流传于福建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的蟳埔、金崎、后埔、东梅等社区的一种传统生活习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蟳埔村,最有特色的蟳埔女,她们头戴“簪花围”,身穿大裾衫、阔脚裤,脚踏双木屐,非常好辨认。
早期的蟳埔女从孩提起,就把头发留长,到十一、二岁就将秀发盘于脑后,系上红头绳,梳成海螺状的圆髻,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另用白玉兰、柚子花的花苞或花蕾串成花环,以发髻为圆心,圈戴在脑后。接着在髻心周围、左右对称插上几支大红、桃红艳丽的簪花、绢花或鲜花,再插上金或银制成的双脚发钗或梳子。整个头上打扮得犹如一座春意盎然的小花坛,美丽芬芳。
千年来,蟳埔村民靠在泉州湾打鱼为生,“以花为生,以蚝筑宅”是当地的民俗特色。

第二站:惠安风情园
惠安女主要分布在惠安沿海的崇武、山霞等地。因为她们常年穿着惠安女服,一些人认为她们是少数民族,其实她们是汉族人。
惠安女可以闻名全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她们独特的服装。有句俗话:“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就是用来形容她们的,封建头,民主肚是因为她们喜欢把自己的脑子包得严严实实的,却大大方方的露出自己的肚脐;节约衣和浪费裤就是短小的上衣,宽大的裤子。其实这种穿着可以为惠安女们劳作时带来极大的方便:因为住在沿海,夏热冬寒,橙黄色的斗笠便可以遮挡风沙和雨水;短上衣和短袖干活时不容易被海水打湿;宽大的裤子有利于在海滩上快速行走,不受束缚。她们往往还会佩戴银裤链,银裤链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种装饰,更是已婚妇女的代表。黄斗笠、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宽裤,这就是对惠安女的视觉记忆。
惠安女服饰变化来历:一百多年前的清代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 惠安女的服饰还和当时中国 农村各个地方的服饰一样,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那时妇女头上没有带斗笠和头巾,戴的是重达10多公斤的头饰。到了20世纪40年代, 惠安女的服饰有一次大的变化。原来过膝的上衣下摆,逐渐缩短到臀部,但是还没有短到露出肚脐。这时妇女的头饰已变成用黑布 包头 ,不戴花头巾也不带黄斗笠。惠安女服饰有了更明显的变化是在1949年以后,他们的上衣越来越短。据说这种变化来自1958年的**,当时全县的壮年妇女集中起来修 建水库。在这种艰苦的劳动中,为了遮风挡雨, 惠安 女不得不学习其他地区的妇女,带花头巾和黄斗笠,没想到这一戴再也没有摘下来,逐渐就演变成了现在一道奇特的惠安女风俗。

厦门集美学村、帆船体验课

集美学村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地方,位于福建厦门市集美区,拥有许多独特的景点和文化遗产。其中,石鼓路和龙舟池是两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景点。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3年始倾资创办,享誉海内外。曾被**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9]  1990年3月11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把一颗编号为2963的小行星命名为“陈嘉庚星”。
石鼓路是集美学村的主干道,全长约1.5公里,两旁是一排排具有厦门特色的石鼓房。这些房子建于清朝,是福建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石鼓房的建筑风格独特,外观雕刻精美,是福建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鼓路上漫步,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领略到福建传统建筑的魅力。
龙舟池是集美学村的另一个著名景点,位于学村中心,是一座古老的水池。相传,这里曾经是一条河流,后来被人工改造成了一个池塘,用于储存雨水和灌溉农田。如今,龙舟池已成为集美学村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池边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名为“龙舟桥”,据说是为了方便居民出行而建造的。此外,池中还有一座小岛,名为“荷花岛”,岛上种植着许多美丽的荷花,是拍照的好地方。

厦门鼓浪屿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岛西南有一海蚀岩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自明朝雅化为今名称“鼓浪屿”,位于福建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面积1.88平方公里,与厦门岛隔海相望,至高点为日光岩,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鼓浪屿就已出现。
元末,鼓浪屿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名“鼓浪石”,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
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
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
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
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占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
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
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
鼓浪屿岛上建筑有70%左右是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建造的。除外国人及华侨建筑外,本地军民也纷纷造屋盖房。有些本地的名人、富户,往往请外国的设计师设计图纸,或者套用现成的图纸,或者模仿周围的房屋形式,建造的住宅往往规模宏大,装修艳丽,做工亦很讲究。除居住建筑外,一些华侨也投资兴建了很多公用事业类建筑,创办了建筑公司,组建了一些施工队伍,开发建设了很多道路街区和店面。比较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黄奕住、李清泉、黄仲训等人,在鼓浪屿投以巨款,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开发出售住宅,创办电话、电报公司及自来水厂、码头等公共事业。抗战前,鼓浪屿楼房错落有致、造型迥异。抗战时期与**时期,一些建筑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坏。

漳州土楼

土楼:土楼民居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居种类之一,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的客家地区一带。其中犹以福建的土楼多为人们所知。。福建土楼根据产生年代和平面形式的不,可分为五凤楼、方形土楼、圆形土楼三种。土楼是一种防御性很强的民居形式,特别是方形土楼和圆形圆开土楼
圆形土楼是中国最典型、最吸引人的一种土楼民居形式。圆形土楼的最大特点是在圆楼内还建有圆楼,形成一环一环的建筑形状。最外环最高,利于防御,一般为二至六层,多为三层。内环高度不可超过外环,这样建筑不会显得拥挤而又利于采光通风。一层为厨房、餐厅,二层是仓库,三四层都是卧室。这些房间与外墙组成楼体。外墙由土垒砌而成,底层最厚达1.5米,往上逐渐变窄,顶层的厚度只有1米。如此的构筑,既满足防御的需要又减轻了墙体的重量。土墙墙体内用竹片做成墙筋,以增加墙的韧性和强度。环楼朝向里的一面,每一层都建有一圈内通式走廊,人可沿此廊绕院落一周。圆形屋顶的外部出檐较多,这很好地保护了土墙,使之免受雨水浇淋。

河坑土楼群,为张姓客家人聚居地,自元朝中期(1308年—1338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历经700多年建成。面积为17.4万平方米。河坑土楼群由方形的朝水楼、阳照楼、永盛楼、绳庆楼、永荣楼、永贵楼,圆形的裕昌楼、春贵楼、东升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以及五角形的南薰楼等14座组成。河坑土楼群14座土楼呈现出了形似双北斗七星阵的奇观,两阵相辅相成,方圆相配阴阳相合,有“仙山楼阁”、“北斗七星”之称,  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规划思想的体现。 2008年7月,包含河坑土楼群在内的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6]2009年11月,河坑土楼群被确定为福建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