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赋

温州,简称“瓯”,也叫鹿城,位于浙江最南端,与福建接壤,濒临东海。
山有山情: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海拔1611.3米的白云尖为全市最高峰。温州市森林覆盖率为60.03%。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
水有水意: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瓯江、飞云江作为温州的母亲河,哺育了代代瓯越人。
海有海魂:温州海岸线长514公里,有岛屿714.5个海岸曲折,良港众多,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

山海的合奏共鸣下,是温州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旖旎多姿诗情画意的楠溪江成为中国山水诗摇篮,雁荡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山,南麂岛以及苍南168黄金海岸线都是不要滤镜的碧海蓝天、还有廊桥之乡泰顺,伯温故里文成(却以百丈漈出圈)。。。。。。

如此瑰丽的形胜,引得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自谢灵运担任永嘉太守、开创出中国山水诗派以来,王羲之、孟浩然、陆游、徐霞客等留下过足迹和诗篇。
而星散在这片土壤的江南耕读人家,也孕育着无尽的文脉,自永嘉南渡、唐五代移民,至南宋文风鼎盛,温州进士1147人,居于两浙榜首,占全国二十分之一。
如今中国千年古县城中,浙江6个,温州占据4席:永嘉、乐清、瑞安、平阳(其他为金华浦江嘉兴海盐)。
更有乐清黄杨木雕、细纹刻纸、温州鼓词、泰顺的药发木偶、永嘉昆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17项。

当然现在温州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活跃强大的民营经济和经商能力。
温州依海而生,向海而兴,早在北宋时就成为当时的港口重镇,被朝廷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为全国四大港口之一,商贾云集,帆樯林立,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
到了现代温州市是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虽然温州是中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洋给了温州人依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勇气与机遇,也造成了明清时期的海禁之困局。

而群山的阻隔,使得温州在1989年以前都不通铁路和机场——可谓是“浙江的蜀道”。 
曾经“诗文礼教”之邦,在建国后成了“穷困”的代表。温州以前有句话,叫“平阳讨饭、文成人贩、永嘉逃难、洞头靠贷款吃饭。”
温州人的敢为人先、进取拼搏、锐意创新、并且善于抱团打天下的特质,成功突破这种“困局”,其组成的商业帝国和网络遍布华夏大地及全世界。
温州的“含商量”到底有多高?
每4个温州人中就有1个在外经商,温州商会遍布全国80%以上的地级市,70万温州人把生意做到世界130多个国家,创造了远远大于温州本土的经济规模。
温商成为了继晋商、徽商之后,又一个中华顶流商业军团。

耕读传家,重视教育,脑子活泛,敢打敢拼,胜天半子,极爱搞钱,宗族观念强烈。。。。。这些都是“进可儒雅、退可江湖”的“温州标签”和“温州财富”。

关于温州的旅途,只能管中窥豹,从一条流淌着诗意的江河与一座气压东南的山脉展开。

P1【永嘉】能使江山似永嘉

“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永嘉
苏州这首诗中提到的永嘉,是浙江南部温州的一座小县城。
永嘉,意取“水长而美”,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史,历史上先有永嘉郡,后有温州府,是温州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
小城故事多,这座小县城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南朝担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在楠溪江畔的高山幽谷长河滩头中杖策行吟,让永嘉成为了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悬圃树瑶,昆山挺玉。流采神皋,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擢颖昌族。灼灼风徽,采采文牍。”

“石浅水潺缓,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从此中国的山水文学走向了新的境界,从永嘉、从浙南浙东浩浩汤汤,流遍了神州大地和千载历史。
于是永嘉和山水诗意,紧密地不可分割,山无陵天地和,乃敢与君绝。
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成就——
“城连沙岫远,山断夏云高。
犹想成诗处,秋灯半照涛。”

“树色烟轻重,湖光风动摇。
百花乱飞雪,万岭叠青霄。” 

“山间阁道盘岩底,海界孤峰在浪中。”
。。。。。。。

永嘉的山与水到底为何令人倾心?究竟藏着多少诗情画意?
为何古往今来这么文人雅客醉心于此?连王羲之都赞此地为“欲界之仙都”?
是什么地理根源,塑造了这经久不衰、斑斓奇异的千里江山图?
永嘉,“八山一水一分田”,东接东南第一山——雁荡山,西连括苍山脉,鸭坑岭为北部天然屏障。最高峰为1271米的大青岗。
有了“山”构架好的肌骨和铺展出的画纸,我们再来看笔走龙蛇的“水”。
瓯江最大的支流——140公里的楠溪江,悠悠从深山中流淌出,36湾72滩,这“中华第一水”滋养了代代永嘉人和瓯越人,让整个楠溪江流域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闻名天下,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有了画卷和笔意,怎能少了点睛之笔的“烟火气”。
永嘉被誉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史书库”,在楠溪江的两岸,依旧完整保留着200多座原始古村落,“金山丽水”岩头村、“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浙南布达拉”林坑村。。。。。
每一座村子的阡陌交通、白墙黑瓦中,都真实地刻录着在中国乡土基因在浙南的枝繁叶茂。
楠溪江中下游段,古村沿袭唐宋建筑工艺,朴素大方,耕读诗书传家,村落布局多暗合五行八卦,七星八斗等古风水阴阳学。明清时期又受东阳木雕及徽派建筑影响,雕梁画栋,纷繁富丽。
其文脉犹盛,比如福佑为程门弟子鲍若雨故里,狮溪二刘隐居地,杏岙为诸儒宗师戴溪家园,溪口为文学家戴侗故里,苍坡务实园为南宋临安达官显贵府邸园林之模本,花坦乡明宅牌坊鳞次栉比,宋明文献丰富。。。。。。
楠溪江上游古村,山高路远,崖险谷深,除了文脉依旧,聚落随山势起伏而建,契合山水地形,在雅致粗粝之间找寻着独属于浙南民居的平衡美点,如屿北、埭头、暨家寨、茶园坑、林坑等。
其中8座宗祠构成的楠溪江宗祠群、两座明代牌坊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楠溪江村落群是江南聚落多元化的又一种代表,因地处浙南,保存完整度高、历史悠久且连续,其展示出的唐风宋韵、明清工艺,古朴自然,不需修饰,就满是诗意,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和文化遗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原来在碧水银滩中藏着真正的桃花源。
要读懂永嘉,去深入追问为何此地能称为中国山水诗发源地,这一番古村巡礼是必须的。
现在都在追求返璞归真,对于传统田园心生向往,本篇所惊鸿一瞥的9个古村,看是否升腾起旧故里的袅袅炊烟和桃源人家。

水脉的流淌、诗脉的勃发,都促成了文脉的延绵不绝。
永嘉南渡、唐五代移民,至南宋文风鼎盛,温州进士1147人,居于两浙榜首,占全国二十分之一。其中永嘉进士526人,同南宋京城临安杭州)相当。
从唐代至清朝,永嘉共有670位进士登榜。
永嘉学派、永嘉昆曲、永嘉四灵等永嘉元素在这般山水的滋润中生生不息,如漫天星斗般烙印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经济史、政治氏乃至戏曲史中。

至此,永嘉千里江山图上篇的故事,已经徐徐展开给诸位。
那么千里江山图的下篇,将充满着进取和创造之能。
这个千年诗画古城,并没有因山的阻隔、水的曲折,而停滞前进脚步。
在新时代依旧迸发着勃勃生机与不竭产能:
-每年教玩具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
-每月生产泵阀166000吨
-每周生产125000
-每天制作鞋子110000双
-每小时制作拉链250000米
-每分钟生产纽扣21000粒。。。。。
“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中国教玩具之都” 
这是属于永嘉的速度和魅力!

“谢客今已矣,我来谁与朋”。一起去欣赏永嘉的千里江山图!

狮子岩:江枫渔火对愁眠

狮子岩楠溪江中二小岛,岛为岩石组成,草木繁茂,其一如狮,迎流雄踞,浪遏飞舟,另一似球,玲珑别致,两块岩石有“狮子戏球”之意,为楠溪江的天然盆景。
赶到狮子岩时,天色皆暗,两块矗立于江心的巨岩,只剩黢黢的黑影,透露着奇伟峥嵘的雄姿,远处青山只剩着点隐约黑影,衬托着数家灯火。

而在寒风萧索之黄昏,却依然有不畏严寒的“钓叟”在等着上钩的鱼儿,江湾处渔民撑着一叶竹筏悠悠荡过,万籁俱寂,脑中忽然闪过张岱的名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知道他们相视的那一刻,会不会来一句
“你来了”
“是,我来了”
“这么冷的天,你本不该来”
“这么冷的天,我才必须来”
“收获如何”
“一无所获”
天地悠悠中的两声叹息,只剩那句异口同声的
“寒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狮子岩附近住宿一晚,在日出前早起,希望在这个楠溪江著名摄影点打卡下几张“巨片”,正好碰到上海摄影团,雇了舟子,兼竹筏,蓑笠,鸬鹚,进行常规摆拍。(我获得允许才进行蹭拍,一顿顿咔咔连拍。)
其时天还未亮,江心的雄狮和地平线下的朝阳还在梦乡,而热爱摄影的人们已端起长枪短炮,开始“狙击”。
幽蓝素净的江面上,孤舟蓑笠翁,长蒿撑起,波心荡漾,冷月无声,只有船头的橘灯带来一丝暖意,和“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意。
为了更好的展示动态瞬间,渔民模特扔出小鱼儿,鸬鹚们争着抢夺早起的食物。

不一会儿,天边晨曦渐露,虽然太阳在略显羞涩,但江面上已然洒下紫黄的光线,给孤舟自横、寒鸦飞渡、一灯如豆增添上别致的画笔。
最可惜的就是没有晨雾,少了最缥缈的点睛之笔。

登上对面小山头的狮子岩观景台,能俯瞰整个江段。

狮子岩竹筏漂流码头: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地址:永嘉县岩头镇下日川村
导航:“狮子岩”,附近饭店酒店民宿较为集中。
游玩tip:附近有狮子岩漂流码头,时间30分钟;另外码头为:小港漂流码头、二桥码头

石桅岩:海界孤峰在浪中

楠溪江景区东北面,有一孤峰拔地而起,三面环水,相对高度306米,形如船桅,名唤“石桅岩”,姿态雄奇,傲然峻拔,有“浙南天柱”之誉。

石桅岩是永嘉最后一站,去景区的路上,在楠溪江岸路过网红打卡地“红枫古道”。

进入景区内,只见长桥卧波,碧水如带,中间一方巨岩被起伏的山峦众星捧月,巍峨若玉山之将崩。直似十八班兵器中的铁锏,直刺苍穹。又似层层浪涛中的一杆船尾,乘风破浪。岩顶如并蒂莲蕾,比肩而耸,午后阳光洒在岩壁上,呈现出红赭淡紫的奇异色彩。

在静谧青翠的山林小道中前行,等寨门、过石桥、涉长滩,一方深潭拦住去路。
这里可乘船,船驶过黝黑如铁的悬崖,悬崖上是凌空栈道,宛若挪威的峡湾景致。

劈波斩浪的船老大:我等的船还不来,我等的人还不明白
(其实船就开三分钟)

弃舟登岸,见将军岩、骆驼峰等奇异诡谲山峰,碧波上映着灿若云霞的枫叶,野渡中竹筏自横,从流飘荡。

将军岩——这块岩石像是带着头盔的士兵

骆驼峰

地址:永嘉鹤盛镇白雁线
导航:“石桅岩”
门票:50元(包含坐船),线上提前2小时买40.
停车:10元
路线:
1、 长线:纯步行(加上小三峡和空中栈道),正门进后门出,要2小时,
2、 短线:不去小三峡+坐船,正门进正门出,1小时。
注意:石桅岩不是环线,一般是正门进,后门出(小三峡方向),有接驳车(16点以后停运)接回正门。
夏季有漂流120元左右

茗岙梯田:老僧半间云半间

浙江梯田的盛名被丽水的云和梯田占去了大半,其实在永嘉山区还有一座【茗岙梯田】,风光不输云和。
茗岙是除了云南元阳梯田外,江南最大的梯田,由郑山梯田和茗岙梯田两部分组成,是中国摄影家协会梯田摄影创作基地。
《航拍中国》浙江篇,就有茗岙的专题。
梯田总体海拔在800米左右,经历1000多年历朝历代的耕作,茗岙梯田已是华东先民在大地上雕刻的精美艺术品,谁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不会吟诗作对,他们带月荷锄归的吆喝,就与大地、与四季、与物候产生了无穷的共鸣,这种诗意是最朴实、最直击心灵的。
春秋之际,遍地鎏金,金黄灿烂。
最佳时间为,五六月芒种蓄水季,天光云影倒影在梯田作的镜子中。
寒冬初雪,则雾凇沆砀,天地一白。

可惜笔者11月底去,既没有在最佳季节,也没看到云海和日出。
傍晚落日余晖,洒在已经收割干巴的块块梯田上,几株柿子树倒还结着火红的果实,给了这平淡素净的画面些许惹眼点缀。
茗岙梯田有六个观景点,且都是面朝日出方向,没有日落可以观赏。

最佳摄影点在郑山村的,“5号摄影点”。
初冬虽然“一无所有”,但山腰间云上古村和蓝天青山相得益彰。

6号摄影点海拔最高,俯瞰视角好在郑山村,在郑山村西面山头,著名摄影师叶新仁作品《田园牧歌》即在该处取景。
从水泥大路转到土路,盘旋了一阵,果然更高的机位下,整个茗岙梯田一览无余。
早晨高山中朔风凄紧,砭人肌骨,由于天气阴沉,打卡两张就撤离了。

都说茗岙是云的故乡,一早一晚都遗憾错过。
如果能在这边山居数日,该是宋代僧人释志芝,所写的《山居》一般
“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
昨夜云随风雨去,回头方羡老僧闲。”

想拍点美景的,体验“老僧半间云半间”的缥缈隐逸,建议在郑山村附近住一晚。

地址:永嘉茗岙乡
导航:“茗岙5号摄影点”,不要直接导航茗岙梯田,会走错地方、
梯田摄影指南:5号摄影点视角最佳,6号摄影点俯瞰全局;
最佳时间为56月份芒种灌水季
整个茗岙梯田都为日出方向,没有日落方向可以观赏。

永嘉书院:万古声名重九山

永嘉书院是国家4A景区,位于楠溪江核心区域。
这个景点名字颇具欺骗性,看介绍是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艺术交流、教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体,是浙江省重点文化园区。
你说是书院吧,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去了还得爬好久的山。

闲话少叙,在书院门口时,天飘着微微寒雨,但那条时刻令人倾心的楠溪江,依旧是那么的翠绿。
江上竹筏三两,从流飘荡,若然古筝悠悠,洞箫呜咽,抑或有钓叟垂钓,该有宋元山水画的意境了。
景区外的竹筏项目和书院是独立的,竹筏阿姨拉着我说去坐船,就100一船。
看我没理她,她自己从80打折到60。
我咨询了当地朋友,说五六十的价格合理,100就是杀猪了。
当然最后我也没坐,赶忙去探寻永嘉书院的文气和风光。

先来简单说说永嘉学院和永嘉学派。

淳祐七年(1247),王致远因不满宋室的腐败,愤而辞官归里,在永嘉县城(今温州鹿城区)的书堂巷置地建房,兴办永嘉书院。
永嘉学派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甚是重要。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东永嘉(今浙江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是南宋浙东学派中的一个先导学派。永嘉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
主张“经世致用,义利并举”,重视经史和政治制度的研究,主张通商惠工、减轻捐税、探求振兴南宋的途径。
“以商养文,文以载道”,永嘉学派孕育了永嘉文派、画派、温州南戏,让温州文脉源远流长。
两宋期间温州著名学者达240人,南宋一百多年,文科进士1147人,状元7热。
到了现代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成为改革开放后“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
批评理学和心学,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也是改革开放后“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

沿着楠溪江慢慢走进书院,河滩中怪石峥嵘,若虎啸,似狮吼,有亭翼然,屋舍俨然,对望青山如黛,峭壁如削,一抹银杏的金黄冲破素色寒意,自然、野趣、人文(新造)和谐统一。

在分岔口,选择坐车(付费)、爬山,一路上山高谷深,间有飞瀑争鸣,在丰水季应该很是壮观。
山顶的视野极佳,可惜天色晦暗阴雨,只有多弯清澈的楠溪江像一方碧玉簪,别致醒目装点在大地上。

山顶是一个另外付费的娱乐项目,下山也更快。
已经被坑了20元的接驳车费,选择继续徒步下山。

山川寂寥,空谷足音,到达了书院最核心的景点——金珠瀑。
水潭一如既往的透绿,只是本该“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像极了被家庭和工作榨干的中年男性,疲软的无力感。

【游览攻略】
门票:大门票45元。电动旅游车5元,山顶【爱洛斯云廊】娱乐项目包含接驳车160左右好像。
不爬山短线:入口-凤凰渡-月亮桥-百米碇步桥-金谷瀑布-永嘉学馆-金珠瀑
爬山长线:入口-金谷瀑布-爱洛斯云廊接驳车(可单买)-天空云廊-金涧瀑-洞天一线-金珠瀑
时间:短线1小时,长线2小时;最好夏季丰水期来。
注意:景区外竹筏合理价格60元左右一人。

五通圣王庙:春来江水绿如蓝

永嘉书院去到花坦乡寻访古建群的途中,在一座长桥上,只见楠溪江豁然开朗,两岸青山相对出,碧水之中,有沙洲弯如月牙,有寒江独钓者(这人怎么走到沙洲上的)。

窃以为楠溪江的水是笔者见过最“翠的”
为何说这溪水是翠,因为很难简单用“青”、“绿”、“黛”、“篮”等几个词来概括这溪水的色系。
除了自然造化外,想来还是因为以谢灵运等一众文气的氤氲加持,楠溪江的水把千峰的翠色夺来,与雨过天青色融合、沉淀,造就其独一无二的迷人色泽。

而对岸崖壁山洞中,有一座“五通圣王庙”,香火还挺旺。问老者,也不知历史,只说来烧香的人很多,也很灵验。
后查资料,五通神又称“五圣”、“五郎神”,原是中国南方乡村中供奉的神道。本是兄弟五人,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主求财运,初一十五香客很多。
而这圣王庙紧邻江湾渡口,笔者猜测是保佑“靠江吃江”一方百姓及行船的平安把

从圣王庙俯瞰楠溪江,直觉心胸坦荡,逸兴遄飞,好一条诗意江流。

塔山公园:满城尽带黄金甲

塔山公园,和丽水古街毗邻,中间立着一座文峰塔,文峰塔也叫金氏塔,该塔与水亭祠、桂林公(金永朴)书院、文昌阁相呼应,是岩头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金山十景之一。
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原物早已焚毁,现塔为08年重造。

“护城湖中载荷花,绿树丛中隐古塔”
从不同角度都能看到文峰塔不同的影子,尤其以塔倒影在丽水湖中——塔湖印月——最有意思。

11月底时,塔山公园的银杏树开的正盛,加之阳光洒落,蓝天之下仿佛坠入一片金色海洋中,引得游人驻足拍摄。
登上塔下的平台,可俯瞰岩头镇的全貌,能俯瞰丽水街,还能看到楠溪江河流,楠溪江二桥甚至芙蓉古村

登上塔下的平台,可俯瞰岩头镇的全貌,能俯瞰丽水街,还能看到楠溪江河流,楠溪江二桥甚至芙蓉古村。

地址:永嘉岩头镇
导航:“塔山公园”,停车门票都免费。

丽水古街:伤心桥下春波绿

“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帏绕画楼”,
岩头是楠溪江唯一一座以综合水利设施来布局的古村,始建于五代末年,为金氏聚居之地。
位于岩头镇的丽水古街,是永嘉必去的景点之一。
丽水湖上担盐客必经的蓄水堤,到形成于清代的商业街,丽水街全长300多米。旧时90余间店面长廊相连,有屋檐披盖,沿湖一侧是精致的美人靠。长廊依水而建,随水势蜿蜒,有一种优美异常的弧度和纵深感。

丽水街古树成群,绿意葱茏,曲流环碧,琴屿流莺,
近处有莲池,金鱼戏水;中景有文峰塔,塔湖印月。
远景有芙蓉三崖,苍山积雪,可谓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造景手法运用的无比娴熟和自然(关于传统园林造景手法详见主页苏州长篇游记)。

古街看点很多有桥、有亭、有阁、有庙、有池等。
入口处的丽水古桥,又名“永庆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三孔拱券式石板桥,由48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12.3米。
古朴玲珑,至今桥上仍通行人车马,与边上古樟树相映成趣。
可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桥边是一座精美的花亭,重檐攒顶,朴素庄重。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
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脊梁上雕有“刘海献钱”“张果老骑白驴”塑像。所谓“接官”,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意思。

门票:15元,从塔山公园的侧路下来不用门票

芙蓉村:曲沼芙蓉竹映嘉

芙蓉村是楠溪江各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场桥迁来定居,距今以有1000多年。因村西南有三崖摩天,赤白相映,宛若芙蓉,遂以芙蓉为村名。

现在的村子是元代至正年(1341年),按照“七星八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重建,意为天上星与地上人相对应,星筑台、斗凿池以为象征。
七星八斗的建筑,一方面暗喻此处为福地,上纳文曲星宿,人才辈出如星斗繁密;更加实际的是“利为战”,铸台通水,可攻可守。

作为楠溪江古村落群的缩影和代表、中国乡土建筑多元化的典型,芙蓉古村更是是研究中国人口迁徙史、宗族史、村寨建设史、地理史的活标本,一起来看这朵浙南的“清水芙蓉”到底有何魅力。

村子目前仍保存600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7座寨门,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 18 座。
看点包括但不限于:寨门、陈氏宗祠、如意街、芙蓉亭、明伦堂、将军屋、三星祠、司马宅等。

永嘉最辉煌的南宋时期,芙蓉村先后有十八个家族成员在京城同朝做官,而且爵位显赫。芙蓉陈氏可谓永嘉大族。
《芙蓉陈氏宗谱》载,族人中考中进士、举人、生员的34名,历代在京任职有18人,世称"十八金带",今珍藏"十八金带"容图、玉笏、朝服及祭品、圣旨、金瓶、匾额等。
历史总是兴衰无常,宋元之交,蒙古骑兵南下。族人陈虞之在率兵抗元,最终跳崖身亡。
族谱上记载“元兵至温,公与族侄规公,率子侄、乡人千余,迎战于绿璋,退登芙蓉岩,据守三载。”
元兵进村后,古村几乎被毁。后重建多以石头为建筑材料,重在防御抗战。

正午时分,从寨门进入,便是陈氏大宗祠。
作为古村的精华建筑,宗祠体为七开间,两进建筑。
中有对联:"地枕三崖,崖吐名花明昭万古;门临四水,水生秀气荣荫千秋";

大戏台为歇山顶,檐口高,翼角飞扬,仿佛要直入云端,木结构上有雕成神仙人物的斜撑,精美的花篮柱,覆莲式的梢子,雕工之精美,全国罕见。

同治年间的“状元及第”匾额,村子出过状元

宗祠门口银杏树开的正盛。

宗祠出来就是,卵石筑成的主街,名“如意街”,寓吉祥如意之义。街两旁水道纵横,流水潺潺。

走过窄窄的如意街,忽见一朵空透玲珑的“芙蓉”盛开在半亩方塘之上。原来是古村地标——“芙蓉亭”——两层楼阁式歇山顶的方亭。
蓝天白云之下,这一朵舒展精美的莲花倒影在水面,展示独特的建筑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走街串巷中,去到一座将军屋,该屋建于清道光年间,因为国民党第五军少将参谋长陈毓秀的故居,取名“将军”
主建筑是一座规模宏敞的三合院式建筑。门台为重檐歇山式屋脊,饰有吻凤,砖雕细腻精致。

陈氏后人领我进入将军的起居房间(3元费用),里面别有洞天。
陈老人是陈将军的侄子,他说房间内的鎏金雕花木床、柜子等有着比老屋还久的年代,非常珍贵。
而另一件则是唐伯虎的四美人图,由于这些图一直被放在暗阁处,躲过了上世纪的特殊动乱时期。后来大维修才发现,老人说经专家鉴定是真迹,我虽然不懂书画,猜想大概是仿品把,不然唐伯虎的真迹应该早就珍藏在博物馆了(有专业人士知道吗)。

司马第大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当地富户陈士鸾所建,由三座四合院合并而成,院子间有夹道连通,构筑成一个巨大的院落,十分之精美别致。

《芙蓉陈氏宗谱》载,族人中考中进士、举人、生员的34名,历代在京任职有18人,世称"十八金带",今珍藏"十八金带"容图、玉笏、朝服及祭品、圣旨、金瓶、匾额等。

古村虽然是楠溪江最有名的,但游人依然不多,在离开时看到一所老屋正在为新人布置新房,喜庆的大红与古朴的黝黑在蓝天白云下,也毫不违和。

地址:永嘉县岩头镇
门票:15元

苍坡村:笔走龙蛇惊风雨

永嘉楠溪江流域200多个古村中,有个800多年的古村,以“文房四宝”作为规划布局,独树一帜。
【苍坡村】,最早历史要追溯到唐宋之交,现村址是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九世祖李嵩邀请国师李时日设计的,800多年历史。

【文房四宝】
村中街巷呈八卦形,建长306米、宽2米的直街称“笔街”, 对村西笔架山;
以两方池作“砚台”;
砚台两旁端头打斜的条石为“墨”;
村四周平畴田亩为“纸”;
(这样规划形式古村,笔者也走过金华浦江的新光村。)
从李氏宗祠外的池塘对面远眺,可见笔架山倒影在湖面,构成一幅静态水彩画。

【卧虎藏龙】
苍坡溪门的牌坊,形象酷似虎头,在溪门里面,有一座石拱桥,拱桥的桥面象征虎背,暗合藏龙卧虎之意;

村子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
其中宋代木构淳和之风的苍坡溪门、望兄亭、仁济庙、李氏宗祠、车门、水月堂等都很有看点。
而仁济庙前,尚有三棵815岁古柏。 
苍坡的古戏台上还会响起永嘉昆曲的调子。

如今古村也像林坑一样,以晒秋节作为一个宣传手段,算是走过的楠溪江古村落游人最多的。
午后的斜阳,照在秋收的食物上,时光仿佛也按下了暂停键。

地址:永嘉岩头镇
导航:苍坡村
门票:15元

林坑村:子规声里雨如烟

永嘉北部、楠溪江源头,与仙居接壤的地方,有一个700年古村,以“村古、竹秀、水清、瀑多、谷深”见长,被誉为“湮没深山中的璞玉”。
如今这块璞玉也因为晒秋,逐渐网红化,成为楠溪江流域一众古村的“领头羊”。
他就是著名的林坑村。

下图是2000年的林坑村
图片来自叶新人《中国楠溪江

【历史】
始建于明朝,有700余年历史。是毛形宗族聚居地,据传祖上为避战乱,自江西吉安背井离乡迁徙,迄今已有45代。
【地理】
村子位于华东第一镇-岩坦镇,因古时地处偏僻,竹木繁茂,三面环山,溪多谷深。交通闭塞,故称“林坑”。

【建筑特点】
林坑村是典型的浙南山地民居风格,随山势起伏,连绵层叠。
村子保存着浙南山区传统的木结构民居建筑,是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之一,朴素真实,野趣天然,与四周秀木青山交相辉映。
除了古民居,自然风光方面还有大肚岩、月光洞、三叠岩、双柱峰、三折瀑布。

当然现在林坑的出圈在于“晒秋”。
秋季,村子里外、屋檐上、拱桥边,甚至溪水旁,摆满了农产品土特产,柿子、辣椒、腊肉、溪鱼干、番薯干、素面、土鸡蛋、黄豆等等,拼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丰收图景。
古村还专门在11月中旬-12月中旬,举办晒秋节,规模和风光不输大热的婺源

在金秋时节,村子周中每日客流量在2000人次左右,周末高峰期可达8000多人次。
笔者是在11月底去的,还算旺季的尾巴,如此偏僻的村子,居然大巴私家车听到了村外面的路上,自驾游及旅游团的游客非常之多。

一路过沉香廊桥、永安石桥、永吉廊桥,到了最佳拍摄地点-永平桥。可在对面的茶楼俯拍,很是出片。
除了常规的机位,可以避开人群,走到更高的山岗上,能俯瞰整个村子,村中的那一株大树,火红惹眼,甚至突出好看。
所以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璞玉,也许合理的雕琢和营销,才能走出深山。

地址:永嘉县黄南乡
导航:“林坑村”
门票:15元
停车费:10元
游玩时间:1-2h
周边:屿北古村、暨家宅、溪口村等

源头村:只恐双溪舴艋舟

永嘉北部村的深山中,还有一个“暨家寨”,大火的网剧《田耕纪》的取景地。但是在太过偏僻遥远,就没去了。
一路沿着楠溪江上游,从北而南自驾,深山中空气虽然清冷,但风光属实不错。
11月底已是楠溪江枯水季,但楠溪江水的“翠”,是笔者见过之最。

一个弯道处看到青翠如琉璃的溪段,怪石嶙峋,大树华盖,枫叶柿子如火。
此处名唤“冷水岩”,有一株千年古松。

而对面的碇步桥,横穿溪流,几艘舴艋舟泊岸而靠,举目四眺,山青水绿,白墙灰瓦,间或几只白鹭展翅划过江面,既有自然野趣,又有生活气息。

看了介绍才知道这个村子叫【源头村】。是楠溪江舴艋舟航线的起点。
舴艋舟曾是楠溪江流域重要的交通工具,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
一般长11米,宽1.8米,高0.8米。上世纪,随着永嘉县陆路交通网络日渐完善,舴艋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而造船工艺之复杂,如今全全县船工匠不到10人。
看上世纪老照片舴艋舟,是有白帆,如今恢复的无帆。
源头村是恢复和传承这项重要技艺的中心。

游览线路:冷水岩-千年古松- 滨水公园-舴艋舟文化馆、源埠头
门票、停车都免费

屿北村:菡萏香销翠叶残

永嘉北部,有这么一个古村,
群山四合,一水潆洄,村呈莲花状。
历史上文风鼎盛,还出过状元;
在近代更是浙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这就是屿北古村,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村子山环抱而四合,其水潆洄而南流,村落规划思想融儒、释、道、兵等于一体,有“千年莲花”村之誉。

为什么说村子是莲花村呢?
因为古村布局中采用周敦颐《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出污染而不染"的思想来规划。屿北村四周群山重叠,形似莲花瓣,村落聚冲"莲花心",呈五行风水格局:北向金字山定为"金"、南方屿北森林定为"木"、东侧交叉路形为"火"、西向(莲花心)肥沃黄土为"土"、城河围绕"莲花心"一周定为"水"。
七座祠堂和八口水井则构成星宿中的“七星八斗”。

村子历史要追溯到唐代中叶,南宋初年吏部尚书汪应辰、汪应龙两兄弟为避秦桧奸党迫害,从江西玉山迁隐于此,迄今已历三十五世。
历代簪缨迭起,人才辈出,古有溪山"小邹鲁"之美誉。小小的村庄,曾先后出过1名状元,8名进士,10名贡生和庠生。

环村有9座寨门,2道寨墙和一条护寨河,7座大小桥梁。
还有30多座古宅,40余座四合院大屋。
村中民居、宗祠、殿宇、凉亭建筑仍保存着大量石雕、木雕和砖雕艺术。
民居梁架结构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外观看比较低矮,有《营造法式》中的"竹编造"手法。
其中毓秀堂、闲存堂、三多堂、锺寿堂、三祝堂等屿北十九名堂都保存完好。
这些古宅多是清代,其中闲村堂位于村中轴线的中心,闲存二字语出《易经》“闲邪存其诚”。
古宅内还有这一脉汪氏近年来的合影,有三十三世。依稀可重温汪氏家族“父子两尚书,一门三进士”的辉煌。
永嘉温州的宗族血脉观念之深,可见一斑。

村内过去有7座宗祠,其中尤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的尚书祠(汪氏大宗祠)最为著名。
现存建筑重修于清代乾隆五十三年。大门口还有唐代武德四年御赐上柱国封樾国公的匾额(也为新造)。

祠堂一进大门外石狮子和旗杆夹石,气势不凡。

清代匾额“尚书祠”下方,有一对联“绿水依莲联依阁江浙第一祠、青山环水水患村南溪无双景”,概括了古村的风光、底蕴和文脉。

下面是乾隆年间匾额

“敦睦”匾额看不出具体年代,不知因为和原因被毁坏。

尚书祠外有800年银杏古树,11月底去时正好金黄满堂,流淌着浪漫的秋意。
屿北还是我党抗日战争中后期永嘉县开展游击战争的指挥中心,也是浙南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正午时分,初冬的太阳也很温暖,古村人烟稀少,本地也仅是晒太阳闲谈的老人居多,摆着的农产品也几乎无人问津。
地处北部相对偏僻之所,又没有晒秋等商业引流的项目,和永嘉更著名的林坑村、芙蓉古村、苍坡村相比,屿北古村显得没有那么热络,村子朴实无华中带着点寂寥萧索,或许只有那株每个秋天展示出其优美姿态和色泽的银杏树,才最懂得遗散在岁月里的兴衰,裹藏在尘烟中的荣辱,一朝风月,原来已穿越过三十又五世。
800年来,树依旧挺拔苍翠,而村子有些老态龙钟了。

地址:温州永嘉县岩坦镇
导航:“屿北古村”
门票:免费
游玩时间:1-2小时

溪口村:碧天夜泻银河水

沿楠溪江南下溯溪,见过一个又一个古村,在一个江边门头十分气派的村子停驻下。
看介绍村子名唤【溪口村】,本来不在计划内。
但见山明水秀,两江汇流,古意盎然,便欣然探寻。
溪口村和之前去的仙居皤滩古镇有着深刻的渊源,据传北宋时,始祖戴天旭从皤滩迁来岩坦溪出口处,逐步形成血缘村落。

村子是楠溪江中游段的起始点,也是舟筏运输第一埠。鼎盛时期多达1000余只舴艋舟,可以想象这千帆竞渡之壮观景象。
时过境迁,立于村口桥头,不见帆影,偶有村民在江边洗涤衣物。
见江心怪石,如天外来客般被碧绿的江水包围。
正如诗曰“喷石东来飞雪过,环山西出片浮云。碧天夜泻银河水,夹镜波分白鹭洲”

溪口村除了地理位置优越,也是个文风鼎盛、物华天宝、官儒盈门之所,开辟了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之先。
在南宋时曾出过“一门三代四进士”的世家,其中戴蒙、戴侗等,都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

该村历史上曾有7个书院,在永嘉县中极其少见,其中东山书院,是楠溪江最早的书院之一,为南宋进士、曾任太子讲读的著名理学家戴蒙辞官之后所创办。由于成绩斐然,朝廷赐名“明文”。
现存的书院地基为900多年前宋代的,建筑则为清代乾隆年间重建,楼阁式重檐木构,悬山顶。书院里面至今保存完好的木雕,祥云悬柱,镶嵌宝石。
书院人烟萧条,对门只有一位古稀老者,在午后暖阳中闭目养神,抽一口旱烟。

下图上世纪的戴蒙书院
图片来自叶新人《中国楠溪江

现在村子内仅存的南宋遗迹为莲池和一段200米长的石道。现存古民居建筑有40多座,大都有门台。
最有看点的是一幢明代建造的大宅——“李氏三进屋”,给我指路的热心村民还科普说这是明代一位驸马的宅邸。
前后分三进,共有50多间、大小22个庭院。明间有雕花的石鼓凳,阶条石长4至5米,台阶垂带也有精致的浮雕,院里铺块石,中央用条石铺甬道,其规模非同一般。

古宅更大的价值在于净水系统,其方形砖石净水池(明代晚期)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水处理净化工程。

地址:浙江省温州永嘉县溪口乡
导航:溪口村,停车免费

埭头村:朱颜辞镜花辞树

埭头村,是永嘉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典型。
古称埭川或埭谷,背依九螺山,面对梧山,有丹崖如霞如染,有水似玉似碧,有树郁郁葱葱,苍翠挺秀;
地型由西向东倾斜,其型如船,人称船型之地。(笔者拍过的桐庐石舍村也是船型)
埭头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南宋,陈氏先祖丽水青田(历史上青田一直属于温州)迁至珠岸村,埭头古村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1335年-1340年),迄今已有700年。

山明水秀之外,古村有着士习民风、耕读传家的深邃文化底蕴,清代乾嘉以来私塾众多。
如今古村的景观只要由以下组成: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华祝祠(亦称鲁班祠)、松风水月。

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松风水月】门台,位于山坡上,靠近古村最高的卧龙岗。
松涛、山风、镜水、皓月,在此处耕读论道、烹茶休憩,该如修仙一般。
门台上雕刻精美,刻有蝙蝠、梅花鹿、松柏、柳树、黄鹂,福禄寿喜四全。
此处原有五个门台,暗示五福临门进的意思。后来动乱年代拆掉两座,仅存三座。
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来此感慨说“这里人与自然和谐,达到 天人合一的境界。”

看介绍村子将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结合起来,打造了“楠风营地”项目,可让孩子们体验课堂上学不到的农耕实践。
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以及新生代的过度呵护,他们已不需要耕田务农。
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得践行阳明先生的名言“知行合一”。但这些不用守候四季的所谓的农耕体验,像极了那些作秀的官僚。

村子比前一天去的屿北古村还要冷清,根本没有游客,就算村口的大樟树,展开华盖迎接四方,也迎不来更多的热闹。
不过这样采风最好,此刻只有和我700年村子的对酌。

陶公洞:且放白鹿青崖间

陶公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位于大若岩山脚下,是一大型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
“洞内晦明,随云变幻,云归则暗,云散则明。”
陶公洞历史悠久,二千年前,后汉甘露年间,道士傅隐遥曾隐居于此。
三国时有道士王玄贞在此修炼;南朝齐梁年间,被称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隐此撰《真诰》一书。

这么一处天然岩穴中,香火却特别旺盛。周中早上去人都很多,而且据说这里求签非常灵验。
殿宇、长廊、古井因岩结构,洞分上、下两层,下层建有三间观音阁,一条56级石梯通向上层“天台”。
天台后建有胡公殿,供奉胡公大帝座像,前面是文昌阁。
还有一口“赤水井”,常年不涸不溢。
本就寒冷的冬季,洞内气温更低,但请香、求签、跪拜的热情不减。

陶公洞外面的水池宛如翡翠一般,滴绿滴绿的,成群金鱼优哉游哉。
边上是十二峰、百丈瀑、崖下库等景点,时间原因都没去打卡,沿途也只能纵览全貌。

在路过崖下库附近的龙垟村时,在几间老宅中,一株遒劲挺拔的柿子树殊为夺目,永嘉秋季赏柿子树比较有名的地方是东炉村、西炉村,但楠溪江一片何处无赏柿树之地。
这样路转溪头忽见的“深山野老”,好过人头攒动,被包装一遍又一遍的网红地。
野百合也有春天,空谷幽兰亦等着有心人去嗅她的芬芳。
这些不期而遇的美好,我想是每一次旅途中额外的馈赠。不一定气势磅礴,不一定风雷激荡,遇见就很好。

路边偶遇的省文保单温:娘娘宫

远眺崖下库

龙垟村

地址:永嘉大若岩镇
门票:10元,停车10元。
周边:十二峰、百丈瀑、石门台、埭头古村、永嘉书院等

叶氏宗祠:旧时王谢堂前燕

作为宗族观念极其深厚、依旧保留着诸多宗族祭祀习俗的地区,永嘉温州保存着诸多大宗祠。而【楠溪江宗祠建筑群】的八座明清宗祠,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
八座祠堂为:永嘉郡祠}碧莲镇上村}、孝思祠(花坦乡廊二村)、季氏大宗祠(潘坑乡岩龙村)、邵氏大宗祠(碧莲镇邵园村)、郑氏大宗祠(五尺乡岭根村)、谢氏大宗祠(东皋乡蓬溪村)、叶氏大宗祠(渠口乡下方村)、陈氏大宗祠(大若岩镇白泉村)。
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北方中原文化与南方沿海瓯越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这些建筑多因地制宜、变化灵活、富有个性又不失开间尺度之定数,建筑形制古朴,用材粗壮,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有地方特色手法融入其中,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

由于极其分散,永嘉采风的三天只走了下方村的叶氏大宗祠。
在阴雨天驱车前往下方村,在寻常巷陌中寻不到“寄奴”足迹,问了几个村民,才找到这座国保。
叶氏大宗祠最早要追溯到宋建炎三年(1129年),现宗祠始建于明代宏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清康熙年间重修、扩建。
由照壁、山门、前厅、戏台、两厢、正厅组成四合院式。现前厅和正堂基本保持明代建筑风格

大门右侧碑刻年代久远,具有较强历史价值。
在特殊年代遭到过一定程度破坏,那个狂热失智的年代,数典忘祖的情况现在看来可笑又痛心。
宗祠内平时是老年活动室,正厅内傍晚许多耄耋老人躺在竹椅上休息看电视,头顶高挂着则是极具分量的匾额——“宋朝窥渥”。
柱础看起来像是新的,木柱身则应是明代旧物。(有友友知道这种柱础形状的名称不)

正对面的戏台飞檐翘角,八角藻井繁复,雕塑及彩画精美多变。

走出祠堂,左侧便是空旷的田亩,庄稼已经收割,电线杆与明代祠堂今古映照,才想起那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地址:永嘉渠口乡下方村
导航“下方村”
周边:永嘉书院、埭头古村、狮子岩

宪台牌坊:养在深闺人未识

永嘉有两座保存完好、罕见的石木结构牌坊,同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金昭牌坊(岩头镇上村)、宪台牌坊(花坦乡花三村)。
永嘉西南方向的花三村,已是暮色冥冥的晚上。
本来是为这座文保【宪台牌坊】而去,却没做足功课,张冠李戴,流连于村子的其他牌坊及古建,并没有见到该牌坊真实面容,遗憾。

【花坦古建群】
花坦乡在楠溪江西岸,群山环抱,一水中流,风光秀丽。
村子元代被元兵烧毁,明洪武年间重建。
村呈“舟”字,现存民居、祠庙、牌楼、亭阁等古建80余座。
宗祠4座,以乌府祠为最早。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36-1436)。
牌楼则有明代的“宪台”、“溪山第一”。

乌府祠

【宪台牌坊】
宪台坊,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 悬山顶,石木结构建筑。牌坊立在0.9米高的台基之上,面宽6.9米,进深4米,三开间三楼,南北走向。坊平面呈长方形,系单间三楼六柱(左右两正柱外侧各添一柱支承出檐)。
明间上下额枋间置“宪台”匾额,额上有“弘治乙丑 (1505) 腊月吉旦”题款。明间平均 科为十一踩,重拱,出四翘双下昂。
四角柱各 设柱头科一攒,为七踩、出一翘双下昂。梁架结构为抬梁式。用砖砌成清水花屋 脊,两端饰龙吻兽;下檐垂脊上有 垂兽。出际边沿有博风板和悬鱼。
宪台牌坊、金昭牌坊均为明代中期木结构官式牌坊,用材粗壮规整,既延续了宋代《营造法式》部分做法和规定,又添加了独特的地方风格和做法,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注:该牌坊建于一座学校边上,别找错了。村口那两座不是!

下面两图来自网络

【溪山第一牌楼】
“溪山第一”赞誉明代的花坦名士朱道魁的道德学问。于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朱氏后裔所造。
牌楼为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面阔一开间,六柱单檐,两金柱前后置青石抱鼓。

【三官亭】
位于溪山第一牌楼东南侧,歇山顶,清代。
四面各为三开间,柱网为内外两圈,四内柱,十二根檐柱,顶呈穹窟状,藻井施彩画。
三官亭为风水亭,坐落村入口处, 造型端正古朴,又有一丝跃跃于飞的灵动。为省文保单位。

另外就是中间我误认为是宪台牌坊的乌府牌楼了,气势恢宏。应该也是明清的文物。
有老人坐在台基下闲聊,不知这篇牌坊守护了这里多少代村民。

地址:永嘉花坦乡花三村
导航:“花三村”,村子分为花一、花二、花三村,古建筑比较分散。

P2【乐清】对此欲倒东南倾

乐清扼守温州北翼,东望大海,临乐清湾。
乐清经济发达,是中国低压电器之都,温台模式的发源地。
而境内的雁荡山,更是东南第一山,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雁荡山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岩)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是研究流纹质火山岩的天然博物馆。
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又名雁岩、雁山。
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梁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
雁荡以多变奇特之景观,令历代文人学士流连忘返,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其中诗词5000多首,以及龙鼻洞等400多处摩崖石刻,还有南阁牌坊等历史古迹,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等人。
明代文旅大V徐霞客,两次雁荡之游,写了共七千字《游雁荡山日记》, 赞叹到“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雁荡山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大分区。此篇足迹去到的是最核心的北雁荡区域。
雁荡山地势峥嵘,形态万千,万山重叠,群峰争雄,景色丰富。
峰、嶂、柱、墩、岩、洞等一应俱全、奇峰百二,怪石三十,名洞二八,门阙二十。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
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并称为雁荡三绝。

灵峰:连峰去天不盈尺

作为雁荡东大门,灵峰崖高谷深、峰奇石异,谭碧清凉,兼有山中石室,可谓变幻多姿。
胡歌大火的《琅琊榜》曾在此取景。
从沿鸣玉溪信步前行,枯水季溪内水流甚少,但一寒潭依旧翠碧凛冽,几尾金鱼仿若在空中游曳。
溪上一座古石桥跨虹而立,《琅琊榜》中的江左梅郎也曾走过此桥。
而路上望两旁山峰,高低参差,奇谲敖牙,似鬼斧神工,又似汉墨丹青。
一阵深山古刹的钟磬音,打破沉寂,循声望去一座孤峰高入云天,似天外飞仙,宛如观音合掌诵经,普度众生。
这就是被称为“雁荡山第一洞天”的【合掌峰】,而双峰狭窄的一线天内,有一观音洞,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洞中累有九层楼阁,深藏玄机,经年香烟缭绕。
而登上观音洞最高层,远眺群峰如天门中断,蔚为壮观险峻。
灵峰夜景也堪称一绝。有时间的游客可以看看晚上异彩纷呈的雁荡景致。

灵岩:问尽天涯离别苦

灵岩因为山中最为深藏的景区,被称为雁荡山的“明庭”。
元代文学家李孝光云:“峭刻瑰丽,莫若灵峰;雄壮浑庞,莫若灵岩。”
以灵岩古刹为中心,灿若云锦、如卫士守护的屏霞嶂位于后方,天柱、展旗二崖拔地而起,左右对峙。雄浑中更有一丝宗教的宁静和圣洁。
除了和灵峰有着一样的奇峰异石,灵岩多了飞瀑悬泉和危崖栈道。
可是枯水季,小龙湫水量很少。
沿着开凿在垂直的崖壁中的栈道,拾级而上。
一处视野开阔的危崖,能俯瞰古刹,天窗洞、莲花峰等奇峰。
此地为03版《神雕侠侣》“断肠崖”的取景地,过儿和小龙女一别十六年,真可谓“天涯思君不可忘”。
不过杨过和小龙女之旷世恋情,在太过浪漫化和演义化。
现代这个匆忙时代,别说十六年,就是十六分钟不回信息,对方或已找到另一方鱼塘。
再往上视角更好的栈道却封闭不让走了,这50块的门票总觉不值。

大龙湫:飞湍瀑流争喧豗

雁荡的瀑布景观俯拾皆是,但最有气势最有名的莫属于大龙湫。
大龙湫瀑布高197米,单级落差为全国之最。若赶上夏天丰水季的雨天,飞瀑宛如银河倒悬,白龙入海,素连横天,冲击着底下的碧水寒潭。
早在宋代就有诗赞“龙湫一派天下无,万众赞扬同一舌”。
可是这种地动天摇的壮观景象,笔者是无缘得见了。
11月底去,不见“银河落九天”,只有干枯的崖壁,和寂寥的水潭。
真乃“寂寞沙洲冷,缥缈孤鸿影”。
50元门票,嗐,也罢。
悻悻而归,但从乐清去往永嘉的山路上,远眺了不一样的雁荡诸峰。
当我不在此山中时,却识得了“庐山真面目”,在夕照的点染下,再硬气的山峦也仿佛化作了绕指柔。
雁荡之行,算是比较翻车的旅途,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三垟湿地:枫叶荻花秋瑟瑟

三垟湿地在温州的瓯海区,东南有大罗山环绕,以“垟漂海面,云游水中”的水网特殊地貌而闻名。
水道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161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 当地人称“水墩墩”。自古盛产“瓯柑”“黄菱”和淡水鱼虾,是各种候鸟、留鸟栖息觅食之处。是温州市内保持最完整的水网湿地,堪称温州“绿肾”。
去时秋冬之交,正值枫叶红杉如火,荻花荡漾的最佳观赏摄影季节。,在碧蓝深邃的天空映衬下,近处有画船在水波中缓缓游曳,远处大罗山张开宽广胸怀,呵护一方水土,可谓秋色无边
湿地面积广大,建议租一辆景区的电动车或者自行车,随走随停。

地址:温州瓯海区三垟街道
门票:免费,租车自费
拍摄注意:秋冬季的红杉林,在湿地北大门附近

【后记】有人问我蓬莱路

温州长篇写完,至此关于整个浙江所有地级市的千里江山图全部描绘完毕。
数十万字、数千张照片,把“诗画浙江、活力浙江”的美丽多姿全局展现。
回头再看在天台山中的那句诗“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从来都不是虚假的豪言壮语,而且一人一骑,竹杖芒鞋,星夜兼程,风餐露宿的“文化苦旅”。

丽水缙云、莲都、松阳、云和、景宁、龙泉、遂昌
杭州(主城区、富阳桐庐建德淳安临安
宁波(慈溪、镇海、象山、余姚、奉化、宁海
台州黄岩天台仙居临海、温岭)
绍兴(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
金华武义浦江磐安
衢州(柯城、衢江、龙游、江山
湖州(南浔、德清、安吉)——唯一没有长篇的地级市
嘉兴(桐乡、海宁、海盐、平湖、嘉善)
温州(瓯海、乐清、永嘉

——温州4天自驾攻略——

飞机:龙湾国际机场
高铁:温州南(主要)、乐清雁荡山站、乐清站、温州站、温州北站等
注意:永嘉暂时没有高铁(在建中),景点又很分散,只能包车或自驾。
可以高铁到温州南,然后租车。

【全自驾路线】
D1:雁荡山灵峰-灵岩-大龙湫-永嘉锦里夕拾
D2:林坑村-源头村-屿北村-溪口村-茗岙梯田-锦里云舍
D3:陶公洞-埭头村-永嘉书院-下方村(叶氏大宗祠)-花三村(宪台牌坊)-狮子岩景区
D4:狮子岩-芙蓉村-塔山公园-丽水街-苍坡村-石桅岩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