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 这座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她 江南 水乡的钟灵毓秀、以她千古沉淀的人文气息,强烈地吸引着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歌咏抒怀的篇章。 江南 的秋天是如梦如幻的,寂静园林里的亭台楼阁旁,映着绚烂红枫;小桥流水上,零落着金黄银杏。

夕阳下的北寺塔

拙政园中的枫叶

治平寺一树银杏叶金黄

虎丘游园惊梦

非遗文化昆曲《牡丹亭》

非遗文化评弹《枫桥夜泊》

姑苏城外寒山寺

历史中的画卷双塔

银杏大道道前街

枫叶季天平山

灯光交映下的金鸡湖

《姑苏记》短片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每当听到,阳澄湖的螃蟹肥了,天 平山 的枫叶红了,定慧寺的银杏黄了。说明, 江南 苏州 城的秋天来了,那些流传千年的诗意将在姑苏城的秋日里被放到无限大。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唐朝著名诗人杜荀鹤这首《送人游吴》,犹如一幅绝美的姑苏景观图,把整个繁华都市和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描述得非常详尽。

要如何描绘一个姑苏城的秋天呢?我的印象里, 苏州 的秋天大概是一支桂花,是一片银杏,是一叶红枫,是一只蟹吧!千百年前,姑苏城的秋天也是如此,这样虎丘山的山门笼在金黄的银杏叶里,钟声响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在 苏州 生活了十年,这里的秋天一直是我最喜爱的。秋天来临, 满城 桂花香,我就喜欢去姑苏古城走一走。一座姑苏城,半部 江南 诗。姑苏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带着历史的记忆。当你行走在古城,充满历史感的苏式建筑,让人感觉仿佛穿越时空和历史对话。古建筑,是苏式精致生活的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见延续千年的市井烟火、 江南 文化的独特风情。

不得不说的就是 苏州 的姑苏区,也被很多人称“姑苏古城”。它犹如一座巨大的开放式博物馆,有着数量众多的历史建筑,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它们成就了 苏州 的文化内涵,延伸着 苏州 的文化脉络,它们带着时间的痕迹,将尘封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

14.2平方公里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古迹名园”,荣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的 苏州 ,是世界眼中的 江南 名城。

为什么 苏州 的古城区依然能保存着如此有韵味? 苏州 古城坚持摒牢的24米天际线。40年来, 苏州 一直牢牢坚守这条天际线。北寺塔、瑞光塔、双塔以及虎丘塔之间的视觉廊道得以控制。北寺塔就是姑苏区的标志,可以看到整个姑苏区,就是北寺塔高度最高,远处就是园区的东方之门,古老和繁华的对比,更加显得姑苏区的文化风貌。

北寺塔站的柿子树,​被很多人称为“ 江南 美学顶流”。每次,前往北寺塔,刚刚出地铁口就可以看到白墙黛瓦上的柿子树。11月,秋色已暮,姑苏却缓缓晕开色彩,北寺塔的柿子红了,斑斓色彩点亮雅韵 江南 ,粉墙黛瓦的水墨景致下,红彤彤的柿子树格外醒目,果实由橙色慢慢泛红,如同水墨,缀上一抹赤红,赏一树硕果累累,愿此秋“柿柿如意”。

苏州 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宝塔之城”,现存于 苏州 碑刻博物馆中的南宋石刻《 平江 图》中,就展示了十余座古塔;而在清代,城内七塔、八幢之说;如今,现存宋塔之多,仍为全国之冠。北寺塔现位于人民路北端的报恩寺内。报恩寺因地处城北,故习惯称之北寺。

报恩寺的秋天色彩斑澜,夏天绿油油的树叶全部变成橙黄和金黄,和北寺塔的颜色相互交映。

传说东汉末年,东吴雄主孙权,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造塔。后来此塔屡受战乱波及,又数次重建。直到南宋重建时,确定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北寺塔样子。北寺塔气宇轩昂,雄伟壮观,为 苏州 古城的标志性建筑。1986年, 苏州 为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规定古城内 新建 建筑不能超过24米,即北寺塔的第三层,北寺塔成了古城的天际线。

登塔远望, 苏州市内全景,可一览无余,真是“十万楼台影,分明脚底看”。因此被誉为“名冠 江南 第一塔”。高度76米,是 苏州 最高的塔。因为古城建筑限高的缘故,北寺塔一直是古城最高的建筑。

在北寺塔不远处就可以看到热门的 苏州 博物馆, 苏州 博物馆新馆于1999年由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设计,坐落于国内保存完整的一组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建筑“忠王府”内。2006年10月6日, 苏州 博物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苏州 博物馆本馆的水池和庭院的面积高达42.4%,巧妙地形成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拙政园和忠王府,通过水景中精心的“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石景水景设计手法,使博物馆与拙政园有机融合,成为拙政园的现代延续部分。

博物馆的设计中,结合了传统的 苏州 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的诠释。

傍晚 苏州 博物馆的光线搭配白墙黛瓦,给你一种更加惊艳的效果。 苏州 博物馆现在已经是特别热门,白天在人群中大家观赏完可能很少会留在这个时刻。

苏州 姑苏城的大家小巷,时不时也能遇到秋冬季的枫叶,多彩的枫叶,让这个城市更加充满梦幻感。

枫叶红了,银杏黄了,桂花香了,苏式点心也让淡淡的 江南 味多添了一丝甜蜜。

拙政园,中国古典园林代表之一

苏州 的拙政园,被誉为 中国 四大园林之首,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名称源自古人对治理政务的追求,寓意为“尽心尽力政务,方为拙者”。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是 江南 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 北京 颐和园、 承德 避暑山庄、 苏州 留园一起被誉为 中国 四 大名 园。

当你问去过很多次的拙政园的朋友,它什么时候最美?回答你的肯定是“秋季”,大家一定不会错过它绚烂色彩的时刻。特别是热爱摄影的朋友,都会赶早去拍摄,大家就会在园林开放时冲进去。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徐氏,其子孙后亦衰落。明崇祯四年(1631)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名“归田园居”。园中部和西部,主人更换频繁,乾隆初,中部复园归太守蒋棨所有。 咸丰 十年(1860)太平军进驻 苏州 ,拙政园为忠王府,相传忠王李秀成以中部见山楼为其治事之所。光绪三年(1877)西部归富商张履谦,名“补园”。

1949年, 苏州 解放后,社教学院并迁 无锡 。拙政园及前部房屋由苏南行政区 苏州 行政区专员公署使用。

1951年11月, 苏州 专员公署根据中央关于保护历史文物的一贯指示,将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在党 和政 府的关心下,一代名园得到了保护修复,并于1952年正式对外开放。  1992年9月,在拙政园的原住宅部分(李宅原工艺美校所用部分)中轴线建成了 中国 第一座以园林为专题的博物馆。该馆按四进厅堂布置成“园原”、“园史”、“园趣”、和“园冶”四个展厅,展现 苏州 园林2000多年历史的历程和风采。

1961年,拙政园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作为 苏州 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拙政园与留园、网师园、环 秀山 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 苏州 园林(拙政园、虎丘山、留园)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拙政园位于 苏州 市 东北 街178号,占地面积78亩,全园分东、中、西三部份。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 曲水 为主。主要景点有:兰雪堂、缀云峰、芙蓉榭、天泉亭、涵青亭、秫香馆等。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见山楼、小飞虹、枇杷园等。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另有:倒影楼、留听阁、塔影亭、浮翠阁、与谁同坐轩、水廊等

芙蓉榭:榭是 中国 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

红枫盛开在古典的园林,秋天,姑苏的红枫和园子最能引起人无限的诗意。在 中国 人的庭院里,红枫热烈而安静,倒映在水中,盛开在青瓦的檐角屋顶,一阵风吹落屋檐,抬头是火红的枫叶和秋日的蓝天。
自带诗意属性的古典园林,还有精致的花展是绝佳的去处,光是想想,就能拼凑出一幅五彩斑斓的画面,令人沉醉。

中花园见山楼的红枫,这个秋季吸引了太多游客前来观看,很多人就是为了来看看它。路上还听到摄影师说,今年这颗红枫是最漂亮的时刻。

清晨前来,很多人是等阳光透出见山楼,这时刻的红枫搭配早晨的光线,是她姿态最绚烂的时候。

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田园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观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至今,拙政园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荷花、山茶、杜鹃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

拙政园内的建筑物分布得稀疏有致,与庭院景观相互辉映,形成了一种宛如仙境的美感。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堂、楼、亭、轩等30多个景点。特别是斑竹厅、娘娘厅和楠木厅等建筑的奢华装饰和华丽布局,表现出尊贵而宏伟的气势,展示了 中国 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增加,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早期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

浮翠阁,八角形双层建筑,隐现于小山顶一片翠绿浓荫之中,得名“浮翠阁”

“清风明月,与谁同坐?”一水一廊一佛龛,时而空阔,时而纷扰;景因人成,人因景变。其实不止秋季色彩绚丽的拙政园美丽,夏天的荷花和冬季的雪景也是不可错过哦。

虎丘,秋色里的游园惊梦

夏季,在园林里面拍摄了国式风格,想到了要不要等秋冬季节,炫彩绚丽的时刻再来尝试一下其他风格。

选择去苏东坡最爱的虎丘吧,虎丘山不高,却尽是山林雅趣,银杏夹道,偶尔也有红枫点缀,隐约可见不远处的虎丘塔。

虎丘位于 苏州 的 西北 角,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虎丘原名海涌山,据传说,吴王阖闾葬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虎丘海拔34.3米,面积0.19平方公里,景区现有面积100公顷,保护区面积475.9公顷,是 苏州 的一个重要旅游窗口。

虎丘塔又名云岩寺塔,与阊门外七里山塘相连,为吴中胜迹。虎丘塔建于960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塔有着七层八面的独特形状,被誉为世界第二斜塔。你知道斜塔是什么吗?就是塔身倾斜,有点像 比萨 斜塔。虎丘塔的塔身以 东北 偏北的方向倾斜,最大倾角达到了3度59分。这座塔虽然已经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但仍然屹立不倒,成为 江南 地区现存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结构最精巧的佛塔之一。

这座经历千年风雨傲然挺立的虎丘塔,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为仿木塔楼阁式,总高43米,重六千吨。在长江以南,随着同时代同风格的雷锋塔倒塌,它成了唯一。不过,这座砖结构的古塔也是多灾多难,自宋建炎四年(1130)到崇祯十一年(1638),500多年中仅大火就七次,而崇祯十一年间的大火,将塔顶及各层木檐焚毁,铁刹倒塌。大火后,人们发现塔身严重倾斜,为了防止倒塌,决定修虎丘塔。对六层以上拆掉重建,并将原来九层的古塔改为七层,并在七层有意向东南倾斜,以改变向 西北 偏倒的速度。

这次修缮后的三百年间,一直没有大修过。清 咸丰 十年(1860),太平天国攻占 苏州 ,又被纵火焚烧。解放后,又进行了三次大修,从根本上遏制了塔体的继续倾斜,使塔体保持稳定。据2010年测定,虎丘塔顶部已向北偏东移2.34米,倾角3度59分。人们将其和 比萨 斜塔做了对比,并形象地称之为“东方 比萨 斜塔”。

秋天的虎丘,厚重历史和自然秋景浑然一体,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流露出不同的色彩。

虎丘,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传奇。相传虎丘因远古时期有一头巨大的白虎居住于此,而得名虎丘。另一传说则称这里的狼山形似一只卧虎,所以取名虎丘。无论真相如何,虎丘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人,成为了一处备受推崇的旅游胜地。

虎丘的国风,我们选了一套锦鲤汉服,如锦鲤公主一般:“渴望重归海,如锦鲤公主游向天。游过浅滩石,心中梦海洋”。园林、锦鲤、湖水、枫叶搭配在一起。

除了历史文化,虎丘景区还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著称。虎丘山以其奇峰怪石、幽深幽静的山谷和茂密的植被而吸引着许多游客。山上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被称为“虎丘小径”,沿途景色美不胜收。尤其是在春天,山花烂漫,翠竹婆娑,令人陶醉其中。而现在秋天,则是红叶满山,如诗如画。虎丘山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仿佛进入了一幅绚丽的山水画卷。

一座虎丘山,俨然藏着半部 苏州 史。透过它,得以看到一个大气磅礴的 苏州 、一个钟灵毓秀的 苏州 、一个生生不息的 苏州 。虎丘的自然、历史、文化、民俗,就是一部浓缩的 苏州 简史。

虎丘景区还有一处寺庙,名为灵岩寺。这座古老的寺庙坐落在虎丘山脚下,被誉为“吴中佛教圣地”。灵岩寺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 苏州 地区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寺内供奉着众 多佛 像和文物,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与虔诚的氛围,体验佛教文化的魅力。

灵岩寺有几株已经金黄色的银杏树,搭配着寺庙的黄色墙壁,生生呼应。

很多人称这叫做“网红墙”,可以看到很多汉服照都是在这条小路和墙边完成,让大家来虎丘,一定会找到这里看一眼,所以这里也像拙政园见山楼旁的枫树一样立即火爆其他地点。

尽日台阶闲不扫,满街银杏落秋风

“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 成功 ”。--宋·葛绍体

银杏作为姑苏秋冬季必不可缺的特色,银杏树不仅是 中国 特有的树种,而且在 中国 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 长寿 、坚强和不屈不挠的象征。此外,银杏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象征,因其 长寿 和适应性强,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和“金色活化石”。 中国 不仅是银杏的故乡,也是栽培、利用和研究银杏最早、成果最丰富的国家地区之一。

古诗云,尽日台阶闲不扫,满街银杏落秋风。每到秋末冬初,道前街都会迎来高光时刻。街道两边,两排长长的银杏仿佛一夜变黄,在姑苏古城区,自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笔直挺拔的银杏树上,繁盛茂密的银杏叶,像小扇子又像鸭脚般,层层叠叠挂满枝头。秋风吹过,树上的银杏叶,沙沙作响起来,那此起彼伏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曲交响乐。

银杏树下,公路上车水马龙;街道边,人来人往,不少市 民和 游客或是专程前来打卡,或是驻足观赏,都在用镜头定格这满街的明黄,记录曼妙秋光。

其实大家仔细在姑苏区很多街道看看,会发现很多街道也会一条大道都是银杏,为什么道前街这么让搭建记忆深刻,这可就是要讲讲这里以前的历史了。

道前街是 苏州 明、清二朝官府衙署最集中的地方,是 苏州 的政治中心。或许也正因为位尊则必危,到目前为止道前街是一条难寻一处前朝前代遗踪的道路,倘若不是街南边依河而居的姑苏人家和跟 苏州 古韵天然合拍的行道树银杏的存在,就街景而言,道前街可能在 苏州 太没存在感了。也许因为曾经是府衙重地,道前街始终有着一种端庄之美,不娇柔,也不妩媚。

道前街银杏已黄,如果你在 苏州 ,就千万别错过哦。这“满地翻黄银杏叶,满街银杏落秋风”的美。道前街是 苏州 秋天最美的街道了,和朋友走到街道上,每当一阵风吹来,片片银杏叶随风而落,不骄不躁、不急不慢、不动声色的惊艳。

在姑苏区很多时候可以city walk一天,我经常就会这样没事徒步,看看大街小巷、园林、人文,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遇到什么惊喜,都不会让你觉得很累。我们走了一会就来到了 苏州 网红打卡天花板“十全街”,很多宝藏店铺聚集于此,是属于年轻人的一条街。

很久没有来到十全街,发现店还是那个店,实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多地是一种文化符号,或成了年轻人的打卡点。

十全街是姑苏古城核心区域一条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街巷,十全街自古就是姑苏的繁华之地,至今仍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而如今的十全街既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范,又散发着年轻时尚的魅力。

信步走在十全街上,街两边都粉墙黛瓦的苏式建筑,在路的一侧,横跨着砖桥、吴衙桥、星 造桥 、带城桥、船场桥、乌鹊桥、福民桥、帝赐莲桥等八座小桥。传统和年轻的相结合,你可以逛十全街十分随性,年轻人喜欢来这里约会、拍照、探店。你随时可以发现“宝藏”,一家家小店,有时会给你带来惊喜。

一方天地里凝聚了几处宋代遗构

苏州 古城以明清史迹为重,街坊、民居、观所很多都有明清两代建筑的影子,明代的古建筑已然不多,宋代的构筑物在 苏州 更显得尤为珍贵,能有幸留存至今已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馈赠。定慧寺巷的双 塔塔 院内静悄悄,这里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凝聚了几处宋代遗构,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双塔又称罗汉院双塔,民间俗称“兄弟塔”或“姑嫂塔”,始建于宋代,位于定慧寺巷。双塔是一对佛塔,两塔相距约20米,东西相望。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的双塔,全国唯一,曾被梁思成、刘敦桢等建筑学家作为研究的范例。

双塔的顶流时刻其实是在三月如春的季节,报春的 白玉 兰迎春绽放,变成“ 春日 限定”的纯美时刻。不过秋季,成熟的柿子也挂满树枝, 苏州 的秋天不仅有金黄的银杏,热情似火的枫叶,还有满柿祝福的柿子树,在白墙黛瓦的映衬下,才能明白姑苏的古典。

双塔旁边的吴作人艺术馆也是观赏它最奇特的地方,吴作人先生祖籍 安徽 ,其父在清末定居 苏州 ,他在 苏州 出生并居住达二十年之多,对 苏州 有着深厚的感情。1989年先生表示愿将自己的艺术作品无赏捐赠给 苏州 作长期陈列展览。 苏州 市委、市政府为颂扬吴作人先生对 中国 美术事业的贡献、感谢他对 苏州 的厚爱,决定建造吴作人艺术馆。1993年年底艺术馆竣工。艺术馆有吴作人先生首批捐赠给家乡 苏州 的作品90幅、吴作人夫人萧淑芳女士的作品10幅,及祖父和兄姐的作品10幅,共计110幅。其中油画18幅、 中国 画17幅、书法15幅、速写水彩40幅,体现了吴氏艺术世家的风采。

第一个点就是前往二楼的楼梯之间有一个方格,可以直接拍摄到后面的双塔。

第二个点,就是庭院里的柿子树下面,可以拍摄到成熟的柿子和双塔在一起的场景。

最后一个点,就是庭院的湖泊,可以拍摄到双塔倒影在湖面上,搭配水池里的锦鲤,简直一绝。不过,在 苏州 你可能见到很多建筑上的天才想法。

吴作人艺术馆是9:00-16:00开放,可以在官方平台免费预约,周一闭馆哦,希望大家在艺术馆遵守馆内纪律就可以。

千百年来,虽经多次修缮,双塔的结构样式都未曾改变。在这里,“塔”并不是全部,小小一方院落中还有多处宋代遗迹,是欣赏宋代石刻及建造技艺的绝佳场所。太平天国时期,罗汉院正殿被一场大火烧毁,只有数根高约4米的石制檐柱矗立至今,柱身上浮雕精美,栩栩如生。

双塔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型制相同,比肩而立,为七层八角楼阁式仿木砖塔,两座塔分别高33.3米、33.7米。双塔两塔间相距仅20来米,能在这么近修建两座塔,对地基的要求很高。

而双塔的塔刹部分,是两个重达5吨高10米的生铁,千年以前的古人如何把塔刹运送到20多米高的塔冠上,又是如何躲过千年雷击闪电而幸存,成了千古之谜,充满了神秘色彩。像这样紧紧靠在一起的双塔,在全国都是唯一的。因为能在这么近的距离,修建两座一摸一样的塔,在古代来说,对建造技艺要求是相当高的。

双塔所在的定慧寺巷,有许多文保单位,定慧寺、寿星桥等等,附近还有双塔市集、文艺咖啡店,总之,是一条既有历史文化气息,又有老 苏州 日常烟火气的小巷。深秋时节,定慧寺里两棵百年银杏,金黄一片,树影婆娑,被称为古城区秋冬最美的一景。

去看银杏,一定要去姑苏城的定慧寺。两颗巨大的百年银杏将小小的寺院遮了个严严实实。随着初秋的到来,定慧寺殿前的两株百年银杏并排,一片金黄树叶洒落一地,一眼便难忘。

晚秋最美的色彩,是树叶将落时候的黄红。其中红色以丹枫,乌桕最为漂亮,而黄色,以银杏的秋叶最为绚烂饱满。银杏是世界上古老的树种,5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灾难性的冰川运动,绝大多数树木都灭绝了,其中银杏是因为 中国 地理环境多样,银杏才在 中国 的山区存活,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银杏是在宋朝才叫银杏,民间 江南 ,这种树已经常见,有一个非常俗气的名字,叫作“鸭脚”,因为那叶子,像鸭子的脚掌,连着蹼。宋朝普通农 民和 山民没那么多雅词。鸭脚夏天枝叶广袤,秋天则贡献一种果实,黄润可爱。当然吃的是里面的白种子,称为白果。

宋朝太平之后,各地进献本地特产,犹如汉朝汉武帝时期一样。不过,汉武帝时期,白果的吃法可能琐碎,所以汉武帝喜欢荔枝。到了宋朝,皇家的吃法多样,结果这个白果终于等到了高光期,宣州用绛纱做囊,承载新鲜白果进贡,一时候声名鹊起。银杏也就由鸭掌有了最美的官称,银杏。因为可食用的果实内核是银白色的。连带李清照也赞美银杏果实的美,说是唐朝的唐玄宗和杨 玉环 ,穿着黄袍温润在一起。一种流行势必带来种植的狂潮,结果就是处处种植银杏,有地方多达万本。有了这个背景,秋来又多了一重绚烂的黄叶美。而银杏的黄叶,也是我看到最美最纯粹的明黄。

寺内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图书馆、僧舍、客堂以及库房等建筑。其中,依次分布于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均为清同治年间重修建筑遗存。

300多年的时间,世间千变万化,银杏树屹立在这里依旧春发芽、秋落叶,循环依旧,不经意间为每个人讲述了千年前的故事。

早期因为一部电视剧《都挺好》的名气,电视剧就是在 苏州 拍摄的,所以就让很多 苏州 的旅游景点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取景地就是 苏州 老城区的同德里,让这里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出名的打卡点,从定慧寺走过来其实距离也不远。

很多人的印象中,身处 江南 的 苏州 多是粉墙黛瓦,带着浓厚的温婉气息,一步便可遥见一段不可多得的悠久往事。海派风情的民国建筑群在姑苏这里并不多见,很容易被人忽略。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各地兴起各式建筑潮流,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味。而 苏州 却有这么一处海派风情的建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已存在,也是因《都挺好》才引得大家的关注。

位于言桥西南,同益里之北,东口隔五卅路与草桥弄相望,西端 南通 同益里的同德里原是宋 平江 府的 木兰 堂遗址,民初初期被夷为鱼塘,后因为北局兴建开明大戏院,鱼塘被填为平地。而这里之所以被建成如今此番模样,还是因为三十年代时期 上海 有名的闻人杜月笙在 苏州 投资房地产,便选择了此处命名为“同德里”,意为“共沐德泽”。隔壁还有一处与此处极为相似之地,名为“同益里”,为三十年代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次长贾士毅所建,为“共同受益”之意。其实,早期很多人过来寻找同益里和同德里都寻找不到,后来是政府为了便捷大家,才在上面修建两个民国时期的牌坊。

黄墙黛瓦古色古香,独享静谧时光

袁中郎诗云:“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六月二十四是荷花生日, 苏州 人在这一天观赏荷花;虎丘是 苏州 城外一座小山,中秋节 苏州 人要去赏月;治平寺是 苏州 上方山中的一座寺庙, 苏州 人习惯在重阳节这一天到此登高。

苏州 磨盘山向南,随岗阜山脉高下起伏,有治平寺,也称治平教寺。治平寺是吴中名刹,乾隆六下 江南 游石湖,驻跸地行宫是在治平寺。乾隆皇帝南巡绘制的《 江南 省行宫座落并各名胜图》中有治平寺。

我们趁着天气晴好,在暖阳的照耀下来到治平寺,走到山门前,就看到高大的银杏树越过屋顶,才发现这株300岁的古银杏,已然盛装登场。那满地翻飞飘落的银杏的树叶,那黄得如此浩大绚丽,我们忽然才醒悟,这是成熟的秋天,最美的秋天到了呀,那翻飞如蝴蝶的黄叶,是在庆祝天地间的秋收和秋成,如此澎湃蓬勃,那是自然在炫耀它的功勋。

治平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唐朝,治平寺可能在“ 会昌 灭佛”中被废,宋治平元年(1064年)重修,改称今名。以后历代均有修建,至今只剩一棵几百年的银杏树,需四人合抱,绿荫如盖。莫震《石湖志》云:“梁天监中书法镜开山,随冈阜高下而为台殿,僧房凡十所,曰环翠轩、曰深秀堂、曰湖山堂、曰永庆堂、曰云深处、曰得月轩、曰足庵、曰枫岩、曰 西林 、曰中隐,林木蓊蔚,泉石清幽,有八咏,为石湖梵刹之冠,中有吴井冽泉,尤为胜迹。山门面石湖,有横冈如曲尺,高二丈许,或断或续,接拜郊台,相传即春秋时吴王姑苏台之城基也。”

我们趁着天气晴好,在暖阳的照耀下来到治平寺,走到山门前,就看到高大的银杏树越过屋顶,才发现这株300岁的古银杏,已然盛装登场。那满地翻飞飘落的银杏的树叶,那黄得如此浩大绚丽,我们忽然才醒悟,这是成熟的秋天,最美的秋天到了呀,那翻飞如蝴蝶的黄叶,是在庆祝天地间的秋收和秋成,如此澎湃蓬勃,那是自然在炫耀它的功勋。

那冠盖满金黄,在蓝天之下显得格外耀眼,这里游客并不多,回望四周只听得见树叶沙沙作响,此时此刻,让我们顿生一种天人合一的梦幻感觉。

银杏树 长寿 ,这是在松柏之后,人们又认识和推崇的一种 长寿 树。虽然不是四季常青,但是一年四季,各有姿态之美,夏天荫蔽,秋天黄叶绚烂,还有累累果实惠及后人。银杏又叫公孙树,一棵银杏,要到30年后才会结果,但是一旦结果,岁岁有收。所以往往爷爷辈种树,子孙吃果。且银杏树的寿命是那么的长。迄今发现的银杏树,树龄高达3000多年,仍旧枝繁叶茂,果实累累。这是现实的 长寿 仙树啊。

所以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寺庙道观就多种植银杏,而银杏也没有辜负人们的愿望,寺庙庭院不扫,满园银杏,一地金黄,银杏往往能给人带来深邃的禅意。

这个秋冬之际,如果你在 苏州 或准备来 苏州 ,又假若你也喜欢银杏树,那记得要来治平寺,打卡乾隆同款,树龄已300年的古老银杏。

西园寺,又名戒幢律寺,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始名归元寺,是一座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刹。其东侧是留园,西边不远就是 大名 鼎鼎的寒山寺。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座古刹才得以保存了它的清静。就像是古城 西安 ,正是因为当年没有被选做首都,其城墙才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如今,不论是东边的留园,还是西边的寒山寺,早已是旅游的胜地,到处都有举着小旗、戴着红帽的旅行团,不时地会听到高音喇叭里传出“后面的跟上,后面的跟上...”之类的声音,让这本是古朴幽静的 苏州 园林,魅力就此损失大半。而在这其间的西园寺,任其风动还是幡动,唯有我心不动。

漫步在西园寺的古道上,似乎能够感受到岁月流转的悠然与静谧。寺院内的殿堂、石碑和古树,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也见证了无数英雄豪杰的悲欢离合。

古寺里的景色自然不必多说,西花园里,放生池边,典型的 苏州 园林风格,细腻雅致,古韵十足。

来到西园寺不及发现它是一座古刹,还是一座优雅沉稳的苏式园林。大院子里面各处都有很 多佛 系猫咪,有的在晒太阳,有的看和游客打招呼,还有的更加懒散都不太爱搭理你,仿佛这里也是它们的修行地一般。

姑苏寺庙多,最安静不过西园。看落英缤纷,读秋之静美。总有那么一丝与众不同。抬眼看到墙边的路上落满银杏,僧人和居士们安静的擦肩而过,这样一幅画面中带着禅意,在如此意境里喝杯茶,修一颗清净心。

在阳光的映衬下,西园寺的建筑金碧辉煌,与周围的绿树红叶相映成趣。游客也络绎不绝,或烧香拜佛,或欣赏古迹,或品味古韵。这里不仅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院,更是一处传承着中华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姑苏城外,枫桥镇边,月亮西下,乌鸦悲啼,寒霜弥漫,诗人张继看着江边摇曳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点点,我忧愁难眠。半夜时分,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寺,敲起了悠扬的古钟,钟声幽幽,传到了客船。

寒山寺,位于 苏州 城西古运河畔的枫桥古镇,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02~519年),最初的名称为“妙利普明塔院”。唐朝贞观年间,当时著名的高僧寒山和拾得二人来此住持,遂改名寒山寺。

寒山寺不仅是一座古老的佛寺,更是一座承载历史文化和艺术精华的胜地。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错落有致,每一处建筑都透露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我们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宗教的神圣氛围,还能领略到 中国 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独特魅力。无论是信徒还是游客,寒山寺都是一处值得深入探访的文化圣地。

秋冬听着钟声,看着银杏缓缓飘落,走在洒满落叶的院子里,当 江南 名刹与这热烈的秋色碰撞在一起,汇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古韵苏州之昆曲和评弹

古韵 苏州 ,大家可能会想到评弹, 苏州 评弹艺术历经400年而不衰,与 中国 昆曲、 苏州 园林一起,成为历史文化名城 苏州 的“文化三绝”,又同昆曲、苏剧并称为 苏州 曲坛的三朵奇葩。

苏州 有很多地方可以去观赏评弹和昆曲,作为非遗文化,当地也一直在传承这项文化。在山塘街 和平 江路就有很多评弹和昆曲馆。评弹最火爆的是吴亮莹老师的《声声慢》,昆曲在夏季的网师园有夜游活动,昆曲艺术家在园林里面表演。还有一家昆曲传习所,可以静距离体验昆曲老师出场之前的练声和妆照现场,不过正好接近冬季,两处已经停演了。最后,我在山塘街上选了一家昆曲和评弹都一起表演的沉浸式演出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于姑苏而言,除了园林、山水、美食、艺术与人间烟火,古宅亦代表着城市独特性的历史文脉。七里山塘,吴地古街。白墙黑瓦之下,一处百年古宅在这里迎来了重生。

2022年11月17日,经历三个月的设计改造后,古宅焕新公益项目「山塘·浮生集」正式揭幕。它的落成,不仅将见证姑苏文旅融合的新发展,更将通过保护与运营的兼顾,成为古城焕新、非遗活化的新范本。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出自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此曲描写贵族小姐杜丽娘游览自家的后花园,发现万紫千红与破井断墙相伴,无人欣赏,良辰美景空自流逝,感到惊异和惋惜,抒发了对美好青春被禁锢的叹息。全曲语言精美,在昆曲演员缠绵哀婉的咏叹下,流动着优雅的韵律之美。

昆曲、评弹、苏剧被誉为 苏州 文艺界的“三朵金花”。在这里除了可以欣赏水磨婉转的昆曲表演,还可以欣赏到国家一级演员带来的评弹经典曲目《枫桥夜泊》、《莺莺操琴》、《梁祝》等

开场由评弹金慧新老师开始,金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正高级教授,蒋派艺术第三代传人。台风飘逸,稳重 大方 ,擅唱蒋调、尤调、翔调等多种流派。曾获 中国 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入围、 江苏 省文艺大奖表演奖, 江苏 省曲艺最高奖芦花奖节目奖、 苏州 市文华奖节目奖等荣誉。

苏州 评弹是 苏州 评话和 苏州 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 苏州 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 苏州 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着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 秀山 、陆瑞廷四 大名 家。 咸丰 、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 石泉 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 苏州 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苏州 评弹历史悠久,明末清初时形成,如李玉在清初创作的《清忠谱》 第二折《闹》中,描述的 苏州 说书和现今的 苏州 评话大致相同。

清乾隆时期评弹已顺流行,最著名的艺人当属王周士。清《吴县志》记载,乾隆南巡,在 苏州 行宫召王周士御前弹唱,赐七品冠带随驾回京。王周士返苏后于 苏州 宫巷第一天门创立了包括评话艺人在内的评弹行会组织光裕公所。

辛亥革命后光公所改为光裕社,它是评弹界成立最早、艺人最多、存世最长,对艺术发展作用最大的社会组织,素有“千里书声出光裕”之美誉。

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 秀山 、陆瑞廷四 大名 家。

咸丰 、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 石泉 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 苏州 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不衰。

进入民国,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州 评弹进入鼎盛期。苏城内外书坊蔓延,一条临顿路就有九家书坊 苏州 城内有百年老书坊(至20世纪60年代),其中有东中市春和楼、上塘街大观园、濂溪坊鸿馆、葑门横街椿沁园等。逐渐形成了“通俗不低俗、高雅不深奥、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格。

金慧新老师还会让大家去了解评弹,告诉我们评弹就是用 苏州 话讲故事,不是唱故事,也不是演故事,只有说。一般只是一个说书人,一把折扇、一块镇纸,靠各种表情和动作,就能把很长很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大书每天说一回,每回约一个半小时,一般都能连说几个月,长的可达一年半载。

评弹,这里就要先分一下,分成评话(大书)和弹词(小书)。 苏州 人总体都把这个叫做说书,在普通话里,大概就是讲故事的意思。

弹词(小书)是单人或二人弹唱艺术,一段说白,一段唱词,也是讲故事。动作表情也不可少,比起评话就是多了唱的部分。

苏州 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在审美追求上, 苏州 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
“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还讲究“说噱弹唱”。
“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金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开场是评弹,包括昆曲开场之前也是他来跟大家讲故事,正好给昆曲的表演做开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牡丹亭》让柳梦梅和杜丽娘跨越生死的至情缠绵至今。《牡丹亭》上乘“西厢”,下启“红楼”,讲述了一个由情而梦,由梦而死,死而复生,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全剧共五十五出,表演的《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

昆曲就像是戏曲界的大熊猫,非常古老和宝贵,作为百戏之祖,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连国戏京剧都得叫昆曲一声老祖宗。但是知道昆曲的人并不多,因为昆曲在其发展过程中,走的是华丽唯美的路线,慢慢的就曲高和寡了。而评弹却相反,一向非常接地气,雅俗共赏,走的是大众流行的路线。

昆曲有歌,有念白,有舞蹈。即使是唱段里面,演员也有一系列的动作和身段要求。一边唱着,一边就要做出走路,坐下,梳妆,游玩等等动作,水袖更是或妩媚动人,或潇洒倜傥。

昆曲表演结束,主理人也跟大家介绍了昆曲的表演老师。下午的场次,发现观众大部分是父母带着小朋友过来,就觉得很好奇。听到主理人解释,才知道这些小朋友都是学习昆曲的学生,从小父母就让他们学习祖国的非遗文化,很值得称赞。为了给他们更好的展示昆曲,主理人还特意增添了《牡丹亭》的其他节目《山坡羊》。

昆山 腔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 江苏 昆山 一带,它与起源于 浙江 的 海盐 腔、 余姚 腔和起源于 江西 的 弋阳 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山 腔开始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 苏州 一带,到了万历年间,便以 苏州 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 南和 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 福建 、 江西 、 广东 、 湖北 、 湖南 、 四川 、 河南 、 河北 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 北京 。这样 昆山 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

昆曲是出现于 中国 明代的一种 新兴 戏剧样式,从十六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巴黎 隆重宣布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名单并颁发了证书。在这19项当中,只有4个项目是获得评委们全票通过的,我国的昆曲即名列其中并在名单之首。

2001年11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邀请联合国认定批准的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中的六个代表作项目在教科文组织第31届大会期间在该组织 巴黎 总部展演,来自170多个国家驻联合国大使和与会代表观看了 中国 文化部派出的北方昆剧院的昆曲艺术演出。在短短一个小时内,献演了《活捉》、《游园》、《钟尴嫁妹》三个经典剧目的片断,其中既有缠绵徘恻的“皂罗施”经典唱段,又有热烈火爆的花脸绝技。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第31届大会主席、执行主席、教科文总干事夫人及我国驻教科文组织代表上台表示祝贺。演出的结果,是 中国 的古老艺术折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

有句话说“行至姑苏,不得不逛园林,也不得不听评弹。吴侬软语,唱词翩跹,如小桥流水般百转千回,令人沉醉。一曲评弹,便似这一城 江南 ”。这便是被誉为“ 江南 曲艺之花”的 苏州 评弹。200多年来, 苏州 评弹文化绵延不息,宛如一位静静守护着 江南 文脉的灵魂歌者。 苏州 评弹已成为 苏州 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慧新老师今天也用不同腔调加唱了《林冲踏雪》、《人面桃花》、严调的《梁祝》、《沧海一声笑》。

当你穿行于庭院之间,流连余音绕梁。纵横时空的生活卷章、兴盛于 苏州 的非遗昆曲、活态保护下新生的山塘古宅—山塘浮生集,交织出 中国 传统文化与生活哲学的当代表达。傍晚七里山塘,灯市人间。山塘•浮生集正成为浮生与 苏州 新的连接,一切刚刚开始,走进山塘浮生集,在五百年的古宅沉浸式体验昆曲。

山塘·浮生集建筑于五百年庭院之中的第四进、第五进以及小姐楼空间,前接医馆国涵堂,四周连 通山 塘街重要支路与古建。改造之初,它的定位便已明确: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的首个线下体验空间,同时将成为集合演出、游览、研学、文创等多种形式和产品的非遗创新基地。

苏州 不仅仅 平江 路有昆曲博物馆,山塘街的昆曲馆和 苏州 昆曲院都有昆曲演出,来到 苏州 不妨去看一看,这个 中国 最古老的剧种,袅袅娜娜的昆曲腔调,水袖玲珑般飞舞,就算不懂戏曲的人,也会为之深深沉醉。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一句在 苏州 广为流传的老话:“金阊门、银胥门”,足以说明了这座城门下的繁华景象。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

姑苏城外绝佳赏秋地,天平红枫甲天下

天 平山 枫叶入秋经低温霜打之后,叶色逐渐由青变黄、转橙、呈红、泛紫,山上局部景点色彩非常绚丽。 苏州 天 平山 是国内四大赏枫胜地之一,赏秋最佳去处之一,万丈红霞的盛景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白云泉》--唐:白居易
天 平山 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天 平山 原名白云山,位于 苏州 古城西南,风景优美,号称“吴中第一山”,在天 平山 的山腰,有一条泉水,名为白云泉。在一次登山之旅,白居易面对闲适的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 无为 、与世无争的思想油然而生,于是寓情于景,写下此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用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表达了白居易渴望能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情怀,反映出白居易在仕途后期产生的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

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至公元826年(二年)之间,白居易在 苏州 担任刺史,这一段时期,政务繁忙冗杂,很不自由,白居易自己在《秋寄微之十二韵》写道:“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

天 平山 有很多值得推荐的秋季点,十景塘、放生池,几处水塘四周是最佳的红枫打卡地;白云寺,黄墙黑瓦搭配红枫,十分有氛围感;高义园牌坊,搭配红枫,很能拍出地标打卡的感觉;范文正公忠烈庙,院内有一排银杏树;也可以爬上天 平山 山腰、山顶,俯瞰整个天 平山 ,风景也是独好。

早就听说天 平山 “天平红枫甲天下”,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现在来看真是名不虚传。

赏枫一般当从山脚下被称“万丈红区”的古枫林展开,这里有年逾400的古老枫树。据传是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 福建 移来的。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各种颜色的树叶铺了满地。冲进枫树林,开启凹造型模式,谁能免俗?

秋天的天 平山 可真好看,山林是五颜六色的,古寺、红枫、溪流、清潭雾气弥漫,走在天 平山 的山路上,仿佛走在诗里,让人浑然忘却世间。

苏州,是一座古韵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记忆,总是从它的标志性建筑开始。 苏州 ,是一座古韵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无论是老建筑还是 新建 筑,浓缩着城市母体的精华。

在古城区的高处就能看见 苏州 新的地标建筑东方之门, 苏州 这个城市发展令世人瞩目。除了虎丘塔等一些古老的建筑外,一批 新建 的时尚建筑也迅速成为 苏州 新地标,东方之门就位列其中,成为了 苏州 工业园区乃至整个 苏州 的现象级地标建筑。东方之门从规划设计之初,就备受关注。造型最初寓意就是“门”这个汉字的变形,寓意着“古老 中国 走向世界的新起点,是世界了解东方的新门户”。

苏州 国金大厦,为地处 苏州 工业园区湖东CBD核心区的一栋摩天大楼,项目设计时据说采用了 苏州 非常重要的元素——水,结合现状,整体采用“鱼”作为象征主题,以“鱼跃 龙门 ”为设计理念,呈鲤鱼飞跃之势,寓意繁 荣昌 盛;

大楼面向金鸡湖,迎水展开,暗合遇水则发,号称 江苏 第一高楼。但骨子里有趣的 苏州 人是不会放过给地标建筑取昵称的机会的,根据整体的造型取了个昵称叫做“口红楼”,像一只巨大的旋转而出的口红,这下时尚又生动的名称就流传开来了。

金鸡湖的月光码头,这是 苏州 最美夜景地之一,270度的湖景视角再适合看日落不过了。橘红色欧陆风情小镇将金鸡湖水引入其中,游船漂在湖上,落日缓缓沉下。从月光码头移动视角,湖畔绿植、雕塑、苏艺“大珍珠”和大颗咸蛋黄从中间坠下的美景都能收入眼底。

金鸡湖占了 苏州 一半的浪漫,一定要去看看,真的太漂亮了。绝美落日,不过一定要选择在天气好的时候去,找到最佳位置拍一场落日黄昏。

东方之门从2016年建成以后,这就有了个绰号叫做“秋裤楼”,起初 苏州 人是拒绝的,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宽容的 苏州 人觉得虽然不算雅致,但也算形象,喊多了也有几分烟火气,闲聊间自带幽默,慢慢的也就接受了这个爱称。

苏州 文化艺术中心是 苏州 市地标性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占地近15万平方米,由大剧院、金鸡湖音乐厅、苏艺演绎文化集聚区、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培训中心、商业中心等构成,同时也是 苏州 交响乐团、 苏州 芭蕾舞团等重要艺术团体的驻地。这也是 苏州 的高端文化地标。

苏州 人亲切的叫他 苏州 “小鸟巢”,当然这和他的外形设计类似 北京 的鸟巢国家体育场有关。入夜后的 苏州 小鸟巢是最美的时候,灯光交映在金鸡湖畔,极度容易识别,充满浪漫的艺术气息,主体外部缠绕的钢筋结构,它的灵感来源是从具有 苏州 特色的织造丝绸的蚕茧中得到的。最初的设计理念是“一颗珍珠、一段墙壁、一座园林”,以体现 苏州 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国金大厦夜景非常壮观,这座高楼在夜晚散发出璀璨的光芒,直插云霄,气势非凡。周边月光码头,也有美丽的夜景,河两岸灯火璀璨,伴着月色,在这里的桥上走一走,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此外,还有斜塘老街、湖滨新天地等夜景地也值得一游。总的来说, 苏州 国金大厦夜景是 苏州 工业园区的一大亮点,非常值得前去观赏。

结语

什么是 苏州 ?是数不尽的桥,画不完的船,是逛不够的园子,听不腻的评弹。而一入秋, 苏州 就成了姑苏,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姑苏;是桂花离落宁静四处飘香的姑苏;是红枫可爱映衬亭台回廊的姑苏;是大闸蟹肥美无虞就瓣瓣菊花黄酒的姑苏,一生最爱是姑苏,请你在秋天,来一次姑苏吧。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