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序章——东北利亚

    你了解 东北 吗?
    我相信包括许多 东北 人在内,都对这个150万平方公里的地理单元不甚了解
    广义的 东北 ,包括了东三省+ 内蒙古 东五盟市,单这一点,就已经是不少人的知识盲区
    而 东北 的面孔,在外人的眼里,更始终充满了标签化与误解
    30岁前,我向往远方,对脚下的土地熟视无睹
    30岁后,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终极命题驱使下,我对故土泛起了情感,渐渐发现了不少隐匿于 东北 大地上的尘封历史与壮阔景观

    Chapter 1 中东铁路

    中东 铁路,不是修在 中东 国家的铁路
    它是“ 中国 东方铁路”的简称,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
    100多年前,对 东北 大地觊觎已久的沙俄在 中国 修建了一横一竖,全程2258公里,呈“丁”字形的两条铁路, 东至 绥芬河 ,西抵 满洲里 ,南延 旅顺 ,北达 哈尔滨 ,这条铁路的修建也开启了 东北 的经济发展进程。
    在此后的100年里,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在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大戏,一座座因铁路而兴的俄式城镇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流逝的时间长河中,一部分城镇繁盛至今,而其中的绝大部分,则因为种种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一座座沉寂的遗迹,而这些遗迹,就是我探访 中东 铁路小城的主要目标

    满洲里

    满洲里 ,是 中东 铁路第一站,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中东 铁路西部线建立火车站,因从俄国进入 中国 东北 地区(当时惯称“满洲”)的首站,故名“ 满洲里 站”,俄语为“ 满洲里 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 满洲里 ”
    在介绍 中东 铁路历史建筑前,先来打卡两个 满洲里 的热门地标, 满洲里 近些年为人所知,多半是因为不出国即可感受 俄罗斯 异国风情,回想十年前我第一次到此,满大街的金发碧眼和大号改装车,在灯红酒绿的异国建筑霓虹映衬下,真的有种出国的感觉,但这次建筑犹在,外国友人却不见了踪影

    猛犸象公园并不在市区内,准确来说它位于城区外的扎赉诺尔,吸引人的可能不是猛犸象,而是这几座造型别致的 俄罗斯 建筑,眼前这座据说1:1还原 俄罗斯 莫斯科 瓦西里升天教堂的建筑曾经出现在不少人的朋友圈中

    建筑确实蛮好看的,不过不给自己拍照就没必要进去了,无人机代替我的眼睛进去看看就够了

    第二个网红打卡点当然就是套娃景区了,由于这里处于禁飞区,一开始计划的夕阳下套娃航拍也泡汤了,不过在温柔的暮色中逛逛也不错

    这高30米的套娃是世界上最大的套娃,载入过吉 尼斯 世界记录

    套娃酒店前这喷水池雕塑还真有点 欧洲 范,顺便说一下,套娃广场就是刚刚亮灯时候最好看

    看完了网红打卡点,接下来就正式进入到 中东 铁路篇章,作为老毛子进入 中国 的第一站, 满洲里 当然是遗存了相当丰富的历史建筑,一百多年的岁月流逝,多数当年的建筑如:俄式木刻楞、石头房、教堂等已被崭新的大楼所替代,所剩的也大多破旧不堪被垃圾堆环绕包围,但几年前他们迎来了生机,有关部门终于重视起了这些城市历史的见证者,老建筑们被重新粉刷并进行编号,如今他们大多坐落在火车站对面的一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上,从他们的故事里可以寻找百年 满洲里 的历史足迹。

    顺便说下我的CITYWALK路线:
    满洲里 站—铁路人行天桥—— 中东 铁路技工学校旧址( 满洲里 市博物馆)—谢拉菲姆教堂— 满洲里 俱乐部— 中东 铁路主题公园-南二道街

    从那建于1901年,造型大气精美的 满洲里 火车站出发,走上长长的铁路天桥,眼前是昼夜穿梭不息的 中欧 班列,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伴随着整点响起的时钟声,阵阵汽笛声传来……

    火车站东面是一座 中东 铁路主题建筑公园,这里有不少俄式木刻楞,大多是当年铁路工作人员的住宅

    木刻楞作为典型的 俄罗斯 民居,房屋的地基是石头加水泥,十分坚固,在地基上用原木一层一层叠加垒盖,与 中国 传统的砖瓦建筑比较相似,木刻楞用木楔加固,四周的交界处利用“刻楞”技术在圆木中打造出可以互相吻合的凹槽来完成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衔接,十分稳固。同时用苔藓将木与木之间的缝隙填满,不透风,屋内可以保持冬暖夏凉。

    广场上还有一台“上游1192”,如今这头钢铁巨兽已经完全沉寂,属于蒸汽时代的浪漫还在吗?

    很喜欢这栋建筑,可惜不知道此前是做什么用途的

    在 满洲里 木刻楞不仅作为民居建筑还用于公共建筑,谢拉菲姆教堂就是 满洲里 仅存的木刻楞教堂,解放后,谢拉菲姆教堂连同其北面的一些俄式民居一齐转为 满洲里 铁路职工俱乐部而保存,由于教堂一直被荒废,教堂的钟楼建筑也消失了,只剩西面有一个小小的塔楼和一口标有“圣谢拉菲姆教堂”的大钟。

    眼前的 满洲里 市博物馆由于国庆没有开门,算是一个小遗憾
    这座典型 俄罗斯 风格哥特式建筑分三层,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主体为黄绿白三色,以前曾是 中东 铁路技工学校

    重新粉刷的 满洲里 俱乐部,透露着属于上个世纪的荣光

    博克图

    我相信屏幕前的大部分人应该是第一次听到博克图这个名字
    这是我探访 中东 铁路的第二站。在这,我看到了一座停留在上个世纪的遗忘之城

    要说博克图,得先从镇子 西北 17公里外的新南沟说起,把时间倒回120年前,从“ 中东 铁路”疾驰而来的列车在一路穿越巴尔虎草原后,被眼前这座横亘长达1200多公里的 大兴安岭 拦住了去路,于是, 兴安 岭铁路隧道和一条长达两公里的螺旋展线应运而生

    壮观的新南沟螺旋展线

    我到这的时候,内蒙迎来了秋天的第一场雪,可能也是全 中国 的第一场雪,我顶着漫天雪花,走在这条废弃的铁路上,两边都是一栋栋有百年历史的俄式木刻楞建筑,走过狭长的隧道,看着两端默然伫立的碉堡,有种时空错乱的恍惚感

    这里边还有一个关于“沙力碑”的故事,可惜我找来找去也没找到它在哪,只能找张网图介绍一下

    这位名叫沙力的女工程师是 兴安 岭隧道的设计者和施工组织指挥者之一。修筑 中东 铁路西段必须穿越层峦叠嶂的 大兴安岭 山脉,多次勘测,几易方案,铁路还是无法穿越这密集的峰峰岭岭。

    尽管设计了大曲线环型盘山道,线路还是难以越岭前伸。一群来自俄国的专家们面对这一难题苦无良策,一筹莫展。就在人们望山兴叹的时候,他们中间的一位女工程师提出了开凿长大隧道的设想。就当时的筑路技术,修建这样的长大隧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位女工程师不但有设想,而且自告奋勇承担了整个设计重任。不久,她便拿出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案,得到同行们的赞同,当即拍板定案。凿山筑隧工程开始了。这位女工程师亲临现场参与施工的组织指挥,采用山体两侧同时相对施工、最后连接贯通的方案。工程进展一直很顺利,终于接近贯通之时,所有施工的组织指挥者和工人都在期盼这一令人振奋的壮观时刻。尤其是这位女工程师,此时心绪纷繁,喜悦中带着紧张,期待里夹着不安。按设计计算贯通的时间到了,她手捧设计图,几乎屏住呼吸等待两侧工人的会师。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女工程师的心跳在加速,然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人们开始生疑,女工程师的心里更是忐忑。她比谁都明白,这不像是时间计算上的误差,很有可能是施工方向的错误。如果真的像她所担心的那样,山体两侧施工偏离了方向,在山体内形成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两股坑道,这个责任之大、损失之重是难以估计的。当天夜里,她带着无限的遗憾自我了结了一生,长眠于异国他乡。就在她自杀后的第二天,隧道贯通了,而且分毫不差。全体施工人员欢呼雀跃,欣喜若狂。同行们为了缅怀这位女工程师,在隧道相接处的山顶上就地取材垒起石碑。

    1901年修建的新南沟站就位于螺旋展线旁边,如今也只余下荒草中的一座小小站房。

    因铁路而兴衰是 中东 铁路沿线城镇的共同命运,当然也包括博克图,这全镇只有2000余人,却遍地是百年建筑,这的时光似乎定格在了七八十年代,许多早已淡出记忆的字眼和物品随处可见

    无数的商铺饭馆早已人去屋空

    俄式房屋在小镇上随处可见

    眼前这栋建筑120年前是沙俄护路军办公室,90年前是 日本 宪兵队,而现在他是博克图第二百货店

    曾经这里的外墙已经斑驳,处处透着破败,近几年博克图对许多老屋进行了翻新,给老房子赋予了一丝新生

    走近这里,扑面而来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岁月感,在早已习惯了电子支付的“外来者”看来,这里有点像是一场脱离现代世界的社会实验

    这栋房子是百年段长办公室,房主老刘出于对文保的热爱,自费出资抢救下来了这座当年管辖 满洲里 到安达区间近800公里路段的段务“总部”,大到沙发椅、木桌、铁架床,小到水牌、铜灯和各类历史文献,每一个房间里都摆满了铁路文物,甚至就连暖气片也是,房间里的壁炉都是老刘雇了俄日时期的工匠按传统的俄国技艺复原的。一旁不大的院子里,堆满了收集而来的各种铁道机械和各个时期的铁轨。可惜我没见到“段长”老刘本人,在他家人的带领和讲解下,我对这个带着点狂热的男人多了几分敬佩

    在博克图,最耀眼的无疑是百年机车库,这座机车库建于1903年,是滨洲线上最大的机车库,有着超越时代的工程设计水平,20个并列库房呈扇面组成,设有机车调转方向转盘一座,平面呈圆形,可旋转360度,与各车库轨道连接,就像一把摇开的扇子,扇轴就是调转机车头的大转盘,其伸向每一扇库门的铁轨就是扇骨,明黄色的水塔伫立在一侧,1994年,随着最后一台蒸汽机车调出,该水塔完成了其91年的历史使命,提前一步退休

    曾经的铁路重镇在新世纪没落,虽带着点必然性,但不免令人惋惜,“博克图在蒙语中是指“有鹿的地方”我在博克图并没看见鹿,“有路的地方”,我觉得更适合他,以后这个小镇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我希望他能

    扎兰屯

    扎兰屯 ,源自满语“甲喇”(取佐领之意),光绪年间,清朝在雅鲁河畔设“扎兰章京”建衙驻守,住地的达斡尔人用自己的语言称为“扎兰爱里”。“爱里”为“村屯”之意。后来,随着汉人的增加和习惯,“扎兰爱里”演变成了“ 扎兰屯 ”。1901年 中东 铁路在此建站,“ 扎兰屯 ”的名字因铁路而固定下来,虽然名字里带个“屯”,但它可是一座城市,还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既然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那么 扎兰屯 的旅行就应该从火车站开始,有名的早市在火车站附近,各种俄式历史建筑,大多也在火车站附近,百年历史的木质水塔,也矗立在火车站旁,如果你来 扎兰屯 city walk,那么简直不要太惬意哦

    老式的站前招待所,一张大通铺睡十个人,父辈的遥远记忆

    对于老房子爱好者, 扎兰屯 简直就是宝库,满街都是贾樟柯电影里的岁月感

    拍过这么多水塔, 扎兰屯 的水塔颜值绝对称得上前三名

    中东 铁路通车后, 扎兰屯 成了一处重要的中转站,铁路管理人员看中了气候温和、景色宜人且交通便利的 扎兰屯 ,把这里辟为避暑疗养的胜地,相继修建了吊桥、 中东 铁路俱乐部、六国饭店、 日光 浴场、避暑旅馆、沙俄铁路小学、铁路职工住宅等一大批附属建筑,专供当时的沙俄贵族们避暑疗养享乐。
    这些建筑大多都位于 扎兰屯 火车站1公里的范围内,他们中大多一直被使用至今,但也有一些散落在长满荒草的角落里,周围堆满了垃圾,令人感慨

    这些铁路职工住宅,放到当时算得上豪宅

    沙俄铁路子弟小学,隐藏在一所中学后身

    扎兰屯 六国饭店是一家俄式餐厅,也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店,为 扎兰屯 市 中东 铁路建筑群,38个遗址点之一饭店建筑外观属中俄结合式结构,当时在 中东 铁路沿线颇为有名。是1903年由俄国人本僚木什金创办,1940年商人吴宪茂承接此餐厅并命名为六国饭店,1946年 内蒙古 人民自卫军骑兵5师建立之后,司令部一直设在六国饭店

    120年前,眼前这座建筑曾是闻名遐迩的 扎兰屯 避暑旅馆,90年前,这里又成为 东北 民众抗日救国军的前方总司令部,70年前,这里又成为了 共和 国的铁路公寓,而现在,活化利用为伪 兴安 东省历史陈列馆,记载着这座城市和这座建筑的历史。

    沉寂的百年机车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当成废品仓库,如今大门紧闭,杂草丛生

    扎兰屯 最值得一去的博物馆,应该就是 中东 铁路博物馆了,虽然馆址不大,但也是 内蒙古 自治区唯一一座以 中东 铁路为背景的专题博物馆。

    这个小广场上,其实有四座 中东 铁路历史遗存,除了被作为 中东 铁路博物馆的沙俄森林警察大队旧址外,还有 中东 铁路俱乐部旧址、沙俄酒窖旧址和一座小小的面包房,这些建筑都有百年以上历史

    曾经的沙俄卫生所

    昂昂溪

    昂昂溪,不是一条溪流,而是一片充满历史的土地。昂昂溪,在 蒙古 语中是狩猎场🏡的意思,这里距 齐齐哈尔 中心城区18公里,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小城,一百年多的历史沧桑岁月中,昂昂溪从车马喧嚣到日渐沉寂,像极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等待有心人的开启

    想不到吧,在遥远的 东北 内陆小城,既然还有一座国际旅客候车室

    昂昂溪曾经是 中东 铁路沿线上重要的枢纽站,据说昂昂溪当时有4千多俄国人在此生活,如今车站门可罗雀,只剩旁边的国际乘客候车室似乎诉说着当年的辉煌,这处当年欧亚大陆的重要连接点不知以后会走向何方

    前文说过, 中东 铁路沿线有无数破败的小城,昂昂溪就是其中之一

    午后的站前广场人迹寥寥,只有几位当地的老人,悠闲地在树荫下乘凉休息。没有一般火车站的嘈杂,耳边听到的,只有树叶沙沙声,还有夏日午后的虫鸣

    昂昂溪铁道北侧的街道上, 中东 铁路时期建筑随处可见

    昂昂溪的 中东 铁路遗迹主要集中在罗西亚大街及附近。在这条幽静的小街上,105栋俄式民居伫立于此,每栋都是花园式独户庭院,铁皮屋顶,木制门窗,砖砌墙体,带着异域的美感,还有铁路俱乐部、火车站、铁路医院、工程师办公楼、水电段、货物处等6栋 俄罗斯 风格建筑的公用房屋。罗西亚大街的 俄罗斯 风格建筑群,是 中东 铁路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集中、数量最多、最能体现 俄罗斯 民族建筑特征的建筑群

    这里俄式建筑有着共同特点:没有围墙没有栅栏,田园式、花园式的独户庭院。用毛石砌筑的地基有一米左右的高度,房屋举架很高,开间跨度大,人字屋架、大斜面黑色铁皮屋顶,墙面上用砖块砌成凸凹花饰来丰富立面和门窗造型。外墙采用黄色粉刷,色彩明快

    那天我在罗西亚大街徜徉太久,以至于错过了回 齐齐哈尔 的车,不过也正得益于此,我看到了绝美的晚霞

    安达

    安达于许多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毕竟有着《射雕》中的脱雷安达,还有刚上了乐夏的安达乐队,但安达市在哪?没几个人知道吧

    当年在滨洲线上设立的33个车站中,安达站是其中一个重要车站。眼前的火车站造型大气恢弘,透露着一种庄严和典雅

    出站这条街被称为牛街,安达素有牛城之称,是 中国 奶牛之乡跟牛肉基地,是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如果你 来安 达,一定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安达的大部分街道都有个牛字

    运转车间旧址,此楼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它比 哈尔滨 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修建的时间要早,也比闻名遐迩的秋林公司早几年建成。该建筑为毛石基础,砖混结构;人字脊铁皮防水坡,门前有一个悬挂式木制雨棚。

    行李托运处旧址,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六元管饱”大盒饭

    这处历史建筑是原 中东 铁路俱乐部旧址,1901年开始建设,1903年落成,建筑正门左右完全对称的设计,横纵设计分明,棱角突出立体,照古典主义建筑特点就差几个 罗马 柱,是不是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苏联红军纪念碑,上面的内容是:1945年8月17日,苏联红军进驻安达。1946年8月17日,为纪念苏联红军 光复 东北 解放安达,在安达火车站站前广场特立此碑。1989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碑、老屋、铁路桥

    安达铁路沿线的老建筑大多废弃,门窗都被堵死,这些房屋放在21世纪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可当地政府可能也没找到太好的办法,除了把这些房屋保护起来,该作何用处或是该如何展示都成了问题,这也是许多 中东 铁路沿线小城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来城市就日渐衰落,哪还有多余的财力去研究历史建筑如何安置呢?

    这建于1901年的马厩是安达历史建筑中最长的一座,1945年后被改为民居,想想以前夏天街坊邻居们搬着板凳在门口晒太阳,一边吃瓜一边拉家常,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是越来越难得一见了

    可能是平时 来安 达旅行的人不太多,我在铁路桥拍照时候吸引了不少当地人的目光,在问明白“这破房子有啥可拍的”的疑问后好几位大叔热心地为我指点方向, 东北 人自带的热心和自来熟天赋瞬间激活,下图的沙俄马厩得以被我发现

    Chapter 2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 , 是 兴安 岭的西部组成部分, 位于 内蒙古 自治区 东北 部、 黑龙江 省 西北 部。
    被誉为“林之海”, 大兴安岭 保有 中国 面积最大原始森林,也可能是面积最大的一片

    大兴安岭 由南向北, 起于西拉 木伦 河,止于 黑龙江 。
    它始终与河流有着解不开的渊源, 也孕育了数不清的河流, 无数河流在某一些段落上停留, 成了湖泊或者是湿地。
    河流、湿地与湖泊与森林为伴, 满眼景色变得愈发丰富, 驾车从 阿尔山 一路向北,满眼都是饱和度溢出的金色

    阿尔山——溢出屏幕的金色

    关于 大兴安岭 的探索从 阿尔山 开始,作为 东北 最出名的景点之一,这竟是我第一次来 阿尔山

    大兴安岭 有别于国内连绵不接的许多山脉,走势较平缓,鲜有拔地而起的高山,更多是大大小小的丘陵

    到达 阿尔山 时已是下午,天色阴沉,金色的田野和森林都没了光彩,不过我觉得倒是更像油画了

    阿尔山 ,其实一个很大的范围,大家口中的 阿尔山 大多是 阿尔山 市、 阿尔山 国家森林公园、柴河的统称、其中森林公园还是若干个景点的集合,总之,这里是一个能玩好几天的地方,而且精髓就在于自驾探索,另外不去几个景点的话,是可以免费进入景区的哦

    第一天的探索由于天气不佳,对景区的探索浅尝辄止,这个蓝色小木屋,也算一个知名地标了吧

    造型很有特点的 阿尔山 火车站

    阿尔山 市全景,这么一看确实不太大

    由于前一天下了半夜的雨,所以第二天早很大概率会出云海,考虑没买票的问题就pass了 阿尔山 天池(考虑地面拍摄机位),最后日出点选择了杜鹃湖,因为这里既可以航拍,又有地面日出机位,可后来还是千算万算少算一着

    清晨蓝调时刻的杜鹃湖

    挑来选去刚架好今日日出延时机位,就在这时,云雾陡然加厚,能见度不足两米,不出片刻已将即将升起的太阳挡了个严严实实,赶紧掏出无人机准备穿云,然鹅,这云穿的也太容易了,30米就已经穿到了云层之上

    五点钟起床赶到杜鹃湖边,果然雾气缭绕如仙境一般,湖面上水鸟自由嬉戏,对岸树木若隐若现

    云层中的杜鹃湖,看起来还挺好看,可惜再高一点,杜鹃湖就完全消失在了云层里

    而航拍云海的精髓,并不在于云海的质量,而在于是不是有一个足够好的主体,可惜,今天的主体杜鹃湖已经“消失”了

    用无人机四处探索,发现不远的不冻河若隐若现,稍加思索准备换阵地

    不得不说,今天的云海日出是真的顶,光线也恰到好处

    从杜鹃湖边出来再到不冻河,20分钟就过去了,到了不冻河发现厚厚的云层也跟着过来了,还夹带了小雨

    等来到天池时,云海已经散去,只剩如琥珀一般的天池静静躺在山巅,以天池的高度正好可以略过云海,可惜选错了位置

    虽然没拍到完美的云海日出,但也不影响兴致,毕竟前方还有许多未知等待着我

    早安,牛牛

    一路来到 乌苏 浪子湖,其实昨天阴雨绵绵中已经来这拍了几张,因为在进出的必经之路上,所以又到这看了看

    岸边的枯木形态各异,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原始的美感

    乌苏 浪子湖全景,使用无人机增广镜头一张全收

    因为想赶在游客大军之前北上,我在 阿尔山 的探索就到此为止,虽然只探索了很小一个区域,但并不觉得可惜,因为 阿尔山 以后肯定会来深度探索,这次就当吃个餐前甜点吧

    乌苏 浪子湖最吸引我的,就是岸边这些高大的白桦,在湖水的映衬下,显得遗世而独立

    根白公路——走进大兴安岭

    东北 是一片四季分明的土地,但我最爱 东北 的秋天,九十月份的 大兴安岭 美的不像话,到处是溢出屏幕的黄,来 呼伦贝尔 旅行,精华的风景其实都在几条公路上,大致是卡线、拉莫线、蘑阿公路还有在这要说的根白线,这次我除了蘑阿公路,其余三条都走到了,卡线和根白线更是从起点走到终点,没错过一公里

    我从 室韦 出发,先走一小段拉莫线,然后拐上根白线,一边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一边看眼前的风景

    根白公路顾名思义,是 根河 到白鹿岛的公路,我喜欢这个带着鹿标的公路牌,似乎在提醒着你,嘿,这里有驯鹿哦!

    往这个方向来的人并不多,经常开车十分钟都见不到第二台车,疾驰而过的风声中伴随着落叶被卷起的声音,感觉无比自由

    G331太长,不知何时能够走完

    大兴安岭 地区多得是密林,连接一座座密林中的城镇的是一条又一条森林公路和通往密林深处如同蛛网一般的林场公路,由于车子底盘不高加上基本全程没有信号,不敢贸然离开主路,不过风景已足矣

    激流河在公路一侧奔腾不息,为旅人们指引着方向,根白线的尽头是白鹿岛,激流河在这注入 额尔古纳 河入河口上游处,呈S形弯延曲折的缠绕着两个修长的小岛,这两个小岛就是苍狼、白鹿岛,也许你听过或看过狼图腾,他的起源就是苍狼与白鹿的故事

    带着这本《 额尔古纳 河右岸》,我走过激流河,来到了白鹿岛

    离开白鹿岛继续向前,便是奇乾的方向,路上还有2个检查站,如果没有提前在奇乾预订住宿,很大概率不让放行,而离开奇乾继续往北到洛古河,则是不对外开放的边防公路,也就是旅行圈里G331没法走通的一段

    即将抵达奇乾,路上的风景美轮美奂

    过了这座桥, 大兴安岭 中最隐秘的边陲就要到了

    奇乾——额尔古纳河右岸

    “奇乾就像一个遗址,一个活着的遗址。”

    我敢打赌,99%来 呼伦贝尔 旅游的人,都没来过奇乾,
    为了找找手里这本《 额尔古纳 河右岸》中提到的奇乾,我成了那1%

    绝大部分游人会止步于白鹿岛,当然如果要去奇乾,前边还有50公里的路和两个检查站,现在整个奇乾村只有几户人家,村里发电靠村民的发电机,半夜就停电,自来水也是一股怪味,不过来这的人,也不是奔着享受来的

    抵达奇乾第一件事就是登上村东头的乞颜山,在这静静看个 额尔古纳 河畔的日落

    大兴安岭 的秋天,怎么看都是一幅油画,好看的粉色小房子,其实是部队驻地哦

    牛分散在各处,这里几只,那里一片,沐浴着阳光,在草原上大快朵颐,放眼望去,牛群如同杂乱无章的棋子被人随意散落在凹凸不平的棋盘上

    住在奇乾的一晚很需要点魄力,吃过了老板二黑做的菜后就回到了房间,诺大的房间空空荡荡,一个电热扇是唯一的热源,你要做的是在半夜停电前把被窝暖起来并入睡,不过大概率会在后半夜冻醒,这时候需要将头部裹起来,然后告诉自己天亮就好了

    前一晚下了一夜的雨,清晨里,山间晨雾如期而至

    奇乾隐藏在 大兴安岭 中俄边境的深处,三面被大山所环绕,唯有西面临近着 额尔古纳 河,右岸是 中国 ,左岸是 俄罗斯 ,理论上来说,村民们只需要跨过10米宽的河流,就能一脚踩在 俄罗斯 的土地上

    虽然这条河你没法靠近,但我找到了另一条可以靠近的河,沿着小路一直走,就能走到这条河边

    在这什么都不干,就看对岸的牛群吃草,都能放空好一会

    在河边放空片刻继续登上乞颜山,在晨雾的映衬下,眼前的景色更加美轮美奂

    炭烧五花肉,要不要来一份

    眺望山下的奇乾村,遗世而独立

    炊烟袅袅中,一天的忙碌又开始了

    很难说清楚奇乾村起源于何时,只知道这是 蒙古 族先祖躲避战乱,休养生息之地,不过在奇乾短暂却又复杂的历史里,却有《尼布楚条约》,有满洲国,有日伪军警人员的覆没,有乌玛、西口子暴动等反满抗日斗争,还有公路替代水运,伐木淘金代替放牧农耕…这些大事件都在这片土地上轮流上演

    一百年前,面积仅有1平方公里的奇乾村,就进驻了过万的淘金工人,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原住民、边贸商人、“闯 关东 ”人在这里长期生活,互相通婚,让这座小村庄显得热闹非凡。时过境迁,原本随着“淘金热”而来的四五十户人家渐渐离去,带有 俄罗斯 风情的“木刻楞”民居人去楼空,只留下散落在草原之上古朴庄重的木头房子,曾经人声鼎沸的奇乾村,只剩下寥寥几户人家和驻扎在此的边防官兵……

    打开奇乾村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清晨满满徜徉一番,看看牛儿们吃草,村民生火做饭,官兵出操,一切和谐而统一

    以后这里会是什么样子?我想象不出来,你觉得呢?

    莫尔道嘎——森林里的隐世小城

    从奇乾离开的早晨天空下着小雨,虽然正是十一假期,但曲折蜿蜒的山路上几公里都看不到一辆车,都说十一出门到处堵车,那就是没去对地方

    200多公里的根白线我从终点走到起点,途中名气最大的就是莫尔道嘎森林公园了,十年前我来这的时候又阴又冷还下雨,和今天一模一样,不过比起十年前,这多了一样东西,就是公园里的小火车,比起许多景点里的网红小火车的存在,这其实比他们都更合理,因为莫尔道嘎本就是 中国 最大的林场之一,当年一根根巨大的原木就沿着这一条条林场铁路线走出了 大兴安岭 ,走到了天 南海 北,如今随着全面停伐,运转的火车也停了下来,能够成为一处景点,也算是发挥余热了吧

    你可能觉得 大兴安岭 和你想象的原始森林不太一样,没错,现在 大兴安岭 大部分是次生林,从前数人才能合抱的 大树 基本都在上个世纪被伐倒了,为了建设国家,整个 大兴安岭 几乎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1967年,成立莫尔道嘎林业局。1968年,建立莫尔道嘎镇。1970年,莫尔道嘎林业局正式投产。
    先有莫局,后有莫镇。莫尔道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林城,很少有人会在莫尔道嘎停留,不过我还是在这转了转,然后就发现了镇边缘这座巨大的废弃贮木场,这座原国内最大的贮木场于2015年停运,眼前残缺的生产线运输线与高大的设备早已凋敝不堪,像极了无数 大兴安岭 中小镇的缩影

    “广厦亿万间
    等这儿的木材做门楣
    铁路千万条
    等这儿的枕木铺钢轨”
    新 中国 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现代诗人郭小川抒情诗《祝酒歌》中的这几句,抒写的就是当时国家等待林区大力支援的这种迫切。
    50多年来,莫尔道嘎几代务林人,带着光荣与梦想,肩负责任与使命,天当被,地当床;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把最美好的年华,把热血、汗水、智慧甚至生命,奉献给国家的林业事业

    等十一旅游季一过,这里就会迅速变得更加沉寂,万物运转基本都遵循曲线规律,现在可能就是莫尔道嘎的波谷吧,如此看,下一个波峰也并不远

    时间倒回几十年前,在那个开山采伐如火如荼的年代,无数粗壮的原木在油锯声下被伐倒,然后坐着火车去到了全国各地,为重工业的建设添砖加瓦,那是莫尔道嘎辉煌的时刻

    贮木,是林业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林业人一年劳动成果的展示,贮木场曾经是林城最耀眼的地方,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大兴安岭 全面禁伐,成千上万伐木工人连同 兴安 岭深处的无数小镇一起停在了原地,仿佛旧时代的一个活着的纪念馆

    犴达罕——寻找最后的猎民文化

    犴达罕是 大兴安岭 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它威武,敏感,拥有尊严——《犴达罕》
    《犴达罕》,我不知道正确读法是什么,但我来 大兴安岭 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寻找他们,不是鹿,是人,一群快要消失的人

    车子行驶过了 中国 冷极 根河 ,离我的目的地就很近了,这群我想寻找的人是鄂温克人,本想去阿龙山拜访雨果和柳霞,但因为交通封路的原因没有成行,还不想去太过商业的敖鲁古雅,我就找到了布冬霞猎民点,可惜因为下雨的缘故,猎民点的主人布冬霞也回城了,树林里人去屋空,只剩高大的绰罗子和驯鹿

    中央政府将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部落合并为一个民族——鄂温克族,如今 中国 仅存的这支使鹿鄂温克部落的前身是其中的雅库特部落,同样是在那一年,当地政府在 额尔古纳 河右岸的奇乾村盖了30座俄式木刻楞房子,便于管理分散的部落。1965年9月,他们又被安置到了满归镇附近的敖鲁古雅乡。其后,在21世纪初,他们被统一安置到了 根河 定居点。随着2003年全面禁枪,失去了猎枪的鄂温克猎人们,一时慌了阵脚,他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时刻表,被一串串科学数字代替。无力反抗的人们想都没想便转身投入酒精的麻醉中去。
    《犴达罕》中维加说:“都他妈喝死八个青年猎人了,喝死拉倒”。

    这支鄂温克就是迟子建笔下那支,而书中的原型, 中国 最后的女酋长—— 玛利亚 .索也在2022年离世了
    人们喜欢用“最后”表达一种史诗般的悲壮。无论怎么关注与保护,都不能让阻止他们走上消亡这条路。

    在 大兴安岭 ,驯鹿是使鹿鄂温克人最忠实的朋友。它们在森林里休憩,倘若是搬家时节,它们会是使鹿鄂温克人的得力助手。猎民们的生活离不开驯鹿。驯鹿可以驮人、驮物,驯鹿的鹿茸可以割下来,带到山下换取钱财。 玛利亚 • 索曾经对猎民搬家的场景描绘道:
    “以前搬家根本不用车,东西绑在鹿背上,孩子跟在后面,从这片林子走到那片林子,不管下雨还是下雪。那时候林子好,灰鼠有的是,冬天我们一边搬家一边打灰鼠,用灰鼠皮换吃的和用的东西。”

    消亡对于使鹿鄂温克人来说曾经是一个悲壮的词汇,现在它显得平常。使鹿鄂温克人对于消亡的态度是很微妙的。一方面没有人忍心看到自己的族群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他们又意识到这种消亡几乎是必然的、无法被扭转的,一个只有三百多人的族群,在森林中驯鹿和游猎,他们的后代能有多少人继承真正的猎民文化都令人怀疑。在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中,他们中有悲观者,也有已经走出森林,追求更好生活的牧民。对于他们来说,命运的无常才是平常。

    现在有一些鄂温克人做起了自媒体,我来的这个猎民点的主人布冬霞在某音上粉丝还不少,天 南海 北的人们看到了她们的的视频而来,只为一览迟子建笔下的鄂温克生活和驯鹿

    Chapter 3 草原与边境

    在任何一种输入法输入“ 呼伦贝尔 ”,自动联想都会出现“大草原”,没错,绝大部分人,对于 呼伦贝尔 乃至于整个 内蒙古 的印象都是草原,殊不知内蒙也有着许多丰富的地貌,不过辽阔的草原确实是这里最亮眼的名片, 呼伦贝尔 草原位于 大兴安岭 以西,是 新巴尔虎右旗 、 新巴尔虎左旗 、 陈巴尔虎旗 、鄂温克旗和 海拉尔 区、 满洲里 市及 额尔古纳 市南部、 牙克石 市西部草原的总称,既然前边已经讲过了 大兴安岭 的森林地带,这个篇章,就先来看看草原吧

    草原上有什么

    呼伦贝尔 大草原的最佳观赏季节应该是盛夏,而秋天的草原则是另一种感觉,我听蒙语歌曲,总觉得有种寂寥的意境,而秋季的草原,就是这种感觉

    不需要风吹草低,也可以见牛羊

    为什么草原上会有铁丝网,一种是边境线,一种是牧民草场的边界,那这个是哪种?你猜猜

    在草原里看国道上的车,像模型玩具一样

    从 满洲里 到 黑山 头,一路都在边境上行驶,丰富的水系带来了一条条彩带般的河,流淌在中俄之间,河里的天鹅可以一会去 俄罗斯 ,一会来 中国

    草原上最多变的是天气,随便来一团云,就可能是狂风骤雨

    草原一望无际,任何人造设施都一目了然, 比如 我在草原上发现的这种移动板房,其实就是 蒙古 包的升级款,从 蒙古 包到拖挂板房,变化的是住所,不变的是游牧

    草原的尽头是海

    草原的尽头是什么?你想过没有
    在 呼伦贝尔 ,草原的尽头可以是海
    我没想过,在草原的深处竟然有这么一大抹蓝色
    它有多大,大到看不到尽头,真的就像大海一样辽阔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 蒙古 语意为“海一样的湖”。
    既然有呼伦湖,那么同理也有贝尔湖,没错,就是那个“捕鱼儿海”,只不过大部分都在 蒙古 国境内

    十年前,我也曾短暂到此一游,只不过当时下着雨,天空阴沉,呼伦湖看起来灰蒙蒙的,而今天,它蓝的令人沉醉

    把车停在悬崖边,不知从哪来了一只狗子,这家伙看起来威武雄壮,却老实听话的很,可能是被游人投喂习惯了

    补充说明:这个成吉思汗拴马桩算得上是个网红打卡地,but没有什么基础设施,拍照注意安全

    草原深处的黑山

    草原深处还有什么?
    可能,还有《黄皮子坟》中的百眼窟

    在 满洲里 - 黑山 头的途中,因为在某书上看到了一个博主发的《鬼吹灯寻龙诀》取景地而种了个草,所得知的信息只有在胡列也吐附近,仅此而已,由于这里就一条国道,而且在草原上寻找一些怪异的石头山应该目标很清晰,所以我放弃了询问具体位置,打算随缘找找这处看起来挺魔幻的石头山

    说起来好巧不巧,驱车到达胡列也吐发现景区大门紧锁,而附近放眼望去一马平川,别说山了,连块石头都看不到,失望之余只能继续前进,不过转机来的就是那么措手不及,行驶到G331 4758KM位置时,右手边远处几座黑黑的石山引起了我的注意,该不会就是他们吧?

    经我比对了一番后,觉得大概率就是,那么问题来了,望山跑死马,公路边看有段距离,怎么过去呢?看来看去,只有从牧民的草场中走小路过去才是唯一解,在我询问了两家牧民后终于找到了一条小路,而且牧民大姐也确认了后边的 黑山 就是我要找的目的地,接下来就是开着我的小车穿越草原,一路坑洼不平,颠簸不断,好在有惊无险,翻过一处小山梁,黑石山就在眼前

    说实话,离得近了,反而觉得挺普通的,果然神秘感需要距离,而且,距离山还有800米左右,但护栏挡住了去路,想爬上去就得徒步过去了,想了想,身体是最诚实的,就用无人机代替我的肉身吧

    要说神秘感,还是有那么一点,但要说跋涉一番来到这,感觉还是不太值了,这一来一回花了两个多小时,直接导致卡线的风景只看了一半

    中俄边境的公路

    走 呼伦贝尔 ,一个主题词就是边境,毕竟是中蒙俄的交界处嘛,而有边境当然就有边境公路,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卡线公路了,这个名字听起来就跟哨所有关,确实,说到卡线,就得说说它的来历。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令清政府将 额尔古纳 河以西的大片国土划归给俄国,从此 额尔古纳 河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河,而当时为了防止俄国人越界放牧、垦荒和淘金,清政府于雍正五年在中俄边境设置卡伦戍边,这就是卡线的前身。
    如今卡伦虽然早已经消失,但是已经成为村庄名称的二卡、四卡、六卡等地名仍然被沿用至今,我们的边防部队也在相应的村庄驻扎,继续承担着戍守边疆的重任

    看对岸孤零零的 俄罗斯 哨所

    河对岸的 俄罗斯 小房子

    还有对岸的村庄

    十年前我在 临江 的小山坡上看了一场日落
    十年后我在这看 额尔古纳 河静静流淌
    一切好像都没变,一切又都物是人非

    卡线的精华,我觉得是从 黑山 头开始,准确说是从五卡到九卡这一段,与大草原的一条大路不同,这里景观变化多样,还经常有盘山路,有些路段甚至有种自驾西部的感觉

    由于寻找黑石山浪费了不少时间,我到七卡时太阳已经开始落山

    日落时的边境公路更加美丽

    驶过八卡以后天已完全黑了,后边的风景就只能靠想象了,这条路没有路灯,尽量避免在夜间行驶吧

    边境小镇的两面

    蒙兀 室韦 苏木,俗称 室韦 ,属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额尔古纳 市
    这里位于 大兴安岭 北麓, 额尔古纳 河畔,与 俄罗斯 涅尔琴斯基扎沃德区的奥洛契隔河为界
    室韦 这个名字呢,最早是 蒙古 语音译过来的,意思是“森林之地”。同时,它的另一个名字是“失韦”或“失围”。据说 室韦 最开始是 蒙古 族人的一个部落名称,意思是“林中人”,不过也有人说它是对鲜卑族的称号或别称。

    早晨醒来,先看看老板一家几代人的照片吧,作为地地道道的 俄罗斯 族,老板就是那种看起来是个外国人,一说话满嘴 东北 味的大叔,而 东北 老辈人最喜欢的照片摆放方式也传承了下来

    每到一个新的小镇或者城市,我都喜欢在清晨在街上逛逛,这个时间,往往能看到最真实的一面

    小镇不大,徒步就是最好的游览方式,走马观花的游览一圈约需3小时

    室韦 镇里最热闹的地方是商业街,拜占庭式的建筑物矗立在街道两侧,其洋葱头状的尖顶格外醒目,套娃、大列巴、黑巧、西米丹是街面上的主打商品,而游人下榻在 室韦 更可享受到别样体验

    镇上地标性建筑是一座钟楼,它是用废弃的水塔改建而成的,蘑菇状的顶端在不同侧面镶嵌着四块钟表,而下部高耸的塔身上绘着一对新人,新郎为汉人,新娘是 俄罗斯 人,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甜蜜笑容

    漫步小镇,到处是红墙尖顶的俄式建筑,圆木建造的民居庭院,香溢扑鼻的俄式餐点

    游客大多居住在“木刻楞”里,其是用白桦树打造成的小屋,三十公分粗的圆木一分为二,立面朝里,弧面向外,远远望去与密林浑然一体,充满自然的野趣,而内部芬芳的木香味儿更可使人如置身 大兴安岭 的原始森林之中

    国门景区对游客开放,个人觉得没啥必要进去,在外边转转就好了

    如今 室韦 已经高度商业化,在这做生意的除了本地 俄罗斯 族,还有不少外地来的 东北 人,许多人在十一过后就会闭店回城过冬,来年开春再回来做生意,可以想象一下,冬季的 室韦 应该是天寒地冻杳无人烟

    ------实用攻略分割线------

    特种兵路书

    D1: 沈阳 - 阿尔山
    D2: 阿尔山
    D3: 阿尔山 - 满洲里
    D4: 满洲里 - 黑山 头- 室韦
    D5: 室韦 -白鹿岛-奇乾
    D6:奇乾-莫尔道嘎- 根河 - 海拉尔
    D7: 海拉尔 -博克图- 扎兰屯 - 齐齐哈尔
    D8: 齐齐哈尔 -安达- 沈阳

    行程比较特种兵,不建议模仿

    推荐两家好吃的吧

    一路吃住都很随意,就介绍一个必吃的吧
    满洲里 这家火锅是必须得吃的,手切肉量大厚实,口感跟内地的羊肉不可同日而语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0个文字,0张图片。帮助了0名游客

    游记目录

    • 01 / 序章——东北利亚
    • 02 / Chapter 1 中东铁路
    • 03 / 满洲里
    • 04 / 博克图
    • 05 / 扎兰屯
    • 06 / 昂昂溪
    • 07 / 安达
    • 08 / Chapter 2 大兴安岭
    • 09 / 阿尔山——溢出屏幕的金色
    • 10 / 根白公路——走进大兴安岭
    • 11 / 奇乾——额尔古纳河右岸
    • 12 / 莫尔道嘎——森林里的隐世小城
    • 13 / 犴达罕——寻找最后的猎民文化
    • 14 / Chapter 3 草原与边境
    • 15 / 草原上有什么
    • 16 / 草原的尽头是海
    • 17 / 草原深处的黑山
    • 18 / 中俄边境的公路
    • 19 / 边境小镇的两面
    • 20 / ------实用攻略分割线------
    • 21 / 特种兵路书
    • 22 / 推荐两家好吃的吧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