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桂林(二)
重游桂林(二)
大爱大地一一龙胜龙脊梯田和遇龙河田园风光。
一、龙胜龙脊梯田。
第二天上午9点集合时,发现一共才四人,而且另三个也是杭州人,二女一男,年令相仿,自参加游侠客团以来是第一次团小人熟。
这样,一小车一司机兼向导和四游客向龙胜县龙脊梯田出发。
我出生在农村,稻田非常熟悉,从插秧、施肥、耘田到收割,一系列稻田农活我都干过,但为何还要跑几千公里看稻田呢,其实我也说不清,也许以前种田是为果腹,是物质的生存的需要,看稻子一天天长大、成熟也欣喜,大概只是对劳动成果的欣赏,现在看稻田,可能是对美的追求吧。不知道是不是附合人类从物质到精神再到心灵的需求层次升级的规律。
我看过云南的元阳梯田,那是三月的季节,田里灌满了水,还未插秧,虽然梯田规模很大,很壮观,但未有美的冲击,有人说在这季节,若天上有彩云,映在梯田的水面上,就非常漂亮,但此美景可遇而不可求,我没那幸运。这次提前二天突然决定出来,也许是心灵深处欲弥补以前的缺憾。但无论如何,我来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车外的景观发生了变,一个个独立的小山包不见了,变成连绵不绝的大山,山坡平,山顶尖,是常见的那样子。
开了二个多小时,才到景区山下,我们是小车,允许开上山到村子下停车场。但到村里还有好长一段上坡路。
在路上我看到有二小停车场,都可停30一40辆车,我问司机,为什么不能停在上面,他说这里只停他们村民自已的车。从停车的数量看,平均每户已超过1辆车。再看村舍大多三层五间楼房,半新的多,经营民宿的也有近半。看来这个以壮族为主体的村子(平安村)还是比较富裕的。
我们就四个人,吃饭自然合在一起,就我来说最好不过,如果一人吃,品菜少还浪费,喝点小酒也有伴。
我们饭后体息到三点出发,先去西面山上的观景台,叫七星拌月。要爬一段山坡,不远。观景台有三层,视线差不多。往下看去,村庄居中,东西二边都是梯田,黄灿灿的稻田,从山腰到山顶层层分明,少有杂色,而周边都是绿绿的山,好似绿宝石嵌黄金,非常漂亮。观景台下是由好几个小山头组成的梯田,似一个个旋,其中一个顶上有个水塘,好似月亮,七星拌月大概就这意思吧,到也很有诗意的名字。
这天是个大晴天,正值光线较强的时候,照片的色彩没看到的鲜艳。
一会我们下观景台,在山脊下转去东边的观景台,路边看到一小片一小片百香果棚,棚下挂着青青圆圆的果,在路边小摊上买了几个尝尝,刀割去一小块,浓浓的香气就散发岀来,百香果名符其实,甜中带酸,味道不错,只是量少且有似籽麻的籽,嚼碎不是,吞下也不是,司机说最好的方式是挖出冲水喝。以前从未见过。
一会转到“九龙五虎”观景台,其实就是同一山梯田,只是换个角度观尝,但看上比七星拌宽大很多,视野更广,梯田山头更多,形状也更多,长的伸展如龙,圆的匍伏如虎,但都是金灿灿的斑纹,刹时好看,目不暇接。当然游人也更多,不少人还下到稻田里,搔手弄姿一个劲拍照。
一会儿天暗下来,我觉得梯田也就这样,审美疲劳加身体也疲劳,于是就找个角落坐下来喝茶休息。忽然发现这里有从山下直达的观光游览车,还有中巴车,怪不得游人这么多,在观景台上找个合适的位子也难。
本想招呼游伴下山回民宿,忽然发现,太阳虽落入山里,但西边泛起的红光染了小半个天空,映到梯田里,色彩更丰富而柔和,层次更明朗,肉眼看非常漂亮,而从手机的镜头里看更漂亮,我远镜近镜、特写,拍了许多张。美景来得太突然了,真是喜出望外。
天到底还是暗了,我们恋恋不舍地下山回民宿,路上还碰到上山的游客,说是看梯田夜景。今天没月亮,难道有景观灯?
第二天一早想看日出,但这里四面都是高山,太阳出来己是强光,这天也没一点霞光和云彩。早饭后就下山了。
司机小林经常来龙脊梯田,很熟悉这里的情况,于是我就问他:以前是生产队集体,种什么可以统一,现分田到户,如果有些人家不愿种稻,而想种收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梯田就乱纷纷不好看了,怎么办?他说:你城里待久了,太落伍了。早在十多年前,就把梯田统一流转给景区,景区每年每亩给2000元租金,田间管理仍交给农民,景区付工资,还有景区收人的分红,去年他们村每户分了10万元。而梯田边上角角落落和其他地方,仍可以自主种,什么都可以,也可养鸡鸭等,昨天看到的百香果就是。山上的树虽然不可以砍伐,但国家每年有护林费补贴,还可以去景区打工,开店开民宿,或包给别入经营,坐享其成。平安村的农民又富裕又自由,真是神仙过的日子,那象我天天奔波不息,也赚不了几个钱,这是命啊。
这真是命。平安村壮族同胞的祖先,那会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他们不堪大汉官府的压迫而躲进深山,开荒种粮糊口生存,千辛万苦一点点开辟梯田繁衍生息。所以,现今的福,是世世代代先祖种的因,也是国家昌盛,社会发展的带来的因。我以为然。
二、遇龙河畔骑游
如果说龙脊梯田是壮族先祖为生存和繁衍生息的无奈之举,其成为美景只是个意外。而遇龙河沿岸的田园风光则是大自然的杰作。但都是大地的爱。
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诗的后一句是“玉碧萝青意可参”,就是桂林的青山绿水虽然美丽,但要自己去体味参悟。除漂流,可能就是步行溜达或骑游了。所以,据传有150多位各国领导人来过阳朔“参悟”。地点以“十里画廊”最著名,因为克林顿曾在这里骑行过。但上午去荔浦银子岩的路上经过“十里画廊”,现在己是一条宽阔的马路,当年画廊之美景不再,而工农桥附近的遇龙河一带非常漂亮,网上攻略也说遇龙河骑行最好。于是第四天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就一起去遇龙河骑游。
在入住的酒店租了二辆电瓶车,一男带一女,到也挺省钱省力,也自由方便。
我们先从公路骑到遇龙河上游,然后沿遇龙河步道返回。
从酒店出发一会儿,就到了那条遇龙河左岸并行的公路,虽说并行,中间也相隔几百米的农田。路上非常热闹,大车小车川流不息,装着竹筏的货车不断从身边飞快窜过,向遇龙河上游码头驶去,二轮电瓶车,三轮电瓶排着队似的多,还有三三二二的游人,时聚时散。我很少骑电瓶车,且从没带过人,很紧张,一路小心翼翼地骑着。路二边是风格各异的民宿和餐馆,断断续续还很多,偶有几家稍大点的度假酒店、疗养院什么的。
一会儿,我们在一处叫“一尺稻田”的网红景点停了下来,好不容易才寻到停车位。进去一看,就是一块三、四亩的稻田,田间有一小咖啡屋,就八、九个座位,想想很浪漫的,有几个年轻人在坐着品咖啡,更多的人在田埂上拍照。起先我不以为然,大熟悉的场景,就呆立在路口懒得进去,但看同伴很感兴趣,也跟进去。随意拿起手机,可从镜头里看去,却令人惊喜:金黄的稻田,青青的小山,低垂的翠竹,依稀的房舍,这不就是田园牧歌式的景象吗?是许多人梦想的生活环境。
从“一尺稻田”出来不久,我们转到遇龙河畔的步行道返回。
所谓步行道,其实步行的人不多,大都是象我们这样的骑行的人,有几个小石拱桥车过不去,也从傍边踩出了便道过去。
步行道在浓浓的树荫下,不时有几棵盛开着花的树,一丛丛翠竹总是紧紧的靠在一起,外围的几株低垂如柳丝摇曳,路左边是农田,有蔬菜,有瓜果,有青的稻子,也有金黄成熟的稻子,偶有戴着“刘三姐斗笠”的农人在劳作,有的还微笑着向我们点头招呼。右边是遇龙河,不宽,最宽处也不足百米,河水清澈,流速平缓,河上的竹筏时多时少,都轻轻地在水面流淌着,偶尔有一阵阵笑声传来,游人乐也。每隔一段水路有一拦水低坝,泛起一排白白水花,竹筏从上面滑过,筏上的游客总会露出有趣的神情。二边离河稍远一点是连绵的山峦,时近时远,似乎总跟着我们。忽然想起《兰亭集序》里的一段话:“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此刻我正处在这样情境之中。信可乐也。
一会到了工农桥上,这是遇龙河景色最美的一段,我好不容易停好车,回转桥上,可人行道上挤满了人,伸手拍照也难,河上竹筏也成排成堆,忽然觉得这里除了人多,没大区别,一丝烦躁划过心头。从此提不起精神来,只是机械地跟着同伴走,我也搞不清为什么。
而他们仨,好象更来劲了,在月亮山前的草坪上,对着月亮洞摆着各种姿势拍照,很有兴趣地看别人直播,听别人在草坪现场点的歌。也许这里曾是“尼克松小道”经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后来的“大榕树”景点他们也一样热情高涨。因装修停业关大门,他们就想办法绕到河对面去,就为看眼大榕树,拍一照留影。也许是城里人爱热闹吧。
返回酒店后,去“椿记烧鹅”吃广东菜,一起喝着桂林“三花酒”,其情融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