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全称为“马耳他共和国”,是位于地中海的一个岛国,由马耳他岛、戈佐岛和科米诺岛三个主要岛屿组成,国土面积仅有约316平方公里,人口大约50万人,首都瓦莱塔,官方语言为马耳他语和英语,来马耳他旅行使用英语沟通没任何问题,马耳他是英联邦、欧盟成员国和申根区国家,电影《权力的游戏》、《特洛伊:木马围城》和《大力水手》等电影都曾在马耳他取景。
马耳他最早的居民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5200年,他们是从西西里岛来的新石器时代农民,公元前3600年左右,马耳他出现了巨石庙宇遗址,这些遗址修建的比埃及金字塔还要早。
大约在公元前700年,腓尼基人开始在马耳他定居,并将马耳他作为重要的海上贸易站,为其带来了航海技术和书写系统,公元前400年左右,腓尼基的势力被迦太基取代。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帝国征服了马耳他,在罗马统治时期,马耳他享有自治权并逐渐拉丁化,对其语言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马耳他也在罗马帝国期间信仰了基督教,圣保罗曾在公元60年因船只失事被困在马耳他岛上。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衰落,马耳他成为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公元870年,阿拉伯人占领了马耳他,并开始了200多年的统治,阿拉伯人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建筑风格,以及对马耳他语产生深远影响的阿拉伯词汇。
1091年,诺曼人征服马耳他,使其成为西西里王国的一部分,接下来数个世纪,马耳他先后由阿拉贡王朝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统治,在这一时期接受了天主教并深受欧洲文化影响。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马耳他赠予圣约翰骑士团,骑士团在马耳他建立了军事基地,对抗奥斯曼帝国的进攻,1565年,奥斯曼帝国发动了马耳他围城战,虽然兵力强大,但骑士团成功抵御了奥斯曼军的进攻,极大提升了骑士团的威望。
1798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了马耳他,将骑士团驱逐出境,马耳他人在英国的帮助下成功反抗,1800年,马耳他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随后成为英国殖民地,二战期间,马耳他因其战略位置,成为盟军对抗轴心国的重要基地,受到了大量轰炸。
1964年,马耳他从英国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并于1974年改为共和国,1979年,马耳他宣布不结盟,不再允许外国军事基地驻扎,2004年,马耳他加入欧盟,2008年加入欧元区。
马耳他的官方语言是马耳他语和英语,马耳他语最初起源于阿拉伯语,但也融合了大量的意大利语和英语,马耳他语是唯一用拉丁字母书写的闪米特语系语言,也是欧盟的官方语言之一。
马耳他自从19世纪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语成为其官方语言,广泛用于教育、商业、政府和媒体,马耳他人几乎都是双语者,可以流利使用两种语言,我们这5天在马耳他使用英语交流无障碍。
马耳他马耳他整体上是一个治安良好的国家,犯罪率相对较低,是欧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但在游客聚集的地方要谨防扒手,提高警惕并保护好个人财物,另外自驾的朋友在停好车后,车内一定不要放包包、衣物和贵重物品,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砸窗扒窃。
☎️马耳他报警、急救和消防电话:112(游客可使用英语报案,无中文服务)
欧洲大部分国家的主要城市都有直飞马耳他的航班,国内出发来马耳他需要转机,我们从西班牙马德里出发,瑞安航空直飞单程2.5小时,因为是廉价航空所以票价非常便宜,往返59欧元,但托运行李和在线选座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我俩轻装上阵就背了个背包,座位也是系统随机安排的,主打一个不多花一分钱给瑞安。😂
我们此次只游览马耳他的主岛,上网做攻略感觉如果乘坐马耳他的公交车很费时间,如果全程打Uber或Bolt网约车又很费钱,所以最终我们选择租车旅行,正好体验一把右舵驾驶的乐趣。
下一个问题就是选择哪家租车公司,马耳他国际机场内有Sixt、Alamo、Enterprise、Budgt和Avis等国际连锁,但整体价格加起来价格都很贵,看网上推荐Aquarius这家当地的租车公司,评分比其他家都高。
我们预定的是一辆自动挡Toyota Aygo,5天共计237.24欧(5天车租金63.55€+18点后取车等待费18.75€+5天全险100€+机场停车费18.75€+18%的税36.19€),押金冻结信用卡150欧,满油满还。
🔗AQUARIUS预定链接:https://aquariusrentacar.com/
在AQUARIUS官网填写好租车的相关信息后,需要等待工作人员的电子邮件回复,随后需要在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内支付50欧元的预订费,预订费后续会在租车费用中抵扣。
最开始我们想住在马耳他的首都瓦莱塔,但查询了下宾馆价格不便宜,并且停车极度困难,因为有车了所以住哪里无所谓了,白天也是开在岛上乱逛,对比再三选择了圣朱利安斯市的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
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是三星级酒店,我们入住5晚含早餐的价格是189.35欧元,房间很新应该是刚装修过,床单啥的也挺干净,唯一不足的是看Booking上介绍有免费停车场,但打电话问前台说停车位满了,幸亏酒店附近有免费的停车位。
📍地址:138 St George's Road, St Julian's STJ 3202, Malta
☎️电话:+356 2713 5200
🔗酒店官网:https://www.thelondonerhotels.mt/
🔗Booking预订链接:https://www.booking.com/hotel/mt/the-londoner-st-julians.zh-cn.html?aid=2311236&sid=cb44be4a60460d5b18bf012a36811f13&dest_id=-19052;dest_type=city;dist=0;group_adults=2;group_children=0;hapos=1;hpos=1;no_rooms=1;req_adults=2;req_children=0;room1=A%2CA;sb_price_type=total;srepoch=1731005706;srpvid=229b8502b257002d;type=total;ucfs=1&
从马德里市区坐地铁8号线直达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1航站楼,此时时间尚早先在登机口旁的汉堡王吃个晚饭。
▲ 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T1(Aeropuerto Adolfo Suárez Madrid-Barajas T1)
此次乘坐的是瑞安航空FR5382航班,马德里直飞马耳他卢卡国际机场,全程2个小时28分钟,由于是廉价航空,检票后需要乘坐摆渡车登机。好久没坐瑞安航空,发现登机口也不强制查行李的尺寸大小了,好多老外的背包都超大也不管。
此次执飞的机型是双发的波音737-800,网上值机免费的随机座位靠后,所以楼主从飞机的后门登机。
▲ 马耳他国际机场(Ajruport Internazzjonali ta' Malta)
2个半小时后飞机平稳着陆在马耳他国际机场,由于此次旅程没有托运行李,下飞机后我们直奔机场的East Park停车楼取车。
▲ East Park
马耳他国际机场所有的租车公司办公室都在这座East Park停车楼内,停车楼在机场候机楼外,从候机楼出来后右转直走便可以看到上图East Park停车楼,具体路线如下图所示👇
▲ 从马耳他国际机场到East Park停车楼路线
马耳他和欧洲大多数国家一样,国内的1层是0层,坐电梯上到East Park的1层(相当于国内的2层)后会发现墙上标着各种租车公司的商标,继续向前走便是各个租车公司的取车办公室。
找到AQUARIUS租车公司的办公室后,上图黄色衣服的姐姐很热情的帮我们办理提车手续,为什么我们这次选择的是马耳他本土的租车公司呢?其实是比较了各平台在马耳他租车的评价,这家AQUARIUS是评分最高的。
我们预定的是一辆自动挡Toyota Aygo,5天共计237.24欧(5天车租金63.55€+18点后取车等待费18.75€+5天全险100€+机场停车费18.75€+18%的税36.19€),押金冻结信用卡150欧,满油满还。
🔗AQUARIUS预定链接:https://aquariusrentacar.com/
在AQUARIUS官网填写好租车的相关信息后,需要等待工作人员的电子邮件回复,随后需要在电子邮件中的链接内支付50欧元的预订费,预订费后续会在租车费用中抵扣。
办好手续后终于见到了将要在马耳他陪伴我们5天的Aygo!车子非常非常的新!一激动也忘记看公里数了,就是第一次开右舵车需要适应适应。
这辆Toyota Aygo的仪表盘上具有英里和公立双单位
车子驶入圣朱利安斯(San Ġiljan)市中心后,满街的灯红酒绿和熙攘的年轻人霎时让我们惊住了,因为今天是星期六大家全部出来嗨了,在酒店附近绕了好几圈也没找到停车位。
最后误打误撞在海边驶入了Westin酒店的停车场,停车场很大,可供非酒店客人使用,但需要缴费7欧/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罚单,我们决定在此停车随后步行至入住的酒店。
上图是Westin Parking停车场入口,旁边被海风腐蚀的大门很有年代感。
Westin Parking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Westin Parking St Julian's”
⌚️营业时间:24小时
▲ Pie Master Pastizzeria
步行至宾馆的路上我俩都饿了,发现路边有一家卖派和披萨块儿的小店,买了一个牛肉派和一个香肠派花费6欧,上图偷偷瞄美女的就是店员大叔,他是我们在马耳他旅途中唯一面露屌样的男人。
Pie Master Pastizzeria相关信息👇🏻
📍地址:2 St George's Road, St Julian's, Malta
派的外皮烤的很酥脆,但也很厚
派里面的牛肉馅儿和香肠馅儿都挺实着,整个吃下去很顶饱。
▲ 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
上图是我们在马耳他入住了5晚的三星级宾馆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5晚含早餐共计189.35欧,宾馆位于圣朱利安斯(St Julian's)的市中心,周边商场、超市、餐厅和夜店等一应俱全,就是停车不方便,需要在旁边的巷子里找一找免费的车位。
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宾馆应该刚装修完不久,房间的各种设施都很新,但唯一的不足是有一股子刚装修完的味道,需要开窗通风才能散去,入住会赠送一大瓶矿泉水。
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相关信息👇
📍地址:138 St George's Road, St Julian's STJ 3202, Malta(Google Maps搜索“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
☎️电话:+35 627 135 200
🔗官网:https://www.thelondonerhotels.mt/(有中文页面)
The Londoner Hotel St Julian's宾馆的服务人员态度都很和善,还有他家的早餐种类虽然算不上丰盛,但也不寒酸,该有的面包、水果、肉类和饮料一个也不少,味道算是中上等。
▲ Cirkewwa轮渡码头(Cirkewwa Passenger Terminal)
吃过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23公里外的Cirkewwa轮渡码头,第一站想乘船前往科米诺岛(Comino)的蓝湖(Blue Lagoon),在码头停好车后发现去蓝湖的售票亭关着门,询问轮渡的工作人员得知这几天天公不作美无船可去,直到12月20号才可以,那天也是我们坐飞机回西班牙的日子,没办法只能留下在马耳他的第一个遗憾......😭上图是从Cirkewwa码头前往戈佐岛(Gozo)的轮渡。
Cirkewwa轮渡码头有免费的停车场供旅客使用,自驾的朋友可以把车停在此处,具体位置如下👇🏻,Google Maps可搜索“Parking Cirkewwa”
站在礁石上遥望地中海,海风猛烈地拍打到身上,摆拍一通后我们决定改变行程,开车前往大力水手村!
▲ 梅利哈湾(Mellieha Bay)
途中路过梅利哈湾,这么大冷天且大风浪居然还有人在玩儿水上项目!
远处高地便是梅利哈城
大力水手村(Popeye Village)位于马耳他主岛的西北部,距离梅利哈城3公里左右,它是一座人造的小村,为了1980年拍摄美国音乐喜剧电影《大力水手》。
▲ 大力水手村停车场
自驾的朋友用Google Maps导航“Popeye Village Parking”即可抵达大力水村的免费停车场,位于景区入口的正前方。
▲ 大力水手村(Popeye Village)
上图便是大力水手村的入口,右面这座高的建筑是售票处,里面的工作人员态度很棒,以下是大力水手村的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Popeye Village Malta”
🅿️停车:售票处前有免费停车场,Google Maps可所搜“Popeye Village Parking”
⌚️营业时间:冬季11月-3月 10:00-17:00;春秋季4月-6月/10月 10:00-17:30;夏季7月-9月 10:00-18:00
🎫门票:冬季11月-5月成人/青少年15欧,3-12岁儿童/退休老人10欧;复活节成人/青少年15欧,3-12岁儿童12.5欧;春秋季6月和10月成人/青少年18欧,3-12岁儿童/退休老人14欧元;夏季7月-9月成人/青少年24欧,3-12岁儿童/退休老人16欧
🔗官网:https://popeyemalta.com/(可在线购票)
📧电子邮箱:info@popeyemalta.com
☎️电话: (+356) 2152 4782/3/4
大力水手村的门票里还包含3个打卡项目,第1个是在纪念品商店里领取明信片;第2个是在电影院中领取一份儿爆米花;第3个是在酒馆里领取一杯热红酒,每人每张票仅限领取1份儿喔!
大力水手村这座为电影而制作的场景于1979年6月开工,由160多名工人历时4个月完工,成千数百的原木和木板从荷兰进口,用于建造屋顶的木瓦片从加拿大进口,修建的过程中还使用了8吨钉子和7600升的油漆。
1980年1月23日,由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 Corporation)和华特迪士尼影业(Walt Disney Pictures)合作的电影《大力水手》正式开拍,并于同年6月19日杀青,主演为美国演员罗宾·威廉姆斯(Robin McLaurin Williams)和谢莉·杜瓦尔(Shelley Duvall).
《大力水手》这部电影根据E·C·西格(Elzie Crisler Segar)的漫画改编,以虚构的大力水手村为背景,讲述了大力水手波派(Popeye)来到这里寻找他失散多年的父亲。尽管这部电影上映后评价褒贬不一,且票房成绩令人失望,但也获得了不少的正面评价。
▲ 大力水手村平面图
▲ 纪念品商店(Souvenir Shop)
村口黄色的这座建筑便是纪念品商店,里面有许多关于大力水手的周边产品,毫无疑问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先每人免费领取一张大力水手村的明信片,然后挑了挑好看的冰箱贴留个纪念。
免费获得的明信片
大力水手村里每天有固定时间的情景演出,在售票处购票时工作人员会给一张大力水手村的地图和演出信息,我们刚进村就在主广场赶上了一场,此时波派正在暴揍布鲁托!
偶遇一只正在睡觉的小猫咪,刚开始还以为是景区内的摆设,伸手摸了一把这毛茸茸且热乎的手感,道具绝对做不出这种感觉!
▲ 电影院(Cinema)
电影院里矗立着一座饰演大力水手波派的罗宾·威廉姆斯雕像,1980年29岁的罗宾·威廉姆斯在《大力水手》电影中首次担任男主角,他擅长即兴表演,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2014年8月罗宾·威廉姆斯因抑郁症而自缢身亡。
在电影院的入口处每人可领取一份爆米花,有甜的和咸的供游客选择。
电影院的屏幕上放映着电影《大力水手》的拍摄过程,以及大力水手村建造过程的纪录片。
村长办公室里可登记游客的国家信息,村长也cos各种搞怪的表情。
村长办公室旁边是一间牙医诊所
水果摊
村里还有个益智玩乐区供游客消遣
▲ 大力水手漫画博物馆(Popeye the Comic Museum)
大力水手漫画博物馆很迷你,里面陈列着各个年代有关大力水手的周边物品,还有60、70和80年代出版的大力水手漫画书。
大力水手村沙盘模型
大力水手彩色粉笔和玩具
大力水手波派和奥利弗毛绒玩具
▲ 酒馆(Winery)
在酒馆可以领到最后一个打卡项目—一杯热红酒,酒馆有个观景露台,坐在这里吹吹海风喝着热红酒很惬意。
▲ 奥利弗的家(Olive Oyl's House)
奥利弗的家是根据电影中的样子而布置的
奥利弗家的客厅
奥利弗的卧室
在村尽头临海处布置为一片墓地场景🪦
清澈见底的海水
大力水手村大概一个多小时就能逛完,原路返回经过主广场时又碰到了演出,由于临近圣诞节,演员们都装扮上了圣诞帽和圣诞服饰,还有个圣诞老人在里面乱跳🎅🏻
▲ 锚湾观景台(Anchor Bay Viewpoint)
游览过大力水手村后先别着急离开,我们开车绕过锚湾来到了对面的锚湾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的欣赏对面大力水手村的全景。
锚湾观景台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Anchor Bay Viewpoint Malta”
🅿️停车:空地免费停车
⌚️营业时间:24小时
🎫门票:免费景点
离开大力水手村(Popeye Village)后,我们驱车前往马耳他岛北部的莫斯塔(Mosta),主要为了一览著名的莫斯塔圆顶教堂,因为马耳他岛不大,不到16km的路程20分钟就开到啦!
离开大力水手村(Popeye Village)后,我们驱车前往马耳他岛北部的莫斯塔(Mosta),主要为了一览著名的莫斯塔圆顶教堂,因为马耳他岛不大,不到16km的路程20分钟就开到啦!
▲ Dun Ang Camilleri
教堂一侧矗立着一尊Dun Ang Camilleri的雕像,楼主在网上查阅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的相关信息,雕像下面除了刻着他的名字“Dun Ang Camilleri”,还有他的生卒年份“1860-1927”。
▲ 莫斯塔圆顶教堂(Rotunda of Mosta)
莫斯塔圆顶教堂的正式名称为“圣母升天圣殿”,是马耳他的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供奉升天圣母。最初这里是一座文艺复兴早期风格的教堂,大概建于1614年左右,如今我们看到的莫斯塔圆顶教堂建于1833-1860年,建筑模仿的是罗马万神殿。
▲ 耶稣和养父圣若瑟
▲ 圣斐理伯(Philip the Apostle)
圣斐理伯是耶稣的十二门徒之一,他出生于伯赛大(今以色列境内),是最早追随耶稣的信徒之一,在耶稣使五千人吃饱的奇迹中,圣斐理伯心直口快对耶稣说:“即使买二十两银子的饼,也不够供五千人食用。”随后耶稣才以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不完。
圣斐理伯曾在弗里吉亚(今土耳其中部)传教,最终在希拉波立(今土耳其西南)被钉上十字架殉教,圣斐理伯是制帽商和糕点商的主保圣人。
▲ 悲伤圣母(The Statue of Our Lady of Sorrows)
进入莫斯塔圆形教堂第一个看到的是悲伤圣母雕塑,同时这里有个售票的柜台,门票5欧/人包含参观教堂内部和露台。悲伤圣母雕塑于1890年由混凝纸材料制成,圣母的心脏位置有一把刺入的匕首,倾诉着她的儿子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时所忍受的悲伤。
买好票后直接从教堂的旋转楼梯登上露台
从露台的一侧可以俯瞰整个莫斯塔圆顶教堂的内部
莫斯塔圆顶教堂的穹顶直径为37米,是世界排名第九的无支撑圆顶,同时它也是马耳他最大的教堂。
在二战时的1942年4月9日,一颗德国空军的炸弹击中了莫斯塔圆顶教堂,炸弹穿透了穹顶掉入教堂内部但未爆炸,教堂内当时有约300人参加弥撒,所有人都幸免于难,这一事件被当地人视为奇迹,如今莫斯塔圆顶教堂的穹顶上未上色的部分便是被炸弹击中的位置。
莫斯塔圆形教堂的钟楼
▲ 带有三个横杆的十字架
该十字架最低的最长,最高的最短,是教皇职位的象征,这三个小节代表了圣三位一体和富含罗马教皇的象征意义,教皇方济各(Franciscus)通过教皇的法令,将莫斯塔圆顶教堂提升为次级圣殿。
▲ 主祭坛
▲ 唱诗班(The Choir)
唱诗班位于主祭坛之后,最初这里才是主祭坛的位置,祭坛上方的壁龛里放着圣帕西菲克斯(Saint Pacificus)的圣物,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早期基督教殉道者遗体,这些是1783年从罗马的圣普里西拉墓地(The Cemetery of Saint Priscilla)带到莫斯塔的。
唱诗班的主画是天使拥簇圣母升天,1975年8月10日,教皇保罗六世授意马耳他大主教迈克尔·冈齐(Michael Gonzi),在圣母头上装饰一顶带有宝石的金冠为圣母像加冕,2000年8月10日是圣母像加冕在的25周年纪念日,此次又在圣母像的金冠周围加上了12颗金色星星。
▲ 圣母玛利亚和净配圣约瑟
▲ 讲经台(The Pulpit)
胡桃木的讲经台是卡梅罗·托纳(Carmelo Tonna)和他的助手们于1932年完成的作品,代表圣灵的青铜板是马耳他雕塑家文森特·阿帕普(Vincent Apap)赠送的礼品。
▲ 基督诞生和先知以赛亚(The Birth of Christ and the Prophet Isaiah)
莫斯塔圆顶教堂的拱肩部分描绘了基督的传教和预言场景,这些画是由著名艺术家朱塞佩·卡利(Giuseppe Calì)在1900年至1903年间直接在墙上创作的。
▲ 耶稣向使徒和先知耶利米传道(Jesus Preaching to the Apostles and the Prophet Jeremiah)
▲ 耶稣复活奈恩的遗孀和先知以西结的儿子(Christ Resurrecting the Son of the Widow of Nain and the Prophet Ezekiel)
▲ 耶稣复活和先知西番雅(The Resurrection of Jesus Christ and the Prophet Zephaniah)
教堂墙壁上描绘苦路的系列画作于1791至1796年间完成,第一、二、八和十六幅是由安东尼奥·斯凯里(Antonio Scerri)绘制的,剩下的10幅是罗科·布哈吉亚尔(Rocco Buhagiar)的作品。
▲ 圣洛克、圣塞巴斯蒂安和圣罗莎莉亚小堂(The Chapel of Saint Roque, Saint Sebastian and Saint Rosalia)
圣洛克、圣塞巴斯蒂安和圣罗莎莉亚小堂的主画描绘了三位抵御瘟疫的保护神,由马耳他画家斯特凡诺·埃拉尔迪(Stefano Erardi)绘制于1676年。
左侧的画是拉斐尔·卡鲁阿纳(Raffaele Caruana)创作于1866年的作品,描绘了罗马军队的军官圣塞巴斯蒂安在皇帝面前捍卫天主教信仰,当戴克里先皇帝发现塞巴斯蒂安是一个基督徒时,用箭射中了他,然而他并没有死,被虔诚的基督徒寡妇艾琳(Irene)救了出来,在他康复不久后右去见了戴克里先,并警告他注意自己的罪过,随后被皇帝下令用棍棒打死。
右侧的画是拉斐尔·卡鲁阿纳于1868年创作的,描绘了圣洛克在感染鼠疫的病人旁,圣洛克大约在13世纪出生在法国的蒙彼利埃,父母都是贵族,父母去世后他把财富给穷人,发誓要过贫穷的生活,在作为朝圣者前往罗马时意大利遭遇了瘟疫,圣洛克通过为他们祈祷并做十字架治愈了许多患者,而后他也感染了瘟疫,并躲在了一个山洞里。
两个大理石半身像为了纪念莫斯塔圆顶教堂的泥瓦匠主安杰洛·加特(Angelo Gatt),和教堂的慷慨捐助者卡梅罗·迪梅奇骑士(Chevalier Carmelo Dimech).
▲ 圣若瑟小堂(The Chapel of Saint Joseph)
圣若瑟小堂的主画由朱塞佩·邦尼奇(Giuseppe Bonnici)创作于1859年,描绘了圣若瑟与圣母玛利亚的订婚过程,每年的3月19日是圣若瑟节庆日。
圣若瑟小堂左侧是1861年由萨尔瓦托·巴巴拉(Salvatore Barbara)创作的圣若瑟去世
右侧是朱塞佩·邦尼奇1866年创作的一幅艺术作品,描绘了神圣家族在逃往埃及时休息的场景。
圣若瑟小堂内的大理石纪念碑用以纪念切特库蒂家族(The Chetcuti Family)的成员,他们都是莫斯塔圆顶教堂的慷慨捐赠人。
▲ 十字架礼拜堂(The Chapel of The Crucifix)
十字架礼拜堂的主画描绘的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母亲玛利亚和圣约翰在两侧,前面跪着的是抹大拉的马利亚(Mary Magdalene)就在附近,这幅画的作者是伊格纳修斯·卡罗·科蒂斯(Ignatio Carlo Cortis).
十字架礼拜堂左侧是一幅关于基督葬礼的绘画,这幅画是伊格纳修斯·卡罗·科蒂斯于1875年绘制的。
右侧这幅由朱塞佩·邦尼奇创作,描绘的是基督在客西马尼园(The Garden of Gethsemane)中得到两个天使的安慰。
▲ 安慰圣母礼拜堂(The Chapel of Our Lady of Consolation)
安慰圣母礼拜堂的主画是斯特凡诺·埃拉迪(Stefano Erardi)在17世纪末的主要画作,描绘了婴儿耶稣站在圣母玛利亚的腿上,手拿圣母束带,束带是圣母存在和鼓励的象征,同时画中也有几位圣人,分别是圣亚纳(Saint Anne)、圣若亚敬(Saint Joachim)、圣若瑟(Saint Joseph)、托伦蒂诺的尼古拉斯(Saint Nicholas of Tolentino)和亚历山大的加大肋纳(Catherine of Alexandria),在下半部分是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和他的母亲圣莫尼卡(Saint Monica)接受腰带的场景。
安慰圣母礼拜堂左右两侧是朱塞佩·卡利(Giuseppe Calì)的两幅绘画,左侧是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的死亡,奥古斯丁在他最后的日子里祈祷和忏悔,要求把大卫的忏悔诗篇放在他面前,以便能读它们。
右侧描绘的是圣莫妮卡收到她儿子圣奥古斯丁皈依的消息,远处是奥古斯丁于公元387年4月24日在米兰接受圣安博(Saint Ambrose)洗礼的场景。
▲ 圣保罗皈依小堂(The Chapel of The Conversion of Saint Paul)
圣保罗皈依小堂的主画描绘了圣保罗在前往大马士革的途中皈依基督教时从马上摔下来的情景,画作由萨尔瓦托·巴巴拉于1864年完成。
圣保罗皈依小堂左侧的画描绘的是圣人治愈普布利乌斯(Publius)的父亲,他当时是马耳他岛的首领。
右侧的画描绘了圣保罗被斩首
▲ 玫瑰圣母礼拜堂(The Chapel of Our Lady of The Rosary)
玫瑰圣母礼拜堂的主画描绘的是圣母右手拿着念珠,左手抱着婴儿耶稣,画中还包括圣道明(Saint Dominic)和圣加大利纳(Saint Catherine of Siena),1214年圣母将圣玫瑰交给圣道明,作为感化阿尔比根斯异教徒和其他罪人的象征,此画是1870年朱塞佩·卡利绘制的作品。
玫瑰圣母礼拜堂的左侧画作描绘了圣道明反对阿尔比根斯异端,鼓励自杀,将灵魂从被认为是邪恶的肉体中解放出来,由朱塞佩·卡利绘制于1883年。
左侧的画描绘了1377年圣加大利纳站在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的面前,劝告教皇将教廷从法国阿维尼翁迁回罗马。
堂内的大理石半身像是唐·菲利斯·卡莱哈(Don Felice Calleja),他担任了36年的教区牧师,梦想是仿照罗马万神殿的样式建造现在的莫斯塔圆顶教堂。
▲ 管风琴(The Pipe Organ)
莫斯塔圆顶教堂的管风琴安装于1885年安装的,有近5000根音管,由意大利制造。
在教堂内部正门的左侧的壁龛上,是圣母抱着手拿念珠的孩童耶稣,这座巴洛克风格的雕像是由雕塑家彼得罗·保罗·扎赫拉(Pietro Paulo Zahra)于1742年创作的。
在门的右侧壁龛是圣母升天,最初的雕像创作于1868年,但在1948年由雕刻家文森特·阿帕普进行了修改,每年的8月15圣母升天日,这座雕像将在莫斯塔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中抬起来沿街庄严游行。
▲ 圣器收藏室(The Sacristy)
圣器收藏室内具有许多高艺术价值的画作,壁龛内是耶稣受难的雕像。
▲ 炸弹奇迹(The Miracle of the Bomb)
圣器收藏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这座1942年4月9日事件纪念碑,当时一枚德国炸弹穿透了教堂的圆顶而没有爆炸,这座1992年制作的纪念碑是马耳他雕塑家詹尼·邦尼奇(Ġanni Bonnici)的作品,描绘了圣母保护莫斯塔圆顶教堂免受空袭的破坏。
▲ 圣器库(The Sacristy)
圣器库是牧师准备弥撒地方,墙上挂着过去400年来莫斯塔教区牧师和大主教的画作,以及其他捐赠的画作。
壁龛里是举着十字架的耶稣雕像,这是卡罗·达尔马宁(Carlo Darmanin)于1869年创作的作品,是九尊描绘耶稣受难的混凝纸雕像之一,在复活节期间,这些雕像首先被放置在莫斯塔圆顶教堂,作为信徒的精神反思,然后在耶稣受难日他们沿着莫斯塔的街道游行。
莫斯塔圆顶教堂相关信息👇🏻
📍地址:Rotunda Square, Mosta MST 2014, Malta
☎️电话:+356 2143 3826
🅿️停车:莫斯塔圆顶教堂前有免费停车场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9:30-17:00,星期六 9:30-16:30,星期日 12:00-16:00
🎫门票:5欧元
🔗官网:https://mostachurch.com/
▲ 莫斯塔二战避难所(Mosta World War II Shelter)
在莫斯塔圆顶教堂的外面还有一处可以参观的景点—莫斯塔二战避难所,入口挺小的比较隐蔽,通过楼梯走下来便是避难所。
莫斯塔二战避难所是二战期间为当地居民提供防空保护的重要设施,于1940年开始修建,由15名有手工挖掘岩石经验的工人24小时轮流作业,持续5个月完成,他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技术,首先在岩石上切出一个2英寸的小槽,然后使用大楔子将岩石从主岩体上劈开,这种技术需要高超的技能和耐力。
▲ 木匠使用的工具(Carpenter)
▲ 裁缝使用的缝纫机(Seamstress)
▲ 洗衣女工(Washerwomen)
▲ 厨房用品(Kitchen)
▲ 医务室(Infirmary)
▲ Ta' Marija
从莫斯塔二战避难所的地道中钻出地面后,天上乌云密布感觉马上要迎来一场大雨,正好到饭点就在Google Maps上找了附近一家不错的餐厅吃个午饭。看介绍Ta' Marija餐厅是家族经营,现任老板态度挺Nice,就是没听清我们点单,多点了个菜最后打包了......
▲ 莫斯塔冷食拼盘(Rotunda tal-Mosta)
莫斯塔冷食拼盘里面有烟熏马肉、马耳他香肠、奶酪和腌洋葱等食材,味道感觉一般般,马肉很硬,香肠也吃不习惯,但中间的甜辣椒酱味道不错。
▲ 马耳他传统面饼(Froġa tat-Tarja a laBen)
马耳他传统面饼下面是细面条,上面是一层鸡蛋,配有培根、洋葱、西红柿、芝士、干奶酪和藏红花等食材,这道菜挺好吃的。
▲ 炖马肉(Stuffat tal-laham taż-żiemel b'nagħla ta'l-għaġin)
炖马肉是此次午餐中最好吃的菜,马肉用红酒喝啤酒慢炖而成,吃起来很嫩,口感类似牛肉,但吃多了会腻。
▲ 蚕豆意面汤配马耳他芝士(Kusksu bil-ful b’gbejniet)
蚕豆意面汤配马耳他芝士里面有小面团,类似国内的疙瘩汤,还有许多蚕豆和一块儿马耳他芝士,味道还可以。
Ta' Marija相关信息👇🏻
📍地址:67 Constitution St, Mosta MST 9058,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Ta' Marija”)
⌚️营业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11:30-14:00 18:00-20:00,星期一 18:00-20:00
☎️电话:+356 2143 4444
🔗官网:http://www.tamarija.com/
从莫斯塔开车前往哈加尔公园全程13公里,开车大约需要20分钟即可抵达。
▲ 哈加尔基姆公园游客中心(Ħaġar Qim Park Visitor Centre)
来哈加尔基姆公园主要为了游览两座史前石庙:哈加尔基姆石庙和姆纳德拉石庙,参观石庙前需要先在哈加尔基姆公园的游客中心内购票,经过一个小博物馆后才可以前往石庙参观,游客中心内除了售票处和博物馆,还有小咖啡厅、纪念品商店和卫生间。
哈加尔公园游客中心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Hagar Qim Park Visitor Centre”即可、、
⌚️开放时间:9:00-19:00,12月24日、12月25日、12月31日、1月1日和圣周五闭馆
🎫门票:成人10欧,60岁以上老年人、12-17岁青少年和学生7.5欧,6-11岁儿童5.5欧
☎️电话:+356 2142 4231
🔗官网:https://heritagemalta.mt/explore/hagar-qim-and-mnajdra-archaeological-park/
🅿️停车:哈加尔公园游客中心前的空地有免费停车场
买好票后工作人员会指引游客进入一个小房间,观看关于史前石庙的纪录片,纪录片时间不长仅有几分钟,观看后可以继续参观小博物馆展出的展品。
▲ 进口的各种原材料(Imported Materials)
马耳他岛新石器时代的居民与外界保持着联系,进口了各种原材料和物品,在马耳他发现的一些微型抛光石斧是用来自西西里(Sicilia)、卡拉布里亚(Calabria)和意大利北部的岩石制成的,他们还从利帕里(Lipari)和潘泰莱里亚(Pantelleria)这两个火山岛进口黑曜石来制作小型锋利的工具。
来自西西里的燧石被用于制造坚硬且边缘锋利的大型工具,另一种可能来源于西西里的材料是红赭石,这种矿物颜料被用来装饰墙壁、陶器和雕塑,并在埋葬仪式中使用,此外他们还可能从西西里进口了白色半透明的雪花石膏。
1.石灰石雕刻品,发现于哈加尔基姆石庙(Globigerina Limestone Carved Objects. Found at Hagar Qim)
2.珊瑚石灰岩,发现于哈加尔基姆石庙(Coralline Limestone rubber. Found at Hagar Qim)
3.在哈加尔基姆石庙发掘出的贝壳(Seashells found at Hagar Qim)
4.贝壳制成的珠子,戈佐岛夏拉石圈遗迹发现(Beads Made of Seashell. Found at Xagħra Circle, Gozo)
5.装饰器皿的烧制粘土碎片,发现于姆纳德拉石庙(Fired Clay Sherd from a Decorated Vessel. Found at Mnajdra)
6.当地燧石制成的工具,发现于哈加尔基姆石庙(Tools Made of Local Chert. Found at Hagar Qim)
7.在哈加尔基姆石庙发现的腹足类化石(Fossil of a Gastropod. Found at Hagar Gim)
▲ 寺庙是如何建成的?(What did the Temples Look Like?)
A:最先建造的是门廊(The first to be Constructed were the Doorways)
B:然后建造了内墙(The Inner wall was then Built)
C:其次是外墙和填充物(Followed by the External wall and Infill)
D:然后将水平的石块放置在墙壁上方(The Horizontal Blocks were then set above the Walls)
E:形成屋顶(Forming the Roof)
▲ 人物形象(The Human Figure)
在石庙所处的时期,人形雕像用石头或黏土制作,这些雕像的大小不一,从非常小到巨大的都有,雕像通常呈现出肥胖的形态,常以站立或坐姿展示,大多数雕像的头部缺失,但有些雕像有插槽,可以安装单独的头部。
上图是在哈加尔基姆石庙发掘出来的无头胖女人雕塑复制品,一般称之为“马耳他的维纳斯”,真品目前保存在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内。
▲ 哈加尔基姆石庙模型
▲ 姆纳德拉石庙模型
▲ 哈加尔基姆石庙(Ħaġar Qim)
哈加尔基姆石庙位于马耳他的主岛,大约建造于公元前3600至3200年,马耳他的巨石寺庙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宗教遗址之一,被认为是祭祀活动的中心,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哈加尔基姆石庙及其它四个马耳他巨石遗址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造哈加尔基姆石庙的材质使用的是球虫石灰岩,由于这种石灰岩材质偏软,寺庙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遭受了严重的风化和表面剥落,2009年,为了避免石庙继续恶化,在其外侧搭建了一个巨型的保护大棚。
▲ 保护措施(Conservation Measures)
由于持续暴露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哈加尔基姆石庙遗址已经出现了退化,这些遗迹经历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作,目前遗址所处的环境条件正通过气象站进行监测,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环境对遗址的影响。
▲ 东部遗迹(The East Remains)
东部这些遗迹的保存情况不如另外两个寺庙完好,在其中的一个房间里留有一些圆形石块,这些石块可能最初是用作移动巨石的“滚轮”。
▲ 外部特征(External Features)
哈加尔基姆石庙的特点之一是其外部的壁龛,壁龛内有一个高达2米的中央柱子,旁边还有一个所谓的“神谕孔”,将其与内部房间连接起来。
▲ 内部特征(Internal Features)
哈加尔基姆石庙的内部房间,也被称为“半圆形后殿”,用薄石板与铺有石块的中央庭院隔开,通往内部房间的入口有限,小门是用石板开凿出来的矩形孔。
▲ 雕塑(Sculpture)
在该房间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件史前雕塑:一块刻有一对相对螺旋图案的石板,以及一个四面装饰有似乎是盆栽植物或树木浮雕的独立祭坛,出于保护目的这两件文物收藏于首都瓦莱塔的国家考古博物馆,房间内展出的是复制品。
在1949年石庙的修复工作期间,考古人员在一些台阶下发现了四尊肥胖人物造型的小雕像,目前这些小雕像陈列在瓦莱塔的国家考古博物馆。
▲ 石庙屋顶(Temple Roofing)
在石庙内可以看到屋顶的遗迹,竖立石板上方的水平石板逐层向外突出,这些石板是斗拱式屋顶基础部分的遗迹,该建筑结构曾经覆盖了石庙的部分区域。
▲ 姆纳德拉石庙(Mnajdra Temple)
从哈加尔基姆石庙出来后,沿着石板和木板铺成的路朝着大海方向走,便是另一座石庙—姆纳德拉石庙,该石庙距离哈加尔基姆石庙大概500米左右,从左到右包含三个部分:南庙、中庙和小三叶草庙。
▲ 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
整个姆纳德拉石庙由珊瑚石灰岩建造,比刚才参观过的哈加尔基姆石庙所用的软球虫石灰岩要硬得多。
▲ 东庙(The East Temple)
东边这个小神庙的大部分墙壁已经重建,但带有凹坑装饰的竖石柱是原始的,有一种理论认为,这些竖立石柱上不规则的点状线条可能代表一种粗糙的日历或计数系统。
▲ 中庙殿堂
▲ 菲尔夫拉岛(Filfla)
因为临近哈加尔基姆公园下班时间,为了不讨厌人所以后面的姆纳德拉石庙走马观花没仔细看,返回停车场的途中无意发现远处的海里有一座小岛,上网查询得知是马耳他群岛最南端的无人岛—菲尔夫拉岛。
▲ Mercury Shopping District
回到酒店放好行李,下楼去对面的Mercury Shopping District购物中心逛逛,里面品牌不算多,去Nike转转给阿杯买了件夹克,Nike的样式挺多但感觉比欧洲本土的价格要贵一些。
购物中心的门口展示着一辆雪弗兰El Camino老爷车
由于中午在Ta' Marija餐厅菜点多了,所以晚餐就吃打包的菜了,好好睡一觉准备明日启程前往马耳他的古城姆迪娜。
转天早晨还是现在宾馆内吃好早餐,每天的样式都一样但味道都很不错。
走在圣朱利安斯的巷子里寻找昨晚停车的位置,天公不作美一直在下小雨。🌧️️
从圣朱利安斯前往姆迪娜大概13公里,开车大概需要20分钟左右。
姆迪娜老城附近有两个停车场,左侧的略大,城门前的略小,我们上午开车到城门前的停车场根本没位置,绕了好几圈后停到左侧的停车场里了。
上图是左侧的停车场,车位很充足。🅿️
▲ 安东·阿吉乌斯(Anton Agius)1933-2008
在停车场的一侧有一座马耳他雕塑家安东·阿吉乌斯的雕塑,因在马耳他各地创作了大量纪念碑而闻名,他被马耳他前总统乌戈·米夫苏德·邦尼奇(Ugo Mifsud Bonnici)称为“国家雕塑家”。
▲ 姆迪娜主门(Mdina Main Gate)
姆迪娜的主门建于18世纪20年代,由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安东尼·德·维尔赫纳(Antoine de Vilhena)下令重建,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大门由圣约翰骑士团的驻地军工—法国工程师查尔斯·弗朗索瓦·德·蒙迪翁(Charles François de Mondion)设计,并于1724年竣工,该门取代了位于同一城墙上的中世纪的旧入口。
姆迪娜从中世纪到1530年一直是马耳他的首都,姆迪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当时它是腓尼基人建立的一个重要城镇,其后罗马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等多个文明相继统治过这里,使姆迪娜成为了一个多文化交汇的历史遗址,该城在中世纪时期被诺曼人重建,并成为马耳他的行政和宗教中心。
姆迪娜被称为“沉睡的城市”,以其保存完好的中世纪风貌而闻名,城市的建筑风格主要为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姆迪娜的街道狭窄蜿蜒,保留了古老的城市布局,使得整个城市充满了历史感和独特的魅力。
姆迪娜主门前的石狮怀抱盾牌,因年代久远盾牌上的徽章已经风化的看不清了。
姆迪娜主门的背面装饰有三位人物雕像,他们是与马耳他和姆迪娜有联系的几位圣人:左侧是马耳他的首位主教圣颇理约(Saint Publius),中间是马耳他的守护神圣保罗(Saint Paul),他将基督教引入了马耳他,右边是姆迪娜的守护神圣阿加莎(Sta Agatha).
姆迪娜老城的城墙
▲ 姆迪娜古城平面图
▲ 姆迪娜地牢博物馆(The Mdina Dungeons Museum)
进入姆迪娜主门后右侧便是姆迪娜地牢,里面展示了从罗马、阿拉伯人、骑士团到拿破仑统治时期的刑罚,楼主对这种小众的博物馆很感兴趣,直接买票进去转转。
姆迪娜地牢博物馆相关信息👇
📍地址:St. Publius Square, L-Imdina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10:00-16:00
🎫门票:成人5欧、学生3欧、家庭票12欧(2位成人+2位16岁以下儿童)、10人以上团体票每人4欧
☎️电话:+356 2745 0267
📧电子邮箱: themdinadungeons@gmail.com
🔗官网:https://www.mdinadungeons.com/(无法在线购票)
▲ 罗马酷刑(Roman Torture)
公元前218年,即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马耳他明确地受到罗马文明的影响,罗马人很快对当地居民征收税款,最初可能将马耳他岛用作流放敌人、安置奴隶和监禁罪犯的基地。
从早期开始,罗马人就非常残酷地对待囚犯和奴隶,他们使用了许多种类的酷刑和惩罚,主要包括鞭打、绞刑、斩首和钉十字架,据说圣阿加莎(Agatha of Sicily)曾关在以她命名的拉巴特地下墓穴中,她被施以极其残忍的切掉乳房酷刑。
▲ 拜占庭统治时期(The Byzantine Era)
当罗马帝国分裂时,马耳他被划归为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公元637年,发生了一场针对皇帝赫拉克利乌斯(Heraclius)的阴谋,他的侄子特奥多里乌斯(Teodorius)也参与其中,特奥多里乌斯被捕后被流放到马耳他岛,后被割去了鼻子,还被截去了一只脚作为进一步的惩罚。
▲ 阿拉伯人统治时期(The Arab Period IN Malta)
阿拉伯人于公元870年占领了马耳他岛,据记载当时马耳他的主教马纳斯(Manas)因在阿拉伯人与拜占庭争夺西西里岛期间向拜占庭军队提供粮食,而被关押在西西里岛的巴勒莫(Palermo),穆斯林有他们独特的惩罚方式,其中一种是压刑:将受害者四肢张开捆绑在地上,然后用石头堆压致其死亡。
▲ 诺曼人征服时期(The Norman Conquest)
公元1090年,西西里的鲁杰罗一世(Ruggero I di Sicilia)登陆马耳他,经过初步的小规模战斗后,姆迪纳的统治者请求和平解决,随后所有的基督徒奴隶都被释放,诺曼人暂时让阿拉伯人继续统治马耳他,直到公元1127年才彻底接管了岛屿。
▲ 封建领主(Feudal Lords)
在中世纪时期,马耳他群岛被君主割让给封建领主,这些领主要么为了回报王室,要么为了获取金钱利益,他们几乎都是暴君。1425年,马耳他群岛被转交给最后一位封建领主贡萨尔沃·蒙罗伊(Don Gonsalvo Monroy),他的铁腕统治使民众陷入苦难,因不堪压迫居民们发动起义,将蒙罗伊赶出拉岛屿,1427年,阿方索·法德里克(Alfonso Fadrique)授予马耳他人民自由宪章。
▲ 马耳他爆发瘟疫(Outbreaks of Plague in Malta)
自中世纪以来,马耳他多次爆发鼠疫,因卫生条件差和营养不良,导致疫情进一步加剧,有时鼠疫通过来访的船只传入马耳他,死者的尸体由担任运尸员的罪犯装载在骡子拉的灵车上,或放在无遮盖的担架上,神父们使用长夹子为病人施行圣餐,以避免接触。
▲ 玫瑰经修会(The Rosarians)
1575年,圣玫瑰经修会在瓦莱塔的圣多米尼克大教堂成立,该会的成员在囚犯生命的最后三天里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身穿白色会衣,腰间系着黑色的念珠,走在瓦莱塔的街道上,用一个小铁盒收集施舍,所收的施舍有一半分给被判刑者的家属,另一半用于为他们的灵魂安息举行弥撒。
▲ 耻辱面具(Masks of Shame)
在整个欧洲,不同罪行或违法行为通常都能通过相应的惩罚方式来识别,一些羞辱性的惩罚用来让人们在邻居面前丢脸。耻辱面具通常被设计得极为怪异,针对特定的罪行对应象征意义,例如一个大耳朵的面具是为那些到处偷听的人设计的,一个大鼻子的面具是为那些爱干涉他人事务的人准备的,而一个大嘴巴和长舌头的面具则代表戴面具的人喜欢恶意传播所听到的消息。
这些面具上还刻有一些铭文,例如“不能管住自己嘴的泼妇,就得戴上这个口罩”,还有一些耻辱面具是为那些粗制滥造的工匠设计的,尽管这些面具常常会完全遮住脸,但被惩罚者从来不会因此而匿名。虽然这些面具很少会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但它们明确指出了佩戴者的负面特征和恶行,并激起了一种极为低劣且可鄙的满足感—即对他人不幸的幸灾乐祸。
▲ 圣阿加莎教堂(Church of Saint Agatha)
巴洛克风格的圣阿加莎教堂建于1694年,取代了早先由贵族弗朗西斯科·加托(Francesco Gatto)及其妻子卡塔尼亚的保拉·德·卡斯泰利(Paola de Castelli of Catania)在1410年建立的中世纪教堂,根据门廊上哥特式铭文记载,这座教堂是由马耳他的建筑师洛伦佐·加法(Lorenzo Gafà)设计的。遗憾的是当我们驻足在圣阿加莎教堂时大门紧闭,没有找到任何的开放时间。
▲ 圣彼得修道院和教堂(Monastery and Church of Saint Peter)
圣彼得修道院和教堂是为修女设立的,该宗教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圣彼得教堂于1625年重建并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而毗邻的修道院则是在1690年根据洛伦佐·加法的设计重建的,修道院的简朴设计旨在反映隐修女的简朴生活。和圣阿加莎教堂一样,圣彼得修道院和教堂也是大门紧闭无法参观。
▲ 法尔森宫(Palazzo Falson)
法尔松宫是一座大型中世纪贵族府邸,采用哥特式的基亚拉蒙托建筑风格,最初属于法尔松家族,家族成员以航海业绩而闻名,该建筑在历史上经过多次改造,原本是一座单层的庭院式结构,1530年增建了第二层楼,此外还创建了一个宴会厅,据说是为了接待在骑士团占领姆迪纳后前来居住的骑士团大团长菲利普·德·维利耶(Philippe de Villiers de L'Isle-Adam),法尔松家族后来因与宗教裁判所发生冲突而被查封,法尔松宫也被骑士团没收,后来的所有者包括坎博-纳瓦拉家族(Cumbo-Navarra family)和马耳他骑士奥拉特·戈利奇(Olat Golich).
▲ 法尔卡宫(Palazzo Falca)
法尔卡宫是一座建于18世纪的巴洛克风格住宅,建于1693年地震之后,到了19世纪,该建筑成为马耳他贵族乔瓦尼·帕里西奥·莫斯卡蒂(Giovanni Parisio Moscati)的财产,他将这座建筑捐赠给耶稣会,用于在姆迪娜开办一所学校,后来这座建筑被圣多萝西修女会(The Sisters of Saint Dorothy)收购,并设立为女子寄宿学校。
▲ 加尔默罗会教堂(Carmelite Church and Priory)
加尔默罗会教堂建于1660年至1675年间,相传由法国军事工程师梅德里科·布隆德尔(Mederico Blondel des Croisettes)设计,它是马耳他巴洛克建筑中最重要的中央式教堂之一,也是马耳他首座椭圆形平面设计的教堂。
加尔默罗会教堂在姆迪娜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占领马耳他的1798年7月,教堂的银器被掠夺,同年9月法军再次返回,企图盗取教堂珍贵的丝绸挂毯,据说当法国军队接近时,马耳他反抗军立即锁上了教堂大门,并有一名男孩爬上钟楼敲响警钟,这一事件引发了马耳他反抗法国暴政的革命。
▲ 主祭坛(Main Altar)
加尔默罗会教堂主祭坛上的画作描绘的是《天使报喜》,作者是马耳他画家斯特凡诺·埃拉迪(Stefano Erardi).
加尔默罗会教堂的穹顶描绘的是《圣母玛利亚加冕》
▲ 加尔默罗圣母(Our lady of Mount Carmel)
上图这座加尔默罗圣母像由马耳他雕塑家安德里亚·安布罗尔(Andrea Imbroll)创作,用于宗教节日庆典游行使用。
加尔默罗会教堂相关信息👇
📍地址:Carmelite Priory, Villegaignon Street, Mdina Malta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10:00-16:00(官网写着参观需提前预约,但我们去的时候教堂开着门可直接进入)
🎫门票:免费
☎️电话:+356 2145 4524
📧Email:info@carmelitepriory.org
🔗官网:https://www.carmelitepriory.org/
▲ 圣保罗主教座堂博物馆(Mdina Cathedral Museum)
姆迪娜古城面积不大,大致逛了一圈后我们准备去参观著名的圣保罗主教座堂,圣保罗主教座堂和旁边的博物馆是联票,需要先进入博物馆购票并参观后,再进入圣保罗主教座堂游览。
圣保罗主教座堂博物馆的前身是建于18世纪的神学院,外表为法式巴洛克风格,由马耳他主教保罗·阿尔菲兰·德·布桑(Paul Alphéran de Bussan)下令修建,但具体建筑师是谁仍不确定。博物馆的大门两侧是一对擎天神阿特拉斯支撑着华丽的阳台,阳台的正上方矗立着圣保罗的雕塑。
圣保罗主教座堂和博物馆相关信息👇
📍地址:Archbishop’s Square Mdina, Malta
🎫门票:成人10欧,青少年/学生8欧,12岁以下儿童免费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9:30-16:30(最后入场时间为16:15)
📧Email:info@metropolitanchapter.com
🔗官网:https://metropolitanchapter.com/(可在线购票)
博物馆内第一个展厅展示了15座银质雕像,由意大利银匠安东尼奥·阿里吉(Antonio Arrighi)于18世纪在罗马为瓦莱塔的圣若望主教座堂制作,这组雕像包括圣母玛利亚、十二位使徒、圣约翰和圣保罗。
1798年法国入侵马耳他后,教会财产被大肆掠夺,这些雕像也被夺走,意图熔化后用于支付法军的薪酬,在主教文森佐·拉比尼(Vincenzo Labini)的干预下,教士团决定以其它银制艺术品赎回这些珍贵雕像,正因如此这组独特的艺术品才能保存至今。
▲ 圣物匣(Ostensory Reliquary)18世纪
▲ 圣体瞻礼宝座(Monumental Exposition Throne)18世纪
▲ 佩特罗尼拉钟(Petronilla)
佩特罗尼拉钟是马耳他最古老的钟,于1370年在威尼斯铸造,它是唯一一口在当地发现的中世纪钟,1645年8月7日,这口钟从旧姆迪娜主座教堂的钟楼上降下,由主教米格尔·胡安·巴拉格尔(Miguel Juan Balaguer de Camarasa)主持祝圣,随后被命名为“佩特罗尼拉”,以此纪念圣彼得。
圣保罗手持胜利之剑的浮雕镶嵌在钟上,两侧装饰着三面纹章盾牌,其中描绘了一只站立的狮子,这可能象征着圣马可福音书作者、威尼斯的主保圣人圣马可,因为钟是在威尼斯铸造的,在钟的下部刻有哥特式字体的铸造年份、制造者名字以及铸造城市。
▲ 马耳他人物厅(The Maltese Room)
▲ 灭烛器(上)和针盒(下)
▲ 烛台(Candelabrum)18世纪
上图的烛台为复活节而制作,有十五个青铜烛托,雕刻于栗木上,由马耳他雕塑家文森佐·迪梅奇(Vincenzo Dimech)制作于1773年。
▲ 轿子(Chair Bears the Arms)
这把保存完好的轿子上刻有骑士团的徽章,而不是某位特定大团长的徽章,敞开样式王冠表明这把轿子是1741年曼努埃尔·平托大团长(Manuel Pinto da Fonseca)之前的产物。
▲ 长袍(Cope)1645年
上图这件长袍使用纯红色缎面布,配有金色和多彩刺绣,1645年制作于意大利,由马耳他主教米歇尔·巴拉格尔(Bishop Michele Balaguer)赠送给姆迪娜主座教堂。
▲ 皮箱(Leather Trunk)
大皮箱内装有枢机主教法布里齐奥·塞贝尔拉斯(Fabrizio Sceberras Testaferrata)的礼仪银质餐具,于19世纪的意大利制作。
▲ 圣彼得和圣保罗(Saint Peter and Saint Paul)15世纪
上图是两幅旧主座教堂中的祭坛面板,作者是意大利画家乔瓦尼·迪·彼得罗(Giovanni di Pietro da Napoli).
▲ 基督受洗(Baptism of Christ)16世纪
▲ 圣阿伽莎与跪拜的捐赠者(Saint Agatha Enthroned with The Kneeling Donor)1551年
画中在圣阿伽莎脚下祈祷的是马耳他贵族唐·朱塞佩·曼杜卡(Don Giuseppe Manduca)
▲ 玫瑰圣母(Madonna of the Rosary)1591年
玫瑰圣母这幅作品原位于锡杰维旧教区教堂
▲ 使徒圣保罗(Saint Paul the Apostle)
这幅多联画曾是旧姆迪娜主座教堂的主祭坛画,作者是西班牙画家路易斯·博拉萨(Luis Borassa).
▲ 试观此人(Ecce Homo)
“试观此人”是《约翰福音》中罗马帝国驻犹太行省总督本丢·彼拉多所说的话,彼拉多令士兵鞭打耶稣后,向众人展示身披紫袍、头戴荆棘冠冕的耶稣时,对众人说了这话。
该画的作者是意大利画家马里奥·明尼蒂(Mario Minniti),1885年由神父本尼迪克特·迪梅奇(Benedetto Dimech)捐赠给姆迪娜主座教堂。
▲ 爱与死的寓言(Allegory of Love and Death)约1608年
▲ 圣彼得、大天使加百列、圣母领报和圣保罗(Saint Peter、The Archangel Gabriel、The Virgin Annunciate and Saint Paul)17世纪
这幅大型四联板画曾是旧主座教堂管风琴前的装饰,旧主座教堂在1693年的地震中遭到损坏。
▲ 大主教宫(Archbishop's Palace)
在圣保罗主座教堂和博物馆之间的建筑是大主教宫,这里曾是姆迪娜大主教的住所,由马耳他建筑师洛伦佐·加法设计,然而工程因种种延误,在加法去世后才开始动工,宫殿最终于1720年完工,建筑的外立面简朴而不对称。
▲ 圣保罗主座教堂(Saint Paul's Cathedral)
在此地原来12世纪的教堂在1693年的西西里大地震中严重受损,仅圣器收藏室和唱诗班幸免于难,如今巴洛克式的圣保罗主座教堂修建于169至1702年,由马耳他建筑师洛伦佐·加法(Lorenzo Gafà)设计,教堂外立面比例匀称,由两层三段构成,顶部为三角形山花。
圣保罗主座教堂有两座钟楼,挂有五口钟和两个钟表,钟表一个显示时间,另一个显示日期和月份,均由马耳他钟表师米开朗基罗·萨皮亚诺(Michelangelo Sapiano)于1888年制作,大门上方分别是马耳他徽章、大团长佩雷洛斯(Ramon Perellós)的徽章,以及祝圣主座教堂的主教科科·帕尔米耶里(Davide Cocco Palmieri)的徽章。
圣保罗主座教堂采用拉丁十字平面设计,由拱形中殿、两个侧廊和两个小教堂组成。
▲ 主祭坛(Main Altar)
▲ 穹顶(Dome)
圣保罗主座教堂的穹顶是都灵画家马里奥·卡法罗·罗雷(Mario Caffaro Rore)绘制的《圣彼得与圣保罗的凯旋》
圣保罗主座教堂的地面上镶嵌着许多大理石墓碑
▲ 天使报喜小堂(Chapel of the Annunciation)
天使报喜小堂的祭坛画描绘了圣母领报,由意大利画家多梅尼科·布鲁斯基(Domenico Bruschi)于1886年创作。
▲ 圣体小堂(Chapel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圣体小堂的祭坛画是绘于14世纪的《圣母与圣婴》,俗称“圣路加圣母”,该圣像于1897年被隆重加冕,画作下面巨大的银质圣体匣由意大利切利尼家族(The Cellini Family)的银匠制作。地面上有纪念马耳他主教华金·卡纳维斯(Joaquin Cannaves)、达维德·科科·佩姆拉尔(Davide Cocco Paimlar)和巴托洛梅奥·鲁尔(Bartolomeo Rull)的艺术墓碑。
▲ 圣母与守护天使小堂(Chapel of the Virgin and the Guardian Angel)
圣母与守护天使小堂的祭坛画描绘的是《圣母与守护天使》,画中背景是瓦莱塔及其两座港口,由意大利画家彼得罗·加利亚迪(Pietro Gagliardi)创作,画中刻有“Melitae Patrona”字样,意指圣母玛利亚是马耳他的守护神。
▲ 圣灵降临小堂(Chapel of Pentecost)
圣灵降临小堂的祭坛画描绘了约1880年由意大利画家弗朗切斯科·格兰迪(Francesco Grandi)创作的《圣灵降临于使徒和圣母》。地上有一块纪念圣保罗传教会创始人朱塞佩·德皮罗主教(Giuseppe De Piro)的墓碑,他曾被安葬在此小堂,后来移至传教会的总修道院。
▲ 圣路加小堂(Chapel of Saint Luke)
圣路加小堂的祭坛画出自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Matia Preti)的画室,描绘圣路加坐在凳子上,展示圣母玛利亚的圣像。圣路加曾是圣保罗的同伴,他在公元60年遭海难后在马耳他停留了三个月,并在马耳他留下了一幅圣母像,画中圣路加身旁还有两位同伴:圣特罗非摩(Saint Trophimus)和圣亚里士多德(Saint Aristarchus).
▲ 圣嘉耶当小堂(Chapel of St Cajetan)
圣嘉耶当小堂是西贝拉斯·博洛尼亚家族(Sciberras Bologna Family)的小堂,他们的家族墓室位于小堂地下的墓穴中,祭坛画也出自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的画室,描绘了圣嘉耶接过圣婴耶稣的场景。
▲ 圣颇理约小堂(Chapel of Saint Publius)
《圣颇理约殉道》祭坛画同样出自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的画室,几位马耳他主教被安葬在小堂的大理石墓碑下。
▲ 圣十字架小堂(Chapel of the Holy Crucifix)
小堂的祭坛上安放着圣十字架木雕,作者是西西里修士佩特拉利亚(Innocenzo da Petralia),1648年由主教米格尔·巴拉格尔·卡马拉萨(Miguel Balaguer Camarasa)捐赠,十字架两侧伴有同时期的木雕作品《悲伤圣母》和《圣约翰》,在祭坛的后方有一个大型圣物箱,里面保存着许多圣物。
▲ 马耳他主教卡梅洛·希克卢纳(Carmelo Scicluna)的陵墓
在圣保罗主座教堂外的广场上发现一座典型红色的英式电话亭,因为马耳他曾在1813至1961年间为英国的殖民地。
▲ 堡垒广场(Bastion Square)
姆迪娜老城的面积很小,随便逛逛便走到了尽头的堡垒广场,广场上有很多招揽游客乘坐马车的车夫,如果腿脚不好的朋友可以坐着马车逛逛,但具体转一圈的价格不清楚。
站在堡垒广场的城墙边可以望到远处姆塔尔法市(Imtarfa)的钟楼
冬天的马耳他天气晴雨不定,当我们准备离开姆迪娜的时候又下起了小雨🌧️️
▲ 希腊门(Greeks Gate)
离开姆迪娜老城随机在巷子里乱走,结果从希腊门出的城,希腊门是仅次于姆迪娜门的主要出入口,其名称来源于历史上居住在门外区域的希腊东正教社区。
▲ 外希腊门(Outer Greeks Gate)
在希腊门的外侧还有一座外希腊门,它曾经是通向姆迪纳防御结构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加强城市防御,曾经门内的兵站和防御通道均已不存。
在前往停车场的路上碰到一位养鹰的大爷,花费2欧元即可和小鹰合影,马耳他供游客拍照的鹰明显比蒙古国的小很多,性格也没那么暴躁,但养鹰人不会让游客上下摆动使小鹰展翅,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也没那么震撼。
马耳他的三姐妹城其实是一个统称,具体是由维托里奥萨(Vittoriosa)、森格莱阿(Senglea)和科斯皮夸(Cospicua)三座城组成,这三座城紧邻的首都瓦莱塔,在马耳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防御意义。上图显示了马耳他首都瓦莱塔、森格莱阿和维托里奥萨的地理位置,由于科斯皮夸位于森格莱阿和维托里奥萨的后面,这张地图没有显示出来。
我们从姆迪娜驱车离开,下一站前往三姐妹城逛逛,正好到中午了我们准备先在三姐妹城之一的森格莱阿吃个午饭,从姆迪娜到森格莱阿全程14公里,大概20分钟就能抵达。
▲ 瓜迪奥拉瞭望塔(La Guardiola)
吃饭前我们先顺路把安全港花园(Safe Haven Gardens)一侧特色的瓜迪奥拉瞭望塔看了,个人认为仰视拍摄瓜迪奥拉瞭望塔是最好的角度,所以我们把车开到安全港花园下面靠海一侧,停车也方便。
“瓜迪奥拉(Guardiola)”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用来监视和防守的瞭望塔”,该瞭望塔是安全港花园堡垒的一部分,修建于16世纪,作为防御系统的一部分,用于观察和防御敌人的进攻,塔上雕刻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和一只鹫头,代表了警惕、聆听和保护的意义,同时提醒驻守的士兵要时刻保持警觉。
瓜迪奥拉瞭望塔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La Guardiola Safe Haven Gardens”
⌚️开放时间:24小时
🎫门票:免费景点
🅿️停车:路边有免费停车位
从瓜迪奥拉瞭望塔可以望到对面的瓦莱塔老城
拉近镜头可以看到瓦莱塔的上巴拉卡花园(Upper Barrakka Gardens)
远处的圣安吉洛堡(Fort Saint Angelo)
远处港口内停泊着MSC地中海公司的邮轮
▲ Novità
午餐我们在三姐妹城之一的森格莱阿的Novità解决,因为距离瓜迪奥拉瞭望塔不远,而且看Google Maps的评分4.8很高,他家对面一侧的路边白线内可免费停车,车位不紧张,餐厅的服务人员态度不错,会推荐时令的菜品。
▲ 龙虾烩面
我们俩人点了龙虾烩面和鸡肉南瓜泥两道菜,龙虾烩面味道确实不错,美味的酱汁包裹着面条,龙虾肉和虾仁吃起来也很新鲜,另外一道鸡肉南瓜泥味道也不错,两块儿鸡肉是过油炸过的,南瓜泥口感细腻而且甜甜的很好吃,另外他家在上主菜前有热乎的小面包,配上自制的黄油挺nice!
Novità餐厅相关信息👇
📍地址:Xatt Juan B. Azopardo, L-Isla, Malta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12:00-22:00
☎️电话:+356 997 19900
🅿️停车:餐厅附近的路边有免费停车位
▲ 圣劳伦斯教堂(Saint Lawrence's Catholic Church)
吃过午饭后我们驾车前往维托里奥萨的圣安杰吉洛堡,停车的一侧有一座圣劳伦斯教堂,反正今天除了圣安杰吉洛堡也没有别的行程了,时间充裕就进这座教堂逛逛。
1436年,梅洛主教(Bishop de Mello)主持了一次关于马耳他岛和戈佐岛的教堂神职人员调查,其中提到了12座已建立的教堂,其中就包括这座“圣劳伦斯教堂”。1530年,医院骑士团首次定居马耳他时,所有“语系(Lingua)”团体都集中在维托里奥萨,圣劳伦斯教堂当时成为了骑士团在马耳他的第一座修道院教堂。从1530年到1571年,在医院骑士团搬到新首都瓦莱塔之前,这座教堂使用了整整41年。
圣劳伦斯教堂的正门是紧闭的,想进入参观需要绕到侧面的入口。
圣劳伦斯教堂相关信息👇
📍地址:Triq San Lawrenz, Birgu,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St. Lawrence's Catholic Church”)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7:00-18:00
🎫门票:参观需要捐赠1欧元
☎️电话:+356 2182 7057
🅿️停车:教堂附近的路边有免费停车位
▲ 主祭坛(The High Altar)
主祭坛由优雅的灰色大理石制成,建于1897年,并于1900年奉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装饰有一套精美的装饰银板,在每年的圣劳伦斯节,祭坛上会展示一个银质圣物箱,箱内藏有圣劳伦斯的遗物,供信徒瞻仰与敬拜。
在二战期间的1941年1月16日,圣劳伦斯教堂在德国的一次空袭中严重受损,圣具室和小堂都被摧毁,不过它们在1949年得以重建,1941年3月22日,圣体小堂也被炸毁,1942年4月4日,教堂的圆顶也未能幸免,之后圣体小堂于1951年重建,圆顶则在1952年被修复。
▲ 管风琴
▲ 圣母无染原罪小堂(Transept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教堂南袖廊的祭坛供奉着圣母无染原罪,该祭坛归属于1640年成立的同名“圣母无染原罪善会”,祭坛上是绘制于17世纪的的圣母像,作者不详,祭坛下方安放着圣科斯坦扎殉道者的遗物,这些遗物于1790年放置于此。
圣母无染原罪小堂祭坛的圣体龛中展示了一件圣杯的复制品,此圣杯据传是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原版圣杯现供奉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主座教堂,传说在罗马帝国迫害基督徒期间,由圣劳伦斯(Saint Lawrence)为保全安全而送至瓦伦西亚,这件复制品是2022年8月10日由来自瓦伦西亚的代表团赠送给圣劳伦斯教堂的。
▲ 圣十字架小堂(Chapel of the Holy Crucifix)
该小堂祭坛上方的古老十字架,于1657年在与奥斯曼帝国的克里特战争期间从克里特岛的坎迪亚(Candia)运来,它是由希腊商人克里斯托弗·门纳(Cristoforo Menna)捐赠给圣劳伦斯教堂的,他还留下了资金用于建造小堂以及每年举行圣十字架的庆典。
这座十字架引发了极大的虔诚,以至于在1718年成立了圣十字架善会,以促进信仰和组织圣周期间的庆祝活动,以及耶稣受难日的游行。位于祭坛中央的圣容圣物箱于1753年在宗教裁判官保罗·帕西奥内伊(Paolo Passionei)的帮助下设立,它包含一幅圣容的图像,周围有二十个小凹槽,每个凹槽中都装有与基督受难相关的圣物。祭坛桌下安放着圣卢西杜斯(Saint Lucidus)的遗物,这些遗物于1779年置于此处。
▲ 亚历山大圣凯瑟琳小堂(Chapel of St. Catherine of Alexandria)
这座小堂由圣凯瑟琳善会负责管理,该善会汇聚了制绳工和填缝工,这些工种对骑士团的战船舰队至关重要,祭坛画描绘了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由画家罗科·布哈贾尔(Rocco Buhagiar)于约1780年创作,周围装饰着镀金浮雕。
祭坛画下方圆形壁龛中的婴儿耶稣雕像让人想起19世纪初以来的圣诞节庆祝活动,安放在祭坛上的圣体遗骸属于殉道者圣贝尼尼奥(Saint Benignio),他是罗马迫害时期的殉道者,遗骸于1726年安置于此。
▲ 圣劳伦斯(The Statue of Saint Lawrence)
圣劳伦斯是三姐妹城之一的维托里奥萨的守护圣人,他是早期罗马教会的七位执事之一,负责管理教会的财产及其慈善机构,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他的主要使命之一。
当罗马皇帝瓦勒良(Valerian)下令将教会的宝藏送到他面前时,圣劳伦斯却带来了一群乞丐,指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教会宝藏,瓦勒良愤怒不已,判处圣劳伦斯活活烤死在火刑架上。
在这尊雕像中,圣劳伦斯身穿执事服,手持银色棕榈叶和火刑架,这些都是他殉道的象征,每年8月10日庆祝圣劳伦斯节时,雕像会被抬着在维托里奥萨的街道上游行。
▲ 马耳他自由日纪念碑(Freedom Day Monument)
在圣劳伦斯教堂对面的环岛上有一座“马耳他自由日纪念碑”,由马耳他著名雕塑家安东尼奥·阿吉乌斯(Antonio Agius)设计,以纪念1979年3月31日英国政府关闭其在马耳他的军事基地,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马耳他在1964年独立,并在1974年成为英联邦的成员国。
纪念碑矗立在来自丁利悬崖的巨石建造的土丘之上,四位雕塑人物展现了一位英国水手与马耳他工人握手告别,另一位马耳他工人升起马耳他国旗,以及一个吹号手,这些角色来自马耳他的首个自由日,即1979年3月31日的移交仪式。
▲ 大马士革圣母教堂(Chapel of Our Lady of Damascus)
在圣劳伦斯教堂的身后还藏着一座大马士革圣母教堂,1522年罗德岛(Rhodes)的希腊居民与骑士团被驱逐至马耳他,他们定居在维托里奥萨后需要新的礼拜场所,经过与马耳他主教的协商,圣凯瑟琳教堂、圣乔治教堂和探访教堂分别被交给希腊社区,按拜占庭传统进行宗教仪式。
1575年,宗教裁判官彼得罗·杜西纳(Pietro Dusina)正式将圣凯瑟琳教堂定为维托里奥萨希腊居民的教区教堂,并更名为大马士革圣母教堂,因为从罗德岛带来的大马士革圣母圣像取代了圣凯瑟琳成为教堂的主祭象征,如今这幅原圣像已被转移到瓦莱塔的大马士革圣母希腊天主教堂。
大马士革圣母教堂被希腊社区使用至1780年,1832年2月24日,圣若瑟兄弟会购买了该教堂,并将其与毗邻的圣若瑟礼拜堂合并,尽管如此大马士革圣母教堂保留了其原始状态,包括原有的祭坛和圣像,如今这座小教堂不再用于宗教仪式,而是教区博物馆的一部分。
▲ 胜利门(Victory Gate)
离开圣劳伦斯教堂后我们穿过上图这座胜利门,徒步前往圣安杰吉洛堡。
▲ 胜利门(Victory Gate)
离开圣劳伦斯教堂后我们穿过上图这座胜利门,徒步前往圣安杰吉洛堡。途中路过了马耳他海事博物馆(Malta Maritime Museum)
▲ 圣安吉洛堡(Fort Saint Angelo)
圣安吉洛堡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最初这里是一座观察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战略位置使其成为各个时期征服者重要的军事要塞,圣安吉洛堡曾经是骑士团的总部,并在1565年的马耳他大围攻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帮助马耳他人成功抵御了奥斯曼帝国的入侵,1800年至1979年期间,英国军队驻扎在该堡垒中。
▲ 圣安吉洛堡平面图
圣安吉洛堡相关信息👇
📍地址:Waterfront, Birgu,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Fort St. Angelo Malta”)
⌚️开放时间:3月至10月 星期一至星期日 10:00-18:00,11月至2月 星期一至星期日 9:00-17:00
🎫门票:成人10欧,1-5岁儿童免费,6-11岁儿童4欧,12-17岁少年6欧,60岁以上老人6欧,学生6欧
☎️电话:+356 2540 1800
🔗官网:https://heritagemalta.mt/explore/fort-st-angelo/
🅿️停车:自驾的朋友可以将车停在前文提到的胜利门外,有免费的停车位
从主门进入圣安吉洛堡后,能看到墙上有一幅天使长米迦勒(Michael)斩杀魔鬼的壁画。
穿过圣安吉洛堡内长且宽的走廊便可上到观景台
▲ 粮仓(Food Storage)
粮食供应在一场持久的围城战中往往决定了战斗的最终结果,因此任何具有战略意义的堡垒都会设计合理且充足的储存设施,值得注意的是圣安吉洛堡这座几乎10米深、瓶状结构的粮仓,能够储存数十吨的小麦,而小麦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地区饮食的主要食物。
上图是圣安吉洛堡的售票处,购票后右转可参观城堡内部,左侧是可免费观景的平台,当时我俩都累了不想逛了,留了个遗憾没进入圣安吉洛堡内部参观,只在平台观景歇了一会儿。
站在观景台可眺望维托里奥萨港口
港口对面是三姐妹城之一的森格莱阿,高处的建筑是森格莱阿教区教堂(Senglea Parish Church).
▲ 森格莱阿防御工事(Fortifications of Senglea)
回程的路上路过了港口对面的森格莱阿防御工事,该工事是围绕马耳他森格莱阿的一系列防御设施,这些防御工事的第一部分是在1552年建造的圣米歇尔城堡(Fort Saint Michael),随后在大团长克洛德·德拉·桑格勒(Claude de la Sengle)建立森格莱阿的同时,大部分防御工事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完成,此后,工事的改建和扩建工程持续到18世纪,然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期间,许多防御设施被拆除,如今森格莱阿的防御工事仅剩沿海的一些棱堡和部分陆地正面的防御结构。
▲ Tango & Fork
晚上回到我们住宿的城市圣朱利安斯,在宾馆休息休息后,出来到附近评分较高的这家Tango & Fork吃个晚餐,前台服务员大哥挺热情。
Tango & Fork相关信息👇
📍地址:35 Triq il-Wilga, St Julian's, Malta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12:00-23:00
☎️电话:+356 7711 0287
🔗官网:https://tangoandfork.mt/
🅿️停车:餐厅附近的路边有免费停车位,但停车位紧张
▲ 蘑菇牛肉烩饭
这道蘑菇牛肉烩饭虽然卖相不高,但牛肉粒、蘑菇和包裹着奶油的米饭吃起来口感很赞!
▲ 炸鱼薯条
炸鱼的鱼是鳕鱼,肉质鲜美吃起来很嫩。🐟
此外我们俩人还点了一份儿绿色的饺子🥟,里面是三文鱼的馅儿,也很好吃就是不知道叫啥。
转天一早我们驱车来蓝洞景区试试运气,果不其然售票亭内空无一人,外面贴着两个联系电话一个也打不通,拉倒吧肯定由于天气原因不营业了......
不惧寒冷的潜水爱好者们
蓝洞景区一侧有一座小小的停车场,如果这里停满了可以把车子停在路边的白线内。
我们离开蓝洞直接开车去马尔萨什洛克的鱼市转转,马尔萨什洛克鱼市本不在我们的行程内,但因为蓝湖和蓝洞冬季都没开放,所以只能临时更改计划。从蓝洞到马尔萨什洛克鱼市全程10公里左右,开车大约需要20分钟。
▲ 马尔萨什洛克鱼市(Marsaxlokk Open Market)
马尔萨什洛克鱼市是马耳他具有代表性和活力的集市之一,该市场沿着马尔萨什洛克的海滨设立,在这里主要出售新鲜的农产品、衣物、纪念品和家居用品。由于我们来的时候是星期二,马尔萨什洛克鱼市仅有寥寥无几的几个摊位,上网查询得知只有在星期日鱼市才最热闹,摊位也最多,出售各种丰富的海鲜。
马尔萨什洛克鱼市每个摊位在地上都有对应的号码
马尔萨什洛克鱼市的旁边便是马尔萨什洛克港(Marsaxlokk Harbour),港内除了现代化的船只,大部分停泊着马耳他传统的小渔船—鲁祖(Luzzu).
▲ 鲁祖(Luzzu)
鲁祖是马耳他当地的传统渔船,船身通体被刷成五颜六色,船头装饰着“荷鲁斯之眼”。鲁祖被认为是从意大利渔船“戈佐(Gozzo)”演变而来,并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
▲ 荷鲁斯之眼(Eye of Horus)
鲁祖船头装饰着“荷鲁斯之眼”,象征着神灵对渔民的庇佑,防止邪恶力量或海上灾难,渔民相信这双眼睛能护佑他们免遭恶灵和不幸,使他们能够平安出海捕鱼。
马尔萨什洛克港内停泊着大小不一的鲁祖渔船
马尔萨什洛克鱼市相关信息👇
📍地址:79 Xatt is-Sajjieda, Marsaxlokk,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Marsaxlokk Open Market”)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日 8:30-14:00,星期一休息,星期日摊位最多
🅿️停车:马尔萨什洛克鱼市附近路边的白线内可免费停车
总共在马尔萨什洛克鱼市待了没一会儿,直接上车向丁力悬崖驶去,虽然此次旅程总是走了些回头路,但好在马耳他主岛并不大。从马尔萨什洛克鱼市前往丁力悬崖18公里左右,大约需要行驶25分钟。
临近丁力悬崖的途中会驶过这种乡间小路,会车时要注意避让喔!
▲ 丁力悬崖(Dingli Cliffs)
丁力悬崖位于马耳他岛的西海岸,靠近丁力村,海拔250米,是马耳他最高的地方,在此可以远眺无边的地中海,傍晚时分可欣赏日落的迷人景色。
站在丁力悬崖上可俯瞰地中海,上图左侧的是马耳他最南端的无人岛—菲尔夫拉岛(Filfla)
▲ 圣玛丽抹大拉教堂(Church of St. Mary Magdalen)
丁力悬崖上有一座圣玛丽抹大拉教堂,关于丁力悬崖上的教堂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5世纪,16世纪中叶时,这片区域因供奉圣抹大拉的玛利亚教堂而得名,根据1575年宗教裁判官杜西纳(Dusina)的报告,当时的教堂几近倒塌,然而每年在庆祝圣抹大拉的玛利亚节日时,仍会在此举行宗教仪式,我们目前看到的这座教堂建于17世纪。
圣玛丽抹大拉教堂的背面有一块小石碑,纪念一位15岁的马耳他女孩丽莎·玛丽亚(Lisa Maria Zahra Fenech),2014年因自身心理问题她在丁力悬崖坠落身亡。
远处的球型建筑是雷达站
丁力悬崖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Dingli Cliffs”
⌚️开放时间:24小时
🎫门票:免费景点
🅿️停车:悬崖景点有免费停车位(见上图)
离开丁力悬崖,不死心的楼主又导航去了蓝洞景区,遗憾的是今日也不开放游览蓝洞。😔
偶遇一只趴在小船里酣睡的小猫咪🐱
瓦莱塔是马耳他共和国的首都,位于马耳他岛的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瓦莱塔由马耳他骑士团建于公元16世纪,用以纪念在1565年大围攻中保卫马耳他的胜利,其名称来源于大团长让·帕里索·德·拉·瓦莱特(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
瓦莱塔市内的停车位及其紧张,并且各种颜色的停车位缴费和停放时长也不相同,我们在城里绕了好几圈没有任何的空位置,最后绕来绕去误打误撞停在了瓦莱塔城墙下的一个免费停车场。
我们停车的免费停车场如上图所示,Google Maps搜索“Parking lot”,停好车后可步行进入瓦莱塔老城。
该停车场的显示牌标注着停车免费🅿️
▲ Drunken Dumpling
由于这几天都吃的是当地菜,胃口有点儿怀念中餐的食物,从Google Maps上找到瓦莱塔老城里Drunken Dumpling这家中餐馆,店面不大,里面坐满了食客,我们坐在了人行道边的餐位,老板娘很热情。
▲ 牛肉饺子
他家的饺子是煎饺,有羊肉和牛肉两种馅儿,我们点的牛肉的,配上麻酱还挺好吃。
▲ 鸡肉肉夹馍
肉夹馍有鸡肉和牛肉的,我们选的鸡肉的,虽然是改良版本,但是能在马耳他吃到就知足了,况且味道也还不错。
▲ 鸡肉炒面
怕吃不饱还点了一份儿鸡肉炒面,吃饱喝足下午开启瓦莱塔老城行程。
Drunken Dumpling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Drunken Dumpling Valletta”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 12:00-15:00 18:00-22:30,星期日休息
☎️电话:+356 7726 5429
🔗官网:http://www.drunkendumplingvalletta.com/
在前往大团长宫的途中,偶遇一辆运送帕玛拉特奶的货车,帕玛拉特可是楼主童年的回忆,但后来在国内买不到了。
▲ 圣乔治广场(St. George’s Square)
圣乔治广场位于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中心,最初这里被称为“宫殿广场”,因为大团长宫位于广场一侧,主要用于军事阅兵和仪式,象征着统治和权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逐渐转变为一个公众可以自由进出的开放空间,目前圣乔治广场是马耳他举行国家庆典的中心,例如共和国日、独立日和自由日。
▲ 1919年6月7日纪念碑(7 June 1919)
这座纪念碑用以纪念1919年6月7日和8日的马耳他革命,当时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大批群众聚集在瓦莱塔,抗议英国的统治,英军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火,导致曼威尔·阿塔德(Manwel Attard)、温祖·戴尔(Wenzu Dyer)和居兹·巴贾达(Guzi Bajada)在6月7日遇难,第二日卡梅努·阿贝拉(Karmenu Abela)在也同样被杀,在许多受伤者中,西库·达马宁(Cikku Darmanin )和托尼·卡鲁阿纳(Toni Caruana)在几天后不治身亡,这次事件引发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马耳他于1921年获得自治权。
▲ 卫戍楼(Main Guard Building)
圣乔治广场一侧的卫戍楼始建于1603年,最初作为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私人卫队的驻扎地,大团长的宫殿在卫戍楼的正对面。1800年英国占领马耳他后,该建筑继续被卫队使用,1814年,卫戍楼加上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柱廊,随后又在柱廊上方装饰了英国国徽和纪念性铭文,这成为了英国统治马耳他时期的象征之一,曾经卫戍楼还用作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所在地。
▲ 大团长宫(Grandmaster's Palace)
圣乔治广场的另一侧,也就是卫戍楼的正对面便是大团长宫,始建于16世纪,1571年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皮埃尔·德·蒙特(Pierre de Monte)迁都至瓦莱塔,住在其侄子尤斯塔基奥·德尔蒙特(Eustachio del Monte)家中,随后骑士团的理事会随后购买了这所房子,并于1574年将其扩建为骑士团团长的宫殿。
在1798年至1800年,拿破仑的法军占领马耳他期间,大团长宫改称为“国家宫(Palais National)”,这一名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后的思想,是马耳他改革制度的一部分。1800年英国占领马耳他后,大团长宫成为马耳他总督的官邸,因此被称为“总督府(Governor's Palace)”,自1974年马耳他总统办公室成立以来,这里一直是总统府所在地。
大团长宫相关信息👇
📍地址:Palazz tal-President, Il-Belt Valletta,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Grandmaster Palace Courtyard Valletta”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9:00-17:00
🎫门票:成人12欧,12-17岁儿童10欧,60岁以上老人10欧,6-11岁儿童6欧,1-5岁儿童免费
☎️电话:+356 2124 9349
🔗官网:https://heritagemalta.mt/explore/grand-masters-palace/
买好票进入大团长宫后会先进入博物馆区域,博物馆内介绍了马耳他骑士团、马耳他国家以及大团长宫的历史,上图是代表法军1798年至1800年占领马耳他期间的画作。
1800年马耳他摆脱了法国的统治,迎来了英国的保护,1913年马耳他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4年9月21日马耳他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成员国,虽然马耳他独立后仍保留英国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在1974年,马耳他正式成为共和国,完全脱离了英国的君主制影响。
1974年12月13日安东尼·马莫爵士宣布成立马耳他共和国
▲ 1229年马耳他骑士团修复耶路撒冷城墙(Restoring of jerusalem's City Walls in 1229)
马耳他骑士团由圣杰拉德(Blessed Gerard)在耶路撒冷创立,初衷是为前往耶路撒冷的朝圣者提供照顾,这一使命开始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1096-1099)后。1113年,教皇巴斯加二世(Pope Paschal II)正式确认了骑士团的合法地位,并赋予其宗教特权。
马耳他骑士团的伟大改革始于大团长雷蒙德·杜·普伊(Raymond du Puy)时期,他引入了医院服务,并为朝圣者提供武装护送。此外骑士团还修建了一系列堡垒,标志性的白十字红色战袍让他们在战斗中脱颖而出。
▲ 1309年马耳他骑士团占领罗德岛(Taking of Rhodes in 1309)
马耳他骑士团的成员多为来自普罗旺斯、奥弗涅、法国、意大利、阿拉贡、卡斯蒂利亚、葡萄牙、英格兰、巴伐利亚、波兰、俄罗斯和德国的贵族后裔。1291年,马耳他骑士团失去了圣地耶路撒冷,转移到塞浦路斯,随后于1309年在罗德岛定居,直到1523年被奥斯曼帝国驱逐。
153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Charles V)将马耳他和的黎波里赠予马耳他骑士团,作为其新的驻地,并象征性地要求骑士团每年进贡一只猎鹰。1565年,马耳他骑士团成功抵御了奥斯曼帝国的围攻,奠定了他们在马耳他的统治基础,直至1798年被拿破仑的军队驱逐。
▲ 圣埃尔莫堡围攻战(The Siege on Fort St. Elmo)
1565年5月18日,超过200艘土耳其入侵者的舰船出现在马耳他附近,大约有5万名士兵登陆并开始准备攻城,然而骑士团大团长让·德·瓦莱特(Jean Parisot de la Valette)仅凭700名骑士、8500名马耳他人和欧洲雇佣兵,成功在三个月内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土耳其军队在齐贝拉斯山(Mount Xiberras)对圣埃尔莫堡发起猛烈攻击,尽管堡垒最终失守,但仍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接着奥斯曼帝国将攻势转向比尔古和伊斯拉,但由于来自西西里的援军及时到达,再加上德·瓦莱特的军事智慧和领导,土耳其的进攻未能得逞。
▲ 圣米迦勒堡围攻战(The Siege on Fort St. Michael)
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土耳其军队失去了三分之二的兵力,面对马耳他骑士团顽强的抵抗而决定撤退,保留剩余的部队和装备,1565年9月8日的圣母诞辰节对骑士团和马耳他人来说,是胜利的象征。
马耳他骑士团及其民众赢得了天主教和欧洲新教的认可与支持,特别是教皇庇护五世(Pope Pius V)的援助,德·瓦莱特决定在齐贝拉斯山上修建一座新城市,由弗朗切斯科·拉帕雷利(Francesco Laparelli)规划,并于1566年3月奠基,新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谦卑的瓦莱塔城”,成为马耳他的新首都,然而瓦莱特于1568年8月21日去世,未能亲眼见证新城的完工。
▲ 瓦莱塔城以马泰奥·佩雷斯·德·阿莱奇奥的图纸为基础(The City of Valletta Based after Matteo Pérez d' Aleccio)
▲ 骑士团与北非战舰的海战(Naval Engagement between the Order's and North African Galleys)
▲ 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让·德·瓦莱特(Grand Master Jean de Valette)
让·德·瓦莱特(Jean de Valette)于1498年出生在法国的奎尔西,他于1518年加入了马耳他骑士团,并在罗德岛围攻战中与土耳其人作战。1523年,骑士团被奥斯曼帝国苏莱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击败后,瓦莱特跟随大团长利斯勒·亚当(L'Isle-Adam)离开了罗德岛。
瓦莱特后来被任命为骑士团的舰队指挥官,1541年,他在与巴巴里海盗德拉古特(Dragut)的战斗中被俘,成为了一年的奴隶。1546年,他被任命为的黎波里军事总督,并在1554年成为骑士团舰队的总指挥官。在1557年大团长拉森格勒(La Sengle)去世后,骑士团推选瓦莱特为第49任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大帝计划对马耳他发起围攻,试图摧毁骑士团,并将马耳他作为进攻欧洲的基地。
1565年5月18日,奥斯曼土耳其海军出现在马耳他海域,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瓦莱特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带领骑士团和马耳他人抵挡住了土耳其人的猛烈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为骑士团赢得了欧洲的广泛支持,西班牙国王费利佩二世(Felipe II)也因钦佩瓦莱特,亲自赠送了剑和匕首作为礼物。瓦莱特于1568年8月21日去世,未能见证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市瓦莱塔的竣工。
▲ 16世纪末的大团长宫(View of the Palace, Late 16th Century)
大团长宫由马耳他骑士团于16世纪60年代开始兴建,作为大团长的住所和办公场所,到17世纪初,它从一座较为朴素的建筑扩展为宏伟的宫殿,期间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包括增加了塔楼、马厩和军械库。
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大团长宫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建工程,增设了封闭的廊柱、钟楼、新的门廊,以及一个用于容纳图书馆和铸币厂的新翼。1798年至1800年,拿破仑的法军占领马耳他使这一扩建计划被迫中断。
▲ 17世纪末的大团长宫(View of the Palace, End of the 17th Century)
▲ 1790年左右,马耳他骑士团在大团长宫内铸币(View of a Coin Min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Order of St John at the Palace c. 1790)
▲ 19世纪初的大团长宫、图书馆和铸币厂(View of the Palace with the Extension of the Library and Coin Mint, Early 19th Century)
▲ 19世纪末大团长宫平面图(Plan of the Palace, Late 19th Century)
▲ 1912年左右,大团长宫挂毯室的议会厅(The Council Room in the Palace Tapestry Room, c. 1912)
▲ 1927年约克公爵访问时拟建看台的大团长宫外观(View of the Palace with Proposed Stand for The Duke of York Visit, 1927)
▲ 约1936年大团长宫的餐厅照片(Photographic View of the Palace State Dining Room, c.1936)
在英国统治马耳他时期,大团长宫进行了多次扩建和改造,最显著的变化是餐厅的扩建以及为总督随行人员增加了住宿空间,此外在这些年间还进行了定期的维护和装饰工作,多幅英国君主的肖像画以及其它艺术作品被安放在宫殿中,以进一步提升其内部的装饰和文化氛围。
▲ 从共和广场望向大团长宫,可以看到在1942年空袭后严重破坏景象(View of the Palace from Republic Square showing Extensive Damage Following an Air-Raid attack in 194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团长宫遭受了多次近距离的爆炸冲击以及两次直接打击,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1944年到1950年代中期,大团长宫进行了修复工程,修复后的宫殿继续作为马耳他总督的住所,随后成为马耳他总统、议会以及总检察长等政府机构的所在地,如今它仍然承办重要的仪式、国宴和会议,从2018年起,大团长宫开始了一项全面的修复计划。
▲ 1942年空袭之后大团长宫内的餐厅和主楼梯(Interior View of the Dining Room and Grand Staircase following an Air-Raid attack in 1942)
▲ 196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与她丈夫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在大团长宫的挂毯厅主持仪式(Queen Elizabeth Il alongside her Husband Philip Duke of Edinburgh Presiding over a Ceremony in the Tapestry Chamber at the Grand Master's Palace in 1967)
▲ 1974年12月13日安东尼·马莫爵士宣布成立马耳他共和国(The Declaration of Malta Republic from Sir Anthony Mamo on 13 December 1974)
大团长宫不仅是马耳他国家元首或其代表的住所和办公室,还曾容纳多个政府部门,这些部门包括骑士团的铸币厂、政府印刷局、天文台、电报科、天气预报局,以及公共工程部,此外还是马耳他政府委员会、参议院、议会、总检察长办公室和国家法律顾问的所在地。
▲ 军械库大厅是马耳他2017年1月至6月担任欧盟轮流主席国期间举办会议的场所(The Armoury Hall set up for Meetings during Malta's European Presidency between January and June 2017)
▲ 阿尔弗雷德王子庭院(Prince Alfred's Courtyard)
穿过大团长宫的阿尔弗雷德王子庭院继续向前参观
庭院一侧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钟楼建于18世纪
▲ 军械库(Palace Armoury)
1604年,马耳他骑士团的军械被大团长阿洛夫·德·维格纳考特(Alof de Wignacourt)下令安置在大团长宫内。1798-1800年法国占领马耳他期间,部分军械被运往法国,这是拿破仑“有组织地抢劫艺术和历史珍宝”的一部分。19世纪50年代末,英属马耳他总督约翰·勒马尚(John Le Marchant)修复了军械库,并于1860年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2年4月7日,军械库所在的大厅遭到空袭,馆藏文物被转移到大团长宫的地下室和吉尔根蒂宫(Girgenti Palace)保管,战后大厅得到修复,军械库于1948年重新开放。虽然今天只有部分原始军械幸存,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和盔甲收藏馆之一,这里也是楼主目前为止参观过最大、最震撼的武器收藏馆。
▲ 马耳他大围攻中的火绳枪手(Great Siege Infantry-Marksmen)
火绳枪手通常配备火绳枪,环绕在战场的各个阵地,负责骚扰敌方的方阵,火绳枪手在防御堡垒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565年马耳他大围攻期间,每个火绳枪手都有两名持长矛的士兵在旁协助,尽管弩已逐渐被火绳枪取代,但骑士团依然将其作为备用武器,因为弩的机械构造确保它在潮湿环境下仍能使用,而火药武器在这种情况下会失效。1565年8月24日,一场大雨使所有火器无法使用,此时弩便发挥了作用。
▲ 马耳他大围攻中的长枪兵(Great Siege Infantry-Pikemen)
长枪兵代表了马耳他大围攻期间骑士团军队的组成,长枪兵身着16世纪典型的半身盔甲,通常还配有剑或匕首作为备用武器,构成了当时军队的核心,这些长枪兵通常被编为120到150人的队伍,进一步组成约1500人的大部队,在战斗中长枪兵会布置成大方阵,他们的规模和纪律有效抵抗了传统骑兵的冲击战术。
▲ 火药匣(Powder Flask)
▲ 火药匣(Powder Flask)
▲ 共和国厅(The Republic Hall)
共和国厅原来是大团长宫内饲养异国鸣鸟和猫头鹰等鸟类的场所,这是19世纪中期的一种娱乐消遣,后来鸟舍迁移到了阿尔弗雷德王子庭院,该厅被改作“海事法庭”,之后又被分隔为宫内员工的卧室。在1970年代,这里被用于马耳他议会发言人的办公室,目前共和国厅的墙上悬挂着马耳他共和国的历届总统。
▲ 玛丽·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Marie Louise Coleiro Preca)
马耳他共和国第9任总统玛丽·路易斯·科勒略·普雷卡,也是继阿加莎·芭芭拉(Agatha Barbara)后马耳他第二位女总统。
▲ 共和国厅彩绘天花板
▲ 走廊(The Corridors)
大团长宫内的走廊最初都是开放式的,在拉蒙·佩雷洛斯·罗卡富尔(Ramon Perellos y Roccaful)担任大团长期间,拱门被玻璃窗封闭,之后由大团长马尔坎托尼奥·宗达达里(Marcantonio Zondadari)继续这一工程,最终在安东尼奥·马诺埃尔·德·维尔赫纳(Antonio Manoel de Vilhena)任期内完成。
走廊的地板是19世纪铺设的多色大理石,由马耳他著名的他达尔马宁(Darmanin)大理石工厂制作。陈设的半身盔甲是16世纪马耳他骑士团士兵的原物,曾在1565年的马耳他大围攻期间使用。
1862年6月3日英国威尔士亲王,也就是后来的爱德华七世(Edward VII),访问马耳他期间下榻的上图这间房。
▲ 大团长厅(The Grand Master's Sala)
该房间原本是大团长的私人起居室和书房,在英国统治时期用作总督副官的办公室,1970年至2013年,这里还作为马耳他议会的委员会会议室,大团长厅因装饰着教皇的画像也被称为“教皇厅”。
▲ 侍从房(The Pages's Room)
在马耳他骑士团统治期间,这里被称为“侍从房”,是供骑士团侍从等候的地方。在英国统治时期,该房间被用作总督职员的办公室和台球室,最终作为大使厅的前厅,至今仍保留这一功能。
侍从房内摆设着两个清康熙时期的大瓷瓶,可能是在18世纪早期通过外交赠礼或贸易的形式进入马耳他。
▲ 大使厅(The Ambassadors' Room)
大使厅自骑士团时期以来,一直用于接待大使的国书呈递,马耳他的总统、总理和部长们也在此房间庄严宣誓,承诺遵守马耳他宪法,此外外国总统、君主和教皇在进行国事访问时也会使用这个房间。
▲ 大议会厅(The Grand Council Hall)
大议会厅曾被称为“大委员会大厅”,是由骑士团大团长及其最高委员会主持的大型听众会议场所,英属时期在内部进行了重新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装饰,并用于各种活动和舞会。
大议会厅内一直保留着马耳他主权统治者的王座,每年的12月13日,在此举行马耳他最高荣誉“共和国骑士勋章”的授勋仪式,该勋章由马耳他总统亲自授予。
▲ 走廊(The Corridors)
▲ 马耳他法院大楼(The Court of Justice)
离开大团长宫我们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圣约翰大教堂,途中路过了马耳他的法院大楼,最初在16世纪时这里是一座奥弗涅客栈(Auberge d'Auvergne),19世纪时改用做法院,1941年4月30日二战期间,法院被德国空军的降落伞地雷击中而严重受损,目前我们看到的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建于1965年至1971年。
▲ 圭多·德马科(Guido de Marco)
在马耳他法院大楼的右侧有一座圭多·德马科的雕塑,他是马耳他著名的政治家和立法者,1990年被选为第4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1999年4月4日,德马科当选为马耳他第六任总统,他带领马耳他在2004年加入欧盟。
▲ 马耳他国家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alta)
马耳他国家图书馆由大团长埃马纽埃尔·德·罗汉·波尔杜克(Emmanuel de Rohan-Polduc)于1776年创立,1798年拿破仑麾下的法军占领马耳他后,法国人关闭了图书馆,直到1800年英国统治时期才重新开放。
国家图书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手稿和文件,包括马耳他骑士团的官方记录和马耳他政府和行政文件等,其中最著名的馆藏之一是《马耳他法典》,它包含了骑士团时期的法律文件,这些文献对学者和历史学家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 马耳他大围攻纪念碑(Great Siege of Malta)
该纪念碑由马耳他著名雕塑家安东尼奥·肖蒂诺(Antonio Sciortino)创作,于1927年落成,旨在纪念1565年马耳他大围攻中的牺牲者,纪念碑由三个人物雕像组成,分别象征信仰、文明和勇气。
楼主发现在纪念碑的下方摆放着许多关于一位女性的照片,从网上查找资料得知她是马耳他记者和博客作者达芙妮·卡鲁阿娜·加里齐亚(Daphne Caruana Galizia),以调查和揭发贪腐而闻名,2017年达芙妮驾驶的车辆发生爆炸而身亡。
达芙妮的遇害引发了国际关注,广泛认为与她揭露的政治腐败、洗钱和有组织犯罪有关。马耳他人民及其支持者选择在大围攻纪念碑旁放置她的照片、鲜花和其他纪念物,作为一种表达对她的纪念和追求正义的象征。
带有英国本土色彩的红色电话亭
▲ 圣约翰主座教堂(Saint John's Co-Cathedral)
当我们抵达圣约翰主座教堂时已经是下午4点20分左右,工作人员告知闭馆前半小时不再放游客进入了,没关系明天还有一天游览瓦莱塔的时间。
▲ 庇护五世(Pope Pius V)
圣约翰主座教堂的一侧有一座教皇庇护五世的雕像,庇护五世在1571组织了神圣同盟,其中包括马耳他骑士团,神圣同盟于勒班陀战役中击溃了奥斯曼土耳其海军,令奥斯曼帝国从此失去在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 旧薄荷街(Old Mint Street)
今日没啥行程了,我们把最后的旧薄荷街打个卡,瓦莱塔的地形和重庆差不多,街道高低不平有很多陡坡,旧薄荷街就是其中之一,街道两侧是古老的传统建筑,从街顶向下望去可看到海景。其实这条街目前叫做“圣约翰街(Triq San Gwann)”,曾经在此街上有一座Mint造币厂,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之为“旧薄荷街”。
旧薄荷街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可搜索“Cafe Society Valletta”或“Stairs Triq Sant' Orsla”
⌚️开放时间:24小时
🎫门票:免费景点
从旧薄荷街向下走是瓦莱塔老城的城墙
站在城墙上可以一览无余的远眺对面的三姐妹城,上图是维托里奥萨城的圣安吉洛堡。
远眺森格莱阿城及安全港花园
▲ 维多利亚门(Victoria Gate)
从城墙向下走便是瓦莱塔老城的城门之一—维多利亚门,由英国人于1885年建造,以维多利亚女王命名,维多利亚门是从格兰德港(Grand Harbour)进入瓦莱塔城的主要入口,格兰德港曾经是瓦莱塔最繁忙的地区。
▲ 共和国大街(Republic Street)
我们闲来无事溜达到了老城里的共和国大街,共和国大街是瓦莱塔市中心长约1公里的步行街,以立法、司法和商业用途而闻名,马耳他议会大厦(Parliament House)、费雷里亚宫(Palazzo Ferreria)、瓦莱塔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和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ology)等均矗立在共和国大街两侧。
▲ 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是该国最重要的文化和历史博物馆之一,位于瓦莱塔共和国大街的一座重要历史建筑中—奥贝治·普罗旺斯宫(Auberge de Provence),这座建筑建于1571年,曾是马耳他骑士团普罗旺斯骑士的住所。
博物馆于1958年首次对公众开放,展品横跨数千年,覆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以及腓尼基、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各种考古文物,此外博物馆还保存了许多来自马耳他世界著名的巨石庙遗址的文物,这些巨石建筑遗址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独立建筑之一。
马耳他国家考古博物馆相关信息👇
📍地址:Republic Street Valletta,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Nation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Malta”)
☎️电话:+356 2122 1623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9:00-17:00
🎫门票:成人5欧,12-17岁儿童、60岁以上老人和学生3.5欧,6-11岁儿童2.5欧,1-5岁儿童免费
🔗官网:https://heritagemalta.mt/explore/national-museum-of-archaeology/
▲ 亚西西圣方济各教堂(Church of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亚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为巴洛克风格建筑,外立面简洁庄严,最初由方济各会士在1598年修建,1607年进行了重建,以适应方济各会在瓦莱塔日益重要的宗教影响力,目前我们看到的教堂建筑主要是在1681年由骑士团的一名骑士资助扩建完成的。
亚西西圣方济各教堂内部
亚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Church of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Valletta”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6:30-11:00,星期六6:30-11:00 & 17:00-18:30,星期日 8:00-10:30
▲ 皇家露天剧场(Royal Theatre Square)
看皇家露天剧场的外观以为是古罗马神庙的遗址,查阅资料得知这里是建于1866年的瓦莱塔皇家歌剧院,在二战中的1942年遭到德军的轰炸而严重受损,后来又因火灾等多种原因一直未能重建,多年后马耳他政府决定在原址上,利用残存的建筑废墟建造一个全新的露天剧场,它既保留了旧歌剧院的历史痕迹,又拥有现代化的舞台和观众席。
皇家露天剧场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Pjazza Teatru Rjal Valletta”
☎️电话:+356 2247 8100
🔗官网:https://pjazzateatrurjal.gov.mt/
▲ 费雷里亚宫(Palazzo Ferreria)
皇家露天剧场的对面是建于19世纪末的费雷里亚宫,曾经这里是马耳他骑士团的武器铸造厂,建筑师朱塞佩·博纳维亚(Giuseppe Bonavia)和妻子乔凡娜·卡米莱里(Giovanna Camilleri)从政府手里购买了这块土地,并建造了这座宫殿作为女儿特蕾莎·布蒂吉格(Teresa Buttigieg)的嫁妆。
瓦莱塔这半天没逛完,恰好明天还有一天的时间继续逛,晚上开车回到圣朱利安斯不太饿,在宾馆附近转了转买了一块外带意大利红肠披萨当作晚餐了。
▲ 意大利红肠披萨(Pepperoni)
▲ Mr. Dick Paceville
宾馆旁边挨着有一家卖大雕烧的小店,今天进店买了个尝尝,女店员非常open,点餐时会一直互动哈哈,大雕烧和国内的没啥区别,整体就是鸡蛋仔的味道,外面可以选黑巧克力或白巧克力酱。
今天是整个马耳他旅程的最后一天,我们把车停在了瓦莱塔维多利亚门旁边的Street Barbara Bastion这条街,因为昨天发现这里可以免费停车,不仅车位充足而且步行至瓦莱塔老城的各个景点也不远,上图是该街的位置图。
▲ 圣约翰副主座教堂(Saint John's Co-Cathedral)
停好车我们先步行至昨天没参观成的圣约翰副主座教堂,参观教堂需要从侧面的入口买票进入。圣约翰副主座教堂建于马耳他围攻战之后的1572-1577年,由骑士团大团长让·德拉·卡西埃(Jean de la Cassière)下令修建。
圣约翰副主教座堂的外观相对朴素,呈现出严谨的马耳他巴洛克风格,与一般巴洛克教堂华丽的外观有所不同,建筑整体风格质朴厚重,然而内部装饰极为豪华、富丽堂皇,充满巴洛克艺术的特点,是17世纪巴洛克风格的典范。
▲ 教堂中殿(The Nave)
马耳他骑士团由代表欧洲不同地区的八个“语言”分支组成,在教堂中殿两侧绿色壁柱上展示的八角十字,象征着这八个“语言”分支。
圣约翰副主座教堂的地面上覆盖着400多块墓碑,这些墓碑用以纪念17-19世纪骑士团中一些显赫的人物,每块墓碑上都带有象征胜利、荣耀、成就和死亡的符号。
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Mattia Preti)为圣约翰副主座教堂绘制的穹顶
▲ 主祭坛(High Altar)
▲ 卡斯蒂利亚、莱昂和葡萄牙语教堂(Chapel of the Langue of Castille, Leon and Portugal)
卡斯蒂利亚、莱昂和葡萄牙语教堂中央的画作是《圣徒小雅各》,作者是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
▲ 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纳瓦拉语教堂(Chapel of the Langue of Aragon, Catalonia and Navarre)
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和纳瓦拉语教堂中央的画作是《骑马的圣乔治》,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创作。
▲ 尼古拉斯·科托纳(Nicolas Cotoner)
尼古拉斯·科托纳是阿拉贡王国的骑士,也是马耳他骑士团第61任大团长,为了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他资助建设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科托内尔防线,此外他于1674年在马耳他资助建立了一所解剖学和医学学校,作为圣医院(Sacra Infermeria)的附属机构,1674年科托纳用意大利语起草了骑士团的宪法和章程。
▲ 雷蒙多·拉巴萨·德·佩雷洛斯(Raymond Perellos y Rocaful)
雷蒙多·拉巴萨·德·佩雷洛斯是西班牙贵族,也是马耳他骑士团第64任大团长。
▲ 德语礼拜堂(Chapel of the Langue of Germany)
德语礼拜堂中央的画作是《东方三博士来朝》,作者是马耳他画家斯特凡诺·埃拉尔迪(Stefano Erardi).
▲ 意大利语礼拜堂(Chapel of the Langue of Italy)
意大利语礼拜堂中央的画作是《圣凯瑟琳的神秘婚礼》,由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创作。
▲ 格雷戈里奥·卡拉法(Gregorio Carafa)
意大利语礼拜堂右侧是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格雷戈里奥·卡拉法的纪念碑,由意大利雕塑家奇罗·费里(Ciro Ferri)创作。
▲ 法语礼拜堂(Chapel of the Langue of France)
法语礼拜堂中央的画作是《圣保罗的皈依》,作者是意大利画家马蒂亚·普雷蒂。
▲ 埃马纽埃尔·德·罗汉·波杜克(Grand Master Emmanuel de Rohan Polduc)
埃马纽埃尔·德·罗汉·波杜克是马耳他骑士团第70任大团长,在1797年埃马纽埃尔·德·罗汉·波杜克去世后不到一年,拿破仑的法军入侵马耳他,并将骑士团逐出马耳他岛。
▲ 波沃利侯爵(Vicomte de Beaujois)
波沃利侯爵路易·查尔斯是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Louis-Philippe I)的弟弟,1808年,为了改善路易的健康状况,他的哥哥路易·菲利普(Louis Philippe)陪伴他前往直布罗陀、西西里和马耳他旅行,两兄弟在马耳他首都瓦莱塔的米亚里宫(Casa Miari)受到接待。
然而路易的健康持续恶化,他在抵达马耳他两周后因肺结核去世,葬礼于6月3日举行,10年后,即1818年4月10日,他的遗体被安葬在瓦莱塔的圣约翰主座教堂,法国新古典雕塑家詹姆斯·普拉迪耶(James Pradier)设计并雕刻了他的墓碑。
▲ 普罗旺斯语教堂(Chapel of the Langue of Provence)
普罗旺斯语教堂中央的画作是《大天使圣米迦勒》,临摹自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原作。
▲ 安东尼·德·保罗(Antoine de Paule)
安东尼·德·保罗于1623年3月10日当选为第56任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在任内致力于加强马耳他防御,并积极推动多个基础设施项目。
▲ 胡安·德·拉斯卡里斯-卡斯特拉(Juan de Lascaris-Castellar)
胡安·德·拉斯卡里斯-卡斯特拉是第57任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是典型的保守领袖,注重防御而非扩张,强调秩序与纪律,他严肃而果断的性格在应对军事威胁时表现突出,受到骑士团成员的尊敬。
▲ 礼拜堂(The Oratory)
来圣约翰副主座教堂必须要看礼拜堂内卡拉瓦乔的两幅经典作品—《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和《圣热罗尼莫》,画作可以拍照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喔!📸️
礼拜堂中间的是《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左侧是《圣热罗尼莫》。
▲《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
1606年5月,卡拉瓦乔在罗马与拉努乔·托马索尼(Ranuccio Tomassoni)决斗中击杀了对方,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卡拉瓦乔逃到了罗马管辖外的那不勒斯,1607年7月乘船前往马耳他,随后被马耳他骑士团接纳,在马耳他生活期间卡拉瓦乔创作了《施洗者圣约翰的斩首》和《圣热罗尼莫》。
▲《圣热罗尼莫》
▲ 圣器收藏室(The Sacristy)
圣器收藏室中央悬挂着意大利画家斯特凡诺·皮耶里(Stefano Pieri)绘制的《受鞭打的耶稣》,左右是教皇克莱孟十世(Pope Clement X)和本笃十四世(Pope Benedict XIV)的肖像画,右侧墙上是马耳他骑士团大团长让·勒韦斯克·德·拉卡西埃(Jean L'Evesque de La Cassière)和尼古拉斯·科托纳(Nicolás Cotoner)的肖像画。
▲ 地下墓室(Crypt)
圣约翰副主座教堂的地下墓室里埋葬着众多骑士团的高层人物,包括大团长、指挥官和骑士等,地下墓室不仅是埋葬之地,还是骑士团成员祈祷和反思的地方,这里的设计和氛围帮助人们在安静中敬畏生命,增强对神的信仰与敬意。
圣约翰副主座教堂相关信息👇
📍地址:Triq San Gwann, Il-Belt Valletta, Malta(Google Maps可搜索“St. John's Co-Cathedral Valletta”)
☎️电话:+356 2122 0536
🎫门票:成人15欧元,老年人和学生12欧元,12岁以下儿童免费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六 9:00-16:45,星期日及公众假期闭馆
🔗链接:https://www.stjohnscocathedral.com/(可在线购票)
▲ Caffe Cordina
Caffe Cordina是马耳他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咖啡馆之一,位于首都瓦莱塔市中心的共和广场,自1837年开业以来,Caffe Cordina便以其传统的马耳他甜点、咖啡和小吃等闻名于世,同时也是游客和当地人享受休闲时光的热门去处。
虽然早上已经在宾馆吃过了早点,但来都来了就再随便点个小甜品和喝的坐下来打个卡吧!Caffe Cordina的建筑最初是一家银行,内部装修的很是华丽。
▲ 樱桃泡芙(Amarena Profiteroles)
Caffe Cordina的店员服务态度还可以,我们俩点了一份儿樱桃泡芙、一杯茶和一杯Kinnie,樱桃泡芙和欧洲其它国家的甜品一样齁甜......😖
▲ Kinnie
“Kinnie”是马耳他当地特色的碳酸饮料,由艾草和苦橙的提取物制成,头一次喝味道很惊艳喔!好喝!😋
▲ 下巴拉卡花园(Lower Barrakka)
下巴拉卡花园是一座公共花园,位于瓦莱塔的东南角,与附近的上巴拉卡花园相对应为姐妹花园,此处可欣赏到瓦莱塔的大港口以及对面的三姐妹城。
▲ 亚历山大·鲍尔爵士纪念碑(Monument to Sir Alexander Ball)
下巴拉卡花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是上图这座亚历山大·鲍尔爵士纪念碑,纪念碑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罗马式建筑,以纪念英国海军上将 亚历山大·鲍尔爵士。
1799年,鲍尔爵士作为英国海军军官介入了马耳他事务,成为当地反抗力量的领导者,协调马耳他人民对抗法国人,并成功带领马耳他抵御了法国的占领。在驱逐法国人后,鲍尔爵士帮助马耳他建立了临时的英属政府,并在1800年与其他英国官员协商,将马耳他置于英国保护之下。
纪念碑的四面墙上各有一个雕像,分别代表战争、审慎、正义和永生。
▲ 埃涅阿斯纪念碑(Monument Enea)
埃涅阿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英雄,也是特洛伊战争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特洛伊城陷落后,埃涅阿斯带领幸存者逃离,并在神的指引下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抵达意大利。
▲ 沉睡的士兵(Sleeping Soldier World War II Memorial)
在二战期间,马耳他因其战略位置遭受了轴心国的频繁轰炸和袭击,马耳他的人民和军人因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尤其是在德国和意大利的猛烈轰炸中,许多平民和士兵丧生。
“沉睡的士兵”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永久的和平,用以纪念那些为了国家和同胞而献出生命的士兵,雕像的宁静姿态也表达了对战争受害者的深切哀悼。
▲ 围城钟楼纪念碑(Siege Bell War Memorial)
围城钟楼纪念碑也是为纪念在二战中英勇牺牲的马耳他军人和平民而建,尤其是那些在1940至1943年间,轴心国对马耳他进行了长达两年多围攻中遇难的人们,1943年围攻结束时,马耳他被誉为“乔治十字之岛”,因其人民的坚韧和勇敢而受到尊敬。
在二战期间,马耳他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德国和意大利的重点攻击目标,马耳他人民不仅面临严重的轰炸,还要应对粮食短缺和资源匮乏等艰难局面,战争期间瓦莱塔的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但马耳他人民依然坚韧不屈。
从下巴拉卡花园远望瓦莱塔大港
下巴拉卡花园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Lower Barrakka Valletta”
🎫门票:免费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7:00-21:00
▲ 圣保罗沉船纪念碑(Monument of Saint Paul Shipwreck)
在下巴拉卡花园的入口处外有一座圣保罗沉船纪念碑,以纪念圣保罗在公元60年左右船难漂泊至马耳他岛,他被视为马耳他岛上基督教信仰的奠基者。
圣保罗的船难事件记载于《新约·使徒行传》中,根据记载,圣保罗在从犹太前往罗马的途中遭遇暴风,被迫在马耳他岛附近搁浅,马耳他人对圣保罗及其他幸存者伸出了援助之手,而圣保罗则在岛上宣扬基督教信仰,并治愈了当地一些生病的居民。
参观过下巴拉卡花园后,我们再前往上巴拉卡花园转转,途中又路过了维多利亚门。
▲ 上巴拉卡花园(Upper Barrakka)
上巴拉卡花园坐落在瓦莱塔的城墙上,修建于1661年,最初由骑士团的意大利骑士们建立,作为私人花园使用,1800年法国占领马耳他并将骑士团驱逐出岛后,花园作为公共场所开放。上巴拉卡花园比下巴拉卡花园面积大一些,除了绿植外同样矗立着许多雕塑。
▲ 约瑟夫·尼古拉斯·扎米特爵士纪念碑(Sir Joseph Nicholas Zammit Monument)
约瑟夫·尼古拉斯·扎米特爵士是马耳他著名的医学家和公共卫生先驱,他在19世纪马耳他岛上的公共卫生体系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了卫生条例和防疫措施的实施,尤其在应对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 流浪少年(Les Gavroches)
上巴拉卡花园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Upper Barrakka Valletta”
🎫门票:免费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7:00-22:00
在上巴拉卡花园的观景台可以看到远处的下巴拉卡花园
对面是三姐妹城之一维托里奥萨的圣安杰吉洛堡
一个上午我们就把瓦莱塔剩下的这几个景点转完了,还剩下半天的时间也别浪费,直接驱车去蓝洞观景台看看。从瓦莱塔城开车前往蓝洞观景台大约14公里,开车需要20分钟左右。
▲ 蓝洞观景台(Blue Wall and Grotto Viewpoint)
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没有坐船亲身欣赏到马耳他的蓝洞,但在观景台远处看看也算弥补一下内心的遗憾了!😔
蓝洞观景台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Blue Wall and Grotto Viewpoint Malta”
🎫门票:免费
⌚️营业时间:24小时
在蓝洞拍了拍照后,我们又在小红书上找到了一座建在马耳他的中国园林—静园,又开了8公里10分钟左右到那转转。
▲ 静园(Chinese Garden of Serenity)
静园位于马耳他的圣卢西亚市,是中国政府送给马耳他的礼物,于1996年9月开始建造,1997年7月7日马耳他总理阿尔弗雷德·桑特(Alfred Sant)正式宣布开放给民众。
进入静园的门后,墙上嵌有两块中文的石碑,上图老的这块是“静园落成纪念”,镌刻着“中国人民和马耳他人民伟大友谊的象征”。
上图这块看起来比较新的记录着在2014年3月,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和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援助静园的维修和改扩建项目。
静园大门的正对面是一座巨大的石屏风
龙凤元素的地砖
▲ 品茶(Drink Tea)
向前参观是静园的民俗雕塑园,通过茶文化、农作文化、丝绸文化和艺术文化为主题的人物雕塑情景再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的表现。
▲ 织女(Woman Weaver)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国,养蚕、缫(sāo)丝、织帛,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明之一,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物华天宝的苏杭盛产丝绸被誉为“丝绸之府”。
▲ 苏州评弹(Suzhou Pingtan)
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吃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说唱艺术,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
▲ 对弈(Play Chess)
围棋是汉民族供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了汉民族对智惠的追求,古人常以“琴棋书画”论及个人的才华和修养,其中的“棋”指的就是围棋。为人们形象比喻为黑白世界的围棋,是我国古人喜爱的娱乐竞技活动,同时也是大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棋戏。由于围棋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塔养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穿过上图这座大门是静园的中心庭院
▲ 中心庭院
中心庭院以水为中心,周围布置着假山、凉亭和长廊,庭院的主体建筑是玲珑馆,今天恰好有当地小朋友要过生日,家长们正在馆内布置,玲珑馆平时应该用来出租供聚会使用。
水池里的小乌龟
在水池旁栖息的绿头鸭🦆
静园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Chinese Garden of Serenity Malta”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星期一至星期日 9:00-20:00
▲ Chinese Canteen Qormi
离开静园后我俩肚子也饿了,因为好几天没吃中餐了有点儿怀念,好友迪迪推荐给楼主一家中餐自助Beijing,但打电话老板说只周末营业😂,我们又在谷歌地图上找到上面这家Chinese Canteen Qormi,到了一看好像只有外卖,店面很深,老板一直在里面翻炒,喊了好几声也没注意到我们......
▲ The Edge Kebab House & Pizzeria
中餐没吃成我们也懒得动车了,在戈尔米(Qormi)这座小城随便转转,意外发现一家Kebab土耳其烤肉店,不走了就吃它了!
点了一份儿烤鸡胸肉和一份儿鸡肉串,每道可以在前台选5个小菜,并配有一份儿薯条。🍟
▲ 烤鸡肉串+配菜
烤的鸡肉串和鸡胸肉味道不错,价钱也实惠,两份儿加起来才20多欧,因为是清真店所以肉都是放干净了血的,吃起来口感会略干。
▲ 烤鸡胸肉+配菜
The Edge Kebab House & Pizzeria相关信息👇
📍地址:Google Maps搜索“The Edge Kebab House Pizzeria Qormi”
☎️电话:+356 2149 5276
⌚️营业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 10:45-1:00
🔗官网:https://www.edgemalta.com/
转天一早楼主在宾馆附近的小超市又买了一瓶马耳他的传统饮料Kinnie,喜欢苦橙味儿和碳酸饮料的小伙伴大概率会喜欢!😄
退房收拾好行李我们直奔马耳他国际机场,先在East Park停车楼找到AQUARIUS租车公司的停车位把车停好,再拍张照纪念一下这辆陪伴我们5天的丰田AYGO X.
车钥匙直接投入East Park停车楼内的小信箱内即可,但需要注意投对相应的租车公司喔!
▲ 马耳他国际机场(Malta International Airport)
因为乘坐的是瑞安廉价航空,提前已经在手机值好了机,我们背着包也没有托运,直接过安检等待登机。
再见了马耳他!👋我们乘坐瑞安航空FR6088航班,2小时15分钟后飞机平安降落马德里巴拉哈斯国际机场,此次2023年12月的马耳他自驾之旅圆满结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