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很喜欢的一条线路,尽管云南走过很多次,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但就是喜欢年年到滇西来,这里的风景绝美,民族多元,和谐共生,淳朴而又热情洋溢。2024年11月22日,三峡红叶团结束后,坐高铁到大理(飞机没直飞大理,中转不是10多小时就是20多小时),于我是兵慌马乱,鸡飞狗跳的一天,早上从巫山站(9:24分)出发,11:51分到重庆北,下了车飞奔十几分钟赶到轨道环城3号线,12:13分坐上到重庆西的地铁,14个站到重庆西(12:52分),出站再赶到铁路(高铁)进站口,重新又再安检进站,匆匆赶到17B检票口已开始检票,坐下来休息几分钟列车就开动(13:32分),幸好赶上。到大理站已经是晚上20:40,全程共11小时12分,真的坐到老腰酸痛,出站才看到大理居然下大雨,来大理这么多次,第一次见到下大雨,还真稀奇。大理风大是有名的,来了个大雨,又冷又湿,确实酸爽,和早约好的凤姐汇合后打车到双廊入住,在双廊玩了一天,剑川玩了二天(又见剑湖,秋天到大理丽江去的朋友不妨走走这里,绝对值回票价,个人特别推荐),25号赶回大理集合。
            同行老师:林惊羽、华亚蕾2人,凤姐,不知道8701,我是一片云朵2人,香山红叶1、海舟,万紫千红hv3,绒儿2人,晏子、蝴蝶兰、罗哥3人,阿泽、兄长ghG,小蜜蜂,z乐呵,共21人,非常感谢老师们,特别有几位老师,已和我一起出游过好多次,彼此都成了朋友。

    探寻极边之城的斑斓画卷——腾冲

    腾冲,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踏入这座文化名城,千年历史造就的温润质感扑面而来。这里有生活的烟火,有世俗的喧闹,也有诗意的美好。腾冲,有遍地金黄的银杏村、山茶花开红艳艳的和睦村、核桃清香的新岐村……置身腾冲多姿多彩的特色乡村,看见不一样的诗意生活。而我们这次的寻秋之旅,就从金黄的银杏叶开始。
            云南银杏村位于云南西部腾冲市固东镇江东社区,有3万余株银杏树。距离腾冲市区35公里,银杏村拥有天然连片的银杏林1万余亩,共分布有古银杏树3000多棵,另外还有幼林1000亩,约33000株 。其中,树龄1000年以上的十余株,500年以上的有400余株,400年以上的740余株,200到300年的1000余株,30年以上的18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4200株,全村年产干银杏果55万余斤。
           腾冲是“散落边地的一部汉书”,胡焕庸线的终端之一,是南方丝绸之路重镇银杏村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篇章。 据考证,明朝洪武年间,自中原而来的戍边将士,在这里护国栖居,形成了融合中原传统特色和极边特色的汉风文化,成为滇西乃至云南的一道独特文化风景线。每年深秋、初冬时节,整个村庄金黄一片。这里也是我国导演陈可辛执导的电影《武侠》的主要取景地。

    除拥有古老的银杏林外,银杏村还有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的江东山、热闹的天工市集、展示银杏村历史文化的银杏故事馆、历经沧桑的石门古栈道等,集“山、水、林、洞、峡”等生态奇观及历史文化遗址为一体。

    腾冲银杏村的美食种类丰富多样,我们吃过的就有:银杏果炖鸡汤‌:这道菜汤鲜味美,营养丰富,鸡肉炖得非常烂,入口即化,每一口汤都充满了浓郁的香味‌。‌银杏坚果酥‌:这是一种以银杏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点心,口感酥脆,味道香甜‌。‌银杏奶茶‌:结合了银杏和奶茶的特色,口感丰富,香甜可口‌。
    但最有名最好吃的还是烤猪,新鲜出炉的烤猪,甘醇香脆,吮指回味。

    石门古战场位于江云村东南面的半山腰,占地450多平方米,历史悠久。原石门两旁有两块天然巨石,形成了一道石门卡,只能一人一马通过,所以称为石门。同时,在石门附近多次发生过战争,所以又称为石门古战场。

    探秘老姆登,怒族人的天堂

    老姆登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东边。“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走到教堂前,看着远山近草,那种乡村教堂的朴素和自然真的会让人心静如水。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深爱世人”,字体鲜艳。 
          老姆登行政村隶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地处乡东边,距乡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东邻兰坪,南邻知子罗,西邻棉谷,北邻沙瓦。辖红卫、防干等12个村民小组。
           村子坐落于碧落雪山半山腰间缓坡地,大致呈梯形聚落,海拔1800米,地形为山区,是驱车抵达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碧江县县城知子罗的必经之地。怒族、白族(勒墨)杂居,怒族居多。
           来这里好几年,年年都有写游记,拍得太多,有时候相机都懒得拿出来,如想看这里风景的相片,请翻看前几辑的同行程游记,这次只拍了几张,还是比较喜欢人文。

    独龙江乡——封了八年后的绝美之地

    独龙江乡,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东临丙中洛镇和茨开镇,西、南与缅甸相连,北邻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 区域面积199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独龙江乡户籍人口4360人。 独龙江乡是中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独龙江由北向南纵贯全乡,居民大多住在独龙江两岸。因江面得名。清末独龙江乡尚无地方机构设置。民国五年(1916年),称菖蒲行政委员会西保董。1969年,改为独龙江公社。1984年,改独龙江区。1988年,改独龙江乡。 截至2023年6月,独龙江乡辖6个行政村 。乡人民政府驻孔当村。
            独龙江乡位于中缅边境上,滇藏交界处,也是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之一。

    上图为贡山县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唯一的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位于云南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北部,地处横断山脉、怒江大峡谷的纵谷地带,立体气候和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总面积4381.53平方千米,边境线长180千米。东部为碧罗雪山,中西部为高黎贡山,西北部为丹当力卡山,独龙江、怒江深切其间,形成了“三山夹两江”的高山峡谷地貌,境内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1170米。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境内河流属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有大小河流138条,主要河流有55条,高山湖泊11个。怒江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流入县境,境内的怒江长约110千米,流域面积1000平方千米。伊洛瓦底江水系位于县境西部的担当力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由中缅边界龙龙王土流入缅甸,与狄不勒江混合后称恩门开江,县境内全长约90千米,宽30—60米,流域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

    ‌普卡旺‌是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中的一个村民小组,以村庄附近流淌的普卡旺河而得名。普卡旺是一个原始的独龙族部落聚集地,被誉为独龙族的“活性”博物馆。村庄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景色宜人,宛如世外桃源‌。

    云南独龙江乡:封了八年后的绝美之地,如果你对小众的、有故事的地方感兴趣,那云南的独龙江乡绝对是个宝藏。这个位于中缅边境的村落,因为疫情被封了三年,之后又因为发展和修路封了三四年,直到最近才全面开放。想象一下,一个被封闭了八年的地方,突然向你敞开怀抱,那种感觉是不是特别奇妙?

    独龙江,是流经西藏察隅县东南部——云南贡山县西部——缅甸克钦邦的河流,也是横断山脉西部“四江并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源于察隅县伯舒拉岭南部山峰然莫日附近,西源在藏语称jiada戛达曲(吉太曲)、东源称日东曲(美尔曲),合并后到云南的河段称克劳龙(也称戛达曲),与麻必洛河汇合后称狭义独龙江(它流经但当利卡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峡谷,即贡山县独龙江乡即独龙族世居地),向西流入缅甸克钦邦,与南塔迈河汇合后称恩梅开江,是缅甸大江伊洛瓦底江的东源。全长250公里,流域面积1947平方公里。独龙江流域降水丰富,河流落差极大,水流湍急。

    普卡旺保留了原始的独龙族文化,游客可以深入了解独龙族的民俗民风、生产生活方式。独龙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信奉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崇拜独龙江,认为江水具有鬼神之力,并在原始历法中以“龙”之名划分节令‌。

    普卡旺的自然风光优美,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您可以参与草果种植、独龙牛和独龙鸡等特色养殖产业的体验活动,感受浓郁的民族风情。此外,您还可以参与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

    江水晶莹剔透,碧绿如玉,宛若一块流动的翡翠。

    探寻中国即将消失的文化——独龙族纹面女

    每次到独龙族,看到纹面女,心里就特别的沉重,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独龙江乡在历史典籍中被誉为“太古之民”的独龙族群众就居住在这里。由于长期处于封闭环境,这里曾被誉为“云南最后的秘境”。
      独龙族“纹面女”,是当地特有民族风俗,在当地流传着许多故事。独龙族女子在出嫁前都会不同程度地“纹面”,如今在独龙族的聚集地——云南独龙江乡,还健在的纹面女已经不多了,她们中,年龄最大已经百岁多,最小的也有70多岁了。独龙族女子为何纹面?有各种解释:“纹面”是独龙族追求美的一种方式,几何形的纹面图案,是独龙族的吉祥图腾。独龙族先辈认为,人死后,灵魂要到祖先居住的地方,只有纹了面的人,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独龙族纹面风俗,早在《新唐书》《南诏野史》中就有记载。民国时期,一本《云南北界勘察记》中有如下记载:独龙江上游一带,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下唇均刺花纹,取青草汁和锅烟揉擦入皮肉成黑色,洗之不去。

    第一次见到三位纹面女奶奶,她们见到我们开心,我看到她们也开心,特别是右边二位奶奶,去年到熊当村见到她们,今年也见到,真的很高兴。在这里,衷心的祝愿奶奶们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岁岁今朝,多福多寿。
    (右边二位奶奶,**曾在2015.1.20日在昆明接见过两位独龙族纹面女,右一的奶奶是年龄最小的一位纹面女,今年78岁。虽然78岁满脸纹面皱纹,但是从她的脸上,依旧能看出她年轻时应该是个长相清秀的美人儿。)

    女人纹面,曾是独龙族相当奇异的习俗,不过现在,怒江独龙族纹面女的传统已经失传,仅剩下不到十位纹面女。目前年龄最小的老人家也78岁了,我们这次只见到三位,据当地人说还有两位老人已经无法下床。
          独龙族纹面女纹面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一、防止外族侵犯。纹面被认为可以防止独龙族女性被外族,尤其是藏族土司抢夺为奴。二、死后与灵魂相认。纹面被视为一种与死后灵魂相认的方式,使得死者的灵魂能够找到通向祖先居住地的正确路径。三、家族和氏族的标志。纹面也象征着家族和氏族的身份,用于区分不同的氏族和家庭集团。四、美的象征。在独龙族文化中,纹面也被看作是一种美的象征,尤其是与蝴蝶图案相关的美丽蝴蝶花纹。

    纹面过程对纹面女来说非常痛苦,一般是用荆棘刺出图案,然后用染料着色,脸上血管和神经丰富,会导致剧痛和红肿,且所纹图案终生不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古老的习俗可能随着最后一批纹面女的去世而消失。

    以前独龙族每一个氏族群落都有一位纹面师,他们掌握了这个氏族里代代相传下来的纹面技艺,在整个氏族乃至整个村寨里,纹面师不仅待遇优厚,地位也很高。        独龙族人传统的纹面工具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根带刺的荆棘,外加一段小木棍,再加一个装水的碗,这就是独龙族人纹面的全部工具,

    来一趟独龙江不容易,见到纹面女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当然是留影一张作纪念。

    按照纹面的程序先用铁夹从火膛里边夹出几块木炭放到了碗里,然后将木炭碾碎并倒入热水,一碗黑色的汁液就出来了,纹面师操作纹面通常会选在女孩子的闺房,也可以在纹面师家里,女孩子坐好躺着都行,必须平稳,然后用竹签蘸上墨汁,在女孩的脸上描好纹形,再接下来就是用异常锋利的藤刺按照描好的纹形一针一针的纹刺,纹刺的过程其实相当残忍,针落皮破,而且还不是一下一下的扎,而是持续密集的敲打,一直扎在人脸上打出一行行的针眼,水杯放旁边,边扎边纹。

    这个过程对于女孩子而言就是受刑,但是不管女孩哭的多凶,叫的多惨,她们是不会也不能停下来,在这种反复的扎刺的情况下,而且必须扎到皮破血流,人的脸很快就会肿,而一旦肿了再扎那就更要命了更疼,而后纹面师会为女孩们擦去脸上渗出的血水,再敷上一种独龙族特有的,用锅烟灰和某种植物拌成的黑汁,而这种黑汁就是防止纹后感染的良药,这种药只能防感染却不能防疼。

    而纹刺之后的一段时间才是纹面女最难熬的日子,因为人脸上的血管神经是非常丰富的,纹刺完之后脸上一般剧痛是至少三五天,而红肿的时间更长十天半个月是常事。可是无论是在纹刺的过程当中还是在纹刺完结痂的过程当中,独龙族人几乎不采用任何麻醉或者止疼的措施。

    文面习俗的衰落应该是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也就是独龙族得到解放以后,纹面的观念开始变了,年轻女孩子几乎不再纹面。
    当我写到纹面的过程时,自己都觉得脸在痛,想想当时她们纹面是何等的痛苦和无助。。。

    独龙族人都非常友善,当我问他们能不能拍照时,他们或腼腆的笑,或羞涩的悄悄躲了下,但无一例外是都很是配合让我们拍个够的。这里虽然贫穷,但这里的人真的很纯朴和友好。

    她说她家是酿酒的,就在家里蒸煮。

    大叔说他穿着的衣服是儿子的校服,儿子长大了校服不穿就给他穿了。

    哥俩放假在家,帮家里干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确实是。

    人神共居的地方——丙中洛

    丙中洛位于怒江大峡谷的最北端,距六库329公里。东邻德钦,南连捧当,西接独龙江乡,北邻西藏林芝的察隅县。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西北三大山脉即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
    丙中洛地处中缅印和滇藏交汇区域,东有横断山脉海拔5000多米的响朗腊卡山和碧罗雪山,西有喜马拉雅山的延伸山脉高黎贡山,北有石门雄关,南有贡当险岸和日当坡,纵横交错,层层叠叠,丙中洛就在其中心。怒江纵贯其境,支流众多,北有四季桶河,南有双拉河、达拉河,东有形它河、扎那桶河,西有甲生河。格玛洛河。真个是“雪山为域,江河为池”的宝地。 丙中洛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这里居住有藏、怒、傈僳、独龙等少数民族,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奇特,民风淳朴好客,恍然人间仙境。丙中洛周围的群山中有十座有名有姓的神山,人们在神的护佑下和谐地生活。除此之外,每个奇峰怪石,每棵大树,每个菁沟都有自己的神灵。怒江第一弯拍了,感觉没前几次的游记中的好看,就没放到这里来,如您想了解,请找冰蓝之前的游记。

    早上玻璃观景台结冰了,每走一步都要万分小心,我们是亲眼看到另外团队的一位年纪大的老师一不注意滑倒,摔在地下老半天爬不起来,看到都揪心。

    丙中洛是一个东西方宗教相互交融,多宗教并存且和谐相处的地方,宗教有喇嘛教、天主教、基督教以及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喇嘛教寺院有普化寺、飞来寺、娄扯寺、香巴拉宫,巴玛拉宫、福禄拉宫等,天主教有重丁教堂、青拉桶教堂、捧当教堂、仲底教堂、白汉洛教堂等;基督教如普格勒山教堂等。还有当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融为一体的民间宗教等。 丙中洛真是一块神仙宝地,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公路下边的梯田,起伏有致,线条明快,四周云雾飘渺,即使说它是世外桃源也不足矣,它简直就是天堂。

    桃花岛其实并不是岛,而是座怒江环绕着的半岛,在当地被称做扎那桶村,又称“怒江第二湾”。据说因岛上桃花甚多,每年三、四月份,岛上一片粉红,如陶渊明笔下的挑花源,人称“桃花岛”。(云雾这里就是)

    丙中洛镇后面的雪山是嘎娃嘎普雪山。‌这座雪山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丙中洛镇的西面,海拔5128米,是丙中洛地区最高的山峰,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最高峰。嘎娃嘎普雪山意为“高大的雪山”,终年积雪,拥有现代冰川和冰蚀湖,景色壮丽。作为丙中洛十大神山之首,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象征,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迁。

    被遗忘的秘境——孔雀山

    专门写一辑孔雀山,不止它的景色壮丽秀美,更是因为前几年每次走德贡公路,我是最担心和害怕的,以前孔雀山隧道没开通时,我们到德钦,必须要翻越孔雀山垭口,这条路经常塌方,乱石很多,且时时有落石,前一段是铺装路,还算比较好走,越往上攀升,海拔越高(3900米),风极大且冷,沿路的雪墙越厚,好几次我们都要下来推车走,经常是到了梅里雪山都是晚上21点多了。‌自从2022年12月开通‌‌孔雀山隧道后,23年我们就不用再翻越孔雀山,不止缩短了行程时间,更主要是安全了很多。孔雀山隧道的开通对于滇西北旅游环线具有重要意义,它打通了旅游环线的关键“咽喉”,使得从贡山到德钦不再需要翻越海拔3882米的孔雀山垭口,避免了冬季大雪封山导致的交通中断问题‌。
            孔雀山隧道是德贡公路全线最长、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修建难度最大的单体工程,位于海拔3400米的碧罗雪山腹地,全长2545米。隧道的开通使得德贡公路能够避开积雪、冰冻路段,在冬季正常气候状态下全天候通行,实现全年通车‌。
           孔雀山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交界处。垭口海拔3882米,山势南北走向,分隔了澜沧江与怒江;也以己为界,分开了迪庆和怒江两州。在这遗世秘境,四季各有其美,初春,残雪映日;盛夏,山色青青;暮秋,层林尽染;入冬,峰峦白头。秋天的孔雀山,山山彩林,美如童话世界。
            这次再翻孔雀山垭口,一是天气极好,无风,积雪也不多,我们就决定再走一次,到了山顶,人很多,雪景很美,虽然海拔相对高了点,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确是意外的惊喜。

    云南的雪山之神——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属于横断山脉—怒山山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地处滇、川、藏三省结合部,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 [6]梅里雪山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十三座山峰,俗称“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梅里雪山属高原性寒温带山地气候, [6]梅里雪山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温带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17个关键区域之一。 
          梅里雪山景区由五大板块构成:包括位于三江并流云南保护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金沙江大湾景区,拍摄梅里雪山全景最佳位置的雾浓顶迎宾台,进梅里雪山或雨崩的重要枢纽的飞来寺观景台,可观神瀑、冰湖的雨崩景区,低纬度热带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的明永冰川景区。

    梅里雪山也是常年云雾缭绕,能见到完整的日照金山机会不多,反正我去过十几二十次,也就二三次见到完整没遮挡的日照金山,这次也一样,只是缅茨姆能和五指峰能看到日照金山。(日照金山是梅里雪山一带非常美丽的自然奇观,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才能有幸看到,万丈金光从天而降照射在雪山之巅,犹如一座金色的“布达拉宫”,极为壮观,一般只发生在大晴天的凌晨,雾浓顶与飞来寺是观赏、拍摄日照金山的最佳去处。)

    梅里雪山有太子13峰,卡瓦格博峰是最高的一座,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主峰卡瓦格博在藏族民间更充满宗教意味,位居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这里是在雾浓顶拍的,还好这天下午能看到太子十三峰的全貌。

    早上快十点了,主峰好象知道我们要离开了,才差搭搭的遮遮掩掩的露个尖尖出来,也算不错了,起码没白果。

    隐藏在半山腰的傈僳族村落——同乐村

    沿着云岭山脉一路前行,蓝天净澈如海。车窗外,巍峨的白马雪山徐徐映入眼帘。看多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的荒凉壮美,突然看到澜沧江流域这一方雪山哺育下的富饶润泽,不得不感慨三江并流核心腹地的磅礴奇巧。而在白马雪山下、横断山脉神秘褶皱中,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古村落。这里有百余栋层层叠叠的黑色木楞房,它们像方形蜂巢一样从山腰延展到山顶,错落有致、原始朴素。远远望去,如同通往密境的一扇门。这村庄就是同乐村,位于澜沧江东岸,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境内,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傈僳族古寨。2019年,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楞房,是同乐村村民世代居住的家。木楞房状如一个大木匣,框架用长四五米、粗约二十厘米的木楞横架而成,然后中间将长度相等的圆木两端破成凹凸状,交叠成长方形,嵌合为墙壁,四壁着地托住房梁,再用横木固定即可。整幢房屋严丝合缝却不用一钉一铁,可谓巧夺天工。
          同乐村的傈僳族崇拜神灵和鬼怪。神灵包括天神、山神、火神、龙神和家神五种。鬼怪则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死后的灵魂,另一类是万物的精灵,如路鬼、水鬼、树鬼、干瘦鬼和吃鬼等。

    傈僳族女性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同乐村是“阿尺木刮”歌舞的发源地,表演时无乐器伴奏,参舞者分男女两队,各队一名领唱者,其余合唱,有舞圆环、进退舞步、跳山羊等10多种跳法。

    同乐村人天生朴实烂漫,男女老幼都爱跳“阿尺木刮”。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建成的民族文化广场,男人们头戴插长羽、坠璎珞的毡帽,女人们身着麦编长璎珞装饰的腰带,手拉手围成圆圈歌唱、脚下蹉跺跳跃,好不快活。

    成年礼仪是傈僳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男女年满13岁时,会举行庄严的穿裤(裙)成人仪式,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从此获得社交自由。

    村民常居山中,善于攀崖过涧的山羊就是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好伙伴。阿尺木刮所有的舞蹈动作和歌声模仿的都是山羊的样子,或抬头寻草、或回望寻路、或跳跃过崖、或欢鸣嬉戏,动作充满生趣。

    烈焰红唇的猴中贵族——滇金丝猴

    ‌       滇金丝猴是我国独有的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的高海拔寒温带原始森林中,具体位于云南四川西藏三省区交界的横断山脉区域。‌它们栖息在海拔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通常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活动。滇金丝猴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狭小地域。‌
           滇金丝猴的生活环境非常特殊,它们适应于高寒的森林环境,通常在云杉、冷杉林中活动。它们的生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等问题。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中国在滇金丝猴的分布区建立了多个保护区,如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措施有助于滇金丝猴种群的数量恢复和壮大。
          滇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bieti)是猴科、金丝猴属的哺乳动物。体长74-83厘米;尾长51-72厘米;体重9-17千克。滇金丝猴的皮毛并不是金黄色的毛,以灰黑、白色为主。中文标准名称应为“黑仰鼻猴”。它们的头顶长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翘呈深蓝色。身体背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身体腹面、颈侧、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滇金丝猴性格温顺,活泼好动,虽体型较大,但身手敏捷,经常在树冠间穿行和飞跃,如履平地,被誉为大自然的精灵。滇金丝猴与峨眉山的泼猴不一样,他们不偷不抢,主要以松萝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为食,细嚼慢咽彬彬有礼,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气质。

    滇金丝猴通常形成由多雄多雌组成的混合群体,群体规模一般在20至60只之间,有时可达100只左右,但未发现超过150只的大群。社群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具有明显的社群行为。

    金丝猴的婴猴主要由成年雌性照料,成年雄性较少承担对婴猴的直接照料。滇金丝猴2-4岁的青少年个体随母亲留在一雄多雌的繁殖家庭内,不同繁殖家庭间的青少年个体可一起玩耍;4岁后青年雌性进入可繁殖状态,大部分个体会迁出其出生的繁殖家庭,或与雄性新组建繁殖家庭;5-7岁的青年雄性大部分迁出其出生的繁殖家庭,进入全雄群,偶有少数个体会留在繁殖家庭内;青年雄性7岁后才能机会挑战繁殖家庭的主雄,建立属于自己的繁殖家庭。繁殖家庭的主雄被替换后,大部分个体回到该群的全雄群,少量个体会迁出其出生的猴群,加入其它附近的猴群,并有可能建立新的繁殖家庭。

    滇金丝猴以树栖生活为主,有时会到地面觅食喝水,在岩石上休息。滇金丝猴绝大部分时间在森林内部活动,有时也会到无林带、高山草甸以及流石滩活动,但这些活动是临时性的。 
    滇金丝猴是昼行动物,白天活动夜晚睡觉,其取食高峰为7:00-11:00和16:00-18:00,12:00-14:00进入午休阶段。滇金丝猴在取食方面花费最长时间,占总时间的38.8%;其次是移动和休息,分别占总时间的27.4%和20.9%,剩余的12.9%的时间开展其他活动。

    滇金丝猴的主要活动方式为攀爬跳跃,有时也在枝干上用四肢行走,但行动较为缓慢。滇金丝猴借助前肢抓拉和后肢蹬助来攀爬,靠后肢的蹬力和树枝的弹性进行跳跃。滇金丝猴的跳跃能力强、动作轻快,一次可跳跃10-20米,跳跃姿势似青蛙。滇金丝猴十分灵巧,跳跃中若树枝被踩断,能立刻巧妙地跳到另一树枝上。滇金丝猴受到惊吓逃窜时,一般是跃窜于树间,母猴和仔猴在来不及逃跑时一般静静地躲在树顶,一旦被发现,则立即窜逃。

    滇金丝猴在夜宿地过夜,云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格花箐猴群的夜宿地集中在海拔3200-3400米的针阔混交林,偏好南坡和西坡地点。西藏红拉雪山自然保护区小昌都猴群夜宿地位于针叶林,冬季夜宿地位于向阳、背风和低海拔地方,一些夜宿地被使用多次。

    滇金丝猴以植食为主,主要食用针叶树如长苞冷杉、丽江云杉等的嫩叶、嫩芽、松果和一种名为“松萝”的地衣类植物。
    在不同季节,还会摄取竹笋、桦树嫩枝芽、幼叶以及某些月份的箭竹笋和嫩竹叶,偶尔也会吃一些果实、树皮和树根。

    1983年建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滇金丝猴的主要栖息地,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面积19万公顷。1983年开始,云南省在滇金丝猴分布区相继建立了白马雪山、云龙天池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兰坪云岭、丽江老君山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478000多公顷,基本覆盖滇金丝猴种群集中分布区域,又将保护地外的990.66公顷的滇金丝猴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为滇金丝猴种群的恢复壮大创造良好条件。

    雌猴每两年生育一次,孕期大约7个月,新生猴的出生高峰集中在每年的3月至4月。成年雌猴在特定时期会抱着刚出生或幼小的后代。

    丽江的隐藏宝藏——清溪水库

    云南丽江,有一个被99%的人忽略的小众秘境——清溪水库!这里人少景美,还免费开放的。这里交通超便利,离丽江古城仅5公里,骑单车或打车几分钟就到。如果你在古城口,3路公交车直达清溪水库站,下车就是美景了。
    这里有四个绝佳的拍摄点:
    水库大坝:站在大坝上,可以拍到整个水库的壮丽景色,还有远处的玉龙雪山,仿佛置身画中。
    湖边小桥:日落时分,站在拱桥上,桥上的光影和倒影构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湖边树木:秋天来此,黄叶与湖水相映,拍照超级出片!
    登上亭子:爬上石阶,登上亭台,水库全貌尽收眼底,还可以远眺雪山。

    南诏最后的部落——大理巍山啄木郎村

    啄木郞村位于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东部山区,距离村委会2公里,距离大仓集镇18公里。整个村子依山而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千年彝族村、摄影家的天堂、南诏最后的部落云南省巍山县琢木郞村令人神往,是一个彝族聚居繁衍生息的地方。 巍山东山啄木郞一带的彝族,当地称“东山颇”或“腊罗颇”,又称“米舍巴”,即“蒙舍人”。很可能与南诏蒙舍王室后裔有密切联系。东山不少老人说,他们的祖辈是从城里搬来的,啄木郞村的彝族对传统文化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 大仓镇啄木郎村的彝族民间音乐极具地域特色。啄木郎村彝族打歌非常讲究规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民歌演唱形式多样,涉及内容较广,风格色彩独特;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在这里彝族民间音乐以多样化呈现,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与传承,它们承载着千年彝族历史文化,蕴含和体现着彝族音乐的魅力。

    啄木郎村的民族服饰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朴素简单,这里的服饰多以大红大绿为主,再加上艳丽的图案,在这片深山中丝毫不低调。

    作为云南十大刺绣名村之一,琢木郎的女性服装华美绚丽,身上绣满了山茶花、杜鹃花等各种花样。有人说琢木郎女人的一生都是在飞针走线中度过,她们一生大概要穿九套服装,都是自己亲手制作。

    在层叠的崇山包围之中,在灰色的大地村庄和绿色的树木、庄稼之间,穿上这身衣服就是乡间最亮的那一抹色彩。啄木郎是南诏皇室后裔的说法也和他们的服装有关,据说女性帽子越高代表身份地位越高。而琢木郎的女性服饰是周边地区最精美的。

    逢年过节,啄木郎人都要穿上隆重的服装,一起唱歌,跳舞,他们的日子充满了仪式感。

    光影交织的浪漫仙境——无量山樱花谷

    无量山樱花谷,位于云南大理州南涧县无量山镇德安村委会和公郎镇官地村委会境内深谷中,与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邻,并与其融为一体。无量山樱花谷由主景区和附景区组成。主景区主要由茶园和樱花树组成,共有四个片区,分别为一号景区、二号景区、三号景区和四号景区,总面积约2000亩。主景区的樱花共有“三朵樱花”,分别是冬樱花、春樱花和马缨花。附景区由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八道河风光、沙乐梯田风光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等组成。当初,在大山深处的华庆茶叶有限公司,在茶树间种上万株无量冬樱花,用于茶树遮阳。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樱花竞相开放,粉红的樱花、绿色的茶园、广袤的森林,天地一色,俨然人间仙境,让国内外游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成为堪称世界一绝的国家级AAA级景区。

    无量山樱花谷主景区主要赏冬樱花,冬樱花是冬季盛开,一般是11月中旬开始陆续开放,花期共一个月左右,观赏期一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约20天。冬樱花与气温高低有决定性关系,必须经历低温过程,经历低温过程越早,樱花开放得越早。

    无量山樱花谷为何这样美?主要有几个决定性因素: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华庆高山乌龙茶园、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横断山脉纵谷区美妙山形、北纬25度黄金维度带、海拔2000米左右高山区域、生物多样性特征非常突出的无量山,等等。

    漫步在樱花谷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粉色的梦境。千亩茶园中,樱花与茶叶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樱花种类繁多,有寒樱、垂樱、吉野樱等,每一株都有着不同的风韵。它们或娇艳欲滴,或清新脱俗,或高贵典雅,每一朵花都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清晨的无量山,云雾缭绕于山谷之间,绚烂的樱花在朦胧的雾气中绽放,犹如霞光般绚烂,这里是冬日的无量山樱花谷。在这个“春天最早到达的地方”,碧绿的茶树与粉红的樱花相映成画,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享受这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遗落人间的冰雪童话世界——生态昭通

    12月5日在大理散团后,我和凤姐决定到昭通走一趟,就是为了去看看不远千里飞到这里来过冬的黑颈鹤。昭通因为交通不便,鲜少有人踏足,而我们是飞机到昭通,再包车到大山包,而回程更是艰难,没直飞广州的航班,只能是坐9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到贵阳站,再转到贵阳北坐高铁回广东。昭通不止有黑颈鹤,还有著名的昭通丑苹果以及小草坝天麻(二种我都买了,苹果爽脆甜,天麻更不用说了,营养价值极高,最主要是改善睡眠,我回家后用它来炖鸡汤,喝完后当天晚上足足睡了10个小时才醒,自从当了领队后第一次睡得这么好)。
           昭通大山包保护区位于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和金沙江、牛栏江交汇处,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广袤适宜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环境,引来了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西部地区特有的野生动物。黑颈鹤每年3月中下旬迁徙到繁殖地,10月中下旬又南迁到越冬地,往返于云南、青海、甘肃、四川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作为青藏高原湿地的“风向标”,黑颈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到大山包这天,一直下雪,第二天还是下雪,灰蒙蒙的能见度极低,中午能见度稍好点,我们就到黑颈鹤栖息地走走,不停下雪中的黑颈鹤走来走去,勉强能看到它们矫健的身姿,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很高兴了,以下只是整理了一部分的图片,雪后和清晨的黑颈鹤图片没时间整理出来,有机会的话会再分享给大家。

    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数量极其稀少,全球仅有16000余只,身份“尊贵”,被誉为“鸟类熊猫”“高原精灵”,历来“粉丝”云集、关注爆棚,各地各方紧密联动、全力守护。

    “来不过九月九(农历),飞不过三月三(农历)” ,成了每年黑颈鹤与昭通大山包镇这个“中国黑颈鹤之乡”聚散离合的常规性时间“节点”。

    在冬季,海拔3100多米的大山包时常冰雪皑皑,大地一片银装素裹,黑白相间的黑颈鹤在冰雪时而低头觅食,时而追逐嬉戏,时而悠闲散步,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展翅飞翔,将广袤的湿地“点染”出一幅壮美而灵动的水墨画。

    因为黑颈鹤在昭通境内的如约而至和当地多年来的全力宣传保护,大山包保护区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翻倍增加,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除了黑颈鹤“家族”的“鹤丁兴旺”,斑头雁、赤麻鸭等候鸟数量多达3万多只,鵟、豹猫、赤狐、草原雕、白腹锦鸡、暗色鸦雀、黑短脚鹎和淡腹点翅朱雀等珍稀保护动物纷纷“出没”。

    昭通大山包保护区现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候鸟特别是黑颈鹤东部种群中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也是全球8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中候鸟种类最多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的重要通道,先后荣膺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美湿地、中国黑颈鹤之乡。

    2024年的最后一篇游记完成,也标志着这一年的工作顺利结束。期待2025年与您携手共进,一起畅游祖国壮丽河山,再次感谢这么多年一直支持游侠客的老师,支持冰蓝的朋友们,感恩有您同行。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0个文字,0张图片。帮助了0名游客

    游记目录

    • 01 / 探寻极边之城的斑斓画卷——腾冲
    • 02 / 探秘老姆登,怒族人的天堂
    • 03 / 独龙江乡——封了八年后的绝美之地
    • 04 / 探寻中国即将消失的文化——独龙族纹面女
    • 05 / 人神共居的地方——丙中洛
    • 06 / 被遗忘的秘境——孔雀山
    • 07 / 云南的雪山之神——梅里雪山
    • 08 / 隐藏在半山腰的傈僳族村落——同乐村
    • 09 / 烈焰红唇的猴中贵族——滇金丝猴
    • 10 / 丽江的隐藏宝藏——清溪水库
    • 11 / 南诏最后的部落——大理巍山啄木郎村
    • 12 / 光影交织的浪漫仙境——无量山樱花谷
    • 13 / 遗落人间的冰雪童话世界——生态昭通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