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我们可以有很多解读
它是富饶的黑土地
是广阔的林海雪原
是无尽的奇珍异兽
也是魔性的东北口音
是直率且有趣的灵魂
更是我们和东北的这次相遇
关于东北
我们也有太多的疑问曾经的共和国长子如今为什么沦为难振兴的老工业基地
曾经中国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如今为什么渐变为一座又一座“空城”
荧屏上的东北人朴实有趣印象中的东北机构人浮于事构成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当我们试图还原它的真实面目也陷入了对东北的迷思
难免沉浸地问出一句
啥是东北?
东北是哈尔滨集合 是一起走过的压雪公路车轮奏起的音乐 是雪乡的大雪 是吉林的雾凇 是漂流 是冰天雪地的溯溪 是属于我们的欢乐世界
地理意义上的东北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约126万平方公里从最北端的漠河到最南端的大连直线距离1600余千米甚至超过大连到台北的距离
如此广袤的一片土地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文化的同质性成为中国最有区域认同感的地区之一以至于我们可以模糊掉近6000千米的省界讲述一个“整装东北”的故事
史前时期这里照进了中华文明的一道熹微曙光封建时代这里孕育了骁勇善战的中原征服者近现代这里点燃了一个贫弱国家的工业雄心即便如今世事变迁这里依然流淌着不变的热血
不过在历史的激荡开始之前初生的东北只是千里冰封的粗砺大地
极寒的天气
这里纬度较高
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区域甚至和全球大部分同纬度地区相比也要更加寒冷
这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西面蒙古高原的西伯利亚寒流北面北冰洋爆发的寒潮东北面鄂霍次克海的冷气团从三个方向轮番攻击给本就纬度较高的东北雪上加霜
冬季干冷的大陆季风在南下过程中与暖湿气流相遇落下纷纷大雪
夏季湿润的海洋季风带来7-8月的雨季
这让东北大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700mm之间虽然降水量与华北地区相当东北地区却更加湿润
这也和极寒有关低温条件下蒸发本就十分微弱加之土壤中的水分又被冻结形成冻土导致积水既无法蒸发、又无法下渗在大面积的洼地中出走无门
同样因为低温植物残体难以分解积累在土壤中截留水分造成土壤过度湿润、氧气不足原本的草甸和森林退化为沼泽面积可达到东北湿地的2/3
广布的沼泽又成为江河的蓄水池源源不断地补给河流造就诸多大江大河 黑龙江 松花江 在我这次旅途中一再见到
大地凹陷处流水聚成湖泊小如松嫩平原上散布的湖泡大如兴凯湖、呼伦湖一望无际
寒冷与潮湿互相交织、封印地表难以开发利用的荒芜似乎成了这片土地的宿命
然而自然是辩证法最忠实的守护者随着时间推移东北这片粗砺大地开始露出蓄积已久的宝藏
最先展露锋芒的地方在起伏的山地
这里降水充足排水条件好为树木生长提供了适宜环境自南向北叶片从宽大的阔叶变成窄小的针叶以适应逐渐变冷的气候
在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蒙古栎、红松、桦树、榆树、樟子松交织变换
到了最寒冷的大兴安岭北段兴安落叶松以极强的御寒能力脱颖而出成为优势树种
林海漫山遍野夏季绿荫如盖秋季层林尽染这里成为中国北方森林最集中的区域森林蓄积量占据全国的1/4
由于纬度较高、日照角度低树木为了获取更多阳光拼命向上生长营造出高大的垂直空间
树木超长的生命周期和强大的生产力又为动物提供了稳定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使这里成为各种动物的家园
为了渡过漫长的寒冬动物们长出厚厚的皮毛或者贴秋膘、储冬粮或者睡大觉 人们也有了猫冬这样的生活 麻将 扑克 唠家常 成了东北这片土地的标志
人类也依靠山林丰厚的自然资源在此安身立命东北两大古族“肃慎族系”与“东胡族系”分别兴起于长白山脉与大兴安岭在山林中“狩猎”和“采集”是他们最初的生存方式
以上等等 都是这次旅行中 行走和地理课本的结合 人情和游侠客的相拥 除此之外我愿意再许一个愿望 换个季节 多来几次东北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