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那一年 探寻心中的香巴拉 --洛克线徒步穿越记

    上海 /那一年 探寻心中的香巴拉 --洛克线徒步穿越记

    原创 2017-10-14 清暮  个人公众号:我的那一年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宛若遗落在人间的仙境,古朴原始、神秘莫测。香格里拉,尽管它虚无缥缈,当你看到照片中湛蓝的天空下、绵延的雪山昂然矗立,足以让你从心底深处涌出来的欲望,无休止地撕扯你的誓言,想要去寻找心中的香格里拉。近年来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帖子、报道,每个人走洛克的感受都不同,有人说容易有人差点要了命,他们说的都是真的。每一位户外爱好者都需要谨慎、严肃对待这一场让你终身难忘的徒步之旅。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驴友,就有一千条洛克线、一千个香格里拉”。
    走“洛克线”一直是户外的一项超级运动,尽管其中也有人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但这条路户外路线依然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每一个背包客,于我而言,也是如此。回想自己2010年的五一第一次报名参加磨房上的七尖重装徒步活动,这也是我真正的户外之路开始的地方。记得当时全套露营装备都是一位大姐姐借给我的,70升的背包,塞得满满当当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出发了。跟着那些有经验的前辈们学习户外的相关知识:徒步技巧,装备使用,选购,保养等由此走上了探寻山野之路。2010年9月独自出发,历时40多天完成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上海昆明,然后转乘大巴--中巴--小巴到云南丙察察起点丙中洛,跟事先约好的2个驴友汇合开始徒步穿越丙察察,一路抵达西藏。这一次的旅行感触很多,对户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从此中了户外的毒。
    2011年至今,除了江浙沪周边的徒步路线,仰望过格聂神山、翻越过碧罗雪山、触摸过扎尕那的石头、也深入过巴丹吉林沙漠,而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自己只是尘世中小小的一粒沙尘。
    从最初开始徒步,只想走的比别人更快,比别人爬更多的山峰,到如今只是享受行走在路上、在山野的乐趣。经历过很多次身体与精神的考验,翻雪山过草地,穿越原始森林,走坏了鞋子走破了脚流过了汗水就是没有流过泪,这就是旅行,路在脚下。那些经历过的冰火两重天的日子,那些遇到的坏天气甚至是差点要了命的出行,都是我人生中难忘的旅途,他们滋养着我一年中的其他日子。这几年我开始注重LNT公益徒步,我个人恪守LNT原则,并且觉得只有恪守LNT原则才有资格称为山友,否则无论你有多牛逼,爬过多少的雪峰,见过多大的世面,你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没有环保意识的,对“山”不“友”好的人。所以我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在户外的时候能顺手捡走一些垃圾,通过我们的行为影响周围的人树立“不乱丢垃圾,不破坏自然”的环保意识,用身体力行的环保行为,为户外爱好者树立起榜样。“榜样就是力量”,也希望有更多的驴友加入,一起为我们热爱的山野出力,带动更多的驴友参与进来,为户外环保添砖加瓦。
    4月份就在磨房上发了约伴的帖子,报名的人蜂拥而来。洛克线是一条高海拔徒步路线,耗时长,整个行程的海拔基本上是在3500m-4800m,其中需要露营 4 天。很多地方都会让你体验到 “垂直极限” 的快乐,而最要命的事是,高山病的出现并无百分之百的规律,体质好的人未必就轻,体质差的人也未必就重,哪怕同一个人不同的状况下症状也不尽相同。虽然我本人有多次高海拔徒步经验,也带队走过长短线30多余次,包括户外骑行、室内攀岩、徒步等活动,个人今年也顺利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座雪山---雀儿山的攀登。但是对于队友的选择,我还是小心翼翼,户外有风险,而高海拔徒步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队员我要求是可以参加我组织的拉练活动,以便相互熟悉彼此体能、协作、默契、性格等多方面,结伴后毕竟要一起相处10多天,这些构成了是否是一次顺利开心的徒步之旅。
    从队员的选择到组织拉练,再到着手各段行程中的交通斜街安排、食宿价格、环境、距离的对比等等,繁琐之事较多,耗时较长。对于AA自主约伴活动来说,这些都是一个人的义务劳动。期间还需要在时间与金钱之间各种撕扯,最终搞定上海--昆明--西昌--木里--水洛--都鲁--白水河--五日徒步--亚丁--稻城--成都--上海一些列的事宜。

    D1 上海-昆明 9月28号出发了,出门前后背着大包小包像一块三明治。想着先前两天出发的一个小伙伴,由于天气原因,飞机到达成都后未能降落又飞回上海,这让我多少有些担忧。如果不能顺利抵达昆明,接下去的行程都会被打乱。幸运的是,天气给力,一觉醒来顺利抵达长水机场。
    一行人凌晨三点多到达昆明火车站附近预定的一家太空舱酒店。这是我们第一次住太空舱,环境设施很不错,值得体验,也适合单独旅行的朋友,便宜实惠,干净舒适。关上舱门,就是私密空间,USB充电孔、液晶电视、空调、灭火器、耳机、还有一个小小的保险柜,戴上耳机躺着看电视很惬意也不会打扰到别人。打开背景灯,那深邃的蓝色仿佛置身于太空之中般梦幻。

    D2 9月29日  昆明-西昌 K114 。火车站人山人海,像我们一样背着大登山包的人也不少。来不及吃早餐,在候车室旁边的超市买了泡面、米线还有嘉华的鲜花饼带上绿皮火车。8个多小时的车程因为有8个小伙伴同行并不漫长,他们一路各种尬聊,而我则埋头大睡。
    抵达西昌,总算睡醒了。
    西昌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也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
    这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而境内有中国四大航天基地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螺髻山、邛海等旅游风景区,被誉为"川南胜境",亦被誉为"蓬莱遗胜"。邛海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卧于泸山东北麓,山光云影,一碧千顷,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湖畔现有邛海公园、邛海宾馆、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天下第一缸、青龙寺、月亮湾和新沙滩景观、莲池、阳光度假村、萝莎玫瑰园、老海亭遗址、核桃村观赏园和省体委水上运动学校等精品景点。这些丰富的资源带动着西昌的经济产值,据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2013年的人均GDP达到50342元。
    车子在这广袤的平原城市中行进,远山群山叠嶂、绿色葱茏;路旁林荫密布、花坛锦簇;宽阔平整的马路,尽显高原新城的气势,一座座高大的特色雕塑依街而立,整个市区的建筑装饰色彩无不弥漫着浓郁的彝族风情。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她和中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分布一样,属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布局。因此,在街上行人当中,看到的彝族装束的人并不多。临近邛海公园,沿街满是海鲜大排档以及各种地方特色菜馆。我印象中的西昌,就是一个卫星发射基地,一来才知道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是一片充满阳光的地方。
    入住的家庭式客栈很干净,新开业不久。老板娘在门口养了很多植物,装修也很温馨。我们安顿好就去找吃的,吃永远都是最为上心的事了。当地特色醉虾必不可少,同伴点菜的时候都是两份两份点,还好我及时阻挡。醉虾味道的确鲜美,端上来的时候,虾还是活蹦乱跳的,活的小虾直接埋入加满黄酒和辣椒等调料佐料中,小虾在酒中慢慢醉倒。吃的过程中能明显的品尝到生虾的鲜味和酒的香味,口味超级辣但又极其过瘾。
    D3 清新的空气夹杂着花香的早晨,吃一碗牛肉米线或者是牛肉汤,满满的幸福。出发去汽车站,街上的车辆、行人远不如其他同等城市的多,更显几分淡然。然而来到汽车站确实着实吓了我一跳,候车室里挤满了旅人,全都是携带大包的徒步者,很显然都是要去走洛克线的,看来今年的洛克线上要热闹了。行李太多,售票员要求每个大包加收10元的费用,默默接受。

    西昌到木里其实只有200多公里,班车竟开了八九个小时才到,除西昌南有一小段高速外,其余全部为山路。西昌-盐源路况甚好,进入盐源县城时,沿途盛开的格桑花和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展示着这里的繁荣与富庶。话说盐源苹果确实不错,脆甜结实耐贮存,价格也很便宜,是我们途中理想的佐餐水果。过了盐源梅雨镇进入去往木里的分叉口,车辆便不似盐源段的熙熙攘攘,看来旅游大部队都奔泸沽湖去了。进入木里界后悬崖绝壁,道路险竣起来,但路面状况还是不错的。沿途没有太多机会停车拍照,但仍然感受到,木里界内已具有明显的藏族风情。

    翻过垭口,车子下山的时候,我们惊喜的发现在群山脚下竟然静静的淌着一湾碧水,像极了一颗绿宝石,在群山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安静而不失淡雅的气质,朴素而不失夺人的光彩。按照古人旁水而居的生活经验,我猜想县城应该就在这秀丽的河流旁边,那我们离目的地就不远了,这是一件很令人高兴并且值得期待的事情。果然,到了河边,过了一座桥,车子行驶到这条当地人叫做小金河的河对面,转了一个个弯,终于看到了这个县城。很多人都认为木里才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我们且不管《消失的地平线》描写的香格里拉是云南的香格里拉还是四川的木里,或是其他的地方,既然木里人坚信他们的家乡就是这个人间的天堂,那她肯定有超凡脱俗的绝美。先来领略一下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
    神圣的雪山
    幽深的峡谷
    飞舞的瀑布
    被森林环绕的宁静湖泊
    徜徉在美丽草原上的成群的牛羊
    净如明镜的天空
    金碧辉煌的庙宇
    这些都有着让让人窒息的美丽
    纯洁、好客的人们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里是宗教的圣土
    这里是人间的天堂
    -- 詹姆斯希尔顿 《消失的地平线》

    多么神奇多么美丽的地方,这就是我看到的木里县城,她小而精致,安静祥和的躺在山坡上,远离喧嚣,与世无争。车站内外都是吵吵嚷嚷的人群和喇叭声。没有什么的士,只看到很多破旧的三轮车忙忙碌碌的在街道上穿梭。街上的建筑很有地方特色,但是整个街道很窄,两边的房屋高高低低,行人很多,来来往往的车子不时宣起一阵尘土。百米开外就是我们入住的宾馆。

    宾馆老板给我们推介了皇三爷火锅,今天11个队友全部集结完毕,大家一致想在进山前腐败一顿。这里只有两条街,而街道的整体情况就是灰尘太多,很乱。这很有一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县城心都冷了半截,开始动摇,开始后悔甚至开始逃避。
    晚上9点多,从成都集结的一个商队到达了。其中有我雀儿山的攀登队友牛大叔,我们的气罐都是托他帮我从成都带过来的。赶去他们入住的酒店拿气罐,匆匆聊了几句就回宾馆躺下了。
    D4 五点钟,我们就抹黑出发了。从木里到白水河,包了两辆越野车,没有运营许可,只能早早出发,躲避关卡。一路昏昏欲睡,副驾驶上叠坐着两个妹纸不时发出各种叫声。没办法,11个人加11个大包再加11个小包,能挤下实属不易。我们的司机师傅叫苏浪,藏族人,是都鲁村隔壁一个村的队长。黑黑瘦瘦的小伙子,车技惊人。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盘旋,山路十八弯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路,只见它曲曲弯弯地伸向远方,好像一条细长的蛇在爬行,但却始终只看得见蛇身而看不到蛇首。眼前只能望出去不到十米的距离,视线被路边的陡壁遮挡住了,等转过弯去,刚觉豁然开朗,没走几步视线就又被挡住了。再向山下望去,走过的盘山路,像是那种“螺丝转”烧饼似的,大圈套小圈地套了几十圈。
    一路尘土飞扬,一路歌声嘹亮。遇到开阔的会车点,苏浪一脚油门就超过了前面的车子,只留下一屁股尘土...他还不时的跟我们介绍“这是我堂哥的车,这是我堂弟的车,这是我姐夫的车....”。我们的车子在接近水洛大桥的时候,被警察蜀黍拦下来。心惊,这下可完了。超载,最重要的是副驾驶上坐着两个人:我跟阿乾。车子停下的那一刻,我着急推门下车,却被警察蜀黍拦住了,让我们先不要动,他们要拍照取证。不由得又冒了一身汗。我假装扰头,挡住了脸,我可不想曝光出名啊!!!司机苏浪被各种盘问教育,我们的证件被一一核查,庆幸的是最终被放行了。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徒步起点白水河,入住桑丹家的客栈。车子经过都鲁村的时候苏浪带我们去了都鲁寺。都鲁寺全称都鲁品措达吉林,位于水洛乡都鲁村贡嘎神山脚下,海拔2320米。始建于1803年,隶属格鲁派,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寺庙里供奉着黄度母,绿度母等各方神灵。这里据说只有6位僧人,每年木里大寺轮流派2-3名僧人到都鲁寺开展佛事活动。这一路给我的感觉是宗教气氛不像川西那么浓厚。寺庙的院子里有颗高大的核桃树,成熟的核桃掉落一地,有同伴惊呼原来核桃树长这样啊,也有同伴拾起地上的核桃...

    终于要到达白水了,听苏浪说白水河就没有信号了,着急忙乎的给老爸发了一条短信说明接下来5天将没有信号。客栈门紧锁,听说桑丹出去买菜了。卸下行李,阳光胜好,于是拿出睡袋晒晒太阳,洗洗衣物。

    这一刻,远离尘嚣,就算生活给我们无尽的苦痛与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下午的时候头顶飘过来一片乌云,顷刻间雨就哗啦啦的下起来,越下越急,乌云一直盘旋在头顶,这雨似乎没有要停的意思。我开始担心,一直下去这可让我们怎么走呢?凌晨有队伍抵达,嘈杂声几乎是一宿未停。这一夜基本都是在半醒半睡中度过。7点钟起来,雨早已停歇,空气十分清新。
    D5 白水河--满措牛场(海拔4000)今天开始徒步了。我们雇佣了4匹骡马,马夫叫昂翁。行包集中在一起,11人就先行出发了。我们所在的客栈是徒步的起点白水河。这河是冰川融水形成的,从高原一直流入水洛河。之后两天,我们都沿着白水河上溯。土路渐渐没有了,走的是马走出来的马道,石头或者烂泥。岸上的石头上或朽木上,各种花儿与野果,叫不上名字。一路拍照一路走,轻松得很。不着急赶路,享受在山野慢慢行走的乐趣。中午以后,开始走上山的路。海拔开始上升,有队友是第一次上高原,爬坡显得尤为吃力,于是我也放慢脚步,大家一起慢慢前行。

    沿途碰到一处美丽的瀑布。白花花的冰川水从高处四面八方汇集到长满厚厚苔藓和树根的石上,这苔藓和树根长成了一道道帘子,从石上垂下来。于是水沿着帘子一下子又倾泻下来,撞到深潭里,激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了一道虹。

    这一天基本都是多云,没有烈日暴晒,水也省了不少。偶尔飘来一阵雨,雨披还没穿好,又停了,高原天气就是这样。
    过了两座独木桥,独木桥下面河水湍急,走在上面颤颤巍巍。

    下午三点多就到了今天的营地满措牛场。营地的场景太壮观了,一顶顶五颜六色的帐篷拔地而起,人声鼎沸,骡马的铃声叮叮当当响彻山谷,好似一场盛大的高原帐篷节。很多商队都是几十号人,马匹先到后驮包卸了一地,等队员到达后到处寻找行李,这场景有一些混乱。还好我们小队伍,人少一切都好安排的多。队友孤旅的状态不是很好,估计是路上没有及时加衣服有些着凉,再加上有一些高反,头痛比较严重。大家安营扎寨后,就开始烧水煮饭。嘱咐孤旅吃了散利痛,让其他人也不停地喝水,以此缓减高反症状。

    这一夜,月很明,早早躺进帐篷里。可是马夫把马匹拴在旁边的树干上,叮叮当当的铃声在寂静的夜里异常响亮。还有其他的骡马也总是在帐篷周围活动,听到有马踩到了拉的风绳,有点担心爬起来钻出帐篷,一抬头狭长的天空里繁星闪耀。赶走了旁边的马匹,本还想打开星图APP来认星座,一阵冷风把我逼回帐篷里。那些骡子一整夜在我们帐篷周围漫步,驼铃叮咚响,让我难以再次入睡,老是担心这些家伙会碰倒我们的帐篷。我想我是多虑了,那些家伙对帐篷司空见惯,它们只关心哪儿有嫩草,塞进大腮帮子里嚼嚼嚼嚼,嚼嚼嚼嚼。

    D6 满措牛场(海拔4000)--藏别呷日牛场(4100)--万花池牛场(4250)六点中,天开始发白。钻出帐篷,天有点冷,穿上了羽绒服。见到骡子们就在我帐篷几米的地方站着。火速收拾好帐篷,煮早饭。7点半出发,我们11个人先走,马帮在后面收拾装载驮包。我们在河谷的森林里面一直向上穿越。穿越茂密的森林后,翻上一个小垭口,前方豁然开朗,从垭口下来后,有一个水草丰美的牧场,这里是藏别牛场了。小河蜿蜒流过,美极了。可惜这不是今晚的营地。要到营地还要翻一个垭口。时间还早,就在这个牧场流连一会吧。

    对面的山腰上一些灌木树叶黄了红了,露出了彩林的雏形。
    队友们在这里逗留了很久,不停地摆poss拍照,或者坐下来静静的望着长长的马队。

    然后继续翻山,路都是烂泥和突起来的石头。鞋子如果不是高帮的很容易崴脚,鞋子如果不是防水的,就会湿透。这一天虽然海拔高,由于坡度不大,风景优美,一路大家的状态都不错,到达万花池牛场的时候,只找到一个风口的地方扎营。夏诺多吉在北边,央迈勇在西边,GPS上显示海拔4250米。不过比起昨天的营地来,海拔提升了一些。帐篷扎在一间小牛棚的旁边,几位马夫在牛棚里烧火煮饭,烧的都是刚砍下来的湿木头,冒着呛人的青烟,一直飘散到帐篷里。

    一会晴一会雨。太阳出来的时候帐篷里变得闷热,刚打开帐门,雨又来了,好像故意捉弄你似的。几番小雨过后,发现我的帐篷下面开始有积水,周围几顶帐篷的雨水也都流向我这里,于是折腾半天,把帐篷挪到缓坡上。虽然斜坡上睡觉比较难受,但至少不会因为积水导致内帐浸水的危险。
    队友山猫煮了一锅疙瘩汤,我舀了一碗,我的胃口一直很好,阿乾不喜欢疙瘩汤,跑了一包山之厨。这个海拔对他来说有些压力了,胃口也变差了。六点多,太阳没下山,云彩在天上,马在草地上,想唱跑马溜溜的山上,唱不出来,五音不全。一阵冷风刮来,云雾都跑到夏诺多吉顶上了,阴沉沉的又要下雨了。
    这一夜风雨交加,夜里很冷,气温比头一天的营地要下降许多。

    D7万花池牛场 (4250)--杂巴拉垭口(4750)--央迈勇垭口(4400)--新果牛场(4270)  早上起来雾气氤氲,沿着长满灌木的河谷一路走,见黄的绿的红的叶子交错,色彩很有层次,秋色甚好。只可惜阳光时有时没,否则景色应该很美。今天需要翻两个大垭口。远远的就看到杂巴拉垭口的山坡上星星点点的人群,很久感觉都没有移动过一样。的确,4700的海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已经是极限了。很多人几乎都是艰难的挪着沉重的脚步,喘着粗气。我们在刚刚爬升的地方停下来休息吃路餐,阿乾说他先走了。我知道这个海拔对他来说也是极限了,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上一步,喘气,停歇,再重复。

    很快我就到了半山腰,回头看阿乾他们还在下面挪动着,于是找了一块平缓地坐下来等他们。这个海拔,每个人只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走,慢慢适应。终于爬上垭口,看到那五彩经幡随风飘动,然而这并不是垭口顶端,还有二十米,十五米,十米。第一个垭口就吃了阿乾大半条血,不禁有些担心他的身体,其他几个同伴也是精疲力尽。

    4750米的海拔,稀薄的空气和冷风促使我们没有多作停留,开始向下走。长长的下坡后,碰到了排骨汤一行人。这帮家伙简直就是牲口,竟然全程重装。看到我就哭喊着说没有吃的了,让我看着办。这才第几天就没有吃的了?碰到这样的无赖也没办法,只得从背包里摸出路餐分一些给他。

    此时经过两大片碎石路。右边是高耸的山脊,石头似乎随时会落下,左边是深渊,一不小心会滑下去。路只有二十公分宽,估计这碎石应该是冰川带来的,山体滑坡应该没有这么大范围的。冰川沿着山坡生长,把石头从山顶带下来。冰川消融后,石头留在了山坡上。听到有路人甲说走在石头上感觉像踩棉花一样,我想是因为缺氧头晕吧。
    目测就要到这第二个垭口了,然而每一个走到这里的人都露出生无可恋的,哭笑不得的表情,因为真正的垭口还在上面,大家咬咬牙门头继续走。
    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央迈勇垭口,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远远地可以看到营地的帐篷了,坏消息是目测还要走至少一小时。
    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雨衣略小,背着包扣不住,之外的裤子湿透了。到了新果牛场,一大片花花绿绿的帐篷,也不知道马夫把我们包卸在哪里了,偌大的牛场找了两遍都没有找到,一打听再往上走还有一个扎营地。于是继续走,终于看到先到的同伴让昂翁来接我们。新果牛场就在央迈勇的脚下,在山坳里,三面环山没有风。

    刚到营地还下着雨,于是大家协作搭帐篷。几个同伴帮忙拉起外帐的几个角,我跟阿乾搭内帐,这样可以避免内帐被雨水打湿。
    今天是中秋节。队友山猫给大家炒了几个菜,海滨拿出两袋广式月饼分发,而我有一罐豆豉鲮鱼罐头分享。晚餐算是很丰盛了,大家一起举着月饼,天涯共此时。天空翻滚的乌云中,圆月也乘机露出了脸。

    这一区域有三座雪山,在藏民心中代表着三位菩萨。央迈勇是文殊菩萨,仙乃日是观音菩萨,夏诺多吉是金刚手菩萨。出发的第一程要在菩萨的右肩翻过去。抖擞抖擞精神,一头扎进未散去的浓雾中。今天的行程也是整个洛克线难度最大的一段,整天都要在4000米以上海拔徒步,并且横切了3段大滑坡。大滑坡很窄,都是乱石,马匹不好走,一路上频频拥堵。

    翻上垭口的时候见到山脚下有一个湖,据说叫黑湖,像一块墨玉。有队伍问我要往下走吗?我说要,于是轨迹跟孤旅两个大白就下去了。我可不想去,因为它在前行的相反方向。天气变得很好,我们在山口停留了很久,拍照,吃路餐,晒太阳睡午觉,而那两只大白还没走到黑湖旁边。于是喊他们快点回来,我们先走了。

    翻过垭口,有2公里很平缓的路,我们走得很快。然后开始下坡,很长的斜坡下去就是呷独牛场,有水源可以扎营,看到有一小队人马就是在这里扎营的。这里有几块特立独行的大石头,据说当年洛克也曾在此留影,于是有很多人都爬上石头拍照。

    一个小坡上去,又是一个小湖泊。蓝天、白云、还有周围的山峰倒映在湖泊里景象,可以有千万种想象。

    我们在这里碰到了牛大叔,自从满措牛场见过之后,这一路都没有再遇到。梦想姐姐体能有些下降,于是牛大叔陪她慢慢走。我本想给他们一些我的路餐还有最后一个苹果,结果牛大叔反倒给我一个苹果还有一支火腿。闲聊了片刻,再次出发。因为速度不一,我们一行人只能先走了。
    坚果、牛肉干、瓜子下肚后,肾上腺素再次剧烈分泌,让我们一下子就翻到了蛇湖垭口,终于看到了飘扬的经幡。站在蛇湖垭口眺望,垭口下几百米处是蛇湖,蛇湖东南西北四面有四个营地。我的心顿时就凉了,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我们的马夫在哪一边,这要是绕湖找一圈,想死的心都有了。心里后悔出发前没跟马夫说一声,如果营地分叉就来岔路口接我们一下。

    虽然是看到营地了,但依然让我心灰意冷,想着这怎么找啊!!!就在这几近绝望的时候,队友竟然看到了跟我们马夫一起的藏族少年。我只顾着低头走路,完全没发现。少年就是来接我们的,他指着西边的营地告诉我们是昂翁师傅让他来的,不由得心生感激。我把我们的队旗给他,以免后面的两个队友没认出他而找不到营地。继续沿着高高低低的石头向下,打算直接下到湖边,然后沿着湖边走。看似并不太远的距离,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
    今天晚上的营地4400米,地处仙乃日和央迈勇两座神山的垭口中间,蛇湖边上,已经进入了亚丁境内,翻过垭口就到了亚丁景区。这里是一个大风口,日落后风很大,很容易失温,一定要及时加衣。马夫燃起的火堆旁,有一个女孩听说是失温了,其他队友还在山腰上的营地。我走过去想看看情况,发现她不是失温,可能是受凉了,而且听说前两天就感冒,所以身体发冷,但并非失温。高原徒步,一定要谨小慎微。

    夜里很冷,800克的白鹅绒睡袋,几日来只有这一夜觉得很冷,把羽绒服抓绒衣都盖在了身上。

    D9 蛇湖(4400)--松多垭口(4730)--牛奶海(4600)--诺绒牛场--冲古寺--亚丁--香格里拉镇--稻城(3700) 第二天醒来,一轮圆月悬挂在湖心的正上方,以至于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帐篷内外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霜,周围的植被上也是白白的一层。足见夜里气温很低很低了。今天要进入景区,昂翁师傅跟我说马在诺绒牛场卸包后不能久留,所以我们要有一个人跟着马队先到达诺绒牛场看包。几日来有几个队友倒是体能充沛,一直跑在前头,虽然跟他们嘱咐了看包的事,但我还是不放心也不想给别人压力。收拾停当后决定全速前行,其他人照旧按照以往的步调。

    8点40出发,9点16分到达松多垭口的经幡处,翻过垭口继续下坡,很快就看到了牛奶海牛奶海就是雪山坳里的一个湖,湖水由冰川融水形成,确实像牛奶的颜色。国庆节,景区里开始见到很多游人了。如果不去五色海,路一直向海拔低的地方走。来都来了,也不差这一个坡,于是我又爬上山坡去看了五色海。一路上一群群带着枕头状氧气袋向上找寻牛奶海的游客,不断地问我要多久才到,我安慰他们回答不远了不远了。

    顺利走出大山了,亚丁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只是我们徒步的终点,而景区于我的意义意味着手机有信号了,于是赶紧联系稻城的住宿。
    亚丁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没有一茬一茬金黄色的麦穗堆在田野上。蓝天伴着白云,可时光并不慢。景区里的人太多太多了,所有的美好与我而言都在徒步的过程里,原始森林、牧场、高山草甸、雪山、湖泊,人文的自然的。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有充满情感的记忆。而总有一些物事满载了你的记忆,这些记忆最终变成了那一年的回忆。信仰也一样。你不一定信上帝信真主信佛信无量天尊,你可以信钱信无神论信科学主义信马列,但总得有个东西让你信。我曾在教堂祈祷,主应许了我的愿望;我曾在神山下痛哭,菩萨宽恕了我的罪孽。那都是我见证过的神迹。因为我信,所以才有了自我救赎。有人问我到底是佛教徒还是基督徒。我不是教徒,我只是信徒。信不信?总之没有信仰,我们只是躯壳。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0个文字,0张图片。帮助了0名游客

    相关攻略

    游记目录

    • 01 / 默认目录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