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秋古徽州
——古徽州秋摄A线刘老师团游记
【时间】
2017年11月15日至11月17日
【地点】
安徽、江西
【人物】
领队:刘老师
司机:丁师傅
杭州游侠摄友6人
【行程线路】
杭州→屯溪→儒村→协里→塔川→宏村
→卢村→篁岭→石城→菊径→杭州
先上合影照
序
天气预报
在我们出行的三天里
将与阴雨天相伴相随
看着大家失望惆怅的脸庞
我在想
聊什么能拨散他们心中的阴霾
对此行报点希望
思量中
车子出了市区
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
我们一行只有8人
人少的好处就是
可以象家人一样地聊天
我们从《雨巷》诗人戴望舒聊起
一直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
从艺术哲学聊到现代美学
从音乐的风格聊到摄影艺术的风格
从人文摄影聊到风光摄影
兜了这么大的圈子
其实无非就是要告诉大家
美是多种多样
蓝天白云下的草原是一种域阔之美
烟雨笼罩下的江南是一种意蕴缠绵的静美
都市里穿着时尚的妇女是一种摩登美
田野里劳作的妇女是一种纯朴美
卓别林的喜剧带给人们欢乐是美的
莎士比亚的悲剧带给人们思考也是美的
美是不受地域、气候、阶层等客观条件限制的
美的事物就在我们身边
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 ...
就这样
我们边走边聊边拍
行摄在古徽州几处最佳的景点上
大家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三天
行摄结束时
大家在摄影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上
多多少少都有所收获
上一张创意的《江南雨巷》图
这样的意境是晴天所没有的
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座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心地段
北面依山
南面傍水
由不同年代建成的徽派建筑构成的整个街巷
呈鱼骨架形分布
西部狭窄
东部较宽
因屯溪老街坐落在
横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汇流之处
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清明上河图”
是中国保存最完整
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市
我们在这里练习了人文题材的拍摄
德阳楼
昔日的富庶繁华虽然已成往事就像这绚烂的秋天早已是硕果累累
登瀛楼
浓浓的文化底蕴
却透着低调的奢华
老街上的游客
这个老宅子已经成为博物馆
难得啊!这种传统手艺还有年青人继承... ... 只是花样少点
老艺人的孙悟空、猪八戒、小狗、小猫什么的她都不会
好吃吗?我小时候要玩好长时间才舍得一点一点的吃掉
宜兴紫砂壶专营店
陶瓷工艺品店
孩子们对石器小挂件还感兴趣,因为便宜,10元1个
鼻烟壶,画工不错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吃的东西,你看见吗?出手就是100元,老板娘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大人们反而谨慎,货比三家再说吧
哇... ... 品种真多
互联网时代,这真成了历史
还有多少人会用毛笔呢?
花农只卖100元1斤,到这里就要500元1斤了
毛豆腐店,码头真好
豆腐西施
来一份尝尝
黄山烧饼
只尝不买
中国人节日真多... ... 烧饼也有节啊
儒村
我们路过儒村时
山沟里的菊花开的正艳
置身于花海中
好像来到了人间仙境
秋
在这儿绽放
是那么的肆意
那么的富有诗意
这里种植了大遍地徽州贡菊
是难得的视觉盛宴
吸引了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欣赏秋色
带动了乡村的旅游经济发展
劳动者是美丽的
就不让你拍
4岁多的小女孩已经帮妈妈干活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这女孩真可爱,多拍几张
城里来的赏秋人
阴天的散射光倒适合拍花
小雨过后
我们走在给雨润过的泥路
凉爽而又温柔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
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不再胆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试试寒,试试暖
然后一瓣瓣地绽透
拍摄大场景就要利用田埂形成的分割线和色块来增强景深感了
摄友们忙得不亦乐乎
老沈同志在研究菊文化
娘子军与党代表合影留念
协理
离开儒村
车子穿过一个隧道
便是协里
协里号称彩色世界
是个隐秘的野趣徽州小村落
红叶枫树与田野古道、徽派风格的小山村相映衬
仿佛世外桃源
虽然是阴霾的天气
但仍然能领略到她的风采
宣大姐是位资深的摄影爱好者,你看她拍片时的英姿多专业呀
塔川
这是个一到秋天便大放异彩的小村落
塔川是中国三大红叶区之一
这里的红叶是一种乌桕树
经过霜降
展现出层次丰富的颜色
如诗如画
望田野
雨润田野道路泥
秋入横林数叶红
树树秋声
山山寒色
看村庄
乌桕银杏
苍松古木
粉墙黛瓦
雕梁画栋
小桥流水
游人如梭
或淡如轻烟
或浓如泼墨
好一幅皖南古韵秋色的乡村风景画
进村便见乌桕与银杏
村庄外到处都是乌桕树
古树参天,翠竹环绕,相映成趣
透过古树窥视徽派建筑
小巷深处别有洞天
雨后小巷的石阶还是湿润的
古老的徽派建筑群
高高的骑马墙
这里的南瓜与建筑都是那样的和谐,两个字:纯朴
红柿子与粉墙黛瓦相得益彰,有着中国画一样的情趣
他们生活在这里一定长寿
农家小院
哇... ... 厉害了,我的哥!这是明代建筑
遇见了丁香姑娘,可惜嫁人了
村边小溪清澈如镜
宏村
我们到达宏村
已经黄昏过后
夜幕降临
如镜的水面倒映着岸上徽派建筑和红灯点点
别有一番静谧与神秘之美
早起去卢村没拍到日出
却意外地收获了晨雾
云雾缭绕中的卢村
好似梦境一般的美丽
返回宏村
天晴了
晨光沐浴下的宏村
满眼的色彩
淡淡的迷雾
古朴的村庄
恰似走进油画中绚烂优美的意境
南湖艳丽的乌桕
映着天赐的秋色
湖边枯黄的残荷
就着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式建筑
构成最唯美的画里乡村
眼眸所及
处处是景
这是我们一路上遇到的唯一次艳阳天
当我们中午离去时
太阳又象害羞的姑娘
隐藏进厚重的云层里
我们入住的老牛角客栈就在两棵大树旁边,进出很是便利
老板娘热情、厚道,饭菜做得好,还送我们清热解毒的野菊花
先拍张小巷练练手,好长时间没拍夜景了,今天晚上拍个够
南湖夜景,要有月光就好了,天空可以有点孔雀蓝
宏村著名的景点月沼
今天周三摄友还不算多,估计周末要人满为患
生意不好做啊,老板娘站在门口招揽生意
夜深了,游客都已散去,小镇变得如此冷清清的
小巷子里空荡荡的,这时候要有位拿红纸伞的丁香姑娘该多好
这店名很文艺
这家店里还有人在喂鱼呢,想想脚心都痒痒
这老公真好
夫妻店,好温馨啊
独角戏,没戏
为明天做准备,真辛苦
路过卖工艺品的小店铺,看到那墙角的二老注视着儿子,我心里莫明其妙地有一丝悲伤
中央电视台的名片很好使,这么晚了还有生意
老沈这次主要是文化之旅,你看,他正在考察毛豆腐的文化
卢村晨雾
云雾缭绕中的卢村,好似梦境一般的美丽
晨光沐浴下的宏村
南湖
村里建筑完好
宅院内很别致
南湖书院
街道边的骑马墙
湖边小景
南湖艳丽的乌桕
村口小景更有生活趣味
丁香姑娘
工艺品小摊
洗木耳
那女孩漂亮
老师画的就是好
有美景就有画家
篁岭
我们到篁岭是个周四
景区人很少
乘缆车不用排队
随到随上
走出缆车
站在村口大树下
放眼向篁岭望去
那依山而建的民居井然有序
家家户户凿窗采光
支架晒物
古朴徽派建筑间点缀着色彩艳丽的秋收果实
成就了一幅民俗风情画的杰作
这片山麓上静谧而安宁的村落
在红红黄黄的树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
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
犹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我们享受着
秋色的饕餮盛宴
置身于其中
已然醉了
那大桥应该建成风雨桥的模样就好了
这晒秋人为的痕迹太重
人们拍得很来劲
怎么挂上去的呢
这柿子树是真的
经典的角度,网上很多
远山的雾倒是神来之笔,不然暴光就过了
抓住了瞬间即逝的阳光
这南瓜长得喜人,足有1米多长
还是柿子好看,真实、自然
架子下面的游客真多
编织竹筐工匠
热闹
真想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 ...
怎么村口都有参天大树?这是个风水文化问题,交给老沈去探索
下雨了
那株红艳似火的树,是当地特有的乌桕树,树叶经霜后如火如荼
十分美观,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赞名
乌桕树在雨中还是那样艳丽
换长焦,来张特写,看清楚了吗?上面白点是它的果实
这儿是观赏梯田的景观台
能锁住城里人的花花心吗?
一颗是大自然的真心,一颗是人造的假心,怎么可能同心
这是枫叶哦
石城(程村)
石城以迷雾最具代表性
当一缕缕阳光从山脊洒向晨雾中
晨雾中呈现如流金般的美丽
徽派古民居在晨雾和炊烟中若隐若现
与傲霜红枫交相辉映
宛如梦幻般的天然画卷
我们傍晚时分到达石城程村
期盼着第二天早晨能有上述美景的出现
当第二天早上起来
推开窗子一看
傻眼了
外面竟然下着小雨
不死心的我们
等待了近1小时
雨渐渐地停了
我们沿着泥泞地小路爬上山坡
找好机位
静静地等待美景的出现
苍天不负有心人
虽然没有日出
但我们拍摄到漂亮的云雾和袅袅的炊烟
也算不虚此行吧
吃早餐后我们离开石城
前往菊径
在那里我们拍摄了中国最圆的村庄
为我们此次古徽州之行划上了一大大的句号
人为制造的烟霞越来越大,反而影响到拍摄
这里没有人为的烟雾
来一组黑白胶片味道的
菊径:中国最圆村庄
这里的红叶也很漂亮
要结束了,再给大家合个影吧。老师虽然不在上面,但希望能在你们心中
踏上了回家之路,丁香梨师傅车开的真稳,手机拍照都不虚,希望大家也能记住他
结束语
在此我要特别地感谢司机丁师傅
一路上为大家热情周到的服务
感谢6位摄友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感谢办公室的计调蜻蜓及时的指导
再见!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跟着您的脚步去欣赏美景,每次都有收获👍🌹
美景一直在路上
徽州的菊花开的正旺
手动点赞,刘老师带队给力,写帖子也很用心!
我也想去徽州看一看
去赏美景喽~赞。
一直都很想了解一下徽州的文化。。。
风味十足啊,有风景,有人文
阿姨们好开心
你们去的时候天气也不错!
古徽有韵味
一篇很走心的游记
引用 阿彬.发表于 2017-11-27 13:40:36 的回复
你们去的时候天气也不错!
多数是阴天
古徽州人杰地灵
古徽州,淡妆浓抹总相宜
色彩斑斓的秋天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