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怒江江畔,用人文代替风光

    怒江大峡谷 /怒江江畔,用人文代替风光

    写在前面:
    一颗热情年轻不安分的灵魂最终还是停在了游侠客的大家庭里。我第一次写游记,第一次踏上怒江这块神秘的土地,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文带给我的震撼。想说的很多,又不想太俗套,只能学着像我很喜欢的一本书《你是浪子别泊岸》中的游记一般,带有那么一些诗意的感觉。像我这般从小在城市中长大的小孩,从没有感受过什么是人文,人文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为什么会如烙印般深深烙在一个名族的灵魂里,但这一行之后,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点我疑问已久的东西。

    大理的夜

        早早的来到大理,这个不知来过多少次的地方,每一次来到这里都会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就如同我10多岁时第一次站在洱海旁那温暖的阳光一般。因为洱海改造治理,曾经湖畔熙熙攘攘的客栈,如今也稀疏了不少,但依然没有影响这里的阳光这里的风和苍山的雪。我站在古城外,热闹的人群从我旁边经过,多少让我感觉到一次凄凉。
        这一行我遇到了一位亦师亦友的老师。中年男子,皮肤黝黑,嗓音浑厚,学识渊博,履历丰富,站在他身边,我好像一只初出茅庐的小牛。大理的夜有些微凉,冰冷的空气穿过每一条街道,我们相约去喝一点啤酒,相谈甚欢过后沉默了下来,我怯生生的提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成为像您一般优秀的人呢?他拿起桌上的餐巾纸给我看了一眼然后擦了擦嘴,问我明白了吗。他又说:只要你坚持去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这句不知在网上看过多少次的鸡汤文,在此刻显得特别的显眼。远处月光下的苍山暗暗的发出白光,被云彩遮住了不少,就如同他刚说的话一般隐秘而又耐看。
        深夜的客栈格外的安静,一行的团友都纷纷赶到,古城似乎已经睡下,而我却有些惶恐,明天究竟会是什么样,一段新的旅程在等待着我,而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银杏是什么味的,我真没吃过

        从大理出发,大约7个小时,我们到达了银杏村,话说之前我真没吃过银杏果。这边进村要换乘摆渡车,这我想起了北疆的禾木村亦是如此,只是银杏村可能被黄色代表了,银杏树如同花朵般把村落包裹其中,含苞待放。错落有致的院子被银杏叶给铺满了,街道上人头攒动,只是各式的招牌显得突兀。可能十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室外桃源吧,被现代的侵袭后,这里的景观没有提起我多少兴致,相反这里的故人到是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却是增色不少,依然还能见到裹脚缠足的奶奶。

        我独自一个人坐在村子中央广场的阳光下,看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游客,大家从各自的家乡来到这里,或喜悦或心里埋藏故事或暴烈出走,大家在旅途中都在寻求一点静谧,寻求心中想要的答案。天气很好,把我的头发嗮的发烫,暖洋洋的,似乎这里更适合悠闲的散步,三两个朋友院落中泡上一壶茶,小憩一下。被时代冲刷过后这里貌似已经有点满目疮痍,文化留有一点点痕迹,但不是那么明显,就好像如今的快餐时代一样,简单快捷却又食而无味。

    穿村而过,为了赶一个日落,虽然乌云密布但大家还是决定去山上看一看,既然来了便要不留遗憾,就算是乌云密布那也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呢。上山的路很是崎岖,小石子硌的脚痛,还好大家都是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到半山的小塔时飘起了雨,这便显得更加的凄凉,犹如生活一般,你感觉快要的被绝望压垮的时候生活不会丝毫的怜悯你,而是再给你一记重拳。雨伞也挡不住雨点打到脸上,山下一片水气白茫茫,毫无生气可言,氤氲的雾气似乎催着我们回到温暖的角落去。最后大家没有一丝离开的意思,乌云被阳光戳开了一个洞,太阳还是露了出来,光线洒满了整个银杏村,所以还是那句话,好风景都是等出来的。

    进入怒江,站在龙的脊椎上

        怒江两岸的文化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多少代人在这里生活劳作,怒江的水养育了无数人,在这三江并流之地,三座大山把它们分别排列其中,三座大山宛如巨龙的脊梁一样伏在大地之上,孕育了多元的名族文化。
        车辆颠簸在被修的凹凸不平的路上,走走停停,缓缓的往大山深处开区去。我们来到了一个叫知子罗村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怒江州的州府,如今却衰败的如同一个年迈的老人。知子罗在傈僳语中为好地方的意思,三十年前想必也是一派兴兴向荣的景象,老人们在街道旁晒着太阳,孩子们在街道上奔跑玩耍,修路的大货车从村子经过,卷起灰尘,把村子远远的抛在身后。曾经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大都搬离了,只留下一些妇女孩子和老人,我想出门打工的男人们一定和他们所爱的人说过,等我赚到钱了就回来把你们接走。

        我在街上闲逛,没有商店没有高楼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果说银杏村是被繁花锦簇的新星的话,知子罗村更像是一颗爆裂之后的白矮星,默默的发出暗暗的光。文化底蕴流淌在它的血液里,我路过一户人家时,看到一个小孩被母亲关在木门里面,隔着一个门缝给门外的母亲递各种东西,门缝里黑黢黢的,小孩的眼睛却格外明亮,母亲匆匆收好东西,交代了几句之后便离开了,只留下孩子的一双眼睛在门缝里默默的看着。孩子很可怜,但也许母亲的爱可能更加浓烈吧。想起我小时候也曾被母亲关在家中,母亲上班去我就只能隔着防盗笼和外面的小朋友玩耍,想来不免有一些伤感。
        继续往村子深处走,便又来到一户人家,一位很可爱的小朋友在栅栏内玩耍,头发和衣服上都沾满了泥土,脸却洗的格外白净,想必她母亲一定是个细心的女人,小女孩的眼睛干净又明亮,仿佛像我日夜思念那个人的眼睛一样。小女孩丝毫不害怕我的镜头,我便跟着她来到了她家门口,屋里一位看似很年轻却在照顾着2个孩子的女人在忙碌,她也很热情的来门口迎我们,面带笑颜,浑身散发着少数民族的淳朴,简单交谈几句,她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她说她今年29岁,却不知道是哪一年出生的,从记事开始便是别人告诉她的,独自抚养三个孩子,最小的还是襁褓中的婴儿。这个坚强的傈僳族母亲让我有些许震撼,她邀请我们进屋,但我们三四个人为了不给她添麻烦便谢绝离开了,走之前我们把身上留有的糖果给了小女孩,她很开心,我却心情复杂。
        

        多少代人从这里走出,只为寻找更美好的生活,历史的车轮从村子中碾过,带走繁华留下了一些疮痍,但仍然有人驻守在这里,驻守在一个叫做家的东西里,我不能感同身受他们,不知道他们过得辛苦还是幸福。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文化不会被时间给带走,它深深的扎在土里,流淌在他们的血肉里,还有信仰支撑着他们,想必也是一种力量吧。

    寻找神秘的纹面女

        我们赶了快一千公里的路,路上颠颠簸簸,去过了大小的村落,为的就是来这边境的地方一睹纹面女,曾经看过新闻资料上的介绍,如今很快就可以见到,不免心中有点激动。这个神秘的民族,曾经经历过什么,那里的女人们为什么要纹面,我想这些都是我们此行的目的。

        我们换乘了当地的小车进入了丙中洛,这个建在半山腰上的村子,像一条朴素的毯子,披在了大山的身上。稍作停留,我们便要前往独龙族所在的村落,村子位于接近山顶的位置,我们的车队缓缓上山,沿着盘山的小路,由于怒江州大力开发旅游,曾经的泥土路,如今也修的好走了不少。听村子里的人说曾经要下山一天只有一辆车进出,几十公里的路程却要走两三个小时,可想当初的艰难。

        当地大多数人民都信仰天主教,每个村子至少都有一个天主教堂,我们来到独龙族所在的村子门口便是一间小教堂,如果说欧洲的教堂是华丽的贵妇的话,这边的教堂更像是一个朴素的教徒,一些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风格,简朴而又庄重。我们一路寻觅纹面女,听当地人说现存的纹面女已经只有25人了,最小的也已经70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当年边疆的藏族会来独龙族的村落里掠夺妇女和粮食,所以女孩只要从记事开始便要用削尖的竹签在脸上刺出很多伤口,再用花的染料涂抹在伤口上,等伤口愈合时,脸上便留下了很多花纹,这样掠夺者便心生畏惧就不会把女孩抢走,以此来保护村落。还有一种说法便是说纹面是独龙族的信仰,他们觉得纹面神灵便会保佑他们,是一种美丽的象征。说法不一却也无从考证,每一个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就让它淹没在滚滚的红尘中吧。
        最终我们在一户人家找到了一个纹面女老奶奶,老奶奶不会说汉语,只能通过她的子女交流,了解到奶奶已经八十三岁,身体不太好,不能坐立太久,所以我们做了简短的拍摄,希望能留住这一段有趣的文化历史。如今独龙族的年轻人都已经没有纹面的了,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们只能在图片上看到纹面女,但每一段历史都是值得尊重的,它为中华民族多元灿烂的文化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冬樱花

        离开了独龙族村落,离开了怒江,我们便要前往我们旅程的终点,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地方,樱花谷。我印象中的樱花便是像日本富士山下的,花团锦簇,欣欣向荣。但到达后我才发现,还有一种叫冬樱花,顾名思义冬季的樱花,它没有日本樱花那般辉宏洒脱,而是多了一点秀气精致。花朵很小,整个花很紧凑,每棵树独立着,并不肩并肩的生长。整个樱花谷大多数都是彝族聚居着,彝族人民的热情我从小便深有体会,他们崇尚火和老虎,用火焰一般的热情招待着所有的来客,正如他们的敬酒歌词说的那样;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也喝。

    写在后面
    最后当然要留给我那些可爱的团友啦

    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我出发时的疑问,最后我还是似懂非懂,不过比之前已经进步很多了。人文,如字面意思,人和文化,但老师告诉我,如果是一张不错的照片,那里面除了这两项还要有故事性。我拿着相机记录下一瞬间,当人们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会了解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种文化,一段历史,那这就是一张好的人文照片。怒江一行,人文比风景更加有趣,更加有深度。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3778个文字,31张图片。帮助了11289名游客

    冬樱花真的美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6:16

    好想看放大的清晰的细节的冬樱花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6:23

    现在很少能看到裹脚的太太了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6:24

    裹脚也好 纹面也好,每一段历史都随着时间消逝了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6:56

    关于纸巾,我的理解是 物尽其用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6:56

    了解当地的风俗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7:01

    奶奶穿的是小脚鞋?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7:39

    看到了以前裹小脚的了 历史的见证啊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7:43

    故事都在人文上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8:03

    云南的风土人情保存的真的非常完整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8:06

    大山深处不为人知的故事

    举报 回复
    2017-12-11 18:18

    人文纪实的照片故事叙述性和真实性似乎比纯风景照片要来的强烈

    举报 回复
    2017-12-11 21:58

    裹脚缠足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见证历史

    举报 回复
    2017-12-11 22:48

    人文是景区很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举报 回复
    2017-12-12 10:24

    确实是人文代替风光。但是风光也不错

    举报 回复
    2017-12-12 10:53

    人文也是一种特色

    举报 回复
    2017-12-12 13:58

    风光照很美

    举报 回复
    2017-12-12 17:10

    丙中洛艳阳高照哇

    举报 回复
    2017-12-17 00:15

    带着人文色彩去旅游赞

    举报 回复
    2017-12-28 23:50

    怒江很有人文特色

    举报 回复
    2018-01-03 09:22

    旅行是身体和文化的洗礼

    举报 回复
    2018-01-04 22:09

    相关游记

    相关攻略

    游记目录

    • 01 / 大理的夜
    • 02 / 银杏是什么味的,我真没吃过
    • 03 / 进入怒江,站在龙的脊椎上
    • 04 / 寻找神秘的纹面女
    • 05 / 冬樱花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