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多伦路,看看大上海”
大一的时候,偶然在图书馆的一本摄影集上看到这幅照片
于是大学毕业后,迫不及待的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第一次搬家租房子
机缘巧合,找到了多伦路上的一个三层楼的老弄堂里
从此和这里结下了永远的缘分
(产品呈现师:杨梅)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在20世纪初,这里还是宝山县的一个荒凉的地方,在华的一个名叫窦乐安的英国传教士买下了这块土地,1912修成,并取名字为窦乐安路,直到1943年当时的汪伪政权收回租界,才将名字改为多伦路。
那么这百年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路线策划师&呈现师杨梅一起来探个究竟吧。
【活动时间】2018年2月4日
【活动人数】18游侠少年及其家长
【线路呈现师】杨梅
【摄影师】微的乐乎
多伦路在上海地图上并不起眼,仅550米,但它却是 中国近代史上的卧虎藏龙之地,二十世纪初 文化界重地,也是许多彪炳史册的 文坛名流 曾经工作与居住的地方,其中就包括了 鲁迅、茅盾、瞿秋白、丁玲 等,台湾作家白先勇也在这里的白公馆里度过童年。
【领取人文行走任务书】 开启今天的精彩旅程
【多伦路】探寻海上文化名人和风格突出的各式建筑
和鲁迅一起畅谈古今天地
在多伦美术馆参观当代青年画家的作品
走在四川北路上,川流不息,人声鼎沸,不妨思考一下马爸爸和王健林先生的对赌,你认为线下店最终会被线上店代替吗?
从多伦路路过四川北路,小拐就进入了山阴路。
山阴路的历史,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1911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往北越界筑路,从四川北路拓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即被命名为施高塔路,以纪念曾在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会担任总董事的英国人施高塔,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将其更名为山阴路。
山阴路 全长不过600多米、宽不过两车道的山阴路上聚集了34处名人旧居、14处历史遗址、22处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包括 鲁迅故居、茅盾故居、瞿秋白故居、党校旧址等。
以恒丰里为代表的 早期石库门里弄,以 大陆新村 为代表的有小绿地和现代卫生设备的 新式里弄,以山阴公寓 为代表的 独立成套式公寓住宅,以 千爱里 为代表的 花园式里弄 等等,山阴路可以说是一处自然形成的近代民宅“博物馆”。
在山阴路上,我们还找到了第一面国旗的诞生地,孩子们亲切的在此合影留作纪念。
甜爱路作为上海市爱情的坐标,墙面上贴满了幸福的诗句。
少年们仔细的完成人文行走任务书。
最后在鲁迅纪念馆门前来张大合照,欢乐结束本次的行程。
2018年,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行走,发现旧上海的历史,抓住时代的文脉吧。
(以上活动图片来自于摄影师微的乐乎,如需商业使用,请通过本平台联系摄影师)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