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察诗日记:漫步北土城元大都遗址听万马奔腾

    /察诗日记:漫步北土城元大都遗址听万马奔腾

    察诗日记:漫步北土城元大都遗址听听万马奔腾

    察诗日记《万马奔腾》
    作者:察哥兰草
    朗读:察哥兰草
     
    此刻你要是能分得清由远而近的马蹄声一定没走过心
    那些喘着粗气的红马黑马白马及花马簇拥着一缕神圣
    让人想不到的是开始是一字排开奋力呼啸着挤出马群
    那些活灵活现的儿马母马小马和马驹全都是一样心情
     
    应该说在通过我们的视线之后许多马都会放慢了脚步
    而在每匹马的主人跟前就不一样了它们一个比一个愣
    蹶起挂着铁掌的马蹄子踢后边马头几乎根本就不可能
    但肚圆的可以用胸肌马脖子靠挤让它一个比一个兰性
     
    别跟我说锡林浩特的骏马全是一水儿的纯血不带乡音
    察哈尔八旗四牧的此地话就是张家口的土话成于大清
    乾隆大帝到此一游还到处题诗题字还写过了内外一统
    你看二三百年前的正蓝旗乌珠穆沁全归属察哈尔都统
     
    每次那达幕都是一次战争预演人与人马与马都在较劲
    每次祝酒歌都有战马嘶鸣草原天路在唱着晚霞和黎明
    突然间张家口不属于蒙古了这让我想起来就十分伤心
    不带这么玩的我的漠南我的察南都已远去我的巴尔品
     
    北中国的历史就是这么的没用过去了的永远没了精神
    要是还有来生你到张家口东边西边北边听听他的口音
    张家口四大神兽独积干扑壁虎水蛋壳妨倒祖他都在用
    现在只剩下草原天路起伏的百里坝头看他们万马奔腾
     
    2016年8月3日  星期三  19:30  写于北京
    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发表于北土城

        南下之中,我就一直期盼着北方塞外,不没敢渴望北京呢,能下一场大雪。可惜没有哇。在家闲的没事干,早上背着相机开始散步于北土城。
        相机对着这组壁画,突然让我有一种拍全了的感觉。
        也是,能把这些上面的历史故事弄清,也不枉我在梦中,走了趟草原。
       元大都土城遗迹,是北京地区原样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段元代大都城遗迹,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因其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在历史上发挥的特定作用,几百年来,元土城遗迹已形成了自身的个性及独特之处,突出体现在其具有不朽的都城建筑及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它是北京城市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更是今天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海淀段包含西土城和北土城两段,南起光明桥,经学知路口至京昌高速公路,与朝阳段接壤,全长4.2公里,总占地面积46.8公顷。
       公园由三条主线和十大景区构成,三条主线是元土城遗址、土城沟水系和沿线绿化带。园内的亭台池榭、花草树木、各种灯光夜景、大型雕塑以及公园设施,共建成十大景区:城垣怀古、古城新趣、蓟门烟树、蓟草芬菲、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在为人们提供足够的视觉、漫步空间的同时,还衬托出残墙古树的雄浑和苍劲。
        草原人有多可怜啊,在北京没的拍了,对着壁画我流连着。555,555,555,重要的情感,说上四遍吧。
        哈哈,明明555了三遍,好吧,你数来着。我说是四遍。显货一个,就你识数,一点油墨也木有。

    “大都建典”是一组伟大的画作。它确实是画的好。
    每次看到这组高温釉陶瓷壁画——“建大都庆典”。我都会认真地重新看上一遍。

     大都建典雕塑以佩有经络、鲜花等装饰的四头大象开道,象背宝座上是威严的忽必烈,身边还有显示其彪悍的金钱豹。文官,武将,法师,使节等排列在两侧,甚有社禝栋梁之感。下部为显示元之气蕴的国际大都市宫殿,学府,教堂,民居建筑基石的造型。

       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年,中国北方的又一个游牧民族——蒙古族的势力越来越强盛。蒙古族在唐朝时被称为“蒙兀室韦”,原活动于今黑龙江省的额尔古纳河一带,8世纪时开始西迁,游牧于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之间(今外蒙古乌克巴托以东地区)。12世纪时,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畜牧业的发展,再加上辽金以来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影响,蒙古族的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       在长期的部落之间的战争中,蒙古孛儿只斤部的贵族铁木真逐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并且结束了蒙古族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各部落。1206年,铁木真正式建立蒙古政权,在斡难河上即位蒙古大汗,被各部尊称为成吉思汗。

       元世祖忽必烈于1267年“始于燕京东北隅,辨方位,设邦建都,以为天下本”。1271年正式建国号"大元"。第二年,现北京城被定为元之大都,从此元大都就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帝都。

     "大都建典"以花岗岩雕塑群和高温釉陶瓷壁画来体现元帝国首都初建的磅礴气势和以中华优秀文化来立宪、施政的成果。反映了大都建成时的庆典盛况。

        蒙古统一以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即向南方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211年,蒙古军队大举伐金。两年之后,又兵分三路南下,一度包围了中都城,还占领了中都城以南大平原上的一些地方。转年,再围中都。金朝为了逃避蒙古军队的频频威胁,将都城南迁至汴梁(今河南开封)。1215年,也就是金朝迁都汴梁的第二年,蒙古骑兵顺利突破南口一带的天险,滚滚尘烟中,万马奔腾,直趋中都城下,把整个中都城围困得水泄不通。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之后,金兵终于不守,蒙古骑兵攻进了中都城。    当蒙古骑兵攻人金中都城的时候,蒙古的贵族集团还没有在这里建立都城的丝毫打算。于是兵荒马乱之中,中都城内金代的皇宫被大火焚烧,一代宫阙竟成一片废墟。在过了将近二十年之后,也就是1234年的时候,有人来到这里,满目所睹只是“瓦砾填塞,荆棘成林”的景象。(邹伸之:《使蒙日录》)。    蒙古军队攻陷中都城并占领了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之后,便在成吉思汗的统帅下挥师西征,留守华北的任务则交给了木华黎。这时的中都城已改称燕京,只不过是一座残破的城池罢了。

        此后又过了四十多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成吉思汗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元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抱着消灭南宋统一中国的勃勃雄心,从蒙古高原的都城和林(今外蒙古哈尔和林一带)来到燕京城。可是此时城中的宫殿早已成为废墟,于是忽必烈决定在旧金中都城的东北郊外选择新址,营建一座新都城。在新都城营建的过程中,又决定以“元”为国号,并把新都城命名为大都。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大都城建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元大都,蒙古人称其为“汗八里”,也就是“大汗之城”的意思。       元大都的建设是非常成功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 Polo)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来到大都城。他对大都城的平面设计极为称赞,他是这样在其游记中描写的:“全城中划地为方形,划线整齐,建筑房舍。每方足以建筑大屋,连同庭院园囿而有余。... ... 方地周围皆是美丽道路,行人由斯往来。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尽言。”(冯承钧译,沙海昂注:《马可波罗行纪》第二卷第七章,商务印书馆,1936年)。       马可·波罗对大都城的描述,出于事后的回忆,又经过他人记录整理,难求其完全确切。可贵的是,通过他的叙述可以看出,元大都确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城市。

        大都建典雕塑西侧,立有元大都的主要设计者刘秉忠的塑像,他的身后,是一幅用粗陶制作的大都城貌图。
        元大都的主要设计者是"一代成宪"的开国元勋刘秉忠。他的设计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尤邃于"易",整个营建过程都是他的"经画指授"下进行的。

        刘秉忠(1216~1274年),今河北邢台人,初名侃,秉忠是元世祖忽必烈赐给他的名字。秉忠少时为僧,自号藏春散人。由于他学问渊博,尤其精通易经及邵氏经世书,对天文、地理、历法等无不精通,因此深受忽必烈的赏识。当忽必烈还在蒙古高原的时候,刘秉忠已是他手下的谋臣。他曾奉忽必烈之命选址建造开平城(在今内蒙古多伦附近),元中统四年(1263年)升开平府为上都。又过了四年,即元至元四年(1267年)刘秉忠受忽必烈之命筑中都城,随后改称大都城。关于这件事,《元史》本传上有比较具体的记载:“(至元)四年又命刘秉忠筑中都城,始建宗庙宫室。八年(秉忠)奏建国号曰大元,而以中都为大都。他如颁章服、举朝仪、给俸禄、定官制,皆自秉忠发之,为一代成宪。”这就是说,不但大都城是刘秉忠主持建造的,连元朝的国号以及开国的典章制度也是出自刘秉忠的建议。《续资治通鉴》中还记载:“景定四年(即元世祖中统四年,1263年)春正月,蒙古刘秉忠请定都于燕,蒙古主从之。”按这个说法,连忽必烈决心定都北京,也是与刘秉忠的主张分不开的。
         在我国历代的都城建设中,元大都的平面设计,可以说是最接近于我国古代一种理想的设计方案。    《周礼·考工记》说“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大意是说:一个帝王都城的设计,应该是一个正方形的大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门内各有笔直的通衢(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在大城之内,中央部位的前方(南面)是朝廷,后方(北面)是市场。在朝廷的左方(东面)是太庙,右方(西面)是社稷坛。
        元大都城虽然并不是正方形,北面城墙上也不是三个城门,而是仅有两个,但是总体来看,城内主要建筑群的布局和安排,基本上是合乎“匠人营国”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设计要求的。

        大都城的外郭城周长28,600米,南北略长,呈长方形。南墙在今北京城东西长安街的南侧,北墙在今德胜门和安定门以北五里处,即使我们现在所游览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一线。东墙与西墙分别与今东直门和西直门所在南北向的垂直线相重合。元大都外城(大城)北面只有两座城门,东为安贞门,西为健德门;其余三面各有三座城门。东面的三座城门,自北而南依次为光熙门、崇仁门(相当于今东直门)、齐化门(相当于今朝阳门);西面的三座城门自北而南依次为肃清门、和义门(相当于今西直门)、平则门(相当于今阜成门);南面三门,正中者称丽正门,东为文明门,西为顺承门。    “元大都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 ... 整个城市按四方形布置,如同一块棋盘。”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这样描写大都城富有特色的街道。

        从《元史》以外的零星记述里,倒发现了几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们是积极参与了大都城的营建,并且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他们有"图山川形式,城郭经纬,经营制作之方"的趙秉温,蒙古人野速不花,女真人高雋,以及"每自出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的曲阳石工雕刻艺术家杨琼。大都城的建设也引进了外族的建筑技巧和形式,使用的人才中有大食人也黑迭儿为工匠总管,"受任劳勋,夙夜不遑。心讲目算,指授肱麾,咸有成画"。尼泊尔建筑师,雕塑家阿尼哥主持修建了大圣寿万安寺塔,是元大都城的重要标志。

        元大都的建成,除了刘秉忠的功绩之外,还要归功于胼手胝足的劳动人民,其中包括当时许多有丰富建筑经验的能工巧匠。为了建设这座规模宏伟的大城,征发了全国各地以至亚洲一些国家的各种行业的工匠。当时,在大都设有名目繁多的专门工场,如大木局、小木局、车局、铜局、采石局,等等。

      《元史·地理志》载:“元太祖十年,克燕,仍以燕京为燕京路,总管大兴府。世祖中统二年,修燕京旧城。至元元年都中都。四年,始于中都之北建今城而迁都。九年,改大都”。根据《宫阙制度》等文献记载:“大都城方六十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曰顺承,南之左曰文明;北之东曰安贞,北之西曰健德;正东曰崇仁,东之右曰齐化,东之左曰光熙;正西曰和义,西之右曰肃清,西之左曰平则”。  根据《元史》等文献记载,元朝初建时,仍以开平为都城,称为上都。同时,为加强对广大中原地区的控制,在燕京修筑宫室,设置省部等统治机构。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忽必烈将燕京改名为元中都城。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忽必烈在兵伐南宋即将统一全国的时候,决定放弃燕京旧城,重新择地,要建设一个与元朝帝国相称并具有统治全国意义的新都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刘秉忠的主持下,于燕京旧城的东北侧,新都宫城的营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经过9年多的时间,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首先完成了皇城的主体建筑工程。又经过7年多时间的建设,新的都城基本建成,在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元皇室、贵族、衙署、商贾相继迁入新建成的大都城。从此,元大都城就成为元代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新建的大都城规划整齐,井然有序,城墙高大宏伟,拱卫全城,宫殿建筑雄伟壮丽,独具风格,街道整齐,形如棋盘,坊巷胡同平行排列,居民住宅规整划一,大都城内水陆通达,商业繁盛。正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述的: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宏伟繁华的都市。今天,从北京城市发展史的角度观察,元代大都城的整体规划建设理念,对元以后持续发展的多民族国家——明清都城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和提供了发展空间。

         鞍缰盛世景区,是以马为主线,利用地形起伏变化,在局部地段营造蒙古草原的自然风貌,并以八匹高大雄伟、栩栩如生的骏马和马鞍的雕塑紧扣主题,表现蒙古人当年策马征战天下的恢弘气势.。
        蒙古人马上得天下,素有马背民族之称。蒙古人与马相伴一生,无论童叟均以马代步。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人自幼就在马背上成长,马就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马性烈、慓悍,对主人却十分忠诚,蒙古人视马为牧人的朋友,马已深深地融入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之中。

    举报

    本篇游记共含5483个文字,71张图片。帮助了13215名游客

    我们生活在这历史沉淀 其上的沃土,对于历史,应该铭记,而非遗忘

    举报 回复
    2018-03-05 21:56

    引用 久久V5发表于 2018-03-05 21:56:31 的回复

    我们生活在这历史沉淀 其上的沃土,对于历史,应该铭记,而非遗忘

    草原人有多可怜啊,在北京没的拍了,对着壁画我流连着。555,555,555,重要的情感,说上四遍吧。 哈哈,明明555了三遍,好吧,你数来着。我说是四遍。显货一个,就你识数,一点油墨也木有。

    举报 回复
    2018-03-05 22:35

    古代人们的智慧与结晶

    举报 回复
    2018-03-06 08:59

    引用 廷廷82发表于 2018-03-06 08:59:03 的回复

    古代人们的智慧与结晶

    元大都是开放之都

    举报 回复
    2018-03-06 11:48

    历史的产物

    举报 回复
    2018-03-08 17:16

    引用 叉叉1n1发表于 2018-03-08 17:16:41 的回复

    历史的产物

    历史在这里放着

    举报 回复
    2018-03-10 11:54

    看这些需要了解历史

    举报 回复
    2018-12-25 09:36

    相关游记

    游记目录

    • 01 / 默认目录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微信扫描二维码👆
    • 游侠客公众号

    • APP下单更优惠

    关于游侠客 游侠客的故事 游侠客招聘 联系游侠客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交换链接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游侠客用户服务协议》 《游侠客服务隐私政策》

    营业执照 旅游度假资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食品经营许可证

    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涉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专用举报邮箱: admin@youxiake.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旅游预订电话(免长途费):400-670-6300 投诉及紧急事件联系电话:400-670-6300转5 全国旅游投诉电话:12301

    公司总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浙商大创业园D幢3楼

    浙ICP备20007990号 公安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2105号 © 2025 youxiake.com 版权所有法律顾问:北京中伦文德(杭州)律师事务所 傅林放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