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螺沟回到成都,出租车司机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可以在成都游览的景点,听说离市内很近有个洛带古镇,我们决定前去游玩。
第二天一早,去南门坐直达洛带镇的旅游班车,半个小时车程就到了。我们径直朝古镇走去,一个大牌坊出现眼前:洛带镇。
走入古镇,确切的说,更像近年打造出的旅游景点,两边商铺林立,店铺的伙计们忙着摆放商品,“磨刀宰客”,对此我有些失望,既然来了,就看看吧,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慢慢在这条街上游逛起来。走不多远,一个高大的门楼前驻足很多人,很多人再比比画画的指点观赏,还有人拍照留念。走近一看上写“南华馆”,好像是一个展览馆,凭着走过多处旅游景点的经验上前询问:“要票吗?”门口保安摇摇头。我们很吃惊,平遥古城要票,桐乡乌镇要票,难道还真有不要票的景点啊!进去看看。
原来这是一座广东会馆,里面的展厅介绍四川历史上历经七次大移民,清康熙初年,四川巡抚沿途巡查,乘船走了好多天,张德地都没有看到几个人,为此感到好生奇怪:当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随从回答:都死了。巡抚赶紧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朝廷。康熙下旨,鼓励向四川(包括重庆)大规模移民,清政府还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移民优惠政策。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的移民,浩浩荡荡往四川涌来,长达数十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活动由此拉开序幕。而今民间传说的“湖广填四川”移民人口达100多万,给四川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
洛带镇都是清朝前朝“湖广填四川”的大移民潮从广东福建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劳,诚朴的性格在旷无人烟,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垦荒务农,世代创业。使得洛带古镇至今保留着客家人的乡音、乡貌、乡情、乡风。所以有人把洛带称为西蜀客家第一镇。洛带镇保留下来的移民会馆尚有广东会馆(南华宫)、江西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以及由异地搬迁而来的川北会馆;会馆文化的功能,是不同地区的不同族群在一个新环境里的精神归依之地,尤其是当十一二个省份的移民如潮水般涌入四川盆地,会馆就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洛带广东会馆内“云水苍茫,异地久栖巴子国;乡关迢递,归舟欲上粤王台”一联最能反映客家先民拓荒异乡的创业艰辛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有一副讲述客家历史变迁的楹联,下联就这样写道:“华简俱成桑梓地,乡音无改,新增天府冠裳”。“乡音无改”指客家人后代仍操岭南方言,但也着“天府冠裳”,以蜀人为自豪,更是把花果之乡当成自己的“桑梓地”而报以辛勤的劳动,创建新的家园。
看到这里我为之动容了。家乡的凝聚力,家族的号召力,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带着崇敬,我在古镇里寻找往日的踪迹:在古镇的中心位置,有具有南粤特点的歇山顶,有赣南移民修建的古戏台,有闽南客家修建的土楼。。。。。。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古镇的一条并不喧闹的小巷的饭馆外,摆着五六张可容20人的大桌坐满了当地的老婆婆,看时间他们在喝早茶,在他们每人面前不是粤地常见的早茶小吃,而是每人一杯清茶。她们恬淡清闲地说着,喝着,呆着,他们是在谈过往?是在说今夕?不得而知,但那祖辈遗留的粤地习俗已经深深地刻在了骨头里。我知道,这是他们的根。
在街市的繁华,游客的喧闹中,一个古镇正在坚守着他们的历史。以开放的胸怀向人们述说着他们的往昔。这就是洛带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