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老祖宗,真在岜沙苗寨吗?
——当慢慢解开她的扣子(6)
岜沙(biasha)苗族,生活在黔东南从江县西南山坳内的5个寨子里,合计300多户,2000余人。这里密林环绕,幽静神秘,历来少有人闯入,也正因为如此,迄今还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生活习俗。
十月三十日,在我探访黔东南第十一天的上午十点,我在从江丙妹镇大桥桥北,叫了一辆摩托,在若隐若现的都柳江水的目送中,向着西南的盘山小路行驶7.5公里,抵达了传说中那神秘的“枪手部落”。
(也就是在此,我结识了福州摄影家协会的陈、林、刘三位老师及贵阳的画家归老师,开启了共同在神秘岜沙、翠里瑶浴、侗乡肇兴及皮林的芦笙赛之行。)
在岜沙村寨口,开设着六七家具有苗家建筑特色的吊脚楼客栈,由于进入了旅游淡季,游客稀少,我在其中的“岜沙客栈”,找了一间窗户朝村寨的景观房,丢下行李,拿起相机便沿着客栈下错落弯曲、或陡或缓的石板走进了的寨子。
寨子里的行人不多,偶尔有些苗人赶着牛或挑着菜篮,沿吊脚楼间的小径匆匆走过,尽管之前已做了一些功课,但亲眼目睹岜沙苗人的装束,依然令我感到有些诧异。
岜沙的男人都在头顶结了发髻,而将其余部分的头发剃光,他们上身着发亮的枣红色的、圆领右开襟土布衣,下身穿黑色直筒大裤管土布裤,并在腰部和肩上,分别佩着砍刀、扛着土枪;而女人们,则将五颜六色拼接成的菱形图案的衣裙,裸露于那发亮的枣红色的土布衣裤之外,并在小腿部套上刺绣的饰套,在她们的项上及手腕上,一般都配以粗重的银项圈及银手镯,十分耀眼。
顺着小径,我被一阵喧闹声引向竹林边的一处民宅建筑工地,与黔东南其它少数民族一样,这里依然保持“一家建房,家家帮忙”的习惯,此时,恰逢午餐时间,女人们在叽叽喳喳地边吃边聊天;而男人们则聚在竹林边抽烟休息(男女客人分开吃饭,是苗族人祖上留下来的饮食文化习俗)......
我为友好的岜沙男子们拍了几张片子后,便走进正在吃喝的苗女们,刚刚走进她们,便有一个苗女、端着一碗白酒向我走来,一边劝酒、一边粗野地要将碗直接往我嘴里倒,边上的几位苗女嘴里喊着“喝酒,给钱!喝酒,给钱!”,我发现不妙,赶紧扭过身来,拔腿就走。边走边想起刚下车时,一些老人和小孩围上来向我讨要的情景,内心不免对岜沙的印象、对于岜沙旅游业的未来,笼上了些许阴影。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来到了岜沙树林中的一处表演场,和一批境外游客,共同欣赏了由岜沙人自己演绎的民族舞蹈及镰刀剃头的表演。
据说,这里很多老人到了七、八十岁时,为了不给晚辈添加麻烦,就移居到被游客称为“老人村”的王家寨,独自过着放牧耕作的生活,直至离开人世,十分凄惨。
次日.我和福州摄协陈、林、刘,画家归老师及一对美国夫妇共同前往王家寨.经当地人介绍,我们背了一些盐巴和糕点前往,希望给老人们以一点点帮助......
由于雨后不久,通往王家寨曲曲弯弯的山路异常泥泞,但一路风景怡人,经过一公里多的步行,我们走进了这个偏僻寨子,老人们大多放牧去了,偶尔见到一些留守的老人,但他们大多不同汉语,也就不怎么方便沟通,但从他们的神态、举止及表情中,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清苦与沧桑。
其中,还是碰到了一位通汉语的老人,闲扯间,了解了一些有关岜沙人的传说——
老人告诉我们,古代蚩尤被黄帝打败后,率领部落一路向西南大迁徙,以谋求生存,而岜沙人就是那次大迁徙中,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
岜沙人崇拜树木。孩子一出生,其家人就会为其种一棵树,并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到其老去死亡后,就将那棵树砍下做其棺木,并在埋葬亡者的棺木上,再种上一棵树,象征着生命的延续。
发髻是岜沙男性装束的性别标志,它是从蚩尤时期传下来的习俗,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见到的最为古老的男性发式。曾经发生过有日本史学专家来黔东南寻根的事情,他们发现,古代日本武士的发髻,几乎与岜沙男子的发髻一模一样,于是断言,日本人一定是岜沙人的后代。
在岜沙,男女的恋爱是无所顾忌的,每逢春种秋收时节,岜沙苗寨特有的“闹姑娘”就拉开了序幕,年轻男女结伴相约,白天他们互相帮忙插秧收稻;晚上就聚在被帮助主人的吊脚楼里,唱歌、喝酒、抱姑娘。一个小伙同时可以抱几个姑娘,而姑娘也乐意让小伙子们抱,越被抱得多的姑娘,就显示她越有魅力,相应地,就会有许多小伙子想要娶她。在岜沙,没被小伙子抱过的姑娘是很丢人的。如果某个姑娘被外乡来的小伙子抱过,那么,她在岜沙人眼中,就算是极具魅力的女孩了!为此,会发生当地女孩、用各种方式挑逗外乡小伙子的事情。一旦遇上,那么你就姑且抱个够吧!当然也曾有过胆小的外乡人,被大胆的岜沙姑娘吓得狼狈而逃的事情。
十一月一日,在岜沙的第三天,按照事先的约定,我们跟随当地的一位叫做“滚元亮”(央视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的枪手,前往寨子里,期望他给我们安排“一位长者和孩子在屋子里拍摄用镰刀理发的场景”,兜了一圈,没有落实,只能由滚元亮自己替代老人为孩子理发了,不免有些失落;同时,原定陈老师和滚元亮约定的、由其陪同前往吊脚楼,拍摄苗女织布、染布的场景,因滚元亮的变卦未能实现,但事后,滚元亮照样还是要收取未按照约定落实的全部款项,导致陈老师很不愉快......
确实,岜沙有着其它地区不具备的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但是,同在黔东南,却少了板闷村水族的大度、少了大利侗寨的友好、少了翠里瑶寨的热情,少了朗德苗寨的淳朴......
随着岜沙开发旅游业的,商业化已不可避免。但在研究如何保有原滋原味的岜沙习俗的同时,如何使当地民众不急功近利,保持其民族的尊严,也是一门亟待进行的功课!这个问题有待于政府、有待于游客,更有待于岜沙人自己予以重视和改变!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图文超用心!学习了好多
到了这个地方,要看男人屁股上的香包,谁的多证明年轻时候追求的女孩多
看来,朝阳对岜沙婚俗还是蛮了解的啊!
谢谢蛋蛋鼓励!
服装很好看~他们的历史值得铭记
民风彪悍呐
可以成为一个标题党系列了
原生态的地方
老无所依的王家寨老人
花花公子的起源地
超喜欢两张关于老人的黑白照片,把人物的拍的栩栩如生,很有故事感。
真是个奇特的地方!!!
2013年春节也去了黔东南,也曾路过岜沙——唯一配枪的民族。但是,了解的没有版主那么详细。谢谢版主的分享。
德古拉伯爵:其实我在岜沙也只是待了3天的时间,整个黔东南也仅仅走了22天的时间,对黔东南神秘的历史、文化、民俗的了解也是“一斑之见”,还有太多的地方缺乏了解,但谢谢你的鼓励!
是的,像你这样俊美的小伙子,那天到那里去的话,尤其要有所准备哦------
的确,在整个黔东南地区,岜沙算是奇特中的奇特了,只是,担心在缺乏保护措施的无序开发下,他的原滋原味、究竟还能保存多久?
是的,当我走进他们、并与他(她)们艰难地沟通时,他们的举止、表情及背后的故事,即刻就左右了我的情绪-----
那样剃头不痛么……
那把刀应该能削发如柴吧,哈哈。
学习了.最后的部落
引用 朝阳发表于 2014-03-05 12:04:59 的回复
到了这个地方,要看男人屁股上的香包,谁的多证明年轻时候追求的女孩多 ...
真的假的~朝阳哥哥你去没有被挂满了回来么
记录的很详细呢~好好玩的样子
引用 万田发表于 2014-03-06 09:40:38 的回复
是的,像你这样俊美的小伙子,那天到那里去的话,尤其要有所准备哦------
你好 能告知一下滚元亮是怎么联系到的嘛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