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2015年春节在尼泊尔的1个月,我的脑中就开始浮现出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温婉明快的博卡拉如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静谧轻柔,朴素安详的蓝毗尼如行板的二段曲式;急速轻快而精神充沛的第三章谐谑曲非EBC莫属;浑厚沉重,自由悠游中映出阵阵哀伤的,是那蜿蜒流淌着巴格马蒂河的加德满都;最后,怎能忘记仿佛明朗夏日般华丽充满力感的第五篇章奇特旺呢?在这奇妙的一个月里,我仿佛是置身于爱丽丝奇幻的梦游仙境,甚至怀疑我是穿越了5个国家(这么小的一个国家,它却展现了那么层次丰富的多元文化,让人惊叹)最终在洒红节漫天飞扬的绚烂色彩中,烙下了最难忘的回忆。
一千年前的苏轼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的诗句感慨人生短暂。饱经人世磨难的藏民将摆脱轮回之苦的期望寄托在飖飏与天地苍穹之间的五色经幡,和手中轮旋的六字大明咒转经筒中。尘世中的我们,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在日月交辉的雄浑雪山间,惟余莽莽的旷野中,不禁会思索人生的意义。高兮漫兮吾孰知天否与灵。在这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中,或许能得到些许答案。有人说,人类最初起源于高山,所以渴望回归的内心呼唤我们登上一座座高峰。不管何因,当我孑然一身立于萋萋旷野瞭望漫天星辰,听着呼吸出的气体在耳边凝结的声音,感受着天与地的寂寥时;当在云雾缭绕一片混沌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登上
至高点
,以为是白费力气,上帝却突然施展他的大能拨开一切障翳,万壑千岩在我的眼前魏然耸立直插云霄,在落日余晖中渲染出橙黄的暖意时;当大年三十的夜晚,地平线消逝在黑而低的天幕中,唯有漫天肆虐纷扰的雪花凝冻在我微弱头灯照射的脚下,耳边只有被风送来的清脆的牛铃声时,我便听到了蜷在内心最底端的细弱的声音:走吧,尽情享受生命吧。
是的,你没看错,EBC(Everest Base Camp)在我的心中留下的第一重印象便是如此,此行有许多的故事发生,所以我的行程分为五个部分,而BEC的文字将分为概述篇,线路篇,人物篇,注意事项篇,保险篇,前期准备篇
写文比较慢,还在准备接下去的美洲行程,有希望交流的朋友可以直接加我微信lovely-michelle
概述篇
当我在2月13日卢卡拉清晨的小飞机上俯瞰这片宽广无垠的喜马拉雅山脉,准备好迎接为期12天的高原冰川徒步时,恐怕很难让人相信,倒推到一个月前,我连什么是EBC都不知道,更别提想去走大环线。我从没有去过海拔超过2000的地方,也从没有体验过徒步(如果徽杭古道一日游可以算的话,那倒是有过),甚至从不锻炼身体,所以我几乎没有任何户外装备。我为什么要走EBC呢?只因为1月13日时,有个人对我说,“你永远走不了EBC,因为你的体质根本不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崇高动力,只是想知道,是否我的人生在很多人眼里已成定局,还是真如励志家们说的,If you think youcan ,you can?我用了1分钟时间决定我要去,用了1周时间,买装备,订机票,查攻略线路,找能结伴的队友。2月11日-3月5日东航往返的机票,最终是3月10日回国,经历了加德满都机场关闭4天事件,这中间又发生许多趣事,容后再表。
回到雪虐风饕的EBC话题,2月登山的难度在于极寒的气温(最低零下20多度),比金秋时节登山更容易产生高反。在短短的十多天里,我独自经历了高反;目睹了前方强驴因大雪,高反等各样原因的无奈下撤;听闻了装备牛人乘兴而来却因酒误事败兴而归的轶事;更在感慨中送走了因高反最终无法坚持走完乘直升机离去的队友,我庆幸我最终能走完预设的全程。体验了10多天不洗澡的感觉;见识了冻成冰坨的隐形眼镜;感受到了嘴唇干裂,喉咙干哑鼻腔擤血。但没有一个人会抱怨这些,我们都沉浸在了这片天凝地闭,充斥着皑皑白雪和巍巍雄山的广袤天空下。
这条被概括为EBC的徒步道,最广为人知的是中文翻译为珠峰大本营的点,但不同于山另一侧的中国,没有硕大的界碑和让你能到此一游般合影的“珠峰大本营”5个字。当你穿越过沿途险恶的昆布冰川到达终点后,那儿迎接你的标识物,除了一堆石堆和经幡,以及尽头处的冰塔林,什么都没有。但这其实却最能代表这条被誉为世界第一徒步道的话语。“静”。这是条需要用心去感悟的路线。有人说,秋季是EBC的黄金时节,但我庆幸2月去,没有前拥后簇的人群和喧哗的声音,能听到的,是每走一步自己急促的呼吸和心跳,即使是和队友结伴,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徒步频率,所以最终走的时候,多数只有自我与内心的对话。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