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
是民国的旗人之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文化风格
旗袍不能脱离人体而孤立存在。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构成众多曲线巧妙结合的完美整体,形成旗袍文化。京派与海派旗袍,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历史沿革
旗人之袍与旗袍不是一个固定的形式,而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旗袍视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虽看似无大错,却难免有望文生义之嫌。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黄金时代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风姿再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旗袍曾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服装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 从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显得有些落伍。近十几年来,时装中重新出现的旗袍,在国际时装舞频频亮相,风姿绰约有胜当年,并被做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正式礼服出现在各种国际社交礼仪场合。
“龙袍”礼服是劳伦斯-许艺术生涯中的经典作品。在第63届的戛纳电影节上,范冰冰身着这款礼服出现在开幕红毯上,并获得时尚网站“Redcarpet fashion awards”评选的当年全球各大红毯明星十佳着装第三名。范冰冰穿着“龙袍”确实给国内外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荣“出嫁”英国博物馆 作为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阿尔伯特博物馆同样对劳伦斯许设计的作品垂爱有加,该馆工作人员多次和劳伦斯许先生进行交流协商,并亲自到劳伦斯许工作室参观。在得知龙袍已经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收藏,而工作室还有一件升级版龙袍之后,该馆表示了收藏这件作品的强烈愿望。“龙袍”就像待嫁闺中的女孩子一样,在2012年3月15日,“出嫁”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该馆永久典藏劳伦斯・许的龙袍,今年是伦敦奥运年,阿博特博物馆在展期已经排满的情况下,特意为龙袍在奥运会期间安排了展期并且展期为一年。这是西方对于中国时尚的一种肯定。
中国历代女子服饰变迁:从留仙裙无带内衣到旗袍
先秦两汉不穿裤子穿裙子 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到了汉朝,女性不穿裤子穿裙子,最有名的是留仙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搭配指南:在那个年代,黑色是经典流行色,宽大的衣袖也许不适合你干活,但显得端庄大气。 参考资料:央视版《汉武大帝》,对妆容的还原相当有说服力。原谅那些化得像鬼一样惨白的脸吧,那确实是汉朝女子的时尚妆容。
魏晋南北朝 条纹间色裙走红 以风流人物著称的魏晋南北朝,女孩衣服当然也要浪漫。飘逸的长裙是诸位贵族女士的标配,而曳地五尺是常用标准。宽大的袖口缀有不同颜色的袖贴。条纹间色长裙让视觉很有跳跃感,也是不少贵妇少女的心头好。 搭配指南:如果觉得在裙摆飘飘的年代难以在服饰上胜出,不妨考虑换换发型,比如梳丫髻。所谓丫髻,就是头上左右各一发髻,远看像一个“丫”字。南朝受佛教影响,妇女多在发顶正中分成髻鬟,做成上竖的环式,这就是著名的飞天髻。从北齐仕女发展而来的“铜钱头”也可以大胆尝试。 参考资料:新版《红楼梦》里有大量关于铜钱头的造型。尽管造型师认为这源于昆曲,可追根溯源是从南北朝时期兴起的。
隋唐五代 早期出行带皂纱 众所周知,隋唐的审美观是微胖界妹子的福音。披帛是当时的潮服,看上去像只搭了一半的披肩。唐朝贵家女出门佩戴一层皂纱,将自已从头到尾遮起来,人过留影,引来无数富家子弟侧目。 这时的内衣称为“诃子”,没有肩带,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是它的粉丝。 搭配指南:合理使用诃子吧,这种衣服能最大限度地拯救你作为飞机场的命运。 参考资料:《大明宫词》里有不少搭配值得学习,另外推荐《唐朝穿越指南》,作者森林鹿。除了衣着服饰,各种娱乐、衣食住行信息都包含其中。
宋元 离地长裙受追捧 受程朱理学影响,这个年代的女子以理性美为准绳,概括起来,可用窄、瘦、长、奇来形容。此时此刻,及地长裙已经不流行了,裙长不及地,可以露出你的脚。元朝汉族女子服饰和宋朝差不多,基本可以通用。 搭配指南:元朝一种类似如今尖头单鞋的鞋子流行起来———布帛鞋,以大麻丝、绫、绸、锦等织物布缝合成,比较柔软,且使人显得格外修长。 参考资料:央视版《大宋提刑官》里的造型得到多名爱好者的认可。
明清 纽扣是扮靓佳品 明朝女装式样丰富,以淡雅朴素为时尚。如月华裙,一走一停间,裙面上闪耀着月光般淡雅的颜色。 从明朝起,衣服上开始出现纽扣,以金属或玉制成,既有复杂的雕刻,也有圆形简约的小清新风格。在竖起的立领上搭配一两颗工艺繁复的纽扣,绝对是心机配饰NO.1。清朝满族女子常穿长袍配马甲马褂。 搭配指南:从细处着眼,纽扣绝对是扮靓佳品,裙子上细密的褶皱也能加分。 参考资料:各种清宫戏,忘掉那些俗艳色彩,款式真真是极好的。
民国 旗袍才是王道 西式时装、婚礼服... ... 民国的服饰令人眼花缭乱。但凡看了《花样年华》的人,都明白旗袍是民国时期的潮流。 上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在民间走红,在吸收了西式裁剪方法后,下摆缩短,腰身收紧,走起路来婀娜多姿。 搭配指南:清末民初,最大的苦恼可能是鞋子。因为在民间,女子仍然流行三寸金莲。鞋子前部圆尖,后部圆肥。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