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2月24-26日随漫步老师【中华匠人】摄影首发团,行摄泾县,凡后山剪刀厂、查济古村、宣纸厂、打铁铺,拍的开心玩得高兴。回来都一周了,懒人才弄了个剪刀厂出来,赶紧交作业,并谨以此感谢领队漫步老师和同行11位老师
乐在路中,雨魂、大鲨鱼、semmizhang、yunsanxito,海棠、牛牛、沐沐两伙伴、小号的苹果、猪猪 。
最后的打剪刀匠人
摄影:远影
花絮先
话说皖南山区的宣城市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有一门传承百年的手工艺--------打剪刀,被称为“后山剪刀”。据说,“后山剪刀”创制于清道光年间,纯手工制作,口薄头尖,具有易修易磨,经久耐用等特点,可与杭州张小泉剪刀相媲美。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山村有30余户靠制作剪刀为生的人家。
这次我们去了后山村一家“泾县后山剪刀厂”,说是厂看上去也就主人夫妇两人了。主人叫俞松涛,他告诉我们,打剪刀共有24道工序,要经过烧火-锻打-打柸-加钢-锻压-调弯-开口-磨剪-抛光-成型-装订等工序,一点马虎不得。后山村原来有三十个剪刀手艺人,随着时代的变迁,机器生产的剪刀越来越精,剪刀制造厂有着一条龙的生产流程,解决了繁琐的传统手工艺程序,人们对剪刀的需求量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很多打剪刀的手艺人都改行了。 主人告诉我们他的几个徒弟最终放弃了这门手艺另谋出路了,打剪刀手艺无人传承,现在的年轻人没人愿意把时间都花在打磨剪刀上。
其实,最后的打剪刀手工匠人一辈子以打剪刀为生,已经不只是为了生计,那是一种信念传承。在这样的剪刀人生里,打磨一生的时光,也会像锻打剪刀绽放出的绚丽光芒。泾县后山剪刀制作技艺现已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传完毕,谢谢观赏!
添加您的旅行顾问
咨询 / 福利 / 报名活动
请点击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