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的中山北路上,有一栋很独特的建筑物,其东、西、南三个面都有阔大的柱廊,二楼凉台的柱廊用爱奥尼柱式筑构,看一楼平台上的中英文店牌,这里就是“国际联欢社”。
民国时期的国际联欢社,是一个以各国驻华外交使团成员为主,并有中国外交界人士参加的旨在联络国际人士感情的团体。它成立于1929年,隶属于国民政府外交部,最初的活动场所设在三牌楼将军庙。后来由于参加人数增多,原址不敷使用,该社社员、美国驻华大使馆参事兼总领事裴克倡议另择新址重建一处活动场所。为此,他除了向社员筹集资金和向外国商人募捐外,又请求国民政府外交部参与合资兴建。时任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为了控制国际联欢社的财产权和兼管权,遂指派外交部以“不使国库增加新负担,而主权不致旁落”为由,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具文呈请行政院批准拨款12万银元,建造“国际联欢社”活动场所。呈文经行政院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查通过,1935年12月,在三步两桥附近的中山北路沿街购地约17亩,由基泰工程司的建筑师梁衍设计,裕信营造厂承建,1936年完工。工程造价约16万元。
主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3层,大楼的造型设计采用西方现代派手法,立面入口设计成半圆形雨棚,中间突出部分以框架柱与弧形钢窗有机结合,用以加强立面效果。门厅部分采用新颖的装饰材料。房屋立面的柱套、门套选用磨光黑色青岛石贴面,墙面以檐口线和窗腰线等横向线条为主,立面整洁,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该建筑内部装饰豪华,外部别具一格。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古色古香的江南园林式庭院内,亭台楼榭,花木山石点缀四周,正中一坪三四百平方米的茵茵芳草地。四季皆宜出游。
国际联欢社旧址身处闹市之中绿树成荫,草长莺飞,清幽典雅。
建议游玩1个小时左右。
普通话,南京话。
免费
外观全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