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西南边沿,地跨东经 109°2′52″ 至 108°32′16″,北纬 26°23′4″ 至 26°27′16″ 之间。是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古城面积48174平方米,有760余户,3280余人。
隆里古城是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和贵州省重点建设的文化古村镇之一,是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3年,景区内的古建筑群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10月最佳
夏季黔东南风景优美,可去避暑
秋季气候较好,秋高气爽。
蜈蚣街
古城蜈蚣街,又名南门大街,全长93米,宽8.5米鹅卵石铺就成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蜈蚣头朝上(观音堂),脚朝下(南门口)蜈蚣背宽2米,脚长2.5 米,共56只脚。
来龙街
隆里东门大街叫来龙街,全长105米宽6米,全为卵石镶嵌的花街。从远处眺望, 像一条巨龙由黎平城西南三什江蜿蜒而来,到新寨屯、玉田弯突起峻峰,跌为数段,两边横开大帐40余里,延伸至马蹄井复起峰峦,作双鲤跳龙门之势跌落而下,绵亘三里许至城东南为丘峦者顿起五峰排列乃五骢山,从第四骢出脉横展成一大平原进入隆里所城东门。它来脉悠远,生气连贯,左右护砂。东有上砂(龙砂),西有下砂(虎砂),层层卫护,用以档风聚气,体现了中国古人深邃的古城选址思想。,
书香第
书香第位于南门大街,建于清末,书香弟意取文化之家,读书之族,以知书识礼为立家之本。三间三进二天井,双重檐出水,堂屋窗格为各式花窗,门前放有一对石锁,錾刻有"连中三元"、"连升三级"字样,防火缸镌刻有古代兵器戟等,作为练武人家的象征,大门门板用坚硬的木材青杠做成,十分牢固,门后地面安有青石凿成的顶门槽,屋角备有顶门扛,供夜晚顶门使用,是隆里的典型民居。
三槐第
隆里古城中有龙王、所王、西王、魏王四支王姓,分别来自江西、安徽、山西,郡口均称"三槐"王氏。龙王位于东门;所王居住南门上小街和西门张所街;西王居住人寿街和桂花街;魏王主要居住在赫门楼。其先祖王佑官至监察使员外郎。因其在庭中植三株槐树,遂称"三槐"王氏,明初"四王"到隆里所繁衍至今已24 代,计600多年。三槐王氏乃隆里第一大姓。
开科第
这座房子的大门上坊匾额为"开科第"是隆里西王姓的住宅,位于古城桂花街尾,其先祖王大臣,在明隆庆元年(1567)赴长沙应试,中丁卯科第13名举人,成为黎平府开科举第第一人,也是隆里所最早出名的人,其后裔取堂名为"开科第"。西王氏是隆里的书香之族,诗书传家,代不乏人。开科门第旧时的建筑风格多为马头墙、八字门、翘角,由于年代久远,仅存5户。
科甲第
科甲第位于古城蜈蚣街上,始建清代,重建于民国二年(1912年),宅名"科甲第",原为江姓住宅,现为杨江两姓居住三间两进式建筑,屋后配有花园,玲龙凿就,翘角凌空,白墙玄瓦,墙上绘花鸟虫鱼或山水人物彩画。江氏祖先江有本是科举出身,中进士。官至知府其后裔堂名为"科甲第" 取科甲隆盛之意。
陶家院
陶家院位于古城东北角,是清末木商陶明哲的住宅,为三间搭两厢型建筑,四周围高风火墙,天井铺青石板,窗扇均为雕刻精美的木板花窗,上面雕有精致的鸟兽,其中的镂空玲珑木板雕镂更为奇特,书房内有壁画,家具陈设完全,工艺精良,装饰典雅,屋前建有门楼及防火石缸,是古城最有代表性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建筑。
古碑表
古城中这些"石文化"的精华--石碑,上百块,主要为架桥碑、建庙碑、掘井碑、建鼓楼碑、建祠碑、建城碑、节孝碑、修墓碑等等。而隆里最著名的碑是位于状元桥东头真武山下并排的四块6.3米宽、 4.8米高的大石碑,称万人碑。这些碑都是明清以来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而新修重修状元桥所立的。其次是 "节孝碑"(贞节碑),是封建时代对从一而终(夫死不嫁)恪守贞操女子的一种表彰,申文题请朝廷批准后立碑刊文,传之久远。还有"忠靖坊"、"百岁坊"、"状元书坊"、"节孝坊"及进士台、华表等。
苗语,普通话
无
免费
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