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耕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吉和广场对面,自1887年起,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在此兴建了大量西洋建筑,特别是英国驻芜湖领事官邸在雨耕山顶修建,自此,雨耕山进入了芜湖人的视野。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地上拥有近2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4幢西洋古建筑群;地下拥有1.5万平方米、50多年历史的老防空洞,经过国际团队创意设计,蝶变为雨耕山酒窖,并斩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园区将西洋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葡萄酒文化与时尚创意生活相结合,地上地下互为联动,形成雨耕山独有的文化旅游特色,成为芜湖市旅游休闲新地标,文化产业新高地。
中江塔,位于滨江公园内,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中江塔因此得名,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中江塔雄视双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长长,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胜收。入夜,月华皎皎,渔火点点,月升影移,波荡影晃,伴之涛声铃声,更令人陶然悠然。
雨耕山,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长江中路吉和广场对面,自1887年起,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在此兴建了大量西洋建筑,特别是英国驻芜湖领事官邸在雨耕山顶修建,自此,雨耕山进入了芜湖人的视野。中国雨耕山文化产业园地上拥有近2万平方米、保存完好的4幢西洋古建筑群;地下拥有1.5万平方米、50多年历史的老防空洞,经过国际团队创意设计,蝶变为雨耕山酒窖,并斩获多项国际设计大奖。园区将西洋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葡萄酒文化与时尚创意生活相结合,地上地下互为联动,形成雨耕山独有的文化旅游特色,成为芜湖市旅游休闲新地标,文化产业新高地。
中江塔,位于滨江公园内,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镇江)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中江塔因此得名,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中江塔雄视双江,影映二水,晨曦夕照,塔影长长,朝映浩浩大江,夕移清清弋水,波光塔影,美不胜收。入夜,月华皎皎,渔火点点,月升影移,波荡影晃,伴之涛声铃声,更令人陶然悠然。
中山路步行街,位于芜湖市中部偏西,镜湖西侧,全长近700米,宽约30-40米,是一条具有综合功能的集购物、旅游、休闲、文化、餐饮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步行街。
临江桥,位于青弋江和长江交汇口处的临江桥设计为单塔斜拉索桥,北起新芜路与吉和南路交叉口,跨越青弋江,南接滨江南路,双向六车道,全长433.5米,主塔高73.5米,呈鱼的形状。设有6层观光平台,游客可乘电梯直上塔顶观光。这座寓意“鱼米之乡”桥塔的设计者、来自同济大学的吴冲教授。最初的灵感就是来自芜湖是一个鱼米之乡。”把芜湖本地的特色融入这座建筑中,于是就设计了这座江边高塔,钢梁是鱼的脊梁,铝合金面板和玻璃幕墙就是鱼鳞。这样的设计是独一无二的,充满着芜湖特色。
安徽第一名人藏馆,位于芜湖市镜湖路烟雨墩上。烟雨墩绿柳垂丝、红楼掩映、湖光岛影、幽美宁静,传说中这里是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的读书地,馆内分别设有阿英、王莹,洪藏书资料陈列室。阿英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文学史家和藏书家,阿英资料室陈列了阿英先生生前藏书 12930余册,其中古籍线装本8000册,阿英的手稿、戏剧照片及早年主编的《苍茫》杂志等实物共数百余件。王莹是中国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作家。王莹陈列室展有王莹生前剧照、手稿、抗战遗物等许多实物。洪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藏书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启蒙人。洪藏书陈列室收藏了洪先生生前捐赠的1358种,14157册古籍图书,这些书大多为前清石印本、精刻本,其中特别珍贵的有数种明代万历刻本,另外尚有部分珍贵字画、故宫月刊、汉、唐碑贴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烟雨墩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静谧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鸠兹广场,位于芜湖市中心区。广场依山--赭山,面湖--镜湖,临路--北京路,傍街--中山路步行街,位置优越,视野开阔,环境优美,是反映芜湖市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最富艺术魅力与文化品位的城市"客厅",也是芜湖市中心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鸠兹广场以文化休闲为主要功能。广场的功能区划分为"一主两副,一环两带,一动一静"。"一主两副"即一个主功能区--中心主广场两个副功能区--音乐水幕活动区,文化艺术展览区,是以动为主的功能活动区。"一环两带"即环绕中心主广场的螺旋环状浏览休闲步道和临大、小镜湖的两条临水休闲带,是以静为主的功能活动区。广场整体上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强调其向水性和向阳性。人们既可以在这里听音乐会,又可以在林间小憩、水中嬉戏,还可以在地下商场购物,了解芜湖的人文历史、广场与大、小镜湖、中山路步行街一起,组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广场。鸠兹广场矗立着大型雕塑“鸠顶泽瑞”,生动展示了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秀美的滨江公园,“芜湖米市”等系列雕塑群则用艺术语言讲述“鱼米之乡”的城市特质,营造出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
镜湖公园,位于芜湖市区中心,毗邻最繁华的芜湖中山路步行街与鸠兹广场。镜湖是开放式的风景区分东西两湖,由大小镜湖两部分组成,大镜湖俗称“陶塘”,小镜湖为“汪家田”。由宋代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镜湖水面达二百余亩,由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状元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因其水清可鉴,形似圆镜,“水惟不竞形俱鉴”,故名“镜湖”。“镜湖细柳”系古“芜湖八景”之一,历来“为邑中风景最佳处”。亭台楼阁相望,曲桥长廊互通;细柳掩映下,芜湖籍历史文化名人萧云从塑像、阿英、洪熔藏书室、王步文纪念亭等点缀其间;各式现代化建筑群环湖矗立,使“镜湖细柳”这一著名历史景观又平添浓郁的都市情调,现代风光。
安徽师范大学,位于具有“徽风皖韵、千湖之城”美誉的国家级开放城市——芜湖,濒临浩瀚长江,傍依灵秀赭山,集江南自然之神秀、汇安徽人文之灵杰,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经过一代代师大人潜心耕耘、励志践行、培育后学、薪火相继、言传身教,砥砺出“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淀出“严谨治学、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风,培育出“勤学慎思、质朴谦逊、知行合一、求实求新”的学风,凝炼出“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学校现有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8个学院。
王稼祥纪念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十一中校园内风景秀丽的狮子山上,西临长江,东望赭山。王稼祥(1906.8.15-1974.1.25),安徽泾县人,是中共第六届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十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纪念园由王稼祥铜像、纪念碑、事迹陈列室、藏书室等组成,其中王稼祥事迹陈列室分五个展厅,详细介绍了他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贡献和丰功伟绩。纪念园收集并陈列了王稼祥的信件和文章96件,照片189帧,珍贵遗物43件,书籍1000余册和“吉姆”轿车1辆。
王稼祥半身铜像广场,位于王稼祥纪念公园内,是芜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6年为了纪念王稼祥诞辰80周年,当时国家副主席王震和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亲临芜湖在王稼祥纪念园为王稼祥半身铜像揭幕。
赭塔,位于赭山公园的“九华行宫”后院,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塔为砖石结构,五层六角,每层外墙均嵌有砖雕佛像。八面吟珑,飞檐饮马,每层嵌有佛像砖雕,塔顶呈圆形,状如一囗倒扣大锅。据传大风曾将塔顶吹掉,大雨漏水如注,有一天突然一口大锅飞来扣在顶上,从此不再漏雨。山、寺、塔层层而高,融为一体,成为著名的芜湖八景之一“赭塔晴岚”。
广济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赭山西南麓,殿宇依山构筑,整个建筑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相传地藏菩萨的应世——金乔觉先在此讲经,之后才定居九华山,所以广济寺有“小九华”的美誉。广济寺的殿宇依山而建,自下而上有天王殿(山门)、药师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广济寺塔,共有88级台阶,爬山礼佛的体验令人仿佛置身于九华山。 地藏殿是寺内最具特色的建筑,它仿照九华山的肉身宝殿式样建造,正中供奉着地藏菩萨像,高达12米,十分庄严。殿前一株银杏古树,为宋代所植,至今枝繁叶茂。地藏殿西侧,有一栋两层阁楼“滴翠轩”,传为宋朝书法家黄庭坚隐居读书处,楼下墙上嵌着许多碑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