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嵛山岛位于福鼎东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港5海里,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12公里。、大嵛山岛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最美的海岛”第八名,山、湖、草、海在此浓缩.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小天湖200多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常年不竭,水质甜美,清澈见底。湖畔多有野生乌龟出没。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岛上有丰富的花岗岩、优质矿泉、草场资源等,海上盛产鳗鱼、带鱼、毛虾、虾苗、七星鱼和鳗鲡等多种海生物;自然景观有“南国天山“的天湖山万亩草场、绝顶之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倾金沙、鸟岛、红纪洞等;文物古迹有:大使宫、妈祖宫、天福寺,福瑶列岛的自然景观已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级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一。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 “山海大观”称奇。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它北望浙江雁荡、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势,闽人称武夷、太姥为双绝,浙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 构成闽越三大名山。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至一亿年。地貌为小型式峰林为主的地貌类型,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的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区,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
屏南白水洋鸳鸯溪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2007年中央电视台完美假期中国十大旅游线路第三名的龙头景区——白水洋。白水洋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烁,登高俯瞰,其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平展展地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因而当地人称“仙耙溪”。
大嵛山岛位于福鼎东南海域,距离三沙古镇港5海里,是闽东最大的列岛,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28.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0.12公里。、大嵛山岛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中“最美的海岛”第八名,山、湖、草、海在此浓缩.大天湖面积1000多亩,小天湖200多亩,两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常年不竭,水质甜美,清澈见底。湖畔多有野生乌龟出没。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岛上有丰富的花岗岩、优质矿泉、草场资源等,海上盛产鳗鱼、带鱼、毛虾、虾苗、七星鱼和鳗鲡等多种海生物;自然景观有“南国天山“的天湖山万亩草场、绝顶之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小天湖、大使岙百倾金沙、鸟岛、红纪洞等;文物古迹有:大使宫、妈祖宫、天福寺,福瑶列岛的自然景观已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国家级太姥山风景区四大景观之一。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区四十五公里,约在东经120度与北纬27度的附近。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它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以 “山海大观”称奇。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誉。它北望浙江雁荡、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势,闽人称武夷、太姥为双绝,浙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 构成闽越三大名山。太姥山岩石为粗粒花岗岩,属燕山晚期,地质史白垩纪的产物,距今约九千万至一亿年。地貌为小型式峰林为主的地貌类型,是国内唯一的花岗岩丘陵的地形上发育的峰林地貌的地区,也是国内晶洞花岗岩带上唯一的峰林地貌。
屏南白水洋鸳鸯溪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省十大旅游品牌,全球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2007年中央电视台完美假期中国十大旅游线路第三名的龙头景区——白水洋。白水洋是鸳鸯溪五大景区中最具特色的天然景观,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烁,登高俯瞰,其形状犹如一丘刚刚耙平的巨大农田,平展展地座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因而当地人称“仙耙溪”。
赤岸村位于霞浦县城东北5公里处,在古代曾为重要的海港,因其海岸山石呈赤红色而得名。该村传说出过“十八学士”而遐迩闻名。长溪县令王务琨和洛阳御史林儒是赤岸王林的肇基始祖。赤岸村在历史上曾为闽东重要海港之一,宋、元、明时期又称作“金台港”,为天然避风良港,据载,当时“南北海船皆萃于此”,人来货往颇为繁盛。《福宁府志》称其“阻山带海,夷船乘风,一帆数点,烟峦缥缈之间,瞬息及岸,洵灜濡重镇,闽浙门户”。赤岸村因传说出过“十八学士”而在周边地区遐迩闻名。唐代时赤岸属长溪县,继“开闽进士”薛令之(与李白同朝为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是根据其口述而作)之后,又出了“闽中之全材”林嵩,由唐僖宗赐改其乡里为“劝儒乡擢秀里”。唐宋元时期,也是名人辈出,其中进士49 人,其中不乏佼佼者。
罗汉溪,源于福建省霞浦县柏洋乡洋里土勃头村,呈西北—东南流向。溪流经横江、溪西、洋沙溪,于下村汇集桐油溪支流,经百步溪,出水磨坑、大桥头入后港海。其主要支流桐油溪,源于水门乡百笕村,流域面积42平方公里,河道长度17公里。罗汉溪是霞浦县三大河流之一,蕴含丰富的水资源,是霞浦县最重要的集储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饮用水为一体的水源河流。罗汉溪又是具有独特山水景色的河流,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巨石滩、峡谷、岩崖瀑布、两岸山景,绘就秀丽的山水画卷,有着重要的旅游观光价值。霞浦诸多河流中,就数罗汉溪河滩巨石最多,最具特色。从水磨坑村上行十多公里,多处河段都是巨石成群,这些巨石或是河床巨石,或是火山岩解体落入河流中,常年河水冲蚀,形状怪异。
小皓海滩在霞浦县城至三沙镇环海公路的中部,有一个座北向南面向大海的渔村,东西两头各有座山,像张开的双臂怀抱着一个金黄色的沙滩. 小皓海滩本来不是严厉意义上的滩涂,而是以沙质为主的沙滩,没有断定的水道,从山上流下的淡水的水道每次潮汐往后就变出新的弯曲水道,在各色光线的折射下远远看去仿佛道道亮丽的霓虹。被海水冲刷修饰过的沙滩, 纹路线条变的十分柔美,使一个小皓沙滩每时每刻都呈现出异样风情!所以这儿的沙滩也被称为“彩色滩”、“金沙滩”。小皓海滩还有一个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潮水呈现S形状,与沙滩的纹理和谐相映,与小溪流水和谐相连。落日时分,看着层层叠浪拍打着沙滩、看着在海滩上来来往往捕捞人、看着波光粼粼的海水,对摄影人而言,还有什么更值得流连忘返......到霞浦,必到小皓海滩,那里阳光照耀下的金黄沙滩、不断亲吻着沙滩泛着天空湛蓝的海浪、沙滩上三三两两劳作的渔民和一群群贴着沙滩飞过的白色鹭鸟,必会使你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村东西两边各有座山,像伸开的双臂怀抱着一个金黄色的沙滩,这两座山都有理想的制高拍摄点。
小皓村位于霞浦县东部,沿高速往三沙镇方向约18KM处,距三沙镇镇区约12公里,沈海高速公路、省道小浦公路过境,地处闽东北翼沿海突出部,是全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
沙江镇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古时海边海滩多沙能随潮水融合,取名沙洽。东吾洋内江有竹江岛屹立中流,海水风景优美,山色鲜明,水光潋滟,故称沙江。建国后,1950年划为第六区;1958年公社化时第六区分为沙江、溪南现个公社;1960年8月改为沙江区;1966年8月撤区,复为公社管委会;1968年4月改称革委会;1980年12月撤革委会复为管委会;1984年8月改为沙江镇。沙江又名大冲江,是邕江的二级支流,县境的第二大支流。正源为八塘江,支流较大的6条(包括四塘江)均自北向南相汇。八塘江有3源,东源出自派仙山西麓,中源出自九塘古稀、古棣汇于九塘,西源出自白凿山东边汇于那灰,东、中、西三源汇于八塘后称八塘江,八塘江进入五塘境后称沙江。沙江自东向西流,经王竹、两山、友爱,至合江进入四塘乡,转向南流,于宝盖附近纳四塘江水,进入长塘乡境,于大冲江口附近流入邕江。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是霞浦县一个自然村、毗连东山新村、金山村、陇头村,气候宜人,物华天宝,空气好,物产丰富。东壁是霞浦三沙镇一个面朝大海的小渔村,距离霞浦县28公里,距离小皓村6公里。这里可以拍摄日落、礁石沙滩、连绵山脉、海边村落。
高罗海滨度假村位于福建省霞浦县东南,面临浩瀚的太平洋,距县城35公里。宽阔沙滩长达2000余米,面积90公顷。碧波荡漾,舣天舟点点,海鸟成群。海面上星罗棋布的大小岛屿风光秀丽、美不胜收,构成一幅幅天然的海景画卷。高罗海滨度假村坐落于海滩林荫之中,更具天然质朴的格调。海鲜楼、茶座、客房,淡水沐浴室、美容按摩厅、快艇、游船等旅游设施齐全。游客心情享受天然海水浴、日光浴,清晨观看日出,夜晚聆听涛声,白天林中吕茗,亦可在沙滩开展排球、足球、放风筝等有益寿身心健康的活动;抑或乘快艇在海上自由飞驰、上岛探险、观礁、垂钓、拾贝、摸螺,更富情趣和刺激。
三沙镇属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地处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突出部,霞浦县中部,距台湾基隆港126海里,距马祖岛仅16海里,陆地面积63.6平方公里,总人口45000人(2008年)。据史料记载,从唐代到清朝,历代都曾在此设镇驻兵。历史上被誉为“福宁门户,闽浙钥匙”,自古就有“闽浙要冲”、“海疆重镇”之誉。三沙镇是全国著名的闽东渔场所在地,系一级渔港,是福建省最早开放的四个对台贸易二类口岸之一,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福建省文明村镇,省级生态优美乡镇。2006年6月国台办批准在三沙设立全国首个“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2010年被列为宁德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201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三沙是福建省沿海地区的一个重镇,早在本世纪初就被孙中山先生纳入了《建国方略》的建设中。她濒临全国五大渔场之一的闽东渔场。三沙渔业公司,闽东渔场指挥部,闽东船舶监督站和三沙台胞接待站均设在这里。每逢鱼汛季节,苏(江苏),(浙江),(广东),台(台湾),闽(福建)等地的渔船云集于此,桅墙如林,喧声如潮。是闽东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