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系武夷山脉东南延伸脉,以古传龙潜于些而得名。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闽西北将乐与明溪两县交界处,为福建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高林密,古木参天,秀水长流。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有近6万亩原始森林,是我国少有、独特的天然植物园。这里共有7个植被型,24个群丛,130多个科,近300种树种,有名贵的南方红豆杉、柳杉、金钱松、龙柏树等,还有含笑、吉祥草、海棠、山茶花等奇花异卉。这里还是一个动物王国,有虎、豹、熊、猴群、羚羊、飞狸、娃娃鱼等百余种珍奇动物,鸟类种类也相当丰富。
大金湖位于福建三明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内,改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以钟灵统秀、烟波浩淼的大金湖为中心,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静态与动态的合理协调,造就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水绕山的秀丽景色,把分散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奇峰异石通过湖水联结在一起,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成为独具活力和魅力的水上丹霞人间佳境。
沙县城隍庙,为闽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城隍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位于县城东部,现存建筑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嘉庆、光绪年间屡有修复。沙县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占地6000多平米,建筑面积2890平米。地中轴线上,自前依次为山门、中殿、倒座抱殿、抱厦、厢廊、大殿。大殿面宽五间,通面宽23.27米,梁架结构台梁穿斗兼并,歇山顶。城隍庙结构坚固,布局合理,在营造上颇有地方工艺艺术特色,是沙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这座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科学院迁入庙内办公,一直到1946年才迁回福州。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栖山自然保护区系武夷山脉东南延伸脉,以古传龙潜于些而得名。龙栖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闽西北将乐与明溪两县交界处,为福建省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高林密,古木参天,秀水长流。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有近6万亩原始森林,是我国少有、独特的天然植物园。这里共有7个植被型,24个群丛,130多个科,近300种树种,有名贵的南方红豆杉、柳杉、金钱松、龙柏树等,还有含笑、吉祥草、海棠、山茶花等奇花异卉。这里还是一个动物王国,有虎、豹、熊、猴群、羚羊、飞狸、娃娃鱼等百余种珍奇动物,鸟类种类也相当丰富。
大金湖位于福建三明大金湖国家地质公园内,改公园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体,同时还有花岗岩地貌景观和人文景观等点缀其中。以钟灵统秀、烟波浩淼的大金湖为中心,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静态与动态的合理协调,造就了湖中有山、山中有湖,山环水、水绕山的秀丽景色,把分散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奇峰异石通过湖水联结在一起,被誉为“天下第一湖山”,成为独具活力和魅力的水上丹霞人间佳境。
沙县城隍庙,为闽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城隍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位于县城东部,现存建筑建于清代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嘉庆、光绪年间屡有修复。沙县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占地6000多平米,建筑面积2890平米。地中轴线上,自前依次为山门、中殿、倒座抱殿、抱厦、厢廊、大殿。大殿面宽五间,通面宽23.27米,梁架结构台梁穿斗兼并,歇山顶。城隍庙结构坚固,布局合理,在营造上颇有地方工艺艺术特色,是沙县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这座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建筑价值。抗日战争期间,福建科学院迁入庙内办公,一直到1946年才迁回福州。199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水上乐园位于三明市生态新城金泉路,占地面积约63亩(42000㎡)。目前为闽西北规模大、水上游乐设施先进、设备数量多的水上主题公园。乐园由国内顶尖的主题景区设计公司精心规划,包括超级大喇叭、无边际海浪池、巨洪峡漂流河、惊险刺激的极速竞赛滑道、互动大水寨、冲天回旋滑道、儿童组合滑道、超级巨兽碗滑道等水上游乐项目,形成夏季最富有激情、最充满动感的大型水上狂欢乐园。三明水上乐园拥有无边际海浪池、超级大喇叭滑梯等游乐设施。超级大喇叭滑梯是前来水上乐园必玩的项目,每次可坐4个人,从20多米高的平台开始滑行,飞一般冲入巨大的喇叭型滑道,就如同坐过山车一般。无边际海浪池是超大海浪池最多能够容纳4000人,还有其他许多好玩的游乐设施等着你。计划已久的假期,准备带孩子和家人一起出去玩放松一下,把工作的压力和烦恼统统忘掉,可以选择来三明水上乐园,不仅能够适当的给自己的身心减压,也能加深和家人之间的联系。
三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秋,新馆扩建于2004年夏,位于风景秀丽的沙溪河畔西岸、列东大桥北侧、列西街1 号。现有编制9人,其中党员2人,副研究馆员3人,馆员3 人,中级技工1人。由历史文物陈列馆、客家民俗风情陈列馆、三明革命斗争历史展览馆和综合展厅组成,占地面积173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500平方米。三明市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线,积极组织举办或引进系列展览,如:《三明历史文物展》、《西汉金缕玉衣展》、《三明改革开放十周年成就展》、《南京雨花石展》、《纪念毛泽东诞生一百周年像章展》等,尤其是1995年8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又先后举办了《福建省建国五十周年文物成就(图片)展》、《神州名胜、世界名胜、伟人足迹大型微缩景观展》、《红岩魂》、《郁金香花展》、《万寿岩旧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展》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自1987年正式开放至今,已接待中外游客、港澳台同胞、观光团等十多万人次;接待市区中小学生三万多人次,使博物馆名符其实地成为市区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1991年被省文化厅、省人事局授予"福建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中共梅列区委员会、梅列区人民政府、梅列区爱国卫生委员会、梅列区绿化委员会授予"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卫生单位"、"绿化单位"等称号。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三明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瑞云山位于福建三明市陈大镇,距市中心14公里,因山中常有彩云缭绕得名。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49.8米,融独特的火山岩地貌和丰富的常绿阔叶林景观为一体,是福建省最大的火山岩地貌风景区。瑞云洞洞深30米,宽61米,高4米多,形如雄狮张口。洞顶苍松如盖,流水潺潺,如珠如帘,终年悬于洞口。洞口石壁如削,有宋以来摩崖石刻数处,其中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监察御史官志涵在此讲学时的题刻“有容”,还有“人在石中藏璞玉 客来洞口隔珠帘”等对联。依岩有始建于宋代的木构5开间寺庙,供佛祖道宗和地方神灵于一堂,香火鼎盛。明代至今屡有修葺。洞前石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上刻“瑞云洞”三字。山门前的单拱石桥建于明代,风格古朴。
虎头山“虎”字原是斧头的“斧”,因虎峰形如一把翘起的利斧而得名。又因为斧头山山脉连绵不绝,宛如斑斓大虎,故又被人们冠以老虎的“虎”而沿用流传。顶峰海拔1102米,为市区最高峰,“虎峰牧云”是市区八景之一。 虎头山植被丰富,松杉成林,还有刺柏、乌桕、木荷、花榈木、观光木、三叶赤楠等两百余种树木。山高林密,鸟兽自然也多,这里曾一度发现过华南虎的踪迹,野兔、竹鸡等自然不在话下。当晨曦或霞光染红山谷时,山雀、杜鹃、斑鸠、鹧鸪等飞禽常一起放开歌喉,与徐徐山风、淙淙流水相配乐,演奏着动人的山林交响曲。古人说:”山之骨在石,山之趣在水,山之态在树,山之精神在峭、在秀、在高。“以虎头山对照,则山上不但奇峰怪石、险崖深壑、飞瀑流泉、云雾花树样样俱备、般般称奇,而且还外加了云峰古寺、南天门伽蓝殿等古寺庙,自然风光与宗教文化相辅相成。
三明麒麟山公园位于三明市区东部,始建于1980年10月。麒麟山原名牛垄山,海拔262米,因山腰一古坟发掘出孔子戏麒麟碑刻,故改现名。公园占地40公顷,有麒麟阁、电缆索道、游龙戏水、园中园、仿苏州亭院、麒麟书院和曲径通幽等旅游景点和设施。依山还建有浩然亭、聚云亭、三元亭、莲花亭、飞石亭、亭廊等,亭形有三尖、六角、四方,高低错落。麒麟阁建在山的最高处,高24.5米,宽12米,八角六层,钢筋水泥结构,登阁可将远近景色尽收眼底。山北有面积约3亩的人工湖。湖东有映鹤亭,亭顶孤鹤独立;湖滨有麟迹桥,湖上有五曲桥。湖中有一艘电动龙舟,供游客环湖玩赏。 园内有餐厅、茶馆、摄影部和工艺美术展销厅等服务设施。 通往山顶的电缆索道是中国旅游风景区中最早投入运行的吊椅式索道,1983年1月建成,长625.34米,高差92.75米,行进速度每秒1米,吊椅41个可坐82人。有环山公路直达山巅。
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区,总面积1125.6公顷,是目前世界上面积很大的格氏栲纯树种原始群落,被誉为“凤毛麟角”、“绿色是珠”、“天然氧吧”。格氏栲又名青钩栲、赤枝栲,为壳斗科栲属。20世纪3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格瑞米到我国华南地区考察,首先采集到这种植物标本,遂命名为“格氏栲”。1958年,我国著名林学家郑万钧教授来此考察后,建议保护这片原始森林。1960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格氏栲自然保护区。格氏栲林内资源丰富,物种繁多,有维管束植物143科、353属、1000多种,除优势树种格氏栲外,还有米槠、长瓣短柱茶、闽鄂山茶、木荚红豆树、少叶黄杞、福建青冈、细叶香桂、樟树、观光木、南方红豆杉、闽楠等珍稀树种;有福建山樱花、华幌伞枫、毛柃、省藤、建兰、方竹等近百种观赏植物;有大片砂仁和金钱莲、七叶一枝花、百两金、麦冬、山姜等近百种珍贵药用植物,还有灵芝、红菇、牛肝菌、梨菇等几十种食用及药用菌类;这里还活跃着白颈长尾雉、白鹇、蟒蛇、穿山甲、云豹、果子狸、黑熊等珍禽异兽近300种。
十八寨位于国家4A级旅游区——三明格氏栲国家森林公园西北5公里处。岩前自古“前有十八寨、后有十八坑”,忠山原名十八寨(中心寨),明洪武年间始更名,其开拓者最早为邓、罗、曹三姓人,据今约有一千多年。十八寨历史久远,唐朝会昌年间起就已十分繁荣,集资兴兴建永兴庵,元代筑围墙建城门,明代修桥铺路兴水利,至清代顺治年间已有十姓十三公聚集而居,户列四百余烟。位于三元区国家森林公园格氏栲景区西北5公里的岩前镇忠山民俗村。历经千年的乡间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民风民俗,更凭借满目绿意的景致入选“福建最美的十大乡村”。十八寨历史悠久,古风淳朴。相传旧时村子是由大大小小18个寨子组成,故古名十八寨,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唐、宋、元、明、清古建筑二十余座,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民俗。村落中古老的建筑群掩映于群山绿树的疏影中,错落在青瓦白墙的普通乡村居所间,为溪水、稻田和竹林所环绕。砖雕石刻、牌匾楹联旧态斑驳,却依然精美。各式各样的老房子,保存良好的多是元、明、清时建造的:四贤祠、庄氏宗祠、楚三公祠、杨氏三公祠、陈家祖屋、万安桥、文昌阁……轻轻地走近,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木头腐朽时潮湿却略带甘甜的味道。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砾,都坚守着这片古村独有的记忆。
杨时墓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郊的乌石山麓,墓地面南背北,宽3米,进深3.5米,入口处立两尊石狮,墓碑刻有“宋龟山文靖杨先生墓”字样,为明成化六年(1470年)巡按御史滕昭师所书。1986年初,省文化局、县政府拨款5.3万元进行修聋。墓前建牌楼一座,古雅雄伟,楼前匾题“倡道东南”,后匾"程氏正宗”。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南剑将乐(今属福建省三明市)人,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第,历任汀州司户参军,浏阳、余杭、萧山知县,国子监祭酒,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等职。杨时求知若渴、尊师重道。元丰四年(1081年),杨时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勤学好问,学习成绩优异,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学成辞归之日,程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程颢去世后,又师从程颐,虽年过不惑仍诚恳求教,非常尊敬老师,留下了“程门立雪”的千古佳话。
玉华洞位于福建省将乐县城南7公里处,面积43平方公里。玉华洞在将乐县城东南5公里的天阶山下,因洞内岩石光洁如玉,华光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大的石灰岩溶洞。全洞总长约6公里,有两条通道,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小阴河组成。2002年5月,玉华洞景区被国务院审定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玉华洞在东汉末年就盛名于世,古诗文、题刻丰富。北宋理学家杨时,尚书冯梦得等曾为玉华洞赋诗;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1628年漫游玉华洞,写下了动人的游记,盛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明朝的尚书刘璋、尚书裴应章、户部侍郎黄琛、礼部尚书曹学俭、巡按御使杨四知等人都在游历了玉华胜景之后留下了题刻。玉华洞有两条通道,是由藏禾洞、雷公洞、果子洞、黄泥洞、溪源洞、白云洞等6个支洞和石泉、井泉、灵泉等3条宽1至3米,深不及膝的小阴河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