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又称“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庐山区内,在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东林寺等。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森林覆盖率达76.6%。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南部,地跨武宁、永修两县。湖岛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有被誉为养生之泉、长寿之源的原生态富矿温泉。云居山自古有“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的美誉,主峰海拨969米。山顶莲花城内的真如禅寺历史悠久,迄今1200多年,是中国佛教曹洞宗发祥地,新中国佛教协会迄今五任会长就有四任源出于此,所以它又被誉为“新中国佛教领袖的摇篮”。
东浒寨风景区位于修水县征村乡潭坑村境内,因附近有两座山如钟似鼓的山而得名,钟鼓钟鼓,东浒东浒,因钟鼓与当地方言东浒相似,所以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钟鼓寨”也就变成了“东浒寨”。飞拉达是意大利文(Via Ferrata,意为岩壁探险或铁道式攀登)的音译,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就有药农来此寻访,古人为采“石斛”,不惜绳系腰间、攀岩走壁,而今景区从法国引进飞拉达项目,为游人凌空绝壁探访“铁皮石斛”(九大仙草之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
庐山又称“匡庐”,位于江西省北部的九江市庐山区内,在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以“奇、秀、险、雄”闻名于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现主要有12个景区、37个景点、230个景物景观。主要风景名胜有五老峰、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东林寺等。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森林覆盖率达76.6%。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西南部,地跨武宁、永修两县。湖岛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有“水中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有被誉为养生之泉、长寿之源的原生态富矿温泉。云居山自古有“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的美誉,主峰海拨969米。山顶莲花城内的真如禅寺历史悠久,迄今1200多年,是中国佛教曹洞宗发祥地,新中国佛教协会迄今五任会长就有四任源出于此,所以它又被誉为“新中国佛教领袖的摇篮”。
东浒寨风景区位于修水县征村乡潭坑村境内,因附近有两座山如钟似鼓的山而得名,钟鼓钟鼓,东浒东浒,因钟鼓与当地方言东浒相似,所以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钟鼓寨”也就变成了“东浒寨”。飞拉达是意大利文(Via Ferrata,意为岩壁探险或铁道式攀登)的音译,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就有药农来此寻访,古人为采“石斛”,不惜绳系腰间、攀岩走壁,而今景区从法国引进飞拉达项目,为游人凌空绝壁探访“铁皮石斛”(九大仙草之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场所。
黄龙潭,位于庐山风景区内,三宝树下方古木掩映的峡谷间,谷中浓荫遮空,枝柯掩日,一道溪涧穿绕大石涌流出,至大裂石而下,瀑布泻落于绿色深潭。瀑布周围还有一些石刻。据说这黄龙潭是转运谭。用潭水洗手可以洗去霉运。 黄龙潭的特点是幽深、静谧,两边岩壁颇深且峭,中间倾斜裂石形成落差。一道溪涧穿绕根藤石垒而下,如一缕银丝直下,又像白绫飘然而落,银色的瀑布通过落差,冲击着暗绿色的深潭,泻声轰轰隆隆。潭内打着旋转水涡,呈现碧色,难以见底,寒气阴森,冽冷逼人,深不可测,恍惚潭底真藏有龙。潭周三壁矗立,正面峭悬如阶,飞瀑长年而下,似龙俯首坠潭,潭顶绿荫遮盖,凉爽静谧宜人,身坐潭旁,酷暑顿释,潭旁前面的崖上,有“龙泉”和“静听”字样的石刻。待大雨初过,伫立潭边,看万斛明珠尽抛涧底,一丛飞瀑撕裂苍崖,耳边隆隆不尽的闷雷声从这里扩散开去,回荡在深山密林之中,一股豪气油然涌上心头。静坐潭边,听古道落叶,宿鸟鸣涧,自然而然会升起远离尘世、超凡脱俗之感。
乌龙潭,位于庐山东谷山冲底头,是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桑乔在《庐山纪事》一书中记载:“乌龙潭边凡三潭,中、上两潭皆高数十百丈,有虫如鲇而黑,长三、四寸,叫龙师。下潭稍平夷,两旁有大石,东林寺祭龙之所也。”乌龙潭瀑布来自芦林和长冲之水,终年不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轻飘而下,泻流成瀑,像五把灿烂的银梭斜立崖前,其势短而有力,聚击成潭,其声响而有调,坐而静听,像是一把银锻的竖琴,日夜拨动着婉转悠扬的丝弦,真是怪石奇悬、诸瀑分流、如琴悦耳、美妙动听。潭旁左边的大石上面刻着“龙泉”二字,下端潭面平阔不深,河中石多,河水清澈,成为幽雅静坐观瀑佳处。这一泓清澈的山泉,其甜美、其柔润、其清净、其淡雅,令人“观之、饮之、戏之、爱之”,正如民国时期的大律师吴迈说的那样:“科头赤足坐石梁,时复枕石卧羲皇。濯缨濯足人自取,即此依稀到沦浪。”
三宝树,位于黄龙潭附近,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称“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其中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其余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有“活化石”之称。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柯,树下有块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植娑罗宝树”十个大字,据说是晋时僧人昙诜和尚从西域带来树苗,亲手栽种在这里的,距今约1600多年。但据有关部门测定,树龄不过五百年左右,故有人认为种植在明代黄龙寺山门前的“三宝树”,为明时僧人所植。主干数人挽臂合抱不拢,叶茂干直,形似宝塔。又因银杏是佛教瑞祥的象征,在佛教词典中亦称“宝树”,所以人们就把这三株古树统称为“三宝树”。这里山色岚气,石乳清泉,竹木掩映,环境胜似幽宫。
龙首崖,位于庐山大天池西南侧,庐山十二景之”龙崖流云“说的便是龙首崖,此崖绝壁陡起,拔地千尺,下临神涧,崖顶至崖脚,呈方柱形,好似一硕大的撑天方柱,顶部向外突出,貌似石龙昂首,故而得名龙首崖。龙首崖不但奇险,而且具有神境的意韵,当云絮缓缓流动向崖上漫过来时,峰峦渐渐隐入云中,此时的龙首崖宛如一条苍龙在云雾中翱翔浅游。是游客必到的地方。龙首崖之险,凌虚阁之云,文殊台之佛光,堪称大天池“三绝”。龙首崖是观云雾的好地方。每当大雾袭来,深涧峡谷中,云雾升腾,龙首崖如傲游在茫茫云海之中。游客站在岩上,有如腾云驾雾,云游太空;也似乘龙探海,嬉戏波涛。不多时,浓雾散去,晴空艳阳,满目青翠,远处峡谷、电站、河流、田野、农庄清晰可辩。
庐山悬索桥,当地人又称铁索桥,位于神龙宫地带,横跨于将军河面,悬空险秀,登临桥上四顾神龙宫境,清幽雅然,铁船峰姿显示清晰,而传说中所讲帆船坠化巅上的轮廓历历映目,两峰并立有若门框之构成石门,溪流通过石门泻涧之声激昂悦耳,横生妙处。
大天池,位于庐山西北的天池山顶,池呈长方形,池水碧悠,光灵如玉。池原为天池寺内放生池。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时更名为“天池院”。明太祖时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来寺废,留下此放生池。山泽通气之时,池水中常冒出如珍珠般气泡,这时,天空中即会升起云层。这是因为空气中某些气体遇到气压降低,形成层云,水中容纳不了较多的气体,就形成了气泡冒出来。
圆佛殿,位于庐山的大小天池景区内,狮子峰的尾部,建于二十年代中期,所建动机无可查考,依其形态,外观粗壮,呈伞状,叫圆佛殿。佛殿外观呈圆柱形,块石垒成,直径16米,粗壮无比;顶部呈伞状,圆穹式造型;门窗又是西方的建筑风格。内部结构,圆心是一根实心石柱,直通殿顶,将整个大殿撑起;围绕石柱的是两个同心圆的墙体,内圆是供奉菩萨的大殿,内圆与外圆之间是一廊道。整个建筑显得平稳舒展,落落大方。据考证,庐山圆佛殿采用了北京天坛、回音壁和西方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这在全世界相对比较保守的佛教建筑里,显得独一无二。
仙人洞,位于庐山天池山西麓。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慢慢形成天然洞窟。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这里的飞岩可栖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仅是历来最为游人所喜爱的胜景,而且是道教的福地洞天。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祠吕洞宾,将佛手岩更名为仙人洞。仙人洞高、深各约10米,幽深处有清泉下滴,名为“一滴泉”。 据说,这滴泉水滴了进上千年都不枯竭。泉下有池,围以石栏。洞壁有“洞天玉液”等石刻题词。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在此修道成仙。每当云雾缭绕之时,骤添几分仙气。
御碑亭,位于庐山的仙人洞附近,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为了纪念周颠仙等人就在这台上建立的,亭中至今还保存着朱元璋的御碑,碑上刻着这位朱皇帝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和《四仙诗》。这块御碑高约4米、宽1.3米、厚0.23米。御碑亭是彷木构歇山顶石亭,平面呈正方形。每边宽5.8米、亭高6米、整座亭子内外厚重,亭子四面无柱子都是石壁。仅在三面有门,一面没有门,在亭子正门外刻有两幅对联:外联是“姑从此处寻踪迹,更有何人告太平”。内联是“四壁云山九江棹,四亭烟雨万壑松”。综合说明了只有顺应民心的历史要求。也反映了老百姓强烈追求太平世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