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华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西距西安85公里,坐落于秦岭北坡,北起峪口,南至秦岭分水岭,东到蟠龙山,潜龙寺,西括少华峰,海拔高度在600—2000米之间。景区由潜龙寺、少华峰、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大景区所组成。少华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华山的姊妹山,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少华山自古以其险绝高峻与华山并称“二华”,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一个登山健身、亲近大自然的好地方。
西岳庙是供奉西岳大帝华山神的庙宇,位于华阴县城东1.5公里的岳庙镇。庙始建于汉武帝时代,后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所。西岳庙坐北朝南,庙门正对华山。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整个建筑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 西岳庙建筑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华县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秦岭北麓,西距西安85公里,坐落于秦岭北坡,北起峪口,南至秦岭分水岭,东到蟠龙山,潜龙寺,西括少华峰,海拔高度在600—2000米之间。景区由潜龙寺、少华峰、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大景区所组成。少华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华山的姊妹山,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少华山自古以其险绝高峻与华山并称“二华”,名著《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也是一个登山健身、亲近大自然的好地方。
西岳庙是供奉西岳大帝华山神的庙宇,位于华阴县城东1.5公里的岳庙镇。庙始建于汉武帝时代,后成为历代帝王祭祀华山神的场所。西岳庙坐北朝南,庙门正对华山。在由北至南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灏灵门、五凤楼、棂星门、金城门、灏灵殿、寝宫、御书楼、万寿阁。整个建筑呈现前低后高的格局。 西岳庙建筑宏伟。五凤楼建于高台上,高达20多米,登楼望华山,五峰历历在目。
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这一成果首先被孙中山所引用,创立“中华民国”。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
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位于渭南市蒲城县城关镇东槐院巷27号。清代考院博物馆清始建于光绪十七年,占地面积为6600余平方米,是陕西省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处进行童生科考的场所。博物馆坐北朝南,现存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大门厅、二门、甬道、东西号舍、官厅、论秀堂、浴室院、东西厢房、内室、耳房等30余间房屋。院内有诸多木刻、石刻、砖雕精湛,丰富多样,生动逼真。
蒲城县王鼎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关镇达仁巷54号,1997年6月26日对外开放,隶属于蒲城县文物局。馆址是王鼎的出生地,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典型的关中民居建筑。原为三厅三厢一后楼的四进式建筑,捐赠的仅存一厅一厢三个院落。1997年被蒲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鼎,字定九,号省匡,生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卒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晦日(1842年6月8日)深夜,终年七十五岁。王鼎少时家贫,常衣食不济,却能发奋读书,终于在嘉庆元年中二甲第三名进士。曾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
蒲城县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县新开街1号,1990年在蒲城县文庙基础上建立而成。蒲城文庙创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古代人们供奉文化圣人孔子的场所。博物馆共分四个院落,坐北面南,结构对称。主要有六龙壁、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东廊房、西廊房、掌酒司、典库司等建筑。博物馆前有一座琉璃花砖精砌而成的六龙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高约6米,长约17米。博物馆分为珍贵匾额室(戟门内)、珍贵文物室(东廊坊内)、历代名人字画室(西廊房内)、雕刻艺术室(东廊房之北)、蒲城碑林(明伦堂内)等展室。现有馆藏文物4697件(组),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主要有碑帖、书法绘画作品、陶瓷、钱币、玉玺、织绣、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牙角、漆器等,其中又以盛唐时期的陶俑最为有名。
蒲城林则徐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杈把巷6号 ,该馆依托林则徐任陕西巡抚不久,来蒲城怀念他的恩师、军机大臣王鼎时下榻的王仲山(王鼎族弟)家宅筹建。整个建筑形式为关中典型的“四进式”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是渭北保存最为完整的关中典型的四进室宅院,也是国家AA级景区。
北寺宋塔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城内北街崇寿寺旧址内(今蒲城县博物馆之后),系密檐式方形砖塔,四面十三级、高约47米,每底边长11米。 始建于北宋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北寺宋塔造型雄伟挺拔,简洁秀丽,高耸入云,塔身每层檐角处,原均有悬铃,明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塔身受损,塔尖失落,悬铃也全部脱失。1985年已全面进行了修复,并安装楼梯至顶层。该塔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寺塔建成后,比南寺塔更为雄伟挺拔,从此双塔并立,昂首天外,笑指白云,为十里古城增添了光彩。高塔的琼楼砖孔,还吸引无数火燕灰鸽,来此栖居繁衍,又造成了“群燕绕塔”飞翔的奇观美景。
南寺唐塔,原名慧彻寺舍利宝塔,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六二七年)。此塔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比唐高宗永微三年修建的西安慈恩寺大雁塔,早二十五年,比唐中宗景龙元年修建的西安安荐福寺小雁塔,还要早整整八十年。是陕西省唐塔中建造较早的一座,塔址在城内西南角慧彻寺(今蒲城中学)。构造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完美演变的典型代表,是完全用砖依照木结构的形式在塔的外表做出每一层的出檐、横梁、方柱、斗拱、墙体与门窗,外形上则塔檐紧密相连,层层重叠,各层之间的距离很短,几乎看不出檐层,第一、二、三级迭涩出檐多至15层,因而以“密檐式”砖塔命名。自塔第二级至第六级,每级均有对开券门两个,方向互相交错,塔缝为糯米汁粘结,结实牢固且美观,各塔层之间均有棂窗,雕兽等,精巧独特,雄伟壮观。
唐桥陵,位于蒲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寝。桥陵以丰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并在四周建造陵墙。丰山气势宏伟,是景点的看点之一。唐睿宗桥陵建成于唐立国近百年的开元盛世,这时国力强盛,社会升平,在陵墓建筑中都有反映:石刻艺术造型力求展现富贵气象的宏大、壮丽,陵墓建制高大宏伟。游览唐睿宗桥陵,感受唐代盛世的遗风,体会悠久的历史感,观看雄伟的丰山,将成为一次难忘的经历。
唐玄宗泰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的金粟山,是唐朝皇帝李隆基的陵墓。泰陵陵园规模宏大,陵内占地达三十八公里。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分别为:朱雀门、玄武门、青龙门、白虎门;门与墙四角建有角阙。陵内还建有献殿、下宫、阙楼及陵署等。
甜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内,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30万年~50万年。遗址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被命名为“大荔人”。石制品以及古菱齿象、三门马与犀牛等多种哺乳动物化石。丰富的石制品与哺乳动物化石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特点及其古环境背景。古人类化石保存状况完好,在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1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荔人头骨化石粗壮,眉脊发达,前额后倾,带有明显的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体质特征,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虽然颧骨较为朝前,可是吻部并不突出,脑容量达1120毫升,这些特点又比北京猿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