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栈道风景区是汉中著名风景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谷口。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传说中褒姒的故里。自古以来,无数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墨迹诗词,被镌刻在两岸的山壁上,形成了著名的汉魏摩岩石刻群。相传当年魏武帝曹操南征巴蜀,看到褒河浪如雪涛,于是写下“衮雪”二字,亦被摹刻在山石之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国计民生的需要,政府在褒河口修建了石门水库,水库将褒河水圈留在山间,乘船向上三、五里,山峡中是翠绿的平湖,两边山色奇美,令人目不暇接。
汉中黎坪景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黎坪镇境内,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约94.3平方千米,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旅游景区。
青木川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位于陕,甘,川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的镇,距县城136公里,距汉中市197公里。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都具有独特的风情画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等,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石门栈道风景区是汉中著名风景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谷口。被誉为“中国栈道之乡”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传说中褒姒的故里。自古以来,无数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墨迹诗词,被镌刻在两岸的山壁上,形成了著名的汉魏摩岩石刻群。相传当年魏武帝曹操南征巴蜀,看到褒河浪如雪涛,于是写下“衮雪”二字,亦被摹刻在山石之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为国计民生的需要,政府在褒河口修建了石门水库,水库将褒河水圈留在山间,乘船向上三、五里,山峡中是翠绿的平湖,两边山色奇美,令人目不暇接。
汉中黎坪景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黎坪镇境内,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约94.3平方千米,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现代人文景观和田园风光景观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旅游景区。
青木川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属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位于陕,甘,川交界处,西连四川省青川县,北邻甘肃省武都县、康县,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是陕西最西的镇,距县城136公里,距汉中市197公里。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生态植被良好,历史人文资源丰厚,传统老街区、古老民风、民俗、民情以及传统的生活、生产用具,都具有独特的风情画意;古建筑、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庙、古题刻等,展现古镇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蔡伦墓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是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的墓祠,墓祠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墓冢高约7米,长30米,宽17米。其南为祠,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在墓祠里,有工作人员把蔡伦发明的造纸过程一步步分解,依次展示了浸泡、蒸料、砸皮、漂涤、切料、捣浆、捞纸、晾晒等造纸的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旁都有说明文字和工具、原料展示。在西区有国首家蔡伦纸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以现场制作演示操造“蔡侯纸“。墓前还有赵朴初手书“蔡伦墓”的祭亭与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蔡伦墓”匾额垂花门。蔡伦墓后为“明月池”,池上昔日有榭,为蔡伦之寝殿。总的来说,蔡伦墓祠是一处墓冢古建园林相结合的文物旅游胜地。
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水之滨的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洋县处于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珍禽朱鹮唯一的人工饲养种源地和主要的野外栖息地。 在全世界的鸟类中,朱鹮是最为珍稀濒危的种类之一。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如今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东方宝石”之称,2003年朱鹮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省鸟。上世纪中叶,朱鹮一度濒临灭绝。经过洋县3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当地朱鹮种群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仅发现的7只,恢复到现在的2000多只。 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以参观、阅览为主,通过实地参观、考察或照片、图片、录象及其它宣传材料为主,参观朱鹮生态、植被类型、湖泊、稻田等,使游人对保护区的科研价值有形象的认识,主要在陈列馆、实验区、相关管理站旅游小区开展。
开明寺,位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内广场中,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古塔依然保存至今,已经历了1000多年的岁月,寺早圮废,仅余此塔。整个塔造型像一个纺锤体,造型优美。围绕开明寺塔建成的开明广场也是洋县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开明寺塔为十三级方形密檐迭涩砖塔,高22米,第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均有佛龛和小塔,龛内有石佛雕像。共有佛龛五十二个,小塔一百个。寺内舍利塔是唐代原物,1957年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朱鹮梨园景区,位于汉中洋县以北牛头山山麓,依山而建,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现代园艺浑然天成、万亩梨园连方成片、国宝朱鹮自由翱翔、洋州人文任意挥洒,现代农业盎然生机,民俗风情、历史典故一一呈现,一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田园景象。 朱鹮生态园建有近万平方米的朱鹮野化驯养大网,游客随时能在这里一睹朱鹮的靓姿。生态园有饲养笼舍30间,1000多平方米,累计人工繁殖饲养朱鹮1000余只。经过保护与繁育,全国朱鹮数量已逐渐达近2000只,其中有野生种群700余只。昼游园中,水中荡舟、林荫漫步、湖畔垂钓、山间采果、把酒临风、舒心惬意、美不胜收;夜览景区,灯火辉煌,如繁天星斗,银河飞泻,水幕飞彩,如梦如幻,仿佛步入了瑶池仙宫。
草坝村,位于陕西省洋县洋州镇,地处朱鹮保护的核心区,浅山丘陵的地形随着四季的变换呈现出美轮美奂的乡村美景。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蓝地绿,稻香梨酥鱼肥鹤舞。这里是朱鹮的聚居区,这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鸟类品种,上世纪80年代在这里发现了仅存的7只。如今,即便被保护繁育了40多年,有着东方宝石美誉的朱鹮也很难一觅踪影。村前阡陌纵横,可闻稻谷飘香,可观朱鹮嬉戏;村后千里梯田,可赏细雨梨花,可听莺歌燕语;村内整洁美丽,可居田园别墅,可品有机美食。
骆家坝古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西南45公里骆家坝镇骆镇村,秦巴腹地的牧马河源头,是陕南最美十大古镇之一。古时称惊军坝,在汉代就有了驻军,因遇夜惊军队而得名。因商贾在此倒换骡马而更名骆镇。后又改名钟家沟乡、骆家坝乡。骆家坝革命历史悠久,震惊陕南的“马儿崖事变”就发生在骆家坝古镇。古镇也是红色交通线的重要驿站,红军历史上有名的“钟家沟会议”就在此地召开的。沿河而建的骆家坝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自陕入川的重要集镇,现有保存完好的古街道,非常具有陕南及巴山发居特色。
智果寺藏经楼,位于洋县谢村镇智果村,创建于唐初,至今尚存的大佛殿,为典型的减柱抬粱式元代建筑。巍峨雄壮的藏经楼,为重檐歇山顶明代楼阁。4,187卷明版御赐佛经之所以至今保存完好,其重要原因之一不能不归功于藏经楼建筑艺术之高妙。素有“汉上名刹”之称。 现存藏经楼、大佛殿及护城河遗址,有“圣谕碑”等宋、明、清碑数通。智果寺曾以“高阁藏经”、“圣谕神碑”、“石镜照人”、“南院宝塔”、“魁楼望汉”、“古城遗址”、“东亭晓钟”、“香台睡佛”八大景观闻名遐迩。
天汉大桥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中心主轴天汉大道上,横跨汉江,是汉中中心城区与汉江南岸连接的重要交通枢纽工程。2009年9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11年4月29日上午,连接汉中“一江两岸”的天汉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总投资1.65亿元。桥梁全长645米,主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多跨连续梁桥,共七跨,孔跨全长427米,最大跨境75米,桥面宽40米,分两幅设置,每幅宽20米,主车道为双向六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桥型简洁明快,以抛物线变化形成类似“拱”形,桥头及栏杆通过“汉元素”体现汉文化特色。
大巴山脉(Ta-pa Mountains亦作Ta-pa Shan或Daba Shan)位于中国西部,是中国陕西、四川、湖北三省交界地区山地的总称。 东西绵延500多公里,故称千里巴山,简称巴山。 大巴山也是嘉陵江和汉江的分水岭,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的地理界线。广义的大巴山系指绵延在四川、甘肃、陕西、湖北四省边境山地的总称。狭义的大巴山在汉江支流河谷以东,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境。大巴山脉由米仓山、大巴山(狭义)、大神农架、武当山、荆山等组成。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北临汉水,南近长江、东介汉水与大洪山相望,西介嘉陵江与摩天岭相对,东北、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南阳盆地、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相接。东西长约560千米,南北宽约140千米。山脊海拔一般2000米左右。山区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峰丛、溶洞、暗河等。岭谷高差800~1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