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安徽合肥水西门,肥宁桥,西水关——都已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今天的亳州路大桥与环城路交汇处的环城路上就是当年水西门遗址。因城门在金斗河的西北,所以称之为“水西门”。连老人们的记忆也模糊了。只有在亳州路桥路边的小树林里,有一个书本模样的遗址纪念碑,上面雕刻的“水西门”三个大字诉说着这是一处遗迹。在水西门的南边曾有一个水关,南淝河从此关入城、穿城而过,即是在合肥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西水关。西水关对于合肥的繁华与衰败,曾有过很大的影响。水聚则财聚,因为西水关引淝河水入城,不仅能灌溉稻田,还能促进商贸往来,才使得金斗河两岸商肆林立,繁花似锦。今天,在水西门遗址旁,南淝河两岸杨柳依依,合肥市图书馆倚立在淝河南侧,窗明几净,成为读者们消磨下午时光的最好选择,北侧,咖啡馆体现出这座城市的时尚气息,两座现代化的桥梁接待着来来往往的车辆。
庐州府城隍庙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山门三间,左右耳房各五间;戏楼五间,两旁耳房各四间;大殿三间,两侧耳房各五间;娘娘殿三间,两边耳房各三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十二间。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内设香案,神台上供奉城隍老爷塑像,背后是神态各异的孩童形象“百子图”(俗称“娃娃山”),平日庙内香火旺盛,时逢民间节庆更是热闹非凡,尤其以农历七月十五赈孤节和除夕年节为盛。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 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庐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打合肥,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
安徽省博物馆老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怀宁路268号,老馆外观仿苏联风格,馆内有两个基本陈列“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和“安徽古生物陈列”,善于赤裸描绘女性人体的潘玉良倒是给陈旧的老馆带来一道传奇色彩,小孩子对各种古生物化石会更感兴趣。“潘玉良美术作品陈列”,遴选出潘玉良各类代表性作品,分为序厅、油画、彩墨.国画、素描.版画.雕塑四大部分进行展出,同时展出潘氏生前所穿旗袍、展览海报、获奖证书及大量的生活照片等相关资料,全景式地反映出潘玉良的艺术人生。“安徽古生物陈列”,在普及古生物学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以安徽地区发现的中生代、新生代古生物、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为主体,结合有关资料,向人们展示生物进化的历史,是广大观众、尤其是大、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良好课堂。
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昔日,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中有城隍像,厢房中有城隍夫人像。东西供奉十殿阎王,并有阴司刑狱设施。修竣后的城隍庙大殿恢复了孙觉塑像,复设了财神殿、甲子殿,城隍大殿东西两侧墙面彩绘,生动呈现出城隍出巡和巡归的场景,正北墙壁上绘的是庐州六位知府画像。合肥城隍庙,夜晚的城隍庙在红红的灯笼映衬下格外好看,既喜庆又古朴。整个街区统一包装,规整又一派徽式景象。走进如今的城隍庙,刘鸿盛、五味斋等中华老字号商铺陆续营业,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合肥炒货大王陶永祥等特色名小吃在这里云集,百味园变身现代美食荟萃之地," 龚万巷 "、" 龙门巷 " 为代表的合肥街巷文化在这里重现,张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
花园街,位于长江路中段与荣事达大道南段交接处,因其方位在环城公园的圆心,又在合肥城区的中心,故又称为园中园、街心园。花园街为南北向条状开敞式公园。沿茵多设置石制长排椅凳,为合肥市民提供了就近休闲歇息、观赏风景的佳处。 两侧除26米宽车行道和人行道外,园宽为20米,长400米。南端是三叠组合喷泉群,各种球形、柱形、伞形喷泉潇洒飘逸,配 之以五颜六色的彩灯映射,如芙蓉婀娜,似菊丝婆娑。 喷泉广场以北,是一组以科技、自然、生命为主题的抽象派系列雕塑,有反映江淮儿女博大情怀的“双手·世界”;有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运动”;有昭示世日无穷的“恒”;有展现古代文明的“日晷”;有表达人类美好祈愿的“和平”;还有三根粗壮的汉白玉雕塑立柱,用写意的技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给游人留下悠悠遐想 的无限空间。
合肥市府广场,又叫合肥人民广场,位于政务文化新区的中轴线,面临波光粼粼的天鹅湖,南邻省政府,北靠市政府,既是合肥政治活动中心,又是合肥商贸、金融和交通网络中心。广场由周边的四条道路围合而成。市府广场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合肥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又是一座新兴的科技、园林城这一特色。广场布局突出“一点三轴”,即以市政府办公楼为基点,引入体现合肥特色的“文化轴”、“科技轴”、和S型“自然轴”,有机地组合成一个中心广场。而S型的“自然轴”弯弯曲曲,似一条切割线将中心广场分隔成两个主广场。一个是以文化及各种大型城市活动为主的人文广场,一个是拥有水池、音乐喷泉、小品的休闲广场。
月潭庵位于合肥市桐城路21号。据《合肥县志》载:“月潭庵,在南门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修,有邑人黄际会碑记,旧志唐建。”原为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庵堂,坐北朝南,东临今桐城路。有山门、大殿、观音殿、修道房四进。一进山门,四间。月潭庵原为一座规模较大的佛教庵堂,坐北朝南,东临今桐城路。有山门、大殿、观音殿、修道房四进。一进山门,四间,原有哼哈二将;二进大殿,六间,原供释迦、药师、弥陀三尊大佛;三进观音殿,六间,原供观音、文殊、普贤三尊菩萨;四进修道房,四间,每进两边各有厢房,合计共有砖木结构的平瓦房三十余间。尔后逐渐遭到破坏,山门、大殿改为民宅,钟鼓、碑刻遭毁。孔、唐、沈、朱等僧尼多人,相继圆寂,修道房也被拆除。现仅存观音殿两间,内设佛堂,供奉观音菩萨,现由僧尼界慧住持。现在庵门朝东,黑漆大门上镶有铜环,刻有金字对联,至今闪闪发光。门前一副禅韵十足的楹联——“月光皎洁禅心寂,潭影澄清色相空”令文人雅士们驻足吟诵,成一番别样风景。解放前,庵内香火旺盛。尔后逐渐遭到破坏,山门、大殿改为民宅,钟鼓、碑刻遭毁。孔、唐、沈、朱等僧尼多人,相继圆寂,修道房也被拆除。现仅存观音殿两间,内设佛堂,供奉观音菩萨,现由僧尼界慧住持。月潭庵初建时位于城之郊野。那时,这里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清波潋滟,人迹罕至。最美当在月上时,月光与潭影交相辉映,活脱脱一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世外禅乡之再现。
游乐场是让儿童、市民自由自在玩耍的地方。现代游乐场通常会有跷跷板、旋转木马、秋千、单杠、双杠、滑梯、吊秋千、吊环、玩具小屋及迷宫。大型游乐场还会建造过山车、摩天轮、3D电影院等大型设施。这些游戏能够帮助儿童发展协作能力、使身体强健及学会处世技巧,而且又可提供娱乐及享受。游乐场亦有小形的成人运动设施供儿童玩耍,如棒球、溜冰、篮球或绳球。儿童通常很享受在游乐场里的时光。然而因为游乐场始终是成人设计的,部份游戏可能不合适儿童的年龄或高度,但不论如何,游乐场的确为儿童提供了一个玩乐的地方,能在某程度上训练儿童的心智,使其更健康地成长。稻香游乐园坐落于金寨路与环城公园交叉口上,稻香楼宾馆北侧。游乐园引进儿童蹦极、攀岩、自控飞机、立环跑车、豪华木马、碰碰车、旋转飞椅、迷你转杯、滚球、淘气堡、垂钓中心、趣味钓鱼、水上划船等多种游乐设施,特别是儿童蹦极和攀岩项目,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毅力。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园内为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精美的木头雕花也令人赞叹。故居复原陈列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由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苦难、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 李鸿章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精美豪华,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三进为二层阁楼,后两进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装有美人靠回廊相连,俗称走马楼,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称“小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