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肥东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肥东县居皖中腹地,东望南京,南滨巢湖,西融合肥,北襟蚌埠,既有“吴楚要冲、包公故里”的盛名,又有“襟江近海、七省通衢”之美誉。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长三角西向延伸的“必经地”。
三河古镇位于肥西县南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四大古镇之一。“千年水镇,风云战场,名人故地,民俗画廊”,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和谐相融,互为映照。在三河古镇,看到最多的是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和朴实热情的当地居民。与城市的繁华喧嚣相比,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郊区的璞玉,有它自身独有的旖旎秀丽的水乡风情。
庐江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合肥市南部。是周瑜故里、温泉之乡、矿业大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北接省会合肥,东临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南近“黄金水道”长江。庐江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境内有冶父晴岚、凤台秋月、白石冬雪、金牛晚眺、黄陂苇帐等天然风光,又有诸多的人文景观等历史古迹。
花园街,位于长江路中段与荣事达大道南段交接处,因其方位在环城公园的圆心,又在合肥城区的中心,故又称为园中园、街心园。花园街为南北向条状开敞式公园。沿茵多设置石制长排椅凳,为合肥市民提供了就近休闲歇息、观赏风景的佳处。 两侧除26米宽车行道和人行道外,园宽为20米,长400米。南端是三叠组合喷泉群,各种球形、柱形、伞形喷泉潇洒飘逸,配 之以五颜六色的彩灯映射,如芙蓉婀娜,似菊丝婆娑。 喷泉广场以北,是一组以科技、自然、生命为主题的抽象派系列雕塑,有反映江淮儿女博大情怀的“双手·世界”;有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生命·运动”;有昭示世日无穷的“恒”;有展现古代文明的“日晷”;有表达人类美好祈愿的“和平”;还有三根粗壮的汉白玉雕塑立柱,用写意的技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过去现在未来”,给游人留下悠悠遐想 的无限空间。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合肥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园内为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精美的木头雕花也令人赞叹。故居复原陈列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由这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身上,揭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苦难、曲折而又悲壮的历程。 李鸿章故居,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精美豪华,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三进为二层阁楼,后两进楼下有回廊相通,楼上装有美人靠回廊相连,俗称走马楼,因供李氏家眷居住,又称“小姐楼”
合肥古称庐州。合肥的灯饰主要分布在市内长江中路与金寨路北段、寿春路与蒙城路等主干道上。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齐放,繁星闪烁。那五光十色的灯火,令人顿生“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庐州灯饰以柔性灯箱为主,霓虹灯为辅,并配之以楼体轮廓灯、广告灯、彩色路灯等五大类。为合肥商业最繁华、人流最密集的所在。在合肥商业最繁华、人流最密集、总长度达3400米的长江中路和与 其相连的金寨路北段,两侧建筑物上首期共装配柔性灯箱192个,霓虹灯200块,广告灯箱603块,其他彩色灯饰58个。在两侧高楼林立、道路宽广明净的寿春路和与其接壤的蒙城路总长4650米共安装彩色路灯154个,其他各种灯饰近300个。所装建的灯饰,讲究材料质量,科学配置灯种,间距合理,错落有序,增强了灯饰的美感。合肥已是一座“不夜城”。各种灯饰交相辉映,光彩夺目,把合肥妆扮得如冰雕玉琢,点缀似火树银花,使合肥之夜更加璀璨。
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昔日,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中有城隍像,厢房中有城隍夫人像。东西供奉十殿阎王,并有阴司刑狱设施。修竣后的城隍庙大殿恢复了孙觉塑像,复设了财神殿、甲子殿,城隍大殿东西两侧墙面彩绘,生动呈现出城隍出巡和巡归的场景,正北墙壁上绘的是庐州六位知府画像。合肥城隍庙,夜晚的城隍庙在红红的灯笼映衬下格外好看,既喜庆又古朴。整个街区统一包装,规整又一派徽式景象。走进如今的城隍庙,刘鸿盛、五味斋等中华老字号商铺陆续营业,舌尖上的中国徽州毛豆腐、合肥炒货大王陶永祥等特色名小吃在这里云集,百味园变身现代美食荟萃之地," 龚万巷 "、" 龙门巷 " 为代表的合肥街巷文化在这里重现,张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
庐州府城隍庙北朝南;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大庙前旗杆矗立,山门口石狮相对,山门三间,左右耳房各五间;戏楼五间,两旁耳房各四间;大殿三间,两侧耳房各五间;娘娘殿三间,两边耳房各三间。大殿和戏楼之间,东西厢房各十二间。大殿前有铁香炉一座,殿内设香案,神台上供奉城隍老爷塑像,背后是神态各异的孩童形象“百子图”(俗称“娃娃山”),平日庙内香火旺盛,时逢民间节庆更是热闹非凡,尤其以农历七月十五赈孤节和除夕年节为盛。庐州府城隍庙位于合肥市安庆路西段,为清代庐州府庙。城隍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民间和道教信奉 守护城池之神。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庐州府城隍庙,始建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打合肥,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地方官筹款重建,因经费缺乏,中途停工。光绪五年(1879),由李鸿章之弟李鹤章出面募捐续建。
明教寺,位于中国安徽合肥市逍遥津公园旁,该寺始建于南朝梁时,原名铁佛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兴建百年后,毁于兵乱。随着朝代的更迭,在多次的战火中,明教寺屡经盛衰,到清代咸丰五年全部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主体建筑为光绪年间所建。明教寺是由教弩台改建,始建于南朝梁时,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另位于听松阁西侧的“归西冢”,因葬有颇具神话色彩的一龟一鸡而得名。明教寺历史悠久,建筑雄伟。在清代,居合肥城众寺之冠。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客堂、寮房等。
在合肥市逍遥津公园内有两座张辽墓。一座是在湖心岛上,另一座在逍遥津西大门附近。湖心岛的简易小码头处竖立着一块石牌,后面的文字被划上一道道痕迹,已经模糊不清。前面刻着“张辽衣冠冢”五个大字,落款为癸亥年。而在逍遥津西大门东边不远处,远远就能望见一座高大的石牌坊,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两侧是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庄严之感。基座青石浮雕如龙似蛟,张牙舞爪,十分威武。上面雕刻着九个篆字,是“魏故都亭侯张辽之墓”。张辽墓为衣冠冢,现存墓冢,张辽陈列馆、逍遥阁和渡津桥。现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逍遥津公园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张辽墓、包括建碑亭、墓丘、亭廊、三国故事瓯塑,更换铜质张辽塑像,使张辽墓景点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提高景点的三国文化内涵,整治公园环境等
宝莲寺位于明教寺东侧一巷内。前身为二郎庙,1987年因旧城改造,迁建于此,并改名为宝莲寺。山门上“宝莲寺”三个金色大字,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书,佛堂中供奉观音菩萨金身塑像。寺内原住持胜海法师圆寂后现由僧尼浩莲住持。宝莲禅寺前有一广场,广场之中建有一个仿北京天坛圜丘的三层小坛,为对面的山上的天坛大佛做陪衬。寺前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柱式石牌楼。牌楼正中匾额横刻“宝莲禅寺”四字。牌坊之后,有一林荫甬道通向寺门,寺门的形式甚有特点,其下部为一高大石台,台下辟三道券门洞。石台四周有栏杆围绕,台子正中建单檐歇山顶三间大殿,华丽壮观。寺宇建筑雄伟壮观,有宫殿式的大雄宝殿和庄严威武的天王大殿等。寺庙为歇山顶式,房瓦熠熠生辉,有中国式的大佛堂、大雄宝殿,内有3尊佛像。大雄宝殿前有韦驮殿,后面有用泰语书写的佛教故事的大圆满觉。
飞骑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相传孙权被袭后骑马跃桥脱险,随后后人便称这座逍遥桥为飞骑桥。相传,三国时,曹将张辽威震逍遥津。孙权被袭后骑马跃桥脱险时,曾赋有“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后人便称这座逍遥桥为飞骑桥,相传原在古逍遥津正南、教弩台之东。唐代诗人吴资也曾赋有“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的佳句。如今原飞骑桥虽不复见,但至今仍有“飞骑桥巷”等遗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