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 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王峰。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山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又有芙蓉出水之姿,神工鬼斧。
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目前正在新建一条高空游步道,将于2017年5月开放。花台峰高独秀,山花繁盛,嘉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景区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经典景点“花台春色”是九华新十景之一。花台景区作为九华山核心景区之一,更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核心地段,位于九华山中部,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风光壮美,景色绮丽,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花的海洋而著称,素有“灵山九华,美在花台”的说法。每年的四至十月份,景区内有我国品种最为集中的稀有高山杜鹃花,红、黄、白、紫等争相绽放,争奇斗艳,镶嵌在山野绝壁中,宛若“天街花市”,俨然一副华美的山水画;奇特的地质地貌,神奇地构成了九华山最著名的“天然睡佛”奇观;花台正顶是景区内最高峰,登临花台顶,一览九华全景,更可以“亲近睡佛,聆听佛音”,与神奇的“睡佛”零距离接触,得大佛护持、倍感灵气。
甘露寺位于安徽省南部的九华山中,也是九华山重要寺庙之一,位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朝礼九华,认为如果在这里建立寺庙,肯定会有高僧出现。禅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听到这句话,立即募化建寺。传说在开工前夕,满山树顶都挂满了白露,所以命名为甘露寺。甘露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三组民居式建筑与宫殿式大雄宝殿组合,依山而建,高达五层,琉璃瓦顶,金光闪耀。该寺为不规整布局。北面的韦驮殿和知客堂两组建筑布置在高2.5米的台基上,三层阁楼,其中知客堂墙上开四层窗户,实际只有三层,开设顶层窗户,增加了层次感。韦驮殿南为高15米的大雄宝殿,前有伴廊,殿身筑在6.8米的台基上,宽17米,深15.5米。大殿东为两层走马通楼,内天井,井深22米,宽15米,楼层上下分别为祖师殿、方丈寮、禅堂和客房。行人进入大门后,从山门的侧门出,转向上坡十数级台阶,再从侧面进入大殿,给人以明显的空间层闪感和明暗变化的效果。寺内有三个天井、上百个外窗,屋面为硬山两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为歇山顶。全寺殿宇宽宏,楼阁整齐,背倚青山,前有流水,极富诗情画意。古人宿此寺中,曾有“屋角泉声落,床头岚气过”,“到此禅关宿,方知山色多”的诗句。寺前路旁有石砌冰纹通花栏杆,可在古木荫下凭栏远眺,一览山色。寺旁有“定心石”,四周翠竹修林,遮天蔽日。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南境,“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的道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监太平湖,以佛教文化习俗和奇丽的自然风光享誉海内外。 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千米以上的高峰20多座,为首的是十王峰。山间秀溪萦环,银瀑飞,景色迷人。山峰如台似柱,耸入云霄,又有芙蓉出水之姿,神工鬼斧。
花台景区由大花台、小花台组成,是九华山高山景区之一。花台景区位于“天然睡佛”所在地,因盛产山花而得名,为九华山风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游览区,目前正在新建一条高空游步道,将于2017年5月开放。花台峰高独秀,山花繁盛,嘉木葱茏,灵石乖巧,像人拟物,惟妙惟肖。景区周边沟壑环绕,群峰林立。区内峰岭突兀,怪石嶙峋,谷洞幽深,蟠龙虬松,山花浪漫,争奇斗异,气象万千。经典景点“花台春色”是九华新十景之一。花台景区作为九华山核心景区之一,更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的核心地段,位于九华山中部,面积10平方公里。景区内风光壮美,景色绮丽,以奇峰怪石、云海雾凇、花的海洋而著称,素有“灵山九华,美在花台”的说法。每年的四至十月份,景区内有我国品种最为集中的稀有高山杜鹃花,红、黄、白、紫等争相绽放,争奇斗艳,镶嵌在山野绝壁中,宛若“天街花市”,俨然一副华美的山水画;奇特的地质地貌,神奇地构成了九华山最著名的“天然睡佛”奇观;花台正顶是景区内最高峰,登临花台顶,一览九华全景,更可以“亲近睡佛,聆听佛音”,与神奇的“睡佛”零距离接触,得大佛护持、倍感灵气。
甘露寺位于安徽省南部的九华山中,也是九华山重要寺庙之一,位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清康熙六年(1667)玉琳国师朝礼九华,认为如果在这里建立寺庙,肯定会有高僧出现。禅居伏虎洞多年的洞安和尚听到这句话,立即募化建寺。传说在开工前夕,满山树顶都挂满了白露,所以命名为甘露寺。甘露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由三组民居式建筑与宫殿式大雄宝殿组合,依山而建,高达五层,琉璃瓦顶,金光闪耀。该寺为不规整布局。北面的韦驮殿和知客堂两组建筑布置在高2.5米的台基上,三层阁楼,其中知客堂墙上开四层窗户,实际只有三层,开设顶层窗户,增加了层次感。韦驮殿南为高15米的大雄宝殿,前有伴廊,殿身筑在6.8米的台基上,宽17米,深15.5米。大殿东为两层走马通楼,内天井,井深22米,宽15米,楼层上下分别为祖师殿、方丈寮、禅堂和客房。行人进入大门后,从山门的侧门出,转向上坡十数级台阶,再从侧面进入大殿,给人以明显的空间层闪感和明暗变化的效果。寺内有三个天井、上百个外窗,屋面为硬山两落水或四落水,而大殿为歇山顶。全寺殿宇宽宏,楼阁整齐,背倚青山,前有流水,极富诗情画意。古人宿此寺中,曾有“屋角泉声落,床头岚气过”,“到此禅关宿,方知山色多”的诗句。寺前路旁有石砌冰纹通花栏杆,可在古木荫下凭栏远眺,一览山色。寺旁有“定心石”,四周翠竹修林,遮天蔽日。
祗园禅寺,座落在东崖西麓、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祗园寺始建于明代,称“祗树庵”。寺院由灵官殿、弥勒殿、大雄宝殿、客堂、斋殿、库院、退居寮、方丈寮和光明讲堂等9座单体建筑组成,建筑面积5175平方米。除弥勒殿和大雄宝殿属宫殿式建筑外;其余皆民居式建筑。全寺殿宇层层叠叠,回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势磅礴。寺前,有浮雕莲花甬道,由一百多块长方形石条铺砌而成。每块石条均有等距相同的浮雕图案三个:左右金钱古币滚圆,纵看似两串金钱;中间一路方形图案,象一条斗方画图集锦条幅。三步一朵盛开的荷花。其他画面,有菡萏出水,有蜻蜓戏莲叶,有青蛙伏于莲茎下,生动有趣。佛寺建筑以莲花雕饰甚多,盖因僧人对虚无飘渺的“七宝莲池”琉璃世界的憧憬。古钱铺路,为一般寺庙少见,这里出典于佛经的一段故事。相传当年释迦所住的是园林、精舍,他在摩揭陀国说法时,舍卫城的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门。给孤独长者准备请释迦到他家乡说法,于是选择美好园林建造精舍。当时唯有波斯匿王家的祗陀太子园林最佳,但要以黄金铺地为价,给孤独不惜重金买下。后来祗陀也信了佛,自动将园林献出,请释迦到此说法。于是这座园林的名字便冠有他二人的名氏,合称“祗陀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精舍”,成为释迦圣地之一。祗园寺甬道刻满金钱,是为了象征释迦的圣迹。
百岁宫,坐落于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巅,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为全国重点寺院。百岁宫与祗园寺、东崖禅寺、甘露寺并称九华山“四大丛林”。1982 年九华山管理处重修庙宇。建筑面积2987平方米。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百岁宫是典型的皖南民居式寺庙。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房和东司(厕所)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代城堡。这种形制在中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少见。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由低爬高,层层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变的迷宫。从正门正面看大殿,它只是一层楼,而大殿东侧的厢房是两层楼,通高只有10米。但从它的后门看,东侧墙高达55米,为五层楼。而屋顶只是一个完整的皖南民居式有天井的四落水顶。寺下不远处有一山亭,可以歇足。亭内原供“皆大欢喜” 形像的弥勒佛。佛经上说弥勒住在兜率天,所以小山亭题额为“兜率院”,颇有以山亭作寺门之意。
化城寺为九华山开山祖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山寺院的“总丛林”。东晋隆安五年(401 年),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唐至德年间(756—758 年)改建,定名为化城寺。“化城”源出于《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化城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区的云山下。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萨道场,全山现存78座寺院。其中化城寺等九座名刹,被列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化城寺现已用作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化城寺前的广场上有“娘娘塔”址,正中有一口井。关于娘娘塔有两种传说。出化城寺向南,可到旃檀林。后该寺历经维修改建,现存殿宇四进,庄严有序,最后一进为藏经楼,珍藏明版藏经6777卷,保存至今,十分珍贵。化城寺历代曾遭受多次火灾,现有殿宇多系清朝光绪年间重建,唯独藏经楼是明代宣德年间建筑。现在,化城寺已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将以前保存在月身殿西侧的佛教文物和该寺的一些文物珍宝搬迁过来,集中展览。其中有康熙、乾隆二帝的手谕笔迹,有传说是金地藏王穿过的僧靴和使用的宝印,还有宋代和元代的岩红瓷和青蓝瓷钵,以及从缅甸传入的仰光大金塔模型、梵文贝叶经等文物。
莲峰云海景区,坐落在九华山莲花峰,它位于九华山后山是九华山脉第一峰,因其峰上下常年云雾缭绕,景色壮观而得名。又由于莲花峰山形酷似文房四宝中的笔架,所以又称“笔架山”,目前景区面积400亩,保护面积1000亩。莲峰云海是九华山后山旅游带的重要接待景区,倚山而建,就势造景,园即是山,山即是园,妙趣天成。莲峰云海地处中国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青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南依黄山,北枕长江,面积1204平方公里,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大诗人李白当年巡游仙道来至九子山,赋诗云:“绿水空中挂,秀出九芙蓉。”芙蓉者莲花也。李白将九华山的九大主峰喻为的九朵莲花,而莲花峰正是东起第一朵。莲花峰以石为峰,抽蕊拆瓣,天工琢成。它海拔1094米。毗邻黄山,西接芜湖,东连匡庐。衔皖南山脉之奇秀,挟太平、长江之浩荡。巉岩峭拔,石骨峥嵘,摩云接天。登临莲花峰之巅,大千世界,尽收眼底。
月牙池位于九子寺东北10余米处。月牙池系空有和尚挖药蓄薪而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巧用谷地岩石、泉水匠心构筑的胜景,旨在供世人欣赏,并希望后人继往开来、美化河山。月牙池几茎青莲亭亭水面,丰姿不同凡俗。一弯月牙池,水中别有天。池口有一座小石拱桥横跨南北,池中央金龟石(凫水龟)背立一座3级石塔,内供地藏菩萨像。旁有卧牛石,西望对岸之月,故称“犀牛望月”。春夏之交,池畔垂柳依依,池中莲叶片片;入夜时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距池东北50米处有两株高大的千年古树,一是丹枫、一是香榆。枫树胸径2米,树冠硕大,枝叶繁茂,是九子岩的标志,故名九子枫。池畔立有空有和尚的诗碑,其中一首描绘出一弯月池别有天地的意境:“神蛙云集伏池边,湛清泉水旋漪涟。犀牛回首观明月,金龟悟性潜水间。石桥玲珑如虹降,古枫翠柏参云端。瀑叠成蟒戏渊谷,游此方知极乐天。”诗中禅意充盈,耐人寻味。
原名金地藏塔,俗称“老爷顶”,又名月身宝殿。位于池州市青阳县九华山风景区。金地藏晚年以此为南台读经,其圆寂三年后,仍颜面如生,正是菩萨降世应化之兆,遂在此建三层石塔安葬其肉身,即肉身塔,又称地藏坟。因基塔之地曾现“圆光”,故后人名其地为神光岭。肉身殿居神光岭头,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000多年来,肉身宝殿虽有兴废,但迄今气魄非凡。肉身宝殿建于高台之上,石柱,红墙,铁瓦,汉白玉铺地,正门高悬“东南第一山”匾额。阶。殿中央七层木结构的“地藏塔”,塔基用汉白玉砌成。塔内供奉一百多尊地藏菩萨,正面供“金地藏”塑像,金骑着涉水如飞的“谛听”,左为他的弟子道明,右为道明的父亲闵公。因为道明先入空门,成为父亲的师兄。塔的前后安置着大大小小的地藏塑像,两侧是十殿阎罗拱卫而立。整个大殿庄严肃穆,连游人说话都轻声细语,或者以眼神示意。顺着雕梁画栋的走廊来到殿后,有一个半月形瑶台,墙上贴个大字“布金胜地”。每当地藏圆寂之日,国内外香客都到此朝拜进香和施舍。
旃檀林是十九世纪末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经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全国重点寺院。又称“旃檀禅林”。位于九华街西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化城寺七十二寮房之一。清道光时寺尚存,咸丰年间兵毁。光绪十二年(1886)定禅和尚募化重建。据传初建时,僧人伐寺后琵琶形山丘上古树,见其木质坚硬,纹络纤细,酷具异香,喻之为佛家珍品——旃檀树。谓琵琶形山丘与佛经记述的南印度牛头山(以盛产旃檀树闻名)相似,因以名寺为“旃檀林”。民国初年住持僧福星扩修,居士易国干赠额“福慧双修”。继任住持僧镇安扩建殿宇,安单接众。
东崖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东峰顶,坐落于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长江,俯视九华镇,仰观天台顶,环顾九华群景。佛国风光,一览无余。东崖禅寺近代著名高僧有月霞禅师、心坚法师等人。清末,月霞禅师应聘任东崖禅寺方丈。禅师领众参禅,设坛讲经,十方僧众慕名而来,常住多达数百人,同时又于翠峰寺创办华严道场,推行僧伽教育,修学并重。继月霞禅师之后,心坚法师住持东崖禅寺。此间,法师创建了东崖下院和法华寺,大力开展弘法活动,数次出任九华山佛教协会理事长和安徽省佛教协会理事长。东崖禅寺四周有许多名胜古迹。石崖之东有古洞穴,深数米,宽三米。洞口堆云如雪,取名“堆云洞”,为金地藏初至九华栖身之所。洞上之东岩,巨石方正,金地藏常于石上诵经观景,晏坐清修,故此石有“晏坐岩”之名。
九子岩景区,是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也是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主打景区,为4A级风景区。九子岩景区是由青阳县林业局投资建设,由森林公园管理处管理经营的独立景区。九子岩景区是1996年开始筹建,于当年11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自景区开放以来,为活化内部经营机制,多方面开拓现市场,又筹集了大量资金,先后注册了九华山森林旅游有限公司、九子岩索道有限责任公司。已建立的主要景点、景物和基础设施有:园门、大九华山牌坊、古民居、客运索道、佛茶茶艺馆、停车场、购物区、旅游公厕等。现有固定资产已达3000万元,现在职工40人。九子岩景区山岳风光优美,其雄可敌黄山、其险可比华山、其秀可望黄山。景区内主峰天华峰海拔1084米,是大自然在九华山的代表作,可谓登其峰,九华无峰;赏其景,九华无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九华山歌》第一句"奇峰一见惊魂魄"写尽了天华峰的一切。被诗圣李白形容为"天河挂绿水"的七布泉是景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落差80余米,七折而下,她的美丽与壮观,已不能用其他任何华丽辞藻所形容,其永恒主题只有"天河绿水"。